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自由主义
基
调
美国罗斯福新政 -------- 凯恩斯主义
-----
国 实践
家 干 预 经
济 认识
二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的调整
1973年以 -------- 来介于二者之
间的第三条道 路
2021/5/18
4
一、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原因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分期付款、股票投机
2021/5/18
10
市场经济中的“看得见的手” 与“看不见的手”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
即一方面依赖市场机制作为经济活动的 主要形式,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计划、行政、财
政货币政策等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调节市场的不足,各类主要市场的演化轨迹
2021/5/通18 常是两只手共同努力的结果。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之间 的矛盾更加尖锐;
(2)帝国主义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了 当地人民更激烈的反抗。
2021/5/18
5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大经济危机的爆发
背景: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未能解决危机,反而恶化 (3)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1/5/18
1
高考导航
考纲扫描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2021/5/18
2
2021/5/18
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主体结构 理论
高考历史高考透析10-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共48张ppt)
(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940年,美国
(2)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 了社会危机。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 国家垄断 主义进入__________资本主义时期。
多元史观看罗斯福新政
现代化史 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 观 式
假象。
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3.表现 (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失业人数 (2)__________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农民 (3)农产品价格下跌,_____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4.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社会危机 5.影响 (1)政治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_加深,示威游 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德国法西斯势力猛增,日本 军国主义势力趁机抬头。
罗斯福新政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 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 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系统整合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基本矛盾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依然存在。 (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 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过度,造成了经济繁荣的
社会 史观 生态 史观 整体 史观
新政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 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 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 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二.核心梳理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或者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3)矛盾积累:股票投机过度和过度信贷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破产。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深,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2)各国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国际关系恶化。
三.思维点拨——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一.知识络二.核心梳理1.背景(1)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日趋严重。
(2)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三.思维点拨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内涵:1.新理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理论;罗斯福新政利用凯恩斯主义。
2.新特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四.难点突破——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高考历史课目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讲解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6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通关秘籍】 罗斯福新政的现实借鉴意义
(1)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2)启动市场,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 (4)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5)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
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经济状况。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4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措施 整顿银行业,克服 金融危机
具体内容 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 加强证券监管 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农民提
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管理。
(2)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 利于完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4.“福利国家” (1)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 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够享受到公认的较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特点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评价 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②“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0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概述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
01
02
03
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即生 产资料和产品由私人占有 。
市场竞争机制
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竞 争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价格机制在调节供求关 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列社会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趋势分析
贸易自由化内涵
指通过多边、双边和区域贸易协 定等方式,逐步取消或降低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全球化推动力量
包括科技进步、跨国公司扩张、国 际分工深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贸 易自由化的发展。
贸易自由化影响
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 但也带来了收入分配不均、环境破 坏等问题。
追求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是追 求利润最大化,通过扩大 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等方 式实现。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演变历程
自由放任政策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市场自由竞 争。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兴起, 强调市场自由化、私有化和减少政府 干预,以提高经济效率。
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 济增长。
效果评估
在一定时期内,凯恩斯主义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增长,降低 了失业率,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然而,长期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也导致了一 些问题,如通货膨胀、政府债务增加等。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经济政策协调
欧洲煤钢共同体
恢复工业生产
通过政府扶持、贷款优 惠等措施帮助工矿业恢
【2020】最新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
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解析: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故B项正确。
答案:B
8.《全球通史》中称:“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
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
D.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
解析: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是斯大林模式在工业上的表现,故C项错误;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是集体农庄实行的结果,故D项错误。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重视
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1讲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1讲
系列丛书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1讲
系列丛书
1. 导 致 大 危 机 爆 发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什 么 ?
A. 主 张 推 行 计 划 经 济 模 式 B. 阐 释 福 利 国 家 所 带 来 的 弊 端 C. 解 读 《 全 国 劳 工 关 系 法 》 D. 展 望 “新 经 济 ”时 代 的 奇 迹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1讲
系列丛书
【 立 体 剖 析 】 审题 题干 A项 排查 分析 “新政”期 间 , 炉 边 谈 话 新 政 加 强 国 家 对 经 济 的 干 预 , 并 不 是 推 行 计 划 经 济 模 式 排除 排除 正确
试 答 :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固 有 的 基 本 矛 盾 发 展 。
2.罗 斯 福 新 政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什 么 ?
试 答 : 政 府 全 面 干 预 经 济 。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1讲
系列丛书
3.1933年 罗 斯 福 实 施 新 政 后 , 国 内 商 品 价 债 务 负 担 有 所 减 轻 , 这 可 能 与 哪 一 项 具 体 措 施 相 关 ?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二·第十一单元·第21讲
系列丛书
1929年 美 国 爆 发 的 经 界?
