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 教学内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1、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其对象是动植物。

2、农业生产的特点是: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3、农业的投入是指自然条件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四个方面。

自然因素是农业必要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加大科技投入,其中自然条件投入是基本因素,劳动力是确定因素、科技投入是制胜因素。

4、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5、说明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以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自给农业:农夫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以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的农业模式。

6、[思索推断] 下列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1、区位含义包括:①事物的位置②事物间的空间联系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三方面。

3、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4、平原地区相宜发展耕作业,山地相宜发展牧业和林业。

5、市场的需求最终确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6、园艺业、乳畜业要求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7、人们是如何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和利用的?A、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B、人们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相宜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相宜发展农业C、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整。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课标版)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中图版

(课标版)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中图版

4.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 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
解析 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会破坏植被,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小;森林吸收温 室气体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入 湖泥沙量增加;此处发展乳畜业,草原生产量应增加。
√B.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
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2.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 ②草原载畜量得到极大提高 ③人口大量迁入 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 ⑤农业生 产更适应市场变化 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12345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 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3~4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12345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和甲地的气候图。
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案 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 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 2.甲地“压砂种瓜模式”对当地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答案 砂砾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 持土壤水分;减少风沙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高中地理《农业与地理环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农业与地理环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2、热带迁移农业、水稻种植业和混合农业这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在哪里,生产有什么特点,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影响,有何危害性,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其中重难点内容是: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及其生产特点,其中的水稻种植业和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要着重讲授。

通过读世界水稻种植区分布区让学生了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哪些具体地区、进一步分析这些地区为什么适于水稻的种植,进而联系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人口密度从而得出影响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世界混合农业的典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常具有市场的适应性,能够规避市场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2、过程与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情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习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问题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印制下发学案,并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导学案,并尝试解答题目。

教学过程设计(壱)情景导入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从而导入正文。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概述。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为什么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如此重要?3. 教师讲解:介绍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了解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二章:农业生产与气候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学生讨论:不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教师讲解:介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4. 小组讨论:分析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的能力。

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壤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掌握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学生讨论:不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教师讲解:介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4. 小组讨论:分析特定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

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土壤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特定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的能力。

第四章:农业生产与水资源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关系。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农业,是区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也高考考查的重点模块。

所以,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必修二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主要有“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三个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其中,“农业区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分析解决其他问题的根本,应该重点透彻分析。

“农业的地域类型”是本节课的核心,教材先从总体上对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然后重点分析“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并在活动题中涉及“大牧场放牧业”,将“热带迁移农业”放在“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来,并以知识窗的形式出现,所以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落脚点,所以本课最后讲解“农业生产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部分课本讲述比较形象易懂,但是“盐渍化”问题学生比较陌生,在此需要把原理详细讲解清楚。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业生产活动比较陌生,甚至对于一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都比较陌生。

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来看,凡是设计我国具体地区的农业如“南疆、宁夏平原等”,学生比较陌生,因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

2、在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基础上,能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路,并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分析其影响因素。

3、掌握几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2、合作学习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表现。

3、个别探究的过程:以寿光蔬菜基地为例,探究其建设的区位优势。

4、思维碰撞的过程: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重性(有利、不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小船创作
课题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总பைடு நூலகம்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参考
教师参考用书
授课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3混合农业
讲述: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互相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欧美发达国家有大面积的混合农业,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但是,混合农业涉及具体的不同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如澳大利亚是小麦种植和养羊混合,南非共和国是小麦种植业和养牛混合。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指导学生读相关教材内容和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生态模式投影图片
提问: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在生态上具有什么样的优点: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模式,既保护了生态,对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值得其他地区予以借鉴,其实我国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这一种生产模式,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模式。
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外作业
导学案
教学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典例分布: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
区位条件分析: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乳畜业
典例分布:西欧、中欧、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等
区位条件分析: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高中地理 第3章 第一节 课时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3章 第一节 课时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

课时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状况、主要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认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地域的形成地形和土壤条件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加上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的影响,共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现象。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1)原始迁移农业分布热带雨林地区生产过程毁林、烧荒—播种—收获—土地肥力减退—再选新地块重复此过程后果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分布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主要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大麦、燕麦、黑麦、谷子、高粱、玉米等生产特点生产过程需水量较少;灌溉条件十分重要;一般有饲养家畜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们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存在问题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高,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低洼地区因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3)现代混合农业生产目的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分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欧洲、北美洲等地生产特点机械化程度高,人力使用较少,和城市市场及工业有密切关系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业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思考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答案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小,故不是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地球面貌农田取代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除去不适于农业的沙漠、极地,以及高寒山地,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已由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

