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傅抱石之石涛研究
傅抱石——乱笔散锋成就了“抱石皴”与傅家山水
傅抱石——乱笔散锋成就了“抱石皴”与傅家山水傅抱石(1904—1965)现代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擅山水,人物,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
其山水画,大气磅礴、笔墨豪迈,长于表现苍茫迷离的雄浑意境;人物画则注重神志心境的刻画,往往意境淋漓,情感真挚。
无论是他的山水画或人物画,都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时代感。
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推陈出新,独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是中国山水画皴法中的又一次创新与突破。
傅抱石的“抱石皴”,就是用“散锋乱笔”来表现山石的结构,自由挥洒,形成许多飞白,可谓“老辣中见潇洒,飘逸中寓深沉。
”傅抱石以自创的“抱石皴”,成就了他独特的傅家山水。
尤其是蜀中山水秀美的景致,用笔潇洒,用墨酣畅,并将水、墨、色融合一体。
浓墨处浓黑透亮,淡墨处秀逸而朦胧,蓊郁淋漓,气势磅礴。
傅抱石表示自己画画的时候会把毛笔故意往下压,然后塑造出“散笔开花”的效果,然后在墨色将干未干时,以散锋乱笔尽情挥写。
此皴法真乃前无古人,随意纵横,信笔点染,却已做到物我忘我,离形去智的超然境地。
在傅抱石的画中,我们常见“风雨山水”的雨景,也用“散锋笔法”塑造而成的。
雨景是最不好画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明显的色彩。
但傅抱石用他“乱笔散锋”斜刷出大雨的气势,和通过描绘被大风刮横的树杈,人物所持雨伞、蓑衣等事物也能表现出下雨的景致。
让欣赏者通过想象与联想仿佛置身其间,似乎都能听到那风声、雨声、水声交织出一首乐曲,荡人心魄。
要问傅抱石的国画级别有多高?有史学家研究傅抱石的笔墨后表示,他已经达到了最高级别,是当之无愧的国画大师!。
论傅抱石
论傅抱石一19世纪末叶,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共同面临存亡绝迹的危机。
如何生存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流才智之士殚精竭虑的焦点。
近百年的中西文化论战,与中国艺术现代化争辩,至今尚未结束。
概括而言,除了“死守传统”与“全盘西化”两极对峙之外,就是以西方的观念方法来改造中国文化;或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吸收其他文化之营养来谋求中国文化的再生这两条路。
就中国绘画而言,近代画家在这两条路上的努力,确出现过许多不同的非凡成就。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第一流的中国水墨画家中,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与齐白石,是从传统的文人画范畴中异军突起,振衰起弊,别辟蹊径的人物;徐悲鸿、李可染与林风眠则属于以西方的观念与方法改造中国绘画,首开风气的画家。
当然,这种粗略的分类,只是为了讨论与认知的方便而已,不能作绝对的二分。
比如任伯年无疑的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徐、李、林三大家对民族艺术风格的卓识与坚持,更令人钦佩。
事实上,中外艺术的交流,历史甚长;尤其近代西风东渐,直接间接受西方影响,只有程度不同而已。
而每一位独立创造的大画家,都是一个“特殊”,原也不能类比。
活跃于20世纪前半的傅抱石,正是上述两类均难以规范的大画家。
一方面他有极强烈的民族艺术主体性的信念,却又斟酌采纳了某些外来的艺术与方法;一方面他发展了中国的文人画,却又痛陈文人画“流派化”之后艺术生命的死灭[2];一方面他一生专研中国书画篆刻与美术史,并在留学中借鉴日本画、水彩、素描等域外艺术与学术研究的方法。
他不像吴昌硕与黄宾虹,在高古的传统中爬梳抉发,终于化腐朽为神奇;也不像徐悲鸿与林风眠,掌握了西洋的利器,移花接木,别开生面。
傅抱石在两者之间,树立了另一典范。
二傅抱石,原名长生,初小四年级时改名瑞麟。
十八岁就读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开始美术创作与研究,自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
1904年10月5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八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新喻县樟塘村,1965年9月29日脑溢血病逝于南京寓所,享年62岁。
试述石涛的一画论
试述石涛的一画论
石涛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也是当代最具特色的艺术大师。
他的一画论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改变当代艺术观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涛的一画论从思想上、审美上和内容上都有深刻的影响。
在他看来,“大胆地把你的观念表现出来,意识到艺术的个性化”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他强调挖掘一幅作品的内在精神,不要受外界的影响,尽量去把自己的内心隐秘的想法表达出来。
在石涛的一画论中,也强调了挖掘作品的审美,他认为作品的审美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使作品的风格更加独特,使人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此外,他还强调作品的内容,以及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观念,他认为艺术要取精英文化,反映出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
