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 2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沪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沪教版

美丽的西双版纳【设计思想】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为对象,选择几处景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体会语言美(小标题,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况: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

(过渡)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西双版纳》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4.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5.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

同学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2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2沪教版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材分析:西双版纳是傣族人聚居区之一,在云南南部。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两种优势的融合,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

本文作者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一、导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丽”一词就和西双版纳连在了一起。

西双版纳的人总是骑着大象在乡间行走,那里的傣族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跳舞,那里白天是节日,夜晚是欢乐的海洋。

下面就让我们在葫芦丝深情委婉的旋律中欣赏西双版纳的风光。

1、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去赞颂,今天我们就随少数民族作家李舵一起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去领略西双版纳的美丽,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西南地理位置;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领略美丽的西双版纳;3.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风景,训练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风景。

教学难点1.领略美丽的西双版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学生学习笔记、书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西双版纳》;2.引导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位置及其特点;3.激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习(30分钟)1.通过讲解 PPT,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学生中引起感触和共鸣;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或活动,并设计一个关于此景点的小广告或介绍;3.一定时间后,让学生逐一展示他们的小广告或介绍,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对他人的作品给予评价。

合作(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商量一个环保计划,发挥小组合作精神,提供环保方案;2.老师选出三个最佳方案,鼓励学生一起执行并跟进结果。

小结(5分钟)1.梳理本节课的关键点;2.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印象;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风景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整个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集体讨论、互相评价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习惯;2.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视野;3.在以后的环保工作中,希望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通用10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通用10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独学:自读课文,阅读课文。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澜沧()傣家()蘑菇()橘园()蕨菜()村寨()竹篾()竹笋()一缕()藤萝()贿赂()勐()斑斓()戏嬉()妩媚()一簇()缅甸()焚香()祈求()2、在横线上填上词语。

1)整个心神都奔到向往的地方,指一心向往。

2)长久,遥远。

3)姿态美好可爱,多形容花木、女子等。

4)灿烂多彩。

5)佛教用语。

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3、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舵是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

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作品简介《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2001年第三期,有删改。

本文描写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对学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3、品味语言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

二年级语文下册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沪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 沪教版

《美丽的西双版纳》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

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教学案例(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案例(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案例]背景:《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一课选自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

本文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以丰富、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

课文第一节介绍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色。

第二、三节主要写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那里森林面积广阔,有许多独特的植物,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重点介绍了“天然水壶”——扁担藤和“天然雨伞”——海芋叶。

第4节主要写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王国。

第5节介绍了西双版纳的民俗风情。

全文层次清晰,内容紧扣了题目中的“美丽”一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识字为重点。

但是,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识字写字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如联系生活、想象、编顺口溜、熟字记生字……他们对于识记生字已经驾轻就熟。

因此,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我将课堂学习的重心逐步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过渡,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针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拟定了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思路:初读课文,借助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西双版纳是植物和动物的王国。

重点学习第二、三小节,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各种植物,并能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西双版纳的植物。

整堂课以读为本,在阅读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

案例:这堂课我上的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美丽的西双版纳》。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孩子来说,西双版纳是一个陌生、神秘,同时又非常向往的地方。

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在网上找了一段有关于西双版纳的视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西双版纳的地理特色、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上课伊始,我让孩子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短片,丰富多彩的画面、绘声绘色的解说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那个遥远而又迷人的地方。

“你对西双版纳有了什么了解或感受?”视频播放完后,我微笑着问看得津津有味的孩子们。

“我知道了西双版纳很大,有两万多平方公里呢!”“西双版纳非常温暖,常年气温在21度—22度之间。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独特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并培养对自然保护的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和阅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谈论自己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并简要介绍一下。

•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西双版纳是中国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么,你们对西双版纳了解多少呢?2. 学习(20分钟)•展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大致概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的阅读,了解西双版纳的丛林、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等特点。

3. 深入学习(30分钟)•设计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和思考西双版纳的动植物资源,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保护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想法。

