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合集下载

习作教学的“有米之炊”

习作教学的“有米之炊”

习作教学的“有米之炊”习作,是将字词赋予自己的思想进行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

而文字的排列,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故事、现象以及人物事物为主线,适时串连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再加上巧妙的谋篇布局,合理的修辞手法,这样,一篇佳作就诞生了。

可是,作为初学者的小学生,大多数孩子觉得作文难,写作无素材,思路打不开,无话可说。

究其原因,就是头脑里少了语言文字和生活素材的贮存,潭里无水,怎能引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习作教学贵在做“有米之炊”。

一、在阅读中贮藏“米”课标指出,小学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收集文字信息,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围绕教材选择文本让学生阅读,学习表达方法,汲取语言精华,将规范语言化为己有,写作时便会信手拈来,应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千书万卷建粮“仓”1.教师建“仓”。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如山如海,作为教师,重在从文学作品、科幻科普和文化教育等名篇名著里,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向学生推荐。

每学期开学初,将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罗列出来,构建阅读仓库,让学生自由挑选书目阅读。

2.学生荐“仓”。

学生认知水平大体相近,利用他们互相信任、互相比拼的心理,开办读书汇报会、读书沙龙、读书展示等活动,展示“闰土”心里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让学生互相激励,互相推荐,建立班级书仓。

(二)日积月累见粮“仓”1.睡前积“粮”。

睡前读书,是对紧张学习生活的放松,也是无意识记忆的最好训练方式,更是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黄金时间。

引导学生案头存书,睡前阅读,收集好词佳句,记录读后所得。

第二天课堂上,利用几分钟互读交流,教师检查读书笔记,从而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放学献“粮”。

每天放学前,一名同学上台脱稿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孩子们大多喜欢讲寓言、童话故事,全班同学人人按轮次参与。

从故事中积累语言,训练表达方法,陶冶思想情操,享受读书的快乐。

3.开仓放“粮”。

每周三最后一节课,定为自由读书节,学生读书读报,留下十分钟时间,轮流分享所读的精彩片段,互相学习积累的好词佳句。

发掘生活资源,让写作成为“有米之炊”

发掘生活资源,让写作成为“有米之炊”
引导学 生分析和思考 , 获得 感悟 , 积累素材 , 并 受到深刻 的思想
效, 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


鼓励 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 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 ,是对生活直观的反 映和形象 的加工。长期 教 育。如中央新 的领导集体上 台后 , 习总 书记 提出 了节约 的要 以来 的应试教育模式 让许 多语文教师走进 了急 功近利的怪圈 , 在作文教学 中不是 引导学 生如何观察生活 、 感悟生活和 描述 生
的文章更具新意 、 更有深度 。此外 , 笔者还搜集 了当前社会发展
入分析 的基础上 , 从根源人手 , 鼓励学生从广 阔的社 会 、 现实的 生 活中搜集 写作 素材 。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 本“ 万象手 册” , 随身携带 , 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有价值 的人和事 , 及时记录
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引导学生分 析 ,如小悦悦事件 、南京彭宇案 等, 让学生接触到更 为多元 的社会 , 对世 间百态产生更为直观的
头路 , 到现在 的柏油大道 , 路边 的建筑也从低矮 的平房到现在的
高楼 , 学生在观察感悟 中感受到了社会 的变化之大 , 在观察与 了
让学生与先进人物零距离接触 , 也是笔者发 掘生 活资源 、 提 高作文教学 实效 的重要措施。初中生由于 自身学 习与生活阅历
解 的基础上 , 学生 以“ 身边 的变化看发展” 为题 , 写 出了高质量的 文章 , 有效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成效 。
活, 取而代之 的是对应试范文的强化训练 , 甚 至要求学生背诵各 种类型 的范文 ,以实现快速提高作文应试得分率 的目标。在这 样 的教学模式 中, 学生东拼西凑 、 生搬硬套 , 作文并没有 立足于 捏造 , 导致作文教学走进了死胡 同。针对这样的状况 , 笔者在深

贵在积累,让写作“有米可炊”

