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學知識點全面總結(完整版)第1單元走進化學世界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3)檢驗產物H2O:用乾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變渾濁(4)熄滅後: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複燃。
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一)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二)測容器--量筒(1)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準。
(2)量筒不能用來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3)量程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讀到0.1毫升。
(三)稱量器--託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
)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
(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託盤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科学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熟悉并掌握人教版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而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铁;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
二、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的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原有的物质消失,生成新的物质,如木炭燃烧、钢铁生锈。
2. 分解反应和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的物质,如电解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新物质,如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三、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2. 原子的化学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每种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化学符号,用来表示该元素,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相对原子质量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质量与碳原子质量之比的数值,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四、化学方程式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指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2. 反应的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守恒的法则表示了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不变,反应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五、常见元素、离子和化合物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大多数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非金属元素则位于右上方。
2.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粒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系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质。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一张表,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的一种表示方法,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价数,是元素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
四、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物的分解反应等。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只是重新排列组合。
五、酸碱盐。
酸是指具有酸味和酸性的化合物,碱是指具有碱味和碱性的化合物,盐是由酸和碱中和而成的化合物。
酸碱盐是化学中的三大基本概念,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是一类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导性的元素,非金属则是指除了金属以外的其他元素。
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空气和氧气。
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其中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氧气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气体,也是许多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总结归纳以上几个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们对初中化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初中化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学中化考题复专习 )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最明亮)【课题2】1、蜡烛燃烧实验(: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O(2)产物(H: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2(3)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的量增多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的量减少,CO和HO222【课题3】常用仪器、基本实验操作△我们周围的空气2单元第、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2、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课题1】1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N O CO 空气成分2220.03%21%0.03%体积分数 0.94%78%(最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O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CO、SO、1)NO 2)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322。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酸雨3)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CH等);(NO、SO等224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助燃性),供给呼吸】氧气▲▲▲【课题2(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2)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底放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铝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生成黑色固体铁(瓶底放水或细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石蜡制取氧气▲▲▲ 3】【课题物理变化)1、(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Mn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O ↑2HO + O2 222MnO2△ 2KCl+3O 2KMnO 2KClO↑+ MnOKMnO + O↑ 2 44 2232收-移-熄定(2)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点-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常见气体的用途3、催化剂(触媒)2:一变二不变4、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第3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原分【课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定性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化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
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性质和组成比例。
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不同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变化的性质和不确定的组成比例。
包括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通常用于制造导线、电器等;非金属多为绝缘体,常用于制造陶瓷、塑料等。
