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移动信道电波传播及无线链路计算
移动通信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移动通信第3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通过手机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还是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都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
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电波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波传播。
简单来说,电波传播就是电磁波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
在移动通信中,发射端可以是手机基站,接收端则是我们的手机等移动设备。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反射、折射、散射、绕射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对电波的强度和相位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通信的效果。
电波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射波、反射波和绕射波。
直射波是指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直接从发射端传播到接收端,没有遇到任何障碍物。
这种情况下,电波的强度衰减相对较小,通信质量较好。
但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环境中,由于建筑物、山脉等障碍物的存在,直射波往往很难实现。
反射波则是当电磁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如建筑物、墙壁等时,会发生反射,然后到达接收端。
反射波的强度和相位会受到反射面的材质、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信号的衰落和失真。
绕射波则是当电磁波遇到障碍物的边缘时,会发生绕射,从而绕过障碍物传播到接收端。
绕射波的强度通常较弱,而且会产生较大的衰减。
影响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频率。
不同频率的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特性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电波的衰减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移动通信中,不同的频段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其次是环境。
城市环境中的建筑物密集,会对电波产生多次反射和散射,导致信号的衰落和干扰;而在农村或开阔地带,电波传播的条件相对较好,信号衰减较小。
此外,天气条件也会对电波传播产生影响。
比如,在雨天,电波的衰减会增加,因为雨水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型和理论。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自由空间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COST 231 模型等。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ppt
3、抗干扰能力强:VHF/UHF频段,可以使用较小的发射功 率获得及爱好的信噪比。
2.1.2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射波、反射波、地表面波等
传播方式,由于地表面波的传播损耗随着频到率达的接增收天高线而的增大,
30PTGT (V/m) d
H0 =
30PTGT (A/m) 120πd
S
=
PTGT 4πd 2
(W/m2 )
(2-4) (2-5) (2-6)
接收天线获取的电波功率等于该点的电波功率密度乘以接 收天线的有效面积,即
PR = S×AR (2-7)
式中,AR为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它与接收天线增益GR满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
引言:
移动通信的首要问题就是研究电波的传播特性,掌握移动通 信电波传播特性对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移动 通信的系统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包括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 落。这种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不同的传播环 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而传播环境的复杂,就导致了移 动信道特性十分复杂。
合成电场强度与各射线电场的相位有密切关系,当它们同相 位时,合成场强最大;当它们反相时,合成场强最小。所以当 接收点不同时,合成场强也是变化的。
5.绕射现象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绕过障碍物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 绕射。由于平面波有一定的绕射能力,所以能够绕过高低不平 的地面或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然后到达接收点。这也就是在 障碍物后面有时仍能收到无线电信号的原因。电波的绕射能力 与电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波长越短,则 绕射能力越弱。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电波传播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电波传播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的通话,到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移动通信的便利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在这背后,电波传播作为移动通信的一项基本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电波传播呢?简单来说,电波传播就是无线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方式和规律。