4. 拓展(15分钟)•鼓励学生寻找和收集有关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和故事,并进行组织分享。

•图片展示一些环保活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

5. 小结(5分钟)•对本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和珍稀动物资源,并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但是,本节课缺乏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还可以与其它科目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理解课后10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什么植物和动物?小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板书:西双版纳,学习生字:版区别板、扳2、简介:西双版纳。

请去过的小朋友介绍景色。

3、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这里是植物的王国,也是动物的王国,真是人间天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双版纳,饱览美丽的风光。

4、相机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导朗读。

5、学习生字:陲傣,理解边陲的意思,借用查词典的方法自主学习6、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填空:()的西双版纳,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全面开花,寻求不同的答案,积累词语7、读课题。

8、学生质疑:如何美丽?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思考,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美丽的呢?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填空:西双版纳既是王国,又是王国。

4、讨论: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5、交流。

6、讨论:三、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合作读第23小节,自学生字。

2、填空:西双版纳有的原始森林,有,有,有,有,还有教师提示:望天树、箭毒木、古茶树、草、花、扁担藤、海芋叶3、指导读第三小节,读出美感。

4、相机学习词语:耸立云霄、蚊虫、水壶、喷流、发愁、海芋叶、宽大5、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耸、霄、蚊、壶、喷、愁、芋、宽6、填空:因为这里有,所以说西双版纳是美丽的。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

3.能够简单描述西双版纳的美丽之处。

教学重点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能够简单描述西双版纳的美丽之处。

教学准备
1.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2.西双版纳地图和图片。

3.相关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老师展示一张西双版纳的图片,问学生这是哪里?
2.学生回答后,老师给学生补充一些地理知识,了解西双版纳的位置和基本情况。

主体环节
1.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西双版纳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西双版纳的特色和美丽之处。

2.老师讲解西双版纳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如傣族文化、孟连河、热带雨林等。

3.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西双版纳之处,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总结环节
1.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今天学到的西双版纳知识。

2.给学生一些任务,要求他们从网上或书籍上查找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中,我们注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认识西双
版纳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通过听听老师的介绍和学生的自由表达,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西双版纳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个美丽的地方。

美丽的西双版纳沪教版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沪教版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
(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生词,并进行板书。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教师通过提问、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1.知识储备:学生对我国地理、自然风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引导。
2.能力水平: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能够把握课文大意,但细节理解、词汇运用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在写作方面,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句子仿写,但缺乏独立构思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学生对大自然、民族文化等方面充满好奇,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但在关爱环境、尊重差异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重难点。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孔雀开屏等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里吗?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
2.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色。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细节的理解和把握。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理解课后10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什么植物和动物?”小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缤纷”等词语。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板书:西双版纳,学习生字:“版”区别“板、扳”2、简介:西双版纳。

请去过的小朋友介绍景*。

3、“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这里是植物的王国,也是动物的王国,真是人间天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双版纳,饱览美丽的风光。

4、相机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导朗读。

5、学习生字:陲傣,理解“边陲”的意思,借用“查词典”的方法自主学习6、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填空:()的西双版纳,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全面开花,寻求不同的*,积累词语7、读课题。

8、学生质疑:如何美丽?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思考,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美丽的呢?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填空:西双版纳既是王国,又是王国。

4、讨论: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5、交流。

6、讨论:三、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合作读第2——3小节,自学生字。

2、填空:西双版纳有的原始森林,有,有,有,有,还有……教师提示:望天树、箭毒木、古茶树、草、花、扁担藤、海芋叶3、指导读第三小节,读出美感。

4、相机学习词语:耸立云霄、蚊虫、水壶、喷流、发愁、海芋叶、宽大5、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耸、霄、蚊、壶、喷、愁、芋、宽6、填空:因为这里有,所以说西双版纳是美丽的。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的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里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1.出示西双版纳风景图,师:先请你们看几张照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美丽、漂亮、风景优美等)2.这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就是我国的西双版纳。

