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布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色彩突出C.集权政治的出现D.部族色彩浓厚2.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B.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C.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D.打击豪强地主的威胁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

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4.有学者指出,魏晋之时,“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

”而到隋唐之时,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作者意在强调唐代科举A.推动了儒学复兴B.促进了阶层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加强了君主集权5.据《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代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政策的完善B.导致了内重外轻局面形成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6.据研究,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清代中期这一变化A.导致传统的社会结构解体B.体现长途贸易推动资本集中C.推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促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7.图1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断该书应该是图2 图3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13.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B、秦朝时期,推广了均田制,使得土地得到合理分配。

C、隋唐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加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北宋时期,农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2、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C、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D、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题干: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 铁犁牛耕促进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C. 铁犁牛耕使得土地兼并现象加剧D. 铁犁牛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4、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错误的是:A. 皇帝制:皇帝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B. 三公九卿制: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C. 郡县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丞相权力过大,容易导致皇权旁落5、下列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内阁B. 废丞相,权分六部C. 设立锦衣卫D. 设立军机处6、近代史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B.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D.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7、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其基本内容包括()。

A. 反帝反封建B. 民主与社会主义C. 实现土地革命D. 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8、题干: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与苏联等17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参加了日内瓦会议C. 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D. 成功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C. 规定英国商船可以自由航行长江D. 增加了中国对英国的外债 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紧张的财政状况B. 过度军备竞赛C. 国际联盟的干预D. 战略失误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全国抗日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键入文字]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摘要:临近中期考试,同学们对这次考试的目标是什么呢?相信大家一定在认真的复习高三所有课程,下面是精品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练习!
请同学们点击下载完整版: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总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积极点击练习历史网的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小编相信同学们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稳扎稳打,多做练习,考试中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阅读本文的同学还看了: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练习试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练习试卷
本文导航1、首页2、后半部分选择题
16、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A.东北三省沦亡,民族危机加深
B.日本侵略热河、察哈尔等地
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吞并全中国
17、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组织向国民政府提出的要求是:
A 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B.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
D. 承认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8、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1。

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达标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达标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达标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宗法制下的宗统观念仅与族权相关B.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C. 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宗法制下的宗统观念与族权、君权都密切相关,A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它最大的特点,B项正确;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这不是对宗法制的表述,C项错误;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D项错误。

2.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其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巩固了国家统一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郡县制属于政治制度,与封建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但巩固国家统一是推行郡县制的目的,不是其进步作用,C项错误;郡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提高行政效率是郡县制的优点,不是其进步作用,D项错误。

3.下列关于两汉时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得到改进B.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C. 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D.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答案】D【解析】两汉时期,造纸术得到改进,由麻纸变为树皮纸,A项正确,排除;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B项正确,排除;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C项正确,排除;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错误,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答案】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也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B、C三项均正确,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黄河流域已经实现了统一,D项错误,符合题意。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三历史对于文科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已经做好准备上战场了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 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3. 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己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4.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

这表明他A. 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5. 隋唐时期,皇帝布施土地现象普遍存在,成百上千顷上地被授予或布施给寺院,一些寺院甚至“田连阡陌”。

这种状况的发展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 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C.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D.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6. 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人“市籍”, 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当时。

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

这些均表明当时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B. 商税成为财政支柱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7.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哪种土地制度?A、土地改革B、土地革命C、土地平分D、耕者有其田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A、一边倒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3、题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项: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题干: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是:选项:A. 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B.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C. 农业生产严重下降D. 农业生产基本持平5、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A. 封建君主制B. 封建土地私有制C. 封建等级制度D. 封建民主制度6、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战争主要在欧洲爆发B. 战争双方为同盟国和协约国C. 战争结束后,德国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D. 战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特别是对欧洲的影响最为严重7、题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即“重庆谈判”。

问题:以下哪个事件不是重庆谈判期间发生的?A. 双十协定签署B. 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C. 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 国共两党商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8、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土地改革。

