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4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4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句子用了比喻修辞的是()。

A. 在草原上,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

C. 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树黄色的泪珠里。

D. 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正确答案:A,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面对阅读教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C.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D.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第一学段的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正确答案:D,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 )可用来考査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 选择题B. 是非题C. 论文题D. 填空题正确答案:D,4.(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也!”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A.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C.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正确答案:B,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教师安排学生梳理我国历史上以数字命名的文学家群体,下列正确的是A. 曹门三父子:曹操、曹冲、曹植B.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C.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D. 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王夫之正确答案:B,6.(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B. 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 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 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正确答案:A,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写出“三吏”、“三别”的唐朝诗人是()。

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必背古诗词

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必背古诗词

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师证考试中,古诗词是考察教师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必背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包括抒情、咏史、写景、哲理等,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师在备考时,不仅要熟记这些诗词,更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诵读

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诵读

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诵读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古诗词和文言文知识的关键时期,以下是一些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适合同学们进行诵读和学习。

1. 《诗经》选段《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篇章都是初中学生必背的经典之作。

如《关雎》、《蒹葭》等。

2. 《离骚》(屈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长篇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 《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散文名篇,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4. 《滕王阁序》(王勃)《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5. 《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是诸葛亮的名篇,以忠诚和智慧著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6. 《赤壁赋》(苏轼)《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名篇,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7. 《醉翁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著名词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另一首著名词作,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怀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10. 《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11. 《望岳》(杜甫)《望岳》是杜甫的名作,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2. 《春望》(杜甫)《春望》是杜甫的另一首名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高中必背的古诗词

教师资格证高中必背的古诗词

教师资格证高中必背的古诗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高中必背的古诗词是考察教师对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必背古诗词,教师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
1. 《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深远。

2. 《楚辞》中的《离骚》、《九歌》等,展示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精神。

3.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以其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著称。

4. 杜甫的《春望》、《登高》、《登楼》等,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以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著称。

6. 王维的《使至塞上》、《过香积寺》等,展现了其山水田园诗的清新与宁静。

7. 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批判闻名。

8. 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表现了作者的豪放与哲思。

9.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充满了激昂的爱国情怀。

10. 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以其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

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资源。

教师在备考时应深入理解每首诗词的背
景、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准确传达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应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美。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第四首陌上桑年代:汉出自:汉乐府内容: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

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

乐府:汉代掌管音乐手官署;后来这个官署采集或创作的诗歌叫做“乐府”或“乐府诗”;再以后,成为一种特殊风格的诗体,即可以入乐的诗歌。

[我]我们的省称,这句用的是作者的口吻。

[好女]古代指美女。

[罗敷]古代美女名,汉代文学作品常用来作女子的名字。

[喜蚕桑]善于采桑羭养蚕。

喜,一本作“善”。

蚕桑在这里作动词。

[青丝为笼系]青色的丝绳作为系篮子的绳子。

[倭(wō)堕髻(jì)]一种发式的名称,当时很流行,发髻偏在一旁,呈欲堕之状。

[明月珠]宝珠名称。

[缃绮(xiāng qǐ)]缃:浅黄色。

绮:有花纹的纺织品。

[襦(rú)]短袄。

[行(xíng)者]过路人。

[下担捋(lǚ)髭(zī)须]这句描写行路人放下担子,摸着胡须,注视美丽的罗敷。

下担:放下担子。

中学生必背文言文

中学生必背文言文

中学生必背的一些文言文1.七年级:1.《论语十二章》: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等,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3.《爱莲说》(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作者以莲为喻,歌颂了君子的高尚品质,对中学生的品德修养有积极的影响。

4.《河中石兽》(纪昀):讲述了人们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精神。

2.八年级: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理想。

2.《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生动地描写了三峡的壮丽景色,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雄伟和神奇。

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体现了作者豁达的心境,让学生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5.《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描写了富春江的山水风光,文字优美,意境深远。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第四十五首过零丁洋【年代】:宋【作者】:文天祥【内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小传】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零丁洋]在广东中山县南。

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十月二十六日,文天祥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县北)被元军所俘。

