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word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物体的颜色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物体的颜色一、学前准备:1、光的色散实验①、实验探究:研究光的色散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单纯的颜色,直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光的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我们看下面的实验:(课本P60图4-31和图4-32)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带再通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又汇成一束白光。
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混合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2、光的混合①三基色。
②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③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呈不同色光的基本规律如图:3、颜料的混合①、三原色②、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后的基本变化规律如图:4、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点①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②它们的混合规律也不同。
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黑色。
5、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透过红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只透过绿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是因为它反射所有射到物体上的色光,黑色物体将吸收所有射到物体上的色光,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的光。
因此,绿光射到红色的衣服上,我们将看到衣服是黑色的。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设置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知识,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举例说明讲解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三原色。
解释我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颜色的世界,透明的以及不透明的物体的颜根据课前预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老师设置的情景思考问题。
自学课本知识,识记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理解老师讲的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三原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五物体的颜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透明物体(如玻璃板、塑料瓶等)和不透明物体(如木块、纸板等);
-手电筒、白屏或白色墙壁、彩色滤镜;
-彩虹实验材料(如水滴、喷雾瓶等);
-颜色混合实验盘、彩色笔或颜料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区,设置实验操作台,摆放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空间充足,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随堂测试:设计随堂测试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评价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课后作业:通过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巩固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成绩和课后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科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科学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制作彩虹、颜色混合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业要求: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读后感、完成一个光学实验报告等,巩固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颜色美,提升审美情趣,丰富生活体验。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等现象,为理解物体颜色打下了基础。然而,学生对物体颜色形成的深入理解尚需引导和探究。在学科关联性上,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美术课程,对物理角度的颜色形成原理了解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验操作和逻辑思维方面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传播、颜色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生活中与颜色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学校特色和地方文化,设计具有特色的颜色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颜色现象,如五彩斑斓的霓虹灯、自然界中的彩虹等,引发学生对颜色产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对于重点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逐步掌握;
-针对难点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突破难点;
-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课后巩固,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物体的颜色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知识共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习成果,布置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结束课程时留下思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颜色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五颜六色的彩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彩虹中的颜色现象。
2.提问:“你们知道彩虹中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光的传播和反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物体的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物体颜色的成因,讲解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2.通过示例和实验现象,讲解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颜色混合和转变。
3.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物体颜色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染色、涂装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 物体的颜色教案 北师大版
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发生不同的现象。
2.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
探究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区别。
3.在观察分解太阳光,进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的实验中,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并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光的色散并得出结论。
难点:知道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并知道其他的色光和颜料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教法选择演示实验,讲授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三棱镜、白色的光屏、带狭缝的的挡光板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30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学前准备:1、光的色散实验①、实验探究:研究光的色散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单纯的颜色,直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光的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我们看下面的实验:(课本P60图4-31和图4-32)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带再通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又汇成一束白光。
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混合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2、光的混合①三基色。
②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③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呈不同色光的基本规律如图:3、颜料的混合①、三原色②、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后的基本变化规律如图:4、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点①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②它们的混合规律也不同。
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设置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知识,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举例说明讲解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三原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5物体的颜色 教案设计
物理八年级上北师大版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117- P119,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3.知道物体的颜色如何决定。
【过程与方法】:尝试从实例和活动中掌握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 1.自己动手;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注意倾听;4.相信自己、表现自己的习惯。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第1课时(总1课时)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尝试从实例和活动中收集、加工信息掌握新知识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提炼和应用物体的颜色的知识六、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2.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七、教具: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八、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一)引入播放视频——《颜色对比》片段问:你有何感受?(提到彩色的好)问:五彩缤纷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要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走进《物体的颜色》的知识殿堂。
引入课题:(板书)五、物体的颜色带着好奇,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有梯度的设立问题情景,二重递进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光的色散PPT出示问题和图片,通过讲解、问答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来交流学习光的色散的知识。
1.问题探究让一束太阳光(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会看到什么现象?2.实验现象认真倾听,动眼、动脑、动口,领会问题学生带着预设问题看视频,组内对学、群学在导学案上写出答案后口头设疑,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环节,老师做必要的讲解和补充。
汇报并评价、补充举手者,展示分享,其余学生倾听,补充问题培养大胆展示自己和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三)光的三原色原理PPT出示——光的色散的图片问: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七色光,那么,色光的混合会不会出现白光呢?(提到会或不会)引入主题活动二:色光的三原色PPT出示问题,通过问答、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光的三原色的知识。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5.5《物体的颜色》word导学案
XX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科导学稿执笔人:XXX雁总第44 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二、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发生不同的现象。
2、经历把太阳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过程。
探究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区别。
3、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各是由什么决定的。
了解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_ __7种色光。
2、光的“三基色”:为___ _、______、______,混合可得不同色光。
3、颜料的“三原色”:为______、_____、_____,混合可得不同颜料。
〔导学释疑〕1、光的色散1)、拿出一个三棱镜,认真观察一下,三棱镜的边缘和中间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光的折射程度一样吗?2)、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调整角度,会在白色墙壁上出现彩色光带。
3)观察光带都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对照光带说出各种颜色的名称。
(1)颜色依次是、、、、、、。
(2)说明:①白光不是_____光,而是_____光。
②不同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_____。
(____光最小,____光最大)总结一下:叫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混合①三基色。
②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③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呈不同色光的基本规律如图:3、颜料的混合①、三原色。
②、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后的基本变化规律如图:4、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点①色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色光的三基色:、、。
颜料的三原色:、、。
②它们的混合规律也不同。
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
③它们的混合原理不同,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色光。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
5、物体的颜色(1)让经三棱镜折射后的光带通过红色玻璃片,观察白屏上只出现颜色,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物体的颜色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
(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因素决定。
(3)会用物体的颜色理论解释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推理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与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师:物体颜色的奥秘就是这样的,你能用今天学到的东西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吗?