- 酸、碱和盐:酸具有酸性反应,可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碱具有碱性反应,可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盐是酸与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条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方向。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方便进行计算和预测。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与氧化反应等。
4. 常见的化学实验:- 燃烧实验:通过观察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了解燃烧产生的氧化反应。
- 电解实验:通过通电将化合物分解成单质,了解电解反应和电量的作用。
- 反应实验: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研究反应条件和反应性质。
5. 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应用:- 腐蚀现象:金属在外界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现象。
应用中可采取防腐措施,如涂层等。
- 溶解现象: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现象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饮料的冲泡等。
6. 离子的形成与离子反应:-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通过电离过程形成的离子称为离子。
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7.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8. 物质的分子和物质的组成:- 分子是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包括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由原子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宏观上看有多种物质,微观上有多种分子。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5.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在形态、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等。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关系以及反应条件。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物质的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水:生命之源,具有溶解性和表面张力。
- 碳:多种形式存在,如石墨、金刚石等。
2. 常见物质的变化- 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能量。
- 腐蚀:金属与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反应,导致损坏。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五、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操作- 实验室规则: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使用仪器前了解其使用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中化学必背的学问点有哪些,考生要怎么学习这些学问点?想了解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学问点,盼望大家喜爱!人教版初中化学必背学问点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复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复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3、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5、最轻气体:H2也是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6、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7、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8、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响并放热,做食品枯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响制取NaOH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自然气(气)1、六大养分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2、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大颈部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3、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分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4、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外表枯燥和干净,并在金属外表形成爱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5、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⑴与空气(或O2)接触⑴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6、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⑴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⑴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初中化学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变化、酸碱与盐、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能、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等内容。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记忆。
以下是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对比三态特性(形状、体积、密度)。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4. 物质的分离:物质分离的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结晶、浓缩、沉淀、萃取等。
二、酸碱与盐:1. 酸:酸的定义,常见酸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2. 碱:碱的定义,常见碱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利用该反应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4. 盐:盐的定义和性质,常见盐的名称和实际应用。
三、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比较快速反应和缓慢反应的区别。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四、化学能:1. 化学能:定义和转化。
比较化学能和物理能的不同。
2. 燃烧:燃烧的定义、条件、燃烧产物和种类。
3. 燃烧的反应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五、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和符号: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用符号表示元素。
2. 元素的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
3. 元素的化合:元素的化合和化合物的命名。
4. 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常见氧化、还原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六、酸碱中的电离和电解质:1. 电离:电离的定义和酸、碱的电离。
2. 电解质:电解质的定义和电解质的分类。
3. 强酸弱酸和强碱弱碱:强弱酸碱的定义和常见强酸弱酸和强碱弱碱的实例。
七、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应用:1. 氧气:氧气的制法、性质和应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人教版初中化学1-12单元易错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1-12单元易错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 .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 .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 .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 .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 .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 .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 .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 .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 .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 .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 .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 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 .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 . 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 .C02 、 S02 、 T 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 .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 ( 元素符号 ) 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 .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 .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 .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 - 、 F - 、 Na +或Mg2 +等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
