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4讲-移动信道2
第4讲 GSM-R通信系统--区域覆盖
解决同频干扰采用哪些措施?
定向天线覆盖。使用定向天线可以减少同频干扰的小区数i0,
从而提高接收信噪比,减小同频干扰。
优化同频复用距离和频率分配方案。根据传播环境和业务量 的变化情况,调整同频复用距离和频率分配方案。
天线高度和倾角的调整。调整天线高度和倾角可以改变小区
的覆盖范围和小区形状,减小同频干扰。
四、GSM-R系统无线覆盖
交织站址无线双层覆盖
频率规划既可按单网交织冗余网络方式进行,也可按同 站址无线双层网络的方式进行。
基站
基站
基站
基站
网络A 网络B 基站 基站 基站 基站
GSM-R系统无线覆盖的方式有哪些?
单网交织冗余覆盖 同站址无线双层覆盖 交织站址无线双层覆盖
谢谢大家!
885-909MHz/930-954MHz,中国移动GSM
909-915MHz/954-960MHz,中国联通GSM 917-925MHz,广播立体声(98年公布)
21
什么是固定和动态信道分配?
固定信道分配
每个小区分给一组信道,该小区的
不是固定小区所使用的信道,而是多个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 信道,每个小区的信道数时不固定的。
2f1-f2、2f2-f1
减小互调干扰的主要措施
采用具有平方律特性的器件(如结型场效应管) 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增大耦合损耗 合理配置频道等 采用自动功率控制。
面状覆盖时信道如何有效分配
信道分配原则
确定载频的中心频率、信道间隔、收发双工间隔等。 确定频率之间互调干扰最小的分组方法。 尽量减小同频干扰 在同一组中,不能采用连续的频率,减小邻道干扰。 相邻的信道不分配给相邻的小区或扇区。
移动通信信道-2简版
移动通信信道-2移动通信信道-2移动通信信道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各种信息、数据和信号的物理通道。
它是移动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承载通信内容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信道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1. 信道分类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信号传输的方向,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1.1 上行信道上行信道是指从移动终端向基站传输信号的信道。
在上行信道中,移动终端将用户发出的语音、数据或其他信息发送给基站。
上行信道通常使用较低的频率,以提供较长的传输距离和较好的穿透能力。
1.2 下行信道下行信道是指从基站向移动终端传输信号的信道。
在下行信道中,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语音、数据或其他相关信息。
下行信道通常使用较高的频率,以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和传输速度。
除了根据信号传输的方向进行分类,信道还有其他的特性。
2.1 多径传播由于移动环境的复杂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多径传播而产生多个不同路径上的干涉。
这导致接收端收到多个不同强度和相位的信号,从而产生多径信道。
多径传播会造成信号的衰减、频谱扩展和相位失真等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抵消其中的影响。
2.2 多址和复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信道进行通信。
为了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区分和复用,需要采用多址和复用技术。
常见的多址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频分多址(FDMA)等,而复用技术则包括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
2.3 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够承载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
对于给定的信道带宽和信噪比,信道容量可以用香农公式来计算。
提高信道容量的方法包括增加信道带宽、提高信噪比和采用更高效的编码和调制技术等。
为了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需要对信道进行建模。
信道建模是将实际的移动通信信道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方便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第2讲-大尺度衰落信道
概述(2) 移动通信信道中的3种电磁波传播:
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其波长大得多得物体时发生 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 绕射:当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利的 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散射:当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 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时,发生散射。 散射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体。
Okumura模型
Okumura模型
丘陵地的修正因子Kh 丘陵地的地形参数用地形起伏高度Δh表征。它的 定义是:自接收点向发射点延伸10 km的范围内, 地形起伏的90%与10%的高度差即为Δh。这一定 义只适用于地形起伏达数次以上的情况,对于单 纯斜坡地形将用后述的另一种方法处理。
Okumura模型
Okumura模型
Okumura模型 移动台天线修正因子Hm(hm,f)
当移动台天线高度不是 3m时,需用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m(hm,f)加 以修正,见上页右图。当hm >3m时,Hm(hm, f)>0 dB;反之,当hm< 3m时,Hm(hm, f)<0 dB。 当移动台天线高度大于5 m以上时,其高度增益因子Hm(hm, f)不仅与天线 高度、频率有关,而且还与环境条件有关。例如,在中小城市, 因建筑 物的平均高度较低,故其屏蔽作用较小,当移动台天线高度大于4m时, 随天线高度增加,天线高度增益因子明显增大;若移动台天线高度在1~ 4m范围内,Hm(hm, f)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移动台天线高度增高一倍 时,Hm(hm,, f)变化约为3 dB。
Okumura模型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宏小区。 频率f:150~1500MHz 距离d:1~100km 基站天线高度 hb:30~100m
Okumura模型
第4讲道客巴巴传输层之二
