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

合集下载

江苏对口单招语文第三册回忆散文复习题(附答案)

江苏对口单招语文第三册回忆散文复习题(附答案)

第三册回忆散文纪念刘和珍君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无恶意的闲人:②有恶意的闲人:2、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至多”和“至少”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一句,意在说明什么?4、“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5、简要分析引用陶潜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作用。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②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③此记念刘和珍君!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苟活者②真的猛士7、文段中①②③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8、“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在这段文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中考语文 综合复习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 综合复习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选词填空1.(2018·某某)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X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________个体心灵、________民族精神、________民众心智,________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振奋启迪引领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解析】首先通读句子,读懂句意,然后分析所给四个词语,发现解答此题从词语搭配习惯入手最好,与“民族精神”最搭的词语应该是“振奋”,跟“民众心智”最搭的应该是“启迪”,根据这些判断,对照四个选项,符合的选项为A。

2.(2018·某某)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A)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

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B.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C.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D.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解析】“焦躁”“焦虑”二者都有“焦急”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表现“急躁”,与语境中的“平息”相应。

“豁然开朗”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与语境中第二个空相符;“茅塞顿开”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困惑”指感到疑惑,不知该怎样办,语义涵盖“疑惑”,符合语境。

“蕴含”侧重于表现包蕴着“道理”,所以“蕴藏”更符合语境。

3.(2018·某某)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__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刘克庄《落梅》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

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小文:记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老师:对的。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①的手法。

王冕笔下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性情高洁,王诗通过对墨梅高洁品性的赞颂,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而张嵲借墨梅②的孤高品格,表达了自己③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部编版初中语文专题知识强化训练:语法知识专项训练(二)【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专题知识强化训练:语法知识专项训练(二)【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专项训练(二)1.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热爱祖国、报纸杂志、打扫教室这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B.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感情色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暖”“奋不顾身”等,称为褒义词;“愚蠢”“丑陋”“见利忘义”等,称为贬义词。

C.“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解决30厘米到5米范围内的语音交互问题。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语音识别技术”。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2.下列各项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由衷地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中两个“劳动”的词性相同。

B.“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带,就有无限趣味”中的“趣味”在句中作宾语。

C.“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是递进关系复句。

D.“伤痕累累”“怒发冲冠”“形势逼人”“愚公移山”这四个短语的类型完全相同。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

”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①要关注“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②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③。

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因为②所以B.①如果②就C.①不是②而是D.①不仅②更(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语段中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019年9月29日,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①于老师总是衣着朴素,面带微笑,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词语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词语

(二)词语专题复习自主练习、1.下列各句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防止疫情流行,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备战空前绝后的北京奥运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争创佳绩。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答案解析1.答案:A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分析:B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C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D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2.答案:B 分析: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

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错题整理——字音2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错题整理——字音2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易错题整理——字音(二)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捧一本好书,心无旁鹜,执笔批注,这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能收获心灵的慰藉(jiè),又可感受心灵的愉悦。

B.愿你有一颗年轻舵(duó)手的心,眼望远方之光,手富千均之力,在青春的征途上,不畏风雨,无惧磨难,长风破浪。

C.“天下无不散的筵(yàn)席”,且行且珍惜,待到六月分别的日子,曾经的斤斤计较,曾经的争吵嬉闹,也终变美好之回忆。

D.在低谷中飞窜(cuàn),在泥潭中苟安,人生何意?青春只有一次,还望当下的你我在真实的奋斗中张扬个性,放飞自我。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凡事蕴(yùn)理,万物皆趣。

苦难可以成为滋养我们茁(zhuò)壮成长的养分,缺撼也会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那道靓丽风景。

