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九)
每行1千米需要的时间是()小时。
9.淘宝“双十二”促销活动,小军花了136元购买了一套《哈利•波特》,最后到手价比原价便宜了34元。算一算,他相当于( )折购买的。
10.新栽了80棵树,但有20棵未成活。后来又补栽了20棵,全部成活。这批树的总成活率是( )%。
11.按下图方式摆放珠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10个图案用()个珠子,第n个图案用()个珠子。
4.某单位45人到一个旅游景点游玩,景点大门口写着“购票须知”:门票每张100元;满50张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怎样买门票花钱较少?可以节省多少元?
5.益达水果店某一周从周一到周四卖出苹果箱数如下统计图。
(1)已知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42箱,周五卖出苹果()箱。
(2)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3)本周卖出苹果数量呈()趋势。
5.乐乐和佳佳进行打字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乐乐比佳佳多打了180个字,佳佳比乐乐少
打了 ,佳佳打了()个字。
A.135B.900C.720D.540
四、操作。(10分)
在下面的方格图中按要求画图形(每个小正方形边长1厘米)。
(1)画一个周长是20cm,长和宽的比是3∶2的长方形。(4分)
(2)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是所画长方形面积的50%。(4分)
(4)周五比周四销量增长()%。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期末检测卷(样卷)2022.01
学校班级姓名
一、计算。(31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0.2³=34× =2÷2%= - = ÷ =
1.5∶2.5= ÷40= + = × = × =
2.解方程(9分)
x+25%x=80 x- x= x+ =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8——69【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实行了分层确定:1.基础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答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进阶目标面向学优生和中等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用假设的策略使原本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将两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出示第1题小明邀请了好朋友来家中做客,端出了一些水果,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菠萝和几个桃的一样重呢?你是怎么想的?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吃完了水果小明热情地端出了饮料,请同学们默读题并抢答(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容量的小杯里,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说说数量关系(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3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谈话:同样是把720ml的果汁倒入几个杯子里,为什么不用总数除以份数了?生:有两种不同的杯子了,之前只有一种杯子。

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1、出示例一,理解题意师:那你觉得添上一个怎样的条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条件)老师给你了这样的一个条件,现在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追问:为什么想到一个大杯换3个小杯?出示例1师: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生: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合起来有720ml.1个大杯等于3个小杯2、思考交流,探究思路谈话:同学们现在能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数(一)》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认数(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第十二单元《加法》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三单元《认数》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第七单元《统计》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第九单元《时、分、秒》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四单元《加法》第五单元《认识方向》第六单元《减法》第七单元《认识角》第八单元《乘法》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第四单元《加和减》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七单元《乘法》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乘法》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角》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第三单元《三角形》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二单元《统计》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九《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圆》六年级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认识比》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总复习分享到搜狐微博第五单元找规律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说明: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两道例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完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题: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教案内容:一、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目录及知识点

苏教版一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目录及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1)数一数
2)比一比
1长短、高矮、重轻、远近、多少
3)分一分
4)认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中间
5)认识10以内的数
1第几:第一冠军金牌;第二亚军银牌;第三季军铜牌
2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比大小)
31~9数字手势
6)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有趣的拼搭
7)分与合
1拆数与组数
2组成10的好朋友
8)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号、减号
2图形题(求图形是几;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3找规律(串珠)
4一共、还剩
丰收的果园
9)认识11~20各数
1一捆为10个
2个位、十位(数位意义)
3算盘(画与读)
10)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凑十法
11)期末复习
一年级下册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至少
2)认识图形(二)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认识100以内的数
1正数和倒数
2个十百(数位意义):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我们认识的数
4)100以内加减法(一)
1竖式计算
5)元角分
1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单位换算,单位统一,进率为10
小小商店
6)100以内加减法(二)
1竖式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满十进一,不够借十。

2贵便宜
3单位一样可以相加减
7)期末复习
1公鸡母鸡、黑白兔、男女生
2给糖平均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倒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倒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倒数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倒数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倒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倒数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教材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属于新课标教材中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认识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会计算分数乘法,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课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倒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通过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辨证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快速找到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教法学法1、指导思想: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2、学法:指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交流。

