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加几》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安康地区石泉县银桥小学丁慧

课题名称《九加几》

科目小学数学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2.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

2.为学生每人准备18根小棒。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2、合作探究法

《九加几》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刚召开了冬季运动会,你们喜欢运动会吗?

师:好,那么老师带大家看看人家学校的运动会去。

教学活动2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多媒体展示。(运动会场景图)

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体育比赛项目?

师:比赛项目有:赛跑、跳远、踢毽子、跳绳。

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有一个问题

想向大家请教,问题是: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教

师贴问题)(学生齐读问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2)能从96页图中很快找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找到信息的孩子举手表示。

(3)师: 如何列式?

板书: 9+7=16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教学活动3

2.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师:运动会上的各项比赛都在激烈进行着,志愿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给他们准备了美味饮料。(教师贴图片)

师:老师把饮料移到黑板上,体育委员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你能解决吗?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你是想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

师:先静静思考。

师:把你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交流。(教师收集)

学生汇报。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4)10+4=14 9+4=13

教学活动

4 3、凑十法

你们说的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都与十有关,所以我们有一种新的方法叫“凑十法”。

计算:9+4 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在加上剩下的3盒。(学生用小棒代替饮料试着摆一摆,让大家看明白你究竟是如何想的).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交流想法。(学生收好小棒),抽生上前摆。

师:为什么拿1根呢?

2根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师:因为9+1=10,所以拿1根和9加在一起得10 ,拿1根的目的是把9凑成10。再用10+3=13,好算。这样,就把9+4转化成了好算的10+3。

师:刚才摆的过程如何清清楚楚地在算式上记录下来呢?(配合小棒图)看到9想:9+()=10。把4分成1和3,再用9和1凑成10,最后算10+3=13

这种方法叫凑10法(板书:凑10法)

教学活动5 5、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踢毽子和跳绳组的一共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问: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

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学活动6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教学活动7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教学活动

8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我上的是第一课时,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情境入手,使

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是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

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孩子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地表现自

我,建立自信心。

3、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

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4、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

究,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程度。

在教学当中,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可以说是很失败,很糟糕,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

1.还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们注意力

不集中,影响课堂教学;

2.在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时,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学习提问题,

所以他们刚开始时还不太会怎样去提数学问题,在我的启发下,

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提出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

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3.过分依赖于课件,教学衔接不紧密;

4.自主探究的过程效果不好,大概是我平时让学生们动手操

作的机会太少了,应让他们亲身体验,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

5.要善于用表扬性、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6.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是老师牵着学生走;

6.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课堂上没有激情。

还是那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要总结经验教训,多多学习,多多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三年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教科书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比过程中,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大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简单了解树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这棵树 教学难点:尝试用感观感知树 四、教学准备 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 3、教学PPT,人体器官图(或者是课前简笔画)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图片上的大树) 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 2、(PPT展示),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学生看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工具用处大》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工具用处大》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工具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用处。 2、鼓励幼儿根据操作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 3、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孩子提前做的工具调查表每人一张 2、工具»PPT 3、各种小工具:锤子钳子扳手削笔刀订书机螺丝刀等 4、铅笔一支 5、美工纸 6、大纸箱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工具调查表说一说自己对工具的认识,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小工具,现在我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调查向小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工具。(幼儿自由的发言) 2、认识各种工具,并探索工具的用处,能根据操作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 (1)、出示一个大纸箱,请幼儿帮忙打开。 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了,今天我带来一个大纸箱,我请小朋友来帮忙,把箱子打开。 师:看来空手打开打开箱子可真不容易,谁能想一想其他的办法呢?(幼儿发言)用剪刀刻刀等 (2)打开纸箱,认识各种工具 出示小锤子锤子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用途。 师:小朋友,箱子里有一个工具箱,我们打开看看里面有哪些工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问题并说出用途。

