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教育的开端学案
专题22:新式教育的发端
专题22:新式教育的发端一、导学目标1、记住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和意义;2、了解近代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经过;3、记住: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4、知道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二、学习流程:自主突破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2、1905年,宣布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到终结共历时年。
3、科举制的废除有什么历史意义?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1、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2、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标志:3、中华民国成立后,对晚清学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主要是缩短了;在课程设置中更加强调。
4、1922年,中华民国参照(国家)的学制,再次对学制进行改革。
三、京师大学堂1、1898年7月,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1912年改称。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项新政措施,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2、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3、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4、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改革过程。
变式练习题1、下列事件发生在1905年的是()A、科举制度的废除B、京师大学堂的开办C、京张铁路建成通车D、严复译著的《天演论》正式出版(高密市2003——200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颁布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的政权是()A、太平天国B、清政府C、中华民国D、伪满洲国3、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A、天津大学B、南开大学C、清华大学D、北京大学4、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A、李大钊B、蔡元培C、陈独秀D、鲁迅常考知识点及应用典型题一、科举制的废除应用举例:考法A:(制度名称)1、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历时1300多年的()A、跪拜礼节B、缠足陋习C、包办婚姻D、科举制度(高密市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考法B:(废除原因)2、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不包括()A、考试内容不济实用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C、录取程序不利于选择才俊D、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冲击(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考法C:(废除者)3、下令废除科举制的是()A、清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孙中山D、广州国民政府(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二、一次学制改革:应用举例:1922年,中华民国对学制进行改革,主要参照()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三、一所大学:北京大学应用举例:A考法:(创办时期)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B考法:(校长)2、在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的校长是()A、蔡元培B、陈独秀C、陶行知 D 、李大钊(高密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C考法:(运动中心)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京师大学堂B、北京大学C、京师同文馆D、清华大学(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重点、难点突破及应用典型题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的几个重要时期:检验自我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新式教育逐步形成。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1
华师大版八上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1【内容标准】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要点】要点: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创办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结合第七单元的导言,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导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课探究】一、科举制的废除1、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
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提问: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提问学生:新式教育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指出:1、科举制的废除成为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章节——《新式教育的发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的,那是西方列强入侵,国家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先辈们意识到,要振兴民族,必须改革教育,培养新式人才。那么,什么是新式教育?它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何发端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历史转折点,探索新式教育的奥秘。
4.了解清末民初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认识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鸦片战争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教育的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式教育的发展。
3.理解教育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学习,认识到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导入:通过鸦片战争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教育的困境,为新式教育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式教育的发端:介绍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兴办,突出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新式教育的历史意义。
(3)维新派人士的教育改革:详细讲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教育改革主张,分析其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3)个性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式教育的发端和发展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新式教育的开端教案华东师大版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能力培养: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除的史实的回顾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懂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教学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讲述归纳教具准备:科举制发展简表、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发展历史简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98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发展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科举制的废除请学生回顾科举制建立的时间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交流。
思考: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出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发展过程。
学生浏览教材内容,思考:清末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度?它的废除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
激发思考: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哪些原因?学生讨论,指名交流,教师点拨:形成的前提:科举的废除形成的标志:第一个近代学制的颁布促进作用:留学生回国从教对照书中副文内容,简要介绍新式教育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教师补充说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D.适应需要,以巩固统治
3、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重新进行了课程设置
B.大大扩充了教学内容
C.使留学日本和欧美渐成风气
D.向西方学习,引入西学
(二)材料题:
蔡元培言论摘录:
(1)“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能养成健全的人格)
(2)“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助其为恶,无益也。”(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
2.一句话收获:关乎知识、能力、方法、经验等。
达标
检测
反馈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追求的理想,这一理想的破灭是在()
A.1898B.1900年C.1861年D.1906年
2、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
A.科举制度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B.考试内容不实用
合
作
探
究
解
惑
【议一议】
同学们,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相信,小组团结,定能战胜困难重重。请在这里记录你的疑点或收获。加油!