元将张弘范随即又去追击在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的帝昺,强迫文天祥随船同往。

这首诗就是他经过零丁洋时写的。

第二年正月间,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

文天祥就将这首诗给张弘范看,张弘范自知无望,作罢。

[“辛苦”句]是说起用以来历尽千辛万苦。

[起一经]因通晓《易》、《书》、《诗》、《礼》《春秋》一经之一而被起用,此指他考中进士被朝廷起用。

[“干戈”句]是说四年来经历了多次抗元的战斗。

[寥落]荒凉冷落(一说指战斗稀疏)。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于帝显德元年(1275)起兵勤王,于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俘,前后共四年。

[惶恐滩]江西赣州市北章水、贡水合流处到万安县界赣江中有十八滩,其中之一为惶恐滩。

文天祥于宋端示景炎二年(1277)在空坑(今江西吉水县附近)被元军打败,曾从这一带退往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

[零丁]孤单,没有依靠。

[留取]留得。

[汗青]史册。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一、古诗词部分。

-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解析:曹操这老爷子可厉害了,站在碣石山看大海。

你看那大海,水波荡漾的,山岛高高地挺立着。

岛上树木长得可茂盛了,草也很丰美。

秋风一吹,大海涌起巨大的波浪。

他还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里运行呢,这脑洞开得够大。

最后那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唱完歌后的一个小感叹。

-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解析:诗人在旅途当中,在青山之外赶路,船在绿水上前行。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显得特别宽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可不得了,海上的太阳在还没完全天亮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江上的春天好像在旧年还没结束就已经到来了,这时间的交替感描写得很妙。

最后诗人想家了,想让大雁把家书带回洛阳呢。

- 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解析:白居易在钱塘湖游玩,从孤山寺北边、贾亭西边开始走。

湖水刚刚涨平,白云很低很低。

你看那些早莺争着往暖和的树上飞,新燕忙着啄春泥筑巢呢。

各种花慢慢开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草刚能没过马蹄。

他最喜欢湖东了,在绿杨的树荫下的白沙堤上走啊走,都走不够。

-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解析:马致远这家伙可真会营造气氛。

你看,干枯的藤条,老树上停着几只黄昏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还有人家。

而自己呢,骑着一匹瘦马走在古老的道路上,迎着西风。

太阳都快落山了,自己这个漂泊的人还在天涯海角,想想就觉得很心酸,“断肠人在天涯”,就像心都要碎了一样。

二、文言文部分。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次北固山下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次北固山下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年代】:唐【作者】:王湾【内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小传】王湾,生卒年不详。

洛阳人,进士及第,开元初任荥阳主簿,终于洛阳尉。

他的诗当时很著名,多有佳篇。

【注释】[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

[客路]客人的旅途。

[潮平]潮水涨平了江岸。

“江春”句:是说春来得早,旧年未尽,春意已萌。

【导读】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名篇。

本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

前三联写作者晨起在江岸远眺所见的景物,着眼于江南的青山绿水。

旅人的道路、疾驰的小船、明丽的景色,处处包含着诗人缕缕思乡之情,写得深刻动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由空间的景色描写转入对时间季节的抒写。

残夜将尽未尽,天色欲晓,诗人极目远望,但见江水东流入海,一轮红日从海上涌起;江南的春天来得早,旧年还未过去,已呈现出一片温暖的春意。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此联妙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情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从而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努力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和谐优美。

从海日升起,春意萌动,新年旧岁的交替,联想到鸿雁传书,透出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作者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

【今译】旅途位于青山之外,航船行在绿水之前。

潮水上涨,两岸更加宽阔,风势正顺,吹开一领白帆。

海中红日,升起在破晓的残夜,江上春风,吹入了未尽的旧年。

寄封家书,托谁来给传递?一行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

【简析】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师资格证: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各省面试公告陆续发布,为帮助考生顺利通过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本文为参加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提供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题破山寺后禅院方便大家复习。

更多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请关注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题破山寺后禅院【年代】:唐【作者】:常建【内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作者小传】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

