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脏CT解剖
合集下载
肝脏正常ct、mri断层解剖
肝移植后的监测和评估。
对脂肪肝和铁过载的诊断 和评估。
CT与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01
02
03
CT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 应用
肝癌的放疗和化疗计划 的制定。
肝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如栓塞、支架置入等
。
CT与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肝外伤手术前的评估和计划制定。 肝脓肿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前的定位。 MRI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MRI平扫中呈现为高信号,而门静 脉则呈现为中等信号强度。
在平扫中,肝脏的信号强度通常与周围组织相近,呈中 低信号强度。
肝脏的边缘轮廓在MRI平扫中清晰可见,有助于判断肝 脏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
肝脏MRI增强扫描
01
肝脏MRI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通过注射对比剂来提高病变与正 常组织间的信号差异,从而更好地显示病变。
01
MRI的优点
02
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以多平面成像,提供更多解剖信息。
03
CT与MRI在肝脏解剖中的优缺点比较
对肿瘤和血管的显示较好。
1
MRI的缺点
2
3
扫描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急诊和重症患者。
CT与MRI在肝脏解剖中的优缺点比较
对钙化和骨骼显示较差。
费用相对较高。
CT与MRI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
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正常肝实 质的密度均匀增高,而病变组织 的密度变化则会出现异常,有助
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肝脏CT增强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诊 断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等肝 脏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
据。
肝脏CT血管成像
肝横断层解剖及CT课件
• (4)左段间裂:分开段Ⅱ与段Ⅲ。 识别标志:肝左V长轴(或断面中点)至胃压 迹的连线 门V左支矢状部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左半肝为 段Ⅳa、段Ⅱ和段Ⅲ,以下为段Ⅳb、段Ⅲ,段 Ⅱ消失。 (5)右叶间裂:肝上部分开段Ⅶ 和段Ⅷ,肝 下部分开段Ⅴ和段Ⅵ。 识别标志:肝右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右壁的 连线。
• 4. 为肝右段间裂的标志平面。 5. 为第三肝门的标志平面。肝右后下V 多于此平面或其上、下平面,出肝注入 下腔V。 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门V分叉 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的断面,影 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肝内肝管是 否扩张。 6.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肝胆 相照门V分叉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 的断面,影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 肝内肝管是否扩张。
181经腹腔干
• 1.横结肠 2.降结肠 3.左肾 4.胰体 5.胰 颈 6.肝门V合成处 7.腹腔干 8.门腔淋 巴结 9.胆总管 10.肝右后下V 11.肝门 右切迹 12.胆囊 13.肝方叶小舌 14.肝 左外叶
182经主A裂孔
• 1.横结肠 2.空肠 3.降结肠 4.左肾 5.腹 主A 6.肠系膜上V 7.胰颈 8.胰头 9. 胆总管 10.十二指肠降部 11.下腔V 12. 肝门V右后下支
• (3)肝V壁看不到回声,管壁直而 柔软,液性管腔清晰;门V支则出现 回声强且各支具有特定形态,极易 分辨。 (4)肝V在肝叶间或段间走行,而 门V支则出现于叶内或段内。 (5)肝V属支多较直,而门V分支 多弯曲或具有多种形状。
三.肝横断层解剖图像 1.膈 2.肝左外叶 3.食管 4.下腔V 5. 肝右叶
• (二)肝右后V与肝右V的鉴别: 1. 肝右V经第二肝门汇入上腔V,而肝 右后V经第三肝门汇入下腔V。 2. 当肝右V较细小时,应考虑有粗大的 肝右后V的存在。 3. 门V右后叶支可作为区分肝右V与肝 右后V的天然良界,肝右V在断面上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右前方,而肝右后V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后内侧。 4. 肝右V位于叶间、段间,而门V位于 段内。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
35
.
36
.
37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一般呈多发性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少数呈单发结节 或肿块
增强后部分肿瘤由于血供不丰富,仍呈低密度,部分 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即“牛眼征”
.
38
.
39
动脉期
门脉期
.
实质期
40
肝脏良性疾病CT表现
.
41
脂肪肝
.
