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7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专题一古今中外民主政治建设题型综述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
这一主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民主政治、近代中国人民的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点。
复习建议:重视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角,把握中外各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活动,结合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主思想的发展综合分析这些活动对本国及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比较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区别,认识其发展规律和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典例(2018·全国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历史高考热点真题答案及解析
历史高考热点真题答案及解析对于历史爱好者和高中生而言,历史高考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
历史高考涵盖的知识广泛而深奥,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理论。
在备考过程中,高考热点真题的解析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
本文从历年历史高考真题中选择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其答案进行解析,希望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1. 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中国近代史是历史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的热点问题尤为重要。
以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为例,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维新运动的问题。
题目要求分析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这个问题是对学生对维新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正确的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维新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起点。
维新运动的发生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变革的机遇。
维新运动中兴爱国团体的崛起,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其次,维新运动的推进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维新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学子投身其中。
许多维新派的活动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最后,维新运动使中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维新派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革命,进一步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新篇章。
2. 世界历史热点问题除了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的热点问题也是需要学生重点关注的内容。
例如,2018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问题。
题目要求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正确的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美国独立战争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
这种民主制度不仅在美国国内得到了巩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催生了一系列的民主运动和革命,从而推动了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等地的民主发展。
其次,美国独立战争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
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败使得其丧失了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权,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的平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10
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71年至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以及迁都洛阳形势图图1 北魏孝文帝图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形势图【历史解读】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结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客观条件:公元前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
这为改革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社会基础:北魏统治者开始参照汉族的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3.思想基础:汉族先进统治制度的影响。
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4.文化基础:冯太后掌权,促使孝文帝对汉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对他后来推行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5.个人因素: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其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6.政治原因:①阶级矛盾尖锐。
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②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及目的1.时间:471—499年。
2.目的: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前期:由冯太后主持。
1.时间:471—490年。
2.重点:建新制。
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3.主要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目的是为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2)推行均田制。
目的是为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结果,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综合训练(七) Word版含答案
专题综合训练(七)一、选择题1.(2018·广州一模,29)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
这种现象反映了()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输出,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纺织分离,反映的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众自觉抵制外国经济的侵略,仅仅是出于价格低的吸引而用西方的洋纱,故D项错误。
2.1877~1889年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与两家英资轮船公司三次签订“齐价合同”,议定统一价格和货源分配方案,共同垄断中国水运。
此个案反映出洋务运动()A.利用西方技术维护统治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奠定了制度变革的基础答案A解析轮船招商局(洋务企业)与外商企业签订“齐价合同”,共同垄断中国水运,反映了洋务企业(民用工业)刚刚起步,在与外商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利用西方技术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故A项正确。
3.(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1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金融市场发生金贵银贱变动,西方各国都相继采用金本位制货币,而中国仍采用银本位制货币。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逐渐脱离世界金融市场B.西方各国开始对华资本输出C.中国出口贸易数量增长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19世纪70年代”这一时空概念,可知中国已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西方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后,故B项错误;材料说世界金融金贵银贱,而中国的银本位相当于中国的货币贬值,故对外贸易可能会增长,故C项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国际金融的变化关系不密切,故D项错误。
4.(2018·泉州一模,28)下表所示为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
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1
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历史解读】一、公元605年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
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
★公元605年,隋朝营建东都洛阳。
★公元605年,赵州桥建成。
★公元605年起,英国设立了大法官(LordChancellor)一职,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
二、京杭大运河历史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2019高中历史考试周年大事语文
2019年历史周年大事中国历史部分1.1898年戊戌变法。
广义上讲,从公车上书开始,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是指百日维新。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一。
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深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它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触犯了以慈嬉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
