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第三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能内化:
一.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肉眼、鼻子等感官可以感 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 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 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知能内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发生! 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 时,烛芯处变软、融化、燃烧、发光发热、 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融化是物 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 的现象!
专题突破: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 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 D.活性炭; E.二氧化碳;F.水;G.醋酸; 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答案】⑤ ⑥ ② ④
专题突破:
【变式训练2】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 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 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答案】B
专题突破: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 生成气体的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
A.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Na2CO3与 稀硫酸反应也生成CO2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实例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锈蚀变化:金属生锈其他变化:光合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
(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考点3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例: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生活中用于作燃料。
考点4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类型定义代表式特点化合价变化备注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多变一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物A 、B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C一变多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生成物中的B 、C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B+AC一换一肯定变化(就所有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金属和酸;②金属和盐;③氢气、碳和金属氧化物;④碳和水蒸气等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BC相互交换肯定不变(就所有反应中所有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酸+碱;②酸+盐;③酸+碱性氧化物;④盐+碱;⑤盐+盐(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及中和反应初中阶段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得氧或失氧的情况,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 。
。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 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 和 、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 、热能和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 等。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是指 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 中变现出的性质,如: 、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 、 、状态、熔点、沸点和 等。
(2) 是指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 、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 ,变化体现 。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 ;而“镁条燃烧”则是 。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 ,用途反映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定义通式特点基本反应类型A+B→AB二合一或多合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一变二或一变多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C+B单换单、强换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①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满足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定义实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O 2CO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其中能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 )CO+CuO Cu+CO 2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2023•自贡)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考点归纳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的变化,只是在、和大小的改变。
比如:、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2)化学变化是的变化,也叫。
比如:葡萄酿酒、光合作用、木柴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等。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饱和联系区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变化的变化外观特征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
、和大小的改变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指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中变现出的性质,比如:、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另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比如:物质的、、状态、熔点、沸点和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中表现出的性质。
比如:、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而“镁条燃烧”则是。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反映;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考点讲解考点1:判断物质变化【例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B【解析】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初中化学中考考点解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考点解析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 B.成型C.晾干 D.烧结【解答】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解答】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解答】解:①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裁剪窗花C.雕刻玉石 D.编织竹篮【解答】解:A、烧制陶器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裁剪窗花只是将纸裁剪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雕刻玉石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编织竹篮只是把竹子编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初中九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中考化学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19年中考化学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
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例1:(2015•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力发电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B、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触类旁通1:(2015•德阳)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食盐制得纯碱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食盐制得纯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010-2015年青岛中考题1.(1分)(2010•青岛)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汽油燃烧C.湿衣服晾干D.食物霉变2.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料制成家具B.温衣服晾干C.蜡烛熔化D.葡萄酿成酒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能导电B.镁能与氧气反应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4.(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溶解性C.密度、硬度D.可燃性5.(1分)(2014•青岛)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葡萄酿酒C.食品发霉D.瓷盘摔碎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海水晒盐C.玻璃破碎D.蜡烛燃烧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点、沸点B.颜色、状态C.密度、硬度D.可燃性、还原性12.(1分)(2010•青岛)下列对于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硫酸铜溶液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于饮用水消毒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作电器元件练习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发展史技术、理论的发明和发现代表人物或发明国家历史作用《怀疑派化学家》、酸碱指示剂英国科学家波义耳近代化学开启原子-分子论原子论: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分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化学作为独立学科,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发现;水的组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元素周期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分类、有序地研究物质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中国科学家侯德榜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72年首次提取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举例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常伴有的现象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注意: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