贵在积累,让写作“有米可炊”

贵在积累,让写作“有米可炊”小学生每次上作文课,多数同学都会唉声叹气,感觉无从下手。

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文,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多数文不达意,或者中心不够突出。

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作文素材不够丰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呢?如何搞好作文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从作文素材的积累入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解决作文“没得写”的难题,就要学会积累素材。

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

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作文信息。

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找一找,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没得写了。

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很多,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

”观察是积累素材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向广度、深度发展,才能积累独到的、富有特点的作文材料。

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

观察绝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可以供我们写作的材料,如果我们能对这些人、景、物带着感情,用我们学过的观察方法,用心听,细心看,动脑想,动手记,作文时我们就不会因无事可写而犯愁了。

观察要注意方法。

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等等。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这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

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米”可炊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米”可炊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米”可炊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材料准备和语言准备两条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有米可炊材料准备语言准备现在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普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们每天看到的高中生作文,记叙文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说明文没有科学严密的说明顺序,语言缺乏逻辑,议论文空洞、堆砌材料,没有严密的推理。

可以说,学生缺少自己的思考,不能真实地去体验生活,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题材匮乏,缺乏生活感悟,喜欢用大家熟透了的老材料,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写作形式套路化、模式化,缺乏创意;语言干瘪,毫无文采。

有趣味、生动传神的好文章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学生在完成作文后缺乏成就感,不知道自己写这么多作文有什么用,写了作文后有了什么提高。

他们总感觉到写作文很累,很无奈。

然而,高中学生是充满理想、充满朝气的,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他们是最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人,他们迫切抒发内心最真切的情感和阐发内心最迫切的道理,可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高中学生的这种作文现状呢?我认为是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心中空空如也,即使有许多想说出来的,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

常言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意思是:巧媳妇没有米做不出饭来。

学生作文与巧媳妇为炊一样,没有“米”也写不出作文来,这个“米”是指作文材料和语言。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米可炊呢?首先要帮助学生做好材料准备。

它可归纳为三个字:看、做、想。

一看:就是观察。

要想抓住事物的特征,了解其联系,就得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观察的基本方法有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反复观察;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要想抓住事物的特征,了解其联系,就得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事物不同,其特征、联系就不同,观察的顺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观察静态事物,多是根据结构特点,按方位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动态事物,按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积累写作素材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的优美词句 , 优 美段落随手摘抄下来即可 。定期在班 上开展读 学生去感受春播的希望 , 去体验秋 收的喜 悦。到校后要把 自己 书活动交流会 , 让学生把 自己的读书成果在 同学面前做 汇报展 参加 劳动的所见所 闻所感带到语文 课堂上 来与 同学 们一起分
出, 并评 出优 胜者给予奖励 。够 一个 阶段后各个学 习小组 交换 享 。这样一来 田问碧绿的麦苗 , 金黄 的油菜 花 , 滚 圆的西瓜 , 弯 读物 , 重新做 读书心得 或读书摘要 。一个学期下来我 们班 的学 腰的稻谷 , 红脸 的高梁 , 丰收的玉米 , 翻腾 的耕犁 , 挥舞 的镰 刀 , 生每人都能读三到四部名著 , 做五六本 读书笔记 。学生在不知 劳作问农民的笑谈都成了同学们 写作的第一素材 。作文课上遇 不觉 中积 累到了写作 素材 , 到了作文课 上学生一改 过去 “ 眉头 到了写 景状 物类的文 章 , 同学们再也不会 没啥可写 了 , 都 能争
亲近大 自 然 了。在这方面农村 的学生 比城 里的学生要 好一点 。 根 据新课标 的要求每学期 我都会 向学生推荐 大量 的课外 因为农村 的天地广 阔 , 有足够的舞台可供学生去表演 。我们 学 优秀 读物 , 如《 西游记 》 、 《 三 国演义》 、 《 水浒传 》 、 《 在 人间 》 、 《 我 校的后面就 是小山 , 每年春天到来 时 , 满 山苍翠 , 野 花吐芳 , 群 的大学》 、 《 童年》 、 《 格列佛 游记》 、 《 鲁滨逊漂流记 》 、 《 朝花 夕拾 》 鸟争鸣 。 我虽不敢把学生直接带到山上 , 走进树林 中去 , 但我却 《 冰心散 文集》 、 《 家》 、 《 春》 、 《 秋》 等书籍让学生读 。首先 我把学 能带领学生站在校园 中, 抬头观看 后面的小山 , 听林 中的鸟叫 , 生分 成四人一小组 , 每个 小组读 同一部作 品 , 并要 求学生 做出 赏 山上的野花 , 品 山中的美景 , 并让学生把 自己看到 的美景说 读书心得或读 书摘要 。 对于学 习程度好的老师要求他们做读书 给大家听 , 和大家一起 去分享 自己心中的美。从而为作文课堂 心得 , 把 自己的读书 感悟用一段 话或几句 话随手写 出来 , 对于 积累写作素材 。每年到 了春耕秋播 的时 节 , 我给学生布置 的第 程度不好的学生老师只要求他们做 出读书摘要 , 即把 书中读到 项作业不是读书写作而是要帮助家长到 田间地头 去干活 , 让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米下锅”论文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米下锅”论文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米下锅”“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做人难,作文更难。