3、教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流程1、情境引入,激趣揭题(1)“学生做倒立”引入:“谁来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倒立的姿势和刚才正立时有什么不同?”设计目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倒立在暗示本课的倒数的特征,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2)口算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倒数》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什么是倒数?a:分子分母倒过来的数是倒数。

就像刚才做倒立一样。

b:只要乘起来得数是1,就叫倒数。

设计目的:根据学生产生不的同意见,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必要时适当引导,得出倒数的真实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倒数关系:生:×=1。

引导学生说出: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1 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各局部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纯熟地掌握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才能。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教具演示(1)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2)比拟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老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究新知。

1、各局部名称介绍(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稳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

(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稳固圆的知识)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现(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展操作。

(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究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学生操作后交流,并将交流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

(4)学生反响交流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稳固1、根本练习,稳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进步学生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敏进展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才能。

本节课老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数(一)》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认数(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第十二单元《加法》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三单元《认数》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第七单元《统计》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第九单元《时、分、秒》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四单元《加法》第五单元《认识方向》第六单元《减法》第七单元《认识角》第八单元《乘法》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第四单元《加和减》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七单元《乘法》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乘法》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角》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第三单元《三角形》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二单元《统计》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认识比》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3)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5。

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

教学重点: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判。

设计理念:本课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明白得程度。

一、课前预习。

师布置学生预备若干长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和一些橡皮泥球。

收集几个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

学生做好预备。

二、动手操作。

1.出示书P35T8。

(1)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

(2)问:用小棒和橡皮泥球来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球分别用来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什么?(3)摸索: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做一个正方体呢?2.合理选择材料动手做。

提示:选择的小棒长度有什么要求?说明了什么?(屏幕提示)3.展现和交流。

明白得选择小棒长度的理由。

4.引申:你能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问题?学生观看它的特点。

发觉橡皮泥球和小棒分别做长方体的什么,各需要多少。

边做边摸索。

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材料和做的过程,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三、联系生活。

1.交流自己收集的家电的包装盒的长、宽、高。

2.选择其中一种包装盒。

提问:那个地点面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呢?如:(1)运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2)制作那个包装盒,你打算预备多大的硬纸?如何样剪裁?学生不说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让学生依照数据想像包装盒的大小,猜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

依照数据大小情形合理选择让学生笔算或使用运算器运算。

苏教版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试卷

苏教版十一册六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试卷

六数家庭作业(9月25日)一、填空题。

1、1瓶橙汁,倒进甲种玻璃杯,正好倒满8杯;倒进乙种玻璃杯,正好倒满10杯,()种玻璃杯的容积大些。

2、在图中的长方体上,,沿着三条棱,从A点到B点的路线有()条。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0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底面周长是24厘米,高是15厘米,则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8分米。

已知它的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则高是()分米。

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解方程。

5.4x-4.7x=6.37 x-0.8x-6=16 0.72×3-7x=0.06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甲、乙两个工程队合挖一条长240米的隧道,32天完成。

甲队每天挖3.5米,乙队每天挖多少米?2、父亲现在45岁,儿子现在15岁。

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时,父子年龄之和应是多少?四、解决实际问题。

1、一台电冰箱,长6.2分米,宽5分米,高15分米。

这台电冰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长方体储米箱,底面是周长20分米的正方形,高是8分米。

这个储米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学校多功能教室内有两根长方体的柱子,它们的底面都是边长0.5米的正方形,高都是6米。

现在要油漆这两根柱子,需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需油漆费5元,一共需油漆费多少元?4、希望小学新盖的教室长7米、宽6米、高4米,工人叔叔要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与黑板20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用涂料0.25千克,粉刷一间这样的教室至少要用涂料多少千克?5、用两个都是长8厘米、宽4厘米、高15厘米的小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在拼成的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6、一块正方形铁皮,边长15厘米,从四个顶点分别剪下一个正方形后,所剩的部分正好可以焊接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铁皮盒。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 (2份打包)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 (2份打包)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练习十一 (2份打包)引言本文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十一次课程讲解,本课主要介绍“相同的图形”和“不相同的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图形的辨认。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讲解:1.本课时内容介绍2.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3.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课时内容介绍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分辨相同的图形和不同的图形。