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四、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区分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如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如“木炭在空去中燃烧”为化学变化.二、误区扫描1.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4.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雪碧”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5.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6.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某些物质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7.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一定是;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应;所以都是化学变化;三、典型例题例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水的蒸发C. 灯泡发光D. 纸张燃烧例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考点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B、在化学实验中,要动手操作,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C、化学实验只能帮助我们验证所学的化学原理D、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考点2 科学他那就的步骤1、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与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就会发生改变,就这些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得出结论知识点二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2、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白色火焰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2 实验结论1、把酒精灯点燃后,认真观察其火焰,再给你一根细木条供你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后,你认为有关火焰温度的正确结论是A、焰心>内焰>外焰B、外焰>内焰>焰心C、内焰>外焰>焰心D、内焰>焰心>外焰2、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考点3 实验过程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甲石蜡遇热熔化、遇冷后又凝固乙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丙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丁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⑴点燃前:请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与水比较及其溶解性⑵点燃时:①描述甲中发生的主要现象②将一根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③丙的操作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若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⑶熄灭后:熄灭蜡烛后的瞬间,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丁所示,蜡烛能否重新燃烧考点4 创新探究7、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聚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探究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珠,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主要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填序号,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考点1 实验操作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是A、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B、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放在桌上C、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正放在桌上D、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倒立放在桌上考点2 实验结论1、关于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吸入空气中减少的氧气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增加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2、将某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基本考点考点1.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药品的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②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考点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两查、三禁、一不可”;“两查”是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再检查灯里的酒精量;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2/3;“三禁”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一不可”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②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③万一碰倒酒精灯,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考点3.量筒及滴管的使用1量筒的使用: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体的体积;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2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考点4.仪器的洗涤1洗涤步骤:倾倒废液→冷却→水洗→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清水洗→晾干;2难溶物的洗涤:①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可洗去油脂,再用大量的水冲洗;②用稀盐酸可以洗去难溶性氧化物或碳酸盐,再用水冲洗;3仪器洗净的标志: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二、能与综合考点考点5.托盘天平的使用拓展考点1构造:托盘天平由托盘分左右两个、指针、标尺、调节零点的平衡螺母、游码、分度盘等组成;托盘天平只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g;2使用方法:①调平: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摆动时先后指示分度盘上的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间;②左物右码:称量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③砝码回盒,游码归零;3注意事项: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的常见错误的分析:③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考点6.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实际应用考点2对常见仪器的用途、注意事项、原因的详述,如表1-4-1: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理由①常用于少量溶液间的反应或固体与液体间的反应,可直接加热;②收集少量气体;③暂时盛放药剂①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1/3;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与桌面成45℃角,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②使用时试管外壁应干燥;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①防止液体受热时溢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使受热面积增大,以防暴沸;②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③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①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①加热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②加热前外壁应擦干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用于加热物质①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对火即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④不准用嘴吹灭灯帽盖灭;⑤不可向正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盖好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使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引燃灯内酒精而爆炸;⑤防止酒精洒①未调节天平平衡便称量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②指针未指到中央时便读数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反应容器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支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1常用仪器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出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而不易点燃;⑦防止被烧伤;⑧外焰温度最高Com夹持试管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①防止将杂质带入试管;②以免试管脱落量取液体体积①量筒放平;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③量取液体时,应选能一次性量取的最小容积的量筒;④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用①②③保证数据较准确;④防止破裂称量固体质量精确到0.1g①称量前,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天平是否平衡,如不平衡,应调节衡螺母,右偏重向左调,左偏重向右调;②称量时,左物右码;放砝码时,先大后小;被称物要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中称量;③用镊子夹取砝码,用后放回砝码盒①称量准确;②操作正确、方便;③保证砝码不受腐蚀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①使用后立即用水冲洗;②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③取溶后,保持橡胶帽朝上,不要平放或倒置;④不要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①防止药剂相互污染;②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帽;④以免玷污滴管用于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可直接加热①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②均匀加热,切忌骤冷;③加热时要不断搅拌①③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防止破裂用于可燃性固体物质的燃烧①放入集气瓶中时要自上而下慢慢放入;②不要触及瓶壁,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入少量沙土或水①保证充分反应;②防止集气瓶破裂药匙用于取粉末状药品,镊子用取块状药品①使用前后要擦拭干净;②选择大小适宜的药匙或纸槽①以免药剂污染;②以免药剂沾在容器口三、创新考点考点7.