B.沿着曲(qū)折蜿蜒的山道,我们来到这个世外桃源:溪水潺潺,清澈见底;苍松挺拔,青草葱隆;山风袭过,馨(xīn)香四溢。

C.在这个知识快速迭(dié)代、人工智能蓬勃兴(xīng)起的时代,阅读不仅是我们浸润心灵的方式,更是我们接轨世界的必要途径。

D.人生如四季,春的明媚,夏的炽(zhì)热,秋的丰硕(shuó),冬的静美,每一季都各有特点,正如每一阶段的生活都多姿多彩。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折本/奏折脉络/脉脉含情味同嚼蜡/细嚼慢咽B.积蓄/畜牧桑梓/莘莘学子狐假虎威/孤陋寡闻C.着落/着火放炮/如法炮制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客栈/信笺迂回/长吁短叹幡然悔悟/翻云覆雨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淅淅沥沥(1ì)的春雨中,我来到西冷印社、屏(píng)息凝神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几代篆刻家心无旁鹜的治印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257.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答案】(1)①wǎng②dài(2)①愉快②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析】【详解】(1)本题是基础的字音题,注意拼音的拼写要正确,还有音调准确。

如“罔”:迷惑,迷惘之意,所以读“wǎng”。

注意据义定音。

(2)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要重点积累。

“说”通“悦”,高兴;“故”,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可以为师矣”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思是凭借;选项中,A,因为;C,可以;D,认为;只有B项是“凭借”,因此选B项。

(4)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因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知”通“智”,聪明的。

“是”:这。

这些是关键词语。

“是知也”判断句的翻译。

(5)本题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需要注意两点:1、默写《论语》中的句子;2、不要有错别字。

交大附中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经典复习题

交大附中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经典复习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诗歌鉴赏(共25题,总计0分)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8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甲)(乙)两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春寄王汉阳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78.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早春寄王汉阳》首联中“访”字的妙处。

17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争”“啄”二字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画面;“渐欲”“才能”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气象。

B.《早春寄王汉阳》“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而用“黄金色”,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喜悦之情所得。

C.《钱塘湖春行》尾联直抒胸臆,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早春寄王汉阳》后两联“空断肠”“醉壶觞”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无奈、伤感之情。

D.《钱塘湖春行》紧扣“春行”写出了早春游湖所见、所感;《早春寄王汉阳》前两联围绕“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特有的气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64.“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秋”字起了什么作用?16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湘潭市第一中学初中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经典复习题(提高培优)

湘潭市第一中学初中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经典复习题(提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句名篇默写(共25题,总计0分)1.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9)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0)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国破家亡和作者身世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2)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初中语文第三册一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第三册一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每小题2分)
1A 2B 3B 4D 5C 6D 7B 8D 9C 10B
二、阅读理解
(一)11.D 12.D 13.B 14.时间:二决战役时地点:书堂站汽车路旁的小山岗起因:切断敌人的逃路结果:争取了时间,取得了胜利
(二)15.A 16.朴实,善良,热心助人
17.因为那一次是第一次得到,是意外得到,同时又是梦寐以求的东西
(三)18内蒙古遭遇强沙尘暴。

19,新华社呼和浩特。

20.5月3日上午10时内蒙古遭遇沙尘暴
(四)21、C、22、画线句号主要是写景,景色优美。

这优美的景色与那位小伙子也遇的穿着、粗鲁无礼的举止极不相衬,可谓格格不入,小伙子最终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也是他“浪子回头”的一个原因。

23、那位小伙子是否真的“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粗鲁无礼”,“我”当时还不敢完全肯定,用“好像”一词正好表明那只是“我”的观察判断所得。

24.与自己过去穿着激遇、举止粗鲁无礼的形象决裂;与摩托帮决裂。

25A。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复习题(培优)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复习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诗歌鉴赏(共25题,总计0分)1.古诗词赏析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

②觉(jiào):睡醒。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79.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80.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⑷层霄:弥漫的云气。

⑸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172.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情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B.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C.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D.“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因其被马儿踏碎的怜惜之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173.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古诗文阅读(35分)(一)默写(13分)1.山川之美,。

