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引言在现代生产制造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可以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溯源,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满足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实施方法。
什么是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产品标识产品标识是指给产品附加的唯一标识符,以便识别和跟踪产品。
它可以是一串数字、条形码、二维码、RFID标签等形式。
产品标识可以包含关于产品的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号、序列号等。
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追踪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指为了实现产品追溯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
它包括了产品标识的规定和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确保产品在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可以随时追溯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供应商、原材料等。
同时,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也可以帮助追踪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实施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其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减少供应链的风险。
3.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通过产品标识,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展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信任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产品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和区分不同的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2.提供产品安全信息:通过产品标识,消费者可以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原材料信息等,帮助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3.追溯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消费者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通过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更容易确定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 目的1.1 确保所有物料都得到正确标识,从而防止进货、贮存、发放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制程中的半成品,出货时的成品出现混淆;1.2 减少物料流转过程中,对物料的重复确认,提高检验效率;1.3 提供产品的可追溯性。
2 范围进货、制程、出货整个过程中,所有物料,包括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标识控制。
3 涉及部门3.1 质量部3.2 生产部3.3 物流部4 定义4.1 物料:对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总称或其中之一;4.2 标识卡:对所有物料进行有效标识的卡片,卡片上的信息必须明确这些物料所处的状态;4.3 可追溯性:通过对物料进行合理的标识,可以追溯到某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特别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通过产品或包装上合适的标识追溯到这些产品最初在各生产车间的生产和质量检验状况,便于进一步对产品质量的分析。
4.4 不合格品:凡是偏离公司和客户批准的相关技术要求(如图纸、客户批准的文件资料、相关技术标准等)的产品;没有标识的产品视为不合格品。
5 一般原则5.1 任何物料都必须有标识,以明确该物料的身份和所处的状态。
5.2 可以对某一个零部件进行标识,也可以按箱、按筐、按袋或按捆等进行标识,但必须保证该箱、筐、袋或捆中的物料状态一致。
5.3 所有物料的标识必须在物料或物料每袋、箱等的醒目位置,要求易于识别。
5.4 所有物料用标识卡进行标识,标识卡必须按规范填写清楚、完整。
5.5 贮存在仓库的零部件,采用“零部件标识卡”进行标识(零件标识卡格式参见《来料检验》)。
5.6 制程中的半成品物料,采用“产品标识卡”进行标识(产品标识卡格式参照“附件A”);5.7 成品采用不干胶进行标识(不干胶格式由客户确定)。
5.8 如果物料是经“偏差许可”的,则该批次物料必须对其进行“偏差许可”标识,注明偏差内容(参见《偏差许可》)。
5.9 一箱、一袋等包装中,不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只能一种物料,同时进行正确标识。
5.10 仓库管理员必须确保仓库里所有零件的标识正确,如果零件标识丢失,则必须对零件重新确认,填好标识卡后方能向生产部门发货。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1.目的对原辅材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适当标识,以进行区分、识别、跟踪和追溯,防止非预期的使用。
2.范围适用于对原辅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3.职责3.1 原、辅材料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对入库和库存的原、辅材料进行标识和标识管理,并保持标识状态的唯一性。
