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7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课件(考点精讲 13中考真题课件ppt
化学反应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K-39 Ca-40
试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质量
2H2O2 CaCO3 2KClO3 3O2
68
100
245
96
➢例1、完全燃烧多少克镁,可生成10克氧化镁?(Mg:24 O:16)
【书写格式】
【解题步骤】
解:设需完全燃烧镁X 。
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与 氧气
反应。
练习:
由干燥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组成的 混合物的质量为9.9g。把该固体混合物 放到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 到反应前的温度,称得试管中固体物质 的质量为7.2g。
(1)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反应后试管中固体物质是什么? 它们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为9.9g-7.2g=2.7g
答:产生氧气1.6克,合体积1.12升。
练习3:把一定质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 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氧气质量/克
8
16 24
碳质量/克
3
12 6
生成的CO2的质量/克 11 22 22
(1)这三次实验,从数据看,哪几次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
(哪2)种第物二质次有实剩验余为?什余么下不多生少成克2?8C克6CgO2? (哪3)种第物三质次有实剩验余为?什余么下不多生少成克3?0o克2 C8gO2?
3 CO2+ 4 Na
高温 高压
C+2 Na2CO3
1、质的方面: 表示参加反应是什么物质,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表示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反应。
2、量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分子数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九年级自然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一)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一)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中考专题——常见的物质(一)二、考点清单1、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水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3、理解物质的密度和物态变化。
4、理解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
5、理解水污染的相关知识。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一理——查漏补缺】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如水从高处落下;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如植物的光合作用。
注:①化学变化必定伴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存在化学变化。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③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未变,而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观察和实验。
⑤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物质的状态、形态、颜色是否改变,温度是否变化,变化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性等)(2)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湿衣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解析:灯泡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其不同于铁丝,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湿衣晾干是因为水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本身也没有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只是简单的混合,所以食盐水蒸发只是将其分离开来,是物理变化。
答案:B例2.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九年级自然科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和有机物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和有机物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和基本知识;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了解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掌握单质的概念和典型单质的性质;掌握化合物的概念和常见化合物的特征;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材料的基本知识二. 教学重点、难点空气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和有机物三. 教学内容(一)1、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中有氧气、氮气,还有氦、氖、氩、氙等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及其它杂质。
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21%,其它气体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0.03%)2、空气的利用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1)氧气的用途:A、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
B、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2)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A、灯泡中充氮可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可防腐、保鲜。
B、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C、用作制冷剂3)二氧化碳的用途:A、固体二氧化碳称干冰,是致冷剂,可用来保藏食品,也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和汽水C、用于灭火4)稀有气体用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A、在焊接金属时用于隔绝空气;B、充入灯泡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C、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等。
(二)大气压的存在和概况1、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实验一:覆杯实验往玻璃杯中加满水,将硬纸片覆盖其上,将杯子倒转过来,看到的现象是硬纸片并未下落。
解释:在盛满水的烧杯中没有大气压,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硬纸片并不下落。
九年级科学中考之物质知识点总结:常见的化学反应(第八章第一节)浙教版
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的概念①狭义的理解: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②广义的理解:元素化合价升高,物质被氧化,即发生氧化反应。
例:S十O2=SO2,S发生氧化反应;2Na+S= Na2S,Na的化合价升高,表示钠被氧化,即发生氧化反应。
物质的燃烧、橡胶制品的老化、金属的生锈、生物呼吸、食物的腐败等都属于氧化反应。
(2)氧气的氧化性①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氧气作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②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姚中氧元素化合价一般从。
价降到一2价,被还原,氧气作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3)还原反应的概念①狭义的理解: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②广义的理解: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质被还原,即发生还原反应。
例:CuO+H2==CuO+H2O,CuO被还原,即发生还原反应。
Fe+3C12== 2FeCl3+Cl2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Cl2被还原,即发生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本质对于电子的得失、化合价的升降、被氧化、被还原、还原剂、氧化剂等概念,可用“失升氧化还原剂,得降还原氧化剂”来理解与记忆:①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该元素被氧化,含该元素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②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元素被还原,含该元素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2.氢气与一氧化碳(1)氢气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H2、CO是常见的重要还原剂。
H2、CO在化学反应中常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十1价,被氧化。
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十4价,被氧化。
例:CuO+3C0=CO2+3Cu,WO3+3H2 ==W+3H2O。
(2)H2、CO的可燃性及H2、CO的鉴别①H2,CO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易发生爆炸,使用时要特别小心,点燃前应进行纯度检验。
②H2、CO的鉴别:常根据燃烧产物来鉴别。
(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06讲 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课件(考点精讲 13中考真题)
分类四 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点10 描述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考点梳理】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
、膀尿胱道。
2.
