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
教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兴趣和关注。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作用。
1.3 教学内容引入人格尊严权的概念,解释其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尊严权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
第二章: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与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特征。
培养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解释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特征。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2.3 教学内容详细解释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包括自尊、自由、姓名权、肖像权等方面。
分析人格尊严权的特征,如不可侵犯性、普遍性、绝对性等。
第三章:人格尊严权的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保护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3.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保护方法和途径。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内容介绍人格尊严权的保护方法和途径,如法律保护、自我保护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
第四章:人格尊严权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法,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4.3 教学内容介绍人格尊严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与他人相处时的尊重、处理冲突等。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人格尊严。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
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政治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政治教案《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政治教案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
具体为: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侮辱、诽谤等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隐私权(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4、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人教版思品八下《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word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及其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犯公民名誉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利。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寓理论教育于生动的案例中,为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架起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用法律维护公民人格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难点:依法维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和相关法律书籍。
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教学过程:一、人格尊严不可侮1、案例分析: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请学生围饶这个案例展开讨论。
讨论的目的: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年龄大小,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和具体体现,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
呈现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1、图片展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活动:请学生介绍他们的事迹并说说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活动目的: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人物就是我们对他们的品德、才能和信誉的认可。
2、学生表演情境剧:受冤枉的大江表演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
3、呈现相关法律条文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
呈现目的:引出名誉权,和它的主要表现。
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
4、案例分析: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在自习课上吵闹,被小第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
全版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doc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我们应该在尊重自己人格尊严与名誉权的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与名誉权。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本课依据的课标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教材分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探讨以下几个问题: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哪些人享有人格尊严权;③人们珍爱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的同时也必须不侵害别人的人格尊严权;④侵害名誉权的行为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甚至触犯法律。
二学生情况分析经课前调查,大多数同学们对于“人格尊严权”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也知道“所有的人都应享有人格尊严权”。
很多同学讲述自己有过人格尊严受损的情况,有的同学在人格尊严受损时不知怎样应对。
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在有意或无意识中有过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三课前准备教师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维护或侵犯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和素材,对学生进行一次关于“如何对待人格尊严问题”的问卷调查并分类整理。
学生课前思考并搜集侵害公民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事例,收集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保护自己和别人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3.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知道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严重时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2.难点:我们在享有法律规定的人格尊严权的同时,还有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1.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过程:活动一感受人格尊严权提问1:请大家看下面这段视频资料,想一想这个资料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视频导入:新闻:“刑事案被告戴深色头套进法庭”小结:在押解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法警给嫌疑人戴深色头套。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人格尊严权的概念。
解释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人格尊严权的实际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与来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含义和来源。
培养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含义和来源。
介绍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保护和文化背景。
2.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来源。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格尊严权的保护与尊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强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的实际操作。
第四章:人格尊严权与法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保护。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人格尊严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保护。
介绍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案例。
4.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人格尊严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保护。
案例分析法:分析涉及人格尊严权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第五章:人格尊严权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保护人格尊严权。
培养学生将人格尊严权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保护人格尊严权。
分享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人格尊严权原则。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保护人格尊严权。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教学重点1.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2. 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和认识。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人格尊严权,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和表现,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各个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人格尊严权,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与人格尊严权相关的典型案例。
3. 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视频等教学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分析典型案例。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内涵;2.了解人格尊严权在宪法、法律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3.掌握维护人格尊严权的方法和途径;4.强化对人格尊严权的尊重和保护,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在宪法、法律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联系理论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三、教学内容1.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内涵–定义人格尊严权;–解释人格尊严权的内涵和作用;–分析影响和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因素。
2.人格尊严权在宪法、法律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人格尊严权在宪法、法律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和社会意义;–分析维护人格尊严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介绍国家和社会保护人格尊严权的法律制度和措施。
3.维护人格尊严权的方法和途径–介绍维护人格尊严权的方法和途径;–分析个人维护人格尊严权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掌握利用法律手段维护人格尊严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4.强化对人格尊严权的尊重和保护–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缺乏文明素养带来的滥用权力和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后果;–强化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增强维护人格尊严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概念、理论知识,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人格尊严权。
2.课件展示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具体情况。
3.典型案例法:通过分析案例,揭示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法。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们更深入地认识人格尊严权,加强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
