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发酵工程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复习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复习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生物复习教案人教版【考点链接】(1)细胞周期的概念(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3)无丝分裂过程(4)减数分裂的概念(5)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复习注意点】(1)正确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分裂产生子细胞去路(是否能继续分裂)(2)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3)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在一个细胞核中还是一个细胞中的变化曲线(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比较(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点(6)细胞分裂图像与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相联系【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细胞增殖的方式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细胞周期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止。

一个细胞周期分为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两个时期,分裂期又人为的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细胞分裂不是无限进行的,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的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如红骨髓造血细胞、根尖生长点细胞、形成层细胞等;也有的暂时失去分裂能力,进入生长发育时期,最后形成某种成熟的组织,但当受到某种刺激时,又可恢复分裂能力,如植物的皮层细胞、叶肉细胞等;哺乳动物的上皮组织细胞、肝细胞等。

也有的发育成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永远失去分裂能力,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被子植物的筛管细胞等。

2.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见表3-1。

时期主要特征间期G1期转录大量的RNA和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为DNA复制作准备S期DNA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通过着丝点连在一起,与蛋白质结合形成2个姐妹染色单体G2期为进入分裂期做准备分裂期前期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缍体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裂,在纺缍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核膜重建,核仁出现;纺缍体解体;赤道板→细胞板→细胞壁(植物),中央向内凹陷(动物)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间期虽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但形成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并未真正成为2个染色体。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教案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发酵工程实验中的操作技能。

3.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与试剂:1. 发酵罐2. 酵母菌培养基3. 酵母菌4. 厌氧罐5. 恒温槽6. 蒸馏水7. 酵母菌培养皿8. 培养皿针管9. 安全手套、护目镜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洗手、穿戴实验室用具,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2. 实验前操作:将酵母菌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

3. 发酵罐操作:将酵母菌埋在发酵罐里,放入恒温槽中,控制温度。

4. 培养皿操作: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用培养皿针管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

5.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皿和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注意个人安全,保持实验室清洁整洁。

2. 操作实验器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洁干净,妥善归还。

4. 发酵罐操作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与讨论:1.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分析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总结发酵工程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探讨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意义。

扩展实验:1. 可以尝试不同的酵母菌培养基,比较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2. 可以调节发酵罐中的温度和湿度,观察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3.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微生物进行发酵实验,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

以上为发酵工程实验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发酵工程简介教案 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发酵工程简介教案 第2课时

发酵工程简介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以“发酵工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展开调查活动,收集有关发酵工程发展过程的资料,了解当今世界及本地区发酵工程的现状和发酵工程的最新进展。

了解发酵工业在世界及本地区的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展望发酵工业的未来前景。

2.组织学生以“我与发酵工程”为主题展开调查活动,收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发酵工程产品的相关资料。

发酵工程的应用:复习发酵工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发酵产品的种类并引出课题。

组织学生以“发酵工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展开讨论和信息交流。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发酵工程从20世纪40年代初逐渐兴起,50年代开始将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和诱变育种技术应用于发酵工程。

70年代,由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80年代以后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发酵工程,使发酵工程得以迅猛发展。

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发酵工业。

现在,发达国家发酵工业的总产值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

组织学生以“我与发酵工程”为主题展开讨论并相互交流。

二、进行新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发酵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并总结出发酵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在医药方面:1.发酵工程能生产人们所需的药品。

例如:通过青霉发酵能生产青霉素。

2.通过发酵工程能生产基因药品。

例如:将合成的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构建成“工程菌”,再通过培养“工程菌”即可获得人的胰岛素。

