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中国经济史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复习及练习(自学)
A
问题三: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线索勾勒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1920年,苏俄某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政府的态度 A.表彰鼓励 B.没收上缴 C.限定场所 D.听之任之
B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
7.下列关于报刊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B.甲午战争后,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C.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高涨 D.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B
8.铁路成为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主要的因素有( ) ①铁路速度快,运力大 ②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③受工业革命影响 ④清政府一开始就支持修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A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的三次高潮,它的不同点是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C
6.下列现象在清末民初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穿西装祭孔子 B.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C.青年男女可光顾音乐茶座 D.一家老少在家中看电视
C
问题三: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5\16课)
“黑色星 期四”
自由放任经济政 策的失败
最新-历史必修2(经济史)综合测试 精品
历史必修2(经济史)综合测试一、客观题(2*25=50分)1、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B、求人一文,跟后擦前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2、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3、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这反映当时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A、高指标B、高投资C、高积累D、高能耗5、鸦片战争后,人民的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是A、北京B、南京C、上海D、广州6、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北冰洋④太平洋A、①②③B、④①③C、④②①D、①④②7、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8、对垄断组织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C、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D、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更加无政府化9、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波及范围特别广B、失业人数多C、破坏性特别大D、持续时间特别长10、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就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C、世界市场的作用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11、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兴办公共工程B、规范企业行为C、调整农业政策D、整顿财政体系12、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C、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统治13、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其基本特征是A、经济发展缓慢B、经济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C、通货膨胀D、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猛增14、二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机器取代手工B、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部门C、第三产业比重急剧上升D、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5、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B、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D、经济包含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16、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18份(附答案)
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18份(附答案)
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及答案18份
试卷1广雅中学必修2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同学们:拿起笔,首先是选择题,你会发现大都是基础知识,而且就是我们平常练习的内容,从容地把你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吧,拿个满分,千万不要留遗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右图为——珐琅瓷,请你做一回
文物鉴赏家判断它的大致制作朝代为
A.唐朝B.宋朝
C.明朝D.清朝
2.假设有位宋代商人到开封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用白银购买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C.让手下从各地的集市收罗地方特产到开封贩卖
D.其生意活动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3.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微澜”的表现是( )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B、大运河沿岸城市兴起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纸币的出现D、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
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B、外国贡品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发达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劳资矛盾尖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图四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 )A、高炉冶铁B、炒钢技术C、灌钢法D、水力鼓风冶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历史 必修二经济史 会考基础卷.docx
福建省2012年高中历史学业基础会考复习训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一组图片中,不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的是()A.神农耕作画像石B.战国铁农具C.汉代耕作画像砖D.三国翻车2.煤炭开始作为我国古代的冶铁燃料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北宋时期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赵州桥4.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始于()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D.隋唐时期5.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B.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传统手工棉纺业的衰败D.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6.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为()A.由商人和资本家出资兴办B.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C.采取雇佣劳动方式经营D.大机器生产7.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确定“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 H^一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四中全会9.下面这幅宣传漫画最先出现在建国后的哪个时期()“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A.过渡时期C.大跃进时期B. 一五期间D.文革时期10. 下列哪次会议被史学界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12. 1900年,蔡元培写了一则征婚启事:“1.女子须不缠足者;……4.男死后,女可再嫁; 5.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试卷1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期末试题试卷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的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右图为——珐琅瓷,请你做一回文物鉴赏家判断它的大致制作朝代为A.唐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2.假设有位宋代商人到开封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用白银购买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C.让手下从各地的集市收罗地方特产到开封贩卖D.其生意活动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3.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4.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5.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目的A.师夷长技以制夷B.发展资本主义道路C.建立君主立宪国家D.维护清朝封建统治6.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7.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8.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提出四项基本原则9.《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10.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 B.海南建省C.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1.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12.“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始终牵挂着党和政府的心,终于有一天,我们政府实现了这一梦想。
必修二经济史经典题目[人民版]
必修二经典题目1、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员,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76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介绍呢?答①1953—1956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8—1964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浮夸风泛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③1966—19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农村经济遭严重破坏,农民四处逃荒要饭。
④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
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
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
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
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
高一历史必修2人民版经济史期末测试
历史必修二期末练习题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2.《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3.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那么,“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5.“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居民意味着灾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
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7.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主人公出身低微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8.“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试题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专题一.选择题1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3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6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7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8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9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
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
题
第1题【单选题】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私营手工业和商业有吞并官营工商的趋势
C、不受官府的干预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民家庭有耕有织②农民注重树木栽培③农民家庭劳作艰辛④农村棉纺织业发达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唐代越窑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匣体,巧妙地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占釉、火刺等缺陷。
烧制的产品器型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滑,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
由此可见唐代( )A、开始了由陶向瓷生产技术的转变B、技术创新推动制瓷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产品的品质极为突出D、“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
……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
”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会要》中记载“开元十三年,横海军节度使郑权奏……渡黄河,南与齐州临邑县邻接,有灌家口草市一所。
倾者,成德军于市北十里筑城,名福城。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①草市产生于唐朝②该草市在城郊③该草市在水运便利的地方④这时草市已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A、①③B、②③C、②④。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一单元测验2
高一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一单元测验一、最佳选择题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此回答1~5题目。
➢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A、刀耕火种阶段B、简单模仿阶段C、石器锄耕阶段D、铁犁牛耕阶段➢2、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B、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C、放火焚烧杂草树木技术的发明D、青铜工具的出现➢3、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①中耕农具的出现②开沟排灌技术③除草培土技术④沤制绿肥技术⑤治虫灭害技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春秋末期D、秦汉时期➢5、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据此回答6~9题。
➢6、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7、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8、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始于北魏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在艰难中不断成长,并且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耕作技术。
据此回答10~14题。
➢10、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11、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D、减轻农民负担➢12、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A、耦犁的出现B、高山犁的出现C、曲辕犁的出现D、铁铧犁的出现➢13、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A、精耕细作法B、代田法C、垄作法D、区田法➢14、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专题一.选择题1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3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6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7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8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9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B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10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1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2.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3.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C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14.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5.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17.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 B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18.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B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20.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21.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23.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4.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6.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27.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28.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9.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30.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 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 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3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193732.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33.周滇《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
这里所描写的女装形式流行于A.汉朝 B.南朝 C.唐朝 D.宋朝二.非选择题34..(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
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
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
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
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
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
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4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6分)35..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