1、物质:一切有形无形的能够被观察、测量、重量、形状等客观物质,都叫物质,分为两大类:元素和化合物。
2、元素:又称纯净物,是构成其它物质的最小单位,无法再被分解的物质,按其原子的结构组织,称为元素,常见的元素有:氢、氧、碳、锌等。
3、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定量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碳酸钠。
4、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原有性质发生改变,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二、化学反应
1、物质可以在化学变化中互相转化,这种物质转化反应称为化学反应。
物质在反应中有物质形态和组成发生改变,有新物质形成。
2、化学反应分为两大类:生化反应与物理反应。
(1)生化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系统真空气化反应等。
(2)物理反应:指物质内部构成未发生改变,只是物质结构形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形成,分为气压变反应、蒸发反应、溶液反应、熔融非金属反应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化学反应,反应物中的某个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减少,另一个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增加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是一种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增加,另一种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减少,以使反应物发生氧化还原变化的物质。
3、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铜粉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铁锈和酸性氧化剂反应,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物质的化学式记忆A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金属单质(按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排列)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2、非金属单质氢气( H2)氧气( O2)氮气( N2)氯气( Cl2)氟气( F2)溴( Br2)碘( I2)碳( C)硅( Si)磷( P)硫( S)臭氧( O3)3、稀有气体氦气( He)氖气( Ne)氩气( Ar)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一)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 CO32-的化合物)甲烷( CH4)乙醇( C2H5OH)甲醇( CH3OH )乙酸( CH3 COOH)乙炔( C2 H2)尿素〔 CO( NH2)2〕(二)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通常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成同价的含氧酸)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H2 O)( CO )( CO2)( SiO2)( P2 O5)( SO2)( SO3)2、金属氧化物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 BaO)( K2 O)( CaO)( Na2O)( MgO)( Al2 O3)( ZnO)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铜氧化亚铜氧化汞氧化银二氧化锰( Fe2 O3)( FeO)( Fe3O4)( CuO)( Cu2 O)( HgO)( Ag2O)( MnO2)(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 " ,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硫酸盐酸硝酸磷酸氢硫酸碳酸亚硫酸(H2 SO4)(HCl)(HNO3)( H3PO4)(H2 S)( H2 CO3)( H2 SO3)(四)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氢氧化某 "化学式的最后面是 "OH-"(五)盐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1、碱2、碳酸盐3、硫酸盐 4.硝酸盐 5.氯化物 6.亚硫酸盐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亚硫酸钾( KOH)(K2 CO3)(K2SO4)( KNO3)( KCl)( K2SO3)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氯化钠亚硫酸钠( NaOH)( Na2 CO3)(Na2SO4)( NaNO3)(NaCl)( Na2SO3)氢氧化银碳酸银硫酸银硝酸银氯化银( AgOH)( Ag2 CO3)( Ag2 SO4)( AgNO3)(AgCl)氨水碳酸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 NH3· H2O)〔(NH4)2 CO3〕〔( NH4)2SO4〕〔 NH4 NO3〕〔 NH4 Cl〕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钙硝酸钙氯化钙亚硫酸钙〔 Ca(OH) 〕( CaCO)( CaSO)〔 Ca(NO〕( CaCl )( CaSO)2343)223氢氧化钡碳酸钡硫酸钡硝酸钡氯化钡〔 Ba(OH)2〕( BaCO3)(BaSO4)Ba(NO3 )2)(BaCl2)氢氧化镁碳酸镁硫酸镁硝酸镁氯化镁Mg(OH)2 MgCO 3 MgSO 4 Mg(NO 3 )2 MgCl 2 氢氧化铜 碳酸铜 硫酸铜 硝酸铜 氯化铜 Cu(OH)2 CuCO 3 CuSO 4 Cu(NO 3 )2 CuCl 2 氢氧化锌 碳酸锌 硫酸锌 硝酸锌 氯化锌 Zn(OH)2 ZnCO 3 ZnSO 4 Zn(NO 3 )2 ZnCl 2氢氧化亚铁 碳酸亚铁 硫酸亚铁 硝酸亚铁 氯化亚铁 Fe(OH)2 FeCO 3 FeSO 4 Fe(NO 3 )2 FeCl 2 氢氧化铁 硫酸铁 硝酸铁 氯化铁 Fe(OH)3 Fe 2(SO 4)3 Fe(NO 3 )3 FeCl 3 氢氧化铝 硫酸铝 硝酸铝 氯化铝 Al(OH)3 Al 2(SO 4)3 Al(NO 3 )3 AlCl 3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 H 夹在中间)碳酸氢钠 NaHCO 3 , 碳酸氢钙 Ca(HCO 3 )2磷酸二氢钠 NaH 2 PO 4 磷酸二氢钾 KH 2 PO 4硫酸氢钠 NaHSO 4 , 硫酸氢钾 KHSO 4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 "OH" ):碱式碳酸铜 C u2( OH ) 2 CO 38、其他盐 高锰酸钾 KMnO 4 锰酸钾 K 2MnO 4 氯酸钾 KClO 3硫化钠 Na 2 S 碘酸钾 KIO 3 亚硝酸钠 NaNO 2 硫化钾 K 2 S二、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汞(水银) Hg 硫(硫磺) S 氧化钙(生石灰) Ca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CO 2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 Fe 2 O 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CaCO 3碱式碳酸铜(铜绿) Cu 2 (OH)2 CO 3氯化钠(食盐) NaCl 甲烷(沼气) CH 4乙醇(酒精) C 2 H 5 OH 乙酸(醋酸) CH 3 COOH碳酸钠(纯碱) Na 2 CO 3 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 CuSO 4· 5H 2 O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爆鸣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三.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 SO 4 2- CO 3 2- - - - MnO 42- - 3- NH 4+NO 3 OH MnO 4 ClO 3 PO 4 碳酸氢根( HCO 3- )硫酸氢根( HSO 4- )磷酸氢根( HPO 4 2- )磷酸二氢根( H 2PO 4 -) 阳离子 :+ Mg 2+ 2+ 3+ +2+3+Na CaAlH Fe Fe阴离子 : O 2- S 2- - -F Cl专题一 化学方程式总结一、氧气的性质(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 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 2 点燃 Fe 3 O 4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O △ 2CuO4.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 + 3O 2点燃 2Al 2O3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 2点燃 2 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点燃 2 P 2O57.硫在空气中燃烧 : S + O 2点燃 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2点燃 CO2(二)化合物与氧气反应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点燃 2CO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 2点燃 CO2 + 2H 2 O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点燃 2CO + 3H 2O (三)氧气的来源12.氧化汞受热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2Hg + O2↑13.