event: timer timeout for segment with seq # y
retransmit segment
event: ACK received, with ACK # y
ACK processing
主讲人: 西安交通大学 程向前
第4讲 传输层之二 4-5
TCP: 可 靠数据传 输
number"); -JAVA
服务器: 接受客户端的连接
Socket connectionSocket = welcomeSocket.accept();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Step 1: 客户端的end system向服 务器发送 TCP SYN 控制数据段 定义并初始化 seq #
Step 2: 服务器的end system接收 SYN, 用SYNACK控制数据段回 答
有序数据段到达, 没有缺失的段, 有一个延迟 ACK 等待
失序数据段到达 seq. # 高于预期值 测到间隔
延迟 ACK. 等待 500ms 看是否还有数据段到达. 如果没有, 发送ACK
立即发送一个 积欠的 ACK
发送重复的 ACK, 说明 seq. # 为下一个期望的字节
到达的数据段部分或全部填满 了缺失的段
15
if (y > sendbase) { /* cumulative ACK of all data up to y */
16
cancel all timers for segments with sequence numbers < y
17
sendbase = y
18
}
19
else { /* a duplicate ACK for already ACKed segment */
移动通信信道-2简版范文
移动通信信道-2移动通信信道-2移动通信信道是指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通道,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传递信息。
在数字通信领域中,常见的移动通信信道包括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
下行链路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向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通道。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通常由基站发起,将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
下行链路通常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时分多路复用(TDM)和频分多路复用(FDM)。
在时分多路复用中,基站会将一段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隙,然后将数据分时传输到不同的移动终端。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但是对于时延敏感的应用来说,可能会引入较大的延迟。
而在频分多路复用中,不同的移动终端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基站则在不同的频率输数据。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时延问题,但是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
,在下行链路中,还常用到调制解调器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以及信道编码来增强传输的可靠性。
上行链路上行链路是指从移动终端向基站传输数据的通道。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通常由移动终端发起,将数据传输到基站。
上行链路通常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码分多路复用(CDM)和时分多址(TDMA)。
在码分多路复用中,不同的移动终端使用不同的码片对数据进行调制,然后基站在接收端使用相应的码片进行解调。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信道容量和抗干扰能力。
而在时分多址中,不同的移动终端在时间上交替传输数据,基站则在接收端对不同的时间片进行分离。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碰撞问题,但是可能会引入比较大的时延。
与下行链路类似,在上行链路中也常用到调制解调器和信道编码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增强可靠性。
小结移动通信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起到了承载数据传输的重要作用。
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分别负责基站到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到基站的数据传输。
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采用了不同的多路复用技术和信号处理方法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容量和可靠性。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
4-第四讲-信道容量及其计算
一般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拉格朗日乘子法)
定理1:如果信道的输入随机序列为 通过信道传输,接收到的随机序列为 若信道是无记忆的,即满足 则
(4)、扩展信道的信道容量
证明:设信道输入输出序列X和Y的一个取值为
I(X;Y)是输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上凸函数,所以对于固定的信道,总存在一种信源分布,使传输每个符号平均获得的信息量最大,也就是说,每一个固定信道都有一个最大的信息传输率。 信道容量定义为信道中每个符号所能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也就是最大 I (X;Y)值。
此时输入的概率分布称为最佳输入分布。
例:
( P 95-例3. 5 )
输出符号集个数
(2)、准对称信道的容量
准对称信道:信道矩阵(列)的子阵是对称矩阵。
定理:达到准对称离散信道信道容量的输入分布为 等概分布。
r是输入个数,n是不相交子集数,Nk是行之和,Mk是列之和
解:达到信道容量的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
此时输出分布为:
4-2 信道容量的计算
(1)、对称信道的容量
对称信道:信道矩阵的每一行都是由同一概率分布的 不同排列组成,并且每一列也是同一元素 集的不同的排列组成。
1/3
1/3
1/6
1/6
1/3
1/3
1/6
1/6
行
列
1/2
1/3
1/6
1/6
1/3
1/2
1/3
1/6
1/2
0
1
q
1-p
1-q
p
1
2
0
删除信道的必要性
2、 信道容量定义
信息传输率:信道中平均每个符号所能传送的信息量。 R = I(X;Y) = H(X)-H(X|Y) (bit/符号)
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与天线第四讲_电波传播模型.