五、教学过程1.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内涵–通俗易懂地讲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内涵;–以具体案例为例来进一步讲解人格尊严权经常受到的侵犯;–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避免人格尊严权被侵害。
2.人格尊严权在宪法、法律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我国法律对于人格尊严权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通过PPT演示让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保障人格尊严权的措施;–动手比赛,竞赛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印象。
思想品德人教八年级下册《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3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使学生关注自身尊严、关注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三.学生分析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不良行为,以及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的现实,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觉尊重他人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学会用法维权。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什么?导入:故事:为了创建文明班集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板书:【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一、人格尊严不可辱1、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活动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请你来评价下列行为。
1、刑事犯罪嫌疑人头戴黑色头套出庭。
2、深圳一商店逼女贼举“我是小偷”牌子示众。
3、小明考试考了10分,家长骂小明是笨猪。
总结:人格尊严不可侮辱,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板书:【2、人格尊严不可侮辱】)学生看“相关连接”的内容,了解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初二政治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初二政治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常州翠竹中学吴菁【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和相关法律书籍。
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人格尊严不可辱事例分析:(1)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2)孙天帅拒不向韩国老板下跪请学生围绕这两则事例展开讨论(1)“乞丐有尊严吗”(2)你如何看待孙天帅的行为?讨论目的: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总结: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
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图片展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活动:请学生介绍他们的事迹并说说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人物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小结: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知道人格尊严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行为。
3. 引导学生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以及在面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时,能够采取合适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1. 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及意义。
2.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表现。
3. 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格尊严权。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格尊严权的问题。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明确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来进行。
3. 评价学生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来进行。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人格尊严权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教学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引发学生的思考。
3. 作业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及意义。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1. 学习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内容和保障措施,掌握其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人权意识,提高对个人权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学内容与重点2.1 人格尊严权的概念人格尊严权是指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是人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所应有的尊严和自由,包括人的名誉、自由、尊严、财产和肉体的完整,以及个人思想、信仰、良心和尊严等方面受到的保护。
2.2 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思想、信仰及良心自由的权利;2.个人名称、肖像权及其他声誉权利;3.个人财产权的权利;4.个人肉体与心理的健康和安全的权利。
2.3 人格尊严权的保障措施为保障人格尊严权的实现,国家和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
其中包括:1.宪法规定的人权保障;2.民事权利法律规定的个人权益保护;3.刑法规定的个人身份、荣誉和隐私的保护;4.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侵犯人格尊严权案件的司法行为等。
3. 教学过程3.1 活动一:讨论人格尊严权的概念1.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内容;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并与同桌讨论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内容和保障措施;3.召集几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他们所理解的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4.学生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3.2 活动二:分析案例,讨论如何保障人格尊严权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侵犯人格尊严权的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如如何保护受害人的人格尊严权;2.学生自主作答,并与同桌讨论,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3.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针对案例提出保障人格尊严权的具体方法和措施;4.学生代表总结全班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3.3 活动三:制定自我保护计划1.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制定自我保护计划,并介绍自我保护的方法;2.学生自主思考并制定自我保护计划,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计划;3.教师组织学生实战演练,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预演如何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4.学生代表总结实战演练结果,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八年级政治教案-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教学过程材料投影:(《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译:读书人宁可死,也不能接受侮辱,形容宁死不屈的节操。
)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
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
”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
”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教师:看完上述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1: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
学生2: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教师:这段材料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
板书:一、人格尊严不可辱1.什么是人格尊严教师: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
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
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
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
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
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板书: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维护人的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也是初二《思想品德》的一个知识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能够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2.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
3.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名誉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
教材分析:1. 重点: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
2. 难点:能够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学法指导: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以及珍惜自己的名誉权。
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并给他戴上头套,姓名打上马赛克。
问:为什么对犯罪嫌疑人要这样做呢?生:思考回答。
(保护他的尊严……)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尊严,犯罪嫌疑人也不例外,所以给犯罪分子戴头套是对他人格尊严的保护。
小孩子有没有人格尊严?平民有没有尊严?富人有没有尊严?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高官还是贫民,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有作为人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二)新课讲授1.人格尊严不可辱过渡:那么,什么是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呢?(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享有作为人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
我们先来了解名誉权,其他的权利之后会逐步了解到。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1、阅读案例
2、结合教材说说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相关知识内容
3、联系生活说说侵犯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行为
1、观看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事迹
2、结合教材说说名誉的含义、获得、好名誉的好处
问题:学生对侵犯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可能模糊不清
对策:教师运用事例点拨讲解侵犯行为
板书设计
人格尊严权名誉权
含义
表现
法律规定
后果
教学反思
问题:学生将名誉和名誉权混为一谈
对策: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名誉是一种评价,名誉权是一种权利。
研习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你来当法官:案例中的孙女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她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说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合生活找到维护合法权益的一些方法。
学生的方法缺乏条理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解决对策
复习
出示案例:2014年3月10日某某铁西永辉超市保安翻包:侵犯了孙阿姨的什么权利?点题,出示目标。
预习
1、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明确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
2、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具体体现、表现法律规定、侵犯该权利应该承担的后果。
3、名誉的含义、好名誉的好处、获得
4、名誉权的含义、地位、表现、法律规定、侵权行为、侵犯该权承担的后果