为了教学效果更佳,本课时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讲解。

第一小节,我们将通过让学生辨认大小相同的图形来介绍这个概念。

第二小节,我们将增加难度,通过让学生区分出不同大小的相同图形,让学生对相同和不同的概念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学习目标•学习相同和不同图形的概念;•掌握分辨图形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相同和不同的图形•熟练掌握辨认图形大小的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官对图形进行直观的感受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以课堂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增强课堂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该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将几幅相同或不相同的图形,一张张地放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辨认并纠正错误,让学生了解相同和不同的图形。

2. 案例分析该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每个小组会交给一份相同或不相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数学游戏该方法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同和不相同的概念。

游戏规则包括:学生们以轮流的方式进行辨认,每次从若干张卡片中选择一张,若相同则保留该卡片,并选择下一张,继续轮流进行,若不相同,则该学生选择的卡片作废,下一位学生继续挑选。

总结本课程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枯燥性,又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拓展和锻炼。

这种宽广的教学视野,让我们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将学生的思维发展放在更高的位置。

我们深知:庖丁解牛,萧规曹随,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和探索,我们的教学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10篇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10篇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10篇倒数的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倒数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题之后的内容,为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用分数乘法的知识作为铺垫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在探索中去找规律,从而切实理解倒数的含义,并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倒数的意义,并能根据倒数的意义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

2、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认识“0为什么没有倒数”。

四、教学方法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

首先,我将在教学中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同时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其次,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比如教材中只是简单的出示几个分数,观察它们的特点,然后就引出倒数的含义、特点,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其实这样的导入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点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味道。

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初步了解倒数的特点,然后自己再写出等于1的算式,看看自己能写出几种不同类型的式子,然后学生汇报、分类,要让学生自己说出等于1的乘法算式有特色,有怎样的特色。

这样学生就对倒数的意义中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有了彻底的理解。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详细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详细教案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分析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安排10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领域: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

"空间与图形"领域: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与概率"领域: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全册教材分析:方程: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物特征的活动。

抽象图形,修正表象。

自主活动,发现特征。

通过自主的活动,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做好课前准备。

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

变中求同,感悟规律。

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比较和交流,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例,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在比较体积大小中引入体积单位。

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在类比推理中认识 1 立方米。

在摆长方体的活动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分数乘除法: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要强调三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安排倒数的认识,为分数除法的教学作准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有效性。

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奇思妙想”算一算:〖35%〗成绩1.直接写出得数:(5分)2 7×2 =35×1 =34×13= 12×34=(23)2=5 28×7=45×47= 5-37=724×314=16+56×15=2.计算,能简算的一定要简算:(18分)1 4+34×134013×39×78057×14+34×57(14+15)×4×5 2005×2003200424×5143+51×19433.列式计算:(12分)(1)89的34是多少?(2)24的13比它的14多多少?(3)13与14的差加上它们的积,(4)9与它的倒数的和乘79,和是多少?积是多少?二.“对号入座”填一填:〖27%〗⑴45×7表示();8×34表示()。

⑵ 35 小时=( )分 58 千克=( )克125 平方米=( )平方分米 34米=( )分米 ⑶最小素数的倒数是( ),0.25的倒数是( ),73 的倒数是( )。

⑷ 16 ×( )=713 ×( )=1713 -( )=( )×0.3 = 1⑸在○里填上“<”、“>”或“=”。

67 ×59 ○67 58 ×75 ○ 58 65 ○34 ×65 5米的16 ○1米的56 ⑹“松树棵数的710相当于柏树棵数”是把( )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比八月份节约了 211 ”单位“1”是( )。

⑺新学期开始,同学们要选一名中队委。

参加选举的共60人,同意小明当选的占35 ,同意小红当选的占710 ,同意小东当选的占56 ,得票最少的是( ),是( )票。

⑻右图:是一堆圆片,如果将其中的34涂成红色,那就需要涂红( )个圆片;如果拿走4个圆片,将剩下圆片的34涂成红色,那就需要涂红( )个圆片。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练习十一(1)-苏教版秋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练习十一(1)-苏教版秋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练习十一(1)-苏教版秋教材及章节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章节:第十一练习册(1)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数1和数2的组合运算;2.能够口算小于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数1和数2的组合运算;2.能够口算小于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数1和数2的组合运算。