肾是脏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它的基本组成单位
是
肾单位,该单位由
、肾肾小小球囊、
组成。
3.肾小球的过滤肾作小用管:当血液流经
和肾小囊壁时,除
和大分子
外,血浆中的一部肾分小水球、无机盐、
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第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第0606讲讲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课件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课件考点精讲考点精讲1313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知识网络考点1描述消化系统的构造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考点梳理1
(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06讲 人体和其他生物的新陈 代谢课件(考点精讲 13中考真
是( )
A.气管、肺泡、支气管 B.气管、支气管、肺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肺泡、支气管、气管 B
8.(2013黄石)人在吸气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和肺泡的变化是( )
A.肺内的气体压力减小,肺泡回缩
B.肺内的气体压力减小,肺泡鼓起
C.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大,肺泡回缩
D.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大,肺泡鼓起
分类二 人体的呼吸
聚焦重点 专项突破
专项一 酶 【重点提示】新陈代谢是生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 代谢的每个反应都离不开酶的作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 无机催化剂不具有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受温度和 pH等因素的影响。
【例1】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
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3.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
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白细胞 。其中 血小有板细胞核,
浙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化学反应的输入和输出。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二、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仪器- 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严格遵守。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应遵循安全原则,如穿戴防护装备、使用防护眼镜等。
- 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3.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正确处理化学品。
- 熟悉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1. 常见元素- 金属元素:如铁、铜、锌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如氧、氢、碳等,性质多样,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2. 酸碱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离子)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
-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四、物质的量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任何物质。
-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每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的常数。
2. 物质的量计算-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质量、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用于计算物质的量。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共48张PPT)
4
二、量筒的使用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
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1cc=1cm3
5
二、量筒的使用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 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难溶固体:用相应的化学试剂洗涤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难溶于水的泥沙。 ①主要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溶解: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玻璃棒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的作用 蒸发: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转移:将氯化钠从蒸发皿中转移到滤纸上
37
洗气瓶(多功能瓶)的应用
如图所示,带有双孔橡胶塞的洗气瓶有以下几种用途:
1.收集气体
202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精讲第37讲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
应的ΔH____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2022·浙江1月选考卷)AB型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可视作特殊的化学
反应)表示为AB(s)═An+(aq)+Bn-(aq),其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和ΔS。对于
不同组成的AB型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37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课标指引】
1.了解熵、熵变的含义,会用复合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作用。
目录索引
考点一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必备知识•梳理
1.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__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熵的变化
ΔS
利于反应________。
自发进行
3.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ΔG=ΔH-TΔS)
能
ΔG<0时,反应________自发进行;
平衡
ΔG=0时,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
ΔG>0时,反应________自发进行。
不能
【应用示例】金属锡的冶炼常用焦炭作还原剂:
SnO2(s)+2C(s)═Sn(s)+2CO(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
mol-1·
K-1)=-687.945 kJ·
mol-1<0,
则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A错误;常温下,ΔH-TΔS<0,但CO和NO通常难
以转化为N2和CO2,必须寻找高效催化剂,B正确;该反应的活化能较高,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本文介绍了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基础知识,包括酸、碱、盐的组成,复分解反应、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中和反应等概念。
同时,提供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以及反应方程式,帮助读者记忆。
文章还列举了几个实验反应方程式,涉及锌、铁、铁锈、氧化铜等物质的反应,帮助读者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是一门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学科,本文通过提供口诀和反应方程式的方式帮助读者记忆。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一些实验反应,帮助读者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提到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时,一定要慢慢注入水中,切勿倒入浓硫酸中。
BaSO42NaCl有白色沉淀产生在化学中,碱有许多性质。
首先,碱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其次,碱和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碱和酸反应也会产生盐和水。
此外,碱和某些盐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还有一些反应也很重要。
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产生碳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会产生亚硫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会产生硫酸钠和水。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碳酸钙和水。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钙。
盐也有很多性质。
盐和某些金属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盐和某些酸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盐和某些碱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盐和某些盐反应会产生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盐。
同样,一些反应也很重要。
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会产生硫酸亚铁和铜。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也会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银和硝酸。
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钡和氯化氢。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钠、碳酸钙和水。
硝酸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氯化银、亚硝酸钠和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共37张PPT)
A.
