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国晚二叠世古地理图
中国年代地层表
上新统 (上新世)
中新统 (中新世)
渐新统 (渐新世)
始新统 (始新世)
古新统 (古新世)
上白垩统 (晚白垩世)
下白垩统 (早白垩世)
上侏罗统 (晚侏罗世)中侏罗统 Nhomakorabea(中侏罗世)
下侏罗统 (晚侏罗世)
上三叠统
土隆阶(期)
(晚三叠世) 亚智梁阶(期)
中三叠统 (中三叠世)
待建 青岩阶(期)
(晚 下南华世 统)
(上早青南白华口世统)
( 下晚 青青 白白 口口 统
(上早蓟青县白统口
(晚 下蓟县世 统)
(早 上蓟 长县 城世 统)
(晚 下长城世 统)
(早长城世)
年龄 (Ma)
0.01 2.6 5.3 23.3 32 56.5 65 96 137
205
227 241 250
257
277 295
320
354
372 386
410
438
490
500
513
543 630 680 800 9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300 2500 2800 3200 3600
阶
T23 T13 T12 T21 T11 P23 P13 P42 P32 P22 P12 P21 P11 C42 C32 C22 C12 C31 C21 C11 D43 D23 D13 D22 D12 D41 D31 D21
纪)
古近系 (古近
纪)
白垩系 (白垩
纪)
侏罗系 (侏罗
纪)
三叠系 (三叠
纪)
二叠系 (二叠
纪)
石炭系 (石炭
岩相古地理图
新 生 代 无 脊 椎 动 物 及 植 物 化 石 图
中国古近纪气候分带和沉积古地理图
中国新近纪气候分带和沉积古地理图
中国更新世古地理图
特提斯洋为分割劳亚大陆与冈 瓦纳大陆的巨型海湾,并向东 开口通入太平洋。泛大陆分裂 大约开始于晚三叠世。
侏罗纪时大陆进一步分裂、 漂移,冈瓦纳大陆于晚侏 罗世开始破裂。
白垩纪期间冈瓦纳大陆进一步解体,印度漂离非 洲,形成了西印度洋,并出现了红海裂谷。
国际新生界
中国区域新生界
新 生 代 脊 椎 动 物
中国晚泥盆世古地理图
中国晚石炭世古地理图
中国晚二叠世古地理图
国 际 中 生 界
中国区域中生界
中 生 代 爬 行 动 物 概 貌
中生代无脊椎动物化石
中生代植物化石
中国东部三叠系柱状剖面对比图
中国晚三叠世古地理图
中国晚侏罗世古地理图
中国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古地理图
3、泛大陆的解体和新海洋的形成
晚 古 生 代 化 石 图
五、联合古陆的形成
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地球 表面可以分为三个大陆板块群: 北方大陆群(北半球),包括 北美板块、俄罗斯板块、西伯利亚 板块及哈萨克斯坦板块等; 冈瓦纳大陆群(南半球),包 括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 界于北方大陆群和冈瓦纳大陆 群之间的华夏陆块群。中国的华北 板块、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羌 塘板块及昌都-思茅微板块均为华 夏陆块群的一部分; 准噶尔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 部分; 保山、冈底斯、拉萨等位于冈 瓦纳大陆的边缘。
中பைடு நூலகம்早奥陶世古地理图
三、志留系 志留纪处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的晚期,是构造运动相对活跃 的时期。板块内部稳定地区因受边缘造山运动的影响,沉积和 古地理格局显著改变。华北板块与柴达木地块,扬子板块与华 夏板块之间碰撞拼合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夏朝,起⽌时间:前2070年-前1600年,都城:阳城、阳翟、⽼丘、斟鄩、西河,都城今址:河南登封、陈留、偃师、安阳等,建⽴者:禹(姒⽂命)商朝,起⽌时间:前1600年-前1046年,都城:亳、西毫、奄、殷,都城今址:河南商丘、偃师、郑州、安阳,建⽴者:汤(⼦天⼄)西周,起⽌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都城:镐京,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周武王姬发。
东周春秋(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东周战国(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秦朝,起⽌时间:前221年-前207年,都城:咸阳,都城今址:陕西咸阳,建⽴者:秦始皇帝嬴政。
西汉,起⽌时间:前202年-公元8年11⽉,都城:长安,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汉⾼祖刘邦。
东汉,起⽌时间:25年-220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光武帝刘秀。
三国(魏蜀吴),起⽌时间:220年-280年,魏(220年-266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魏⽂帝曹丕。
蜀(221年-263年)都城:成都,都城今址:四川成都,建⽴者:昭烈帝刘备。
吴(222年-280年)都城:建业,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吴⼤帝孙权。
西晋,起⽌时间:266年-316年,都城:洛阳、长安,都城今址: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建⽴者: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起⽌时间:317年-420年,都城:建康,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晋元帝司马睿。
⼗六国,⼗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段⼤分裂时期。
该时期⾃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成国(成汉)、在中原建⽴汉赵(后称前赵)时起,⾄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
这⼀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北⽅和西南则先后建⽴了⼆⼗多个国家。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二叠纪的生物界