3.2 成品库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对入库和库存的成品进行标识和标识管理,保持标识状态的唯一性。
3.3 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领用的原辅材料、在制品、成品的标识,维持紧急放行、让步使用原辅材料及检验和试验的标识在生产过程的完整性。
3.4 品保部负责检验和判定检验结果,传递标识状态的信息,监督和检查各类标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
4.定义4.1 标识:对不同状态的物品进行识别,包含品名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4.2 检验和试验状态分为:待检、已检待判、合格、不合格、紧急放行等五种状态。
4.3 标识方法有:放牌、记录、标签、定置等。
5.工作程序5.1 入库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5.1.1 原辅材料进库后,由库管员挂蓝色“待检”标识牌,填写进库记录,记录内容:品名、进库批号、数量、厂家生产批号;报品保部化验室进行检验。
检测后按检验报告的结果变更检验状态标识。
a)经检验合格的原辅材料,仓库改挂“合格”标识牌。
b)经检验不合格作让步接收的原辅材料,仓库改挂“让步接收”标识牌;相关生产车间领用时按让步接收的使用要求进行管理。
c)经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库管员改挂“不合格”标识牌。
d) 因质量安全问题退库而又未来得及处理的原辅材料,库管员放“待检”标识牌。
e) 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原辅材料,办理紧急放行手续后,由库管员挂“紧急放行”标识牌,相关生产车间领用时按紧急放行要求进行管理。
当材料的检验结果出来后,库管员根据结果改挂相应标识牌。
f)原辅材料出库:由库管员在出库记录表上记录,记录内容:品名、生产厂家、批号、数量、检验状态及领用部门。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对工程设备、原材料及施工过程的产品和工序状态在接收入库、发放、安装各阶段加以标识控制,防止设备和材料混用、错用或产品状态的混淆,并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进行追溯、查寻。
2 范围程序适用于工程设备、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管理与控制。
3 职责3.1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工程设备、材料出库前的标识管理与控制;3.2 领用部门负责设备、材料出库后的标识和标识维护;3。
3 质量管理部门、检测部门负责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管理;3。
4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标识的检查.4 材料和设备的标识4.1 设备、材料接收后,仓库管理员对未经验证的采购设备和材料,保持其原标识,并加以应醒目标识,如划分区域、挂待检标识牌等。
4。
2 设备、材料接收后,经验收合格,由仓库管理员填写入库手续,放入合格库存区,上架和分区存放,并进行标识,标识遵守如下规定:a)对有原标识的设备、材料(设备铭牌、材料编号或货号等),仓库管理员要保持原标识。
b) 对无原标识,而有国家规定标识的材料、设备,按国家规定进行标识。
c)对无原标识,又无国家规定标识的设备、材料,采用挂牌、涂色等方式进行标识。
d)入库产品采用“四定位"标识,做到清楚、易懂、不易消失。
4。
3 仓库管理员对验证不合格的设备、材料,隔离存放,醒目标识,如挂不合格标识牌等。
经处置合格后放入合格库存区.4.4 仓库管理员还应根据检验和试验报告或证明通过登记台帐的方式进行状态管理,表明此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合格与否。
4.5 对有可追溯性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应加以唯一的标识,并对标识进行记录。
4。
6 设备、材料出库时,物资管理部门仓库管理员应做好库存物资的标识移植工作。
4.7物资管理部门仓库管理员对库存设备、材料的标识予以维护.当标识损坏或丢失时,由检验人员或仓库管理员确认后追补标识,对需重新标识的设备及材料,重新标识前严禁发放。
4。
8 施工人员领用工程材料后,对有原标识的设备、材料维持原标识,也可根据需要对设备、材料重新标识,并维护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 目的:
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的各阶段为防止混用,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或物料。
当合同、法律规定或管理需要有追溯性要求时,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的各阶段需要标识的产品或物料。
3. 定义:
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的材料、在制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所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或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和/或试验,以及经检验和/或试验的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
生产部负责来料接收、生产各阶段产品的标识、维护。
财务部负责入库成品的标识和维护。
质检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状态标识的管理,负责对各单位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
5. 工作流程:
6. 相关文件:
6.1、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YH-B-19
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YH-B-24
6.3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YH-B-13
6.4《销售管理程序》 YH-B-09
6.5《搬运、贮存、包装与防护管理程序》 YH-B-17
7. 引出文件:
认证标志使用保管要求
8. 相关记录:
质量跟踪卡JL-B-17-01
X。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ISO13485程序 )
