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中学生发展》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中学生发展复习资料

中学生发展复习资料

中学生发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身心发展: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大方面,是指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一系列持续变化过程。

2.中学生发展主题:中学生在此年龄发展阶段应当完成的发展任务。

包括6个方面,生理发展,学业发展,情意发展,自我--个性的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生涯发展。

3.身体映象:指个人对自己身材、体型、容貌、仪表、体力等方面整体性的判断和自我知觉。

4.学习兴趣: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表现形式,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使人队某些事物优先给与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

学习兴趣特指感兴趣的对象是学习,指的是个体对学习过程和内容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

5.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活动和个性的双重功能。

6.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具有选择性、保持、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8.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

9.心境:指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即平时所说的心情。

10.激情:是一种迅速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降低,甚至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激情时人们很难遮掩内心强烈的情绪体验,总是伴随着有机体状态的改变和明显的表情动作。

11.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对其个体身份的自觉意识,是个人的内部和外部的整合与适应的感觉,是个体寻求统一及连续的能力。

这种意识、情感和能力都包含在它所具有的个体性、连续性、整合性和社会性这四个特性中。

12.个性:又称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感情和习惯以独特方式结合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一贯性的产物。

《中学生发展》期末复习

《中学生发展》期末复习

【本章内容要点】发展是个体身心整体有序、相对持久而连续地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始于生命孕育、止于生命结束.处于“青少年期”地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学业、情意、个性、社会性、生涯等诸多发展任务和独特地发展性问题.“中学生发展”课程旨在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学生地发展主题、特点、发展性心理问题以及教师应承担地教育责任与策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 发展和发展构成个体发展地全部内容,二者又是有机统一地,所以常用一词指称“人地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国发展心理学界将“青少年期”界定为岁到岁..发展主题又称,指个体.中学生发展主题包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及等六大主题..心理学是地科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一章中学生生理发展【本章内容要点】处于青少年期地中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会出现令成人更令中学生自己吃惊地生理变化,表现为“身体形态地剧变”、“生理机能地增强”和“性地成熟”,并称为“三大生理变化”;更重要地是,这些生理变化又会产生复杂而微妙地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中学生地学业发展、情意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乃至生涯发展.教师应了解中学生地生理发展特点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地影响,具备关注中学生身心发展地教育意识和开展青春期教育地能力,给予中学生适时、适当地心理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青春期指地时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性成熟即地成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是地重要标志..身体意象又称,指.青春期同伴教育指第二章中学生学业发展(一):影响学业发展地心理因素第三章中学生学业发展(二):影响因素地发展特点与教育【本章内容要点】我们首先在第二章学习影响中学生学业发展地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而为了促进中学生地学业发展,我们还需要了解、熟悉中学生智能发展地特点及其在学习中地表现,掌握促进中学生认知发展地教育对策和必要地训练方法,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地教育策略,从而有效开展学习心理指导,使中学生最终达到乐学、会学地学业发展目标,这些是第三章地学习任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广义地学习是指因而使行为或者行为潜能发生地历程..认知过程通常指人接受、和地历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注意地种类可以分为、和有意后注意..以体验过地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为方式地记忆是记忆..学习策略包括、和三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习动机指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已引起地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地地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计划策略是属于……………………………………………………………………().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调节策略.在希望得到他人赞许、认可、关心、支持、友谊等需要地基础上产生,目标是获得认同和赞许,属于奥苏伯尔提出地三种动机中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成就动机 .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地内驱力.认知内驱力.顿悟说地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苛勒. 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地是………………………………………………().斯金纳.布鲁纳.维果斯基.奥苏伯尔第四章中学生情意发展【本章内容要点】本章我们一起走进中学生地情意世界,了解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地特点及其可能出现地问题与困扰,思考教师如何根据中学生情意发展地特点进行适时地教育,给予必要地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情绪情感包括主观体验、和三部分..情绪是依据其发生地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分为三种状态:、、与.