(二)在食品工业方面:1.发酵工程能为人们提供丰富优质的传统发酵产品。

如:生产呻酒,果酒等。

2.发酵工程能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酸味剂:柠檬酸、乳酸等。

鲜味剂:谷氨酸等。

色素:β-胡萝卜素等。

甜味剂:高果糖浆等。

3.发酵工程能为解决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开辟新途径。

例如:通过发酵可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单细胞蛋白。

发酵工程教案高中生物

发酵工程教案高中生物

发酵工程教案高中生物适用年级:高中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发酵工程的常见应用领域;3. 能够分析和解释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4. 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发酵实验;5.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发酵的定义和分类-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发酵与生产的关系第二课:常见的发酵工程实践- 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工程- 医药工业中的发酵工程- 生物质能源生产中的发酵工程第三课: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温度- pH值- 氧气浓度- 微生物菌种选择第四课:发酵工程中的影响因素- 搅拌速度- 营养物质供给- 发酵罐设计第五至八课:发酵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九课:发酵工程的新技术- 基因工程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无菌技术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第十课:发酵工程综合实践- 小组合作进行发酵实验-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工程的过程;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4.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表达意见、解答问题等;2. 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3. 期末考核:以笔试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查学生对发酵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六生物技术与工程专题十四发酵工程教学案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六生物技术与工程专题十四发酵工程教学案

专题十四发酵工程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探讨微生物的利用。

5.掌握运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基本方法。

6.活动:(1)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平面培养,分离菌落。

(2)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

(3)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果醋。

(4)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

►[疏漏诊断]1.微生物利用的相关判断(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接种后的培养皿需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3)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4)在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的实验操作中,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5)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2.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判断(6)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7)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8)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长句冲关]1.概述性知识(1)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包括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剂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灭菌包括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2.程序性诱问(3)如果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分析其原因是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增加乳酸菌数量,加速乳酸的产生。

微专题1 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学生用书P68]1.微生物培养中的无菌操作技术2.培养基制备与微生物纯化技术3.筛选目的微生物的原理与实例(1)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概念教案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概念教案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概念教案
授课对象:高中生物课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发酵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发酵工程在生产中的应用;
3. 能够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发酵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发酵工程在食品、药品和化工等行业的应用;
3. 发酵工程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酵工程?为什么发酵工程在生产中如此重要?
2. 讲解(20分钟):介绍发酵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以及在食品、药品和化工等行业
的应用情况。

3. 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发酵工程在各个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并就其重
要性展开讨论。

4.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发酵工程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
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发酵工程相关的视频资料;
3. 分组讨论的问题提示卡。

评估方式:
1. 分组讨论的活动表现;
2.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于发酵工程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发酵工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发酵工程的作文,表达对其重要性的看法。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酵工程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和价值。

高中生物人教版传统发酵技术的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传统发酵技术的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传统发酵技术的实验探究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酵母、白糖、水、玻璃瓶、气球2. 温度计、计时器3. 实验报告表格三、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并置于实验台上。

2. 在玻璃瓶内加入适量的酵母、白糖和水,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

3. 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上,确保气球密封紧固。

4. 将实验装置放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如20℃、30℃、40℃等,分别记录温度。

5.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每隔一段时间气球的充气情况。

6. 持续观察和记录发酵的变化过程,直至实验结束。

四、实验现象观察与数据记录1. 记录实验装置所处温度。

2.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记录气球的直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气球直径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2. 分析发酵过程中气球直径增大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气球膨胀。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到发酵过程的现象变化。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结果分析中的曲线图展示了发酵过程中气体产生和膨胀的情况,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发酵的效果。

七、拓展延伸1. 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速度的差异。

2. 探讨不同物质对发酵产物和效果的影响。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烧伤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并清洗干净。

(以上为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设备、发酵设备、显微镜、试管、培养皿、试剂等。
2.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信息化资源:教学PPT、视频材料、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
4.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解决、互动式教学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发酵工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发酵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发酵工程的奥秘。
此外,学生还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
-参观发酵工程相关的企业或实验室,了解发酵工程的实际应用和最新发展。
-参与发酵工程相关的学术讲座或研讨会,与专业人士交流并了解行业动态。
-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发酵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理解。通过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发酵工程的相关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生物技术类的课程普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希望能够亲身参与和实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发酵工程的复杂过程和原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此外,对于发酵设备的理解和应用也可能是一个挑战。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发酵工程及其应用(1) 学案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发酵工程及其应用(1)  学案

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课程标准1.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2.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素养达成1.根据发酵产品和利用微生物的不同讨论发酵工程中的发酵条件及控制方法。

(科学探究)2.认可发酵工程在生产上的重要应用价值。

(社会责任)味精是人们熟悉的鲜味剂,是L-谷氨酸钠盐,早期味精是由酸法水解蛋白质进行制造的,自从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用发酵法生产以后,发酵法生产迅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均以此法进行生产。