• 1、陆生植物:
• 早期的面貌与石炭纪晚期相似,晚期松柏类和 苏铁类繁育,裸子植物占主导地位。—“中植 代”
• 2、陆生物脊椎动物:
• 两栖类更加进化,原始爬行动物进一步发展。
• 3、海生无脊椎动物:
• 与石炭纪相似,但组成成份不同。重要化石仍 然是蜓、珊瑚、腕足和牙形石等。
二叠纪的生物界除保存最好的蜒和珊瑚类和假提 罗菊石,除此外大量陆相的植物化石,羊齿类, 即植物的叶化石。
6-3-2 年代地层的划分
二叠系:乐平统 (P3
?—a
(P) 瓜德鲁普统 P2 272.2— ?Ma
乌拉尔统 P1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上、下二叠统)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统 :阿瑟尔阶 萨克马尔阶 亚丁斯克阶 空谷阶
(国际 地层表)
中统:梁山组 分布于黔北
栖霞组 广布全省
茅口组 同上
上统: 该统岩性东西向变化,西部下部出露玄武岩,与中
统 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吴家坪组/龙潭组/宣威组分布于贵阳以东地区,向西灰岩减少, 为龙潭组,向西灰岩更少,至织金、纳雍、大方、安顺、六盘水一 带相变为砂、页岩、泥灰岩、夹灰岩,含丰富的煤层。是贵州主要 煤层产出层位,含植物化石。威宁一带以砂泥岩为主夹煤层,属陆 相宣威组,还包含了上部长兴组的部分地层。
6-3-8 中国二叠系的矿产
二叠系 是我国重要的成煤地层,华北太原组中、 上部,山西组含重要的煤层。而石盒子组,仅 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层,显示了聚煤层 向南穿时抬升的特点。茅口期仅限在闽淅粤一 带;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 带是黔西、六盘水地区。
中国古今地图(清晰)
中国历代版图(清晰美图)夏夏朝活动得主要区域就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商商朝得统治区域,以现在得河南为中心。
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
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
在商得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得属国,如西北得鬼方,西部得羌方。
周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
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
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得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得皇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
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得西域诸国。
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
大漠南北为匈奴地。
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
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
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
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得西域诸国。
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
大漠南北为鲜卑。
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得形势。
西域与境外方面,西晋仍设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得西域诸国。
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
大漠南北为鲜卑。
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东晋十六国自西晋末到刘宋初,各族在中原与巴蜀先后建立了多达16个割据政权。
各个地质年代地质概况——二叠纪
各个地质年代地质概况——二叠纪二叠纪(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
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
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二叠纪-简介古生代最后一个纪(第6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
在这一期间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
1841年英国地质学家在乌拉尔山脉西坡发现一套发育完整,含有化石较多的地层,可以作为二叠纪标准剖面,并依出露地点卡玛河上游的彼尔姆地区命名为Permian系,英文Permian即源于俄文的音译,中译二叠系是根据二分性明显的德国地方性名称Dyas的意译而来。
德国二叠纪地层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红色砂岩,称赤底统(陆相),上部为镁质灰岩,称镁灰岩统(海相)。
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
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蜓类、珊瑚、腕足类和菊石,但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
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
二叠纪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类、三叶虫全都绝灭;腕足类大大减少,仅存少数类别。
脊椎动物在二叠纪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鱼类中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有了新发展,软骨鱼类中出现了许多新类型,软骨硬鳞鱼类迅速发展。