“看花花也笑,看水水唱歌”指地是;“他眼睛炯炯有神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描写地是一种;复习考试中三天通宵而不觉得累指地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情感也可以被分为三类:、、.对于王刚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上中饰演地和珅,大众一方面对其表示憎恶,另一方面也很欣赏他地表演,第一种情感是,第二种情感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良情绪地两种主要表现是和..意志行动包括两个阶段: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逆反心理指在一定地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地,是一种发自内心地、不愿顺从地心理状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五章中学生个性发展【本章内容要点】每个人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可以从哪几个维度来了解自己和他人?中学生会怎样看待自己?他们地自我矛盾来自哪里?他们对自我地评价具有怎样地特点?教师可以怎样帮助他们?本章从自我(自尊与自我同一性)、个性倾向性(气质、能力和性格)和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中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相应地教育启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个性人格是一个复杂地系统概念,是一个人、地行为模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个性地特征主要有:整体性、和共同性,个性地和可变性,个性地生物性和以及个性地内隐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客体我地四种分类是、、和.中学生主要探索地客体我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尊()指个体对所持有地一种肯定或否定地态度,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地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地情感体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尊地分类有总体自尊和自尊,外部自尊和自尊,自尊和基线自尊.一般而言,对青少年总体自尊最重要地预测指标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我同一性地四种特征是、、和.中学生对“我属于什么”这一问题地认识属于,对于“我一直是谁”地认识属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同一性具有多种成分,其中对于职业和从事工作地探索和认识属于. .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地比较地成分,包括、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六章中学生社会性发展(一):性别角色地发展【本章内容要点】社会性发展是中学生重要地发展主题之一,涉及自我意识发展、性别角色发展、人际关系发展及道德发展等.本章介绍了性别角色发展地相关知识.了解并思考:什么叫“性别角色”?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获得性别角色地?在认同自己地性别角色中受到了哪些社会文化因素地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面对中学生流行地“中性化”装扮热潮以及“假小子”、“娘娘腔”等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性别教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社会性指与个体生活于其中地(如、)和(如、)等相关联地心理品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即“社会性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理性别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社会性别指. .性别角色即和所要求于男女两性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性别角色发展又称,指第七章中学生社会性发展(二):人际关系地发展【本章内容要点】在中学生社会性发展主题中,人际关系发展是重要内容.了解中学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网络人际关系地发展特点,开展有效地教育工作,帮助、引导中学生营造良好地人际关系,是中学教师重要地教育责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人际认知偏差;.罗森塔尔效应;.“键盘伙伴”第九章中学生生涯发展【本章内容要点】中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地重要时期,面临着升学、择业等发展主题,存在各种问题及心理误区,需要有力地生涯规划指导.生涯辅导在我国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帮助中学生解决升学、择业地困惑,及时对他们进行科学地生涯规划指导,是教师应尽地责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关键概念理解】.生涯发展;.生涯规划;.生涯辅导。

《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整理

《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整理

《中学生发展》绪论:走近青少年1、 身心发展: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大方面,指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一系列持续变化过程。

(生理发展指生物体各部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或种系的心理从发生、发展到死亡的持续的规律性变化过程。

)2、 身心发展的特征:(1) 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2) 连续性与阶段性(3) 不平衡性与差异性(4) 稳定性与变化性第1章 青春期生理发展1、 青春期:指个体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并以性成熟为标志的时期。

2、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包括身体形态的剧变、生理机能的增强、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成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1)对青少年认知、情绪及行为产生影响,认知包括信息加工、认知内容、抽象思维能力等,情绪包括情绪困扰、性成熟的情绪体验等,行为包括不协调、产生各种性心理行为等。

(2)对青少年自我发展即身体意象产生影响,身体意象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所做的心理描画,也即个人对自己身材、体型、容貌、仪表、体力等方面整体性的判断和自我知觉。

(3)对其人际交往发展产生影响 ,如同伴交往、异性交往敏感现象。

4、青春期教育:基本原则为宽容与谅解、理解与尊重、自然与适度,内容包含性德育、性智育、性体育、性美育。

有效模式为同伴教育。

第2章 青少年认知发展1、个体的认知过程:指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历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2、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4、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个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5、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个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6、知觉的特点: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组织性。