”“作文猛于虎也。

”这是目前学生中流传的有关作文难的一些说法。

这些说法虽不免有调侃之意,却也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十分严重的畏难情绪。

每逢作文课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堪言。

问其原因,答曰: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无米下锅症”。

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呢?我们不妨先来观察观察山泉。

一眼山泉会昼夜不停地从泉眼里“突突突”地喷出清澈的泉水来。

也许你会感到非常奇怪,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它与浩瀚的地下水紧紧相连。

那么,学生写作时又如何能做到“有米下锅”,文思泉涌呢?我认为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多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都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意义。

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从文章的文化底蕴到文章的写作技巧,再到文章的选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我们的想象,阅读更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引导我们积极向上,体味人生,陶冶性情。

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文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广博获取,向“书海”取宝。

首先,要重视课内阅读。

能够入选课本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都是十分规范的。

通过阅读学习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词汇丰富,语感好,学生的作文自然语言流畅没有语病。

再看看课本所选的文章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事来写的,哪些经历和学生的相似,哪些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把课本上学过的内容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如学生在写《我也是只丑小鸭》这篇作文时,就可以巧妙地引用《丑小鸭》这篇课文的内容。

其次,应加强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要选好书,教材后面推荐的那些经典名著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米可炊”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米可炊”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米可炊”作者:丁霞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6期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又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到生活的美;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积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不断的练笔中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让他们从此爱上作文。

关键词:作文素材阅读积累观察动笔提到教作文,老师就会觉得无从教起;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觉得无从写起。

虽然老师精心备课、讲解,但写上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最终发现是他们没有素材,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搜集素材,让他们“有米可炊”。

首先做到“有米可炊”需要学会观察。

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素材。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素材,但学生却不留意,忽略了生活,所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很重要:在家庭中如何跟父母相处的,遇到矛盾如何解决的,父母如何关爱自己的等等;在学校中和同学之间为一道题的争吵,友谊的破裂,遇到的挫折等等。

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总会发现原来可写的东西很多。

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最后文章有一段对叔叔的描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虽然很简短,但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于勒在外的艰辛。

于是我就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回去观察自己的父母,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一看,发现学生观察得很仔细,一位学生这样写她的父亲:“父亲近日苍老了许多,脸色憔悴不堪。

他的双鬓已染上了白霜,额头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尤其是他那双枯黄暗淡的手,如同枯皱的树皮,丝毫没有活力。

是这双手日夜操劳,为生计而忙碌;是这双手,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快乐成长。

”另一位学生这样写她的母亲:“曾经拥有一头乌黑秀发的妈妈如今为了掩盖头上的白丝而染成了棕色,美丽的大眼睛有深深的黑眼圈,眼角多了许多皱纹,手上布满了老茧,已经感受不到一丝的柔软,尤其是右手无名指上那鼓起的一个巨大的老茧,更是妈妈长期辛苦理发留下的,原来修长的指甲也因焗油而被染上了黑色的印迹。

