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国家把这些莘莘学子当做高等人才培养,社会将把他们作为高等人才使用。所谓“人才”,其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一个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会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能力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就是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接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重视健康,珍惜生命,进而使 自己可以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和压力。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是形成社会及人的价值取向的依据,是提升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善人格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地理知识教育可以让人系统地了解历史和国情,激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文学艺术教育活动有助于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促进美感的升华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对业务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从教育学原理的视阈来说,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大学生在校学好专业知识及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从更深层次上推动专业教育,提高专业教育质量。重视文化素质修养也是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实施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 高校通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
重要因素”。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对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加强文化素质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里,文化素质教育能够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来说,理工科重逻辑思维,文科重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对人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发展理工科学生的想象、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文科学生定量分析的逻辑思维。加强大学生左右脑的均衡开发,有利于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想象力是个体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是创造思维的可贵品质。而丰富的想象,正是建立在渊博的文化素质修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通过文学、艺术的修养培养起来的,它对完善人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有利于创新人才文化环境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先进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大学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无形中营造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 3.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才能适应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人才需求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从教育学原理的视阈来看,大学生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的社会责任感等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重要。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不断加强文化素质修养的源源动力。培根说:“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用人单位在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第一岗位”需要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大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也日益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健全、社会适应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文化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等的提
高。而一些大学毕业生由于文化底子薄,在受人文艺术、品格情操等方面的熏陶上的欠缺,对人类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缺乏了解,他们在语言文字表达、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历史哲学等方面修养不够,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伦理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 、法制观念等等必然不能尽如人意。
4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应是我国教育发展长期战略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我国高等教育从 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面学习和沿用苏联模式 ,为了适应当时尽早摆脱落后面貌,加快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长期以来,这种教育模式也导致了工程技术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位置被抬得过高,文化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和忽视的现状。
我国的古代教育历来十分重视人的素质的培养,《大学》里强调“修身、齐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这是古代文化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前提。孔子曾强调除了学习“六经”之外,还要学御、射。1983年 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时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他对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作出的准确定位。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要求我们必须破除闭关自守的狭隘思维,树立放眼世界,环视全球的对外开放胸襟,不仅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要不断吸取国外有益的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具体目标上,就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言之,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重“才”而轻“人”,忽视了人的个性、理智的培养,出现了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的结果,实用主义只能应付一时之需,但对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却是极为不利,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基,也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把素质教育放到民族教育的战略地位来抓,才能使素质教育得到新的发展,从而使整个民族的素质得到一个新的提升,为民族的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
在人类即将跨入2l世纪的时代转折点上,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在民族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国民文化素质是构成民族核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们作为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问题,努力顺应民族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通过对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深刻反思,适应教育发展的正确抉择,始终把素质教育摆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位置,顺应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为民族的发展作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