仕途失意,后隐居鄂州武昌。

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

也有部分边塞诗。

有《常建集》。

常建小传(录自《唐才子传》):建,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

大历中,授盱眙尉。

仕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遯之志。

尝采药仙谷中,遇女子,遍体毛绿。

自言是秦时宫人,之入山来,食松叶,遂不饥寒。

因授建微旨,所养非常。

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当时。

集一卷,今传。

古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

曩刘桢死于文学,鲍照卒于参军,今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属思既精,词亦警觉,“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

“旨远”、“兴僻”,“能沦意表”,可谓“一倡而三叹”矣。

【注解】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始建于南齐,到唐代已成古寺。

[高林]山上高处的树林。

佛家称僧人聚集的地方为“丛林”,所以“高林”也有称颂禅院之意。

[曲径通幽处]穿过曲折的小路,到了幽深的地方。

[禅房花木深]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花丛树林的深处。

[潭影空人心]看见平静水潭中的影子,顿觉心中没有一点杂念了。

[万籁此俱寂]大自然和人间的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安静极了。

万籁:一切声响。

[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导读】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江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

江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

江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第一首饮酒【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内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选自《魏晋六朝诗选》。

《饮酒》诗共20首,大约写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的秋冬之际,时陶渊明五十三岁。

因为这些诗都是酒后题咏,所以总题为《饮酒》。

本篇原列第五首。

诗人写了自己在欣赏自然美景中领悟到的生活情趣和美的感受。

诗的关键词是“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乐趣都是由于他超脱世俗才能享受到。

[结庐在人境]居住在人世间。

结庐:盖房子。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人世间。

[车马喧]车马来往的吵嚷声。

此处指世俗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请问你(作者自问)怎么能够这样呢?君:这里是作者自称。

尔:如此。

[心远地自偏]因为自己的心早已远离世俗,所以觉得如同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南山]这里指庐山。

[山气日夕佳]傍晚山间的景象很美好。

气:气象,景致。

日夕:傍晚。

[相与还]一个个地结伴飞回来。

[此中有真意]此中:小的范围是指此时此地的情境,大的范围是指田园隐居生活。

有真意:人生真正的意义。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言语来表达了。

实际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导读】《饮酒》一诗历来为人称道。

前四句道出了一个哲理:心远地偏。

在喧嚣嘈杂的俗世上,利禄之徒孜孜以求富贵功名,而诗人之心由于能远离尘俗,仍可有地偏之感。

“心远地偏”之理,是魏晋名士探求的胜义,它同道家的崇尚自然之说和汉末以后兴起的玄学大有关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一直为人赞赏。

其妙在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亡的境界。

“山气日夕佳”四句,表达出诗人从“飞鸟相与还”这幅自然图景中悟得的真意。

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委运自然,那么我像飞鸟一样,纵浪大化中,以尽百年之限,不也欣然自得吗?这就是诗人悟得却又不愿细析的真意。

全诗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朴素而形象地表现了陶渊明归至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左迁至蓝关侄孙湘左迁至蓝关侄孙湘【年代】:唐【作者】:韩愈【内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小传】韩愈,字退之,南阳人。

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

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

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

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

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

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

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

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

文自魏晋来。

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

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

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

今合编为十卷。

【注释】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

[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称降职为左迁。

[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

[侄孙湘]侄孙韩湘,字北渚,穆宗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

封,指谏书。

[朝(zhāo)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指皇帝。

[潮州]又称潮阳郡,州治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

[路八千]言长安和潮州间相距遥远。

[圣明]对唐宪宗李纯的颂词。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明]一作“朝”。

[事]一作“政”。

[肯]岂肯。

[衰朽]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这时韩愈已五十二岁。

[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

横亘在陕西省南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汝]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应,一作“须”。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黄鹤楼

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黄鹤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教师资格证: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之黄鹤楼黄鹤楼【年代】:唐【作者】:崔颢【内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小传】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官尚书司员外郎,向以才名著称。

早年诗作,情致浮艳。

后浏览山川,从军东北边塞,风格转为雄浑豪迈。

李白到黄鹤楼上,看了崔颢的诗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自此,崔诗被推为千古绝唱。

【注释】[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市。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一说此人为费文祎,在此驾鹤登仙;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过此。