实际上发酵法在微生物发酵阶段,主要是获得谷氨酸,制造味精是后续工艺完成的。

谷氨酸发酵是通气发酵,也是我国目前通气发酵产业中,生产厂家最多、产品产量最大的产业。

你想知道味精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探究点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导学】1.请根据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和发酵罐的结构,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菌种资源丰富,选择发酵工程用的菌种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怎样对发酵条件进行调控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要?(3)在进行发酵生产时,排出的气体和废弃培养液等能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吗?为什么?2.利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气后密封”?3.啤酒生产中,发酵是重要环节,发酵后期,如果密封不严,会使啤酒变酸,你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名师提醒]发酵工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1.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水平最基本的条件取决于生产菌种的性能,但有了优良的菌种之后,还需要有最佳的环境条件即发酵工艺加以配合,才能使其生产能力充分表现出来。

因此必须研究生产菌种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如营养要求、培养温度、pH条件、对氧的需求等,据此设计合理的发酵工艺,使生产菌种处于最佳的产物合成条件下,才能取得优质高产的效果。

2.由于微生物发酵是多达数十步甚至数百步的生物化学反应,其过程远比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往往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就会对微生物的生产能力产生明显影响。

高三生物复习 第46讲 发酵工程 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 第46讲 发酵工程 教案

第六部分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新进展第46讲发酵工程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点是什么?1.发酵工程、酶工程简介,及四大生物工程间的关系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改造物种采用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的方法,而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研究成果,目前大多需要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来实现产业化。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中所需要的酶,往往通过酶工程来获得;酶工程中酶的生产,一般要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进行。

图示如右:(二)考点例析[例1]用来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过去主要靠从动物体器官、组织中提取,但因受原料限制,无法推广。

现在,可以用发酵工程的方法来生产胰岛素。

若用大肠杆菌发酵来生产胰岛素,并结合基因工程,写出其生产过程:(1)构建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工程菌。

①提取目的基因:用胰岛素基因探针从人的胰岛细胞中获取,再用法制备人的胰岛细胞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从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提取,并用酶切割质粒,使其露出。

用同一种酶切割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的,再将目的基因插人质粒切口处,加入适量的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和的重组DNA。

③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将大肠杆菌用处理,以增大的通透性,让重组DNA进人大肠杆菌体内。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在用一定的方法检测出目的基因已导人大肠杆菌细胞内,并后,再对该种大肠杆菌扩大培养。

(2)发酵生产。

如图为发酵罐,回答:(括号中填数字如[1])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调整,然后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并装入发酵罐,将上述大肠杆菌接种于发酵罐发酵②若经检测若发现放料口排出的旧培养基中微生物细胞形态多样,甚至出现畸形,则此时微生物的生长处于期,加料口[ ]添加新培养基的速度应该适当,并从[ ]以适当速度通入③若该装置阶段发酵的目的是为扩大培养生产酵母菌菌种,则应尽可能延长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加料口放料的速度都,通人的无菌空气成分中应,搅拌的速度适当④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⑤发酵过程中pH变化的原因是⑥搅拌器搅拌的作用是(3)发酵完毕后,从培养基中并胰岛素,经过一定的加工成为药用胰岛素,经合格后,可投入使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2目标的确定
与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而本节标题定为《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事实上,微生物发酵在现实生活中远远超出了食品工业的范畴。

因此,本节内容一开始时并没有局限于食品生产,而是从比较大的视角──发酵工程史话引入,然后探秘发酵过程,再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

为此,本节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了解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关注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和
方法
预期目标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微生物发酵
与食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许多发酵
食品,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哪些食品
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相应的发酵种类是什
么?
生:酸奶、泡菜,它们都是乳酸发酵。

师:很好!还有其他食品吗?想一想,
我们每天吃的主食有通过发酵制作的吗?
学生很
可能回答不
全,教师可提
示。

投影或
板书: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
及其应用
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在回
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从社会中来
的意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发酵工程教案人教版【本章知识框架】【疑难精讲】1.发酵工程中诱变育种产生高产突变菌株的基本环节2.发酵生产中微生物培养装置(1)固体培养①好氧菌的曲法培养:其中通风曲是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较高的现代化制曲设备。

