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师生互动,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三、教具或课件酒精灯、碘升华凝华管、打火机等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冬天挂在树枝上面霜、雾凇形成的美丽雪景,引入课题。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凝华管,(1)加热前碘状态?(2)加热过程中碘的状态?(3)有无液态碘出现?2、停止加热,碘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
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小结归纳】(板书)(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化。
(3)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4、生活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回答,顺序打乱)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a b冰冻的衣服也卫生球逐渐变用久了的灯丝【5.升华和凝华的一些应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人工降雨”的短文。
2.舞台上的“雾”是怎么造出来的?【6.组织学生进行小结】【7.随堂练习】1.做碘的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说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由此可以推断气体凝华时要__________。
2.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能够___________热量,所以常用它来使运输中的物品________,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其特点;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能力;3.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进行讨论。
4. 练习巩固: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讨论升华和凝华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3.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2. 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掌握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在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还需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和生产领域的实际应用。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4.4升华和凝华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③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分子运动的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实例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重点知识点和关键词,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点,提高课堂趣味性。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课堂讨论话题和课后作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4.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对其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有的学生可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而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置有趣的实验环节和课堂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3.全面评价学生: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既要关注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6)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课后拓展成果,如分享阅读材料、展示实验成果等,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3. 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理解;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其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夏天衣物的晾晒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2)分析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3)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及意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题目,如“解释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形成原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升华和凝华板书内容:升华:定义: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特点:吸热、无液体阶段实例:冰冻的衣服变干、干冰制冷凝华:定义: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特点:放热、无液体阶段实例: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霜的形成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中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
(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2)夏天,冰箱内的冰块逐渐变小。
2. 答案:(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升华过程。
升华是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吸热,无液体阶段。
这个现象说明,在低温下,冰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而不经过液态。
(2)夏天,冰箱内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凝华过程。
凝华是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放热,无液体阶段。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升华和凝华在空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以及温度和压力对升华和凝华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条件,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 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
(3)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空调制冷剂的升华和凝华,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升华1. 定义: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 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室内的霜等。
3. 条件: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二、凝华1. 定义: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现象:室内的霜、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3. 条件: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升华和凝华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PPT。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 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场景。
六、活动重难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 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进行实践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要详细说明的是实验环节。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手操作,观察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冰块和加热器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冰块融化成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等。
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我还会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我要详细说明的是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
在课后,我会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是否深入,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技、环保等。
我还会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新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四章
4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教学课本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雪”
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
升华—→凝华—→熔化。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 通过交流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能够准确的辨别六种物态变化。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碘升华凝华管、烧瓶、酒精灯教学重点、难点: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 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一、引入观看雾凇视频,叹雾凇奇观,想究其因,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回忆之前的四种物态变化。
提出问题:物理之美,美在对称,那物质的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二、探究新知科学探究01:探究碘的升华(实验报告)1、【进行实验】将碘升华(凝华)演示器放入热水中加热【收集证据】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前,碘是(固/液/气)态的;(2)加热过程中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碘由态直接变成态的;(有/没有)出现液态碘;②这个过程中需要(吸热/放热),你判断的依据是2、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热。
3、请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小结:我们把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大量实验事实说明升华是个吸热过程。
科学探究02:探究碘的凝华(实验报告)1、【进行实验】将碘升华(凝华)演示器放入冷水中冷却。
【收集证据】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冷却前,碘是(固/液/气)态的;(2)冷却过程中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碘由态直接变成态的;(有/没有)出现液态碘;②这个过程中需要(吸热/放热),你判断的依据是2、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华。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具体为第4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的知识点包括: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3.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活中实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条件。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实例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和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冰雕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冰雕作品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和凝华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3)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作品的形成、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升华和凝华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条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实例:冰雕作品的形成、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分析下列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1)冬天,室外的铁栏杆变得很冷。
