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自然原因人类的破坏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000年中决口壹五00多次改道26次…… 数据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开垦放牧森林草原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一、聚焦“摇篮”1、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一提到摇篮,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景象?给你什么感觉?[温馨、舒服、留恋……]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佚名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
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西段北麓(lù)卡日曲河的涌泉。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自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
开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
流到青海高原东部,沿途穿过龙羊峡、刘家峡等不少峡谷。
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那里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
黄河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农田肥沃,草原肥美,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
在禹门口,黄河被龙门山所夹峙,急流从只有百米宽的河漕(cáo)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龙门"。
过风陵渡后,黄河又急转东流,穿过三门砥(dǐ)柱(也叫三门峡)。
这里是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所在地。
在中游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含沙量剧增,河水变得十分浑浊,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了。
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
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
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
所以一旦河堤决口,黄河改道,常常造成灾害。
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
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_1
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1一、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学习“预习”部分。
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在你的眼中,黄河是怎么样的?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2、可是,近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202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2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启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黄河,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
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
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有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有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9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有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 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3、怎样治理黄河?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板书:原来----摇篮现在----祸河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
(学生自由表达)感受现在的黄河。
(1)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2)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3)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2、解决问题二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泥沙量大)(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下册第九课黄河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下册第九课黄河教学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③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土高原的课件。
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扣题质疑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④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
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篇11.教材分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的选读课文,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习材料。
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
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
3.教学难点根据小组研究主题,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制作电子文稿。
【说目标】信息的浪潮席卷全球,人类不可避免的走进以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网络教学”过渡。
根据网络教学及学科特点,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明确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治理黄河的方案。
能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在获取、过滤、分析、处理、重组信息的过程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情感目标:通过电子简报的制作,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和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情景导入法:通过播放黄河的美丽风光及黄河洪水泛滥的片断对比,引出课题。
任务驱动法:通过呈现任务的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演示法:通过“地上悬河”形成过程的演示,加深对黄河变化过程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说学法】协作式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机房座位安排上,三个人一组,好中差结合,便于交流合作,协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出要求,由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自己设计、解决,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的。
关于黄河的历史知识
关于黄河的历史知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与长江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那么你对黄河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河的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黄河的历史知识一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
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黄河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
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
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
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
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
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
”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关于黄河的历史知识二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
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四课型教案课型新授年级四授课人课题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过程与方法: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工具小黑板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含学法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课题二、出示初读要求三、介绍黄河四、自读全文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读了文章的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质疑释题: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摇篮、悬河、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思考:课文先写什么?谈话引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五、布置作业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1.读课文。