42
肝硬化
大小改变 轮廓改变 密度改变 继发改变
肿瘤周围血管影:在门静脉晚期和延迟扫描图像上,FNH周围可见 血管影,这与肿瘤周围扩大的血管、血窦有关
增粗的供血动脉:有人认为FNH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血流 灌注增加导致肝细胞增生,在动脉期螺旋CT扫描常常能显示异常动 脉
瘢痕和分隔:部分可以显示瘢痕组织,在平扫时呈低密度,增强扫 描动脉期,瘢痕内可显示供血动脉,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扫描时可见 瘢痕逐渐强化呈等或高密度,有时在增强时可显示辐射状纤维分隔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增强CT动脉期
.
26
门静脉期
.
27
肝实质期
.
28
肝脏恶性疾病CT表现
.
29
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
CT平扫绝大多数为低或略低密度,密度常不均匀,在 低密度中可见更低密度区,为病灶内坏死、囊变或脂 肪变性所致,边缘多不光整,部分有包膜者边界可清 楚
.
1
肝脏解剖
.
2
.
3
.
4
.
正常CT解剖图谱
正常CT解剖
鞍上池层面(平扫)
鞍上池层面(增强)
膀胱、精囊腺层面
鼻窦冠状层面
鼻窦冠状层面1
鼻窦横断层面
鼻窦横断层面1
鼻咽冠状层面
鼻咽横断层面
鼻咽横断层面1
侧脑室上部层面
侧脑室体部层面
耻骨下支层面
耻骨下支层面1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胆囊窝、肝总动脉层面(增强)
第二肝门层面(增强)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五腰椎上缘层面(平扫)
第一肝门层面(增强)
耳部冠状层面
耳部冠状层面1
耳部横断层面
耳部横断层面1
肺动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平扫)
肝下缘、肠系膜上动、静脉层面(增强)
颈椎椎间孔层面
颈椎椎体层面
颅底蝶鞍层面
门静脉分叉层面(增强)
气管分叉层面(平扫)
气管分叉层面(增强)
气管上段层面
前列腺层面
前列腺层面1
肾门层面(增强)
肾上极层面(增强)
声门区层面(真声带平面)
声门上区层面(喉前庭平面)
声门上区层面(假声带平面)
声门上区层面(舌骨平面)
声门下区层面
四腔心层面(平扫)
心室层面(平扫)
胸锁关节层面(平扫)
胸锁关节层面(增强)
胸椎椎体层面。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讲解
肝门区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坏死较明显。
慢进慢出的表现
• 转移性肝肿瘤: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 转移的脏器之一,转移癌的大小、数目和形 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也有形成巨 块的。转移灶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灶内 出血以及钙化等。 • CT表现:1,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 分叶状低密度区,多为低密度影,病灶内存 在更低密度区,边界多为模糊不清。2,增强 扫描:大多数肝脏转移瘤是少血管的,增强 后肿瘤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中央为坏 死或囊变区,密度更低,呈典型“牛眼证”。 肝脏转移瘤动态增强扫描的延迟期,瘤灶均 呈低密度。
• 胆管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肝外胆管,少部分 见于肝内胆管。分为三种病变,实质性病变; 坏死性病变;混合型病变。影像学检查首选 CT。 • CT表现:视肿瘤大小而定,肿瘤较小时, 肿块本身不明显,表现为受累胆管的近端扩 张,呈分支状,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CT 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 表现,开始强化低于周围肝脏密度,延迟扫 描密度高于周围肝脏。
肝脏体积缩小,轮廓不光整,肝裂增宽,有腹水,脾脏增大
谢 谢
第一肝门正常CT解剖: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门静脉右支,4,门静脉左支, 5,肝右静脉,6,肝中静脉,7,肝右静脉后段,8,肝右静脉前段,9,肝左叶内侧段,10, 肝左叶外侧段,11,肝尾叶,12,左肾,13,脾脏,14,胰腺,15脾静脉
第二肝门正常CT图像:1,下腔静脉,2,肝右静脉,3,肝中静脉,4,肝左静脉, 5,腹主动脉,6,脾脏,7,胃
右后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
右肝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内有分隔,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壁及部分分隔呈强 中央坏死区域无强化。
早期肝脓肿,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蜂房样强化灶。
(推荐医学)CT 肝脏分段及读片
• 符合“快进快出”特点,不同于血管瘤
27
28
29
• 肝转移癌 CT表现
– 平扫: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光整或不光整,可 有坏死,少见有出血或钙化
– 增强:多数病灶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密度低于正 常肝。典型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缘环状强化, 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称为“牛眼征”
30
31
左肝静脉为2段与3 段分界,该静脉前方 为3段,后方为2段
门静脉右支后分 支为6、7段分界, 该层以上层面为 7段,该层以下 层面为6段
9
胆囊窝层面CT横断面解剖