(3)能根据操作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 师:我想用铅笔为每一位小朋友画一朵小红花贴道表扬栏中,可是为什么画不出来?谁愿意帮老师到找一件能削铅笔的工具,我们看他找得对不对?(幼儿找出卷笔刀) (4)请一幼儿示范操作削铅笔。教师并用小号的铅笔画画。 (5)出示几张美工纸,请幼儿选择合适的工具。 师:我想把这几张纸订成一本小册子,谁愿意帮老师到找一件能合适的工具。 (6)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说出解决办法: 手机的螺丝松了,用哪种工具好? 这排钉子太危险了,我们是用哪种工具把她砸下去? 这块铁丝太长,我想用一小块,我应该用哪种工具剪下来?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来帮忙的这些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它们有一个名字叫工具,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么多的小工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初识Excel》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 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 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大班科学:宝宝和妈妈 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宝宝和妈妈 执教者:郭梦楠 活动目标: 1、认识卵生动物、胎生动物。 2、通过大小、颜色等办法区别不同蛋的特征,知道鸭蛋、鹅蛋、鸡蛋、鹌鹑蛋的主要特征。 3、通过探索操作,能够区分部分卵生、胎生动物,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鸭妈妈头饰、各种动物的图片 2、实物(鸡蛋、鹅蛋、鹌鹑蛋、鸭蛋)、框子。 3、幼儿操作动物图卡,操作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鸭妈妈来我们班找他的小宝宝,这是鸭妈妈第一次当妈妈,她在草丛里生了一个蛋,刚生完,她就急急忙忙去找朋友分享她生蛋宝宝的喜讯。糟糕的是现在鸭妈妈想把宝宝带回家,但是她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宝宝。嘎嘎嘎,这里有好多蛋宝宝啊,但是这些蛋宝宝到底哪个是我的宝宝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宝宝吗? 二、帮鸭妈妈找宝宝 1、区分鸭蛋宝宝 师:每一组桌上都有4个蛋宝宝,鸭妈妈也给每个蛋宝宝都标上了记号。请你仔细观察哪个是鸭妈妈的宝宝,请你记住他的标记等等告诉鸭妈妈。 师:但是鸭妈妈还有一些要求,我的蛋宝宝是很容易怎么样的(狠容易破的。)那就要请小朋友怎么样啊?(请小朋友小心一点。)每个小朋友都要轮流观察每一个蛋宝宝,不能抢着看。等等还要请小朋友们来告诉我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我的宝宝。 2、幼儿操作

师:音乐开始就请小朋友们到后面进行操作,音乐结束时请全体小朋友回到位置上。 3、送鸭宝宝回家 师:你们都找好了吗?觉得几号是鸭蛋宝宝啊。你是用什么办法的? 师:请每一组的一号小朋友来帮鸭蛋宝宝送回家。 师小结:一般的鸭蛋都是淡青色的,椭圆形,不大也不小的。 4、送其他宝宝回家 师:现在鸭妈妈找到他的宝宝了,但是还有一些妈妈没找到自己的宝宝,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师:这是什么动物?(举起鸡妈妈、鹅妈妈和鹌鹑妈妈的框子。) 师:刚刚我们都已经仔细观察过了,现在请红色组的②③④号去自己组每个人拿一个蛋把送回妈妈的怀抱。(接着每一组都送过去。) 师:好,现在我们都送好了,说说你送了什么蛋?(我送的鹅蛋。) 师:是这一筐吗?(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鹅蛋宝宝的?(鹅蛋白又大。) 师:还有送不同蛋的吗?(我送的是鸡蛋。) 师:是这一筐吗?(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鸡蛋?(鸡蛋是肉色的。) 师:哪些小朋友是送这个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蛋吗?(鹌鹑蛋。) 师:鹌鹑蛋有什么特点?(最小了,还有身上有斑点。) 师小结:鹅蛋大而且白、鸭蛋是青色的,比鹅蛋小。鸡蛋是肉色的、鹌鹑蛋最小,还有斑点)。 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认识卵生和胎生动物 师:因为要感谢大家的帮忙们,所以鸭妈妈就请他们来家里做客,请了那些小动物呢? 师:嘎嘎嘎,这时鸭妈妈又生了一个蛋,顿时大家都围着讨论起来,鸭妈妈生下来的是蛋宝宝,这里哪些动物生下来也是蛋宝宝的呢?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9加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9加几》教学设计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圆片18个、旺仔饮料13瓶。 学具:每人准备小圆片18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课件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伴随着雄壮的音乐,星星小学在开运动会,瞧,多么热闹!老师想去做拉拉队为他们加油,我们也为他们加油,好吗?(喊三声加油) 2、运动会上,拉拉队员们想得真周到,为运动员准备了一些旺仔饮料, 有一个小朋友问:有多少盒? 二、新课教学例1 1、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盒吗?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巡视,注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刚才XX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旺仔饮料,(请这位小朋友来数一数),大家也学着他的方法数一数。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数的办法,接着数。也有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听听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指名说说) (老师说:你们说的都很好,小朋友们真能干!) 2、摆一摆 A、课件,出示课题9加几

