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地理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

合集下载

地理高一必修一整本复习提纲

地理高一必修一整本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A(a)——知道、识别、描述B(b)——说明、比较、概括(学考重点)C(c)——分析、判断、应用(选考要求)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含义(a)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组成(a)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a)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b)第三节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a)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b)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昼夜现象形成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间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昼夜更替形成原因:昼夜现象和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晨昏线特点(1)晨昏线的画法①过地心②与太阳光线垂直(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注意极昼和极夜)③画上夜半球(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分界线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分界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详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详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详版第一章行星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级别(由小到大):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大行星十分相似,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相似。

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纬度(负相关)、海拔(正相关)、天气、昼长等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

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通讯;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相等,为150/小时。

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5、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下图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晨昏线、昼夜半球(弧)时间计算: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数=经度/15,东+西-)未知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X4分钟(东+西-)日期变更:向东跨越日界线(180度经线有转折)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臵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1)、位臵因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2)、自身条件:A、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主要是指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黑子、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耀斑。

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一年中不断移动,移动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如该交角为0º则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

3、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是白天,背着太阳的是黑夜。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1.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分别对应的时间•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白昼、黑夜、昼夜变化、季节变化)1.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各种坐标之间的转换1.4 地图和地图阅读•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制图方法和种类(平面图、球面图、等面积图、等角图)•地图上的元素(图例、比例尺、方向、经纬网等)•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世界自然地理•大洲和洋洲(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地理位置和特点)•世界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地理位置、特点、对人类的影响)2.2 世界人文地理•世界主要宗教、语言和文化区域(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主要特征)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线•中国的地形和地貌(地形类型、山脉、高原、平原、河流)•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气温、降水、资源类型等)3.2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口和分布(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地域特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民族、方言等)•中国的经济和地区差异(地区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程度等)第四章地球环境与资源4.1 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污染现象和主要污染物•地球的全球变暖问题和影响4.2 地球的资源利用问题•地球的资源种类和分布•地球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对照此提纲逐一复习每个章节。

复习时还应注意理清各章节概念、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便于融会贯通,增加应试成功的几率。

地理必修I期末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I期末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1第一章复习提纲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地月系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二、八大行星及分类:(方向: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地内行星地外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八大行星公转运动三个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水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是人类主要利用的矿物能。

不利影响:过量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使人易患皮肤癌和白内障。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2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3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内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漩涡,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

带有电荷,能够产生电磁。

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反之为太阳活动低峰年,地球上天气变化相对平稳。

高一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客观: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八大行星:水(最小)、金(离地球最近)、地、火(最可能存在生命存在)木(火木间有小行星带)、土(最大)、天王、海王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2)影响:①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②产生“磁暴”现象③“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地震、水旱。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转速度:角速度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为15°/h ,南北极点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0②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③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每1度4分钟。

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远日点(7月初)时公转速度较慢;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速度较快(2)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②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doc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doc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鱼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⑵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⑵俎1适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墾;极光等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⑴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2)主要知识点: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纯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⑴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左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一期末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期末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主干知识点填空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适中的日地距离_产生适中的温度,使水能以__液态_形式存在;②适中的_质量_和__体积__,产生适中的_引力,使地球能形成大气层;③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太阳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黑子(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②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地球运动1.自转(1)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2)周期:真正周期为一个_恒星___日,太阳日是指_1个昼夜_交替的周期,为_24___小时;(3)速度:除两极为 0 外,各地角速度相等,均为15 º/h;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 0 ;(4)意义:①产生_昼夜交替__;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_晨昏线;②_经度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_地方时__,每隔经度15 º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__24_时区,每个时区以时区中央经线_所在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共同使用的区时,如“北京时间”实际上指的是_120ºE_ 的地方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_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_减少1天______,自东向西越过此线,日期_增加1天__。

(时差计算要领:①“东早西晚”;②晨线与赤道相交,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③物体水平_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偏转规律:沿着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

2.公转(2)轨道特征:运动至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速度较快;运动至远日点(7 月初)时,公转速度较慢。

3.自转与公转(1)四个重要节气①夏至日(每年6.22_前后),__北回归线及其以北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_北半球__地区昼长夜短,__北极圈及其以北__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冬至日(每年__12.22__前后),__南回归线及其以南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地区___昼长夜短__(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纬度越高,昼越___长___(长、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③春(秋)分日(每年_3.21/9.23___前后),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分布规律由_赤道_向_两极_____递减;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规律__全球昼夜平分_;(2)应用①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__白昼最长__、_太阳最高__的季节;气候统计上把__6.7.8_____月划分为夏季;②南北回归线以内,全年__太阳高度角_最大,获得的热量最多,故为五带中的_热___带;南北极圈以内,全年___太阳高度角____最小,获得的热量最少,故为五带中的__寒__带;③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__23º26′,回归线(_太阳直射点__移动的最北、最南的界线)的度数__23º26′__,极圈(__极昼极夜_出现的最北、最南的界线)的度数__66º34′__;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____大__,极圈的度数_小_____,则热带的范围____变大__,寒带的范围__变大____,温带的范围__变小__。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第二单元一、大气运动I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在北半球的冬季南移,夏季北移可用来解释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成因II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基本内容: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地表较均匀,气压带完整;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明显,因此冬夏季在大陆内部或海洋上会形成热低压区或冷高压区,将完整的气压带割裂。