肝中静脉与腔静脉连线(或胆囊 窝中点与腔静脉连线)为左右半 肝分界,在该层面为4、5段分界
左纵裂为4段与3段的分界, 在该层面左外叶以3段为主。
肝右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5、 6段分界
10
11
三、CT读片基础
平扫,动脉期,静脉期 观察:位置,形态,密度
12
肝脏CT正常表现
1、肝大小、形态、轮廓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 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内条状 、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 粗大。
23
24
25
• 肝癌
– 血供-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为富血供。 – 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 – 肝外血行转移-肺、骨、肾上腺和肾等; – 侵犯胆管-阻塞性黄疸; –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26
CT • 平扫:病灶呈低密度 • 增强:
– A期: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 – V期:对比剂密度下降,肝实质强化 – 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基础
27
28
29
• 肝转移癌 CT表现
– 平扫: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光整或不光整,可 有坏死,少见有出血或钙化
– 增强:多数病灶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密度低于正 常肝。典型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缘环状强化, 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称为“牛眼征”
30
31
左肝静脉为2段与3 段分界,该静脉前方 为3段,后方为2段
门静脉右支后分 支为6、7段分界, 该层以上层面为 7段,该层以下 层面为6段
9
胆囊窝层面CT横断面解剖
肝中静脉与腔静脉连线(或胆囊 窝中点与腔静脉连线)为左右半 肝分界,在该层面为4、5段分界
左纵裂为4段与3段的分界, 在该层面左外叶以3段为主。
肝右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5、 6段分界
10
11
三、CT读片基础
平扫,动脉期,静脉期 观察:位置,形态,密度
12
肝脏CT正常表现
1、肝大小、形态、轮廓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 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内条状 、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 粗大。
23
24
25
• 肝癌
– 血供-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为富血供。 – 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 – 肝外血行转移-肺、骨、肾上腺和肾等; – 侵犯胆管-阻塞性黄疸; –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26
CT • 平扫:病灶呈低密度 • 增强:
– A期: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 – V期:对比剂密度下降,肝实质强化 – 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基础
正常肝脏CT解剖
Segment I is caudate lobe
CT断面解剖
CT分段和8个解剖标志
What Can We Get Form the CT Scan
观察要点:
重要解剖标志:左中右肝静脉,左右门静 脉
选择正确层面观察 选择正确的扫描时期(动脉期,门脉期,
右:在脾静脉水平
Couinaud八段法
根据肝静脉、门静脉对肝脏分段 右肝和左肝---中肝静脉或胆囊 左肝外叶和左肝内叶---左正中裂或左肝静脉 右肝前叶和右后叶---右肝静脉 根据门静脉分叉位置,在出现分叉以前称为上段,出 现分叉以后称为下段 尾叶可由腔静脉分为左尾叶和右尾叶
The method
A simple method to memorize the liver segment in CT scan:
Above the porta hepatis, there is VII , VIII, IV and II arraying deasil.
Below the porta hepatis, there is VI, V, IV, and III arraying deasil.
实质期) 动态连续观察层面
正常肝脏CT解剖
整体观分段 肝脏断面分段 CT断面分段
肝段
Couinaud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
三纵两平
肝脏分段
肝脏分段
根据Couinaud分段
肝脏分段
从前方看,看不到六,七段
肝脏分段
顺时钟数字标记段
肝脏断面分段
左:在左门静脉以上水平右:源自左门静脉水平肝脏断面分段左:在右门静脉水平
CT断面解剖
CT分段和8个解剖标志
What Can We Get Form the CT Scan
观察要点:
重要解剖标志:左中右肝静脉,左右门静 脉
选择正确层面观察 选择正确的扫描时期(动脉期,门脉期,
右:在脾静脉水平
Couinaud八段法
根据肝静脉、门静脉对肝脏分段 右肝和左肝---中肝静脉或胆囊 左肝外叶和左肝内叶---左正中裂或左肝静脉 右肝前叶和右后叶---右肝静脉 根据门静脉分叉位置,在出现分叉以前称为上段,出 现分叉以后称为下段 尾叶可由腔静脉分为左尾叶和右尾叶
The method
A simple method to memorize the liver segment in CT scan:
Above the porta hepatis, there is VII , VIII, IV and II arraying deasil.