2.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一、读课题二、自读全文三、自读第一~五自然段四、读第六自然段三、老师出示挂图,相机点拨,解答疑问四、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你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有什么疑问?黄河原来什么样?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1、黄河原来怎样?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呢?划出重点语句谈理解1.划出黄河变化的重点句子。
2.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1、黄河变化:2、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五、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六、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回忆课文描写的内容。
自读第一~五自然段自读课文,划重点句子。
结合课文内容,谈学习收获: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读中感悟结合课文内容,谈学习收获: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5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件下面是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5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件,以供参阅。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1(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一、筛选、下载资料;二、整理、编辑资料;三、完成并存盘;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
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说明文阅读“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参考答案
说明文阅读“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参考答案说明文阅读“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参考答案说明文阅读“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参考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yǎn 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____,他们自称“华”,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
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
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
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根据拼音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
介绍黄河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黄河——这条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
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自古以来就享有“母亲河”的美誉。
它孕育了华夏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以其雄浑壮丽的景色、奔腾不息的激情、滋养万物的恩泽,深深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一、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流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上游地区多山地、高原,中游地区为黄土高原,下游地区为平原。
黄河流经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上游地区寒冷,中游地区温带,下游地区暖温带。
黄河的河床坡度较大,水流湍急,泥沙含量丰富。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这些泥沙在河流中不断沉积,使得黄河河床逐年抬高,形成了“地上河”的奇特景观。
二、黄河的历史文化黄河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流域出土的半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黄河流域还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开封、郑州等。
这些城市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黄河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复杂,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泥沙淤积、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进水土保持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四、黄河的未来展望面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我们要有信心、有决心,共同努力,保护母亲河。
以下是我对黄河未来的展望:1.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
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详细解读
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详细解读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之一。
本文档将详细解读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地理位置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为752,443平方公里。
流域特征地形地貌黄河流域地形复杂多样,上游地势较高,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中下游地势逐渐降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气候条件黄河流域气候类型多样,上游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中下游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充沛。
水文特征黄河流域水文特征表现为径流量大、洪水频发、泥沙含量高等。
黄河上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水主要来自融雪和地下水;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多,河水主要来自地表径流。
历史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流域内发现了许多重要古文化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黄河流域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摇篮,先后出现了夏、商、周等朝代。
经济价值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
流域内还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黄河流域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众多工业园区和城市。
生态保护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黄河流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河道淤积等。
为了保护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污染防治等。
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让黄河这条伟大的河流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两条大河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两条大河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
其中,黄河和长江被誉为中国的两条大河,它们不仅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文地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古代的两条大河为主题,探讨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一、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之一。
黄河因其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而得名,也因其泥沙带来的灾害被称为“中国的悲歌”。
1. 文明起源: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从夏朝、商朝到周朝,黄河流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里,中国最早的文字发源,最早的农业文明孕育。
2. 农业发展:黄河的泥沙沉积形成了肥沃的黄土高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黄河流域,人们种植了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建立了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
3. 水利工程:为了解决黄河的洪水和水灾问题,中国古代人民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
例如,春秋时期的郑国公修建了郑国渠,用来引水灌溉周边的农田。
另外,明代时期的大运河也与黄河相连,使得黄河流域的粮食能够顺利运输到其他地区。
二、长江:中国南方的母亲河长江,位于中国中南部,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以其全长长、水量大的特点而著名,流经中国多个省市,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经济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中心之一。
在长江的流域上,人们种植了稻米、茶叶等农作物,并发展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此外,长江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有许多大型的工业城市如武汉、南京等。