B、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板书:9+4,9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用小圆片摆一摆。一位小朋友摆9个,表示盒子里的饮料,一位小朋友摆4个,表示盒子外面的饮料,刚才有小朋友用数的办法,老师觉得太麻烦了。请同桌小朋友动脑筋想个办法,让老师一眼就看到你的桌子上有几个圆片? C、3、说一说 小朋友摆的真好,现在我们学着刚才摆圆片的办法来移旺仔饮料,理解凑十法。(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3学会了移饮料,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来移菠萝。鸡蛋图。 二收集数据,提出问题 (解决了饮料问题,老师这儿还要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帮我解决?)听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操场上有哪些运动队?(跑步,踢毽子,跳绳,跳远,)各有多少人?同桌合作记录收集信息,指名回答,教师随机贴图。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 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 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 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1把,回形针10 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

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 改为 “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 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 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 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 行“预测”、“理”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 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案例与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案例与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设计背景:我常听到小朋友悄悄议论“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有的幼儿悄悄把枕头塞在衣服里,见了老师就会发慌地躲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孩子和家长。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康健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康健成长,我设计了大班活动《我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孕育生长过程。 2.情感目标:通过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探索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关于xx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2.请家长到场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做“毛毛虫变蝴蝶”的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动课题。 二、基本环节 (一)师:小朋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会是什么奇特的事儿呢?你们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东西?(肚脐) 为什么有肚脐呢?它是用来干什么呢?(教师小结;幼儿想象解放交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二)播放课件,幼儿以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三)通过提问谈话,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长过程。 1、教师提问:小朋友说出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求助热线(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就去问问妈妈再回答) 2、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孕育生长的呢? 小精子在做什么?游到什么地方去?最后怎么样?(有很多很多的小精子在一起拼命的游呀游,有一颗游得最快的小精子最先游到卵子旁边,他一下子就穿到卵子的身体里面去了。) 4、他们在一起,往妈妈肚子里舒畅的子宫游过去。 5、宝宝在肚子里是怎么获得营养的呢?(小朋友知道是妈妈吃很多东西,通过食道、胃、小肠、脐带传给胎儿。)请个别小朋友问妈妈,妈妈吃了什么?再回来告诉老师。 6、胎儿慢慢的xx,是怎么逐步xx的? (精子和卵子结合——变成受精卵——长出头和躯干——有了心跳——胎动——胳膊小脚开始活动——身体结实——开始偶尔张开眼睛但是还看不见东西——转动后位置不变——头朝下——有了呼吸功能活动经常)。小朋友在肚子里胎动的时候,问问妈妈的感受,请妈妈说感受。

《9加几》教学设计1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很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教学计划 1 2 一、教材分析: 3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 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4 5 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 6 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7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 8 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 9 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 的心理基础。 10 11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 12 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 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 13 14 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15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 16 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 17 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 18 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 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19 20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 21 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 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 22 23 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让它们沉下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探索使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的办法。 2、鼓励幼儿记录实验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方法。 活动准备: 积木、水彩笔帽、泡沫网;橡皮泥、螺丝帽;辅助材料:面包线;记录表;笔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分类。 1、出示材料,“这些物品,放到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 2、幼儿回答,如有疑义,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一下。 二、使它们沉下去 (一)、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 1、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2、幼儿说,教师以绘画形式记录。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想的办法进行大胆尝试。 2、提醒幼儿养成记录习惯。 三、小结。 1、在浮起来的东西上绑上重的东西,就能沉下去了。 2、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橡皮泥就能沉下去。 3、在泡沫网、水彩笔帽里面放上一些重的物体,就能沉下去。 反思调整:

1、幼儿对沉和浮的概念需要巩固,他们总喜欢用“飘起来”说明物体浮上来了。 2、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干扰因素: a、在示范区水太少了,导致了面包线的上浮。 b、积木经过前几次活动后没有晒干,以至于有几块积木被水浸透,放在水里就是沉得。 3、幼儿操作的方法多,记录的方法少,且记录表被水湿透,有的都记不上去了。 4、橡皮泥在水里变得很不方便操作,也不容易整理。 大班科学活动:让铁块浮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探索使铁块浮起来的办法。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铁块浮起来的位置,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螺丝;泡沫、尖叫瓶、气球、塑料碗、积木;面包线、气球夹;白纸;笔 活动过程: 二、交代任务。 3、出示材料。 4、上次我们想办法把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今天,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螺丝浮 起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5、幼儿回答。 二、让铁块浮起来。 (一)、出示记录表。 1、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想的办法进行大胆尝试。 2、提醒幼儿养成记录习惯。 三、小结。 1、把螺丝放在泡沫板上,螺丝就浮起来了。 2、把螺丝放在瓶子里,螺丝就浮起来了。 3、把螺丝放在小碗里,螺丝就浮起来了。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96---98页 教材分析:9加几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9加几”与后 面的8、7加几等,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 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 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认识了11~20各数。 在学习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加几,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学生在幼儿园学过简单的计算,对于计算9加几的结果大多没问题, 大部分能很快地说出准确的得数。但是问他们是怎么算的,他们却 不会说了;问他们怎么想的,有的小声说是数的,有的干脆说一看 就知道。看来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原来数的方法上学会用“凑十” 的方法表述计算的过程。学生由于思维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在表达 时语言不顺畅,有待于提升。所以初次接触,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思维上是一次挑战和提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 9加几的口算。 2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 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是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 3 情感目标: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2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红星小学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 得先过三关,你们有没有信心呢,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教师课件出示相关习题,学生指名口答) 第一关:9+()=10 第二关:7能分成1和几?8能分成1和几?9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3能分成1和几? 第三关:口算 9+1+2= 9+1+3= 9+1+6= 2.师:同学们真棒!顺利闯过了三关,那我们赶快到运动场去看看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1)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2)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指名汇报)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同学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饮料图)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看: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生:还有13盒) (4)你是怎么想的?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生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1,2,3,……,12,13,一共有13盒。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13,一共有13盒。 ③先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5)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强化“凑十法”。 (1)要算一共有多少盒?我们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9+4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9加几,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来摆一摆,学生操作,教师引导: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呢? (3)谁能结合老师的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3.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从画面收集信息,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2)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6 (3)让学生讲怎样算,得数是多少? (4)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4.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2)谁还能提出其他用9加几计算的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整理:踢毽的和赛跑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节“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灌输概念,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探究知识点。 ■学情分析 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多媒体的知识正是他们所喜欢和欢迎的。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以认识多媒体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 (3)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能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 (2)使学生能从实践中分析多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媒体和多媒体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大班科学活动看谁跑得快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看谁跑得快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看谁跑得快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斜坡的高度以及坡面的光滑度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看谁跑得快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斜坡的高度以及坡面的光滑度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2、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礼盒一个,内有玩具小汽车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跑道、长短不一的积木若干,记录表一张,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向幼儿介绍场地。 师:宝贝们,看到地上有根红线了吗?红线的里面是我们今天活动的地方,外面就是我们说话,聊天的地方,记住了吗? 2、幼儿自由玩小汽车,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呢?(幼儿猜测后教师