石涛的一画论不仅改变了当代艺术的观念,而且也使许多艺术家受益匪浅,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
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改变了当代艺术的概念,极大地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令艺术受到在国内外的认可。
总而言之,石涛的一画论无疑是当代艺术发展巨大的助推器。
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艺术观念,而且还使许多艺术家受益匪浅,极大地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话说傅抱石
话说傅抱石作者:余夕雯来源:《文化交流》2016年第07期在近现代书画巨匠中,学明末清初画僧石涛的人很多,比如张大千,临摹到每一笔线条都可以乱真,但傅抱石却只学石涛的气韵。
2016年7月5日,南京博物院里一场火热的傅抱石作品展落下帷幕。
而宁波市北仑区位于春晓的中国港口博物馆里“新金陵绘画特展”让人们观赏到这位现代国画大师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作品。
抱石:崇拜石涛,一往情深到要抱住他的地步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西南昌贫民棚户区一个修伞匠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因为祖辈单传,家里人给他取名“傅长生”。
傅长生后来改过两次名字,一次是小学老师改的,叫“傅瑞麟”。
不过,这个名字没用太久,等傅抱石18岁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又给自己改名“傅抱石”,这个名字就此传世。
说起来,“抱石”“抱石”,也就是因为他对石涛的崇拜,一往情深到要抱住他的地步。
他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对石涛的崇拜也是一目了然:长子傅小石,次子傅二石。
傅抱石曾做四言十句:一生订交,两代情深,三生有幸,四体不安,五内如焚,六欲皆空,七情难泯,八拜之交,九死不悔,十分向往。
那么,从伞匠儿子到画坛巨匠,傅抱石是从哪里得到艺术启蒙的呢?答案是隔壁邻居。
当年,傅家伞铺边上,有一家刻字铺,另一家是裱画铺。
傅抱石小时候常去邻家铺子串门,七八岁时从刻字师傅那里学会了刻字,又在裱画店里见识到不少书画,并开始学画画。
后来,母亲还把他送到稍远一点的瓷器铺里当了一阵子学徒。
少年启蒙加上本身的艺术天赋,师范毕业那年,傅抱石便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受聘留校当了美术教师,在江西第一师范高中部的艺术科教国画、篆刻和画论。
师生恋抱得美人归就是在教书的时候,傅抱石跟一个女学生情投意合,这个叫罗时慧的女孩小他六七岁。
实际上,他们真是门不当户不对。
罗时慧是“豫章罗府”的千金小姐,罗府在当地是有名的望族,她的父亲罗鸿宾是前清的监生,曾经做过税务局长、法院院长。
年老回到老家南昌后每日读书、写字静养。
论傅抱石山水画艺术
论傅抱石山水画艺术摘要身为 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家之一,傅抱石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他的山水画洒脱飘逸,笔墨苍润,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美感,以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时代精神,给后人以深刻印象。
傅抱石开辟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天地,并开创了“抱石皴”。
他的艺术实践和美学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同凡响,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巨大启发意义。
本文对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做一简单探究,从构图,笔墨,诗意画创作方面,对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进行分析研究,以体现傅抱石山水画对于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傅抱石,山水画,抱石皴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傅抱石山水画形成因素 .. (1)(一)主观因素 (1)(二)客观因素 (2)二傅抱石山水画艺术特点 (3)(一)构图特点 (3)(二)笔墨特点 (3)(三)以雨境为主的创作 (4)(四)以诗意为题材的创作 (5)(五)开创的抱石皴 (6)三傅抱石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7)结语 (8)参考文献 (9)前言20 世纪初中期,中国正从风雨飘摇的艰苦岁月中走出来,整个社会都在革新。
与此同时,中国山水画也面临着革新的局面,涌现出多位探索新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大家,傅抱石就是这些探索者中的代表。
但傅抱石的山水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时代精神,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抱石山水画形成因素(一)主观因素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自号抱石斋主人。
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江西新余县。
现代画家。
自幼家境贫苦,11 岁在陶瓷店学徒,自学书法和绘画。
在徐悲鸿的帮衬下与 1933 年赴日留学,归国后在中央大学执教。
傅抱石是中国现代美术巨擎,他的山水师法自然,崇尚革新,笔致秀逸,元气而淋漓。