当我们使用手机进行通话或者上网时,手机发出的信号就是以电波的形式向基站传输,同时基站发出的信号也通过电波传递到我们的手机上。
电波传播的方式有多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直射波传播。
想象一下,当我们在一个开阔的场地,没有任何障碍物阻挡,手机直接与基站进行通信,这时候电波就像一条直线一样从发射端直接到达接收端,这种传播方式就是直射波传播。
它的特点是信号强度较大,传输质量较好,但需要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有清晰的视线通道。
然而,在实际的环境中,往往很难有完全畅通无阻的传播路径。
这时候,就会出现反射波传播。
比如,电波遇到建筑物、山脉等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被反射回来。
这些反射波可能会与直射波相互叠加或者抵消,从而影响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有时候,我们在某些地方通话质量不好,信号时强时弱,很可能就是反射波在“捣乱”。
除了反射波,还有绕射波。
当电波遇到障碍物的边缘时,会发生弯曲,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这种绕射现象在城市环境中非常常见,比如电波绕过建筑物的拐角或者通过狭窄的街道缝隙传播。
虽然绕射会导致信号强度有所衰减,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的连续性。
此外,散射波也是电波传播的一种方式。
当电波遇到粗糙的表面或者不均匀的介质时,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比如在植被茂密的地区,电波会在树叶、树枝等物体表面发生散射。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频率。
不同频率的电波在传播特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电波的直线传播特性越明显,穿透能力越弱;而频率越低,绕射和散射能力越强,但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课件
解决方案
采用分集技术、均衡技术、扩频技术等降低多径效应的影响。
电波传播的穿透损耗
1
穿透损耗产生原因:电波在穿透建筑物、车辆等 障碍物时能量损失。
2
穿透损耗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信号衰减、覆盖范 围减小等。
3
解决方案:采用高发射功率、定向天线等技术提 高信号覆盖范围;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小型蜂窝 等技术改善室内信号覆盖。
室内电波传播增强技术面临的挑战包 括信号干扰、设备能耗、网络优化等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室内电波传播增强技术包括天线技术 、信号处理技术、网络优化技术等, 具有提高信号覆盖范围、改善信号质 量、降低干扰等作用。
06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未来展 望
5G及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5G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5G网络的普及,移动通信将更加快速、稳定,满足更多 业务需求。
语音通话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 语音通话,支持全球范
围内的通话。
数据传输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 数据传输,包括文本、 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
媒体内容。
移动互联网应用
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 网,包括社交媒体、电 子邮件、在线支付等。
物联网应用
实现各种物联网设备的 连接和数据传输,如智 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02
毫米波电波传播技术
毫米波电波传播技术是指利用毫米波 频段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毫米波频 段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等 优点,是未来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方 向之一。
毫米波电波传播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 信号衰减、传输稳定性、设备小型化 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室内电波传播增强技术
室内电波传播增强技术是指通过采用 各种手段和技术,提高室内无线信号 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以满足室内用户 的通信需求。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亲朋好友的通话、刷短视频、在线购物还是导航,都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
而在这背后,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波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波传播,简单来说,就是无线电波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过程。