任务二: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
1、这些人物得到了什么评价?2、良好的名誉有什么好处?3、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
1、出示案例并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对比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对二者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八年级政治教案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导入新课: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这件事被挂在了网上,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为乞丐要尊严而喝彩,这说明人人都有人格尊严。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人格尊严不可辱(板书)活动:小光的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对分析,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都有受人尊重的要求。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 34 页),思考并回答问题:(1)小光父亲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班主任郭老师的行为侵害了小光的什么权利?(3)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4)如果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教师指导,总结: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和权利,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看“相关连接”的内容,了解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板书)1、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板书)导读p35有关信用审查制小字资料,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声望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材料里是大家对市民信用信誉的评估,名誉越好,贷款越容易等。
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良好的名誉不但可以获得社会和他人更多的尊重,而且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加自尊心;能够自觉地敬重他人,担当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加维权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3、学问与力量: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爱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应担当法律责任。
提高超辨是非的力量,能够准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增加同学敬重、爱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三、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话题切入
多媒体出示图文:大事背景:
1、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2、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等城市的法院,在押解刑事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采纳了给嫌疑人戴深色头套的措施。
旨在爱护尚未受到法院最终有罪判决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权。
请你参加争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1、人格尊严不行辱
同学发表观点
1。
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并履行他人名誉的义务。
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和权利,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人的名誉是受法律保护的,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能够较好的进行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表达你能力较强,在情感方面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
因此,案例分析,合作交流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根据八年级学生认识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我搜集较多的案例材料,进行课堂讨论,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设计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和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动机,内化为学习的品质,外化为维权的实际行动,学生有所感悟和收获。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利用网络搜集了有关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受侵犯和被尊重的正反事例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正确认识,同时ppt课件呈现作业提高认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时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意识。
4.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学内容1. 人格尊严权的定义: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尊严、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受侵犯的权利。
2. 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包括自尊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
4. 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方法: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时,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权。
5. 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公平对待他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格尊严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侵犯人格尊严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为什么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2. 讲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定义、具体内容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选取一些侵犯人格尊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侵犯人格尊严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类似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人格尊严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时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时教案第一章: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2. 让学生认识到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人格尊严权的定义。
2. 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基本内容。
3. 分析人格尊严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
3.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格尊严权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章: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保护。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权的保护。
2. 讲解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的维权途径。
3. 分析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权的保护。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3.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权的看法和体会。
第三章: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的原因。
2. 分析不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的危害。
3. 介绍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的危害。
3.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第四章:人格尊严权与社交媒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在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社交媒体中人格尊严权的问题。
2. 分析社交媒体中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3. 介绍如何在社交媒体上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社交媒体中人格尊严权的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交媒体中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3.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在社交媒体上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3)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①名誉权②肖像权③姓名权④隐私权
板书:“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年龄大小。那么,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与人格权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
(1)人格尊严权的平等性
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要的需求的。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2)名誉对个人的作用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6页材料)
议一议:①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教师小结: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
教师讲述: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按教材P36页2、3段简述)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37页)
学习
重点
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学习
难点
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法
学法
采用活动式教学法、可运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主题探究等方法。
教学
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小材料”,对知识稍加了解
评价
样题
1人格尊严不可辱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4页图文材料)
议一议:你的看法如何?如果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
3)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达成
目标
评价
设计
1,侮辱谩骂他人、嘲笑、挖苦等
2、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等3、非法搜身、拘禁等
3、非法搜身、扣押、拘禁、
4、禁闭、限制自由等
学
习
内容和方来自法指导
反馈训练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2什么是名誉权?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小结。
评价检测
讨论:良好的名誉对个人有什么作用?
议一议:你对上述观点怎么看?为什么?你会采取大江的做法吗?
(3)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
1)什么是名誉权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名誉权的表现: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教师讲述: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自己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的含义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人们常用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精干或笨拙、真诚或虚伪等词语对他人做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每一个人都处在这种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卓尼县阿子滩九年制学校教学案
年级
八
学科
政治
教研组长
李军
主备人
课型
第1课时
课题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达成目标
作业设计
1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权利的原因有哪些?
板书
设计
1人格尊严不可辱
①名誉权②肖像权③姓名权④隐私权
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