B.
C.
D.
29
课堂检测
13.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30
课堂检测
14.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使最终排出的溶液 呈中性(如图)。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 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所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假设两种碱溶液的密度相同),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碱 的流量阀应作的调节为( )
14
典例分析
例2、甲、乙、丙分别是酸或碱的水溶液,pH值依次为1,5,14。下列图形合理的是( )
A.图(1)表示甲中滴入丙 C.图(3)表示丙中滴入乙
B.图(2)表示乙中滴入丙 D.图(4)表示甲中滴入乙
15
解析
16
典例分析
例3、如图所示,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 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 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 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A. NaOH
B. Na2SO4
C. H2SO4
5.等 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D. NaCl
A.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 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 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6.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齐全)
第一章第一节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1.物质的变化形式1)物理变化: 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 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2.根本区别:1)宏观角度: 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2)微观角度:a物理变化: 微粒间的间距发生了变化b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先分解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组合, 形成新的分子3.性质:1)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密度、软硬程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2)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1.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2.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形状变化等3.Pb(NO3)2+2KI == PbI2↓+ 2KNO3生成黄色沉淀4.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硫氰化钾与氯化铁反应, 溶液变成血红色利用这一性质, 可用硫氰化钾检验三价铁离子(Fe3+)的存在6.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 可以做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检验实验中是否有水生成), 或作为少量水分的吸收剂(干燥剂)第二节一、电离1.电离: 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二、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1.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1)HCl == H+ + Cl-H2SO4 == 2H+ + SO42-HNO3 == H+ + NO3-H2CO3 == 2H+ + CO32-H3PO4 == 3H+ + PO43-HClO3 == H+ + ClO3-2)酸根离子: 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 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Cl- 盐酸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CO32- 碳酸根离子PO43- 磷酸根离子ClO3-氯酸根离子3)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 、硝酸HNO3. 碳酸H2CO3.磷酸H3PO42.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1) NaOH == Na+ + OH-Ca(OH)2 == Ca2+ + 2OH-Ba(OH)2 == Ba2++ 2OH-Al(OH)3 == Al3+ + 3OH-2)常见的碱可溶性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钾KOH三、酸碱指示剂1.定义: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称指示剂2.四、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 < 7, 溶液呈酸性, pH值越低, 酸性越强pH > 7, 溶液呈碱性, pH值越高, 碱性越强pH = 7, 溶液呈中性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酸碱度)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 使用pH试纸pH试纸的正确使用: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被测溶液, 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第三节一、盐酸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是混合物。
《常见的碱》PPT课件(第2课时)
化铜等)反应
化铜等)反应
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比较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1.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1.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2.可以与酸反应(盐酸、硫酸) 2.可以与酸反应(盐酸、硫酸)
3.可以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可以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4.可以与某些盐(如氯化铁、氯 4.可以与某些盐(如氯化铁、氯
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1)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
(2)将得到的溶液抹在纸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什么现象?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⑤将(2)中的溶液稀释(加水约半试管),用玻璃洗手指。
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
⑥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烧碱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 后观察现象:兔毛溶解
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2)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 氢氧化钙溶液,有何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 )2 + Na2CO3 = CaCO3 ↓+2NaOH
3Ca(OH )2+ 2FeCl3 =2Fe(OH)3↓+3CaCl2
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观察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
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实验2: (1)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盐酸和稀硫酸 溶液,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 )2 + 2HCl= Ca Cl2+ 2H2O Ca(OH )2 + H2SO4= Ca SO4+2H2O 碱 +酸 = 盐 +水
浙江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浙江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浙江省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纯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与碱:酸是氢离子(H+)的供应者,碱是氢离子的接受者。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4. 气体的生成与收集:如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或酸碱反应来制取气体。
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2. 实验操作技巧:取用药品、加热、搅拌、过滤、蒸发等。
3. 实验室安全:了解化学品的性质,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处理废弃物。
五、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元素:氧、氢、碳、氮、铁、铜等。
2. 常见化合物: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硫酸铜(CuSO4)等。