2.影响生态环境(1)改变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森林是发展农田的障碍,要扩大农田,就要砍伐森林。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改变大气成分
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如 二氧化碳、甲烷等,会影响地球的气 候系统。
引发极端气候事件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等,可能导致土地退化、 沙漠化,进而引发极端气候事件。
影响局部气候
农业植被的改变,如森林砍伐、耕地 扩张等,会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 ,如温度、降水等。
性质。
导致土壤退化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如过度耕作、 单一种植等,可能导致土壤退化, 如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
引发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 学物质可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 壤污染。
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破坏生境
农业生产中的开垦、耕作等活动 会破坏自然生境,导致生物栖息
地的丧失。
减少物种多样性
水资源
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丰富,但水资源分配不均, 加上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容易导致水 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土壤质量
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因为高温多 雨的气候条件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养 分流失。因此,农业活动需要采取适当的土壤管 理措施来维持土壤肥力。
气候变化
热带雨林农业地域的农业活动对气候变化具有敏 感性。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降水量减少 、温度升高,进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温带农业地域的环境影响
土壤质量
温带农业地域的土壤质量通常较好,有机质含量高,适合 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然而,长期的农业活动可能导致土壤 侵蚀和养分流失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
温带农业地域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因为农业生产往往 集中在少数几种作物上。这种缺乏多样性可能导致生态系 统脆弱性增加。
水资源
温带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充足,但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 需求也很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可能导致水资源浪费和 污染等问题。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4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4湘教版必修

农业区位因素
【板书设计】
评价机制:
1、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
(1)重难点知识的落实评价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9分)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6分)
(2)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学习技能的评价
小组学习评价:(每项20分,总分100分)(由学习部长负责完成)
具体内容小组成员。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过程高一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过程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小船创作内容标准: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主要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主要生产条件、特征;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判某一地区的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生产的观念和科学的人地观念。

2.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重点: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征、区位因素分析(我们这里的水稻种植业);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判某一地区的农业。

本节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内容结构简介:在人类的产业活动类型中处于最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农业活动,所以本单元首先介绍的就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这一节讲三块内容: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农业地域类型(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众多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又特别介绍有代表性的三种: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现代的混合农业);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人类各种不当的活动密切相关,为了防治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当然得先要知道人类的活动,这里就是农业生产会活动引起那些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1.我们仪征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 (名称、播种、生长及收割的具体时间)2.糖料作物主要有甜菜和甘蔗,为什么我们仪征地区都没有种植?导入新课:……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首先就一周前布置的调查问题请学生自由阐述或分小组讨论汇总后由代表发言,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巩固练习:请说出下列俗谚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地域性)过了惊蛰节,种田不停歇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季节性、周期性)霜降抢收,不收就丢引伸:那么,了解了农业生产具有这两大特点,在农事活动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别探讨下表中的问题,形成小组意见后由代表发言,亦可自由发言,老师同时做适时、适当的点拨、讲解、拓展。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

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景激趣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导引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

仅在亚洲就有20亿人从稻米及产品中摄取60%~70%的热量。

有人说,亚洲在最合适的地方种植了最合适的农作物——水稻。

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注意】1.删除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区位因素还会涉及到其中的某些具体内容。

因此,“删减版”适合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参照现行教材,一些专业术语将不会出现。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59至P6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①自身特点⎩⎪⎨⎪⎧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需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②分布: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

③区位因素④生产 特点⎩⎪⎨⎪⎧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2)商品谷物农业①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②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③分布⎩⎪⎨⎪⎧世界: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 俄罗斯等国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3)混合农业①概念: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也属于混合农业。

③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a.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相结合,在时间上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c.农场主可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知道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2.理解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重点)3.掌握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阅读教材P50—P55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形成(1)自然界的基本投入: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共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现象。

(2)人类社会的投入: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基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

2.分类(1)原始迁移农业①分布:热带雨林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

③影响: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谷物产量低。

(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①生产特点: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耕地稳定。

②生产方式:以种植旱作谷类为主,精耕细作,农业区内同时饲养牲畜。

③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

(3)现代混合农业①特点a.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

b.人力使用较少,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联系密切。

②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

具体如下图所示:③优势a.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

b.时间互补,忙闲错开。

c.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正误判断:(1)农业地域类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

( )(2)传统旱作农业属于商品农业。

( )(3)饲料和交通是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 )【提示】(1)√农业地域类型是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反映。