4、拓展:用颜色理论解释生活现象
师:如果我们用蓝色的光线去照射一个红色的苹果,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师:红色的苹果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蓝色光被吸收,没有光线被反射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黑色的。(动画演示)
师:俗语说“冬不穿白,夏不穿黑”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理论来解释吗?
师:白色的衣物反射所有的光线,人体得到的能量很少,所以会觉得冷;黑色的衣服吸收所有的光线,人体会获得额外的能量,所以会很热理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教学难点:
用物体的颜色理论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太阳光经三棱镜以后会被发散成七彩光带。为什么同样的太阳光照射在花朵和树叶上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展示花朵和叶子的颜色,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知讲授
1、光线的去向
师:我们先要弄清光线照在物体上之后的去向。首先,我们能看见物体,说明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物体放在太阳下久晒后会发热,说明一部分光线被吸收了;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线能透过物体。(动画演示,弄清光线去向,为后期推理打下基础。)
2、探究: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师:接下来我们用两个实验来揭示物体颜色的奥秘吧。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5.5物体的颜色 教案设计
活动6、【活动】透明物体的颜色
用白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透明液体,研究透明物体的颜色。当手电筒发出的白光照射的白色幕布上时,白色幕布显示白色;当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红色透明液体上时,幕布呈现红色;当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蓝色(黄色、紫色)透明液体上时,幕布呈现蓝色(黄色、紫色)。
学生观看
思考交流
动手实验
学生自主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师演示实验
生讨论,得出结论
用新闻影片引入,激发兴趣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展示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物体的颜色
作业
1、利用光的三原色自制彩色陀螺(参照书后做一做)
2、完成书后习题
《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知道生活中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讨论、实验验证色光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感受、体验和科学推理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产生原理。
简单介绍伟大科学家牛顿制造三棱镜研究色散经过的科学史。
活动4、彩虹形成
教师讲解彩虹的形成: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以后发生折射,产生了绚丽的七色光,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美丽的彩虹。
活动5、光的三原色
布置实验,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手中的三原色实验器分别做出不同的色光。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word教案2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word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明白白光的组成。
2、明白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3、明白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体验成功的欢乐。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
教学难点透亮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亮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展现目标同学们都看到过雨后天空的彩虹,彩虹的漂亮一直是为人们所赞扬的,然而,你们是否明白彩虹是如何样形成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有:(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光的色散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和从玻璃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
教师提出问题:假如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你能想象出将是什么模样吗?学生猜想后,利用手中的器材做实验,验证。
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具体做法教师评判并利用课件展现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光的色散的定义以及白光是复色光。
然后说明彩虹的形成。
2、光的三原色我们的大自然因为有了太阳光而漂亮纷呈,而我们平常看到的彩色电视机、用的彩屏手机也能为我们出现多彩的画面,可它们的屏幕确实有这麽多颜色吗?学生猜想后利用课件验证它们的猜想。
归纳总结: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物体的颜色教师给每个小组都预备了红绿蓝三张玻璃纸,请同学们制造出红绿蓝三种差不多色光。
依照实验现象总结出透亮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教师再给每个小组三张不透亮的红绿蓝三张纸,请同学们探究不透亮物体的颜色。
结论:透亮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亮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4、课堂小结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 物体的颜色》公开课(教案)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试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一定的美术调色意识。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信心。
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具准备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
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光的色散1.介绍三棱镜,引出光的折射,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位置,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
学生认真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现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教师补充: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教师提问:光的色散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1)白光不是最单纯的光。
(2)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知识点二光的三原色原理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思考以下问题:〔1〕光的三原色是什么?〔2〕彩电上的画面是怎么形成的?2.学生认真阅读后,小组讨论答复:〔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彩电上的画面是由光的三原色叠合而成的。
知识点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1〕教师演示实验: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七色光带,让七色光带打到绿色玻璃片上,观察玻璃片后面的光屏呈现什么颜色。
学生答复:光屏上呈现绿色。
〔2〕教师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猜想:绿玻璃片只让绿光透过,而把其他颜色的光几乎全部吸收了.〔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用实验验证,彩色光带分别通过红、蓝玻璃片,看现象是否符合结论。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
难点: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设想一下要是没有五颜六色的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就有这样一种生理缺陷,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不能体会五彩的世界,这就是色盲症。
色盲一般分为三种。
全色盲:只看得出明暗之分,却看不出色彩区别;红、绿色盲:分辨不出红色或绿色;全反色盲:看到的颜色和常人相反。
伟大的化学家,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就是一个红色盲患者,他给母亲买了一双“灰色”的袜子,母亲却因为袜子的颜色太过艳红而拒绝了这个礼物。
道尔顿发现自己和常人不同之后,并没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反而刻苦钻研,终于发现了“色盲症”这一症状,为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打开了认识色盲症的大门。
我们对于患有色盲症的同学,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要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和关心。
