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案(1.2单元)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教程:人教版第一单元:人与自然1.1 《小燕子》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生字词学习:燕子、尾巴、剪刀、活泼、伶俐。
- 课文讲解:课文描绘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 写作练习:以小燕子为题材,写一段描绘小燕子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话。
1.2 《荷花》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生字词学习:荷花、荷叶、挨挨挤挤、饱胀、破裂。
- 课文讲解:课文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荷叶的繁茂,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魅力。
- 写作练习:以荷花为题材,写一段描绘荷花和荷叶的话。
第二单元:人与社会2.1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课文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 生字词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井沿、喝水。
- 课文讲解:课文讲述了吃水的人不忘挖井人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 讨论活动: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2.2 《千人糕》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课文中所体现的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 生字词学习:千人糕、糕点、糯米、糖水、蒸煮。
- 课文讲解:课文讲述了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制作千人糕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制作一个小糕点,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和乐趣。
第三单元:人与文化3.1 《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鲸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语文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鲸》主要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有趣的传说,引发了学生对鲸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2 生字词:生字词包括“鲸、哺乳、海洋、搁浅、繁殖”等,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并能够正确运用。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专业知识。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鲸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利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鲸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鲸的好奇心,导入新课《鲸》。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鲸的理解和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等材料,加深对鲸的理解。
5.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学习:10分钟课堂讲解:10分钟实践活动:10分钟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麋鹿》。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麋鹿的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麋鹿》是一篇描述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短文。
课文通过描绘麋鹿的外貌、行动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麋鹿、角、尾巴、优美、嬉戏、生态系统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麋鹿》。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表达和描述。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麋鹿的特点。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图片和实物展示:通过展示麋鹿的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麋鹿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来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
5.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来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麋鹿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6.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书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学会本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说的基本能力,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和重点知识点,如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语言表达技巧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对于某些抽象、深奥的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和写作困难,需要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简要介绍新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尝试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和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和理解,相互启发和补充。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讲解与点拨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举例、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文学表现手法。
巩固练习设计适当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文学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说心里话》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说心里话》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说说心里话》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人的心情。
2.2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他们也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有一定的需求。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引发学生对内心感受的思考,导入新课。
5.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5.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5.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写作练习,或者组织一次以“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版
第一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2.本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
《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要写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
写之前学会仿照表格列一下提纲。
3.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
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解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我们去植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植树的重要性和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大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提高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课文的背景,作者和作品的写作目的。
2.2 课文内容:解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事件。
2.3 生字词解析: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树木的兴趣,导入新课。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3 理解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3.4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解释和讲解。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树的重要性和自己植树的经历。
4.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植树经历。
4.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个植树计划或植树宣传海报。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下自己对植树的感受和经历。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植树知识介绍:向学生介绍植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树木的种类、栽植的方法等。
6.2 植树活动安排:安排一次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过程和乐趣。
第七章:课文延伸7.1 相关文章阅读:提供与植树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阅读并分享感受。
7.2 植树主题写作: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植树的短文,可以是对植树活动的描述或对树木的重要性的思考。
第八章:课堂互动游戏8.1 植树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植树的问题,进行知识问答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理解亲情的可贵。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感恩和回报。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永生的眼睛》是一篇描写一个家庭面对亲人离世的故事。
故事中,家庭成员通过捐赠亲人的器官,让他人重获新生。
2.2 生字词学习:眼睛、永生、离世、器官、捐赠、重生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讨论法: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永生的眼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发音。
5.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4 分析课文: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2.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2.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背诵和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韵律修辞手法。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实践所学知识。
3.2 教学手段1. 教科书:提供学习的材料和参考。
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介绍,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和学习新的古诗词。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4. 总结与拓展: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拓展学习材料。
4.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韵律修辞手法。
2. 第二课时:学习第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3. 第三课时:学习第二首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4. 第四课时:学习第三首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5. 第五课时:进行复习和总结,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评估。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反馈学习效果。
2.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业批改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麋鹿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增强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介绍课文《麋鹿》的内容,包括麋鹿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麋鹿”、“优雅”、“自然保护区”等。
2.3 课文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麋鹿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简介麋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
4.3 理解课文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5.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创作一个关于动物的小故事。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描述动物的特点。
学会通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情感。
6.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回顾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加深对麋鹿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玻璃家族》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玻璃家族》教案第一章:《神奇的玻璃家族》简介1.1 教学目标1. 了解《神奇的玻璃家族》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 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1.3 教学方法1. 讲故事法,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发展。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二章:生词和短语学习2.1 教学目标1. 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能够正确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
2.2 教学内容1.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2. 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例句。
2.3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3.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的概述。
2. 冲突和解决方法的讨论。
3.3 教学方法1. 讲故事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互动讨论法,分析冲突和解决方法。
第四章:角色分析4.1 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 分析角色的特点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1. 主要角色的介绍。
2. 角色特点和作用的讨论。
4.3 教学方法1. 讲故事法,引导学生了解角色。
2. 互动讨论法,分析角色的特点和作用。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1. 实践活动的设计。
2. 实践活动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5.3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 展示法,让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第六章:阅读理解训练6.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题目设计。
2. 分析和推理练习。
6.3 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法,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故事。
2. 练习法,让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麋鹿》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增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爱,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丰富物种感到自豪。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的认知。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对课文深处含义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麋鹿的可爱与神奇。