程序文件编号:NK/QSP-753-01版号:A/0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1日实施:2018年02月01日拟制:审核:批准:受控编号:受控印章:1.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职责3.1.生产部组织实施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3.2. 质量部负责确定生产过程各阶段产品可追溯性的唯一性标识以及标识的位置和方法。
3.3. 质量部负责所有产品标识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检验状态或印章使用。
3.4.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入库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和不同品种、规格、批次、货源单位进行明确标识和记录,防止混用。
4.5.仓库、车间负责所属区域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检验状态产品的分区摆放,及所有标识的维护。
4.工作程序4.1.进货物料4.1.1.物料进厂,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对于本身未做产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物料,需贴物料标识卡,注明物料名称、数量、进货日期等内容。
4.1.2.经质量部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1.3.检验不合格的物料保持原有产品标识,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1.4.对于紧急放行的物料用“紧急放行”标签或印章对其进行标识,便于追溯(本公司不执行紧急放行)。
4.2.生产过程中的标识4.2.1.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如未能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车间可在盛装的容器上直接标明其名称、型号(规格),进行标识。
4.2.2.对于待检品,需放置于待检盒,对于合格品,需放置于合格品区,对于不合格品(包括物料),需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3.成品标识4.3.1.加工完成或各种原因退回的成品,如包装上已有注明,可不再做产品标识,放置于待检区(检验后,可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
4.3.2.检验合格的成品,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仓手续。
4.3.3.检验不合格的成品,直接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含表格)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建立和实行产品标识和记录制度,根据标识或记录对产品进行追溯,为分析产品质量和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在公司范围内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
3.0职责3.1.生产部负责在线产品的标识方法,负责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状态的标识。
3.2.品质部负责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3.3.仓管部负责库存品的标识4.0程序内容4.1.产品标识4.1.1.来料标识:由供方在外包装上用标签进行标识。
4.1.2.原材料存贮时标识。
4.1.2.1.原材料来料时,由IQC标明检验状态,原材料检验完成后在包装箱贴上检验标识,并注明该原材料的品名、数量、供应商及检验结果,参照《进料检验管理程序》。
4.1.2.2.原材料入库时由仓管员根据品质部检验结果标识状态办理,且在《物料标识卡》记录原材料的入库时间、品名、数量。
4.1.3.成品标识4.1.3.1.单一产品标识:在成品的指定位置贴上该成品的成品条码、QC Passed 标签,成品条码按照《产品条码编码规范》执行。
4.1.3.2.外箱标识:在外箱的指定位置贴上标签,注明产品的型号、生产日期、客户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生产批号等。
4.1.4.执行状态标识。
4.1.4.1.生产状态标识为:待处理品、完成品和不良品等,生产中根据各工序的不同情况进行标识。
4.1.4.2.检验状态标识参见《成品检验管理程序》将检验情况进行标识。
4.1.4.3.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各作业段半成品用“产品流程卡”作为标识,从流程卡上可追溯到生产线别,机型等特性。
4.1.4.3.1.产品流程卡标识4.1.4.3.2.作业员每天将其所用流程卡流水号记录于《条码记录表》上。
4.1.5.不良品标识:用红色的标签标识和带红色标识的防静电周转箱进行隔离,具体参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4.1.6.区域标识:现场区域采用挂牌、斑马线等方法进行标识。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F-G∕B(02)15-2017总页数:版本版次: AOL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
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定义3.1所有生产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在此都被定为【产品】。
3.2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状况、产出日期等,加上适当标识称之为“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可分为:3.2.1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合格时,使用绿色、灰色或印有‘检'字的白色塑料箱。
3.2.2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时产品不合格时,使用红色塑料箱。
3.2.3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待检时,使用印有‘生’字的白色塑料箱。