第5章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场强预测模型☐场强预测——所谓场强预测是指根据移动通信的不同环境得到通信范围内的场强分布(路径损耗),建立电波传播的模型,以便对通信网进行规划和设计(天线、基站站址、小区半径、频率……)☐传播模式——分为经验模式、半经验或半确定模式、确定性模式。
经验模式是根据大量测量结果统计分析后导出的公式,应用经验模式可以容易和快速地预测路径损耗,不需要有关环境的详细信息,但是不能提供非常精确的路径损耗估算值。
确定性模式是对具体现场环境直接应用电磁场理论进行计算,如射线追踪方法,环境的描述可以从地形地物数据库中得到。
半经验或半确定模式是基于把确定性方法用于一般的市区或室内环境中导出的公式,为了改善半经验或半确定模式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有时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对公式进行修正,得到的公式是天线周围某个规定特性的函数。
传播环境——蜂窝移动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小区制。
小区的大小和范围直接和传播条件有关,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小区的大小和范围。
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宏小区、微小区(微蜂窝)和微微小区(微微蜂窝)三种形式。
经验模式或半经验模式对具有均匀特性的宏小区是合适的。
半经验模式还适用于均匀的微小区,在那里模式所考虑的参数能很好的表征整个环境。
确定性模式适合于微小区和微微小区不管它们的形状如何。
确定性模式对宏小区是不能胜任的,因为对这种环境所需的计算机CPU时间使人无法忍受☐四种电波传播模型——电波传播模型是指通过对电波传播的环境进行不同方法的分析后所得到的电波传播的某些规律、结论以及具体方法。
利用电波传播模型不仅可以估算服务区内的场强分布,而且还可以对移动通信网进行规划与设计。
统计模型(Statistical Model)——通过对移动通信服务区内的场强进行实地测量,在大量实测数据中用统计的方法总结出场强中值随频率、距离、天线高度等因数的变化规律并用公式或曲线表示出来。
实验模型(Empirical Model)——通过实验方法得出某些电波传播规律,但不像统计模型那样用公式或曲线表示出来。
第4讲_GSM-R网络结构及功能
38
4.3 NSS结构和功能
网络交换系统完成GSM 网络主要的交换功能,管理 GSM 网络与其它电信网络之间的通信。 另外还包括用户移动性管理和存储用户数据的数据库 管理。
39
NSS 结构
40
网络交换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er) •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 •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 鉴权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er) • 网络互通功能IWF(Interworking Function) • 实现语音组呼和语音广播的实体(GCR ) • 短消息业务的短消息服务中心(SMS-SC) • 统计服务器。
31
速率适配单元(TRAU)结构及功能
32
无线覆盖—BSC和BTS的设置原则
• 铁路枢纽地区BSC与MSC同址设置,铁路干线可没有MSC的 枢纽,BSC宜设置在较大的通信站。为减少BSC间的切换, 各BSC所控制的区域应相对集中,不跨铁路局管界。 • TRAU与MSC同址设置,并根据工程实际容量配置。 • 车站原则上应设置基站,区间基站应尽量靠近铁路线,宜 选在交通便利、供电可靠的地方。在铁路枢纽车站、屏蔽 性能良好的室内、地下通道和旅客车厢内,可根据需要采 用微蜂窝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铁路沿线弱场区应用和现 场情况合理选择微蜂窝基站、直放站等技术措施解决。
Um接口——BTS与MS之间通信 Abis接口——BTS与BSC之间通信 Ater接口——TRAU与BSC之间连接 A接口——BSS与NSS之间通信
移动通信教案