化学实验中基本操作与仪器的组合开放性考点1基本操作与仪器的组合;基本操作需要常用仪器,而常用仪器间的组合又能完成基本操作,例如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量筒与胶头滴管应配合使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应配合使用;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时,托盘天平、砝码、药匙应配合使用等等;完成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洗涤等基本操作时,都需要仪器进行组合;2实验内容决定仪器组合;为完成某一实验内容,如气体的制备、粗盐的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需正确找出与之对应的基本操作和仪器组合;3安装一套复杂的仪器组合时,应按照自下而上,从左至右的顺序连接;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学习目的:1.了解空气组成,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知识概要: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空气中的物质成分.空气()()()()()()⎪⎪⎪⎪⎪⎪⎩⎪⎪⎪⎪⎪⎪⎨⎧⎩⎨⎧⎪⎪⎪⎩⎪⎪⎪⎨⎧⋅⋅⋅硫、二氧化氮等如一氧化碳 、二氧化有害气体粉尘不应有成分体积分数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稀有气体体积分数氧气体积分数氮气应有成分%03%03%94%21%78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为什么说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1/5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红磷在集气瓶的空气中燃烧时,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形成白烟,由于燃烧匙内盛有过量的红磷,因此燃烧停止后,集气瓶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参加了化学反应.由于氧气的消耗,使集气瓶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以至水面上升使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1/5体积.得出结论为空气中氧约占1/5体积.3.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4.为什么不能用木炭、硫磺、铁、镁条等物质代替红磷燃烧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密闭容器内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1木炭、硫磺等物质燃烧后有气体生成.钟罩内气压不会下降到相应值,水就不会上升到约占1/5体积的液面注:碳、硫等燃烧生成气体能部分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木炭、硫代替红磷.2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镁条在空气中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发生反应:Mg+O2===2MgO 3Mg+N2===Mg3N25. 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典例精评例1 使适量的磷和木炭在等容积的A、B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右图所示.试回答:1待磷、木炭完全燃烧后,A、B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3燃烧实验能验证哪些结论河北省竞赛题分析 1A瓶有水进入,B瓶无变化;2A瓶中消耗O2生成固体,气体压强减小,B瓶生成CO2为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3燃烧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上述现象验证了氧气体积约空气的1/5.例 2 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选用的是广西省竞赛题A.硫B.二氧化碳C.磷D.木炭分析要解答此题必须掌握以下知识:1.空气的成分;2.各物质燃烧生成产物的状态,其中只有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物质,硫、碳燃烧都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3.各物质燃烧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解答 C第二节氧气学习目的: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测定,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颜色、密度、相态等。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有关,只有进行化学反应才能观察到,如燃烧、腐蚀等。
3.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外观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等。
4.溶液的性质:-酸性溶液:含有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与碱反应。
-碱性溶液: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中和酸。
-中性溶液:pH值为7的溶液,如纯净水。
二、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物质的组成不改变,如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2.化学变化的特征:-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气体释放:气体的释放是化学变化的一个常见特征。
-颜色变化:物质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沉淀生成:在溶液中生成的新沉淀。
-火焰的产生:在燃烧反应中可以观察到明亮的火焰。
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反应结束后生成的物质。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反应:反应物的摩尔数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
-配平方程式: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相等。
5.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透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涵义及推断(会推断和区分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推断,依照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用处;3.化学根本反响类型的断定;4.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分析与推断;5.燃烧及一般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的应用;6.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推断。
近几年中考,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推断,几乎是必考知识点。
命题通常以“以下各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是”方式出现,标题中的“各种变化”,一般都是典型的物质变化实例,如冰雪融化、铁锅生锈等等。
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题比拟少见,相对较热的考点是物质的性质与用处关系的识别。
试题多为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用处,要求识别哪些用处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选择题,或者是要求识别哪种物质具有此种用处的选择题。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及其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多为“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推断反响类型”,或者是“给出几个反响物,按所要求的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复原剂的推断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常以“在XX(新情景)反响中,复原剂(或氧化剂)是”方式出现。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也是相对较热的考点,命题多为跟燃烧与灭火有关的现实咨询题。
本专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方式调查,中考中所占分数约为4~10分。
●名师串讲○知识图解图1-1○重点讲解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典例]生活中的以下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裂B. 牛奶变酸C. 铜器生锈D. 木柴燃烧[思路串讲]该题调查的考点是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要紧紧抓住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这一关键。
玻璃破裂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并无其他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牛奶变酸本质为“酸”后的物质用处已不再同前,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铜器生锈即铜变为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灰烬生成,因而是化学变化。
2023年安徽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误区:对概念理解不清,无法正确判断性质与变化
例.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 理性质的是( ) A.铝在氧气中燃烧;水挥发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酒精挥发 C.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木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类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
特征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变现出来的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
性质
质
范围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 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 电性等
助燃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 性、稳定性、毒性等
