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课时提升训练题6
高二地理上学期课时提升训练题16
知识改变命运第二章 检测一、选择题下面两图中图甲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某河流域的区域划分图,图乙是图甲中三个区域较长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幅度统计图。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 .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 .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 .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看出,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为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减少,旱地增加。
【答案】 A2.关于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径流量增大B .土地荒漠化加剧C .水土流失严重D .洪涝灾害多发【解析】 Ⅰ区域位于Ⅱ区域的上游。
Ⅰ区域旱地增加必然要增加农业用水量,引用更多河水灌溉,这就导致Ⅱ区域河流径流量减小,河流径流量的减小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答案】 B3.为了预防Ⅲ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 ③发展粮食种植,提高绿化率 ④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发展太阳能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解析】从图乙可知,Ⅲ区域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减少,而旱地、农居地增加。
为了预防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应控制人口增长;该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应合理利用水资源;该区域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可通过开发太阳能等途径来解决能源问题。
【答案】 C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是()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解析】图中4℃等温线向北凸出地区为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答案】 C5.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势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覆盖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长江洪水经常泛滥,容易积水【解析】图中四处湿地均位于长江上游,虽然都分布于长江两侧,但并不是因长江洪水泛滥而形成的。
高二地理上册中国地理课时训练【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高二地理上册中国地理课时训练
葫芦岛市一高中课外拓展卷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
读图,回答1~2题。
1.40千米地壳等厚度线与我国________北部大致一致()
A.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1月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等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气温受海洋的影响,与海岸线基本平行
B.地壳厚度越厚,气温越高
C.地理上的巧合
D.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气温受到地势高低的影响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
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据此回答3~4题。
3.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广东B.江苏C.江西D.云南
4.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课时同步练习6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2.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A.战争B.疾病C.生活水平差D.老年人口多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知,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因此应为较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②出生率与死亡率均较高,自然增长率呈负值,为原始型模式;③为现代型模式。
第2题,③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老年人口比重大,因此死亡率较高。
答案:1.D 2.D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第3~4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4.按联合国标准,若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10%或≥65岁人口达到或超过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解析:第3题,从图上看,该省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人口死亡率,说明人口总量一直在增长。
第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该省人口在199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的比例是5.59%,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而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的比例达到7.47%,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所以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0~2000年之间。
答案:3.B 4.B下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美的自然环境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均为发达国家,这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工资收入高,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
高二地理上册世界地理课时训练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7 年高二地理上册世界地理课时训练高二地理拓展卷世界地理检测命题人梅倩第一卷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30 小题)以以下图为 25°N~32°N之间某地区遥感影像。
完成21~22 题。
1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 A .沙漠带 B .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 .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利地连接了 A .北美东岸与西欧 B .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划分别向双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同样纬线上,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读某海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和等温线图,回答3~4题。
3 .比较海水等温线a、b、c 的大小关系 ( ) A.a>b>c B.c>b>a C.b>a>c D.a>c>b 4.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图中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 .东澳大利亚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D.日本暖流下图为某岛屿某地理因素等值线( 虚线 ) 分布图,图中 a>b=c>d。
读图完成 5~6 题。
5 .图中等值线反响的地理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大小 B .地租水平高低 C.七月均匀气温 D.整年降水总量6.以下与该地理因素等值线的分布特色关系度最高的地理因子是A.家产活动分布 B .地形高低起伏C.沿岸洋流流向 D.自然植被种类读某大陆局部地区植被种类分布图,完成7~8 题。
7 .与图中疏林形成关系亲近的是( ) A .东北信风 B .东南信风 C.流行西风D.西北季风 8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之间的沿海滩涂,其他纬度也有零星分布。
以致其余纬度有红树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人类活动 B .沿岸洋流 B .C.海岸地貌 D.海水盐度右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地点表示图。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册课时作业6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下列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B.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C.工业社会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D.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解析:采集和狩猎阶段,地理环境制约人类活动;农业社会阶段,自然地理要素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工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交通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答案:D2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B.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C.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D.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解析: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亚洲和非洲的大河流域是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祥地。
A、C两项是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的特点。
答案:B3有关日本工业发展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本国丰富的资源,发展钢铁工业B.利用港口优势,发展本国工业C.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D.在环境质量较好、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形成新兴工业区解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而发展起来的。
答案:A地理环境对民居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据此完成第4~5题。
4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原因是()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C.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5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
高二地理上学期课时提升训练题6
知识改变命运2.1 课时作业2014年6月18日,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4治理荒漠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在下图中A 、B 、C 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 .A 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 .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A 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 .沙漠化B .石漠化C .盐渍化D .三种类型都有 1~2.【解析】 第1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第2题,A 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答案】 1.C 2.A下图为某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光化学烟雾事件 ④水体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煤炭为主,过度砍伐和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秸秆无法还田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秸秆、薪柴、煤炭燃烧会导致大气污染,大气能见度降低。