2. 文化交流:长江流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交流地。
例如,三国时期的蜀国、吴国、魏国在长江流域形成了鼎盛的文化,各自独特的文化和文学作品在这里融合交流。
另外,长江流域也是众多名人的故乡,如屈原、李白等。
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从我国近代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黄河流域出土了不少原始社会初期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一些旧石器遗址,如"蓝田人"化石的发现,可知距今大约100万年前,"蓝田人"就生活在黄河中游带,它是亚洲北部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的直立人。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上的居民继承了旧石器时代居民的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许多氏族公社的村落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沿岸土地上。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和中国古代历史上夏、商、周三个重要王朝立国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夏、商、周三代时期,黄河流域的部落仍然很多,林林总总,成千上万。
夏、商、周、秦、汉、唐、宋等帝国均定都于黄河中下游,三代和秦汉之时,黄河流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远比长江流域重要,应当说,三代青铜文化的中心就在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也在黄河流域总之,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童年时代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的广大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黄河的中游和下游地区是全国范围内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中国远古和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地带。
从上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蓝田人"经过"北京人"直到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综合而特殊的农业体系,成为当时东亚甚至世界第一流的广土众民的大国,创造出悠久的没有中断的古老历史和优秀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和黄河流域有着血肉般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近百万年来的一系列历史事实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六级语文知识点: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2018六年级语文知识点: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查字典提供了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ﻭ1、解读课文ﻪﻭ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
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
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整个黄2、字词学习ﻭ汩汩gǔ北麓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ﻪﻭlù湍急tuān穿梭suō 塑造sù枢纽shū 气势磅礴pángbó沟壑hè步履lǚ 积淀diàn 清澈chè繁衍yǎnﻪ3、练习题做一做ﻪ(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ﻪﻭ(3)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ﻪ(答案: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生息劳作、繁衍发展,创造了极其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作为炎黄子孙,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增添光彩。
)ﻪﻭﻪﻭ返回查字典首页ﻭﻪﻭ2018年六年级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_工作总结《2018年六年级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中小学我爱黄河作文
我爱黄河作文5篇我爱黄河,这是我的心声。
黄河在我心中不是惊涛的,而是平静的,她是我心中的一副画卷,想她了,就展开看一看,真是个好美的意境,真是个好美的地方......只见心中的那一副画卷上印着几堆青青的小草,黄土地上虽说光秃秃的,但青青的小草也生机勃勃,在一个小土堆上,站着一个五岁的孩子,身后是那无边无际的黄河。
如今的我还可以回忆起当时的心情,是无语,小小的心是平静,但是是由三分的坦然加三分的心情加一段的惬意凑成的十分平静来欣赏这十分的慈祥。
你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看:一望无际的流动的黄河变为了一块无与伦比的黄宝石。
你摸:黄河的水流到手上,爽爽的,凉凉的。
你听:黄河无声的流淌,但无声中蕴含的却是一丝韵味。
你闻:泥土的芬芳与黄河的气息形成的是一股奇异的芳香,灌穿你都心灵......我爱黄河,爱她那好美好美的意境,我爱黄河,爱她那好美好美的景色,我爱黄河,爱她留给我的那一份好美好美的回忆......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也是你们养育了我们的大家庭,中华民族。
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你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摇篮。
从小,在我心目中,黄河,你是伟大的。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黄河奔腾时,我非常冲动。
从爷爷的口中,我了解到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
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起源于黄河,而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你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养育着亿万中国儿童。
时光飞逝,几千年的黄河已经成为过去,伟大的黄河已经成为记忆。
今天的黄河是什么样的?我从书籍和资料中了解到,黄河现在是:黑色和泥泞的污水。
海面上漂浮着许多白色泡沫和有毒的鱼,气味很可怕!哦,天啊!黄河,你还是我们的母亲河吗?你在我心中有澎湃的气魄,你是多么伟大和强大,因为黄河有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你是多么神圣,你在我心中是多么伟大!然而,你为什么变成这样?我也知道你是无辜的,我们是人类。
我们虐待你,随意扔脏东西。
24《飞夺泸定桥》 之六
24《飞夺泸定桥》之六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
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11个,生词12个,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难点认识景物描写与中心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城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
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课文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二、教师板书课题,释题1.什么叫飞?2.什么叫夺?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三、教师范读课文思考: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四、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1.读课文,认生字。
2.查字典理解词语。
五、检查自学效果1.读生词:(指名读、自读,同桌对读。
)增援关键宿营铁链手榴弹翻山越岭山峡号召狼狈奔赴震耳欲聋千钧一发2.注意难写、容易出错的字:键(字形)瓢(字形)召zh4o(读音)3.理解词语。
关键:事物最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
千钧一发:非常重的东西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万分危急。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十五公斤。
六、再读课文,把握文意想想课文怎样分段,哪些部分是描写红军战士夺桥的。
请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段:(1自然段)写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
第二段:(2自然段)我军命令红四团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段:(3~5自然段)写红四团与敌人援兵“赛跑”,像飞一样行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段:(6~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变化: 条件好 →带来灾难 自然:暴雨集中、黄土松散 变化原因
人们:无限开垦放牧、破坏保护层
水土流失
治理黄河: 1、在黄土高原坚持牧、林为主经营
2、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3、合理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1、黄河概况
2、黄河百年沧桑
3、黄河三奇
4、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
5、黄土高原严重土壤侵蚀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 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 怎样变的呢?
1、朗读全文 2、理解下列词语
摇篮 忧患 悬河 植被 生息繁衍 水土流失
3、介绍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曲折东流,经9个省、 市、自治区,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 河,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个巨大的“几” 字形。上游河面不宽,水也不深,河水清澈见底, 到中游泥沙大量增多,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下游, 随着河道变宽,水流变得缓慢,泥沙大量淤积, 变为“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