举例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碳酸不稳定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举例
水的蒸发、胆矾的研碎
燃烧、金属生锈、食物变质
温馨提示:(1)不能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电灯 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锅 炉的爆炸、轮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命题点一 常见物质变化的判断
例.(柳州)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河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辣椒剁碎
D.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
A.颜色、状态
B.挥发性、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可燃性、延展性
► 类型三 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例3 [兰州]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的用途
初三化学中考知识点
初三化学中考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灯泡发光等。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如取用大理石;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如取用二氧化锰。
-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垂直悬空滴加);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 仪器的连接: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如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铁)、He(氦气)、C(金刚石)。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分子的分化,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或物质。
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而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发生变化,一般只是排列或空隙发生变化。
3.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挥发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助燃性、酸性、腐蚀性、毒性、稳定性等。
典型习题:1.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冬天的早上,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窗花”B .牛奶防止时间过长而发生结块C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中暴晒发生爆胎D .玻璃杯打碎3.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 .利用生铁制炒锅B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 .米酿成醋D .榨取果汁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灯泡通电发光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湿衣晾干D .食盐水的蒸发6.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箭发射B .煤的燃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蚀炸药钢水钢锭干冰CO2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8.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
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C.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D.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变得十分难看9.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C.铜棒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10.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中考化学易错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附解析
中考化学易错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附解析中考化学易错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易错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例1] 以下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解析] 此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此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的过程中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新物质生碳酸钙和水成,属于化学变化;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例2]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辨析题,区分二者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不一定生成新物质,如物理中学过的某些物质的升华是物理变化,碱式碳酸铜加热生成三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所以不能以变化是否需加热来进行判断。
发光放热是一种现象,现象不应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依据,电灯发光放热时并不生成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
选项C,因明确了物质变为该物质的气态,所以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A B
D
6、 (08海南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 、 海南)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 海南 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 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D A.台风 B.雪灾 . .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 .
7、(08江西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 、 江西 民以食为天 江西) 民以食为天” 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A.碾米 . B.淘米 . C.洗菜 D.酿酒 . .
8、(08哈尔滨 下列图示中只发生物理变 、 哈尔滨 哈尔滨) 化的是 C
9、(08眉山 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 、 眉山 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 眉山) 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 .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 . .
1、(08福建三明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 、 福建三明 下列变化中, 福建三明) 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它是 D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 . C. C.火药爆炸 D. D.湿衣服晾干
物理变化的特征是物质的外观、形状、 4、 物理变化的特征是物质的外观、形状、 潮解 _____、 升华 大小的改变。 _____、_____ _____等 大小的改变。如_____、吸附 、_____等。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常伴随发光、放热、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燃烧 化学变化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燃烧引起的爆炸 食物腐烂变质 、______ ___________、 铜铁生锈 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注意:具体分析-----爆炸、发光、放热、颜 注意 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4、(08河北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 、 河北 下列变化过程中, 河北) 化学变化的是 D A.西瓜榨成西瓜汁 . B.铝块压制成铝箔 . C.石蜡熔化成蜡油 . D.玉米酿制成酒精 .
5、(08泰州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 泰州 泰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是 A.烟花燃放 B.百炼成钢 . .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 . .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 一定 _________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 _______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1、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用液态空气制氧气(物) 电灯通电发光放热(物) 自行车车胎爆裂( 用粮食酿酒( 自行车车胎爆裂(物) 用粮食酿酒(化) 自来水杀菌( 石油分馏( 自来水杀菌(化) 石油分馏(物) 光合作用( 塑料降解( ) 光合作用(化) 塑料降解( 化 铁矿石冶炼成生铁( 海水晒盐( 铁矿石冶炼成生铁(化) 海水晒盐(物) 面包发霉( 石蜡熔化( ) 面包发霉(化) 石蜡熔化( 物 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化)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化)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臭氧(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臭氧(化)
4、(08扬州 、 扬州 扬州)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六个 年 月 日是第十六个 世界水日” 今年“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 涉水卫生” 是“涉水卫生”。下列涉水的变化中没有 化学变化的是 A A.海水晒盐 . 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 . C.饮用水生产 . 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C
D
C
中考) ( )4.(04中考)下列过程中,只发生了 ( 中考 下列过程中, 物理变化的是 A.铜器生锈 B.粮食酿酒 铜器生锈 粮食酿酒 C.冰雪融化 D.食醋除垢 冰雪融化 食醋除垢 模拟) ( )5.(05模拟)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 ( 模拟 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 钢铁生锈 牛奶变酸 C.用水果榨果汁 D.燃放烟花爆竹 用水果榨果汁 燃放烟花爆竹 中考)(课改区) ( )6.(05中考)(课改区)下列变化中 ( 中考)(课改区 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汽油燃烧 B.食物霉变 汽油燃烧 食物霉变 C.煤气中毒 D.酒精挥发 煤气中毒 酒精挥发
1、(08北京)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08温州 5月17日,奥运火炬在温州 、 温州 月 日 温州) 传递。 传递。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C A.彩旗飘扬 B.气球升空 . . C.火炬燃烧 D.声音远扬 . .