抱石皴纵论
抱石皴纵论夏普中国历代的画家中,对近、现代画坛影响最大者当推石涛。
石涛堪称画坛奇才,他不仅以跌宕排奡、迈古超时、脱尽窠臼的画风于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以振聋发聩、超古绝今、独具只眼的画论于绘画理论领域高扬大纛(dào)。
不仅在有清一代画坛上冠绝一时,而且对近现代画坛影响至深。
诸多对石涛的推崇之辞不必在此赘述,从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对石涛的评价中即可见一斑:“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年只斯僧。
焚香愿下师生拜,昨晚挥毫梦见君。
”(1)三百多年来,学习与追慕石涛者不可胜数,即现代画家中成就卓著者就有齐白石、张大千、石鲁、傅抱石等。
而近现代画家中对石涛的学习研究最为成功者,我个人以为当推傅抱石。
傅抱石“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巳”(2),他对石涛非是一般的推崇喜爱,及入于骨髓。
其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耗数年之光阴,倾心倾力投入对石涛的不懈研究之中,自1933年于日本东京发表《苦瓜和尚年表》后,又相继写出《石涛生卒考》、《石涛丛考》、《石涛再考》、《石涛三考》、《石涛画论之研究》、《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石涛年谱稿》及《石涛上人年谱》等,尤以《石涛上人年谱》倾注心血为最,其中一言一字,皆与石涛“清泪相揉”,“爱惜何异头目”!(3)精诚至矣,金石开矣,傅抱石不但深得石涛三昧,与石涛同嘘吸,共神游,且能遥接石涛心印,悟创出具足一切法又不拘一切法之“至法”——“抱石皴”。
因此,“抱石皴”是傅抱石与石涛“以心印心”所成的美轮美奂之妙迹;是将绘画美学与绘画艺术圆融一体,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同时也是对石涛绘画美学思想最为成功的继承与发展。
一傅抱石1939年入川,蜀中八年,是傅抱石艺术历程中的关键时期,“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孕育和诞生了散锋笔法和抱石皴,这已是研究者们的共识。
但我却发现,傅抱石作于1936年的《写关雪意》一图,将散锋笔法的出现时间至少提前到1936年。
傅抱石作于1936年的《写关雪意》一图,现藏于台湾蔡辰男先生处,是110×34.5(cm)的竖幅山水画,取材于赤壁舟游的内容。
傅抱石绘画题款之书法研究
透 过与 生俱来 的欣 赏力而 对这 不同 的笔 画发 边旁 “ 走之 ”略 往前冲 而上移 的以 古为 师之 迹 ,确有魏 碑与颜 体 《 东方 朔画赞 之 古朴
深 层次 的理 论研 生 无限 的境界 、无 限的趣 味 、无限 的新意 。 究 几乎 是空 白;
中 国 一切 的艺 术 差 不 多都 是 沿 这 个 方 式 进 雄厚的艺 术气质。
多, 但是, 细 心 展 的 “ 因缘 ” ,并 以有限 的方形 而妙 造无 限的 国绘 画相 当重要 的元素 。随 着绘 画的 发达并
】 开对 傅抱 石艺 术 趣 味 与新 意 ;书 法 的 重 要 性 在 他 心 中 至 高 辔 奔驰 ,造成 了中 国艺术 史上 的奇 迹 。”
足迹 的 探寻 时 ,
对 于傅 抱石 艺术 和 中国一 切的艺 术可 以说是 绝 了因缘 。中 国 条来表现 散 氏盘 ;其 楷书 ,师法 颜真 卿
的 全 面 认 识 还 显 文字 为 ‘ 线 ’所组 成 ,它 的结体 ,无论 笔 画 和 柳 公权 ,并 取北 魏书风 而专 工赵之 谦 ;如
不足 ,尤其 对于 繁 简 ,篆隶或 其他 书体 ,都可在 一种 方形的 北 魏 书 《 五 言 古诗 ( 图1 ):以 颜鲁 公 之 博抱 石书 法的认 范 围内 保持非 常调 和而镇静 的 美的平 衡 。这 厚画宽 宏结体 入手 ,化 刚为柔 ,圆通 婉转 ,
知 较 为 不 足 ,学 是 和别 的 民族 的文 字不 同的地 方 ……中 国人 气藏 刚直 。再 从其 《 云 台 山图 ・ 题 记》 等传
术上也 没有 展开 在 这相 同大 小的范 围上面 ,凝 神静观 ,可 以 世之 作看 ,其笔 画横细 竖粗 、左低 右高 以及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论文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论文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论文一、引言纵观中国绘画史,诗书画印皆能者甚少,而傅抱石就是其中之一。
早年,傅抱石以篆刻扬名于世,之后傅抱石专攻山水画,长期深入体察真山真水,独创了“抱石皱”法,其山水画作品云烟迷雾,气势磅礴,壮丽沉雄,章法不落俗套。
在抗战入蜀之后,傅抱石开始研习传统人物画,其人物画深受顾恺之、陈洪缓等人的影响,常选取历史事件中人物作为描绘对象,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用笔洗练,线条劲健,形象高古,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深得传神之妙。
二、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一)造型构图传统人物画非常推崇“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乃上品也”,谢赫的《古画品录》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陈郁在《说邪》中写道:“盖写形不难,写心唯难……形虽似何益?故日写心惟难。
”傅抱石深得传统人物画之神髓,他非常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尤其是人物眼神的表现,将人物形象表现得传神而气韵生动。
例如《湘夫人》中,画家以细线勾勒人物面部,以淡墨描绘眼睛轮廓,使瞳孔显得清澈剔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种表现手法源于顾恺之的《女史篇图》,傅益瑶谈到父亲的人物画创作时曾讲:“父亲的仕女画,一般被认为是秉承了顾恺之的传统……这种继承绝不仅仅是指笔墨趣味,更多的是指画家的美学意识。