[悠悠]形容云彩飘浮。

[历历]清楚分明。

[萋萋]茂盛。

[鹦鹉洲]在武昌北长江中。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的江南。

【导读】本诗是作者登黄鹤楼揽胜抒怀之作。

前四句着重写登楼吊古。

以黄鹤楼的传说入诗,抚今追昔,慨叹古今变化,抒发诗人无限情思和惆怅。

后四句写登楼所见,以寥阔空旷的景色寄寓游子思乡的愁情。

全诗熔神话与现实于一炉,古今、虚实、远近、情景巧妙结合,创造了苍茫壮阔的意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今译】古人已经乘鹤登仙而去,这里空余下巍峨的黄鹤古楼。

黄鹤飞去再也不会回来,千年万载只有白云天空飘浮。

阳光下汉阳江岸树树历历在望,茂密的芳草铺满江心的鹦鹉洲。

对着夕阳思念故乡又在何处,江上烟波浩渺令人怅惘悲愁。

初中必背课内知识点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必背课内知识点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必背课内知识点古诗词文言文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知识,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考试中常见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知识点: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诗歌。

例如《关雎》、《蒹葭》等。

2.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歌集,以屈原的《离骚》最为著名。

3. 《古诗十九首》:这是一组无名氏所作的古诗,内容多涉及人生哲理和自然风光。

4. 《木兰诗》:叙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女性的英勇和忠诚。

5. 《滕王阁序》:王勃所作,是一篇著名的骈文,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6. 《岳阳楼记》:范仲淹所作,通过描述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

7. 《出师表》:诸葛亮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先帝的怀念。

8. 《醉翁亭记》:欧阳修所作,通过描写醉翁亭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的闲适生活态度。

9. 《赤壁赋》:苏轼所作,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10. 《水调歌头》:苏轼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11. 《静夜思》: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12. 《望岳》:杜甫所作,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

13. 《春望》:杜甫所作,描写了战乱后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14. 《将进酒》: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对酒的热爱。

15. 《江雪》:柳宗元所作,通过对江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学生在背诵和理解这些作品的同时,可以学习到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3)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3)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3)第三首君子于役年代:先秦出自:《诗经》内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释】这首诗选自《诗经•王风》。

《王风》是在东周王朝的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所采集的民歌。

[君子]这里指丈夫。

[于]往。

[役]苦役。

[其]指代劳役。

[曷(hé)]何时。

[至]:归家。

[埘(shí)]鸡舍。

[日]指白天。

[夕]傍晚。

[下来]指从山上放牧回来。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不日不月]没有确定的日期。

[佸(huò)]相会。

[苟]或许。

[page]【导读】这首诗写的是妻子怀念服役远行的丈夫,反映了春秋时代频繁的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全诗可分为两章。

第一章的前两句直说丈夫前往服役,又不知服役的期限有多长。

可见当时劳役的沉重,统治者对劳动人民压迫之深重。

第三句针对“不知其期”提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包含着主人公(妻子)的无尽思念和痛苦之情。

以下三句写乡村晚景:鸡进窝,日落山,牛羊回家。

这里运用一睹物思人的写法――鸡、太阳、牛羊都回家,丈夫也该回家了!第二章的意思与第一章相同。

但有两个地方作了重要改动:一是第三句改成“曷其有佸”,妻子期盼与丈夫相会,合情合理,却办不到,这难道不令她痛苦吗?二是改为“苟无饥渴”,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牵挂:或许没有受饥受渴吧?这种担心,更是将妻子对丈夫的怀念,无可奈何的内心痛苦作了更深入的表达。

反复咏唱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全诗两章句式、字数、意思大体相同,只是在少数地方有所改动。

反复咏唱使主人公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少数地方的改动却又进一步地强调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无可排解的思念和忧伤。

【今译】夫君去服役,遥遥无定期,回家在何时?鸡进窝,日下落,牛羊走下坡。

夫君去服役,心中怎不思!夫君去服役,何日何月归,怎能再相会?鸡栖木桩,日已下落,羊牛下山坡。

教师资格考试备 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1

教师资格考试备 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1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1)第一首关雎年代:先秦出自:《诗经》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者小传】《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注释】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