问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内容?A.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B. 分配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C. 建立农村人民政权D. 实行农业合作化9、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首辅就是宰相B、内阁可以制约皇权C、内阁的设立使六部权力增大D、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10、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以下表述准确的是:A、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继续保持封建社会C、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题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消灭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C. 实现土地革命D. 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12、题干: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开始的B.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C. 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的D.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长征14、下列事件中,哪一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A. 中共一大召开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遵义会议15、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主动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B. 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的C.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外交斗争D. 戊戌变法是戊戌政变后的政治运动16、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C.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D.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治理)民。

”《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

据此可知,“中国”观念( )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2.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

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

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3.“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

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

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

”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 )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B.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4.隆庆四年(1570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上奏道,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有司虽有牧民之官,实有疆场之责,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

此建议被中央采纳。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边官晋升机会增多B.边疆治理力度加大C.改土归流趋于式微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5.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

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6.近代上海某报纸曾刊载文章《纪苏州一车夫》,文中写道:“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依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B)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 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II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2.“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A.公平理念 B.尚武精神C.仁政意识D.法治精神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5.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6.有人说,罗马帝国之所以存在那么久远,其实并不在于其统治者如何高尚,政治如何开明,而在于其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法律体系。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60共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1.2015年9月20日教育网信息:广东省某县近5年来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在150 ∶10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严重存在。

这种观念的历史成因表述恰当的是(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2.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新现象反映了( )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 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3.“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5.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6.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 CDBDB 6-10 AACDB 11-15 DABBD16-20 CDDAC 21-25 CADCC 26-30 ABBBC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31. (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宗教战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4分)影响:实现和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打击了封建教会的专制统治。

(3分)(2)影响: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的发展,挽救了民族危机;强化了民族和国家认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统一;推动了自由、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5分)32.(1)原因:明朝初步形成农村集市网的基础;清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的社会环境;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促进;交通的改善和长途贩运的兴盛;商品经济的的发展等。

(5分)作用:便利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地区间的分工互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沟通城乡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分)(2)促进作用:城市化使美国经济中心发生转移,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使企业改革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3分)认识: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应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吸取其城市化中的教训,总结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3分,言之成理即可)33.(1)、特点:中国:政府主导;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

西方:教育面向大众;国家扶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性。

(4分)原因: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西方:国家政府的重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抗日战争的胜利2、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 清朝末年B. 民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辛亥革命后,中国立即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D、辛亥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题干: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C、五四运动中,北京的大学生举行了游行示威,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A. 百团大战B. 淞沪会战C. 辽沈战役D. 台儿庄战役6、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A. 孙中山B. 黄兴C. 蒋介石D. 宋教仁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毛泽东誉为“人民的好总理”?A. 刘少奇B. 周恩来C. 邓小平D. 陈云8、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文化大革命”结束D. 改革开放开始9、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置行省B. 实行科举制C. 废丞相,设内阁D. 推行均田制 10、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B. 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C. 提高军事决策效率D. 监督官员执行政令11、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B. 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C. 戊戌变法期间,改革派人士掌握了中央政权D. 戊戌变法最终因保守派势力强大而失败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C.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我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D. 辛亥革命后,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壮大13、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正确描述?A.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之更加普及。

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部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A、君主专制统治B、小农经济为主导C、实行科举制度D、资本主义萌芽2、题干: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设立工厂D、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实行阡陌制B.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军功爵制C. 商鞅变法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 商鞅变法导致了秦国法律的严酷4、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 《伤寒杂病论》是唐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B. 《伤寒杂病论》详细记载了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C. 《伤寒杂病论》主要讲述了中医的外科手术技术D.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本药物学专著5、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B. 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C. 促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 直接导致了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6、在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潮,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思潮的是:A. 民主与科学B. 实用主义C. 唯物史观D. 新文化运动7、题干:根据所学知识,以下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B. 设置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C. 实行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D. 实行府兵制,加强中央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统一8、题干:以下关于宋代经济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繁荣C. 创立了交子,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受到限制9、题干: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灭亡C、西周的建立D、春秋战国时期2、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C、《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奴隶制度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3、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颁布“焚书坑儒”政策B. 统一度量衡C. 实行郡县制D. 修建长城4、以下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起义领袖张角自称“天公将军”B. 起义军以青、黄、白、黑、红五种颜色为标志C. 起义军最终被曹操所灭D. 起义对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终目标。