”傅抱石是有着深厚文化功底的画家,他善于从历史背景、性格特征、内心情感等方面研究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以传统的造型方法刻画人物,根据自我想象再现人物形象,画中人物多为自然潇洒、气节高尚、才华横溢的高士,如李白、屈原、杜甫、竹林七贤等,这些人物形象多有着古雅、洒脱的气质特征。
深入品读傅抱石人物画,可以发现傅抱石塑造的人物形象虽各有特点,但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正是傅抱石人物画呈现出的.“程式化”特征。
比如《晋贤图》中的贤士都是面目清秀,英眉鹤眼,包括胡须都非常相似;《湘君图》《湘夫人》《二湘图》等仕女图中,仕女的面部线条饱满,眉头较高,体态丰腴,头型和发髻都非常相似,显得雍容华贵,气度非凡。
傅抱石画里的奥秘
傅抱石画里的奥秘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今天给大家分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荣宝斋书画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高研班导师鲁力老师的文章——《印象中的傅抱石书画》。
印象中的傅抱石书画文 / 鲁力第一次听说傅抱石,是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我家住在南京的上海路,在上海路的中段,比邻的一条横着的马路叫做汉口西路,仅隔着一条街,街对面就是江南最美的大学校园——南京师范学院(原民国时期金陵女子学院)。
在汉口西路132号,是一个约有五六亩地大的院落,院里有一座土山,山上翠竹绿树掩映,一条曲折的水泥路车道蜿蜒引向山顶。
山顶上有几株姿态虬曲的雪松,长得很特别,气势很大,所以到现在我仍能记得住那院里的样子。
雪松下面,有一幢西式的三层小楼,木制的门窗,漆成棕色,院子里很幽静。
“文化大革命”了,小楼的主人们都被赶出去了,楼空着,院门也敞开着,我和小伙伴就经常溜进去玩耍。
久了,听说这小楼里的男主人是位大画家,已经不在了,原先就是师范学院的教授,名叫傅抱石。
这就是我对傅先生名字最初的记忆。
傅抱石赴日本留学前在南京玄武上大学了,我考的偏偏就是家门口的师范美术系,(前身是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的艺术系,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有幸受教于许多原中大艺术系留下的教授们,他们都是徐悲鸿,黄君璧,张大千,谢稚柳和傅抱石的同事。
从他们叙述的往事中,我对傅抱石先生的认识渐渐地清晰起来。
大学毕业后,我很幸运地来到南京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的工作,南博有宏富的文物藏品,其中最为系统,具有研究价值的藏品之一就是傅抱石的书画作品,南博收藏傅抱石的书画作品有380件(册),这还不包括傅抱石的速写,自刻印章和连篇的中国绘画史手稿,目前,在任何傅抱石研究、收藏单位都是首屈一指的。
据说,傅抱石先生画画是不让别人看的。
上大学的时候,教我们西洋美术史的留法教授秦宣夫就曾说过,在中央大学时,傅抱石教的是中国绘画史,他刚来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他会画画。
傅抱石山水画风格探析
图1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1904-1965年),字庆远,号抱石斋主人,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余人。
傅抱石人生经历坎坷,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动荡不安的一个时期。
他年少家贫,生于伞匠家庭,曾做过瓷器,当过装裱学徒,深研书法、篆刻和绘画。
而后在徐悲鸿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后回国发展。
在日期间,傅抱石对石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拉开了近现代石涛研究的序幕。
同时他也被石涛的艺术主张所深深影响,在中国画革新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画发展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傅抱石山水画风格特征傅抱石是非常崇尚革新的,他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其人物、山水、花鸟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山水方面最有建树。
傅抱石在艺术观念上最崇敬石涛,从其名字改为“抱石”就可以看出。
石涛是明末清初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大家之一,其最推崇的艺术理念就是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提倡深入自然,变古法为我法。
傅抱石继承了石涛的艺术主张,他提倡艺术家应该创造性地在古人已形成的体系上传承创新,其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之后,扬弃了传统程式化因素,并选择性地吸收了外来艺术,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其山水画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同时在技法上又灵活变通、博采众长,创立了新的表现技法,将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发挥到了极致,构成了山水画新的面貌。
此举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当代绘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构成,笔墨可分为笔和墨两部分来理解,笔法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墨法有干湿浓淡的变化,笔墨在不同画家笔下变化万千,构成历代画家不同的绘画面貌。