打开礼盒),喜欢吗?来,每人拿一辆小汽车。想玩小汽车吗?请你们想出不一样的方法让小汽车跑起来,并且和小朋友比一比谁的小汽车跑得快,能做到吗?好,请你们到活动区玩起来吧。(幼儿玩汽车) 师:宝贝们,你们的小汽车都跑起来了吗?活动区里有一个停车场,请你们将小汽车停在那里休息一会儿,我们坐下来说说你是怎样让小汽车跑起来的? 引导儿发现,他们用手推、拉,用嘴吹等方法都是给了小汽车一一种外在的力,它才跑起来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探索不用力,让小汽车在车道上自己下滑的方法。 师:宝贝们,如果我们不对小汽车用力,它能自己跑起来吗?你有什么好办法不用力让它自己跑起来吗?(幼儿答) 师:老师准备了跑道和积木,请你不用力,让小汽车自己从跑道上跑下来,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好,拿上跑道和积木,到活动区去试一试吧。(幼儿探索不用力让汽车自己跑起来的方法。) 师:你们都找到好办法不用力让小汽车自己跑下来了吗?好,把你的好办法放好不要动,小汽车就停在跑道旁,我们坐下来聊聊你们的好方法。 2、交流和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让小汽车自己跑下来的? 幼儿回答。 师:看看你们搭的跑道像什么呀?(滑滑梯)搭个像滑滑梯一样的斜坡小汽车就能自己跑下来了吗?我也想试一试呢。 教师操作并恭喜幼儿挑战成功。 3、引导幼儿探讨、感受汽车下滑速度与斜坡高度的关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进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实行加法。今天有学 校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学习9加 几吗?……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实行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 1+910+7…… 2、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毽子, 还有的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预 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小明问:“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踢 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知学习: 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解决题目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 这个题目。 组织交流解决题目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先容本组解 决题目的方法。 (1)点数出结果接着数,数出结果。 (2)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3)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 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因为9+1得10,所以算9+4, 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题目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题目:“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 7人 (3)教师口述: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 人与跳远的7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7。(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应怎样算?得数是几?(同坐交流)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答应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3、总结规律:“凑十歌” 4、出示课件:你还能提哪些用加法算的题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知识应用: 1、教师出示课件1: 你能完成上面的式子吗?9+3和9+7的得数是多少呢? 2、出示课件2:9加9、2、4、7、5、 3、6、8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浏览“我的电脑”》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0课浏览“我的电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我的电脑里找到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做一个良好的信息公民。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创建文件,了解了什么是文件夹,可我们的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 1、认识“我的电脑” 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这个窗口。说一说:“我的电脑”窗口里的图标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请说出来。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列出了计算机安装的全部驱动器。

(1)“英寸软盘(A:)”图标表示3.5英寸软驱,用“A:”的符号表示,读作“A盘” (2)(C:)和(D:)图标是硬盘的图标,一台计算机通常会有2—3个硬盘图标。“C:”和“D:”是C盘和D盘的符号。 (3)(E:)图标是光驱的图标,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一般都会有这个图标。 窗口中的其他图标是一些专用的文件夹,图标上都有一个表示类型的图案。 2、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用“我的电脑”查找文件,是从查看某个硬盘开始的。双击“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硬盘的图标,可以打开表示那个硬盘的窗口,显示这个硬盘中所有的文件夹和文件。 双击需要查找的子文件夹,就可浏览这个子文件夹中的所有子文件夹和文件……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查找下去,直到找到所需要查找的文件。 现在我们来寻找前两节课创建的“练习1”文件,看看它放在哪里。 (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C盘图标,打开C盘窗口; (2)在C盘窗口中,找到并双击“My Documents”文件夹; (3)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练习1”这个文件了。 小知识:“My Documents”就是“我的文档”,是Windows专门为操作者指定的一个文件夹,操作者自己创建的文件,只要不做特别的指定,一般都存放在这个文件夹里。 小技巧:在向前查找文件的过程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后退”按钮,要以退回到前一次查找的文件夹。如果单击“后退”旁边带有下拉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