3. 酸碱盐:了解酸、碱、盐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六、溶液与浓度1. 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2. 浓度的表示: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等。
3. 溶液的性质: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七、常见实验现象与物质检验1. 实验现象的观察:颜色变化、气泡产生、沉淀形成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浙江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浙江一、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或形成化学键而结合而成的,它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
它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周期律规律以及元素特性的相似性进行排列。
二、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多种变化,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质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其化学组成不会改变。
例如,溶解、融化、冻结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组成会发生变化。
例如,燃烧、酸碱中和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三、常见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物质及性质的变化。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当物质丧失电子时发生氧化,而当物质获得电子时发生还原。
3. 气体生成反应气体生成反应是指产生气体的反应。
例如,酸和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
四、常见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实验:1. 酸碱滴定实验酸碱滴定实验是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入酸碱溶液,直到酸碱中和完成,通过记录所需酸碱溶液的用量来确定浓度。
2.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是通过将金属片与酸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和变化现象,从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3. 电解实验电解实验是利用电流的作用,将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多种物质。
例如,将水在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38讲 重要的盐(课件37张)
帮他们补充完整。
实验过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Na2SO4溶液
继续向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
实验结 论
无明显现象
猜想四
_有__气___泡__冒__出______ 正确
考点扫描
重能点力提突升 破
诊断自测
【交流】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学 复习课件
第38讲 重要的盐
考点扫描
重点突破
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九上教材P23) 1.几种重要的盐
诊断自测
概述
化学性质
用途
白色粉末,水溶液 显 碱性 ,因而
碳 俗名纯碱,俗称苏
酸 打,碳酸钠晶体的
钠 化学式为
Na2CO3·10H2O
2Na Cl+H2O+ CO2↑
玻璃、造纸、纺 织品、洗涤剂等 工业原料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考点扫描
物质的除杂与分离 4.如表实验操作能到达目的的是( B )
重能点力提突升 破
诊断自测
选项 A B C D
目的 鉴别 除杂 分离 制备
物质 Na2CO3和 Na2SO4溶液
操作
滴加BaCl2溶液, 视察是否产生
白色沉淀
CuSO4溶液中混 有少量H2SO4 铁粉和铜粉 少量熟石灰
考点扫描
重点突破
诊断自测
概述
碳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 酸 体,是石灰石和大 钙 理石的主要成分
无色透明的晶体,
氯 俗称
食盐
,不
化
潮解,溶解度受温
钠
浙江九年级科学化学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科学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是九年级科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涵盖了许多基本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浙江九年级科学化学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纯物质由同类的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其性质固定不变;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其性质可变化。
2.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不能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的有序排列。
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
化合物的性质与组成元素及其比例有关。
三、化学反应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指通过反应得到的新物质。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数量关系。
四、离子和电解质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由原子组成的团簇。
离子根据带电情况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包括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五、酸、碱与盐1. 酸和碱:酸具有酸性、酸味和酸性物质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性质;碱具有碱性、碱味和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性质。
2.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是酸和碱反应的产物。
六、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其原子比例。
2.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式。
七、化学计算1.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
2. 摩尔比和摩尔量:不同物质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比例和摩尔量之间的关系。
八、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1.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数改变的反应。
九、常见的化学实验1. 酸碱中和实验:测定酸和碱溶液的滴定容量。
2. 电解实验:利用电解现象观察和研究离子的移动和电解质的导电性。
浙江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浙江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浙江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物质与反应、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酸、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碳与有机化合物等。
一、物质与反应1. 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则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外观或性质的改变,不改变其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3. 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分解反应则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不能被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元素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比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与所组成元素的性质不同。
三、化学反应方程式1.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而通过反应生成的物质被称为生成物。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化学式和摩尔比例。
四、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能导电的物质,不会产生离子。
五、酸、碱与盐1. 酸:酸是一种味酸、可导电、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
2. 碱:碱是一种味苦、可导电、与酸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
3. 盐: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具有晶体结构,可溶于水。
六、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金属具有导热、导电、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银、金等。