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数1和数2的组合运算;2.回顾小于5以内的加减法口诀,让学生做一两道小练习。

2. 学习新知识1.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归纳、比较等思维方式,认识数1和数2的组合运算规律;2.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组合运算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口算计算答案。

3. 训练小组合作意识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配合,在解题过程中相互帮助;2.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同时借鉴其他小组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课堂作业;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解题的经验和方法;3.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表现和掌握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算能力的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帮助,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有助于他们在解题方面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个别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在日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长方体和正方体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长方体和正方体
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的4条是相等且平行的。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看一 看,量一量,比一比,并与同学交流。
长方体有6个 面、12条棱 和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 长方形,上面和下 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棱有 3组,每组的4 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也有可能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 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重要结论: 任何正方形组合不能是田字形, 也不能是凹字型。
左 面
下面
后面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5.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二十四条棱。 () 6.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 ) 7. 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第二课时
3
一个正方体纸盒,像下面的样子沿着画有红线 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它的展开图。
上面 后面 左面 下面 右面 前面
前面和后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宽 长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分别叫作它的长、宽、高。
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 厘 米
7厘米
4 厘 米
2厘米 2厘米
5厘米 1厘米
6分米
6分米
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 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交流。
正方体也有6个面、 12条棱和8个顶点。
· ·
· ·
·
·
·
·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看一 看,量一量,比一比,并与同学交流。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看一 看,量一量,比一比,并与同学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

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易错体集(易错题)1、把一根5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2、51是31的( )( ) ;51的31是( );( )的51是31。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

(1)有两根绳子,一根长23 米, ,第二根长多少米?①23 ×13 ②23 +13③23 ×(1-13 ) ④23 ×(1+13 ) (2)一本书100页, ,已经看了多少页?100×15 ; 100×(1-15 )(3)一条路长400米,已经修了15 , ?400×15 ;400×(1-15 )(4)光明小学计划植树1200棵,结果第一次植了58 ,第二次植了35 。

①1200×35②1200×(58 -35)③1200×(58 +35-1) 4、( )是40的45 ; 40是( )的45比20千克多14 是( )千克; 20千克比( )少15 5、一堆煤重45吨,一辆卡车要10小时才能运完,那么,4小时完成任务的( )( ) ,完成任务的35要( )小时。

6、从A 地到B 地,甲车要10小时,乙车要15小时。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按照这样的速度,从B 地到C 地,甲乙两车所用时间比是( )。

7、一根绳子长5米,平均分成8份,每份长( )( ) 米,每份占全长的( )( )。

8、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比值就( )。

9、一台碾米机65小时碾米127吨,1小时可碾米( )吨,碾1吨米要( )小时。

10、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2;大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 );大小正方体的体积比是( )。

11、1吨菜籽可以榨油207吨,140吨大豆可以榨油( )吨;要榨140吨油需大豆( )吨。

12、一桶水可装满10碗或12杯,倒入5杯水和3碗水在空桶内,水面高度占桶高度的(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
3
(3)你还能提出别的数学问题吗?
游戏:我说你画 游戏规则:
根据老师或同学说出的条 件,准确的在盒中画入相应的 球,使之符合条件。
生活中的数学
谢谢您 钢笔 圆珠笔
生活中的数学
谢谢您 钢笔 圆珠笔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百发百中
砸 金蛋
数 码 相 机
很 遗 憾
很 遗 憾

M

P

4
翻 1000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三、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摸球游戏的盒子和彩球 若干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 直尺 练习本
五、说教法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利用目标教学法
激导探 放
Hale Waihona Puke 六、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玩中学
学中玩
合作交流中学
学后交流合作
七、说教学过程
1、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3、摸球游戏,教学新知。 4、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5、全课总结
砸 金蛋
数 码 相 机
很 遗 憾
很 遗 憾

M

P

4
翻 1000
200

50
100 2000

500
1
一共有3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都是
1 3
一共有7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都是
1 7
一共有7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都是
5 7
讨论
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 的大小 ?
一类球的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摸到这 类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目标检测
从左边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 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从 右边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 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200

50
100 2000

500
1
思考题
事件的可能性可 以用数字或分数 表示,你知道可 能性的范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