评价:这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过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同时,它的失败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2.1898年戊戌变法。
广义上讲,从公车上书开始,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是指百日维新。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一。
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深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它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触犯了以慈嬉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
评价:这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过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专题7+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
命题角度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7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艾罗补脑汁”广告宣称“一国之进步”“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善谋卫生”,结果“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说明追求爱国、进步、精神、卫生等成为社会时尚,故选B项。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A项错误;仅仅一个产品畅销,不能说明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可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
2.(2017全国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喜字纱灯”和“蓝袍黑褂”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习俗,“钢琴曲”和“白纱”等反映出西方习俗,由此可见,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仍存在门当户对观念,不可能被颠覆,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仅仅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婚姻习俗的变化,D项说法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河南八市联考)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价甚昂”。
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A.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用一套器具,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各种特色菜肴,故B项错误;题目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的广州,并非普遍接受,故C项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洋的饮食风尚并未普遍传入中国,“取代”无从谈起,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七第19讲含解析
第19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1 美苏争锋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基本过程(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2)政治上:(3)经济上:(4)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2)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
(隐蔽的手段)(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
二、“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1.德国分裂(1)背景: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如何处置德国是美苏斗争的焦点之一。
(2)概况: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2.朝鲜战争(1)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形成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美苏两个占领区。
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概况: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立即派兵干预,随后又操纵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3)性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1)概况: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
2019年高考时事热点考点有哪些 2019年高考周年大事件考点汇总
2019年高考时事热点考点有哪些 2019年高考周年大事件考点汇总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到戊戌变法200周年,从澳门回归20周年到建国70周年,有太多的大事件需要我们铭记和庆祝。
这些事件都是高考的时事热点话题,极有可能成为考点,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了2019年高考周年大事件,欢迎大家来参阅。
2019年高考周年大事件盘点大事件一:互联网诞生50周年互联网(Internet),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一)基本优点:1.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2.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3.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4.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通过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5.信息交换的发展趋向于个性化(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6.使用者众多;7.有价值的信息被资源整合,信息储存量大、高效、快速;8.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图片、文字等等)。
(二)影响社会影响:互联网是全球性的。
这就意味着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经济影响:互联网经济兴起,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
网络及传媒: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
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
多功能互动:互联网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微专题3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课件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
利用对“崇洋媚外”内涵 的错误理解进行干扰
对一些词语的内涵认识 模糊不清 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准确 。阅读材料时注意抓关 键信息 因对材料信息理解出现 偏差而错选。注意用唯 物史观看待历史事物
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因只学 C (×) 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政治 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求民主的伟大 历程 具 体 表 现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派创办了大量 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目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 的变迁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 起与发展
PART 03
微专题3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1 ▶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转型
政治 鸦片战 争前 独立自主,封建社会, 阶级矛盾是主要矛 盾,满族地主主导 丧失主权,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民族、 阶级双重矛盾,双重 革命任务,汉族官僚 崛起 经济 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闭关锁国 思想 封闭愚昧,狂 妄自大
提出题干信息及史实不支 持的结论
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 D 混淆了“盲目排外”与“ 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 (×) 反对外国侵略”的含义 来文明的抵触
考能 探究
K KAONENG TANJIU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有哪些特点? 提示▶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 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7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侵
【解析】 材料表明西班牙国王是哥伦布新航路开辟的支 布新发现土地的统治者,新发现地区不但在政治上服从西班牙 经济上要交纳钱财,这体现了“圣大菲协定”权责明确推动探 材料没有约束哥伦布的信息,排除A项;寻金热是哥伦布远航 除B项;当时资产阶级尚未诞生,排除D项。
2.(2018·雅安三模)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 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这一技术
【解析】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 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 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 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 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
〔跟踪训练〕
1.(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1492年4月,西班牙国王
名的“圣大菲协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
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
并正式授予哥伦布和他的继承人以“唐”的尊号。据此可知
定”( C )
A.约束了哥伦布行为
B.是哥伦布远航的根本