《移动通信》教案授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授课人:***授课对象:信工041-2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1、本课程教学目的:“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组网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 系统、CDMA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差别;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2.理解关于蜂窝的概念;了解频率复用的概念以及频率复用的模型;理解信道分配策略以及切换策略;理解干扰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在实际系统中用功率控制减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了解各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3.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中的快衰落与慢衰落;掌握无线信道中信号的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掌握多径传播与快衰落、阴影衰落、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以及信道的衰落特征;掌握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
4.掌握多址接入的基本概念和多址接入方式,掌握F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FDMA系统中的干扰问题,掌握T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熟悉TDMA的帧结构,了解TDMA系统的同步与定时,掌握C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空分多址(SDMA)技术的原理;掌握系统容量的定义,熟悉FDMA、TDMA、CDMA系统容量的分析与比较。
5.掌握FDMA模拟蜂窝网,TDMA数字蜂窝网,CDMA移动通信系统。
3、使用的教材:郭梯云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编,《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赵长奎编,《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章概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重点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的三种工作方式;了解移动中继方式;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第4讲传输层之二
面向连接:
握手过程 (交换控制信息) 在交换数据前初始化收发 双方的状态,“三次握手”
流量控制:
socket 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不得超
door
过接收方的处理速度
主讲人: 西安交通大学 程向前
第4讲 传输层之二 4-2
主讲人: 西安交通大学 程向前
主讲人: 西安交通大学 程向前
TCP: 可靠数据传输
第4讲传输层之二
主讲人: 西安交通大学 程向前
TCP: 概述
RFCs: 793, 1122, 1323, 2018, 2581
点对点:
一个发送方, 一个接收方
可靠, 按序的字节流 :
无 “报文边界”,无结构 但有顺序
流水式控制:
TCP的拥塞和流量控制,设 置窗口大小
发送& 接收缓存
socket door
发送端: 需要保存已经 发送, unACKed 数 据可少于最近收到的
RcvWindow
接收端缓存
主讲人: 西安交通大学 程向前
第4讲 传输层之二 4-9
TCP 交互的往返时间(RTT)和超时
Q: 如何设置 TCP 超时 的值?
应较RTT长一点 注意: RTT 会变哟!
太短了: 过早出现超时 造成不必要的重传
客户端关闭插口:
clientSocket.close();
Step 1: 客户端 end system
发送 TCP FIN 控制段给服 务器
Step 2: 服务器 收到 FIN,
用 ACK应答. 关闭连接, 发 送 FIN.