《答谢中书书》2.仍怜故乡水,。

《渡荆门送别》3.,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4.小申在美术馆欣赏一幅山景图,画面上神奇秀丽的高山耸入云端,太阳照射下山的两面阴暗不同,他不觉吟诵了杜甫《望岳》中的两句“,。

”(二)古诗文阅读(22分)【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乙】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丙】相见甚欢王阮亭宦①广陵,一夕雪甚,漏且三十下,风籁②窈窕,街鼓寂然。

灯下简箧中故书,得吴宾贤诗,且读且叹,遂泚笔③为序。

明日,走急足④驰二百里寄之。

吴感其意,为刺舟⑤来郡城,相见甚欢。

【注释】①[宦]做官。

②[风籁]风声。

③[泚笔]以笔蘸墨。

④[急足]指快速传送文书、书信的人。

⑤[刺舟]撑船。

5.甲词中“西江月”是,乙文选自《》一书。

(2分)6.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伯牙破琴绝弦绝:()(2)灯下简箧中故书简:()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巍巍乎若太山。

8. 从下列选项中为丙文“窈窕”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窈窕】A.文静美好的样子B.妖娆的样子C.美女D.幽深的样子——《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9. 甲词丙文都写了夜景,从甲词中、稻香、蛙声和丙文中“一夕雪甚”看出,甲词丙文的季节不同,甲词是季,丙文是冬季;甲词写景表达了作者之情,丙文写景营造了王阮亭读书的氛围。

初中语文第三册一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第三册一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每小题2分)
1A 2B 3B 4D 5C 6D 7B 8D 9C 10B
二、阅读理解
(一)11.D 12.D 13.B 14.时间:二决战役时地点:书堂站汽车路旁的小山岗起因:切断敌人的逃路结果:争取了时间,取得了胜利
(二)15.A 16.朴实,善良,热心助人
17.因为那一次是第一次得到,是意外得到,同时又是梦寐以求的东西
(三)18内蒙古遭遇强沙尘暴。

19,新华社呼和浩特。

20.5月3日上午10时内蒙古遭遇沙尘暴
(四)21、C、22、画线句号主要是写景,景色优美。

这优美的景色与那位小伙子也遇的穿着、粗鲁无礼的举止极不相衬,可谓格格不入,小伙子最终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也是他“浪子回头”的一个原因。

23、那位小伙子是否真的“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粗鲁无礼”,“我”当时还不敢完全肯定,用“好像”一词正好表明那只是“我”的观察判断所得。

24.与自己过去穿着激遇、举止粗鲁无礼的形象决裂;与摩托帮决裂。

25A。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

2022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2)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杜牧在《赤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6)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但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描写中秋时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徽茶,即徽州茶。

徽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气候温润降水充沛,适合茶叶的生长与裁培。

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好的品质。

徽茶的代表毛峰茶cǎi制十分精细,制成的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芽肥壮而均匀,色嫩绿而油润,味醇厚而甘甜,俗称“象牙”。

毛峰茶品质优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滋润.()侵.()袭cǎi()制(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

(2分)(3)“优越”中“越”的意思是()(2分)A.跨过B.超出C.昂扬D.抢夺(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试题精选初中语文试题初中语文复习题第一部分(1——6题24分)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分)WǒménjīntiānshìtáolǐfēnfāngMíngtiānshìshèhuìdéd?ngliáng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6分)①,君子好逑。

②海内存知己,③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描写雪后矮松形色的句子是: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④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讽刺统治阶级沉迷声色,醉生梦死的句子是:3.下列句子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语文课上,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愉悦与兴奋。

B.在那次学习交流活动中,一些同学的发言,让我从中获益匪浅。

C.那天,他讲话时语无伦次,我想,肯定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了。

D.早上,我来到这里,早已是门庭若市,一个人都看不到。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①平日爱看的书就放在案边,伸手可及。