2019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2019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专题讲解】【一】1929--10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知识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在20年代经济增长虚假繁荣,以及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消费增长引起股票市场的狂涨,直接引发这次经济危机。
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导火线是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狂跌。
【特别提醒】①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
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高考总复习资料]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专题1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考向解读】(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命题热点突破一】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①对经济:破坏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②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③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罗斯福新政(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例1.(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 B【感悟提升】经济大萧条与文化现象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人们大量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精校解析 Word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
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2、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
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
对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B.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C.胡佛总统任职时人民生活困难D.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3、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农场主公开销毁牛奶的场景。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4、“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5、1933年,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推动美元贬值。
凯恩斯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盛赞罗斯福,是因为该政策有助于( )A.根除经济危机B.全面推行以工代赈C.刺激出口贸易D.确立经济霸主地位6、下面是1933—1937年美国政府兴办的公共工程统计表(部分),这些工程的兴建所体现的罗斯福新政重要举措是( )A.以工代赈B.复兴工业C.调整农业D.整顿金融7、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
美国政府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大大恢复了银行的信用B.—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C.较好地恢复了农业生产D.比较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8、《美国共产党史》中说:“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2011年高考历史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探究:
2009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为抵御国际 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重拳出击,确定 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措施。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 人民实行新政。”
——引自罗斯福接受提名时的演说
“值此我就任总统之际,我的美国同胞们肯定期 望我以我国当前形势所要求的坦率和果断来发表 演说。现在的确是到了坦白而勇敢地讲明真相, 讲明全部事实情形的时候了。……我准备根据宪 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 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 给予我的信任,我将以顺应时代的勇气和忠诚作 为回报。我决不辜负众望。……” ——引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
高考训练
1. (2009·四川)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
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
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高考训练
2.(2009· 重庆文综,23)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在出席博鳌 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 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 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高考历史重难点纠错笔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C.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D.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错解】B或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不能全面分析材料,对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不清。
这一题属于折线图的数据比较题,首先考生要看到图表中的工人工资指数与生产指数所代表的是哪条折线,然后对比两条折线和四个选项,逐个对比选项中的说法和折线图展示出来的信息,只有完全符合才是正确选项,比如,A中的“同步增长”、B中的“政府适度干预”、D中的“未获得提高”都是与史实或折线图不符合的,应该排除。
【正解】C【解题思路】由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图可以看出,美国生产指数的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指数的增长,这就导致工人的实际购买力远远低于商品的提供能力,从而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所以容易诱发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
图示中的工人收入远低于经济增长,故A排除;题干没有提到政府的干预,故排除B;由图示看,工人的实际收入总体上是提高的,所以不能说生活水平没有获得提高,故排除D。
全面理解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首先爆发于美国,随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的特点。
必背知识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知识必背(一)经济危机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生活相对贫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等投机活动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表现1929 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
迅速席卷世界的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特点1.波及范围广泛,从美国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持续时间相当长,从1929年开始到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3000万以上。
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1)美、法、德等国社会动荡不安。
(2)日本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三)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体系方面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
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作用经济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2022版高考历史:专题十一课题29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以图解史】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思维引领】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
【素养点拨】 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实践中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手段的调适性,要从唯物史 观的角度认识到生产关系的调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
整顿银行业 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20世纪):
历史阶段 五六十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经济理论 _凯__恩__斯__主__义__ 凯恩斯主义
供给学派、货币学派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历史影响
经济高度繁荣 陷入“_滞__胀__”困境
经济回升并增长, 但赤字严重
经济再度繁荣
3.美国的“新经济”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 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课题29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必备知识·拓展融合
【思维引领】 为什么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后,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素养点拨】 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经济危机的表现。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2.概况: (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水平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 人数剧增。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易错陷阱】 供给学派、货币学派不是彻底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
【思维引领】 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有何特点? 2.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3.福利国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四、战后的西欧与日本 1.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 (1)形成时期(1945-1979年)。 ①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②特征:_私__人__企__业__与__国__有__化__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 自由竞争相结合。 (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货币主义政策。 (3)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_多__市__场__、__少__政__府__”的转变已成为其经济 发展的趋势。
高考历史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321天下资源主义经济政策的调剂考点1:1929~1933年资源主义天下经济的危急〔理解1929~1933年资源主义天下经济危机迸发的缘故、特色跟妨碍,看法罗斯福新政的汗青配景。
〕第17课绝后严峻的资源主义天下经济危急一、1919-1933年天下经济危急从美国迸发的缘故全然缘故:资源主义社会的全然抵触,花费的社会化跟花费材料资源主义公有制之间的抵触;贫富差距扩展,是招致供需抵触〔花费跟花费〕扩展的要紧缘故;信贷花费适度,市场虚伪昌盛;股票投契适度二、1929-1933年经济危急的特色跟妨碍特色:范畴广、时刻长、毁坏性强妨碍:加深了要紧资源主义国度的社会危急;各要紧资源主义国度为解脱危急,增强对经济的干涉;加深了国际社会的抵触〔资源主义年夜国抢夺市场的抵触;巨细国之间的侵犯与反侵犯〕考点2:罗斯福新政〔罗列罗斯福新政的要紧内容,看法罗斯福新政的特色,讨论其在资源主义自我调理机制构成中的感化。