3.3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类别、规格,放置于适当地线区域内的称之“区域标识”,区域标识可分为:3.3.1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合格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合格品标识。
3.3.2不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不合格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不合格品标识。
3.3.3待检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待检产品或可疑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摆放品名标识。
3.4品名标识:即将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单位等信息写在标识卡上,摆放在产品的包装物上。
4.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执行本程序(所有标识的编制、修订和有效性监督等)。
3.2检验人员负责检验状态标签或印章的使用,负责产品或半成品、成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操作者负责自己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者的标识。
5.95.10货物料标识5.10.1料进厂,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检验员指定区域,并填写《物资入厂检验申请单》。
5.10.2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填写《入厂检验报告单》,库管员根据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办理入库手续,并将该批物料置于相应合格品区域。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在现代社会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这些程序。
一、产品标识的定义和作用产品标识是指在产品上标示的相关信息,通过这些标识,人们可以迅速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次、质量认证等。
产品标识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也是生产企业管理产品的重要手段。
产品标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记录产品信息:产品标识能够记录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生产过程、原材料、质量控制等,为产品的追溯提供必要数据。
2. 增加产品的信誉度:通过正确、清晰的标识,消费者能够对产品进行辨识,增强对产品的信任感。
3. 便于管理和追溯:产品标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包括库存管理、生产计划、质量追溯等,提高管理效率和快速响应能力。
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定义和意义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指根据产品标识信息,确保能够从产品的出厂到使用者手中的全过程有效追溯产品的来源和去向的一种管理体系。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实施能够提供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保障,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追溯产品的来源和去向,能够发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真实可靠的信息,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提高产品销售和企业声誉。
3. 支持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通过追踪和分析产品标识信息,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状况,为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实施为了有效实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标识和追溯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标识和追溯管理制度,明确标识的要求、标识的内容和位置,以及追溯程序的要求和流程。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标识和可追溯性是一个组织内核的关键方面,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管理风险和满足法规要求。
流程步骤以下是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的步骤:步骤一:标识需求在开始任何生产过程或服务提供之前,确保准确地标识需求和要求。
这包括明确定义客户的需求,产品或服务的特定要求以及适用的标准和法规。
步骤二:标识过程和输入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输入要素。
这些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设备和技术。
对每个环节和输入要素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步骤三:标识输出同样地,我们需要标识产品或服务的输出。
这包括成品、服务交付和客户满意度。
确保对每个输出进行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将来追踪和管理。
步骤四:建立追溯性建立一个有效的追溯系统,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识号、日期和相关记录来实现。
追溯系统应该能够追溯到每个环节和过程,并保留记录以备将来审查和验证。
步骤五:跟踪和管理定期进行跟踪和管理追溯系统。
这包括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更新和修订,并确保追溯系统的有效运行。