②吹到哪页读哪页吧,书中的一段段妙文,一幅幅美图,像柔嫩的绿叶,像缀满枝头的花骨朵,像“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柳条,摇曳着春的神韵,一扫冬的肃杀。

③冬日的室外也有暖意融融的时候,打开久闭的窗户,让午后的斜阳照进书房。

④有时北风跟着斜阳一起挤进窗来,像婴孩的手指,调皮而欣然地翻动着我手上的书,发出沙沙的.脆响,淡淡的书香在书房里悠然飘荡。

⑤坐在窗前,手把杯盏,随意啜饮。

A.③②⑤④①B.③②①⑤④C.③⑤①④②D.③⑤②①④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正在这时,两只老鼠忽然沿着帐幔爬了上来,在床上跑来跑去乱嗅一阵,有一只差点儿跑到了格列佛的脸上,他吓得一下翻身站了起来,抽出腰刀进行自卫。

这两只可怕的畜生两面夹攻,其中一只抬起前爪来抓格列佛的衣领,幸亏它还没有来得及伤害格列佛,格列佛就将它的肚子剖开了。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二)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专题训练(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送别抒情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2)尾联中“怜”的意思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本诗第一句描写的景物有,渲染了的氛围。

(2)第三句中的“愁心”指的情感。

4.古诗鉴赏。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下列诗句中所寄予的情感与“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最相近的一项是A.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B.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往往一字传神。

“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校朱利强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是()A.震悚.(shǒng)怂恿.(yǒng)缥缈.(miǎo)犀.利(xī)晨曦(xī)B.湍.急(zhuì)掳.去(nú)剽.悍(piào)对峙.(zhì)鹤唳.(lì)C.咨.文(zī)湛.蓝(zhàn)湮.没(yān)摩挲.(suō)希冀.(jì)D.粗拙.(zhuó)翱.翔(áo)迄.今(qì)惊骇.(hé)蜷.伏(juǎn)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迁徒娴熟天生丽质无剂于事漠不关心B.侥幸故障眼花瞭乱获益非浅各领风骚C.鞭策清澈问心无愧迥然不同寡不敌众D.笼罩安佯略胜一踌秩序井然滥芋充数3.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么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脏而不光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白白地)B.他殷勤..地点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热情而周到)C.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走失。

)何为使.子(派遣)D.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散步。

(不真切,不清楚)何忧令.名不彰耶?(令:美好)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王曰:“缚者曷为者也?”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5.下列各项短语中结构方式完全相同的是()A.妙不可言安身立命万人一心来来往往B.忍无可忍独具匠心龙马精神行成于思C.先见之明执迷不悟扣人心弦明察秋毫D.鸡飞蛋打万水千山镜花水月落花流水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色彩》选自《闻一多诗全编》,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等。

B.《观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全文仅二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的弄潮技术。

C.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

D.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四部分。

其中导语常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香港在历尽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只有全民族思想道德提高了,社会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C.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要克服没有计划没有重点。

D.元旦晚会时,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的笑容和歌声。

8.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用得不恰当的是()A讲到那一段日子所遭受的屈辱,她的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流不停。

B.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C.大雪初霁,天地茫茫。

如月光普照大地,如白云铺洒人间。

E.朵朵鲜花欢闹着,绽出最灿烂的笑颜。

9.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1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

○2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

○3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4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

○5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A○4○2○5○1○3 B.○1○3○4○2○5 C.○1○3○4○5○2 D.○4○2○1○3○510.下列各项默写与原文完全相符的一项是()A.国在山河破,城深草木春。

感花时溅泪,恨鸟也惊心。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长猿高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D.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二、默写、积累。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一轮明月表达对老朋友的牵挂与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飞来峰》揭示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诗》中表达作者的诗歌创作的观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的《秋词》中诗人对于“秋”的看法是___________,渴望自己大有作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_。

7.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

三、阅读。

(一)德国专家发表报告指出全球变暖速度明显加快据新华社柏林4月28日报道德国3位气象专家日前发表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