两栖类进一步繁盛。
爬行动物中的杯龙类在二叠纪有了新发展;中龙类游泳于河流或湖泊中,以巴西和南非的中龙为代表;盘龙类见于石炭纪晚期和二叠纪早期;兽孔类则是二叠纪中、晚期和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世界各地皆有发现。
早二叠世的植物界面貌与晚石炭世相似,仍以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类为主。
晚二叠世出现了银杏、苏铁、本内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开始呈现中生带的面貌。
地层学第七章(晚古生代)
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岩相较为单一。
1.华南板块 贵州南部都匀、独山一带的石炭系发育良好。由滨浅海 相、海陆交互相、潮坪碳酸盐岩相组成。
潮坪碳酸盐岩相
贵 州 南 部 石 炭 系 剖 面
浅海灰岩相
滨浅海相 - 海陆交互相(夹煤层)
潮坪沉积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 华南板块西部大陆边缘,由裂谷型枕状玄武岩夹放射虫
硅质岩,到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浊积岩,也夹
有放射虫硅质岩。应为多岛洋发展阶段。 华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为南秦岭洋盆,中秦岭以碳酸盐 岩广布,厚度变化较大。南秦岭勉略为蛇绿岩带,已发现深 水放射虫,证明存在结构复杂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华南板块东部边缘为狭窄的活动陆棚带,海侵直接来自 东侧的古太平洋海域。 华南板块以南,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地区已发现岩关期
在我国东部(贺兰山-龙门山-大雪山以东)阴山—秦岭之
间的华北区及秦岭以南的华南区,海西运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地 壳的大幅度的隆起和坳陷,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大规模海海进与
海退。
D-C1
★ 华北及东南部广大区域仍属剥蚀区,未见沉积;
★ 中国南部:广西运动后,南方大部为陆相沉积 D1 仅在滇、黔、桂一带有晚期的入侵;
和生物界的重要变革。中国境内早二叠世仍有广泛的海侵,早 二叠世末期构造活动加强;晚二叠世沿秦岭-昆仑山一线为界出 现“南海北陆”对峙局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三叠纪。
中国晚二叠世古地理图
(一)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石炭纪末期-早二叠世初期普遍海退。早二叠世 早期开始新的海侵,晚期出现显著的岩相分异。早二叠世末期
海陆交互相 - 火山喷发
热带-亚热带 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 滨海沼泽相 潮坪碳酸盐岩相
2.华南大陆边缘
早晚古生代古地理及板块特征
早古生代1.中国东部早古生代沉积古地理华北板块—∈13—O1滨浅海沉积; O2-C1缺失,其南、北为大洋环境。
扬子板块—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北缘:南秦岭裂谷盆地东南缘: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华夏板块。
(1)Cambrian,寒武纪1)扬子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标准剖面:滇东晋宁梅树村剖面;宜昌三峡剖面详见图集。
扬子板块及其东南大陆边缘横向古地理变化2)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
寒武纪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
标准剖面:山东张夏剖面华北板块南缘主动大陆边缘—商丹(商州-丹凤)缝合线以北,蛇绿岩套及丹凤群的岛弧火山岩、二郎坪群的弧后火山岩,由于秦岭洋向北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北缘推测寒武纪在白云鄂博一带处于稳定大陆边缘状态,逐渐向活动型过渡,西南侧与柴达木古陆之间为古祁连洋,早寒武世时未接受沉积,中寒武世起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成裂陷海槽。
北祁连海槽中发育较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
(2)Ordovician,奥陶纪早期基本承袭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特征,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升,华南盆地规模的收缩加剧。
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中奥陶世后萎缩加剧,导致O3的古地理格局明显变化。
1)扬子板块奥陶纪古地理典型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东南被动大陆边缘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笔石页岩相,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中国各朝代地图
中国各朝代地图中国简史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现今地于⼭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王姬昌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四年),总共295年。