在移动通信中,电波要穿过各种各样的环境,比如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的广阔田野、山区的复杂地形等等。
这使得电波的传播变得非常复杂和多变。
我们先来看看移动通信信道电波传播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随机性。
这是因为移动的用户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比如建筑物的遮挡、车辆的移动、人的走动等,都会影响电波的传播路径和强度。
其次,多径传播是另一个重要特点。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从而产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导致接收端接收到多个路径传来的信号,这些信号相互叠加,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给通信质量带来挑战。
那么,电波在移动通信信道中是如何传播的呢?一般来说,有三种主要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和绕射波。
直射波,顾名思义,就是从发射端直接到达接收端的电波。
在没有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直射波是信号传输的主要方式,它的强度相对较强。
但在实际环境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反射波则是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部分。
比如,电波碰到高楼的墙面或者地面就会产生反射。
反射波的强度和相位会受到反射面的材质、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
绕射波是当电波遇到障碍物的边缘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部分。
绕射波的强度通常较弱,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在障碍物后面的阴影区域,绕射波可能成为接收信号的主要来源。
在移动通信中,由于用户的移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信号的衰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信号衰落可以分为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大尺度衰落主要是由于传播距离的增加以及障碍物的遮挡导致的信号平均功率的下降。
比如,在城市中,信号在穿过多个建筑物后会明显减弱。
小尺度衰落则是由于多径传播引起的信号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波动。
移动通信技术课件: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及干扰
高楼林立环境中的电波传播与干扰
高楼环境特点
电波传播方式
高楼大厦密集,形成独特的“城市峡谷” 效应,对电波传播产生限制。
电波主要通过直射和反射传播,散射和折 射影响较小。
干扰因素
解决策略
主要包括多径干扰、同频干扰、邻频干扰 等。
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分集接收技术等降低 干扰和提高信号质量。
THANK YOU
详细描述
互调干扰通常发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经过非线性器件 ,导致信号相互作用产生新的频率分量,从而对信号造成干扰。这种干扰可能导 致信号质量下降、误码率增加等问题。
阻塞干扰
总结词
阻塞干扰是指强信号对弱信号的抑制作用,导致弱信号无法 正常传输。
详细描述
阻塞干扰通常发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强信号的存在对 弱信号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弱信号无法正常传输。这种干扰 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误码率增加等问题。
移动信道的重要性
保障通信质量
移动信道是实现移动通信的关键,其质量直接影响 到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提高通信效率
优化移动信道性能有助于提高通信效率,降低传输 延迟,提升用户体验。
促进产业发展
移动信道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创新,推动了移动通信 产业的持续发展。
移动信道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早期阶段
20世纪初,无线电的发明和应 用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起步。
多径传播
电波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端 ,形成多径效应。
阴影效应
障碍物遮挡导致接收端信号强 度不均匀分布。
多普勒效应
移动台运动产生的频率偏移现 象。
电波传播损耗
路径损耗
电波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扩散和吸收而 产生的损耗。
2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2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在当今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上网浏览、视频通话,都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
而在移动通信中,电波的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电波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的,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频段包括低频、中频和高频等。