跟踪和管理也包括记录和审查异常情况,以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步骤六:培训和沟通为组织内部的员工提供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相关培训和沟通。
确保员工了解流程和要求,并积极参与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实施。
培训和沟通还可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承诺,从而提高整体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总结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关键步骤。
通过正确标识需求、过程和输出,建立追溯系统,并进行跟踪和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法规要求。
组织内部的培训和沟通也是确保流程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1. 引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恰当的标识和追溯性程序,企业可以确保产品在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标识和追溯性程序。
2. 产品标识的概念和作用2.1 产品标识的概念产品标识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使用的各种标识符和代码,用于区分、追踪和识别产品。
产品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产品序列号•批次号•条形码•RFID标签•二维码•产品描述•产品型号2.2 产品标识的作用产品标识的主要作用是为产品提供唯一的身份标识,以满足以下需求:•追溯性: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追溯产品的制造过程、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
•安全性: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识别出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售后服务:通过产品标识,可以方便企业进行售后服务和保修管理。
•市场营销: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和产品推广。
•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产品标识,可以对产品销售情况、用户反馈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 可追溯性程序的建立3.1 设计产品标识体系建立有效的可追溯性程序需要首先设计产品标识体系。
产品标识体系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进行设计,考虑以下因素:•标识符的种类和形式:选择适合企业产品的标识符种类,如序列号、条形码等,确保标识的唯一性和可读性。
•标识符的编码规则:制定标识符的编码规则,如批次号的命名规则、产品型号的编码规则等,方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标识符的标注方式:确定标识符的标注方式,如标识符的位置、大小、字体等,确保标识的清晰可见。
•标识符与产品信息的关联:建立标识符与产品信息的关联数据库,确保标识与产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一致性。
3.2 实施产品标识和追溯性程序实施产品标识和追溯性程序需要以下步骤:1.标识生成:根据产品标识体系和编码规则,生成标识符并进行标注。
IATF16949产品标识与追溯性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了便于识别生产物料、半成品和成品而加以适当标识,防止误用,也有利于对产品进行适当追溯,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工厂所有库存产品、采购物资、工序流转产品等。
3.职责:3.1各权责部门:负责本程序阐述之要求对产品进行标识与记录,并配合追溯系统的工作。
3.2工程部:负责产品标识与追溯系统的实施及督导。
4.定义:无5.工作程序:5.1“产品标签”标识;5.1.1外购物资标识管控:5.1.1.1外购物资入厂,仓管员按送货单核查收料,将物料放置于“待检区”,并通知品检员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检验,产品确认合格则由仓管员进行标识,以及办理入库,产品不符合要求则按5.3.1要求执行;5.1.1.2仓管员须对库存所有物资按本作业规范要求进行标识;5.1.2工序流转产品标识:5.1.2.1生产部操作员负责对流转中所有产品进行标识;5.1.2.2每一道工序完工,流转至下一道工序时,操作员必须于流转产品上张贴“产品标签”,按填制要求将标签内容填制完毕,并将产品放置于“待检区”,品检员进行;5.1.2.4检验员确认产品合格则生产部方可将半产品流转至下一工序或入库、出货;5.1.2.4工序流转中,各产品如有尾数产生,其尾数则按“5.2尾数标识”要求执行。
5.2“尾数”标识;5.2.1库存物资出入库、工序流转等都将产生尾数,其标识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标识;5.2.2仓管员负责:对采购物资、以及库存物资出入库形成之尾数进行标识;5.2.3生产部负责:对制程工序流转中所形成之尾数进行标识;5.3“不良标签”标识;5.3.1外购不良:外购物资经检验员检验确认为不良时,检验员对其物料进行标识,并于不良标签填制其相关信息,并通知采购人员进行处理;5.3.2工序流转中不良:工序流转中出现之不良,操作员/检验员都有其职责对不良产品进行标识,操作员/检验员于不良标签内填制其相关信息,生产部对其不良进行纠正、分析、以及改善;5.3.3客户退货:客户退货产品标识,由仓管员核对数量/重量等信息后,对不良产品进行标识,并告知业务部与品质部进行处理;5.3.3不良品进行标识后,标识人员应将不良产品统一放置于“不良区域”,防止不良产品非预期使用,流入到下一工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IATF16949程序
5.2
进货物料标识
市场部
品质部
仓 库
1.原材料和外协件等物资进货检验合格后,仓库保管员分别按规定的标识内容做好入库品的台帐,填写物卡,按有关规定放置,挂上相应的物卡,做到帐、物、卡相符,发放时坚持先进先出,分开批次。
4.3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注1:当考虑产品时,可追溯性可涉及到: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加工过程的历史;