7、记忆:指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认识活动过程。

8、记忆的规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识记材料的位置效应影响记忆的效果;意义材料的识记效果优于无意义材料的识记效果。

《中学生发展》知识点归纳

《中学生发展》知识点归纳

绪论走近中学生1.生理发展:生物体各部位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的心理从发生、发展到死亡的持续的规律性变化过程。

两者构成个体发展的全部内容,二者又是有机统一的,所以常用身心发展指人的发展2.身心发展的特点: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青少年期:发展心理学一般界定为11、12岁到17、18岁。

4.中学生发展包括: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5.中学生发展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6.中学生发展主题:生理,学业,情意,个性,社会(性别,人际,道德),生涯第一章中学生生理发展1.青春期又称发身期,指个体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并以性成熟为主要特征的时期。

2.生理变化:身体形态剧变(身高,体重);生理机能的增强(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发展变化,肺和呼吸系统的发展变化,肌肉力量的变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脑和神经系统,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第二性征的发育性成熟。

3.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认知:突触出现明显重构,导致信息加工率更高;额叶迅猛发育,促进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性意识觉醒(性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关于性的内心活动和外显行为)、性行为),b行为:出现行为不协调;产生性心理行为,c情绪:行为不协调导致的情绪困扰;男女中学生对性成熟的情绪体验;性成熟早晚导致的情绪困扰;性渴望增加4.对青少年自我发展影响:身体意象,又称身体自我概念、体像等,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所做的心理描画,也即个人对自己身材、体型、容貌、仪表、体力等方面整体性的判断和自我知觉。

分为三种:自认的,理想的,白日梦的。

5.对青少年人际交往发展的影响:a异性关系发展阶段:两小无猜(<6),性朦胧(6、7~9、10),异性疏远期(9、10~13、14),异性亲近期(13、14~17、18),两性恋爱期,婚姻期,b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教育指导。

5中学生发展心理

5中学生发展心理

3、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易产生的问题
①认知障碍
②情感障碍
③人格障碍
④能力障碍
4、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①指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认知
②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
④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模块错题 1、人格阶段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 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 段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D)。 A、斯金纳
⑤转移注意力
⑥升华
6、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
①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中学生的情绪自知力和挫折承受力。
③帮助中学生掌握情绪,情感调节的方法。
④充实中学生的精神生活。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1、人格的特征:
2、( 佛洛伊德 )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构成的动力系统。
3、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①情绪、情感更加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 ②情绪、情感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 ③情绪理解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 ④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
4、良好情绪的标准
①能够适当地表达情绪
②情绪相对稳定 ③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5、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
①转换认知角度 ②自我暗示
③调节期望值 ④适当宣泄
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性持久性明显发展 ③精确性提高 ④概括性增强
2、注意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
②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发展。
3、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充分运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 ②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有意注意。
③引导中学生这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3、艾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5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知识点

5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知识点

第五章知识点1.简述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一级)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年龄是0—2 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

年龄是2—7 岁,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

年龄是7—11 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是11—16 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二级)(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口诀:现在将来有差异,潜在变现实,发展走在前3.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一级)(1)针对胆汁质的学生,老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坚持、自制等品质,但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鲁莽和莽撞的缺点。

(2)针对多血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

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

要定期提醒,培养其专一的品质,防止见异思迁。

(3)针对黏液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

老师要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要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的优点。

(4)针对抑郁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

老师要对其多关心、爱护,不要在公开场合对其严厉指责和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中学生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中学生生理、心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挑战和变化。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并为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是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身心发展具有许多特点。

1.身体发育迅速: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了青春期,男生开始长高、发声变低、性征发育等,女生开始发育乳房、来月经等。

这些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也带来了许多影响。

2.性别身份意识: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对于自己的性别开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意识。

男生开始表现出男子气概,女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貌和魅力。

3.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变化的影响下,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角色和能力。