C.权责明确推动探险
殖民 扩张 世界 市场 文学 艺术
工业革命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 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 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 局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 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 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 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
现实主义文学、美术、音乐 艺术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 终形成。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七 党的建设篇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
确立宏伟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
一、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系统回顾了我们党近100年的奋斗史,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一个“义无反顾”,道出了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执着坚定与使命担当!“党的历史上,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四川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代表感触良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强力反腐肃贪,突出明规立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正激励、正能量、正效应。
”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使命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所言:“中共不仅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
”二、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表述,显示了我们党在战略上的清醒,在广大代表中引发强烈共鸣。
“对我们来说,要把加快发展、实现更好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以不进则退、慢也是退的紧迫感,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在同步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云南省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时政热点专题七党的建设篇——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权威解读十九大备战19届政治高考代表说。
县市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市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
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6
1115年,金国建立(900周年)【历史解读】◆◆金朝的政治一、金初新旧之争与金熙宗改制天会十三年(1135),太宗病死。
太祖阿骨打之孙完颜亶(本名合剌)即皇帝位,是为熙宗。
熙宗完颜亶自幼接受中原文化,深受儒学熏陶,“宛然一汉家少年子也”。
熙宗仿照唐宋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同女真贵族势力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以熙宗、宗幹、宗弼为代表和以宗翰、挞懒为代表的两派势力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宗翰,参与拥立阿骨打及辽宋战争,“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在太宗时即专政独行,不受约束。
天会十五年,熙宗利用矛盾,剪除宗翰心腹高庆裔。
宗翰受到重挫,从此失势,抑郁而死。
宗翰死后,在宗幹的告发下,熙宗下诏诛宗磐、宗隽,并夷其族。
挞懒投奔南宋,完颜宗弼追至祁州,杀了挞懒及二子。
天眷三年(1140)九月,熙宗听信宗弼奏请,处死左丞相完颜希尹和左丞萧庆,被连坐者达数百人。
此案后,宗弼进为太傅、尚书左丞相兼侍中监察国史,领行台尚书省事,都元帅如故,总揽了军政大权。
金熙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
他废除勃极烈制度,参照辽宋制度,设置三省、三师。
他还废除伪齐,在汴京置行台尚书省。
天眷元年,又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
颁行新官制,定封国制度,颁行官制及换官格,史称“天眷官制”。
全面改行汉官制度,将原女真内外职官按汉官制度换授相应的新职。
制定勋封食邑制度,即按功勋等第授予封爵、勋级、食邑。
同年十月,定封国制,即授国号封号,形同勋爵,有些封国,实际上并不在金朝辖境之内。
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正月,正式颁行大明历。
天眷元年,颁行女真小字。
这是继太祖时创制女真大字之后的又一新文字,较之大字,笔画简省,易于书写。
二、完颜亮篡权与迁都燕京熙宗统治时期,是金朝设官定制的新旧交替时期。
新旧势力的矛盾、冲突与女真贵族、汉官集团间的争权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问题更加复杂、尖锐。
其间大狱迭兴,人心疑惧。
熙宗动摇于两大集团之间,无所适从。
2019年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7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7)李仕才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确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据材料信息分别得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系,然后论题。
如可以定为: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的解放;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其次,论述可以结合中外史实论述,比如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政治变革,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阶层崛起,促进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论述上,注意结合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以及对宋代文化的影响、古希腊经济发展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做出的贡献;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上,注意结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阐述: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阐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昌盛,如勾栏瓦舍、宋词、话本小说等。
古代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哲学成就突出。
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019年高考历史十大热点周年事件解读
解读:高考十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周年事件1:1487—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7—1498年达迦马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
►基础知识回顾:写出上图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的航海家及其主要航海贡献。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和条件:⑴原因:①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社会动力:对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增加,社会上兴起“寻金热”③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商路;④精神动力:天主教会鼓励到东方去传播天主教。
⑵条件:①科学发展,地圆学说兴起;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积极支持2.经过:时间航海家支持国航海路线贡献3.影响⑴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⑵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开辟新航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贸易市场,商品流通数量和种类增加,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拓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⑶殖民掠夺之路:西欧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洲和非洲人民及美洲印第安人带来空前浩劫,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被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⑷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⑸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形成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入主中原(370周年)【历史解读】一、时代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外逐渐由开放走向保守;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二、朝代:明(1368-1644)―――清(1636-1840-1912)三、基本史实政治: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顾问机构)制度的建立;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经济:1.手工业的发展(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制瓷业: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
(3)丝织业: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2.商业的兴盛: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徽商、晋商等商帮。
3.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地区),本质于雇佣劳动。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明代及清代的某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这种开放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文化: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观点。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学艺术:小说创作的兴盛;绘画和书法:文人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成就突出;京剧(清朝)的形成和发展。