—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4.4成型标识:用模具成型的方法在产品表面做标记。
4.5印记标识:用各种印记(钢印、胶印、书写等)的方法,在产品表面或包装上做标识。
1.收集或由顾客反馈不良品信息:
产品名称、发货日期、制造批次号、数量。
2.根据顾客信息,追溯成品出库单的发货日期和成品制造批次号、数量。
3.根据出库单追溯成品入库日期和生产批次号、数量。
4.根据《产品送检单》追溯《工艺流程控制卡》上记录的生产日期和生产批次号、数量。
5.根据《工艺流程控制卡》中的原材料批次号追溯到供方原材料批次号。
《工艺流程控制卡》
5.4
工序标识
生产部
工序标识:各工序在合格半成品标识卡上标注制造批次号,供下道工序识别和记录。每道工序由操作员和检验员在《工艺流程控制卡》上签字或盖章。合格品由检验员进行状态标识。
5.5
成品标识
1.成品包装直接在外包装箱上进行标识,含:产品名称、型号(或顾客型号)、数量;本公司的商标、名称。
4.6标牌标识:标识制作在标牌上,再将标牌粘贴或挂在物料、产品表面、包装或运输容器上。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目的对各阶段产品皆有适当的方式予以识别避免误用,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2、范围进料、生产、检验、产品库存、退货、退料缴库等各项作业阶段所产生的产品识别与异常产品管制均适用。
3、定义3.1 产品:指公司各项物料、零件、半成品、成品。
3.2 产品识别:指对产品所在阶段,对产品本体或外包装,进行适当方式标示,已能明确认清产品的质量状态,所在阶段,以避免产品不适当的误用。
4、职责4.1 材料部:负责原材料包装材料入库成品退货产品的标识;4.2 生产部:负责领用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负责生产过程的可追溯;4.3 质量部:负责成品检验的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
5、程序5.1 原材料所有原材料进入仓库及进入生产现场应明显标示以免误用。
标识的内容应包括或通过记录追溯到:原材料的类型、生产厂家、数量、质量状态、生产日期。
标识的方法可有:原包装和标识、分区域存放、贴标签、设置标志牌等。
异常原材料应存放于专门区域。
5.2 成品和半成品所有的成品和半成品应具有明显标示以便能清晰地识别出成品或半成品编号、类型、质量状态,并能对应到相关的生产纪录这些纪录应能准确地反映该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者、生产时间、所用材料型号/批次编号,以便追溯。
5.3 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5.3.1 如果产品的设计发生更改,技术不应记录更改的内容和时间(参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生产部应标识和记录更改后的技术文件(产品技术规范、工艺文件等)启用的时间和产品批次(合同),以便追溯。
5.3.2 如果发生生产工艺的更改,生产部应标识和记录更改内容和时间和产品批次(合同),以便追溯参见《工艺更改程序》。
5.3.3 如果生产非标产品,生产部应作相应的标识和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能追溯到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包括:所用原材料、工艺、生产者、生产线、生产时间、发生过得异常等。
参见《非标产品导入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程序1 目的通过对产品进行标识,防止发生误用及混淆,必要时还可准确追溯.2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退货等所有物料的标识.3 职责3.1生产部负责进行生产现场制品标识,3.2 仓库负责入仓原材及成品、半成品、退货进行标识。
4 工作程序4.1产品的标识①材料:供应商所交材料至少应标示下述其中之一:品名、料号、规格代号或采购单号,以标识材料。
②半成品:依生产指令单、生产报表、物料编号、订单号等标识产品。
③成品:在包装标签或外箱至少标示产品代号、客户代号及数量。
④材料追溯质量:材料标识品名、代号、规格、进料日期、供应厂商等项目于来料检验(试验)报告、发料单、进出货物料卡,以追溯质量。
⑤制程追溯质量:半成品标示品名、代号、规格、订单号、数量、日期、检验结论、异常处理、检验者等生产报表、质量检验记录表等表单上,以追溯质量。
⑥成品追溯质量:以入库单、最终检验记录等表单上的品名、代号、规格、订单号、数量、日期、检验结论、异常处理、检验人等追溯质量。
若产品出厂前需做出厂抽检,则以[过程和产品监控测量程序]办理并记录,检验结果作为产品质量追溯的依据。
⑦客户退货或诉怨追溯:当客户对本公司质量有抱怨时,请客户提供问题产品的订单号码,可能时并请其提供产品出厂日期(生产日期)及问题点,或业务部人员将不良品携回交质检组分析。
分析时依据订单号码,出厂日期(制造日期)追溯其制造流程,以利问题进一步分析。
⑧客户有特别要求时,则依客户指示办理。
⑨有关特采品,依《不合格品管理程序》的规定作为生产状况的标识。
⑩有关追溯的进料、生产至出货的检验记录需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规定保存以利质量追溯。
4.2检验状态的标识与控制4.2.1进料检验:将材料置于待检区,经检验人员检验判定合格或不合格后,填写材料检验报告单,并由质检组人员以合格标示牌或放不合格品区予以区分。
由仓管员依检验后状况,办理入库或采取隔离措施。
不合格产品经特采者,则以合格标签盖特采章以识别。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5.9.4若产品为外购或外协产品,则可向供应商在订单合同或有异常时发出追溯要求,要求供应商按本公司质量体系建立追溯流程。
经QC判定注塑作业、SMT作业的不合格品
IPQC、生产管理人员
经判定注塑不合格品装入水口料收集箱进行粉碎。
经判定SMT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进行报废处理。
5.5检验或试验后状态标识:
序号
过程控制项目
过程状态
负责人
状态标识或识别方法
1
进料检验作业
判定的合格品
IQC
在物料外包装或标签上盖蓝色“IQC PASS”章。
3.术语/定义
3.1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即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3.2 标识
标识即为区分不同产品或状态,防止混用或误用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场合),标识必须是唯一性的。
4.职责
4.1仓库:负责进料和库存物料仓储过程中的状态标识.
4.2生产部:负责原材料或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状态标识.