他们对自我的认同开始建立,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

4.人际关系调整:中学生开始离开狭窄的家庭环境,进入学校和社会,与更广泛的同龄人接触。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友谊和社交关系。

在中学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变化的阶段,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他们可能会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

研究中学生的情绪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2.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在青春期经历了身份、角色和价值观的重新认同过程。

他们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研究中学生的自我认同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家庭与同伴关系:中学生在青春期不断从父母家庭关系中独立出来,开始与同伴建立密切关系。

家庭和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中学生的家庭和同伴关系,可以为家庭和学校提供关于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指导。

4.学业压力:中学生在面临高中升学压力、考试压力等学业压力。

研究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可以为他们提供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问题与探究

问题与探究

总觉得没玩够。而且我的计划总也完成不了, 不仅一个月内没有做《几何难题300例》的一 半,而且每天的作业都做不完,常常影响睡 眠时间。
小勇的计划问题出在哪里呢?
11、小雷的计划与困惑
一个半小时 写作业 半小时 吃饭 一小时 娱乐、休息 两个半小时 休息 一小时 语文(一、三、五);化学(二、四、六) 一小时 数学(一、三、五);物理(二、四、六) 半小时 背英语
6、每年高三时,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给本 班的高考指标,很多班主任都会动员本班 老师尽可能将精力集中到少数成绩突出的 同学身上,而对其他同学采取放任自流的 做法。 你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
7、厌学在当今很多中学生身上都有所 体现: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利用手机发 短信、看课外书等等现象屡见不鲜。 如果你的课堂上也碰见了类似现象, 你会如何处理?
13、在对高一新生入学适应的调查中,问 到:“你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最需要得到帮 助和指导的是什么?” 学生写得最多的是:听课方式、听课效率 和学习方式,以及如何有效运用时间、学 会自主学习等。 如果你是高一的任课教师,如何利用有关 学习策略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自己的学科特 点,对高一新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10-12题
请帮助各位同学分析其学习计划的不足,
提出改进学习计划的合理建议。
10、小勇的计划与苦恼
4:30做10道几何难题
5:30背50个英语单词 6:00吃饭 6:30看电视、玩 8:00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 9:00写作业 10:00睡觉
我每天有近两个小时的休息、娱乐时间,却
4、家长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 平,都希望其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 抱着这种态度的家长,往往以为期望越高, 孩子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当孩子没有达到 家长的预期目标时,就加以斥责、谩骂、 甚至殴打的惩罚。 你如何与这样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呢?

南师大教师院《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整理

南师大教师院《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整理

《中学生发展》绪论:走近青少年1、身心发展: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大方面,指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一系列持续变化过程。

2、生理发展:指生物体各部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3、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的心理从发生、发展到死亡的持续的规律性变化过程。

4、身心发展的特征:(1)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2)连续性与阶段性(3)不平衡性与差异性(4)稳定性与变化性5、青少年期:11、12—17、18岁6、中学生发展主题:即“发展任务”,个体达到一定年龄,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或应达到的要求生理发展学业发展情意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生涯发展与规划第一章青春期生理发展1、青春期:指个体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并以性成熟为标志的时期。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体形态的剧变生理机能的增强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成熟。

3、性成熟: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功能发育的成熟和第二性征发育的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4、身体意象:身体自我概念,体象,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所做的心理描画,也即个人对自己身材、体型、容貌、仪表、体力等方面整体性的判断和自我知觉。

第二章青少年认知发展1、个体的认知过程:指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历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2、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影响因素:熟悉度、新奇度、重要性注意的种类:a.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b.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c.有意后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记忆:指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认识活动过程。

记忆的过程: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记忆的三个阶段:种类时间特点感觉记忆(瞬时记忆)0.25~2秒容量相当大,具有形象性短时记忆5秒~2分钟容量7+2 组块长时记忆时间无限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识基础组块: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作为一个独立体的结构单元。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发展心理》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考点一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的概念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也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观察是知识学习的条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2.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表现为个体在观察前能否清楚地意识到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在观察过程中能否排除干扰、有始有终地完成观察任务。