不同频段的电波在传播特性上存在差异。
低频电波的传播特点是绕射能力强,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较远的距离,但它的带宽较窄,所能承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中频电波则在传播距离和带宽之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高频电波具有较宽的带宽,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但它的绕射能力较弱,对障碍物的穿透能力也较差。
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环境中,电波传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形地貌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平原地区,电波传播相对较为顺畅,信号衰减较小。
而在山区,由于山峰、山谷等地形的阻挡,电波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导致信号强度减弱,甚至出现信号盲区。
建筑物也是影响电波传播的重要因素。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会对电波产生遮挡和反射,形成多径传播现象。
多径传播是指电波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不同,导致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和相位不同,从而引起信号的衰落和失真。
为了减少多径传播的影响,移动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分集接收、均衡等技术。
除了地形地貌和建筑物,气候条件也会对电波传播产生影响。
例如,在雨天,电波会被雨水吸收和散射,导致信号衰减增加。
在雾天,电波的传播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预测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特性,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模型。
其中,经验模型是基于大量的实际测量数据建立起来的,它能够快速地估算电波传播的损耗,但精度相对较低。
理论模型则是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基本理论推导出来的,精度较高,但计算复杂,需要较多的输入参数。
移动通信第3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移动通信第3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电话通话到高速的移动数据传输,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而在这背后,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波传播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过程。
对于移动通信来说,电波传播的特性直接影响着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移动通信中,电波通常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播,其频率范围从几百兆赫兹到几吉赫兹不等。
影响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因素众多。
首先,传播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
城市环境中,高楼大厦林立,街道狭窄,电波会受到建筑物的阻挡、反射和散射,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传播。
在乡村和郊区,地形相对开阔,但可能会受到山丘、树木等自然障碍物的影响。
多径传播是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当电波从发射端发出后,可能会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
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各不相同,导致信号在到达接收端时存在时间差和相位差。
这会引起信号的衰落、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为了应对多径传播的影响,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
例如,分集接收技术通过接收多个独立的衰落信号,并对它们进行合并处理,以提高接收信号的可靠性。
均衡技术则用于补偿由于多径传播引起的码间干扰,恢复原始信号。
除了多径传播,阴影衰落也是移动通信中常见的问题。
当电波传播路径上存在大型障碍物时,如高楼、山体等,会在障碍物的后面形成阴影区域,导致信号强度大幅下降。
这种衰落通常是缓慢变化的,并且与地形和建筑物的分布密切相关。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电波传播的特性。
通过对传播环境的实地测量和建模,可以预测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强度,为基站的布局和参数设置提供依据。
常用的电波传播模型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COST 231 模型等。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是最简单的电波传播模型,它假设电波在无阻挡的理想空间中传播。
虽然实际环境与理想情况相差较大,但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初步的估计。
第二移动信道电波传播第一次课电波传播方式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与天线
➢由障碍物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称为绕 射损耗;
➢绕射损耗的取值与传播路径的菲涅尔 余隙有关,一般可通过查表获得;