“微语”,让作文“有米可炊”

“微语”,让作文“有米可炊”

浙江奉化市锦溪小学(315500)徐维娜[摘要]“微”即“细小”、“细微”之意。

“微语”,就是让学生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写“微语”来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能有效解决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的问题。

教师可从学生作文的现状、“微语”的具体操作步骤、“微语”的优势及使用效果入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习作微语素材积累[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2-073建造一栋高楼,砖、瓦等建筑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作文亦是如此,如果没有素材的积累,那么无论你有多强的审题能力,多高超的写作技巧,结果都只是空谈。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就目前学生的作文状况来看,素材的匮乏还是困扰他们的重要原因。

一、现状分析1.现状点击现状一:四年级第一学期初,我在班级内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题目为《鼓励》。

全班51名学生,竟然有将近50%写了自己考试失败,以为会受到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甚至打骂,但是没想到爸爸妈妈非但没有批评,还鼓励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的事。

这些文章虽然结构完整,措辞得体,但读来索然无味。

现状二:每到布置周记时,学生们总是眉头紧锁,显得很苦恼。

问其原因,纷纷说不知道写什么好。

每次批阅周记,往往会出现部分学生将原来写过的文章改头换面,或者抄袭别人的作文的现象。

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2.调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对班级学生(5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大致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作文的态度、喜欢作文的原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平时是否有观察记录的习惯。

在“对作文的态度”这个方面,全班竟有75%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对作文没兴趣,甚至有十几个学生表示很害怕。

其中有62%的学生“不喜欢的作文原因”选择了没有内容可写,85%的学生表示没有观察记录的习惯。

作文需要“有米而炊”

作文需要“有米而炊”

作文需要“有米而炊”作者:杨树林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6期摘要: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一面镜子,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一把尺子。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关注学情,有的放矢,在作文教学中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在作文中得心应手、“有米而炊”。

关键词:观;说;读;写;创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喜欢说假话、套话、空话,“鹦鹉学舌”,背作文、抄作文现象时有发生。

深深地引起教师的重视。

因为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一面镜子,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一把尺子。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分析学情,有的放矢,在作文教学中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在作文中得心应手、“有米而炊”。

基于现状,不难分析出学生作文薄弱的原因:一是深入生活,观察感受少;二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三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因此,作文教学中重视“观察—积累—说话—阅读—写作—快速作文”的系列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深入生活,观察思考作家写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是极其丰富、复杂的;写作者在搜集到丰富材料之后,要下一番加工制作的工夫,使材料符合作文的要求,即对事物不断分析加深认识的思考过程,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面对小学生实际,指导他们选取周围熟悉的事物,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常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布置学生走进大自然,做有心人,感知生活,思考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如:“五一”让学生去寻找春的足迹,这样学生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记得一次作文,一名学习困难生不知写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写出了自己在全校“船模比赛”中主动带浴盆,老师破格让他参加决赛,并奖给他红花的事。

字里行间通过真情实感,表达了关心集体是光荣的这一中心。

学生写得很成功,我也很惊喜。

小作者在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看、听、摸、闻、尝、拆、思,学生更能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联想,作文才能以真动人,以情感人,引起读者共鸣,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1

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1

勤于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心语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

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要打开写好作文的广阔天地,须学习、掌握更多更广博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为此,在青春年少之际,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实实在在地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功夫。

再说,人不可能事事都直接经验,都亲目能睹,亲耳能闻,亲身实践,通过阅读,能懂得许许多多个人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

须记住:阅读是吸收,吸收得越丰富,表达时笔下越有神。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情操给后人以深深的启迪,就是对洞庭景色的描绘,也是景物描写中的一绝。