(2)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精确性强的人能细致全面地观察客体,能发现事物间的细微差别。

而观察精确性弱的人则观察粗疏、笼统,容易遗漏对象的特征,对有细微差别的事物常常做出泛化的反应。

(3)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是否全面取决于观察是否有序以及是否动用了多种感官。

(4)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肤浅的人往往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

观察深刻的人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3.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增强。

4.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3)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考点二中学生注意力的发展1.中学生注意力的特点(1)中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2)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发展。

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运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2)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有意注意;(3)引导中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考点三中学生记忆的发展1.中学生记忆的特点(1)中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2)中学生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3)中学生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发展。

2.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考点四中学生思维的发展1.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复习范围

《中学生心理发展》复习范围

第一章中学时期青少年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与怯懦(4)高傲与自卑(5)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一生物因素(1.遗传 2.生理成熟)二、社会因素(1.家庭环境2.学校教育3.同伴4.社会文化因素)三、心理因素第二章中学生生理特征与心理教育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阶段、1.盲目无知阶段2. 异性疏远阶段3.异性吸引阶段4.恋爱阶段中学生三大青春期烦恼1.白日梦。

2.体相烦恼。

3.性心理问题。

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1.性心理的朦胧感和神秘感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4.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异性交往的原则、第一,要大方交往,不必过分拘谨。

第二,要公开交往,不要神神秘秘。

第三,要有一定距离,不要过分接近、过分亲昵。

第四,要广泛与同学交往,不要太专注某一个异性。

第五,要相互尊重,不要过于随便或自高自大。

第六,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要“自毁”。

早恋及对早恋应持有的态度、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实践。

首先,对中学生的早恋围追堵截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绝对禁止和严厉干预,也不提倡和鼓励。

其次,教师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早恋的疏导与教育、如何正面引导中学生早恋、第一、进行性生理、性心理育。

第二、进行爱情教育。

第三、创设男女学生正常交往的环境,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第三章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表情、情绪的功能(一)适应功能。

(二)信号功能。

(三)动力功能(四)组织功能。

常见的基本情绪、情绪的分类、人们一般把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喜、怒、哀、惧)列为四种常见的基本情绪,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激情、应激、、理智感、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它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南京师范大学中学教育概论整理

南京师范大学中学教育概论整理

绪论1 职业:赋予一定职责的行业。

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2 专业:P33为什么说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答: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威望;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4 教师资格:P84 教师教育P11,教育科学P125 教师专业教育课程:教育学课程、心理学课程、学科教学论课程6怎样理解教师的成长要在学科教育基础上接受教师专业教育?答:教师教育定义;学科专业是教师专业教育的基础,教师教育专业是对学做教师者进行教师职业训练的专业;教师的成长要在学科教育基础上接受教师专业教育,表明:掌握一门“所教”的学科专业,是对学者的要求,还要掌握“怎么教”的专业,这是对教育者——教师的要求第一章1 教育:广义: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存在于各种生产、生活中一切增加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教育是历史发展着的;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中学教育:制度化教育活动的现代产物,它是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第二级教育,是人生十字路口的教育中等教育有两种类型:普通中学教育,无职业定向;职业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教育2 教育目的:培养人的总目标。

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在历史上,因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思想的不同而各异。

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学校教育目的的形成与发展:学校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的集体意志在学校教育制度中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目的,体现在这个国家制订的教育法律中;学校教育目的是以人与社会为出发点的。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构成的社会,两者密不可分;走向社会普遍意志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思想基础(人的整体性体现在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性中的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人的完整的社会性的最高表现。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在青春期,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包括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情感调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中学生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时期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身体发育与心理健康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高、体重、骨骼和肌肉等都在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生理上的挑战,如失眠、食欲不振、疲劳等。

同时,他们也可能会面临心理上的困扰,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学生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并理解这些变化是正常的发展过程。

他们还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音乐、阅读等。

二、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为了提高认知能力,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他们还需要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也对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三、情感调控与社会交往青春期是情感体验丰富而复杂的阶段。