〕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要紧内容〔1〕整理银行与金融业:规复银行信誉;坚持金本位制,履行美元升值,安慰出口;扩展联邦储藏委员会的权益;治理证券业。
〔2〕、振兴产业:增强对产业的方案指点,经过《天下产业振兴法》;调剂企业关联跟劳资关联。
〔3〕、调剂农业政策:成破农业调剂署,用行政手腕调剂农业政策;为减耕增产的农平易近供给补助;调剂农产物构造,提高并波动农产物价钱。
〔4〕、社会救援与年夜众工程:发放紧迫救援金;增强社会保障办法;“以工代赈〞。
〔5〕、进展社会破法:《天下劳工关联法》使工人有权益构造本人的工会二、罗斯福新政的要紧特色:用国度对经济直截了当干涉的方法应答经济危急;以破法方法确破应答办法。
罗斯福新政的“新〞:①新的经济实际:凯恩斯主义,国度对经济的直截了当干涉。
②新的方法:只管防止采纳国有化方法,力求坚持资源主义的自在企业轨制,同时,树破起社会救济跟保障系统。
③新的终点:创始了国度把持资源主义的新方法。
高三高考专题复习课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课件
13、秦末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起义,王莽建立新朝后引发了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黄巾起义,曹操、 刘备、孙权都是镇压过农民起义。
情景二
如果你家是农民,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农 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
希望政府能想办法提高农产品价 格,保护我父母的切身利益。
材料二:罗斯福自己说: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 本主义有着更坚定的信仰;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 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 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是如何体现的?
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百货公司中,一般都会在电梯中安排服务小姐。当电梯门开的时候,服务小姐向顾客们问好“您好,欢迎光 临”;当电梯关门的时候,服务小姐则礼貌地提醒顾客“请注意安全”;当电梯内的服务人员和电梯外的服务人员进行交接的时候,
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 两人互相敬礼,并说“麻烦您了”。
③对联系好的药店布货; 建立贴心服务质量标准 B、会议制度:每周各县区负责人,要召集各中心药店人员开例会,对本周工作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销售情况,下周工作计划,需 解决的问题,和焦点问题的培训,进行总结部署。
希望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 一般说来,服务项目总体检的项目包括:设定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时间、检验方法以及明确的奖惩办法。通过实施服务项目总
体检,就可以保证达到预先设定的服务目标。
将国家的生产置于一定的控制之下,抑制盲目 4.6.4岗位事故预防措施,安全保活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操作方法;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9、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学习_高考历史复习14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世
界考关资点全本通主1义3 经济政策的调整
【通关秘籍】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返回目录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世
界考关资 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原因
(1)一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资本主义 世界中处于支配地位。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 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 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整个世界变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所 以在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目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考复习讲义
世
界考读资情精本解主1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纲解读
1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
命题规律
2 罗斯福新政
命题趋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
加强救济和兴 成立救济署;推行“以工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②经济危机是主要原因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④最终导致消费市场出现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从材料“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可知美国贫富差距大,体现出美国政府没有注意社会公平问题,故①正确;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故经济危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材料中“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可知美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③正确;从材料可知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低,必然会限制社会购买力,影响消费市场,故④正确;故选择C项正确。
答案:C2.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
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
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
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答案:B3.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
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这一举措( )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B.否定了《农业调整法》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解析:材料“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可知政府在减少耕地,并进行补贴,这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故A项正确。
答案:A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材料“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 可知①②正确;材料“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可知③正确;致力缩小贫富差距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5.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答案:C6.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
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解析: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体现了英国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力度,增大市场自由竞争活力,与亚当·斯密倡导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相适应,故A项正确。
答案:A7.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作者认为( )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解析: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故B项正确。
答案:B8.《全球通史》中称:“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这表明列宁实行该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B.恢复社会经济C.缓和工农矛盾D.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A9.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尝试。
列宁一度认为,旧的俄罗斯经济,可以直接过渡到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国家生产和分配。
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领导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这种新政策( )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D.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解析: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是斯大林模式在工业上的表现,故C项错误;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是集体农庄实行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B10.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到80 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
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 ) A.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解析:题干“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说明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落后,故D项正确。
答案:D11.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
由此可见( )A.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农业与重工业比例的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苏联经济发展,故而需要调整和改革,故D项正确。
答案:D12.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
这表明(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重视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答案:A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
……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
……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
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
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旨在使这一计划生效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
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当时两国国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状况,政权需要巩固的史实、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小问,中国实行的“一五”计划是在苏联援助下,“一化三改”指的是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且中国吸取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协调发展的措施;苏联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说明片面发展重工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他们生产效率低下。
答案:(1)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
(可从两国当时的国际环境、物质基础、经济结构、政权性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中国特点: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苏联特点: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
(2)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也可);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审题首先确定设问的主体“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注意开头的限制“中外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