保存期标签:标明物料/半成品/成品的入仓年月份(颜色年月份标贴)。
5.3仓储过程状态标识:
序号
过程控制项目
过程状态
负责人
状态标识或识别方法
1
来料接收
来料收货/检验
仓管员
供应商送来物料后,仓管员核对采购单与实物、数量等是否相符,确保一致后把来料移到“待检验区”,并通知品质部进行检验。来料无标签的物料(如原材料),仓管员在进料上贴《物料标识》,包括以下内容:供方名称、来料日期、数量、材料名称、料号/型号、进料批号、检验结果及备注内容。
QP-011产品之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为确保产品在各阶段都具有完整的可鉴别性,及对产品出货后仍能保留详细资料可供查阅及追溯。
2.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均适用本程序。
3.权责
3.1 现场部分: 仓库部、生产部
3.2 客户部分: 营销部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5.1产品标识
5.1.1原物料: 供应商所交之原材料应标识品名、规格或料型号。
5.1.2成品:依《生产制造指令》及实验柜客户料号、厂内料号、日期进行追溯。
5.2进料追溯: 进料检验员填写《IQC检验报告》贴上检验标签.当有异常时必需保留《品质异常反馈单》,《特采申请单》等相关记录。
5.3检验合格之成品于右上角黏贴上;成品出货检验需记录实验柜检测结果於之工程图纸,另抄写一份加盖成品《QC检验章》随货送至客户端;根据《出货单》核对出货内容后包装出货。
序 号
相 关 记 录
保 存 期 限
备 注
1
QA检验报告
一年
2
退货单
一年
3
IQC检验报告
一年
4
品质异常反馈单
一年
5
特采申请单
一年
8. 附件
无
5.6有关追溯的进料、出货之检验记录需按《记录管理程序》保存,以利品质追溯。
5.7待检成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客退品及原材料的标示:
5.7.1 待检成品不贴任何标签贴纸。
5.7.2合格成品的标识以《QC OK》贴纸标示。
5.7.3待返工不合格成品的标识以颜色箭号圆形标识标示待修处。
5.7.4未返工客退品以红笔标示NG于原《QCOK》贴纸上。
5.7.5进料检验合格的材料以绿色《IQC OK》贴纸标示;进料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以红色《IQC NG》贴纸标示;特采原材料以黄色《IQC Waive》标识标示。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混用或误用,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并可追溯产品及过程的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均适用。
3 定义3.1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中对采购产品/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3.2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应用情况、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试验,以及经检验/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4.1产品追溯性及追溯性标识由技术中心设计人员负责将标准(国标、铁标、国外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转化为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要求;4.2需要模具上体现标识和追溯性的技术中心负责将规定的标识转化在相应的模具上,并定期更新模具标识;负责采购定额输出,明确标识工艺路线;特殊工艺标识要求在设计评审阶段就进行论证;负责在包装方案中明确产品发出时包装箱上的标识要求;负责公司内工艺布局区域划分标识的制定。
4.3质保部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检验状态标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情况;负责检验状态标识印刷申请的提出。
4.4物资管理部、库房负责对购入的仓储产品进行标识;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照产品定额进行标识的采购;4.5生产车间负责按设计、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车间存放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生产状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识别性标识方式、方法和标识的维护,负责保护标识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负责生产状态标识的打印或印刷申请的提出;车间主任负责建立所管辖人员工位号的建立与时时更新。
6、工作内容7、附加说明7.1 仓库、车间以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标识牌进行区域标示,使之一目了然,并按《库房管理程序》实施管理,置于合格品区的成品、物料才允许出库。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简介在现代的供应链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满足各种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产品标识的定义和作用产品标识是指在产品上或产品的包装上使用的各种标记、标签或编码,用于区分和识别不同的产品。
产品标识通常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产品标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识别:通过产品标识,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产品,避免混淆和错误。
•产品追溯:产品标识可以提供产品的详细信息和历史记录,便于追溯产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和流向。
•产品验证:通过产品标识,可以验证产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3. 可追溯性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可追溯性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将产品或原材料的信息与其生产、加工和供应环节相连接,实现对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和追踪。
可追溯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可追溯性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管理风险:可追溯性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追踪产品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
•满足监管要求: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来源和流向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可追溯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满足这些要求。
•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可追溯性管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信誉和价值。
4.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实施步骤4.1 确定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在开始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
标识要素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标识方式可以采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也可以使用印刷、贴纸等传统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具(集团)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B-PD-03-15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版本号
A
修 订 号
00
文件类型
程序文件
生效日期
管理部门
品管部
页 码
4/4
利用,同时作好书面记录,五金料可退回原料仓。
所有包装的成品,包装员、包装检查员和终检员都应在外包装箱上盖质检印章和写明包装编号以供追溯,产品的外包装标识内容还应包括品名、产品型号、颜色、日期、总箱数和分箱号。
客户投诉时,品管部根据销售部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追溯调查,直至查清所投诉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员。
追溯依据为生产批号、产品型号和各种质量记录和生产记录。
追溯结果必要时可以用《质量事故报告》作出处理,通报相关部门,并执行相应的处罚条例。
6.相关文件
《检验与测试状态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记录和表格
《质量事故报告》、《合格证》
拟制
审批
标识管理
每批产品都应予以标识。
标识不清的产品和物料(含脱落或不存在)等不得随意出仓及投入生产。
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和篡改标识。
出现标识脱落、遗失时,由有关部门通过核查记录确定后,重新正确标识。
追溯管理
为了及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和市场投诉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调查,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必要的追溯管理。
生产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时,由品管部负责组织追溯调查,直至查清是某工序作业问题还是来料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