2. 非金属:非金属不具备金属的导热、导电、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氮气、硫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4 H2和CO的可燃性、还原性 【考点梳理】 H2和CO的可燃性、还原性的比较: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活学活用】 6.(2013 重庆)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 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 B(填序号)。 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 (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活)) 隔学隔绝活离空用可气】燃(。;物氧气)(2)
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1.(2013 台州)2013年4月25日,台州市某废金属收购厂发生火
灾,十几吨金属镁爆燃,八辆装满清水的消防车却没有用武之地,
最后用十三吨沙土才将大火扑灭。
(1)此场合不能用水灭火,因为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会跟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镁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沙火土灾灭现火场的的原另理一是种使 金可 属燃A却物没有发隔生绝燃空烧气,(;但氧其气表)面变黑。由此
判断:镁的金属活动性 >A的金属活动性(填“>”“=”或 “<”)。
分类三 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考点8 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 【考点梳理】 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 (1)室内浓烟密布时,应 俯伏在地上,爬并行用 毛巾掩盖湿口鼻; (2)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 浓烟渗入; (3)打开背火面的窗户,在窗前呼救。 【活学活用】 12.遭遇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C) A.遇到火灾时,应沉着冷静,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救,同时拨打119求救 B.当发现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C.打开窗户,赶紧往下跳,脱离火灾区 D.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点拨】遇到火灾,首先要学会自救;吸入大量的烟尘会使人窒息死亡, 烟尘和有毒气体位于室内的上方,所以要匍匐前进;跳楼虽然可以逃离火 场,但是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加剧火势。
(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7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课件
(考点精讲 13中考真题)
聚焦考点 全面夯实
知识网络
分类一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点1 知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考点梳理】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活学活用】 3.(多选)下列反应中说明CO有还原性的是( BC)
分类三 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考点5 区分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考点梳理】
1.燃烧:一般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剧烈的发光发热反的应氧。化
2.爆炸:一般指物质在 有空限间内发生剧烈反应,产生
气体体积
急剧膨的胀现象。如火药爆炸。
3.缓慢氧化:进行速度慢、不易察觉、没有发光但有 放热的一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应。如氧化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 (填“氧化还”原或“还 原”)性。
【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碳的有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碳粉 呈黑色,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7.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下图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B)
A.说明CO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CO能燃烧 D.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点拨】从装置图可看出实验内容:CO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石灰水用于检验和吸收生成物中的CO2,另一导管通向燃烧的酒精 灯,主要是使反应中过量的CO燃烧,以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还可 利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点拨】可燃性的气体或固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都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分类三 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考点6 知道燃烧的条件 【考点梳理】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与空气接触;(2)
温度。达到着火点
【活学活用】
10.一场大火可能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
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A )
方程式
。上述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从化学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氧气在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
原因是氧元素的化合价
降低(填“升高”或“降低”)。
(2)通过类比、分析反应
发现,该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
物质是 (填氯名气称),该反应属于 (填化学化反合应的基本
类型)反应。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点拨】(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 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四氧 化三铁;氧元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由0变成了-2,化合价降 低了。(2)在2Na+Cl2 2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了1,化合价降低了,而氧化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有氧化性;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 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
等。 铁生锈、呼吸作用
分类三 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活学活用】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B)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9.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D)
①氢气 ②汽油蒸气 ③面粉粉尘 ④棉尘 ⑤天然气
A.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A.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2)与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烟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分类三 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考点7 知道常用的灭火原理和方法
【考点梳理】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点拨】如果CO能夺去另一种物质中的氧元素变成CO2,就 说明在这个反应中CO具有还原性。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4.(2013 河南)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一定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难度中等。单质中元素 化合价为0,而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不为0。化合反应和分解 反应中都可能有单质出现,因此会有化合价的升降;置换反应中 一定有单质出现,因此一定有化合价的升降;复分解反应是两种 化合物互换成分,没有化合价升降,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3 物质的氧化性 【考点梳理】
氧气、氧化铜等物质在氧化反应中能提供氧,具有
种常见的
剂氧。化
【活学活用】
5.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
氧化性,是一
分类二 氧化—还原反应
(1)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A中发生的现象是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请种写有出刺C激中性发气生味反的应气的体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