出示课题,齐读。

3.今天,就让王老师当向导,带领我们二(1)旅行团一起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去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旅行开始咯!4.出示图片及第一小节(改编)。

(1)生看,师范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听到了些什么?(2)生交流。

(3)齐读。

过渡:西双版纳居住着14个少数民族,可书上只给我们介绍了三个少数民族,你们还想知道另9个少数民族是什么族吗?走一走,看一看。

(4)出示:14个民族的图片及族名。

师生配合读。

(5)你能记住多少呢?请你用:西双版纳生活着族、族和族。

说说看,边说边填写评价表。

过渡:西双版纳不仅居住着那么多的少数民族,而且那里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所以也是――生:植物的王国。

那么,课文究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呢?二、学习课文:1.请你自己读读课文2、3小节,用括号括出植物名称,用小圆圈圈出它们的特点。

(1)自己准备。

(2)指名答。

植物名称植物特点望天树耸立云霄箭毒木见血封喉古茶树 1700年前草会跳舞花会吃蚊虫扁担藤能解渴海芋叶能遮雨(3)师生配合读板书。

2.课文为我们介绍的这几种植物中有两种特别奇特,那就是扁担藤和海芋叶,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觉得这两种植物奇特在哪儿?(1)自己读。

(2)交流说。

(3)选择你认为奇特的植物,读出奇特的感觉。

(4)分别齐读写扁担藤和海芋叶的句子。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_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_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美丽的西双版纳_沪教版
来说一说。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4)四人小组交流。

1、西双版纳景色美,人更美,(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资料)学生体会。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

3、请你做个小导游,把西双版纳最有特色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游客们。

四、总结全文,反馈练习。

1、读全文。

2、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
植物王国多奇特
动物王国多珍贵
风土人情建筑穿着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复习巩固)
1、完成写字本
2、完成课后练习。

回家作业:
1、选择喜欢的课文内容背诵。

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2、听课文(12)录音3遍,诵读一遍。

回家作业预计完成时间:15—30分钟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漂亮的西双版纳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漂亮的西双版纳沪教版

漂亮的西双版纳【设计思想】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类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搜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③增强朗诵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诵,积存文句,明白得文章内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漂亮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窗。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窗们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为对象,选择几处景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窗介绍,增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体会语言美(小题目,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情感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练的语言来归纳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刻:一课时。

教学方式和手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判为要紧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窗们,“有一个漂亮的地址,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光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丛林、粗犷的民歌、丰硕的风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佳誉。

此刻,让咱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址特色的音乐,一路走进这漂亮而神秘的地址,来切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现: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形:交流、展现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

(过渡)咱们来看闻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咱们带入《漂亮的西双版纳》3.教师有情感地朗诵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份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4.幻灯片展现本课教学目标5.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现:请选择文中你以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率领大伙儿去看一看做者笔下那漂亮的景观吧。

同窗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_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_沪教版

11.美丽的西双版纳邵津骅知识与技能:联系课文、借助画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重点学习“纳、等、壶、砍、扁、悠、甩、楼”等8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并描摹“壶”字。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背诵积累。

2、体会省略号在文中的作用,并能按句式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双版纳风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在语境中学习字词。

2、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朗读、说话中体会西双版纳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一、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在西双版纳,这是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们载歌载舞,这是西双版纳奇特的植物,独木成林,这是珍贵的白孔雀,还有会喷水的大象。

这就是出示:西双版纳,读准生字:“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 美丽的西双版纳2、西双版纳在哪里呢?出示句子,看版图,理解边陲,(边境)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导朗读。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学习“等”后鼻音3、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

出示读书要求(出示填空)西双版纳不仅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二、学习课文,感悟体验。

(一)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过渡:课文的第几小节介绍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呢?板书:植物王国(出示课文第二、三小节。