【疑难解析】●高考前瞻1.命题趋势明清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年年有题,比重较大,重复考查也不少。
从题型上看,各种题型都有,尤其是问答题相对集中。
从内容上看,较多体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的时代特征。
考查明清史的各种题型都将会出现。
重点内容有:(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展;(3)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中外关系出现的新现象;(5)主要文化成就、特点以及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
2.复习策略(1)了解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理解认识其双重性:一方面对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国家的安定,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
(2)了解农业、手工业的特点,认识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的前因后果。
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封建社会内部起了瓦解作用但影响有限。
(3)掌握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内容,认识伟大祖国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4)了解对外关系的新特点、新趋势,并将其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比分析,理解造成东西方差距的原因。
(5)了解明清科技成就,认识其停留在传统科技领域中的前因后果。
理解明清思想、文学的特点及其原因。
●阶段特征本单元包括1368年至1840年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发展。
1、政治:明清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强化,这表明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其统治地位,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农民起义水平提高,“均田免粮”口号已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
2、经济: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边疆地区获得开发。
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手工业有明显进步,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朝前期有了缓慢发展,但始终在萌芽状态下徘徊。
3、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央与地方关系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
但也出现了一些民族问题,明清统治者注重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粉碎了分裂割据势力,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对外关系:明清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并多次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势力的胜利。
明清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闭关自守,阻碍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伍。
5、文化: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小说成了文学的主流、并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古典科技巨著涌现,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西方传教士东来并带来了一些先进文化。
【能力提升】●单元知识整合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明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牵制。
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颁布《大明律》,并实行特务统治。
实行八股取土,严厉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清军入关后,政权机构方面沿用明朝官制,在中央设内阁和六部。
雍正帝为加强皇权,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清朝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民族融合,并有力地抗击了外来侵略。
但其消极作用亦越来越大,宦官专权、特务统治,使政治极为黑暗;八股取土、大兴文字狱,禁烟了人们的头脑,特别是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变革,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
这是中国长期滞留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从这些消极作用可以看出,封建专制社会已走向衰落。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
此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复杂。
从表面上看,社会尚似繁荣,但暗地里已危机四伏,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封建母胎内萌芽,并有缓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全面、冷静、客观地去认识所谓的“康乾盛世”,加强中西对比的学习和归纳。
2.明清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发展(1)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劳动,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清朝。
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冲击着古老的自然经济,这就使得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在地区上、数量上、规模上和行业分工上都超过了明代。
从手工业部门和地区看,除了苏州的丝织业外,还有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制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出现了雇佣关系,而且在规模上都普遍大于明朝。
该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许多大商人向手工业生产投资。
他们这种投资的过程,也就是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过程。
于是他们也和手工工场主一样,成了最早的资本家。
这时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从地域和行业上看还比较狭窄;从发展角度看,还比较缓慢。
在全国范围内,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但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衰落时期。
它的出现和缓慢发展,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租庸调制的共同点是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而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的共同点是以土地财产为征税标准。
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
从西汉到清代,我国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是: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以两税法为标志;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3.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另一方面通过对内加强民族联系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款待回归的少数民族、加强边防建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辽阔眼域的基础。
(1)明朝:打退瓦刺的进攻;维持了与鞑靼俺答汗的和平友好关系,在边境开设互市,交换各自所需的物品;抗击外来侵略,肃清倭寇。
(2)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分裂势力的叛乱,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委派驻藏大臣参与管理西藏。
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辖,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各部;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设置办事大臣管理西藏、青海两个辖区。
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央同地方的关系,尤其是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确定,各民族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
虽然清朝统治者曾一度采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各民族间的隔阂有所加深,但其民族融合的主流是不可改变的。
4.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来到南洋,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从明朝中期起,中国开始遭受外来的侵扰。
先是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在东南沿海制造倭寇之急。
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与俞大猷配合,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巩固了海防。
(3)明朝后期以来,中国已开始面临西方早期殖民者的入侵。
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166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舰在沿海地区和台湾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和开发。
(4)17世纪中期,当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抢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康熙帝亲自出巡东北,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
迫使沙俄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一一一一尼布楚条约》。
5.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原因:(1)从主观因素看:①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