Below the porta hepatis, there is VI, V, IV, and III arraying deasil.
实质期) 动态连续观察层面
正常肝脏CT解剖
整体观分段 肝脏断面分段 CT断面分段
肝段
Couinaud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
三纵两平
肝脏分段
肝脏分段
根据Couinaud分段
肝脏分段
从前方看,看不到六,七段
肝脏分段
顺时钟数字标记段
肝脏断面分段
左:在左门静脉以上水平右:源自左门静脉水平肝脏断面分段左:在右门静脉水平
【正式版】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资料
• 肝脏的三个主裂(正中裂,右叶间裂,左叶间裂) • 两个段间裂(左段间裂,右段间裂) • 一个背裂
• 国际上,Couinaund分段
• 五叶八段是根据门静脉和肝静脉在肝内的行程划分
二、 CT片上肝脏的分段
• 通过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判断
肝静脉:左中右
门静脉:左右 右:右前 右后
5,8段 6,7段
左纵裂为4段与3段的分界, 在该层面左外叶以3段为主。
肝右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5、 6段分界
三、CT读片基础
平扫,动脉期,静脉期 观察:位置,形态,密度
肝脏CT正常表现
1、肝大小、形态、轮廓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 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内条状 、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 粗大。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
•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 CT片上肝脏的分段 • CT读片基础 • 肝癌肝血管瘤的CT诊断
一、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肝外血行转移-肺、• 骨、过肾上去腺和,肾等镰; 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个半肝。
侵犯胆管-阻塞性黄疸;
二符合C“T 快正进常快腹出部”特• 点,现不同在于血,管瘤肝脏灌注方法确定五叶八段。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时呈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密度 均匀。较大病灶其中心密度更低;增强时,A期可 见边缘呈结节状强化,渐向中心扩展,整个血管瘤 被对比剂填满,V期及延迟10分钟扫描仍有对比剂 ,故有“快进慢出”(早出晚归)特点,不同于肝癌 。
• 肝癌
– 血供-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为富血供。 – 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 – 肝外血行转移-肺、骨、肾上腺和肾等; – 侵犯胆管-阻塞性黄疸; –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CT_肝脏分段及读片
肝右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5、 6段分界
三、CT读片基础
平扫,动脉期,静脉期 观察:位置,形态,密度
肝脏CT正常表现
1、肝大小、形态、轮廓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 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内条状 、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 粗大。
4、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5、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4 贲门
二 CT 正常腹部
脾
肝
胃
奇静脉 半奇静脉 胸主动脉
二 CT 正常腹部
胆5 囊颈 肝圆韧带 肝总A 胆总管
门静脉
肝尾叶
下腔静脉 右膈脚 胸主动脉 左膈脚
6 门静脉 胆囊体
二 CT 正常腹部
肝总A 胰尾
脾静脉
胆总管 腹主动脉 脾动脉
• 肝癌
– 血供-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为富血供。 – 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 – 肝外血行转移-肺、骨、肾上腺和肾等; – 侵犯胆管-阻塞性黄疸; –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CT • 平扫:病灶呈低密度 • 增强:
– A期: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 – V期:对比剂密度下降,肝实质强化 – 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基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外科 刘波