同时笔墨表现也是一个画家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傅抱石早期曾深研传统,向古人学习传统技法和理念。
后受石涛影响很大,尤其推崇其“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革新理念,主张师造化,在自然中观察客观物象,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抱石很受时代精神的鼓舞,其笔墨融入了水彩画和日本绘画的优秀理念和技法以结合新的时代精神。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傅抱石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傅抱石 2011/6/22 15:21:17 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浏览163次加入收藏据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报道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历史时期,不仅体现在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上,在文化领域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风起云涌,诞生了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宗匠。
其中在绘画领域,尤其是中国画领域,更是异彩纷呈,名家辈出。
傅抱石显然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创新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绘画思想观念和绘画风格在二十世纪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傅抱石画的笔法、渊源、构图和墨色笔法、渊源、构图和墨色,是构成个人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笔法,是书画鉴定中的核心。
因为一个书画家在几十年中形成的笔法特点、习惯。
一个假手在短时间内要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即使临摹比较工细严谨的工笔画,虽摹得很形似,也会出现呆板、无神等弊端,至于那些水墨淋漓的写意画和草书,则是无法临摹的。
傅抱石的画也是如此。
傅抱石的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用破笔散锋笔法作画。
这种笔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不是中锋,也不是偏锋,而是用数簇散开的笔毫,揿倒后以笔根触纸,随时重按疾擦,因势铺衍而成。
其步骤是先“铺”出全画的整体气势,使前后远近的山峰机势贯穿一气。
接着时而以散锋逆笔迅速勾斫长线短线,左右斜劈而下,凌厉爽劲,老辣纵放,写出山势的峻险嵯峨;时而将笔锋横向勒出,力送数笔,刻画山岩的错落嶙峋;时而捻动笔杆,使数簇笔锋在纸上蜿蜒逶迤,描绘群峰的奇诡耸峙。
又轻提笔锋,用圆转缠绕,用近似画圈圈的行笔,表现山峦的回环之势。
这种散锋笔法,是以较粗犷奔放的线条和浓淡的墨块,构成奇谲多姿的山川形象,创造出一种既雄健飘逸又深莽妩媚,既深邃缜密又空阔疏朗的艺术氛围。
这种氛围虽与作品的主题、意境、构图有关,但独特的散锋笔法却是主要因素。
这种散锋笔法,不同于传统的中锋、侧锋,而是以散开的数簇笔,实际等于数支极小的中侧锋同时作画。
画出的线条,既有中锋的圆劲、挺秀,又比中锋灵活多变、恣纵洒脱;既有侧锋的苍茫、险峭、枯涩,又比侧锋更含蓄蕴藉、邃密丰润。
石涛生平研究述评
石涛生平研究述评作者:朱洁朱鹏辉来源:《理论与创新》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有关于石涛生年、弃僧后是否入道及其缘故,以及石涛晚年向八大山人求画大涤草堂图所写书札真伪这三个问题方面进行的一个研究综述,文中选取学术界的影响力较大的学者研究的文献作为支撑,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研究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概括其中还存在的问题,对研究作了一个较为仔细的考察。
关键词:石涛;生年;弃僧入道;书札清代画家石涛,姓朱,自若极,广西全州人,明代靖王后人。
关于石涛的研究从20世纪初拉开序幕,以傅抱石所著的《石涛上人年谱》作为史上第一部石涛研究的年谱大总结,尔后也有很多出色的学者研究,但石涛研究仍有一些不解之谜。
从生年问题研究出发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石涛生卒问题石涛的生卒年在清人所撰名传都没有记载,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者们下了不少功夫。
关于石涛生年的问题有很大的争论,以下是国内部分重要学者的研究概述。
傅抱石在1980年撰写的《石涛上人年谱》这本书中,由清代汪绎辰所著的《清湘老人题记》中[1]《重午即景图》的七十生日题诗的落款——“清湘遗人已卯蕤宾于大涤堂下”中的“已卯”一词得出当时是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
这首诗中的线索是“见享太平身七十”,这句话意思是石涛当年七十岁,所以推论石涛是生于明崇祯三年庚午。
郑拙庐在[1]《石涛研究》这本书中对石涛生卒年的研究是根据日人《支那名画宝鉴》中所印的《五端图》画上题款进行的,题款为“清湘遗人乙酉蕤宾于大涤堂下”,郑拙庐认为“乙酉”为康熙四十四年,往前推70年,得出石涛的生年为1636年。
谢稚柳在其《石涛:笔所未到气已吞》文章中所引用的例证为日本永原织治所藏的书札中写道“闻先生花甲七十四五……济将六十。
”谢稚柳按八大山人出生于公元1626年算,八大七十四五时,石涛将六十,因此推断石涛生年为1641年。