我国的酱油厂一般都用此法制曲。

②厌氧菌的堆积培养法:在白酒的生产中,用大型深层地窖进行堆积式的固体发酵。

(2)液体发酵①好氧菌的培养——发酵罐利用发酵罐作深层液体培养,这种培养方法是近代发酵工业中最典型的培养方法。

它的发明在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革命性意义。

发酵罐的主要应用是要为微生物提供丰富而均匀的养料、良好的通气和搅拌,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并能确保防止杂菌的污染。

为此,除了罐体有合理的结构外,还要有一套必要的附属装置,例:培养基配制系统、蒸汽灭菌系统、空气压缩和过滤系统,以及发酵产物的后处理系统等。

②厌氧菌大规模的液体培养装置——发酵罐发酵罐用于厌氧菌发酵,可省略通气、搅拌装置,简化工艺过程,还能大大节约能源的消耗。

其体积可明显大于有通气、搅拌装置的发酵罐,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3.温度控制与发酵生产的产量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而这些反应受温度的影响极为明显。

任何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总有最低生产温度、最适生产温度和最高生产温度,也就是说,最适生长温度并不等于生长量最高时的培养温度,也不等于发酵速度最高时的培养温度或累积代谢产物量最高时的培养温度,更不等于累积某一代谢产物量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对不同的生理过程、代谢过程各有其相应最适温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例如:国外在产黄青霉165小时的青霉素发酵过程中,运用了有关规律,即根据不同生理代谢过程的温度特点分四段控制其培养温度,即0小时−−−→−︒C 305小时−−−→−︒C 2540小时−−−→−︒C 20125小时−−−→−︒C 25165小时。

结果,青霉素的产量比自始至终进行30℃恒温培养的对照提高了14.7%。

4.发酵过程中pH 的变化及调整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改变外界环境的pH ,即培养基的原始pH 在培养微生物过程中时时发生改变培养基中成分与pH 变化有关,C :N 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 常会下降,C :N 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 会明显上升。

培养基内的pH 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对生产来说,往往不利,因此要及时调整培养基中pH 。

5.通过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解除反馈调节微生物的细胞膜对于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具有高度选择性。

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常常以很高的浓度积累着,并自然地通过反馈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合成。

采取生理学或遗传学方法,可以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内的代谢产物迅速渗漏到细胞外。

(1)通过生理学手段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生物素的浓度对谷氨酸的积累有着明显的影响。

只有把生物素的浓度控制在亚适量的情况下,才能分泌大量的谷氨酸,控制生物素的含量就可以改变细胞膜的成分,进而改变膜的透性和影响谷氨酸的分泌。

当培养液内生物素含量很高时,只要添加适量的青霉素也有提高谷氨酸产量的效果。

其原因是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

这种细胞的细胞膜在细胞膨压的作用下,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外渗,并因此降低了谷氨酸的反馈抑制和提高了产量。

(2)通过细胞膜缺损突变而控制其渗透性通过诱变育种选育的不能合成油酸的谷氨酸产生菌的菌株,在限量添加油酸的培养基中,也能因为细胞膜发生渗漏而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这种菌株因其不能合成油酸而使细胞膜缺损。

【学法指导】本部分可安排2~3课时完成2.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一些知识体系,结合菌种的选育,可总结归纳生物的育种和繁殖方法(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组织培养等);结合发酵工程的目的,研究微生物的代谢调控过程;结合化学的蒸馏、萃取等方法复习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

3.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例:乙肝疫苗的制备、味精的生产过程、啤酒的生产过程、酱油、食醋的生产过程等。

【典型例题精讲】[例1](2001年广东综合卷)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解析】大豆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玉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酒精。

【答案】 C[例2]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应用的生物工程的组合是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发酵工程④酶工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一个产品的开发中,通常是由几个工程彼此合作来完成的。

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直接是发酵工程;而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是由基因工程完成的;而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来自酶工程。