运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采用直观教学法,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麋鹿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麋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麋鹿的外形特点。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4.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易错字。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麋鹿的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4.4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组内讨论,探讨课文深处含义。
4.5 课堂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短文。
5.2 拓展活动:举办“我眼中的麋鹿”绘画比赛,展示学生对麋鹿的理解与想象。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实地了解麋鹿的生活环境。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通过阅读课文《尊严》,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3 讲解生字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5.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分享分享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故事或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7.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第八章:课堂小结第九章:教学反思9.1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9.2 教师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四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领会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角色形象,领会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愚公移山的道理。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教科书《愚公移山》。
相关愚公移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生字词卡片。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电脑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愚公要移山?他遇到了哪些困难?4.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4.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4.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愚公移山的道理。
4.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日记中。
第五章: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领会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
6.2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
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进行思考和分析。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情感。
2. 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关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1.1 课文《生命》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生命的含义和价值,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
2.1.2 课文中有许多关于生命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生命是一棵树、生命是一朵花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
2.2 生字词2.2.1 学生需要掌握的本课生字词包括:生命、宝贵、独特、树、花等。
2.2.2 学生能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这些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通过一个关于生命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3.2 课文学习3.2.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2.2 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2.3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来理解生命的含义。
3.3 小组讨论3.3.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命的宝贵和独特之处。
3.3.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知识评价4.1.1 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1.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2 技能评价4.2.1 观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4.2.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生命》的文本。
5.2 生字词卡片。
5.3 相关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6.1.1 准备课文《生命》的文本和生字词卡片。
四年级下册语文《纪念日》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纪念日》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纪念日》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纪念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模人物的敬仰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纪念日》是一篇描写我国英模人物的文章,通过讲述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英模人物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2 重点词汇和句型词汇:纪念、英模、事迹、奉献、感动、荣誉等。
句型:我们应当永远记住……,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争取做到……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纪念日》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英模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英模人物的看法,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重点词汇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4.2 家庭作业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英模人物的短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等。
5.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词汇抄写和家庭作业。
5.3 学习成果评价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他评。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互动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6.3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述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江南好》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江南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好》。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江南好》是一首描绘江南地区美丽景色的古诗。
课文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江南: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以其水乡风光和丰富文化而闻名。
水乡:江南地区的一种特色地貌,以其河流众多和水网纵横而著称。
稻花香:江南地区稻田中散发出的香气。
画船: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船只,常用于游览和观赏风景。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江南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3.2 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例句练习,帮助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
3.4 小组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择一两个生词或短语,分享他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要求学生选择两个生词或短语,写一段话来运用这些词语。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江南文化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如丝绸、刺绣、园林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和图片来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沙漠之舟》的内容,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第三章:课堂活动设计3.1 图片展示:展示沙漠之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课后作业设计4.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4.2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下一节课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之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沙漠和沙漠之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6.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6.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七章:课堂互动与拓展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沙漠之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7.2 沙漠之舟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之舟在沙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年级语文下册《题西林壁》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题西林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含义,解释生词。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题西林壁》是唐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诗人游览西林壁时的景象和感受。
2.2 生词注释注释生词,如“题”、“壁”、“峰”、“对”等,并解释其含义。
2.3 课文分析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句的意义。
探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题西林壁》。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解释生词。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诗进行分析和创作。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
4.2 分享与展示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创作。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选择一句诗句,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讨论和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共同提高语文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向学生推荐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学生选择一篇进行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2 艺术创作学生以《题西林壁》为灵感,进行绘画或手工艺创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简案授课教师:学科组长签字:一、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四、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了解诗人生平。
2.教师范读。
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6.背诵全诗。
(三)学习《望洞庭》1.简单介绍刘禹锡。
2.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
3.欣赏朗读诗歌。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四)学习《忆江南》1.了解词的特点2.吟读、理解《忆江南》(五)古诗文中游名胜(小积累)(六)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五、板书展示: 1.古诗词三首孤寂之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对江南的怀念六、课堂作业:背诵三首古诗七、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二课《桂林山水》教学简案授课教师:学科组长签字:二、教学内容:课文概况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
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
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四)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激情点拨: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五)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读读、划划、练练、说说2.出示要求。
3.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
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五、板书展示: 2.桂林山水总写:甲天下分写:水、山热爱山水之情总写:美如画卷六、课堂作业:背诵第2、3自然段七、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简案授课教师:学科组长签字:一、教学内容:本文是叶圣陶早年的一篇游记,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四、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
检查预习。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三)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四)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1.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2.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五)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2.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3.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六)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五、板书展示: 3.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记游览顺序时间:4.14路上:前五公里、山上双龙洞: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六、课堂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学科第四课《七月的天山》教学简案授课教师:学科组长签字:一、教学内容: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的三个不同方面,从水、树、花展示了天山的景物,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设计:(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五、板书展示:六、课堂作业:抄写词语七、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学科《语文园地一》教学简案授课教师:学科组长签字:一、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二、教学目标: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四、教学设计:(一)、口语交际1.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2.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3.分组讨论(二)、习作提前布置学生实地观察一处景物,提出观察要求1.观察后思考:准备写哪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2.相互交流分小组或在班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互相启发。
3.拟写草稿,教师巡视。
(三)、我的发现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四)、日积月累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
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五)、宽带网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五、板书展示:六、课堂作业:七、教学反思: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五课《中彩那天》教学简案授课教师:学科组长签字:一、教学内容: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
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二、教学目标: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三、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