client
close
server
close
timed wait
closed
第四章《通信原理》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 理想无失真信道,它的
H ( jω ) = ke
jω t d
H ( jω ) = k 幅频特性 (ω ) = ωt d 相频特性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例如电话信号 实际的信道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的频带在300Hz 3400Hz范围内 300Hz范围内; 的频带在300Hz-3400Hz范围内;而电话信道的幅频特性 和相频特性示于下图。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1、调制信道 指从调制器输出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调制解调角度而言,调制信道仅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对已调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
2、编码信道 、 指从编码器输出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 及传输媒介。因为从编译码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的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 一切环节只起了传输数字信号的作用,因此可视为一 个整体。 个整体。
第四章 信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 在讲通信系统模型中我们知道,信道是信息传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输的媒介。它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用有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而无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线电广播则是用无线信道传播电台节目。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一方面受信道特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信道中噪声的影响。本章简单介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 绍信道特性和信道中的噪声,以及信道特性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 传输的影响。
一、加性噪声的分类
第4讲 GSM-R网络结构及功能
GSM- 网络为支持基本业务提供以下功能: GSM-R 网络为支持基本业务提供以下功能: 呼叫处理 用户身份的鉴权 紧急呼叫 语音组呼和语音广播 短消息业务 信令信息的加密 除此之外, 除此之外,GSM-R 网络还为支持各种补充业务提供 了相应的功能。 了相应的功能。
7
GSM 网追求最大用户系统容量 GSM-R 系统更侧重于系统的有效性 这是铁路特殊的需求,因此GSM-R 在网络覆盖上有更 这是铁路特殊的需求,因此 多的重叠,网络设施也采用冗余备份。 多的重叠,网络设施也采用冗余备份。 GSM-R 铁路通信网与普通的 铁路通信网与普通的GSM PLMN 并无大的区 在其网络的网元、 别,在其网络的网元、标准接口和连接的扩展上也无大的 区别。铁路网与公网的主要区别在于由铁路网特殊需求引 区别。 起的网络结构和规划上的区别。 起的网络结构和规划上的区别。
10
移动设备ME(Mobile Equipment) 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是GSM 网络中唯一用户实际看到和使用的部 移动设备是 分。移动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 移动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 • 车载台 这种设备装在汽车上,天线装在车外。 这种设备装在汽车上,天线装在车外。 • 手持式 即日常所说的手机,天线直接装在手机上。 即日常所说的手机,天线直接装在手机上。
8
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 移动台
移动台MS 移动台 (Mobile Station) •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ME (Mobile 移动设备 Equipment) •用户识别模块 用户识别模块SIM 用户识别模块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即通常所说的 即通常所说的SIM 卡) 即通常所说的
24
第4讲 GSM-R系统中的干扰分析理论教材
强信号干扰的处理: l) 在铁路地域内设置CDMA基站前, 须将台站资料报送
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和铁道部, 以便铁路GSM-R基站协
调规划。
2) 铁路GSM-R基站在建设前, 应调查相关地域内CDMA基
干扰对GSM-R网络产生的影响:
手机用户的现象
– 通话时经常听不到对方的话音,背景噪音大。 – 固定打移动、移动打移动经常在听到“嘟、嘟、 嘟”后就掉线,该声音与手机有关。 – 通话过程中经常有断续感,经常掉话。
路测的现象
– 切换困难。
话务统计的现象
–拥塞率高。
–掉话率远高于其它小区。
–切换成功率低。
线电管理机构的协调下, 由中国移动调整其GSM 系统的
频率配置, 在铁路车站及铁路轨道沿线两侧一定区域以
外使用。
(2) 强信号干扰 这种干扰是指合法的信号占用合法的频率, 由于 功率过强造成邻近频段接收设备阻塞。 通过GSM-R系统的工作频段可以看出,由于CDMA系
统基站发射频段为870-880MHz,铁路GSM-R系统基站接收
另外, 对同频干扰的解决措施也同样适用于邻频干扰。
4.5 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是指当两个以上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于一非 线性电路时,将互相调制产生新频率的信号输出。如果 该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作信道带宽内,则构成对该接 收机的干扰,成为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可能是外部信号与发射信号混合产生;也 有可能完全是两个外部信号产生,它们只是借助接收机
• 铁路GSM-R系统使用该频段的地域范围是:在直辖市、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GSM-R系统协调的覆盖
第二讲信道
地面微波接力的特点
优点: 通信信道的容量很大。 微波通信受外界干扰影响比较小,传输质量较高。 投资少、见效快。 缺点: 相邻站之间必须直视,不能有障碍物。 微波的传播有时也会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 与电缆通信系统相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
较差。 对大量中继站的使用和维护,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 力。
5
屏蔽和无屏蔽双绞线
无屏蔽双绞线 UTP
屏蔽双绞线 STP
聚氯乙烯 套层
绝缘层 铜线
聚氯乙烯 套层
屏蔽层 绝缘层
铜线
6
双绞线的分类