对于常人来说,光有五颜六色,而且还能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现象,那么请大家思考,白色的光照在三棱镜上,折射光线会是什么样子呢?(二)光的色散将三棱镜对着白光灯管,看到灯管不再是洁白无暇的了,而是呈现出多彩的光芒。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解释现象:白色的光经过了三棱镜的折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面的光从一侧到另一侧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022年北师大版物理《第五节物体的颜色》精品教案
第五节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②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比照法研究光的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色散现象;〔2〕物体的颜色;〔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的色光决定的.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看上去就是无色透明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用不同色光分别照射白纸和黑纸,得出: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故呈白色;黑色的物体,它几乎把所有的色光全都吸收了,故呈黑色.根据这个道理,红光照在蓝布上,蓝布呈什么颜色?先请学生思考,再用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学生先猜测结果,再动手做实验加以验证.小结本节所学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四、电磁铁及其应用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电磁铁,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3.能说明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2.在评估的过程中,体验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磁铁的实际应用,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长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电池、磁铁、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物体的颜色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物体的颜色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2、了解色散现象,能区分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3、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4、揭开物体的颜色之谜。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承接,颜色依次是红、_____、黄、______、蓝、______、紫。
2、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___色光;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色。
3、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本身的颜色;4、戴一头黑色假发,穿一件白上衣的歌唱演员,在屋顶上挂一盏红色霓虹灯的大厅里演出,在这盏灯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她戴的假发是_______色,上衣是_____色。
二、探究案探究1:光的色散:1、思考:雨后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大千世界能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呢?2、探究实验: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拓展:太阳光经过一块三棱镜后,再紧跟着经过一块会怎样?)3、得到结论:太阳光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白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
探究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1、探究实验:把红色、蓝色、绿色透明塑料片放在阳光下,各透过什么颜色的光?答:、、活动1:将任意两片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透过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边进行实验,边完成图的填充,直接填在图中的数字处)因此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
2、列举色光三原色的应用:思考:既然我们知道了色光三原色了,那咱们能不能在画画的时候也用这三种颜色来配色吗?大家可以试一试?3、实验探究:颜料混合的规律与色光混合的规律是不是相同?实验过程:(先用红绿蓝三种颜料配色试一试,然后再用黄色把绿色替换试一试得到颜料的三基色是____、____、_____。
探究3:物体的颜色:实验1:让经三棱镜折射后的光带通过红色玻璃片,观察白屏上只出现颜色,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五、物体的颜色-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
五、物体的颜色-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颜色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
2.学会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来观察和研究物体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3.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与解释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直观形象思维。
4.建立学生的对物体颜色的正确观念,增强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2.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反射、折射和与物体颜色相关的概念、规律等2.学生掌握步骤正确性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等2.让学生从实验中寻找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3.学生之间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五、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物体图片提问,让学生思考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B. 教学重点学习1.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通过引导讨论银色和黑色物体的差别,引出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在阳光下的变化,得出色素和反射两种因素可以影响物体颜色的结论。
2.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角度的光线射入玻璃棱镜,然后分析光线折射的定量规律。
–引导讨论光的反射和折射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发电、激光切割等。
C.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通过探究一些问题来发现一些规律,增进学生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D. 教学总结•把学生进行实验的结果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让学生总结与归纳规律。
•让学生(个体或小组)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共同总结。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把物体颜色与光线反射和折射联系在一起,重点探究了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以及光线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自感受光线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物体颜色的形成,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物体的颜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的组成。
2、知道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
教学难点
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都看到过雨后天空的彩虹,彩虹的美丽一直是为人们所赞叹的,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有: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光的色散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和从玻璃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你能想象出将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猜想后,利用手中的器材做实验,验证。
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师评价并利用课件展示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光的色散的定义以及白光是复色光。
然后解释彩虹的形成。
2、光的三原色
我们的大自然因为有了太阳光而美丽纷呈,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彩色电视机、用的彩屏手机也能为我们呈现多彩的画面,可它们的屏幕真的有这麽多颜色吗?
学生猜想后利用课件验证它们的猜想。
归纳总结: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物体的颜色
教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红绿蓝三张玻璃纸,请同学们制造出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教师再给每个小组三张不透明的红绿蓝三张纸,请同学们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4、课堂小结
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