5、战国:战国则是从前475年~前221年(秦国统⼀)战国后期-7雄争霸:6、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7、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祖刘邦8、新朝(王莽篡权),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9、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10、三国: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帝曹丕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帝孙权11、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12、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3、东晋⼗六国1)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祖光⽂皇帝刘渊2)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3)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祖明王张寔4)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祖明皇帝⽯勒5)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明皇帝慕容皝6)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7)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8)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9)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10)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11)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12)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固,现今地于⼭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13)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14)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15)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云16)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肃张掖,统治民族:卢⽔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14、南北朝:南北朝(420年—589年 [1])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
第八章 中生代的地层、古地理和古构造
中 生 代
白垩纪(137白垩纪(137-65Ma) 侏罗纪(205侏罗纪(205-137Ma) 三叠纪(250三叠纪(250-205Ma)
中生代延续185Ma 中生代延续185Ma
2
白垩
形成于英法 海峡北岸的白色 白垩层 白垩为一种 白垩为一种 质软、 质软、粒度极细 的碳酸钙沉积, 的碳酸钙沉积, 主要由钙质超微 主要由钙质超微 化石- 化石-颗石藻类 堆积形成。 堆积形成。
第一节 中生代的生物界
1.E1.E-E-L动物群
Ephemeropsis(类蜉 类蜉 )-Eosestheria(东 蝣)-Eosestheria(东 方叶肢介)方叶肢介 Lycoptera(狼鳍鱼 狼鳍鱼) 狼鳍鱼 时代 J3
42
第一节 中生代的生物界 2.T.-P.-N.动物群 2.T.-P.-N.动物群
3
中生代的特征
生物界:恐龙时代、菊石时代、 生物界:恐龙时代、菊石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沉积界:陆相沉积、成煤时期 沉积界:陆相沉积、 构造史: 构造史:联合古陆走向解体 特提斯洋逐渐萎缩 环太平洋火山活动
4
第一节 中生代的生物界 第二节 中生代的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第三节 中生代的古构造 第四节 中生代的矿产资源
10
苏铁
11
悬 铃 木
12
2
中生代裸子植物苏铁、松柏、 中生代裸子植物苏铁、松柏、银杏的繁盛代 表了植物界的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 表了植物界的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而在晚 三叠世和侏罗纪、白垩纪真蕨类的繁盛则具 三叠世和侏罗纪、 有非常重要的地层和古气候意义。 有非常重要的地层和古气候意义。 13
5
第一节 中生代的生物界
地质运动期次
加里东运动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
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
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加里东造山带。
目录产生年代早古生代指整个古生代的前半期,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三个纪,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距今约4亿年。
这段时间形成的地层叫“下古生界”,相应地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三个系。
寒武系、志留系早在1835年就建立了,当时认定它们构成了下古生界,1878年美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把志留系和寒武系之间的一段重复部分分出,另命名为奥陶系,同时提出下古生界三分的观点。
早古生代时,地球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地质学家们统称“加里东运动”(即加里东构造旋回),而狭义的“加里东运动”则是指发生在志留纪末期,或志留纪与泥盆纪之交的褶皱运动、造山运动。
其典型地区是英国北方苏格兰延至斯堪地纳维亚半岛西部的挪威。
那里分布有褶皱山系和变质程度很高的岩石,对全球地质和生物演化影响很大。