汪世清《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文中指出:在[3]《虬峰文集》中通过李驎与石涛的关系,推算出石涛生年为1642年。
试论傅抱石山水画创作风格之变
试论傅抱石山水画创作风格之变作者:李开刚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7期TEXT / 李开刚傅抱石,20 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杰出的美术家之一,是一位才华横溢,学养深厚,成就卓越的国画大师。
傅抱石对20 世纪中国画的突出贡献是他在山水画上所取得的成就。
他的山水画,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有动人的诗情含义,因此总能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而他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充满激情、纵横潇洒、流畅自如,用笔纵横交错,用墨浑润苍茫,在生动灵气中也流露出几分率真精微,实属难得。
纵观傅抱石的山水画,一生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从而促使其山水画独特风格的形成。
第一阶段为入蜀前这一时期,个人风格处于在孕育阶段。
中国山水画的学习离不开对于古代名作的临摹和学习,在这一时期,傅抱石就是以临摹为主,师法古人。
他一生尤为崇拜石涛,抱石之名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他从学艺开始,就深受石涛艺术的影响。
由于当时的山水画主要受“四王”的正统派影响,正处于萎靡期,严重缺乏生气和创新。
傅抱石说:“近世纪的中国画,重技法而远离自然,重传统而忽视自己,藩篱日厚,相沿成习,日渐僵化。
”因此,他更加接受石涛的“代山川而言”的绘画思想,更加欣赏石涛打破传统的笔墨语言,创造出苍茫雄奇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作品。
这种很大胆的萌芽思想,也为他后来独特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品有《策杖携琴图》《秋林水阁图》《竹下骑驴图》等。
纵观这些作品,画面主要以钩、划、皴、点为主的创作绘画技法,流露出作者师古的痕迹。
1933 年3 月,傅抱石在徐悲鸿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大约两年后回国,这时他的绘画风格已有了明显变化,这也是他作画冲破传统的起点。
具体点说,画面开始追求一种特殊的气氛:线条流畅潇洒、墨色丰富多变、泼墨和烘染技法等巧妙运用。
代表作品如《丽人行》:背景中的大片树叶不用传统的勾、点、撇等画法,而直接用颜色大笔刷出,这种风格明显受到日本画家的画法影响,这从他今后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来。
论石涛的绘画风格
论石涛的绘画风格一、石涛一生的经历对他绘画的影响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号有原济、元济等,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广西桂林人,明朝皇室后裔。
其父亲靖江王朱亨嘉,因自挂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而遭到了杀害,当时的石涛仅有四五岁,被人偷偷地救了出来,免于一死,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剃发为僧。
石涛从小好读书,却年轻气盛,喜见义勇为,无积蓄,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武昌度过,他那放荡不羁、任而为之的性格也对他一生的绘画有直接影响。
二、石涛绘画的风格特点石涛十岁便开始学习书画技艺,兴趣颇为广泛。
后来他开始了他的云游之旅,从陈贞庵先生那里学习兰竹,后学习梅清,石涛早期的山水画颇受其影响。
中年以后,其画作多取之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并适当参照元人笔墨,融会变化,逐渐形成了苍郁恣肆的风格。
石涛所绘景色并不拘于一种形态,而是将其景描绘得淋漓尽致,风格洒脱。
他的山水画很难用一种或几种风格来概括,其笔墨运用之丰富灵活,构图之新奇,气势之郁勃,同时代的画家大多很难超越。
此外,石涛的兰竹花卉也十分精致,大多运用的是水墨写意法,其意蕴之浓厚,情感表现之丰富令人赞不绝口。
(一)特点之一:人化在他的山水画中,非常突出的特点便是人化,他将山石、树木这种景物都能表现出类似于人的各种神态与形态,情感也极其丰富,如果欣赏着去仔细感受每一幅画就会感受到老僧下棋、祖孙嬉戏、蹲卧取暖、挚友谈天、老猴抱孙等美好圖景。
石涛山水画中的景物状似人的形象仪态,有意无意不得而知,这便如潘天寿所说,“应物象形”的意识还是要在“似与不似,有意无意”之间为好,不能照葫芦画瓢。
(二)特点之二:点景人物在石涛的山水画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点景人物,有时也会出现他本人。
在形象塑造上就是笔简且意深,形简且神足,体现出“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特点。
而点景人物对于整幅画来说要起到画龙点睛而不是喧宾夺主的作用,在石涛的绘画作品中,人物总是出现在观景最好的位置,人物中有少数的渔夫,大多都是文人雅士,这表达了他的社会观和哲学观,而他的人物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笔墨当随时代”。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论文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论文标题: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
引言: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以其人物画而闻名于世。
在
其长达六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和强烈情感的