3、(08泰安 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 、 泰安 下列四个短语, 泰安)下列四个短语 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 .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 .
2、下流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3) (5) (8)(12)(13) _____________ (1)木已成舟 (1)木已成舟 (2)花香四溢 (3)蜡炬成灰 花香四溢 蜡炬成灰 (4)滴水成冰 (5)百炼成钢 (6)铁杵磨针 滴水成冰 百炼成钢 铁杵磨针 (7)云雾消散 (8)死灰复燃 (9)积土成山 云雾消散 死灰复燃 积土成山 (10)沙里淘金 (11)积沙成塔 (12)火上浇油 沙里淘金 积沙成塔 火上浇油 (13)滴水穿石 滴水穿石
重要△ 重要△ ☆ 疑问? 疑问? 注意! 注意! 答案有误?! 答案有误?!
3、对典型的例题和基本的解题方法、思路加 、对典型的例题和基本的解题方法、 强落实并及时复习。 强落实并及时复习。 4、和同学和老师多讨论,不懂就问,不遗留 、和同学和老师多讨论,不懂就问, 问题。 问题。
物理变化: 1、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宏观上: 宏观上:物理变化 没有 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_______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有 不变 微观上:物理变化 微观上 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微粒间 物理变化 可能改变 隔_________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变成了其它物 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 质的粒子 __________ 化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________ ________和原子的 3 、 化学变化的实质 : 分子的 ________ 和原子的 重新组合 过程。 ___________过程 ___________过程。
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按知识点复习,以中考考点为主对基础知 、按知识点复习, 识查漏补缺,重点:熟悉中考题型, 识查漏补缺,重点:熟悉中考题型,对基础知 识理解、记忆和落实,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识理解、记忆和落实,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2、用双色笔和符号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易 、 出错的题标出来。 出错的题标出来。
B.②③ . D.①②③ .
模拟) ( )1.(02模拟)下列变化中,一定含有化 ( 模拟 下列变化中, 学变化的是 A.将胆矾研成粉末 B.由二氧化碳制干冰 将胆矾研成粉末 由二氧化碳制干冰 C.由生石灰制熟石灰 D.分离空气制氮气 由生石灰制熟石灰 分离空气制氮气 模拟) ( )2.(03模拟)下列所述物质的变化属于 ( 模拟 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滴水汇成河 铁杵磨成针 滴水汇成河 C.石块变石子 D.矿石炼成铁 石块变石子 矿石炼成铁 中考) ( )3.(03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 ( 中考 下列变化中, 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水变成冰 干冰升华 水变成冰 C.菜刀生锈 D.汽油挥发 菜刀生锈 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 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
生成新的物质 宏观上:变化后是否________________ 宏观上:变化后是否________________
微观上:变化后分子本身是否_______________ 微观上:变化后分子本身是否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6、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2、 (08扬州 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 、 扬州)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 扬州 理变化的是
B
A.沼气生产 .
B.石油蒸馏 .
C.转炉炼钢 .
D.高炉炼铁 .
3、(08黄冈 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 、 黄冈 黄冈)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 学变化的是 D A.冰融化成水 . 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 .常温下, C.铜棒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
9、 (08盐城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 、 盐城) 盐城 变化的是 B
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对着干燥玻璃 片呼气
木炭在O 木炭在 2中 向澄清石灰水中 吹入CO2 吹入 燃烧
A
B
C
D
10、(08山东 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 、 山东 山东) 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质变化,
A.①② . C.①③ .
5、(08重庆 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 、 重庆 重庆)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 化学变化的是 A 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 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 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 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
6.(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 ( 济宁 济宁) 与对该变化的判断, 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A.沙里淘金 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沙里淘金 物理变化 B B.刀耕火耨 刀耕火耨——物理变化 刀耕火耨 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 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百炼成钢 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 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火树银花 化学变化
7、(08咸宁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 、 咸宁 咸宁) 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变化,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天热吃雪糕时,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把木炭放入冰箱中,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
C
8、(08广东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 、 广东 广东) 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 B.玻璃窗破裂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