一类线: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 之前的电话线缆),不同于数据传输。
二类线: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 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 的令牌网。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 赫(Hz)
34
奈氏(Nyquist)准则
理想带通特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Baud
W 是理想带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
输速率是每秒 2 个码元。 每赫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
10base2 细同轴电缆
10base5 粗同轴电缆
12
同轴电缆和计算机连接
客户机
终端 电阻
客户机
BNC T型连接器
终端 电阻
服务器
客户机
13
同轴电缆的特点
优点 传输距离较远,覆盖的地域范围较大 技术非常成熟
缺点 电缆硬,折曲困难,重量重
局域网常用同轴电缆 粗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 ,直径1cm 细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直径0.5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站天线 1
2
图 3-14 多径时散示例
第17页
3 4
2020/4/4
3.2.3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4) 多径时散
t = t0
(a)
t1 t1+τ11 t1+τ12
t=t0+α
(b)
t2
t2+τ22 t2+τ23
t2+τ21
t=t0+β
t3
(c)
t3+τ34
图 3-15 时变多径信道响应示例
(a) N=3; (b) N=4; (c) N=5
(3)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频移使接收频率变为: fR= f0+ fi 若移动台 入射波方向, 则 fi 为正,fR 若移动台 入射波方向,则 fi 为负, fR
信号经不同方向传播,多径分量造成接收信号多普勒扩散, 因而造成频率调制。
第16页
2020/4/4
3.2.3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4) 多径时散:多径效应在时域上造成信号时间扩散的现象 。
从频域的观点来看:多径时散将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即信 道对不同频率有不同的频率响应。这是因为信号带宽大于信 道带宽。
多径时间延迟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符号间干扰,造成 移动系统不可减少的误码率。
这一点要搞清楚
第21页
2020/4/4
3.2.4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慢衰落(长期衰落):当信号电平发生快衰落的同时,其局 部中值电平还随地点、时间以及移动台速度作比较平缓的变化, 其衰落周期以秒级计,称为慢衰落或长期衰落。
3.2.3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3)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频移:由图看出由路程差造成的接收信号相位变化为:
2l 2vt cos 由此可得出频率变化值 , 即多普勒频移:
i
fi
与移动台速度
fi
v
,及2运1动 方t向与v入射co波s夹i 角
θi
有关。
第15页
2020/4/4
3.2.3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衰落速率:每秒钟信号包络经过中值电平次数的一半。
第11页
2020/4/4
3.2.3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1)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d2
hb
d
¦È
d1
¦È
图 3-6 移动信道的传播路径
第12页
hm 2020/4/4
3.2.3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2) 快衰落的三个主要效应表现
经过短距离或短时间传播的信号幅度急速变化; 不同多径信号存在时变多普勒(Doppler)引 起的随机频率
调制; 多径传播时延引起的时延扩展。
第13页
2020/4/4
3.2.3 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3) 多普勒效应
移动台以速率 v 在长度为 d 的路径上运动,信号电波从源 S 出发,在 x 点和 y 点分别被移动台接收时的路径差为:
Δl=dcosθ= vΔtcosθ
S
第14页
l
x vd
y
2020/4/4
❖ 分析:了解各因素的影响,以自由空间传播为基础; ❖ 统计:大量实验,各种地形、地物下传播损耗、频率、天 线高度之间的关系; ❖ 修正
第24页
2020/4/4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
3.3.1 接收机输入电压、功率与场强的关系 3.3.2 地形、地物分类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3.3.4 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3.3.5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市区:有较密集的建筑物和高层楼房。
第30页
2020/4/4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 值
(1) 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基准中值 (基本中值): 中等起伏地上市区的损 耗中值或场强中值。
测试条件: 基站天线高度 hb=200m 移动台天线高度 hm=3m
图 3-23 中等起伏地上市 区基本损耗中值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电波传播路径上的地形、 地物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局部中值也是变化的。这种变化造成的衰落比 多经效应引起的快衰落要慢的多,所以称作慢衰落。
慢衰落特性: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以分贝数表示的信号电平为正态分布。
第22页
2020/4/4
3.2.4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第2页
2020/4/4
第三章 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
3.1 无线电波传播 3.2 移动信道特征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 3.4 其它移动信道的传输特点 3.5 分集接收ຫໍສະໝຸດ 第3页2020/4/4
3.2 移动信道特征
3.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3.2.2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3.2.3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3.2.4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可通率T:代表通信的可靠性 .