“朝晖夕阴”的万千气象,“霪雨霏霏”的阴风浊浪,“春和景明”的上下天光,把巴陵胜状刻画得有声有色,如在眼前。

然而,你是否想到:范仲淹据说没有到过洞庭湖,也没有登过岳阳楼,笔下所描绘的巴陵胜状,非亲眼所“观”,而是虚拟的。

既是虚拟,为何又写得如此逼真,使人拍案叫绝呢?原来他有生活上的积累,再加上读画所得,笔下便出现绝妙好景。

范仲淹是苏州人,从小熟悉太湖景色,后来又官贬饶州,又对鄱阳湖的景色十分了解。

生活上有太湖景、鄱阳湖景的积累,再从滕子京那儿得到《洞庭秋晚图》的画,仔细阅读,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巧妙地揉合,笔下洞庭湖的景色就活灵活现。

上面这个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生活积累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

深知其中道理的年轻人常以作家为榜样,勤奋地把生活中撷取的朵朵浪花记下来,如春意盎然的美景,扣人心弦的场景,精彩纷呈的对话,鞭辟入里的议论,均可作点手记。

生活手记是写作素材的仓库,经久不懈地储存,必然富足。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学生作文语言艰涩、内容空泛、言之无物。

很多学生也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平时对生活观察得很细致,看的书也不少,可到作文时总觉得脑中空荡荡,没有材料可写。

巧做有“米”之“炊”——例谈初中写作素材的发掘

巧做有“米”之“炊”——例谈初中写作素材的发掘

2021.02当前,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备感困难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

写作“无素材”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素材就在那里,只不过缺少慧眼去发现。

如何引导初中生发掘写作素材,巧做有“米”之“炊”呢?一、课本范文,揭开“米”的面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可是,很多初中生认为写作素材不好找。

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平平淡淡,根本没什么值得一写的事情。

难道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才值得写进文章,日常生活小事就不值一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写作素材从何而来呢?且看教材给予的启示。

以记叙文为例,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就有两篇在素材选择方面可以给初中生极好示范和启迪的文章:《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写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遇到岔路时选择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日常问题;《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爬悬崖,中途被小伙伴丢下,进退两难,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顺利爬下悬崖的经历。

这样的素材并非惊天动地、非同一般。

可见,大部分素材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否则“小事”难以成为好素材。

二、课外阅读,见识“米”的多彩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略读、精读、跳读。

学生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见识“米”的多姿多彩:《莫言散文选》中《童年读书》里记载的故事,《城南旧事》中英子小时候在书店蹭书读的经历,泰戈尔《新月集》里温馨的母子情,这些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法布尔《昆虫记》里仿佛穿了一件“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的吝啬鬼杨柳天牛,为后代无私奉献的小甲虫,让广大读者印象深刻。

可见,动植物也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此外,身处互联网时代,网上“冲浪”时的所见所想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摘要】中学生写作“无素材”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

2015年12月14日讲座: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2015年12月14日讲座: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2015年12月14日讲座题目: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写作材料积累的途径与方法写作材料积累的途径和方法江西郑建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写出言之有物,内容具体的文章,必须占有和掌握大量的写作材料。

一.当下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呢?1.学生缺乏材料,不是拾人牙慧,就是拉扯瞎编,内容空洞无物。

2.学生缺少发现,身在米缸不知米。

其实,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来说,不是缺乏材料,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3.教师缺乏指导,把写作教学更多地放在了行文过程的中间环节,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丰富写作的“源头活水”。

于是乎,为了应付作文,胡编瞎造,或者抄袭,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写作有一定技巧,但本次讲如何积累写作材料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呢?答案是肯定的。

(积累对于写作具有重要作用。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晚年在繁忙的公务中仍不辍农耕,休憩时依然不忘写作。

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贮存在瓦罐里。

就这样年复一年,十年之中就积下了十几罐。

后来,他一一打开,重新加以修改整理,一共抄录了30卷,这就是《辍耕录》。

由此可见,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

)二.材料积累的途径与方法﹙一﹚带领学生.收集词语,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这里的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

主要是成语。

(山东陈雪:除了从书本上、从他人文字上积累素材外,学生还应积累更多直接的、独特的自我心灵体验素材,进一步锻炼观察、思考客观外在的能力。

社会动态、家庭生活、邻里亲情、校园喜怒、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肥沃的心灵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实。