➢当菲涅尔余隙为零时,其附加损耗约 为6dB,即信号减弱为1/4。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与天线
3、散射
➢电波遇到粗糙表面时,会发生散射而散 布于各个方向;
➢实际移动无线环境的接收信号比单独绕 射和反射模型预测的信号强;
散射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与天线
传电播波方式传:播直方射波式、图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散射波
电离层
电离层反射波
天
线
直射波
反射波
绕射波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与天线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的三种 最基本的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
•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
生反射。
•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
➢对于阻挡面起伏远大于波长的平滑表面 可建模成反射面,而对于颗粒小于波长 的粗糙表面,反射系数需乘以一个散射 损耗系数,以代表减弱的反射场。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与天线
2.1.4 移动信道的传输特征
1、多径传播
• 移动通信系统的接收信号是直射波、反射
波、绕射波、散射波和透射波的合成。
• 到达移动台天线的信号是来自许多路径的
➢分析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播的特征等 效为分析其载波在各种地形地物气候 等条件下传播特征;
➢载波:承载信号的无线电波,移动
通信中使用VHF和UHF频段的载频;
➢影响接收信号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发射机功率、接收机位置、信号传 输损耗。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与天线
信号传输损耗
➢信号损耗通常用分贝(dB)表征。比如说 当考虑发射功率相比于接收功率大多少个 分贝时,按下式计算: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输
Qo : 开 阔 区 Qr : 准 开 阔 区
30
开 阔 区 修 正Qo因/ d子B 准 开 阔 区 修 Q正r /因dB子
25
Qo
20
Qr
15 100
200 300 500 700 1000
2000
频 率f / MH z
图3-10 开阔区、准开阔区修正因子(Qo,Qr)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4 反射波
c
hT
a
b
hR
d1
d2
图3-5 反射波和直射波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反射波与直射波的行距差为
d a b c 2hT hR d
由于直射波和反射波的起始相位是一致的,因此两路信
号到达接收天线的时间差换算成相位差Δφ0为
0
t T
x1
d1d2
d1 d2
由图3-4可见,当横坐标x/x1>0.5时,则障碍物对直射波 的传播基本上没有影响。当x=0时,TR直射线从障碍物顶点
擦过时,绕射损耗约为6 dB;当x<0时,TR直射线低于障碍
物顶点,损耗急剧增加。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2
0
4
绕 射 损 耗 / dB
8
12
16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查图3-7得
Hb (hb, d ) Hb (50,10) 12dB
查图3-8得
Hm (hm, f ) Hm (2,900 ) 2dB
修正后的路径衰耗中值LT为
LT Lbs Am ( f , d ) Hb (hb, d ) Hm (hm , f ) 141 .5 Hb (50,10) Hm (2,900 ) 141 .5 (12) (2) 155 .5dB
无线传输链路计算
无线传输链路计算在无线传输链路中,信号强度是指发送端发出的无线信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强度,通常以单位为dBm(分贝毫瓦)表示。
信号强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传输距离、传输介质和天线增益等参数来进行估算。
传输距离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通过的距离,传输介质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所通过的环境,比如空气、水或建筑物等。
天线增益是指天线辐射或接收信号的效果与理想点源相比的增益。
在无线传输链路计算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传输距离:根据应用场景和传输需求,确定信号需要传输的距离。
2.确定传输介质:根据传输环境,选择适当的传输介质,比如空气、水或建筑物等。
3.选择合适的天线: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天线增益,天线增益高则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覆盖范围。
4.计算自由空间传输损耗: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衰减而丢失的信号功率。
根据传输频率、传输距离和天线增益等参数,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5.考虑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经历多个路径的反射、绕射和衍射等导致的信号传输差异。
根据信号的传播环境和频率等参数,进行多径效应的估算和校正。
6.考虑干扰和噪声:在无线传输链路中,存在其他信号和干扰源引起的干扰和噪声。
根据应用需求和传输环境,对干扰和噪声进行估算和抑制。
7.估算传输速率:根据信号强度和传输距离等参数,结合无线传输技术的特性,估算无线传输链路的传输速率。
8.进行实际测试和调整: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实际测试,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无线传输链路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参数的综合影响。