可通率与中断率R的关系:
T=1-R
衰落储备:为防止因衰落引起
的通信中断,在信道设计中必
须使信号的电平留有足够的余
量,以使中断率 R 小于规定
的指标,这种电平余量称为衰
落储备。
图 3.13 衰落储备量
第23页
2020/4/4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条件十分恶劣 计算场强的方法:分析和统计相结合
(2) 郊区和开阔地损耗的中值
开阔地修正因子Ko: 开阔地场强中值与基 准场强中值之差。
准开阔地修正因子Kr: 准开阔地场强中值与基 准场强中值之差。
移
环境条件有关。例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差别。
动
信
道
的
场
强
估
算
第34页
2020/4/4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 值
(1) 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影响市区场强中值的 其它因素:街道走向
(相对于电波传播方向 )。纵向路线(与电波 传播方向平行)明显小 于横向路线(与传播方 向垂直)的损耗中值。
第8页
2020/4/4
3.2.2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图 3.9 瑞利分布的概率密度
第9页
2020/4/4
3.2.2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包络 r 的中值:
1
rmid
2
p(r)dr
0
得到 r 的中值:rmedian=1.177σ
而 r 的平均值: rmean=1.532σ
power
因此,瑞利衰落信号的平均
第31页
2020/4/4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 值
(1) 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基站天线增益 因子 Hb(hb,d): hb>200m时, Hb(hb,d)>0dB hb<200m时, Hb(hb,d)<0dB
图 3.24 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第32页
2020/4/4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 值
值与中值仅相差0.55dB。
这一点要搞明白
short term fading
long term fading
t
第10页
2020/4/4
3.2.2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上述分析和大量实测表明:多径效应使接收信号包络变化接 近瑞利分布。在典型移动信道中:
衰落深度达30dB 左右; 衰落速率约30-40次/秒。
(1) 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移动台天线增益 因子 Hm(hm,f): hm>3m时, Hm(hm,f)>0 dB hm<3m时, Hm(hm,f)<0 dB
图 3-24 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第33页
2020/4/4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 值
3.3 (1) 市区传播损耗中值
陆
地 影响移动台天线增益的其它因素:高度>5m时,Hm(hm,f)还与
离不到15km)
hb = hts - hga
移动台的有效高度hm:天线在当地地面上的高度。
第29页
2020/4/4
3.3.2 地形、地物分类
(2) 地物(地区)分类
开阔地:在电波传播的路径上无高大树木、建筑物等障碍物, 呈开阔状地面,如农田、 荒野、广场、沙漠和戈壁滩等;
郊区:在靠近移动台近处有些障碍物但不稠密,例如,有少 量的低层房屋或小树林等;
Kal—纵向路线修正值 Kac—横向路线修正值
图 3-25 街道走向修正曲线
第35页
2020/4/4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 值
(2) 郊区和开阔地损耗的中值
郊区修正因子 Kmr: 郊区场强中值与基准 场强中值之差。
图 3-26 郊区修正因子
第36页
2020/4/4
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 值
第25页
2020/4/4
3.3.1 接收机输入电压、功率与场强的关系
(1) 接收机输入电压
天线上感应的信号电势Us = 接收机的输入电压;? 接收机输入端的端电压U;
Us = 2U 以分贝计的电压和功率
电压以1μV作基准: [Us]=20lg Us +120 (dBμV)
功率以1mW作基准:
Us
E
E— V / m, — m,Us 8V
U
s
E
20
lg
(dBV )
第27页
2020/4/4
3.3.2 地形、地物分类
(1) 地形的分类
中等起伏地形(传播基准):在传播路径的地形剖面图上, 地面起伏高度不超过20m,且起伏缓慢,峰点与谷点之间的 水平距离大于起伏高度。
不规则地形:丘陵、孤立山岳、斜坡和水陆混合地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