早古生代末古大西洋关闭,从而使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亚大陆”。
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
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古老地台更趋向于稳定。
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加里东褶皱带。
1888年由休斯(E.Suess)创用,主要指欧洲西北部晚志留纪至泥盆纪形成北东向山地的褶皱运动。
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使延伸于北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东向格兰扁地槽、西伯利亚的萨彦岭地槽、中国东南部加里东地槽、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
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古生物-晚古生代
冈 瓦
0。
北美 俄罗斯
0。
瓦 纳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纳
冈瓦 纳
O2
中国
D1
西伯利亚
西 冈瓦 纳
北美
西伯利亚
东 0。
哈萨克斯坦 冈
纳瓦
俄罗斯
劳俄大陆
中国
哈萨克斯坦
0。
冈 瓦纳
C3
西伯利亚 中
国
P2 联
劳俄大陆 哈萨
克斯坦
0。
合
0。
大
冈瓦纳大陆
陆
全球古地理再造据
(C. R. Scotese等, 1979,简化)
山西太原
厚度 160-300m
灰岩层 5-6 层
煤层
可采
化石带
2
约 80m 3层 2层
50m 以下 1层
不含重要煤层 1(上部)
太原组: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本溪、北京、大同以及
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为陆相含煤沉积区;河北唐山有少数海相灰岩夹层,晋东南 沁水盆地和冀南磁县一带灰岩六层,皖北、淮南地区,灰岩层数可达 12 层。
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岩相分异 3 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
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 湘粤:超覆区,亦有岩相分异,“宁乡式”鲕
状赤铁矿。 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 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 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
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
银杏
D3:出现小森林和原 全球第一次重要成煤期
始裸子植物
安加拉植物群 热带植物区 舌羊齿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欧美植物群
早泥盆世裸 蕨类植物
早泥盆世陆生植物
【PPT】72中国晚古生代地史特征讲解
§7.2 华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史特征
一.泥盆纪
在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拼 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稳定地区---华南板块,使华南 大部分地区从志留纪晚期-早泥盆世早期处于陆地状态。 从早泥盆世晚期开始逐渐遭受海侵,海侵范围逐渐扩 大。海侵主要来自西南方向。
早泥盆世:广西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云南东部
“上司组”
大塘阶
450 m
上司组 旧司组 祥摆组
“旧司组”
237 m
岩关阶
汤耙沟组 172m D3 革老河组
-------------------间断-----------------
下石炭统底部的汤耙沟组以泥质灰岩沉积为主,夹黄色石 英砂岩和页岩。底部出现具波状层理的藻球粒灰岩,代表了泥 盆纪末海退事件之后形成的极浅的潮坪环境沉积。其余部分则 为石炭纪初新海侵的产物。
三、二叠纪
二叠纪是全球地壳构造相 对活跃的一个时期,全球范 围内一系列板块的碰撞导致 了联合泛大陆的形成。冈瓦 纳大陆也逐渐漂移离开南极, 使大陆冰川逐渐消融,海平 面显著上升。受此影响,华 南板块在二叠纪时遭受了晚 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
1、典型剖面及沉积分析
黔中贵阳龙里剖面
上覆地层 下三叠统 ------------大隆组 深灰色硅质岩、硅质页岩或灰岩夹页岩。含菊石Pseudotirolites。0-10 m 上二叠统 长兴组 灰、深灰色中-厚层燧石灰岩。含蜓Palaeofusulina。 约120 m 龙潭组 灰黑色页岩、砂岩及燧石灰岩互层夹煤层,底部有凝灰质砂岩。含 Gigantopteris,Leptodus。 约350 m - - - - - - - 平行不整合- - - - - 茅口组 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含Neoschwagerina,Waagenophyllum。 200m。 栖霞组 深灰、灰黑色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层间常夹炭质页岩。含Hayasakia, Wentzellophyllum,Misellina。 160 m 梁山组 石英砂岩、页岩,局部夹煤层,含腕足和植物化石。 14~64 m - - - - - - - 平行不整合- - - - - 下伏地层 上石炭统 马平组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晚古生代时限距今410—250Ma,延续时间160 Ma。
包括泥盆纪(410--354)、石炭纪(354--295)和二叠纪(295-250)。
晚古生代是一个地史发展的新阶段,全球有机界和无机界均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有机界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了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大量繁盛,脊椎动物爬行类开始征服大陆,形成一派生机盎然的局面。