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2H2O2MnO22H2O + O2↑14.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2KClO3MnO22KCl + 3O 2↑△15.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 MnO2+ O2↑二、自然界中的水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通电 2H↑ +O2↑17.生石灰溶于水: CaO+H2O ==Ca(OH)2三、质量守恒定律18.镁在空气中燃烧: 2 Mg + O 2点燃 2 MgO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FeSO4+ Cu20.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H2O+ Cu21.镁还原氧化铜: Mg +CuO△ Cu+ MgO四.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化学性质2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2点燃 CO223.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 C + O 2 (不足)点燃 2 CO24. 木炭还原氧化铜: C + 2 CuO 高温 2Cu +CO2↑25. 焦碳还原氧化铁: 3C+2FeO3高温 4Fe+3CO2↑(二)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化合反应)26.煤炉的底层: C + O 2点燃 CO227.煤炉的中层: CO2 + C 高温 2CO28.煤炉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2 CO + O2点燃 2 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2HCl ==CaCl 2+ CO2↑ + H2O30.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CO2 + H2 O === H2CO33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CO2↑+ H2O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 3高温 CaO + CO 2↑33.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O 2 +Ca(OH)2=CaCO 3↓ + H 2O(四)一氧化碳的性质3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Cu + CO 235.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2 CO + O 2 点燃 2 CO 2(五)其他反应36.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O+CO 2↑五、燃料及其利用37.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 4 + 2 O 2 点燃 CO 2 + 2 H 2O 38.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OH + 3 O 2 点燃 2 CO 2 + 3 H 2O 39.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 H 2 + O 2 点燃 2 H 2O六、金属40. 镁在空气中燃烧: 2 Mg + O 2 点燃 2 MgO41.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Fe + 2 O 2 点燃 Fe O3 4 42.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O △ 2CuO43.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 4Al + 3 O 2 =====2 Al O2 3( 二 ) 金属单质 +酸——→盐 +氢气(置换反应)44. 锌和稀硫酸: Zn + H 2SO 4==ZnSO 4+ H 2↑45. 铁和稀硫酸: Fe + H 2 SO 4 == FeSO 4 (硫酸亚铁) + H 2↑ 46. 镁和稀硫酸: Mg + H 2 SO 4 ==MgSO 4 + H 2↑47. 铝和稀硫酸: 2Al+ 3H 2SO 4 ==Al 2 (SO 4) 3+ H 2↑ 48. 锌和稀盐酸: Zn + 2 HCl== ZnCl 2 + H 2↑49. 铁和稀盐酸: Fe + 2 HCl==FeCl 2 + H 2↑50. 镁和稀盐酸: Mg + 2 HCl ==MgCl 2+ H 2↑51. 铝和稀盐酸: 2Al+ 6 HCl==2 AlCl 3 +3 H 2↑(三)金属单质 +盐(溶液)——→新金属 +盐5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 4 =FeSO 4+ Cu 53.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 A l + 3CuSO 4 == Al 2(SO 4)3 + 3Cu54. 铜和硝酸银反应: Cu + 2AgNO 3 == Cu (NO 4)2 + 2 Ag 55. 锌和硫酸铜溶液: Zn+CuSO 4===Cu+ZnSO 4(四)金属铁的冶炼原理56. 3 CO +Fe 2 O 3高温 2 Fe + 3 CO 2七、酸碱盐(一)酸的化学性质Ⅰ . 酸+金属——→盐 +氢气(见上)Ⅱ. 酸+金属氧化物——→盐 +水5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 2O 3+6HCl==2FeCl 3+3H 2O58.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Fe2O3+3H2 SO4==Fe2(SO4) 3+3H2O59.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H2OⅢ. 酸+碱——→盐 +水(中和反应)60.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6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 Ca(OH)2+2HCl==CaCl+2HO6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 (OH)3+3HCl==AlCl3+3H2O63.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2NaOH+HSO4==Na2SO4+2HOⅣ. 酸+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2HCl ==CaCl 2+ H2 O+ CO2↑65.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 Na 2CO3+2HCl==2NaCl+HO+CO2↑66.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 NaHCO3+HCl==NaCl+H2O+CO2↑67.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BaCl2===2HCl+BaSO4↓(二)碱的化学性质Ⅰ.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68.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Na2CO3+H2O69.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 2NaOH+SO==Na2SO3+H2O70.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CO2===H2O+CaCO3↓Ⅱ.酸+碱——→盐 +水(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见上)Ⅲ. 碱+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71.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 Na2CO3==2NaOH+ CaCO3↓(三)盐的化学性质Ⅰ.盐(溶液) +金属单质——→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7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FeSO4+ CuⅡ. 盐+酸——→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7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 Na 2CO3+2HCl==2NaCl+HO+CO2↑Ⅲ. 盐+碱——→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74.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 Na2CO3==2NaOH+ CaCO3↓Ⅳ. 盐+盐——→两种新盐75.氯化钠和硝酸银: NaCl+2AgNO3===AgCl↓+Na NO376.硫酸钠与氯化钡: Na2 SO4+ BaCl 2 === BaSO4↓+2NaCl专题二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钠等金属。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化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化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原子及化学元素- 物质: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性质和各种变化。
物质: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性质和各种变化。
物质: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性质和各种变化。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学符号代表。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学符号代表。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学符号代表。
- 宇宙中的元素:有92种元素,如氧、碳、氮等,构成地球和宇宙的物质。
宇宙中的元素:有92种元素,如氧、碳、氮等,构成地球和宇宙的物质。
宇宙中的元素:有92种元素,如氧、碳、氮等,构成地球和宇宙的物质。
-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包含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等信息。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包含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等信息。