人物形象,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本文旨在通过对傅抱石人物画的研究,探讨其艺术特色以及取得的成就。
一、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1.写实精湛:傅抱石的人物画作品无论是描绘人物的肖像还是体现人
物的特征,都力求写实精湛。
他善于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捕捉人物形
象的细微之处,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2.独特的构图和用笔:傅抱石在构图和用笔方面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
用对比和平衡的原则,在画面中创造出富有张力和韵律感的形象。
同时,
他喜欢使用浓墨重彩的笔触,赋予人物以浓烈的笔触质感,使作品显得更
加生动有力。
二、傅抱石人物画的成就:
1.艺术风格独特:傅抱石在中国绘画史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
注重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通过运用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
的人物形象,使其作品与众不同。
2.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傅抱石在创作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
究和借鉴十分重要。
他在传统绘画中汲取灵感,并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富有生气和现代感。
傅抱石绘画题款之书法研究
傅抱石绘画题款之书法研究打开文本图片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傅抱石的书法造诣极高;然而,其书名为画名所掩,不为一般人所熟知。
从世存少量的傅抱石书法作品来看,其篆、隶、楷、行、草,无一不精。
虽然当代关于傅抱石绘画成就的研究成果斐然,但界内对于傅抱石艺术的全面认识还显不足,尤其对于傅抱石书法的认知较为不足,学术上也没有展开进一步的探讨,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有的也只是轻描谈写甚至一笔带过。
虽然傅抱石书法作品存量不多,但是,细心展开对傅抱石艺术足迹的探寻时,可以发现他的书与画已是不可分离的艺术整体。
每当观者深入其中,会被那绘画之题款的生动表现而深深打动。
傅抱石书法功力之深厚、学养之丰卓、格调之高古、个性之鲜明,当在20世纪书法大家之列。
引言我们翻开傅抱石在1940年所著《中国篆刻史述略》,其中对于书法的评价有着明确阐述:“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于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和中国一切的艺术可以说是绝了因缘。
中国文字为‘线’所组成,它的结体,无论笔画繁简,篆隶或其他书体,都可在一种方形的范围内保持非常调和而镇静的美的平衡。
这是和别的民族的文字不同的地方……中国人在这相同大小的范围上面,凝神静观,可以透过与生俱来的欣赏力而对这不同的笔画发生无限的境界、无限的趣味、无限的新意。
中国一切的艺术差不多都是沿这个方式进展。
”[1]这一精辟论点可以说是傅抱石把中国书法的作用视为整个中国文化艺术之首的心底呼声;他明确认为书法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与美的源头,以一“线”而牵所有艺术的“因缘”,并以有限的方形而妙造无限的趣味与新意;书法的重要性在他心中至高无上。
本文概论并列举傅抱石数件具有代表性的出色题款,希望能使读者初步了解傅抱石书法主要经历过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可以从中窥见一位杰出绘画大师不同凡响的书法用心。
一、入古博粹肇始出师第一个阶段,即傅抱石书法风格的肇始期。
从1921年至1938年(入蜀之前),约17至34岁,是傅抱石识古、摹古、借鉴与留学阶段。
傅抱石对中国画境界的拓展
傅抱石对中国画境界的拓展大凡一种成熟的造型艺术都有其特定的形式语言。
对于历经千年的传统中国画而言,文人画的精神、境界、格调等都已有公认的笔墨、技法,即审美形式语言来为之实现,自然这些完美的形式语言有其逐渐完善的历史,它是艺术史历代众多杰出艺术家竭尽才智、添砖加瓦的一个漫长过程。
孰不知后继者要忝列其中该是何其之难,而一旦变革创新被认可,哪怕是一小步,他便可成为其时代的艺术宠儿,即为人们仰望的艺术大师。
傅抱石深知其理,曾叹息道:“你要画山水,无论你向着何处走,那里必有既坚且固的系统在等候着,你想不安现状,努力向上一冲,可断言当你刚起步时,便有一种东西把你摔倒!这是说,在山水上想变,是如何困难的事情。
”(1942年《壬午重庆画展自序》)然而他认准目标,锲而不舍,毕其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终得到普遍认可,开拓了中国画的新境界,登上了艺术的巅峰。
“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研究者常常将傅抱石的艺术人生概括为“其命唯新”,认为他的艺术特有时代性,不错,“其命唯新”,这是他的一句篆刻名言。
然而唯新之“新”的解释大有讲究,“新”比“旧”后出,与“旧”不同,但艺术之高低不在新旧,“后”未必胜于“前”,“新”未必能胜于“旧”。
这一点傅抱石很明白,他说过绘画要有时代性,时代性是一种标志,非艺术高下之辨。
所以,称傅抱石的艺术很有时代性,其实还没有触及其艺术高下的评定。
照我理解,傅抱石所谓的创新实乃“求变”,“使僵硬的东西(指中国画日渐僵化)先渐渐恢复它的知觉,再图变更它的一切。
换句话说,中国画必须先使它‘动’,能‘动’才会有办法”,即赋以“生命”。
他说的“动”,并非与“静”相对,而是与“活”同义,与“僵死”相对。
此点常常有人产生误解,甚至扯上“动美”与“静美”的高下云云。
其实傅抱石认为“一种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且丰富其生命。