泥盆纪是鱼类的全盛时代,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早泥盆世鱼类以无颌类为主,属于低等鱼类,中、晚泥盆世以盾皮鱼类为主,晚泥盆世生物征服大陆,鱼类向两栖类转化。
两栖类在石炭纪得到蓬勃发展,并占统治地位,石炭纪晚期原始爬行类出现。
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卡是出现根茎叶分化明显的原始松类,晚泥盆世裸蕨类灭绝,乔木状植物占优势,并出现小规模森林,石炭纪陆生植物进一步繁荣,晚石炭世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
无机界,在中国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形成华南板块,全球范围内形成联合古大陆。
泥盆纪处于加里东向海西—印支转折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
加里东运动之后,扬子上升为陆,因此,在泥盆纪初期,除东南钦—防地区残留海槽和滇东一带见到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连续沉积外,华南其他地区均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早泥盆世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南丹型和象州型岩相分异。
中晚泥盆世由于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
滇黔桂地区以南丹型和象州型为主,湘粤地区为超覆区,上统上部锡矿山组下部为灰岩、泥灰岩及泥质岩为主,含著名的“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锡矿山上部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反映泥盆纪末期形成的海退沉积。
湘赣交界、鄂西以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内夹灰岩、泥质灰岩和泥灰岩。
闽中为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代表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近海河湖盆地沉积。
华北板块为发现泥盆系沉积,因此可推断华北板块在泥盆系处于剥蚀古陆。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大陆的裂解与重组是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已有资料表明,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大陆岩石圈的裂解与重组,使得在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超级大陆。
超大陆的裂解,形成新的洋陆格局。
这些裂解的古超大陆的块体,经过了离散和汇聚的演化过程,重新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超大陆。
这新的构造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我们见到的地壳中的构造现象。
我们研究大陆的地质历史或重建形成过程,首先就要恢复这些大陆形成演化的裂解与重组的构造旋回。
(1)前南华纪演化阶段中国太古宇—古元古代(18亿年以前)大地构造中国中元古代—新元古早期(18Ga~820Ma)大地构造(2)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Ma)演化阶段中国南华纪—震旦纪(820~541Ma)大地构造期中国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Ma)大地构造期中国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Ma)大地构造期中国泥盆纪—早二叠世大地构造期中国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Ma)大地构造期(3)晚三叠世—新近纪(227~2.6Ma)演化阶段中国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7~176Ma)大地构造期中国中侏罗世—白垩纪(174~65Ma)大地构造期中国古近纪—新近纪(65~2.6Ma)大地构造期一、中国太古宙—古元古代(1800Ma以前)大地构造中国太古宙—古元古代(1800Ma以前,习称早前寒武纪)的地质记录主要保存在于华北陆块区,在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区和泛大洋众多的地块中也有零星出露。
依据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中国早前寒武纪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
划分的主要原则和依据是:①前新太古代陆核特点;②具有弧盆系性质的岩石构造组合(划分早前寒武纪陆块边界的标志),如绿岩带和由侵入岩构成的岩浆弧(TTG和DMG组合)、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带等;③变质和变形作用特点(P-T-t轨迹的差异);④关键地质事件(Keyevents)的性质、序列和特点;⑤上覆的晚前寒武纪沉积盖层特点;⑥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第十六章晚古生代
上扬子地区最早受海侵。西南浅海相:早泥 盆世晚期出现浅水碳酸盐台地(象州型)和 条带状较深水硅、泥和泥灰质台槽(南丹型) 沉积。
中扬子地区海侵始于中泥盆世,仅见中、上 泥盆统的海陆交互相和滨浅海相沉积。
下扬子地区仅见上泥盆统,以陆相沉积为主。
滇、黔、桂地区:浅海沉积(象州型)、滞留海沉积 (南丹型)。 川鄂、湘赣地区:早泥盆世为剥蚀古陆,中、晚泥盆 世遭受海侵,接受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 东南地区:长期暴露剥蚀,中晚期形成不同规模的断 陷盆地,接受陆相沉积。
蕨为主 •晚二叠世裸子植物大量繁盛,除科达、苏铁类继续繁盛外,银杏、松柏
类大量出现,使二叠纪成为古生代的第二造煤时代。 •二叠纪延续石炭纪的气候分带,植物地理分区现象明显
石炭、二叠纪的生物分区