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包含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等信息。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生成物: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生成物: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物质发生转化。
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物质发生转化。
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物质发生转化。
- 化学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能会释放或吸收。
化学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能会释放或吸收。
化学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能会释放或吸收。
分子与化合物-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保持稳定结构。
2014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上、下册知识点系统归纳xs
2014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1)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和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应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4、产品环保和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上下册知识点
化学上下册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上册: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原理。
2.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氮气、氧气等是主要成分。
此外,空气还有湿度、压强
等性质。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方程式。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取用固体、液体药品,加热,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下册:
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
数从上到下排列的表格,而元素周期律则是描述元素性质变
化规律的规律。
2. 物质的分类和命名:包括纯净物、混合物、酸、碱、
盐等的分类和命名。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
反应快慢的物理量,而化学平衡则是描述化学反应限度的重
要概念。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
要类型,它涉及到电子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
5.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这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2015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应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4、产品环保和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 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白色粉末变成蓝色,则证明有水。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第一步;除去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一步。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等)的干燥管。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4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石蜡+ O2 H2O + 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
3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镊子;“一斜二放三缓立”4、液体药品的取用(1) 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倾倒。
注意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
悬空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3) 定量:用量筒量取。
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瓶塞沾上杂质而污染药品。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量筒无零刻度。
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体积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
5、酒精灯的使用.(1) 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2) 酒精的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不能超过2/3.(3)处理酒精着火的方法:用湿抹布扑灭.(4)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灯帽,否则酒精挥发,留下水分,下次使用时点不着火.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0。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需要注意: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试管夹或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必须用外焰;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空气进入;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SO2、NO2、O3等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CO 、SO2、NO2、O3、可吸入颗粒物。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1、混合物:宏观上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微观上由两种及以上的分子构成。
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微观上由一种分子构成。
3、注意: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
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
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一)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淡蓝色(二)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
1、S+O2SO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此处的水不能用沙代替。
2、3Fe+2O2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防止溅落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3、4P+5O22P2O5现象:生成白烟,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注意:P2O5 会污染空气。
4、C+O2 CO2现象:空气,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 、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 、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3、氧化反应分类(1)剧烈氧化:如燃烧、自燃、爆炸。
(2)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注意: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对)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
③、判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2)氯酸钾、二氧化锰。
(3)高锰酸钾H2O2MnO2KClO3MnO2KMnO42 原理:2H2O2 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3O2↑3 装置(以KMnO4制氧气为例)发生装置: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4 制取步骤:连接装置→检查其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 点燃酒精灯→加热→ 收集氧气→ 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可以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5 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7 注意:a 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b 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为了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d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目的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e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