[关关]雎鸠的鸣声。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

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君子]周代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

[好逑(hào qiú)]爱慕而期望成配偶。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荇(xìng)菜]多年生水草,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

[流]求,指女子采荇菜。

[寤]睡醒。

[寐]睡眠。

[思服]思念。

[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辗转(zhǎn zhuǎn)]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采]取。

[琴瑟]弦乐器,这里用作动词,弹奏琴瑟。

[友]亲。

[芼(mào)]拔取。

[钟鼓]打击乐器,这里用作动词,撞钟击鼓。

晋中中公教育。

最新版全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古诗文必背

最新版全国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古诗文必背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电子版资料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电子版资料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电子版资料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提升文学素养和理解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电子版资料,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

# 古诗词部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忆江南》 -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文言文部分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 《出师表》 -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5.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6.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7. 《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 《师说》 -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研读,深入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目录)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目录)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目录)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七年级上册(共5篇文言文,7首古诗词) 1、《论语》六则2、期行(南朝宋刘义庆)3、伤仲永(北宋王安石)4、木兰诗《乐府诗集》5、三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6、夜雨寄北(唐李商隐)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10、登飞来峰(宋王安石)11、望岳(唐杜甫)12、观沧海(东汉曹操)七年级下册(共3篇文言文,7首古诗词) 13、陋室铭(唐朝刘禹锡) 14、爱莲说(北宋周敦颐)15、口技(清朝林嗣环)16、饮酒(晋陶渊明) 17、次北固山下(唐王湾)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20、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21、春望(唐杜甫)2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八年级上册(共5篇文言文,8首古诗词)23、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柳河东全集》)24、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25、满井游记(明朝袁宏道)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 27、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左传》)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29、游山西村(宋陆游) 30、渔家傲(宋范仲淹) 31、观刈麦(唐白居易) 32、赤壁(唐杜牧)3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34、已亥杂诗(清龚自珍)35、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1 -八年级下册(共7篇文言文)36、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刘向《战国策》) 37、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38、公输(战国《墨子》)39、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40、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41、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42、湖心亭看雪(明朝张岱《陶庵梦忆》)九年级上册(共4篇文言文,5首古诗词)43、愚公移山(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44、《论语》十则4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 46、马说(唐朝韩愈《昌黎先生集》) 47、使至塞上(唐王维) 48、泊秦淮(唐杜牧) 49、无题(唐李商隐) 50、浣溪沙(宋晏殊) 51、水调歌头(宋苏轼)九年级下册(共3篇文言文,7首古诗词) 52、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53、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宋学士文集》)54、出师表(三国诸葛亮)55、关雎(《诗经》)56、蒹葭(《诗经》)5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58、相见欢(南唐李煜)59、江城子(宋苏轼) 60、行路难(唐李白)6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注】总计26篇文言文、34首古诗词,其中,《〈论语〉六则》与《〈论语〉十则》合计一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第四首陌上桑年代:汉出自:汉乐府内容: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