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记录在个人的素材本上,并同样做好相应话题的归类。

)我的做法是:1.选择适合学生的近5000个成语的《九用成语词典》﹙吉林教育出版集团﹚要有成语积累本2.要求学生每天按照词典页码依次积累20个成语:先通读这20个成语,了解意思,然后抄写在成语簿上。

注意每天坚持,不要间断。

有效练笔让学生有“米”会炊

有效练笔让学生有“米”会炊

有效练笔让学生有“米”会炊笔者不久前读到一篇二年级学生的习作《鞋》,很受启发。

小作者想写一家人一天内不同的见闻和感受,却别出心裁地让鞋子来介绍,仔细一想,还真贴切:能整天寸步不离陪伴我们左右的不就是鞋子吗?这个聪明的写法使看似平淡的题材变得很有情趣。

读后笔者思忖,我们是否也可以让低年级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话、写话--把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给予童话作料,使它富有童真童趣?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笔活动:一、提供想象情境调动内在潜质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他们提供想象的情境,让他们多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写出真实的内心世界,符合他们写话的心理需要。

课前,笔者努力捕捉学生的这种需要,以一篇下水写话引路,让学生一边欣赏、想象,一边联系自己生活,打开话匣子。

鞋子的对话晚上,我们一家人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朦胧中,我突然听到鞋子们在说悄悄话。

爸爸的鞋子自豪地说:“今天我的主人在手术台前忙着做手术,他站了三个多小时,我可无聊极了。

不过,想到又一个病人能得到治疗,我也只好忍着啦!”妈妈的鞋子兴奋地说:“我比你幸福多了,我在幼儿园里能天天听到小朋友快乐的歌声。

”我的鞋子也说话了:“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小主人在操场上踢了两场球,累得我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鞋子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心里有说不完的话。

孩子们尽情地读着,新奇的内容令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动机,有效实现了语言的自主积累。

当让他们猜测文中爸爸妈妈的职业及小朋友的爱好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他们的思维畅快地与生活链接,带来的是充满个性的表达。

交流时,从他们有理有据地判断,自觉地语言运用,积极自信的表达,都可以看出对本次写话的强烈兴趣。

其间,笔者也亲切、随和地参与对话,使师生之间缩短了距离。

正是这样贴近生活的言语交际活动,使学生想说,敢说,,渐渐消除了对说话、写话的恐惧,调动了其内在潜质。

二、重视生活体验鼓励积极找“米”说话、写话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习作的源泉,反映生活本色,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这就是巧妇要炊的“米”。

“炊米”有技巧,作文没烦恼

“炊米”有技巧,作文没烦恼

“炊米”有技巧,作文没烦恼作者:杨红兵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20年第10期很多同学有这样的困惑:报刊时文不少看,名家大作不少读,名人事例不少积累,在写作素材方面可谓“弹足粮丰”,可写出的文章依然拿不到高分。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为什么“米粮”充足却做不出“好饭”呢?答案是缺少“炊米”技巧。

下面给同学们讲讲该如何“炊米”。

“炊米”的基本原则一、切题【定义】切题,顾名思义就是切合题意,选择素材时一定要紧扣命题的核心词展开分析,借助素材诠释核心概念的重要内涵,充分展示自己的分析和思辨说理能力。

【示例】闲时速览。

俗话说“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有很多的课外知识都是利用碎片时间积攒起来的。

是的,我们很忙,但再忙也有“机”可乘。

我通常是在每天三顿饭的前后看上几页书,既是調整,又是放松与充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闲时广读课外书的习惯,让我赢得了“小博士”的名号。

用时鉴阅。

即便是一节语文课,也会涉及天文地理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更何况是我们曲曲折折的成长历程呢?教材里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解决成长中供需的矛盾,屠呦呦反复阅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从里面找到了提取青蒿素的最佳办法。

任何成功之路都离不开阅读这条路,我又怎能例外?【点评】作者紧扣核心词阅读展开论述,先是结合自身经验,指出要利用碎片时间去阅读,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然后又提出用时鉴阅,并进行了深度分析,再次点明阅读的益处。