实际的计算中,还需要考虑信号衰减、功耗、信噪比、误码率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无线传输协议和调制解调方式。
此外,还需要考虑无线传输链路的抗干扰性、容量、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第2讲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由于地形起伏不同,位置上的场强偏差较大, 故需要作进一步修正。其修正值Khf(Δ h)及曲线。
3 陆地信道的场强计算
2)水陆混合地形的修正值
三种不同分布情况:①移动台一侧有水; ⑦基地台一例有水;②水处在陆地中间,即基地 台、移动台在陆上,中间为水。其修正值分别用
K s (d sR / d )
对于大城市,其值为:
(hm ) 8.29(lg1.54hm ) 2 1.1
f 200MHz
(hm ) 3.2(lg11.75hm ) 2 4.97 f 400MHz
(2)郊区和开阔地修正因子经验公式: 郊区地: K mr 1.77(lg f ) 2 5.57lg f 0.56(d 10) 0.04d 2 6.24(dB) 其中: 1 d 20 km 开阔地:
1)市区损耗中值 与工作频率f及与通信距离d的关系。
当市区道路方向和电波传播方向平行或垂直时, 相对基准中心值, 的修正因子曲线。
准平滑地形,城市街道地区的基本衰耗中值
市区纵向(a)和横向(b)场强中值对基准中值的修正值
由曲线上查得的市区衰耗中值Am(f,d) 加上自由中间的传播衰耗Lbs才是实际路径 衰耗LM: LM=Lbs+Am(f,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陆地信道的场强计算
3)地形波动高度,基地台、移动台有效 高度
◆地形波动高度(Δh):沿通信方向,距离接
收点10km范围内, 10%高度线和90%高度线 之间的高度差。 10%高度线:在地形剖面图的有10%的地段高 度超过此线的一条水平线。
3陆地信道的场强计算
3)地形波动高度,基地台、移动台有效 高度
K sp 0.008d m 0.002d m 0.4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 6 反射波与直射波
不同界面的反射特性用反射系数R表征, 它定义为反射 波场强与入射波场强的比值, 可表示为
R=|R|e-jφ 式中, |R|为反射点上反射波场强与入射波场强的振幅 比, φ代表反射波相对于入射波的相移。
对于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的反射系数Rh和Rv, 分别由下列公式计算:
图2 - 1 移动通信场强实测记录(f=160 MHz)
2.1.1 电波传播方式 现代移动通信已广泛使用150 MHz(VHF)、 450
MHz、 900 MHz(UHF)频段, 因此, 必须熟悉它们的 传播方式和特点。
发射机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 通过不同的路径到 达接收机, 当频率f> 30 MHz时, 典型的传播通路如 图2 - 2所示。
经辐射后, 能量均匀地分布在以O点为球心, d为半径 的球面上。 已知球面的表面积为4πd2, 因此, 在球面 单位面积上的功率应为PT/4πd2。 若接收天线所能接收 的有效面积取为 A = λ2/4π, 则接收功率为
图 2 - 3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通常, 定义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的比值为传播损 耗。 所以,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bs为
•由此可得到
•(2 - 6)
由路径差Δd引起的附加相移为
•式中, 2π/λ称为传播相移常数。 • 这时, 接收场强E可表示为
• (2 - 7) • (2 - 8)
2.2 移动通信环境中的电波传播特性
2.2.1 场强测试曲线显示的电波传播特性 1. 固定通信环境中的电波传播特性 固定无线通信的接收点测试的模拟信号的场强特
(2) 移动台以速度v运动, 周围无散射体。 由于移 动台的运动产生多普勒效应, 因此会引起接收信号电 平的起伏。 接收信号可表示为
•或写作
•(2 - 13)
其中, β=2π/λ, x=vt, x为位移, v为速度; θ为电波传 播方向与移动台运动方向的夹角; A为信号幅度; f0为 发送信号的载波频率。 若定义多普勒频率为
由障碍物引起的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的关系如图2 5(c)所示。 图中, 纵坐标为绕射引起的附加损耗, 即 相对于自由空间传播的分贝数。 横坐标x/x1 中的x1是 第一菲涅尔区在P点横截面的半径, 它由下列关系式 求得
•(2 - 2)
图 2 - 5 障碍物与余隙绕射及损耗菲涅尔余隙的关系 (a) 负余隙; (b) 正余隙; (c) 绕射损耗与余隙关系
• 若以dB表示, 则有
•(2 - 1)
2.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1. 大气折射 在不考虑传导电流和介质磁化的情况下,
射率n与相对介电系数εr的关系为
介质折
众所周知, 大气的相对介电系数与温度、 湿度及 气压有关。 大气高度不同, εr也不同, 即dn/dh是不 同的。 根据折射定律, 电波传播速度v与大气折射率 n 成反比, 即
因此, 对移动条件下的场强特性进行分析可知, 移动通信环境电波传播特性有如下特点:
(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2) 阴影衰落(效应)。 (3) 多径效应。 (4) 多普勒效应。
2.2.2 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 1. 慢衰落特性 1) 慢衰落的原因 电波传播慢衰落有两个主要原因: 阴影效应和大
气折射。 (1) 阴影效应。 移动台在运动过程中, 周围地形
•其信号包络为一驻波, 即
(4) 移动台以速度v运动, 接收来自N个方向的反射波 而无直射波。 接收点的信号为N个路径信号的和, 即
2) 快衰落的统计特性 快衰落的统计特性包括信号包络统计特性和瞬时 幅度特性两方面。 (1) 快衰落信号包络统计特性。
移动台远离基站的情况下, 快衰落信号包络统计 特性是指在无直射波的N个路径传播时, 接收信号的 包络统计特性。 若每条路径的信号幅度为高斯分布, 相位在0~2π 内为均匀分布, 则合成信号的包络分布为 瑞利(Raleigh)分布(可参见图2 - 14(a)), 且有如下概率 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表达式:
图 2 - 11 变速运动时的场强的变化曲线
图 2 - 12 恒速运动时的场强的变化曲线 (a) 高速; (b) 低速
由上述移动条件下获得的场强特性曲线可以归纳出 如下重要结论:
(1) 移动通信环境电波传播的场强特性曲线的起伏 现象加剧;
(2) 场强特性曲线的平均值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3) 场强特性曲线的中值呈慢速起伏变化, 即慢衰 落; (4) 场强特性曲线的瞬时值呈快速或起伏变化, 即 快衰落。
例 2.1 设在图2 - 5(a)所示的传播路径中, 菲涅尔余 隙x=-82 m, d1=5 km, d2=10 km, 工作频率为150 MHz。 试求电波传播损耗。
解 先由式(2 - 1)求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Lbs]=32.45+20lg(5+10)+20lg150=99.5 dB 由式(2 - 2)求第一菲涅尔区半径:
•(2 - 3)
•(2 - 4)
式中, εc是反射媒质的等效复介电常数, 它与反 射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电导率δ和工作波长λ有关 ,即
εc=εr-j60λδ 对于地面反射, 当工作频率高于 150 MHz(λ<2 m)时 , θ<1°, 由式(2 - 3)和式(2 - 4)可得
Rv=Rh=-1 即反射波场强的幅度等于入射波场强的幅度, 相 差为180°。
性如图 2 - 7所示。 接收点的信号场强值(dB)是时间t的 函数。 其信号场强值取决于发、 收间的自由空间距离 和地形地物对传播路径的阻挡程度。
图 2 - 7 固定点测试与模拟信号的场强特性
2. 移动通信环境中的电波传播特性 移动无线通信的接收点测试的场强特性可分作以 下几种情况:
(1) 定点移动测试的场强特性。 在给定接收点移 动中对模拟信号进行场强测试, 其信号场强与时间的 关系特性如图2 - 8所示。
(3) 联合分布的标准离差。 当σL和σt是统计独立的 正态分布的标准离差时
2. 电波传播的快衰落特性 1) 快衰落的原因 移动台附近的散射体(地形、 地物和移动体等)引 起的多径传播信号在接收点相叠加, 造成接收信号快 速起伏的现象叫快衰落。 具体来说, 快衰落可分为以 下4种典型情况。
(1) 移动台保持静止, 周围是移动体。 接收信号 的衰落取决于周围移动体的流量和与移动台的距离。
大气折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在工程上通常用“ 地球等效半径”来表征, 即认为电波依然按直线方向行 进, 只是地球的实际半径Ro(6.37×106 m)变成了等效 半径Re, Re 与Ro之间的关系为
2.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可由图2 - 4计算。 天线高度 分别为ht和hr, 两个天线顶点的连线AB与地面相切于C 点。 由于地球等效半径Re远远大于天线高度,因此, 自发射天线顶点A到切点C的距离d1为
图 2 - 9 移动场强测试与模拟信号的场强特性
图 2 - 10 移动场强特性的细部
(3) 移动体测试的场强特性。 ① 移动体变速运动时的场强特性。 图2 - 11所示为 移动体变速运动时的场强的变化曲线。
② 移动体恒速运动时的场强特性。 图2 - 12所示为 移动体恒速运动时的场强变化曲线。
•(2 - 9)
图 2 - 13 场强局部均值
若将接收信号r(x)表示成慢衰落m0(x)和快衰落r0(x) 两部分, 则可写作
r(x)=m0(x)·r0(x) 代入式(2 - 9), 有
(2 - 10)
当x=x1, 并假定m0(x1)是实际的局部均值时, 则有 m(x1)=m0(x1), x1-L<x<x1+L
[教育]移动信道电波传播及 无线链路计算
2.1 VHF、 UHF频段电波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中, 移动台是处在运动状态之中的, 电 波传播的条件随着移动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接收信号 的场强起伏也很大, 可达几十分贝, 极易出现严重的 衰落现象。 图2 - 1示出了一个场强的实测记录。 由此 可见, 接收信号出现严重的衰落现象是移动通信电波 传播的一个基本特点。
•(2 - 14)
•由(2 - 13)式可知, 多普勒效应使接收信号的载波频率
•变为
•
fR=f0-fD
(3) 移动台以速度v在基站和一个反射体间运动。
移动台收到来自基站的直射波和反射波。
因为当
θ=0°时, 式(2 - 13)即为直射波信号; 当θ=180°时,
式(2 - 13)即为反射波信号, 所以接收点的信号为
图 2 - 2 典型的传播通路
2.1.2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直射波传播可按自由空间传播来考虑。 自由空间 是一个理想的空间, 在自由空间中, 电波沿直线传播 , 不发生反射、 折射、 绕射、 散射和吸收等现象。 在图2 - 3所示的自由空间中, 设在原点O有一辐射源 , 均匀地向各方向辐射, 辐射功率为PT。
地物造成对电波传播路径的阻挡, 形成电磁场的阴影 , 这种随移动台运动而不断变化的电磁阴影引起接收 点场强中值起伏变化的现象叫做阴影效应。
(2) 大气折射。 当移动台处于静止状态时, 由于 气象条件的平缓变化使大气相对介电常数发生变化, 导致大气折射率的变化, 从而引起接收点场强中值缓 慢变化, 这种现象叫做大气折射。
•同理, 由切点C到接收天线顶点B的距离d2为
图 2 - 4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
所以,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为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 Re = 8 500 km, 故
2.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实际情况中, 电波在直射传播中存在各种障碍物
, 由障碍物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称为绕射损耗。
设障碍物与发射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如图2 - 5所 示。 图中, x表示障碍物顶点P至直射线TR的距离, 称作菲涅尔余隙。 规定阻挡时余隙为负, 如图2 - 5(a) 所示;无阻挡时余隙为正, 如图2 - 5(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