新式教育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依据教材139页表格,指出新学制课程设置有什么特点。并同咱现在学习的课程比较指出有哪些异同。
知识
整合
小结
【说一说】
1.回扣目标:学习目标完成了吗?我的学习有效吗?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导学案
年级班级姓名学习小组
科目
历史
课题
课时
1
课型
主备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识记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确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22.《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原因及意义2.掌握新式教育的形成及内容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被废除难点:新式教育的特点三、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展示、问题导学、精讲点拨学法:自主学习、展示成果、合作探究、归纳点评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上彻底废除科举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式教育在中国的发端。
)展示学习目标(PPT1)2分钟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小组长检查导学案、汇总学习中的问题,安排好发言人)3分钟3.展示点评:(下面由第1—3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1—3……………………问题的学习成果)(下面由第2—4组组长给予点评)小组发言人依次展示学习成果,组长点评、提出问题,教师补充拓展。
20分钟4.合作学习:组内合作完成探究一(下面由第4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探究二、……….问题的学习成果)(下面由第5-6组组长给予点评)发言人展示成果,组长点评、教师补充拓展。
5分钟5.小结归纳:(由第5组长小结本课知识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强调)。
3分钟6.达标检测:完成练习册P73页选择题。
7分钟五、板书设计:六、教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困惑:主备人:方桦协助:陈春燕审核人:宋英鸿年级:姓名:组长: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原因及意义2.掌握新式教育的形成及内容特点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43-147页,完成以下问题,在课本中做好笔记,准备展示成果)(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历史:科举制度建立于,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末期2.根本目的:为了适应需要,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3.时间:1905年,清政府宣布年起停止科举考试4.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的追求,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1.原因:1904年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2.内容: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3.“新”的特点体现在:以为主,强调自然科学(三).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1.创立:1898年戊戌变法开办,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2.蔡元培教育改革内容:①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思想②办学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③办学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④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3.作用:北大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 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导学案
西华营一中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22 课新式教育的发端主备人__ __审核人_______使用人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星期____【学习目标】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科举制的废除1、科举制的历史:1300 多年(—)。
2、废除科举制的原因: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考试内容不仅,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③录取程序也不利于。
④有识之士不断呼吁甚至科举制。
3、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年起停止科举考试。
4、科举制度废除的意义:①断绝了人们对的追求,②促成了近代新式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
二、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1、经过:①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规定了国家的教育系统、教育对象、课程设置等。
●构筑了教育、教育、教育为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
●课程特点是以为主、强调科学。
②民国初年,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缩短了年限。
●加强了科学。
③1922年,参照美国学制,再次改革。
●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
●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形成。
2、在新式教育发展的同时,留学日本和欧美渐成风气。
留学归国者大多从事工作,促进了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在新式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1、京师大学堂①创立:1898年7月,变法期间,发布上谕,开办京师大学堂。
②地位:●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留下的唯一成果。
③改名: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2、北京大学:①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②成为运动的中心和运动的发源地。
3、蔡元培的教育改革:①措施:●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
●办学宗旨: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学术氛围。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学案)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学案)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原因、标志、意义。
2、简述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的过程。
3、知道京师大学堂创立、地位、改名。
4、蔡元培的教育改革的措施(特别是办学宗旨)、影响。
5、弄清本课三目的关系学习过程一、导入1、回忆:我国古代的旧式教育—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初期有何积极作用?2、快速浏览本课,看看本课共包含几个学习内容?二、问题导学板块一科举制的废除1、自主学习要求:认真阅读P43大字部分,并在书上做好笔记。
(1)废除原因: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
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2)标志:年下诏废除科举制。
历时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3)意义:。
2、合作探究(1)有人说:科举制隋朝开创、清末废除,早知如此何必建立这种制度?答: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1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所以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
(进步、倒退)(2)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结果)板块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3、自主学习要求:认真阅读P44-145大、小字部分,并在书上做好笔记。
(1)是近代最早接触新式教育的人。
(2)期间,以为起点,清政府兴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堂。
(3)甲午战后,新式学堂在全国纷纷建立。
(4)第一个学制①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对国家的、、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②新学制内容:构筑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为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
特点:课程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5)学制改革①民国成立后,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了科学。
②年再次改革,参照国学制,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
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教案
新式教育的开端学案
一、学习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2、记住: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3、知道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二、学习流程:第一板块:科举制度的废除1、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2、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是在哪一年?科举制的废除有什么历史意义?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形成原因)1、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2、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标志:3、中华民国成立后,对晚清学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主要是缩短了;在课程设置中更加强调。
4、1922年,中华民国参照(国家)的学制,再次对学制进行改革。
三、京师大学堂1、1898年7月,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1912年改称。
2、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动手试一试1、下列事件发生在1905年的是()A、科举制度的废除B、京师大学堂的开办C、京张铁路建成通车D、严复译著的《天演论》正式出版2、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历时1300多年的()A、跪拜礼节B、缠足陋习C、包办婚姻D、科举制度3、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不包括()A、考试内容不济实用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C、录取程序不利于选择才俊D、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冲击4、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A、天津大学B、南开大学C、清华大学D、北京大学5、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A、李大钊B、蔡元培C、陈独秀D、鲁迅6、1922年,中华民国对学制进行改革,主要参照哪一个国家的学制()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7、下令废除科举制的是()A、清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孙中山D、广州国民政府8、京师大学堂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9、在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的校长是()A、蔡元培B、陈独秀C、陶行知 D 、李大钊。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新式教育的发端》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分别是传统私塾教育和新式学堂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随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两种教育方式分别代表了哪个时期的教育特点?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式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2.通过对新式教育发展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撰写报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分享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对新式教育知识的掌握、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新式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强调其在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设计1: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
2.了解在中国近代后期,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代巨匠。