(2)夏天,冰箱里的冰块逐渐变小。
2. 答案:(1)冬天,室外的铁栏杆变得很冷,是因为铁栏杆表面的水分在低温下直接从液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物态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3.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物态变化过程;2. 教学重点: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如冰雕融化、衣物晾晒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4. 随堂练习:设置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 升华:固态→气态2. 凝华:气态→固态3. 物态变化过程:固态→液态→气态,液态→固态,气态→液态→固态七、作业设计(1)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会凝结成水滴;(2)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消失。
答案:(1)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温度降低,从气态变为液态,发生凝华现象;(2)樟脑球在衣柜里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时,我会结合教材和实验设备,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和规律。首先,我会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它们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然后,我会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条件。接着,我会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最后,我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等环节紧密相连,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这种详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例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时,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冰块的升华速度,水蒸气在不同温度下凝结成水滴的速度等。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后,我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收获,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4.4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首先从复习着手,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二、学习新课(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
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小心取出筷。
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物理现象。
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7.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二、进入新课[想想做做][师]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生甲]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
[生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
[师]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生甲]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
[生乙]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
.[生丙]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生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
1.升华和凝华升华(subl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的吸热、凝华放热;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难点:根据现象分析、推断,确认升华和凝华现象三、器材准备碘升华管、烧杯、开水、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发现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物态变化?请按箭头所指方向填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并在小括号内注明吸、放热。
2.在上图填写过程中,你会不会产生什么联想?请提出来!二)新课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1.提出问题寒冷的冬天,洗完的衣服刚挂起来就会被冻结,过一段时间发现衣服变干了,但并未发现冰变为水,是不是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呢?2.进行猜想猜想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猜想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3.设计实验方案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1)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过程都进行得相当缓慢,水蒸气是我们无法看到的,所以本次实验我们用材料碘来进行实验。
(2)观察记录什么实验现象?(3)为了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采用哪些措施?4.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1)在实验室中取一碘升华管,如图所示,在无色透明的圆筒形玻璃容器中密封有少量的碘晶粒。
(2)在室温下,以白纸屏为背景仔细观察碘发生物态变化时出现的现象。
(3)室温时,可看到管中有少量的深紫色的碘晶粒 (填物态),但并未发现有液态碘出现。
(4)将碘升华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
发现:。
(5)再让碘升华管自然冷却后,在管壁上可看到固态的碘屑,但整个过程中并未发现的碘(填物态)。
5.分析上面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1)碘由固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变为。
(2)碘由气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变为。
6.交流:物质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
思考:升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结合探究过程作出回答:升华过程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掌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特点。
(3)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生产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会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人工降雪或者制造仙境?多媒体投放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过渡】同学们,图片中的景象是怎么来的呢?包含什么物理知识呢?二、新课学习(一)升华【过渡】冰冻的衣服能晾干,衣橱中的樟脑丸会消失,寒冷的天气时窗户上有冰花,白炽灯泡永久了发黑?如课本图3—47所示的这些现象,你留意过吗?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先来观察一个小实验。
【演示】我们来做一做:1、准备好铁架台、烧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片和一些固态的碘;2、按照课本图4—34来观察碘的升华现象。
【交流】实验前的碘是状态?加热后碘会变成什么:液态还是气态?碘升华过程中,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还是放热?实验表明,加热的过程中,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汽,即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为气态。
碘的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如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叫做冰的升华。
【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升华现象呢,试举例说明。
固体清新剂渐渐变小,舞台上用干冰制造雾,人工降雨等。
【知识巩固】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D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过渡】通过演示实验,我们了解到:加热的过程中,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汽,若把升华后的碘蒸汽用冷玻璃片收集,又将观察到什么?(二)凝华【交流】继续演示活动1,停止加热后,观察烧瓶中的紫色蒸汽遇到玻璃片,冷却后在烧瓶内壁和玻璃片上会出现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过去人们往往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赐,结果滴雨未下;而现今,用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下起了大雨。
那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促使雨的形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升华和凝华自主阅读教材P100~10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3.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室外行走的人呼出浓重的“白气",以及眉毛、胡子上挂有白霜,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凝华形成的。
4.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
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为防止高温对纸张的破坏,激光照射时间需严格控制。
5.夏天,小亮买冰糕时说:“冒‘烟'的不要,我要冰柜里结‘霜'的。
"如图所示,这里的冒“烟"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结“霜”是因为冰柜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自主阅读教材P101~10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6.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说明霜是由于气温骤然变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而形成的;“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
习的能力。
【教学器材】
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
2、教具: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
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1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2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3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4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5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
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6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过程 (35分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2)什么是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
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
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
学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学生2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学生3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学生4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
)
三、教学小结 (7分钟)
四、作业布置、教师引导:
1、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
(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
(说明活动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
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另外,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
【教学小结】
升华和凝华
一、活动:
1、过程
2、观察、记录现象
3、结论
二、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四、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