二、摒弃陈旧素材【定义】就是选择素材要力争去旧取新,特别是那些千人皆用的“大路货”,会造成阅卷老师审美疲劳,而那些不为人所知或者新近发生的素材则能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客观、理性。

以前看过几期《可凡倾听》,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抛开他们已经背负的诸多评价,不带有色眼镜,从工作、生活、为人等各方面与被采访人沟通,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对被采访者的生活和事业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我非常欣赏这样的评价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 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精品

初中语文教学 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精品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它不仅在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学生表达思想,服务社会,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

但我刚进行作文教学时,却发现学生作文的真实现状令人担忧。

大部分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即使绞尽脑汁写出几个句子,不是假大话,就是上下句风马牛不相及。

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就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积累素材应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

1、作文教学与校园生活相结合。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对校园生活的感受积累,写了很多不错的作文。

其时,我们可以有意创设情景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我们学校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活动课,我经常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如赛跑、乒乓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

比赛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

由小组进行评价,选出优秀者在班内进行交流,然后班级推选优秀文章向校报投稿。

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让学生积累了素材,加深了感受,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班会课增加学生的写作机会。

有一次为了鼓起后进生的信心,我精选了《你必有一样拿得出手》一文读给他们听。

然后让大家谈谈自己有那些特长及感受,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极其活跃。

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作文写读后感。

结果该命题学生写得特别好,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就连平时写不上一页的同学也写了二张多。

真是出人意料。

其实,只要我们有心,抓住学生的心理,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即教育学生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2、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与校园生活相比,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了解社会的方法很多,即可以参加社会实践,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

鼓励大家谈“环境保护”、“新能源”。

了解社会、感悟社会,即是拓宽写作题材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拓宽体验渠道,让学生习作有米可炊

拓宽体验渠道,让学生习作有米可炊

拓宽体验渠道,让学生习作有米可炊摘要:学生作文难就难在无米之炊,欠缺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习作教学不应限制在课堂和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而要将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故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开凿和拓宽体验的相关渠道,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作文便有米可炊了。

关键词:体验;习作;渠道;有米可炊多年来,小语界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生习作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较低。

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天真活泼,有家人,有老师,有同学,十分熟悉身边的人和事,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因此把精力放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上,没有考虑到“一个人对最熟悉的事物是从不会去主动认识和思考的”这一心理特征,忽视了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充实习作内容这一实践环节,把习作内容与表达形式割裂开来,逼着小学生去做无米之炊。

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假、大、空”和“抄、凑、拼”的现象:形式单一,言之无物,语言干涩,内容乏味。

他们只把作文当作是一种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奉命而作罢了。

新课程理念明确为我们小学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习作指导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充实写作内容,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思,我手抒我情”。

故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主动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充实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习作开凿丰富的源泉。

一、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体验1.跨科式课堂体验,拓宽习作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与空间课堂是学生每天习得知识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各学科课堂,更是学生感受多姿多彩校园生活的体验馆。

将习作教学从语文单科扩展到多学科,拓宽习作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与空间,合理开发与利用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资源,从中筛选出适合习作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课堂教学过程,描述课堂教学情境,表达学习的收获和感想。

让作文课成为“有米之炊”——对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再思考

让作文课成为“有米之炊”——对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再思考

让作文课成为“有米之炊”——对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再思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引,以及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几个方面出发,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十几载,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很是忧虑。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更能体现出一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初中学生,引导他们写出新颖有创意的、感情真挚细腻、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作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偶尔出现几篇新作,也属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

其背后的原因如下:其一,学生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

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得太少,久而久之学生成了文学的“贫血儿”。

第二,生活单调,缺少生活的感知。

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中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第三,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教师没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仅凭一本教科书来教学,或当堂或课外布置一篇作文,学生或前或后断断续续地把作文交上。