3.认识晚清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4.认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式学堂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被废除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 通过对先进的文艺工作者的成就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重大问题的提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进步科学,反对落后迷信;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新式学堂的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引导]知道北京大学吗,它的前身是什么?它是何时创办?又是何时改名为北大的?[小结]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即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引导]近代中国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引导]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引导]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不是新式教育的开端?[引导]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创办京师同文馆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是权益之计,不是从体制上变革,因此不能真正算新式教育开端,只能算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而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才是新式教育开端,因为它真正是以培养适应近代中国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并注意到中、高学程的衔接。
陕西省千阳县红山初级中学(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设计人:权星★【学习目标】1.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建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懂得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明白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难点】1.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2.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知识链接】名校风采——北大的历程: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
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成长资源》练习册第二十二课基础梳理部分。
★【合作探究】1、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2、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训练反馈】1、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A、各省建新式学堂B、创办京师大学堂C、派遣留学生D、废除科举制度2、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清朝统治B、推动了社会进步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3、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A、500多年B、1000多年C、800多年D、1300多年4、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颁布于()A、1898年B、1904年C、1912年D、1949年5、近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关是()A、清华大学B、京师大学堂C、交通大学D、复旦大学6、在开办京师大学堂方面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皇帝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同治帝D、光绪帝7、下列对教育家蔡元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聘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到北大任教B、大力开展平民教育和积极推行乡村教育C、提出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改革北京大学,使其面貌一新★【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为高官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笔下的孔乙己就是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产物,不过鲁迅先生是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近代社会对科举制度作出的中肯的评价。
《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 22 课新式教育的发端1、知识与能力:知道科举制度的取销、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
经过对科举制度的成立、取销史实的回想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度的成立与取销都是历史的进步,培育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辨证对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过采集资料,认识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状况。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定结果。
要点:科举制度的取销。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主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议论法等,预习课本,标出知识点,掌握全课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经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联合作精神。
展开研究式学习,鼓舞学生从不一样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课以前利用百度搜寻教育的有关教课资料,认识教课的重难点,确定堂教课的形式和方法。
教学【导入新课】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名校风范,导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过程【新课研究】一、科举制的取销1、发问:科举制是哪朝成立的?成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首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隋朝创立科举制,建立进士科;唐代完美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
在当时,科举制有益于选拔人材,是进步的。
明朝推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约束了人们的思想。
2、发问:近代社会为何要取销科举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跟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整不可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②它的考试内容不单不济适用,并且监禁了念书人的思想才华,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材。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优秀教案
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教育变革的原因、新式学堂出现、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2.通过《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举制的兴废。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大众传媒对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清朝末年,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纷纷呼吁废科举、兴学校。
那么,实施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被废除的?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学校?我国新式教育是如何开始的?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本,完成下列学习清单。
活动提示:教师在课堂内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对有学习疑惑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面内容并对课本中相应知识点进行勾画。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原因:科举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2.时间:隋朝。
3.意义:使读书人同社会生活更为贴近,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1.时间:1898年光绪皇帝期间,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2.学制: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建立起来。
民国对晚晴学制又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三)《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1.《申报》: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
2.内容:比较翔实地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曲折历程,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
3.地位: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报纸之一,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4.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分组讨论一:有人说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请问这种说法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点评与总结中归纳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及意义。
为什么要废除:第一:随着西方科技的不断输入,科举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二: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推行、新式学堂的创办,要求废除科举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开端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
2、记住: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3、知道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二、学习流程:
第一板块:科举制度的废除
1、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
2、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是在哪一年?科举制的废除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形成原因)
1、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2、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标志:
3、中华民国成立后,对晚清学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主要是缩短了 ;在课程设置中更加强调 。
4、1922年,中华民国参照 (国家)的学制,再次对学制进行改革。
三、京师大学堂
1、1898年7月,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 ,1912年改称 。
2、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动手试一试
1、下列事件发生在1905年的是( )
A 、科举制度的废除
B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C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D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正式出版
2、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历时1300多年的( )
A 、跪拜礼节
B 、缠足陋习
C 、包办婚姻
D 、科举制度
3、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不包括( )
A 、考试内容不济实用
B 、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
C 、录取程序不利于选择才俊
D 、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冲击
4、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 )
A 、天津大学
B 、南开大学
C 、清华大学
D 、北京大学
5、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 )
A 、李大钊
B 、蔡元培
C 、陈独秀
D 、鲁迅
6、1922年,中华民国对学制进行改革,主要参照哪一个国家的学制(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7、下令废除科举制的是(
)
精品
A、清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孙中山
D、广州国民政府
8、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9、在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的校长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
C、陶行知 D 、李大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