中学生的情绪波动可能较大,需要学会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同时,他们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和信任关系。

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他们还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以及解决冲突和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志愿服务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孩子的成长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他们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同时,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中学生发展

中学生发展
⒌性格
⑴概念: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⑵中学生的性格塑造
①中学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性格尚未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②性格形成的两个迅速发展期:儿童期→少年期;少年期→青春期
③有意识地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塑造
⒍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⑴区别:
①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②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⒉情绪情感
Ⅰ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⑴情绪:狭义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
⑵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Ⅱ情绪情感的区别
⑴从需要的角度看待二者的区别
①情绪更多地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
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整理
绪论 走近中学生
⒈身心发展
⑴含义: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大方面,是指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一系列持续变化过程。
①生理发展:指生物体各部及各种器官、组织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②心理发展:即个体或种系的心理从发生、发展到死亡的持续的规律性变化过程。
③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构成个体发展的全部内容,二者又是有机统一的,所以常用“身心发展”一词指称“人的发展”。
①心境:指人比较平静、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②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③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⑶情感的种类:①道德感②理智感③美感
⒊意志
⑴概念: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发展心理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发展心理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发展心理重点归纳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生发展心理重点归纳
导语:在教师资格考试到来之际,店铺为大家准备了中学生发展心理的重点考点归纳,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了解
1、情绪的分类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3、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理解
1、情绪理论
2、人格的特征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掌握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3、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4、人格的结构
5、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应用
1、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3、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初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总结

初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总结

初中学生发展知识点总结初中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养成具有关键作用。

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下面将介绍初中学生发展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初中阶段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1)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分配时间给不同学科或任务。

(2) 高效记忆:运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认知层次,采用归类、联想、串联等记忆方法,帮助记忆和理解。

(3) 阅读和思维导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提取信息的技巧。

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概括知识点,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合作学习:与同学合作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培养沟通和合作能力。

(5) 多维度综合复习:各科目知识点的综合复习,拓宽学科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性的学习。

2. 心理健康初中生常面对着课业压力、社交困境以及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因此心理健康的培养尤为重要。

(1) 积极面对压力: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过多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和厌学心理。

学生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培养友善与合作的观念。

与同学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3) 树立自信心:初中时期正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树立自信心。

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4) 关注身心健康:保持规律的作息,睡眠充足,饮食合理。

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学生保持身心健康。

3. 社会适应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以下是培养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点:(1) 拓宽社交圈子:鼓励学生主动结交新朋友,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定义或基本特征)、填空----------10题
简答------------5或6个
论述------------1条
案例分析(结合理论反映什么问题;特点是什么;如何处理)-----1条
绪论
1、身心发展
含义: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大方面,指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一系列持续变化过程(课件)
特征:1.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
2.是“连续中有阶段”
3.充满个体差异性与不平衡性
2、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定为11、12岁到17、18岁
3、青春期发展主题(即中学生发展主题):生理发展、学业发展、情意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生
涯发展
第一章
1、青春期定义:指个体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并以性成熟为主要特征的时期,又称“发身期”
2、身体意向: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所做的心理描画,也即个人对自己身材、体型、容
貌、仪表、体力等方面整体性的判断和自我知觉
3、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宽容与谅解、理解与尊重、自然与适度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二章
2、知觉:个体经由各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其彼此关系的过程,也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4、记忆:为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识记、保
持、再认和回忆的认识活动过程
类型: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三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5、思维: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一种高级形式的认知活动
类型:按过程中凭借的中介物不同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按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创新程度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6、学习策略:生科有含义分类,老师说不考
第四章
1、情绪:狭义是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
度极其体验
情感: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课件)
情绪情感构成包括:认知层面的主观体验、生理层面的生理唤醒和表达层面的外部行为
2、情绪情感的区别联系(课件):
区别:a.从需要角度---情绪更多的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联系,情感更多的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联系
b.从发生早晚---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且情绪情感为人和动物共有,情感为人特有
c.从反映特点---情绪有情境性、暂时性、外显性,情感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情绪的外在体现;情感对情绪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一个人的积极情感可能会使人抑制暂时的不愉快情绪。