III 季风气候的形成:成因①:海陆热力差。

无论是冬季降温还是夏季升温,陆地都快于海洋。

关键词: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成因②:海陆热力差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因而南亚、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刮西南风。

IV 大气环流与气候: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二、天气系统I 冷锋与暖锋〔p43〕:锋的定义:冷暖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叫做锋锋面——气团的交界面冷锋: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

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锋: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暖气团因密度小爬升到冷气团上方。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大风〔或伴有雨雪〕冷空气移入,气温低,气压高,转晴暖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冷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连续多日下雨或有雾暖气团移入,天气变得温暖湿润,气压较低冷锋面与地面夹角较大;暖锋面与地面夹角较小II 气旋与反气旋气旋定义:低压中心周围形成的空气漩涡。

气旋的描述:①水平方向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向低压中心辐合;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辐合②竖直方向气流:气旋中心为上升气流气旋控制下的典型天气:台风反气旋定义: 高压中心周围形成的空气漩涡反气旋的描述:①水平方向: 在北半球气流由高压中心向四周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则为逆时针辐散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北方地区秋高气爽图参见课本44页三、水的运动III 世界洋流① 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流向的影响因素: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降水 蒸发 大气水分输送径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内流区 外流区 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 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使②基本模式图红色为暖流洋流水温高于到达海域水温则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洋流方向:<i>北半球中、低纬洋流呈顺时针方向;中高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ii>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或者说,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③季风漂流形成于北印度洋。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如: 、星云、 、 、 流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总星系3.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 、 特征。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 和 ,其周期为 年。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 和 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 小时,叫做一个 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 ,叫做一个 日; 自转速度: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 ,约为 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其公转周期大约为 ,叫做一个 年; 速度: (1月初)最快, (7月初)最慢。

河外星系恒星世界 其他行星3.右图中,平面③为,平面④为,角①为,约为23°26′。

4.由于黄赤交角度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

5.由于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由于地球,昼夜不断的交替,其周期为小时。

(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晨线和昏线)6.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规律: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往南(或北)移动,南(或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一)

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班级姓名学号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和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2、天体系统按大小可分为个层次。

河外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系其他行星系系系3、太阳系八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地球、、、、、海王星。

分为、、三类。

例1:图中包括的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例2:读“太阳系的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是星,按物理性质分类,它属于行星。

(2)小行星带位于星和星轨道之间。

(3)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星,最小的是星。

(4)在图中标出地球的位置。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外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2、自身1、2、例3: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地球磁场①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②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④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 循环, 运动和 的活动提供动力。

3、太阳辐射量与纬度的关系: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增高而 。

例4: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的大气层名称是A ,B ,C 。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是 ,其变化的周期为 年,②是 。

(3)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A .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B .产生“磁暴”和“极光” C .诱发潮汐现象和降水量变化 D .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长波通讯四、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平面③的名称是 ,它是地球 转的轨道平面。

平面③与赤道面的交角叫 ;角度是 ,角②的角度是 。

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的周年运动。

地球从①--③运动,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5、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6、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a、地球位于太阳系,状态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b、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与太阳距离适中。

c、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d、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份是氢和氦。

太阳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光球、色球、日冕。

3、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周期是11周年。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地球磁场、极光、水旱灾害。

第三节地球运动
1、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为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相同(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小时9分10秒),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慢。

3、黄赤交角: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4、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叫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叫回归年。

5、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从白天进入晚上的线为昏线,从晚上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

6、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4小时。

7、地方时: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时间早(钟点数大),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15度/1小时,1度/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经度(差)→时差→东加西减。

8、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时区的计算:经度数/15,看余数和商。

9、区时:各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叫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区时计算:时区(差)→时差→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

世界时:格林尼治时间,0时区的区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10、日界线:人为日界线――180°经线(东侧昨天,西侧今天),昨天和今天的分界线。

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东侧今天,西侧昨天)。

11、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

12、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1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向北昼越来越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大于12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昼越来越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小于12小时)
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6、22),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12、22),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且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1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该,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北半球)季节
春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

春分—夏至赤道—北
回归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
长,昼逐渐增长。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
高度逐渐增大。

夏半

夏至北回归线昼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
昼。

夏季
夏至—秋分北回归线
—赤道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
长,昼逐渐缩短。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
高度逐渐减小。

秋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与纬度互为余角。



秋分—冬至赤道—南
回归线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短,昼逐渐缩短。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
高度逐渐减小。

冬半

冬至南回归线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
夜。

北回归线及其北正午太
阳高度达最小。



冬至—春分南回归线
—赤道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短,昼逐渐增长。

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
高度逐渐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