D、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但民族独立并未实现。

6、关于新文化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主张废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礼教。

D、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7、题干: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C. 中国人民英勇抵抗,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D. 日本法西斯在战争初期迅速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使得抗日战争得以持续8、题干: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9、关于洋务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场自强运动。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Word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Word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A.分封制崩溃 B.宗法制强化C.君主专制制度崩溃 D.中央集权制形成13.《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 A.土地私有制形成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瓦解 D.中央集权制建立14.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

流血於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什伍连坐制 D.焚书坑儒15.唐太宗时,全国分为十个道,每个道包括若干个州,以便于皇帝派官员视察各州的行政工作。

与“道”职能相当的是 A.秦朝的郡 B.西汉的州 C.宋朝的谏院 D.元朝的中书省16.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

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17.“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

”文中提到的技术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司南 D.火药18.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

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19.有考古专家表示,在汕头海域发现的“南澳Ⅰ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船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平和窑。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A高三班级考试历史试题 2022.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留意事项: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贵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童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缘由是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阻碍农业进展2.《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安排,以避开消灭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依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安排给个人及其家庭。

”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削减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C.导致了自耕农衰退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3.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量,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供应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机敏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头瓦解4.南宋《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擔.橡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材料表明A.宋代草市便利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才开头消灭定期进行的草市C.宋代草市开头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5.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6题,共48分)1.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现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D.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2.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

“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

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A.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C.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D.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3.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这说明()A.清朝建立了疫病防疫体系B.政府在疫病防控中发挥作用C.华北鼠疫得到了有效控制D.近代科技改变传统疫病观念4.1933年,水灾席卷长江流域,苏区损失很大。

灾后苏维埃政府在其控制的地区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伴工组、犁牛合作社组织,合理调剂了劳力、畜力和生产工具。

苏区政府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修筑堤坝,这些措施帮助苏区渡过了困难的局面。

对此评论正确的有①是战争年代中共为解决分散落后的小农生产中的困难采取的措施①为建国后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①差不多同时期的美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①此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疑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A 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历史试题2022.11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出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的一件5000年前的石膏大瓶上,刻画着这样的画面: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狮子等内容。

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A.纺织技术发达B.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绘画艺术高超D.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

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

柏拉图的这一主张A.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B.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C.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D.是对城邦制度的政治构想3.据图1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D.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4.马克在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

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

”作者意在说明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5.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无计可施的市民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使更多的人感染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试题(B)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 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II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2.“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A.公平理念 B.尚武精神C.仁政意识D.法治精神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5.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6.有人说,罗马帝国之所以存在那么久远,其实并不在于其统治者如何高尚,政治如何开明,而在于其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法律体系。

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A.维护了贵族利益B.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C.能够调节各种社会矛盾D.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7.彭敦文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

”这里的“多元性”是指五四运动是①反帝爱国运动②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八七会议9.下列各项,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是①欧共体的形成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1.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D.保障各州的权利12.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两国的元首都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13.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4.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15.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16、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表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7.《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入最早提出的持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其作者是A.洪秀全B.杨秀清C.洪仁玕D.石达开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9.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20.“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1.“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的虚伪22.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2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24.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25.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A.“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第Ⅱ卷(材料题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4分)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里克利(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

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特征(5分)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3)材料一中所说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应指英国的什么政治体制?(2分)材料四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

如何加强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至于侵犯到个人的权利自由呢?——《西方代议制中“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4)美国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特征是什么?(4分)(5)以上材料反映出政治制度发展怎样的趋势?(2分)27.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

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它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

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材料二下图为二战后某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

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3分)(2)材料三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2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2分)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材料二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