(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是自给自足式的农业,属于自给农业。

(3)×饲料和市场是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材整理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56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地球面貌农田取代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部分区域已由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改变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森林是发展农田的障碍,要扩大农田就要砍伐森林。

此外,草原也是拓展农田的开垦对象,而且还受到过度放牧的压力。

3.给环境带来难以预想的变化不合理的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大量使用农药,不仅杀死了农作物的害虫,也杀死了这些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给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正误判断:(1)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

( )(2)土壤盐渍化都是由于农业不合理灌溉形成的。

( )(3)合理强度的农业生产,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 )【提示】(1)×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垦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

(2)×土壤盐渍化并不都是农业的不合理灌溉造成的。

(3)√农业生产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合作探究·攻重难]我国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人均耕地较少,采用人力、畜力,使用传统的耕作农具,如铁犁牛耕等,进行精耕细作,作物单产较高,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

探讨1: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为什么是自给自足农业?【提示】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粮食大部分留作自用,较少部分拿到市场上出售。

探讨2:我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何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区?【提示】我国华北平原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因此不能发展成为商品谷物农业区。

探讨3:我国东部广大农耕区在经营种植业的同时,也饲养猪、牛、羊等牲畜,试分析该农业生产是否属于现代混合农业?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现代混合农业是同一地块同时以植物和动物为生产对象的农业生产类型,我国东部广大农耕区家禽、家畜的饲养绝大多数规模较小,是在农业生产的间隙进行,只能作为副业,不是真正的现代混合农业。

探讨4:亚洲的传统稻作农业区有哪些适宜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提示】亚热带或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

探讨5: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生产的原理是什么?【提示】挖泥筑基,种甘蔗、果树和桑树;塘中蓄水养鱼,甘蔗制糖,蔗渣养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田,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核心点击]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关键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模式。

具体分析如下表:1.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27290036】(1)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畜牧业B.种植园农业C.现代混合农业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2)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农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为现代混合农业。

第(2)题,现代混合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投入劳动力少,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

混合农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谷物还是多放牧牲畜,生产灵活性高,市场适应性强。

【答案】(1)C (2)B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经很难寻觅,并且许多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国药将不复存在,中医也将难行了。

探讨1:你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提示】反映了我国当前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甚至不少珍稀动植物的物种灭绝等一些生物资源遭受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探讨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是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保护不够,使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所致,过度的采集捕猎,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常可导致珍稀物种的灭绝。

[核心点击]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2)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解析】第(1)题,从宏观方面讲,该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稠密,众多的城市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C项符合题意。

从微观方面看,果树、蔬菜位于图中的③地区,该地区有一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大城市,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第(2)题,本地区原生森林分布较广,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破坏森林,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B项符合题意。

【答案】(1)C (2)B探讨1:该生产模式成为良性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此外,羊粪还田,也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

探讨2:此种生产模式为什么经济收入比较稳定?【提示】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所以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读图指导]1.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同时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如有些谷物可作牲畜的饲料,羊粪可增加土壤的肥力。

2.劳动力管理非常合理。

播种和收割小麦的农忙时间,正好是放牧的休闲时间;小麦生长季节,农事较闲,正好是牧羊活动的忙季。

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3.该模式属于现代混合农业。

[体验评价]3.根据上面图表,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相符合的是( )A.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目的B.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小麦和羊毛C.种植小麦和绵羊饲养同时进行,时间上相互冲突D.种植的主要是春小麦,春种秋收(2)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显著优点有( )①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强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小麦和羊毛是其主要收入来源,种植冬小麦,秋种夏收。

第(2)题,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农场内的土地实行轮作或休耕制度,因此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而且动物粪便可以肥田,因此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养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答案】(1)B (2)D[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固双基]对点训练1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读三地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1~3题。

【导学号:27290037】A.大牧场畜牧业、现代混合农业、稻作农业B.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大牧场畜牧业D.种植园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2.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①气候较为干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③市场需求大④劳动力充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列关于③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技术含量大D.作物单产高【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①地的种植比重很低,畜牧业比重很高,且商品率高,应为大牧场畜牧业;②地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且商品率高,应为现代混合农业;③地的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较低,且商品率低,应为稻作农业。

第2题,大牧场畜牧业的形成、发展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

第3题,③地为稻作农业。

其特点有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大、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答案】 1.A 2.A 3.D对点训练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

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4~5题。

4.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5.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第4题,这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以种植小麦和牧羊为主,其中牲畜主要卖到市场,作物除了卖到市场外,大部分作为牲畜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