)1、打开书,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二、三小节,圈出植物的名称。

1)学生交流。

2)每人读一种植物名3)、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植物吧。

(出示植物的图片)(1)望天树:你看到的望天树怎么样?(高)课文中用到了哪个词语写出了望天树的高?“耸立云霄”)(2)引读:还有“见血封喉”的——,(教师介绍“箭毒木”:同学们,别看它长得没什么特别,可却是全世界最毒的植物。

它那乳白色的汁液含有剧毒,一接触人或动物的伤口,就可使中毒者立即窒息死亡,所以又称它为“见血封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西双版纳》说课设计
【说教材】
《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说学情】
通过前三册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儿歌、背儿歌方面基本没有难度,而在识字方面,也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

到了二年级,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

旨在在识字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说话及合理利用所收集的资料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
在这篇课文中,共有11个生字。

由于学生们通过日常学习及生活的积累,已有一定的识字量,而且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在本课中,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

即11个生字除了1个生字在课题中出现学习之外,其余10个字都在初读课文之后由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已经认识的字读一遍,把学习重点落在不认识的字上。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加以指导。

在此基础上,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学习得不是很牢固的字加以巩固。

学生互做小老师,在把自己好的方法传授给其他人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

在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笔画教多,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字形,同时重点指导要书写的字,如:宽、悠。

也可借助学习形声字的方法,记住:耸、霄、蚊、愁、愤、悠,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整篇课文围绕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展开,这中间的两句中心句是课文的切入口,即: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

先从介绍植物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那里植物的不同特点,这其中有一些植物是学生闻所未闻的,所以可利用网络查找一些资料、照片,直观地让学生了解。

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来重点读一读,突出这一植物的特点。

在了解了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植物的王国后,再去读有关于动物的部分就容易了,因为两部分的写作手法基本相同,在读通读顺第4小节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融入课堂中,用教师所给的
句式来介绍。

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把课内外所获得的有关于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的资料综合起来,给出相关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西双版纳,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教学实录片段】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轻声读读第4小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双版纳是动物的王国?
生:我看到了那里有许多的动物,有长臂猿、黑灵猫、象群、……
生:我读到那里的动物与游人嬉戏,在丛林中散步,说明它们在那里生活的很开心,是那里的主人。

师:那你能用一种高兴的语气来读读这一小节吗?
……
生:我从这小节里最后一个标点可以看出,因为这是一个省略号,说明还有许多动物还没有介绍呢。

师:是啊,你观察得真仔细,一个小小的标点你也不放过。

……
【案例分析】
低年级的语文课通常是以识字为主,可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则把学习的中心逐步从识字过渡到了阅读教学。

而阅读教学中又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在现在的教学中,除了要求让学生学好手中的文本之外,还提倡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围绕一个主题寻求多种资料。

学生们有的查阅报刊,有的到互联网上搜寻,从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那么如何用好这些资料呢?
语文课上让学生把所找的资料交流一下,是要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的。

这不是像常识课一样介绍一个科学原理,也不是像地理课那样把当地的一些特点来说一说。

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也让学生们课前去找有关西双版纳风土人情的资料。

学生们找来了厚厚的一叠,怎样把手上的资料用到位呢?我在教学第四节有关动物的部分用到了。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用“我来到了西双版纳,我看到了()。

”的句式来介绍西双版纳的动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练习。

课文本身的语言较为生动,写出了很多动物的特点,学生在熟读之后,可以把这些语言用上,化为自己的。

如果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把自己找到资料用上。

这是一个搜集、提炼、处理、表达的综合过程。

这样寻找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语言文字训练也有了,可谓一举两得。

而后面结合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选择一点来说则自由度比较大。

学生少则说一两句,多则可以说清一个特色也是很不容易的。

发挥手中文本及资料的最大效益是一件
很巧妙的事,值得我们用心去思索,不断去实践。

【训练材料】
一、下列字中,哪些是读前鼻音的?把这些字圈出来。

版耸霄蚊壶愁喷芋宽悠羽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并组成新的词语。

文()()()()
肖()()()()
兑()()()()
三、口头填空。

西双版纳既是()王国,又是()王国。

在那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如果我到了西双版纳,我最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