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参与能力的培养---张俊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参与能力的培养
永昌县焦家庄小学张俊士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准。

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

一、课始要启发学生参与。

二、课中要指导学生参与。

三、课尾要保
持学生参与。

[关键词]:培养参与能力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

作为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精
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且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一、课始要启发学生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
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轻疲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内部动力,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形成较强的学习
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以表扬、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
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课始教学的:开始出示下列各数:12、80、
75、36、138、724、231、1300、1279。

让学生哪些数能被2、5整除?然后让学生很快地说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都是把
这些数分别除以3来判断,速度很慢,此时我说:老师能很快说出12、75、36、138、231能被3整除。

这时有的学生说:这些
数都是你出的,你当然能很快判断出来啦,如果我来报数你来判断,看你还能很快判断出来!接着我让学生报数我来判断,学
生报出许多的数,还有学生故意报出位数很多的数让我判断,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来,最后再用除以3的方法加以验证,结果
全部正确,学生个个感到惊奇,都觉得老师了不起,同时还在想:老师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此时我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只不
过是老师知道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们知道了这个规律,也能同老师一样很快地判断出来,你们想知道这个规律吗?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规律。

”这样进入新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二、课中要指导学生参与
学生要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有参与学习的能力,教师为学生参与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有意识地
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主要有:
1、动手参与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准确、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思维材料,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剪
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思之有源。

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
课中我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一是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一说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二是教师出示一个
三角形问:它的面积你会计算吗?用什么办法可以求三角形的面积呢?三是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图形,有的学
生拼成了一般图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成了长方形(如下图)。

四是问学生:
你认为拼成什么图形比较好?为什么?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动脑参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思维是关键。

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还要用脑去参与。

参与时主要是解决怎么想和想
什么的问题。

教师要在知识关键处、转折处设问,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表象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抽象、概括、求同、求异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从而探索新知、分析问题、发现规律、
例.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教师提问1.表
中有哪两种量?2.这两种量有什么特点?3.什么量随什么量
的变化而变化?4.从左向右看时间和路程是怎么变化的?从右向左看呢?5.变化有什么规律?6.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不变,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启发,学生发现了:任意两组相对应的四个数都可以组成比例,由此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

3、动口参与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只有充分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才能及时调整教学
计划,学生用脑去想什么、怎样想是看不到的,是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动手
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观察的结果、思维的过程和解题的思路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

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对学生的表述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以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尾要保持学生参与
课尾要进行精心设计,及时反馈,让学生体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的乐趣;可以用积极的评价、表扬、鼓励来保持参与;也可以留趣,对知识巧作孕伏保持参与;也可以巧设思考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保持参与等。

总之,课尾要做到课虽尽但意未了,保持和发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练习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尾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为学生参与学习创造条件,逐渐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达到“会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