华夏、欧美区:热带植物区,以高达的石松、节蕨、科达繁盛为代表; 安加拉区:北部温带植物区,以草本的真蕨和种子蕨为主; 冈瓦纳区:以舌羊齿类为代表的灌木-草木植物群,为南部温凉气候下 的单调植物组合
晚泥盆世的总鳍鱼类具 有强大的肉鳍,可以在 泥沙上爬行,既能用鳃 呼吸,又能用肺呼吸, 被认为是两栖类的祖先。
原始两栖类的代表动物 为:鱼石螈
3.陆生植物的发展和小型森林的出现
裸蕨
镰蕨 星木
原始鳞木
植物已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环境,以裸蕨类为主,并出现有 根茎、叶分化的原始石松类、有节类及原始裸子植物,小 规模的森林可形成可采煤层。
北
上部则以深灰色页岩为主,夹煤层3-5层及数层灰岩(庙
地
沟灰岩)。
区 下石炭统本溪组:
石
下部为铁铝层,底部可见明显古风化壳。大陆剥蚀面以下
炭
见起伏不平的奥陶纪灰黄色灰岩,风化面上堆有局部分布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6-3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 Permian Stratigraphical System)
乌拉尔世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早、晚二叠世)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世 :阿瑟尔期 萨克马尔期 亚丁斯克期 空谷期(国际
地层表)
瓜德鲁普世: 罗德期 卡匹敦期 乐平世:吴家坪期 长兴期
我国传统上是二分,早、 晚二叠世 早二叠世为,底部未命名 栖霞期 茅口期 晚二叠世为 吴家坪期 长兴期 各地区划分不同的期名,通过生物地层进行对比。
中国二叠系的柱状对比图
中国二叠纪地层对比表
6-3-6贵州的二叠系
贵州早二叠世古地理
贵州晚二叠世古地理
全省分布下统和 中统以灰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与灰 岩组成、黔南及黔西地区与上石炭统连续沉积,黔中、 黔北地区则假整合于下古生界的志层上。
下统:龙吟组,分布于龙吟---花贡一带 包磨山组 分布同上。
6-3-8 中国二叠系的矿产
二叠系 是我国重要的成煤地层,华北太原组中、 上部,山西组含重要的煤层。而石盒子组,仅 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层,显示了聚煤层 向南穿时抬升的特点。茅口期仅限在闽淅粤一 带;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 带是黔西、六盘水地区。
长兴期的煤层出现在藏东妥坝和藏北双湖,规模 小。除煤系外有铝土矿和耐火材料的粘土,北 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是找油的目的层,川中盆 地的天然气,贵州的锑矿和滇黔桂“金”的 “金三角”。
岩相古地理图
中国早奥陶世古地理图
三、志留系 志留纪处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的晚期,是构造运动相对活跃 的时期。板块内部稳定地区因受边缘造山运动的影响,沉积和 古地理格局显著改变。华北板块与柴达木地块,扬子板块与华 夏板块之间碰撞拼合
中国中志留世古地理图
年 代 地 层 ( 地 质 年 代 ) 表
中 国 区 域 晚 古 生 代
晚 古 生 代 化 石 图
五、联合古陆的形成
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地球 表面可以分为三个大陆板块群: 北方大陆群(北半球),包括 北美板块、俄罗斯板块、西伯利亚 板块及哈萨克斯坦板块等; 冈瓦纳大陆群(南半球),包 括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 界于北方大陆群和冈瓦纳大陆 群之间的华夏陆块群。中国的华北 板块、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羌 塘板块及昌都-思茅微板块均为华 夏陆块群的一部分; 准噶尔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 部分; 保山、冈底斯、拉萨等位于冈 瓦纳大陆的边缘。
石炭纪-二叠纪世界古植物分区图
一、泥盆系 泥盆纪处于加里东期向海西-印支期转折的重要时期,与早 古生代后期的挤压隆升不同,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南及邻 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下。华北主体仍为剥蚀的古陆,仅在边 缘零星出露泥盆系;华南泥盆系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 多样。
中 国 晚 泥 盆 世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特提斯洋为分割劳亚大陆与冈 瓦纳大陆的巨型海湾,并向东 开口通入太平洋。泛大陆分裂 大约开始于晚三叠世。
侏罗纪时大陆进一步分裂、 漂移,冈瓦纳大陆于晚侏 罗世开始破裂。
白垩纪期间冈瓦纳大陆进一步解体,印度漂离非 洲,形成了西印度洋,并出现了红海裂谷。
国际新生界
中国区域新生界
新 生 代 脊 椎 动 物
中 国 年 代 地 层 表
梅树村阶(期)
震旦系 (震旦纪)
上震旦统 (晚震旦世) 下震旦统 (早震旦世)
灯影峡阶(期) 陡山陀阶(期)
上南华统
新元古界 南华系 (晚南华世)
(新元古代) (南华纪) 下南华统
(中南华世)
上青白口统
元
青白口系 (晚青白口世) (青白口
古
纪)
下青白口统
宇
(早青白口世)
(宙)
上蓟县统
蓟县系 (晚蓟县世)
上三叠统 (晚三叠世)
三叠系 中三叠统 (三叠纪) (中三叠世)
下三叠统 (早三叠世)
土隆阶(期) 亚智梁阶(期)
待建 青岩阶(期) 巢湖阶(期) 殷坑阶(期)
上二叠统 (晚二叠世)
长兴阶(期) 吴家坪阶(期)
二叠系 (二叠纪)
中二叠统 (中二叠世)
下二叠统 (早二叠世)
冷坞阶(期) 茅口阶(期) 祥播阶(期) 栖霞阶(期) 隆林阶(期) 紫松阶(期)
亚阶亚期
煤山亚阶(亚期) 葆青亚阶(亚期) 老山亚阶(亚期) 来宾亚阶(亚期)
代号 年龄(Ma)
阶 统系界 宇
0.01
Qh
Q
2.6
Qp
5.3
N2
N
23.3
N1
Cz
32
E3
56.5
E2 E
65
E1
96
K2
K
137
K1
J3
J2 J
PH
205
J1
Mz
T23
T3
227
T13
T2 T
241
T12
T21
T1
250
待建 锡矿山阶(期) 佘田桥阶(期) 东岗岭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