•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 CT片上肝脏的分段 • CT读片基础 • 肝癌肝血管瘤的CT诊断
一、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 过去,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个半肝。 • 现在,肝脏灌注方法确定五叶八段。
• 肝脏的三个主裂(正中裂,右叶间裂,左叶间裂) • 两个段间裂(左段间裂,右段间裂) • 一个背裂
肝脏解剖图
收集左内叶大部分和右前叶左半的静脉 血,由左、右两根合成,其汇合点多在 正中裂中1/3偏下份。肝中间静脉的前 壁及两侧壁均有数条属支注入,主要来 自左内叶和右前叶上段。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s
依其引流情况,将肝中间静脉的变异分为 五型: 常见型,占54.7%,引流左内叶和右前叶 大部分; 右扩展型,占19.8%,其引流范围比常见 型向右扩展至段Ⅵ;
肝内肝动脉和肝管的 横断层解剖
The hepatic tubing and hepatic segments by CT、MRI、US
肝内肝动脉和肝管 的矢状断层解剖
肝内肝动脉和肝管 的冠状断层解剖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s
左扩展型,占10.4%,其引流范围向左扩展 至段Ⅲ;
左、右扩展型,占8.5%,其引流范围向左、 右扩展,包括段Ⅲ、Ⅳ、Ⅴ、Ⅷ、Ⅵ;
发育不良型,占6.7%,肝中间静脉较小, 仅引流左内叶及右前叶一小部分。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s
3-D image of hepatic vein and hepatic portal vein by spiral CT
3-D image of hepatic vein and hepatic portal vein by spiral CT
肝内管道横断层解剖
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
R. hepatic veins
分散型,占21.7%,肝右静脉发育不良, 引流范围局限于段Ⅶ,而有2~5条发育很 好的肝右后静脉;
混合型,占29.3%,肝右静脉和肝右后静 脉均较细小,只引流段Ⅶ,而段Ⅵ由发育 强大的肝中间静脉右根引流。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s
依其引流情况,将肝中间静脉的变异分为 五型: 常见型,占54.7%,引流左内叶和右前叶 大部分; 右扩展型,占19.8%,其引流范围比常见 型向右扩展至段Ⅵ;
肝内肝动脉和肝管的 横断层解剖
The hepatic tubing and hepatic segments by CT、MRI、US
肝内肝动脉和肝管 的矢状断层解剖
肝内肝动脉和肝管 的冠状断层解剖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s
左扩展型,占10.4%,其引流范围向左扩展 至段Ⅲ;
左、右扩展型,占8.5%,其引流范围向左、 右扩展,包括段Ⅲ、Ⅳ、Ⅴ、Ⅷ、Ⅵ;
发育不良型,占6.7%,肝中间静脉较小, 仅引流左内叶及右前叶一小部分。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s
3-D image of hepatic vein and hepatic portal vein by spiral CT
3-D image of hepatic vein and hepatic portal vein by spiral CT
肝内管道横断层解剖
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
R. hepatic veins
分散型,占21.7%,肝右静脉发育不良, 引流范围局限于段Ⅶ,而有2~5条发育很 好的肝右后静脉;
混合型,占29.3%,肝右静脉和肝右后静 脉均较细小,只引流段Ⅶ,而段Ⅵ由发育 强大的肝中间静脉右根引流。
肝脏五叶八段解剖(共14张PPT)
肝脏大体(dàtǐ)解剖
根据肝内门静脉干和肝静脉的分布
范围,将肝脏(gānzàng)分为八段
,门静脉分支分布于肝段内,而肝
静脉位于肝段间。
第一页,共14页。
五叶(wǔ yè)八段
第二页,共14页。
Couinaud称有肝静脉(jìngmài) 的裂为门裂
1、正中裂:下腔静脉左壁至胆囊窝中份的连线,内有肝中静脉走行,分肝为左、右半 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中静脉所在纵行平面将肝脏分 为左右半肝,以肝左静脉为界将 左半肝纵行分为左内与左外叶; 左外叶以门静脉左支为界水平 分为上下两段。 肝右静脉纵向(zònɡ xiànɡ)将肝 脏分为肝右前叶和肝右后叶; 门静脉右支横向将肝右叶分为上 下前后四段 。
第四页,共14页。
第五页,共14页。
CT阅片方法(fāngfǎ)
门静脉水平以下(yǐxià),肝右静脉右侧
门静脉水平(shuǐpíng)以上,肝右静脉右侧
第十一页,共14页。
门静脉水平(shuǐpíng)以上,肝中与肝右静脉 之间
第十二页,共14页。
第十三页,共14页。
第十四页,共14页。
首先找出肝脏三大静脉,门静脉及分叉部位。 门静脉分叉区分上段和下段,及肝S5/S8,S6/S7,门静
脉分叉以上为S8,S7; 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是右前叶,肝右静脉以后是右后
叶; 从CT上首先看到的是S8,然后是S2/3, 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肝左内叶在肝裂与肝中静脉之间。 胆囊(dǎnnáng)往下的层次是S5,最后的层面是S6,下