布置作文时又不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人认识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进行训练,造成了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在众多的素材中取“米”,这是学会作文、写出有个性作文的最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更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目前,初中学生积累的素材不够丰富,即是下作文之锅的“米”不充足,即使具备了一定量的素材,贮备了一定的下锅之“米”,但如何选取已有的“米”,烧出符合阅卷教师口味的“饭”,“烹饪技术”还欠工夫,即组织选材、整合材料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作文成为“有米之炊”
中考结束了,学生的考场作文普遍写的一团糟,这着实让人着急。

仔细分析原因,原因在于学生对所写话题审题不清,作文内容空洞,毫无新意,为此,我准备通过一节作文课来纠正这一现象。

材料:有一天,小姑娘心爱的波斯猫得了病死掉了,她站在窗子前边看佣人葬她可爱的小猫,伤心得大哭起来。

小女孩的外祖父走过来,为她打开另一扇窗子,说:“孩子,为什么不看看这扇窗子外有什么呢?”小女孩就走到另一扇窗子前,这时她看到的是家里的园丁正在为那些漂亮的玫瑰花修剪枝叶,小女孩很快忘记刚才的悲痛,快乐得笑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这个世界。

请以“为自己打开一扇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师:话题作文是现如今考场作文的一大趋势,写好话题作文都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学生讨论)
生:先分析材料,再分析题引,最后确定主题
分析材料:材料中小女孩先是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又为何突然喜笑颜开了呢?
生:因为她打开的窗子不同,也就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分析题引:她选择了怎样的角度呢?
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态度去看世界。

确定主题:通过对材料和题引的分析我们如何认识这个话题的主题呢?(学生讨论)
生:生活中要为自己选择一种积极乐观的角度,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看待问题。

师:那么在这个主题之下要写好这个话题,我们都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呢?(讨论)
生1:最好应该写成议论文,因为这样会有很多话可说……
生2:关于这个话题的典型材料很多……
生3:可以用名言警句……(学生归纳)
名言俗语:
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快乐是一种感觉,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周围的事物,你的周围就
会充满阳光和快乐
③当你为太阳落下山坳而惋惜时,瞧!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不已悄悄爬上
树梢了吗?
④两个犯人通过铁窗向外看,一个看到了泥浆,另一个则看到了满天
的星星……
诗词名句: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哲理故事:
①罗斯福的故事。

罗斯福家中被盗,朋友来安慰他,他笑着说:我要感谢
上帝,因为第一,贼盗走了东西,而没有伤害我。

第二,贼只偷走了我
的部分东西而非全部。

第三,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②半杯水的故事。

两个口渴难耐的人同时看到桌子上有半杯水,一个垂头
丧气的说:怎么只有半杯水了。

另一个说:哈,还有半杯水,太好了!
③推销商的故事。

两个被派遣到非洲去开拓市场的员工,他们在向总部的
报告中,一个这样心灰意冷的写到:“这次白跑一趟,这个国家没有市
场,因为这里根本没有人穿鞋。

”而另一个则坚信自己能够大有作为,
他说:这里太好了,市场潜力无限,因为这里没有人有鞋穿”。

④老婆婆的故事。

一个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二女儿卖布鞋。

天晴时她因为担心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难过不已;下雨时又为二女儿
的布鞋卖不出去伤心流泪。

哲人告诉她说,下雨时你大女儿的伞卖的好,天晴时,你二女儿的布鞋卖的好,你不是很幸福吗?老婆婆想想顿时喜
笑颜开……
师: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探讨概括一下写好一篇话题作文都需要那些步骤?
(讨论)
概括小结:
1.锁定话题认真审题。

材料+题引=主题
2.激活思维,构思选材。

3.用心抒写,彰现个性。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指导,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都能在规定时间内交上了
令自己满意的作文,而且有许多作文内容详实、构思新颖、文采斐然,学生身上潜藏的活力着实让我感到震惊。

启示:
1.如果说作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的话,那阅读便是它的生命线
2.尽管作文是写出来的,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也是必需的,学会审
题,注意一定的章法结构,我们的作文就不会是乱写一气。

3.大脑是存储知识的储蓄库,要善于向它及时存储有效信息,更应时
常激活它,经常对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能在用时做
到信手拈来,即是文章。

4.还作文课堂给学生,就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