【答案】 A4.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建速生薪炭林③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大力发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A.①②③B.②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解析】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造速生薪炭林,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秸秆还田,发展生态农业。
【答案】 D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6.造成该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5~6.【解析】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判断,该地区沙漠广布,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河流水量减少,流程变短,沙漠面积扩大。
高二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北美与美国
北美洲——美国(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xx·江淮十联考)地处阿拉斯加的楚加奇国家森林是美国第二大国家森林。
该地区的森林、河流、湖泊、山脉及冰川美景令人终生难忘。
以下图为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波蒂奇湖。
据此答复1~3题。
1.波蒂奇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雨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雪融水2.楚加奇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硬叶林3.一年中最适合游客欣赏阿拉斯加冰川的时间是( )A.12~1月B.3~5月C.6~8月D.9~12月【解析】1选D,2选A,3选C。
第1题,阿拉斯加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较少,冰雪面积广,所以波蒂奇湖的补给应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楚加奇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阿拉斯加,纬度较高,海拔高,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典型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硬叶林为亚热带植被;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植被。
第3题,与其他几个季节相比拟,夏季平均气温高,天气暖和,白昼时间长,适合户外活动,故游客欣赏阿拉斯加冰川最正确月份为6~8月。
以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答复4~6题。
4.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5.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6.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解析】4选B,5选A,6选B。
第4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以饲养绵羊和种植小麦为主,图中②区域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属于混合农业。
第5题,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该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
全国高二地理2023年上期课时练习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有时令河分布判断,图示区域是干旱区,湖泊是内流湖,丁区域蒸发旺盛,水分蒸发,盐分在湖泊处积累,导致湖区周围土壤盐渍化严重,D对。
甲、乙、丙处水流向下游区,盐分积累少。
A B C 错误。
故答案选D项。
选择题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海面上升B. 水土流失C. 不合理的灌溉D. 荒漠化【2】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A. 宁夏平原B. 三江平原C. 成都平原D. 密西西比河平原【答案】【1】C【2】A【解析】【1】读图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深土壤盐碱化,所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原因是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
【2】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且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宁夏平原降水量少,需要引黄河水灌溉。
选择题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下列各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 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 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 推广蔗基鱼塘B. 推广水稻种植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 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答案】【1】A【2】C【解析】【1】图示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根据数字可知,图中湖泊转变为耕地面积较大,辽宁西北部气候比较干旱,蒸发旺盛,围湖造田的土地地下水位较浅,容易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A对。
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明显减小,B错。
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干旱、洪涝频率增加,C错。
水生生物物种减少,D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课时作业
2018年6月18日,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8治理荒漠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在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1~2.【解析】第1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答案】 1.C 2.A
下图为某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土地荒漠化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光化学烟雾事件④水体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煤炭为主,过度砍伐和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秸秆无法还田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秸秆、薪柴、煤炭燃烧会导致大气污染,大气能见度降低。
【答案】 A
4.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建速生薪炭林③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大力发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③B.②⑤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
【解析】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造速生薪炭林,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秸秆还田,发展生态农业。
【答案】 D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
6.造成该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
5~6.【解析】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判断,该地区沙漠广布,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河流水量减少,流程变短,沙漠面积扩大。
【答案】 5.B 6.A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
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7~8题。
7.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A.A→B→C
B.B→C→A
C.B→A→C
D.C→A→B
【解析】植树造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随着固沙植物的生长,移动沙丘也逐渐得到控制,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坡度逐渐降低,C→A→B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答案】 D
8.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A.杨树B.桦树
C.沙拐枣D.柳树
【解析】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拧条等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杨树、桦树、柳树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 C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9~10题。
9.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0.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9~10.【解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较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度开垦会导致荒漠化。
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答案】9.D10.A
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
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如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
读图,回答13~14题。
13.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云贵高原是①②④,黄土高原是②③④。
【答案】 B
14.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解析】江南丘陵温度高,降水多,化学作用强。
【答案】 B
15.下面图甲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乙为“影响该流域某生态问题加剧的因素统计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显示的导致该生态问题加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试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4)针对该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和影响该流域某生态问题加剧的因素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整治和开发。
第(1)、(2)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过牧、过垦、过樵和水资源利用不当是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该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3)题,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要抓住“干旱”这一核心特征,注意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用整体性观点分析。
第(4)题,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措施,注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答案】(1)土地荒漠化;该区域耕地增多,草地、林地面积在减少,水体面积在减少(2)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3)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温差大,日照强,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4)加强土地规划,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16.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以每年
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形成、危害及主要原因。
从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原荒漠化非常明显,结合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
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