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摄氏度,而在未来50年中,气温可能会再提高2至5摄氏度。

这个变化相当于从上一个冰川期至今,即过去近1.8万年的温度变化速度。

这3位专家分别是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拉蒂夫及德国气象局的津德里茨基和维斯普。

他们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加快的重要原因。

研究结果证实,50万年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高过,而过去的10年也是最近1000年来最温暖的10年。

全球变暖也导致恶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仅在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中,全世界就有400万人死于各种自然灾害。

过去50年里,全世界共发生了255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仅洪水和风暴就造成了大约140万人死亡。

在美国,平均每年有大约1000人死于高温。

在德国,每年夏季被炎热夺去性命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3位专家强调,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快负有责任,因此必须为保护大气环境作出努力。

这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减少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1.本则消息的标题分为___和___,前者的作用是_________;后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的“据新华社柏林4月28日报道”在消息中叫_____,它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消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是_____________。

4.划“~~”线的句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则消息引用了大量数据,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二)燕雏(节选)一大早,孩子抱着一块船板泅过浅水湾,在礁岩下的背风处,他找到了老爷爷。

“……妈妈病了,咳血……”他畏缩的看着老人的面孔喃喃地说,“钱花光了,就要断药……我……”老人用力眨巴眨巴昏花的老眼,仍是啥也没说,只将手中削好的拉达和一只旧网兜递给孩子,领他走进岩洞。

他们又找到了燕窝。

老人用粘泥在燕窝边垒成一个个假窝,教孩子将小燕移进去,然后摘下那些变黄变脏的真窝。

“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他们坐下啃干粮时,少年问。

老人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别老惦着小燕,多想想你妈的病吧。

”老爷爷说,“治那种病很费钱的哟……得采到最值钱的赤燕窝……”“是红色的燕窝吗?”“红色的。

燕妈妈看到窝儿被人换掉,就会不要命的赶筑新巢;唾液用尽了,燕妈妈又急又累,就会吐出血来,窝窝就红了……”“我明白了。

把小燕搬到泥窝,就是逼着妈妈……吐血!”少年凄然说,“爷爷,够了吧,别再逼它们……”“今天是最后一次采窝了。

”爷爷说,“然后,咱们要等到明年……”少年心中一阵紧缩。

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

妈妈刚刚能起床,再去卖血,她……受得了吗?一老一少攀上礁岩,爬进他们粘过泥窝的洞子,去采那种最值钱的红色燕窝。

可是,那些洞里依然只有泥窝,装着早已死去的干缩了的雏燕。

出入了数十个洞穴,他们没有采到一只红窝。

孩子失望极了。

“别急。

”老人安慰他,“我说过,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

但傻鸟儿总会有的……”他们又走进那个窝孔般的临海洞穴。

哦,一只大燕子伏在洞底,在踏之上,在泥窝边的石壁上,凝结着一只极大的透着殷红血色的窝;一对黄嘴小燕在这美丽的新居里正兴高采烈的闹着。

少年捧起地上的母燕。

母燕嘴角还凝挂着一缕血丝。

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的合上了双眼。

“它累死了。

”老爷爷轻声说,“别哭,孩子,失去了母亲的雏燕终归要死去的。

摘下红窝吧……““我没哭,”少年说。

他觉得自己的心肠正在经受淬火,在变硬。

为了妈妈,他采下了那只红窝,而将一对不知死期将近的、快乐的小燕塞进燕妈妈尚有余温的双翼之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A.泅.水()B.殷.红()2.少年去采燕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少年问老人“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老人先“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老人这样前后矛盾的原因是什么?4.红色的燕窝是怎样形成的?5.文中少年的妈妈吐血的原因和燕妈妈吐血的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6.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1)少年心中一阵紧缩..。

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去卖血了。

(2)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7.老人说:“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

”你认为母燕真的“傻”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

我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