2、左叶间裂:即脐裂,肝膈面为镰状韧带左侧1cm处和下腔静脉左壁的连线,脏面则 为肝圆韧带裂。分左半肝为左内叶和左外叶。
3、左段间裂:即左门裂,按肝门静脉左支走行画的线,分左外叶为上段(段II)和下 段(段III)。
根据肝内门静脉干和肝静脉的分布
范围,将肝脏(gānzàng)分为八段
,门静脉分支分布于肝段内,而肝
静脉位于肝段间。
第一页,共14页。
五叶(wǔ yè)八段
第二页,共14页。
Couinaud称有肝静脉(jìngmài) 的裂为门裂
1、正中裂:下腔静脉左壁至胆囊窝中份的连线,内有肝中静脉走行,分肝为左、右半 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中静脉所在纵行平面将肝脏分 为左右半肝,以肝左静脉为界将 左半肝纵行分为左内与左外叶; 左外叶以门静脉左支为界水平 分为上下两段。 肝右静脉纵向(zònɡ xiànɡ)将肝 脏分为肝右前叶和肝右后叶; 门静脉右支横向将肝右叶分为上 下前后四段 。
第四页,共14页。
第五页,共14页。
CT阅片方法(fāngfǎ)
门静脉水平以下(yǐxià),肝右静脉右侧
门静脉水平(shuǐpíng)以上,肝右静脉右侧
第十一页,共14页。
门静脉水平(shuǐpíng)以上,肝中与肝右静脉 之间
第十二页,共14页。
第十三页,共14页。
第十四页,共14页。
首先找出肝脏三大静脉,门静脉及分叉部位。 门静脉分叉区分上段和下段,及肝S5/S8,S6/S7,门静
脉分叉以上为S8,S7; 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是右前叶,肝右静脉以后是右后
叶; 从CT上首先看到的是S8,然后是S2/3, 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肝左内叶在肝裂与肝中静脉之间。 胆囊(dǎnnáng)往下的层次是S5,最后的层面是S6,下
2、左叶间裂:即脐裂,肝膈面为镰状韧带左侧1cm处和下腔静脉左壁的连线,脏面则 为肝圆韧带裂。分左半肝为左内叶和左外叶。
3、左段间裂:即左门裂,按肝门静脉左支走行画的线,分左外叶为上段(段II)和下 段(段III)。
肝脏解剖ppt课件
3
4
肝的韧带
肝上面有镰状韧带,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向后上方 延伸并向左、右伸展称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 三角韧带。还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均由腹膜形成。
5
• 肝裸区:在右冠状韧带上、下叶之间,有一部分肝面没有 腹膜覆盖,称肝裸区。裸区的左侧部分有一较宽的沟称腔 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
6
在肝的脏面有肝胃韧带 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前 者亦称小网膜;后者向 上直达肝门横沟,内含 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 等,另外在右侧肝的脏 面还有肝结肠韧带和肝 肾韧带。
7
膈下间隙
膈下间隙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成肝上下间隙, 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肝上前间 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 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小网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下后间隙和左 肝下后间隙。此外还有膈下腹膜外间隙,居膈与肝裸区之间。 其中任何一个间隙发生脓肿,均称膈下脓肿,以右肝上下脓肿 最为多见。
12
正中裂:又称主门裂Cantlie线,内有肝中静脉走行,分肝为左右半 肝,直接分开相邻的左内叶与右前叶。正中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 壁至胆囊切迹中点的连线;在肝脏面,经胆囊窝中份,越横沟入腔静 脉沟。 背裂:位于尾状叶前方,将尾状叶与左内叶与右前叶分开。它上起肝 左、中、右静脉出肝处,下至第一肝门,在肝上级形成一弧形线。 左叶间裂:又称脐裂,内有左叶间静脉和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 分开左内叶和左外叶,左叶间裂在肝膈面为肝镰状韧带附着线左侧 1cm范围内与下腔静脉左壁的连线;于脏面,为肝圆韧带裂和静脉韧 带裂。 左段间裂:又称左门裂,内有肝左静脉走行,将左外叶分为左外上段 (2段)和左外下段(3段)。左段间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壁至 肝左缘上、中1/3交点的连线,转至脏面止于左纵沟中点稍后上方处。 右叶间裂:又称右门裂,内有肝右静脉走行,分开右前叶和右后叶。 右叶间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右壁纸胆囊切迹中点右侧的肝下缘外, 中1/3交点的连线,专职脏面,连于肝门右端。 右段间裂:又称横裂,在脏面为肝门右端至肝右缘中点的连线,转至 膈面,连于正中裂。此裂相当于肝门静脉右支主干平面,分别将S8 与S5,S7与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