【答案】 C[例3]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见下图(),要增加赖氨酸的产量,本质上必须A.增加天冬氨酸B.增加天冬氨酸激酶C.降低(消除)高丝氨酸脱氢酶D.减少苏氨酸【解析】从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可以看出:苏氨酸和赖氨酸都积累时,就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内难以积累赖氨酸;而赖氨酸单独过量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由此可见,要想利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就必须抑制苏氨酸的合成。

而消除或降低高丝氨酸脱氢酶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答案】 C[例4]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配制营养注射液,应用前景广阔。

光明制醋厂转产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A.温度控制不适B.通气量过多C.pH呈酸性D.溶氧不足【解析】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产生谷氨酸,受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的限制。

当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

【答案】 D[例5]下图是O2浓度(或分压)对不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哪条曲线代表好氧菌A.① B.②C.③ D.都是【解析】好氧菌必须有O2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条件下生长的更好。

O2对厌氧菌有强烈抑制作用,即使短期接触空气,也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致死。

【答案】 C【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赖氨酸是一种人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在利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能大量积累赖氨酸的菌种,这种新菌种的选育方法是通过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诱变育种D.杂交育种【解析】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都可用来构建工程细胞或工程菌,再用它们进行发酵,能产生一般微生物所不能生产的产品。

但是科学家培育的这种能大量积累赖氨酸的菌种是由于它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从而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就可在适当条件下大量积累赖氨酸。

这种缺乏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株是通过人工诱变产生的,叫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是由两个亲本杂交产生,可排除此项。

【答案】 C2.微生物连续培养的优点是①培养基利用更充分②微生物可长期高速生长③缩短了培养周期④提高了设备利用率⑤便于自动化管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连续培养是通过认识稳定期到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而实施的。

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鲜培养基,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基,这样,培养基就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上。

连续培养应用于生产实践上,就是连续发酵。

有许多优点①高效,它简化了装料、灭菌、出料、清洗发酵罐等许多单元操作,减少了非生产时间和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②缩短调整期,使培养周期缩短。

【答案】 C3.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发酵的概念。

发酵是指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这里有3个要点,一是用于生产,二是培养微生物,三是生产代谢产物。

根据概念可知,生产代谢产物青霉素有一个培养青霉素的过程;生产酒精有一个培养酵母菌的过程;制作泡菜实质是培养乳酸菌,使其利用菜中的营养物质生产代谢产物乳酸的过程。

因此,A、C、D都符合发酵的概念。

而B项中虽有代谢产物乳酸,但不是微生物所为,也不存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更不是用于生产,因此不属于发酵。

【答案】 B4.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时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过滤B.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交换D.沉淀、萃取【解析】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

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

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答案】 B5.科学家用青霉素酰化酶研究出了氨苄青霉素,利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反应器进行生产,除严格控制温度和pH外,还必须严格要求的条件是A.高压B.无菌C.搅拌D.光照【解析】发酵生产要求一些发酵条件,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等,但是发酵生产,首先要有优良的菌种,并且要经过严格的灭菌,一旦污染杂菌,将导致产量大大下降,甚至得不到产品。

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如果污染了杂菌,这些杂菌就会分泌青霉素酶,将形成的青霉素分解掉。

因此培养基、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答案】 B6.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解析】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在发酵罐中发酵后生成的,将谷氨酸从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用适量碳酸钠溶液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等,便制成味精。

啤酒的主要成分酒精,通过酒精发酵,然后配制而成。

人生长激素可通过基因工程构建的带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工程菌进行发酵,就能制得大量的人生长激素。

通过发酵获得的微生物体,叫单细胞蛋白。

单细胞蛋白可以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利用,所以“人造肉”是微生物体,而不是微生物代谢产物。

【答案】 C7.若不进行扩大培养,直接接种将导致A.对数期提前出现B.调整期延长C.代谢产物减少D.稳定期缩短【答案】 B8.生物学家将大肠杆菌的质粒取出,连接上人生长激素基因以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然后用这种带有生长激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进行发酵。

该处理过程在发酵中属A.菌种选育B.扩大培养C.接种D.诱变育种【解析】发酵工程的首要内容是菌种的选育。

菌种的获得途径很多,其中利用细胞工程等方法构建的工程细胞或工程菌,再用它们发酵,就能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的产品;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而产生菌种的方法,也是菌种选育的方法之一,但不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