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

乐府:汉代掌管音乐手官署;后来这个官署采集或创作的诗歌叫做“乐府”或“乐府诗”;再以后,成为一种特殊风格的诗体,即可以入乐的诗歌。

[我]我们的省称,这句用的是作者的口吻。

[好女]古代指美女。

[罗敷]古代美女名,汉代文学作品常用来作女子的名字。

[喜蚕桑]善于采桑羭养蚕。

喜,一本作“善”。

蚕桑在这里作动词。

[青丝为笼系]青色的丝绳作为系篮子的绳子。

[倭(wō)堕髻(jì)]一种发式的名称,当时很流行,发髻偏在一旁,呈欲堕之状。

[明月珠]宝珠名称。

[缃绮(xiāng qǐ)]缃:浅黄色。

绮:有花纹的纺织品。

[襦(rú)]短袄。

[行(xíng)者]过路人。

[下担捋(lǚ)髭(zī)须]这句描写行路人放下担子,摸着胡须,注视美丽的罗敷。

下担:放下担子。

捋:抚摩。

髭:唇上的胡子。

须:面颊下面的胡子。

[脱帽著帩(qiào)头]这句描写青年人看见美丽的罗敷,脱下帽子整理发巾,故意做作来显示自己。

著:戴。

帩头:包头发的纱巾。

[来归相怒怨]回来后彼此抱怨。

指耕者、锄者因注视美丽的罗敷而误了劳作,互相表示不满。

[但坐]只是因为。

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太守或刺史的称呼。

太守、刺史是相当州郡一级的长官。

[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

[姝(shū)]美好,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谢]问。

[宁可共载不(fǒu)]愿意一起同车共乘吗?是调戏采桑女的话。

宁:愿意。

不:同“否”。

[置辞]致词,答话。

[一何]多么。

一:助词。

何:何等,何其。

[骑(jì)]骑马的随从。

[上头]前列。

[何用识]以什么来辨识。

用:以。

[白马从骊(lí)驹]骑着白马后面跟着小黑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骊:纯黑色的马。

[鹿卢剑]剑柄有用玉雕成辘轳形装饰的宝剑。

[直]同“值”。

[府小吏]太守府中的小官吏。

[朝大夫]朝廷中的大夫。

大夫:官名。

[侍中郎]官名。

这种官常在皇帝左右侍奉。

[专城居]一城之主,一城的最高长官。

专:独占。

[皙(xī)]白。

这里指皮肤洁白。

[鬑鬑(lián lián)颇有须]鬑鬑:胡子稀疏的样子。

颇:略,略微。

[盈盈公府步]舒缓从容地在官府中走来走去。

[冉冉府中趋]舒缓从容地在府中走来走去。

[殊]优秀出众,与众不同。

【导读】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

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

”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

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

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

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

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我们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

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

“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

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

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

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

《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

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

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

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

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是“力桑不如逢国卿”(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

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

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死。

乐府中有《秋胡行》一题,就是后人有感于这一传说而作。

古辞佚,今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相同。

可以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子的引诱。

当然,人们也可以说,秋胡是一个“坏人”,这种故事与《诗经》所歌唱的纯真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不要忘记:在民间传说文学故事中,虚设一个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

关键在于,通过虚设的人物活动,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审美理想。

这样我们能得出结论: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

我们大概可以相信已经失传《秋胡行》古辞与《列女传》所载故事并无大异。

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

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

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戏,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

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

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

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采桑女即秋胡妻的形象,也完全是一个道德形象。

她即使是令人感动的,恐怕也很难说怎么可爱。

故事中也提到她长得很美,但作为一个结构万分,这只是导致秋胡产生不良企图的原因。

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慕。

这一部分,实际是全诗中最精彩的。

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时代所要求的德性的因素的结合;换言之,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

也正是因为罗敷不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一个道德形象,所以作者也没有必要为她安排一个强烈的悲剧下场,而让她在轻松的喜剧气氛中变得更为可爱。

由此可见,《陌上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生活中具体事件的记载或改写,而是漫长的文化变迁的产物罗敷这个人物,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才形成的。

她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坚贞、纯洁,寄托着那些民间无名作者的人生理想。

也因为她是理想化的,所以她并不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

她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那些公主、王子,实际是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心愿。

一定要拿后世僵化得莫名其妙的政治观念去穿凿附会,反而是荒谬混乱的。

然后回到诗歌本身。

这诗原来按音乐分为三解,其文字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段。

第一段着重写罗敷的美貌和人们对她的喜爱。

起首四句,从大处说到小外,从虚处说到实处,是典型的民间故事式的开场白。

同时,这四句也奠定了全诗的气氛:明朗的阳光照耀着绚丽的楼阁,楼阁中住了一位漂亮的女子,色鲜明,光彩流溢,好像中国年画的味道。

“照我秦氏楼”,既是亲切的口气,也表明诗人是站在罗敷的立场上说话,并由此把读者引入到这种关系中去。

而后罗敷就正式登场了:她提着一只精美的桑篮,络绳是用青丝编成,提把是用桂树枝做就。

这里器物的精致华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

再看她的打扮,头上梳的是斜倚一侧、似堕非堕的“倭堕髻”(东汉时一种流行发式),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

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

这好像是一个采桑的农妇,其实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