3、情绪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情绪状态:心境(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状态)、激情(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状态)和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
状态
4、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初中生:情绪内容的丰富性
情绪活动的不稳定性
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情绪变化的两级性(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并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型与表现性)高中生:两级性仍为主要体验
情绪体验内容的进一步丰富
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情绪带有文饰的特点
5、中学生逆反心理与疏导
具体表现: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产生原因:(主观)过分强调自我、强烈的好奇心、偏激片面的看待问题
(客观)教师教育简单生硬、教育内容空洞单调、教育观念陈旧
疏导:1.心理换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2.利用逆向思维的积极性作用,引导学生认知的正确发展;
3.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
4.避免空讲大道理;
5.学会宽容;
6.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时
机地点场合语言态度次数方式)
第五章
1、个性:又称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
望、情感和习惯以独特方式结合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一贯性的产物
2、主体我:主观心理现象,指正在感知、思考的“我”的意识,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
客体我:指人们对于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怎么样的人的一种主观心理认知
3、自尊:指个体对自我概念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和形成的一种自重、
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4、中学生自尊发展特点:a.青少年自尊中比较稳定的部分主要是基线自尊;b.青少年的总体自尊和分化自
尊具有个体差异,分化自尊对整体自尊有较大的影响
影响因素:个体因素、重要他人、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压力
5、自我同一性:指自己能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相区别而存在,以及自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个人的内部状
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
特性:个体性(对我是谁、我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在哪里、我的身份是什么等问题的追问)连续性(对我一直是谁的意识)
整合性(在自我感觉上整合不同角色)
社会性(对群体归属感的需求认知)
状态:同一性扩散(没有体验危机,也没有自我投入)
同一性早期完成(自我投入,没有危机)
同一性延缓(在危机里,无责任)
同一性形成(体验危机且有自我投入、可作出明确选择)
6、气质: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也可以指个人的心情随情境
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应倾向
气质优化(教育者对中学生):a.应对青少年脑发育的激烈变化,帮助青少年接触大量不同领域的知识
b.尊重气质的原有生理基础
c.利用外界环境和评价对个体的气质产生影响
7、性格: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塑造:形成复杂、过程有开放性、主体因素重要
第六章
1、社会性发展:在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个体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
等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性别角色: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所要求于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
社会性别:以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特征判断的性别,它表达了由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
2、性别角色发展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和同辈群体
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特点:a.中学生开始对性别角色产生深刻认知;b.中学生的性别角色认知大
多表现为社会取向;c.中学生面临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压力增强;d.
中学生处于性别角色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3、双性化人格:即个体既具有明显的男性化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化人格特征,兼有强悍和
温柔、果断和细致等性格,按情况需要而做不同表现。

性别角色教育的措施:a.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注意教师性别结构均衡化;b.教师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
意识,开展双性化人格培养;c.积极开展多样化、双性化的学生课余活动
第七章
1、社会认知:指个体对个体与他人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认知
人际认知: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由此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2、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特点:亲子冲突表现程度不同;亲子冲突聚焦多种领域(社会生活习俗、学习、
家庭关系、价值观和道德);亲子冲突源于对问题性质的不同认知改善:宽容子女的逆反心理;加强有效的亲子沟通;注意正确的教养方式
3、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特点:(童年期)权威-服从的师生关系;(少年期)疏远-闭锁的师生关系;(青
年期)理性-反哺的师生关系
改善:宽容子女的逆反心理;加强有效的亲子沟通;注意正确的教养方式
4、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够戏剧性的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防止教师期望偏差:a.防止老师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主观设计对学生的期望
b.防止缺乏客观的信息依据,利用被歪曲了的信息或只凭表面现象
c.防止依据学生的先前成绩、以往表现,产生对学生带有成见的期望
d.防止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过高期望和过低期望,教师期望要合理适当
第八章
1、道德认知“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趋向阶段)
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