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今日我看汉代的画像石仍觉是动的,有生命的,请美国人看也一样。
傳抱石的评价
傳抱石的评价傅抱石(1904年-1965年),字庆远,原名长生、瑞麟,江西新喻人。
善画人物、山水、偶作花卉。
傅抱石的山水画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未入蜀前,是认识古人、临仿古人的阶段。
第二阶段为入蜀后,即1939年-1949年,客居重庆金刚坡时期。
他将皴擦与渲染结合起来,使水、墨、彩在快速的用笔驾驭下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皴法上,他以独创的“抱石皴”把勾斫和皴法糅为一体,喜用长锋笔,笔头、笔锋、笔根并用,结合山形和山脉的分坡走向,自由挥洒,形成许多飞白,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第三阶段是1949年-1965年去世,是傅抱石山水画技艺的再次变化、成熟完善的阶段。
傅抱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绘画大师。
他博采众长,学贯古今,既师古人亦师造化,既富于“史癖”,又乐于“笔耕”(即写理论著述和绘制画作),厚积薄发而创造颇负盛名的“抱石皴”。
其笔法,是以老辣中见潇洒,飘逸中寓深沉,无不闪烁着天才画家智慧之光。
傅抱石的山水源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他的画意蕴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
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
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
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
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
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代 画家 石 涛是 山水 画坛 影 响 巨大 的 人物 ,搜
纪 绘 画 风 气 的大 师 ,傅 抱石 便 是 中 国新 史学 意 义 上
当之 无愧 的石 涛研 究 先 驱 。 虽 然 ,现 在 的 石 涛研 究 已经 相 当 深 入 ,也 取 得 许 多 丰 硕 的学 术 成 果 。…但 在 2 0世 纪 初 , 人 们 对
秦 杰 ( 苏技 术师范学院 ,江苏 常州 2 0 1 江 1 0) 3
【 要 ] 傅 抱石作为现代美 术史学者 ,留学东瀛 ,浸润 民国现代 学术氛 围之 中,既了解和掌握现代 艺术史科学研 究方法和各种现 摘
代美 学理 论 ,又具有 一种创造性 的现代思维 。他 的考据不是为考据 而考据 ,他所研 究的美术史方法 呈现 出多元化 的特 点。本文揭 示傅抱石 对清代画家石涛 的研 究, 即着眼于石涛生平史料 的收集 、 整理和 汇编 , 积累 了大量 的原始材料 , 其后进入到史料 的考证上 , 对石 涛的研究也转 向行述 、 交游考 略和 年谱 会笺。傅抱石综合多年研 究成果 ,完成 了石 涛考 辨的大总结 ,出版 了 石涛上人年谱》 ,
(86 9 4 等 人 对 石 涛 的 关 注 大 多 纯 出 于 绘 画 技 19 1 9 )
法变革 、绘画审美趣味等方面的考虑,推崇石涛创
造 精神 ,几 乎难 以赋 予 纯粹 的学 术 史 意 义 。
傅 抱 石 一 生最 崇 拜 的 画 家是 石 涛 , 石涛 为 “ 视 震
(8 4 8 6、 赵 之 谦 (8 9 8 4 、蒲 华 (8 2 12 -19 ) 1 2 -l8 ) 13 1 1 )吴 昌硕 (8 4 9 7 等 人 的 大 写意 花 鸟 发 轫 9 1、 1 4 —12 ) 的 。 在 山 水 画 方 面 ,前 清 遗 民 曾熙 (8 1 9 0、 16 1 3 ) 李 瑞 清 (8 7 9 0 身 体 力行 并 振 臂 一呼 ,使 石 涛 16 —1 2 ) 等 明 室遗 民绘 画逐 渐 引领 海 上 山水 之 风 ,掀 起 了一 场 绘 画革 命 ,成 为 2 0世 纪 前 期 最 具 风 格 史 意 义 的
尽 奇 峰 打 草 稿 ,创 作 了大 量 的 优 秀 作 品 ,著 有 苦
瓜 和 尚画 语 录 ,大 肆 张 扬 自我 ,令 后 世 画 家 顶 礼
膜 拜 。特 别是 清 末 民 初 ,几 乎 每 个 山水 画 家 多从 石
涛 的 画 作 、画 论 中得 到 启 迪 ,即 如 俞 剑 华 ( 8 5 19-
绘 画 思潮 。
惊 世界 的 中 国民 族艺 术家 ” ,
其 绘 画成 就 甚 至 超
过元人, 由他 的 艺 术 中可 以 变化 出 “ 奋 ” “ 进 ” 兴 与 前 的 力 量 。 傅抱 石 学 术 成就 最 高 的 部 分是 石 涛 研 究 , 用 力 最勤 最 长 。 据 罗时 慧 (9 1 2 0 )等人 回忆 , 1l— 0 1 他 对 石涛 早 就 情 有 独 钟 ,年 少 时 曾在右 邻 裱 画 店 看 到 一 些石 涛 真 迹 与 仿 品就 着 了迷 ,裱 画 师给 他 讲 石 涛 故 事让 他 心 仪 羡慕 ; 后来 ,他 从 扫叶 山房 借 到 一
在 傅 抱 石 之前 , 中 国的 石涛 研 究 几 乎 只 能 用 片 断 式 的 品 评来 形 容 ,黄 宾 虹 ( 8 5 9 5 、刘 海 粟 1 6 -l 5 )
是 ,石涛 、八大之 画始为人所重视 ,价值 日昂,学
者 日众 ,几 至 家 家石 涛 、人 人 八 大 。
当 然 , 石 涛 绘 画 风 靡 海 上 , 最 初 是 由 虚 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 uz Lo > J G A T — 1T T 一 美术与 设计版 F EA 1 E E一 一 o 2 o o R A z N — RS N -U E N S一 J 只∽8 D∽G 1\ ~ N . N
试论傅抱石之石 涛研 究
万新华 ( 京博物 院 艺术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 O 1 ) 南 10 6
本 描 写 石 涛 传奇 人 生 与 独特 艺术 的 陈 鼎 著 ( 尊 者 ( 瞎 传 ,读 得 如 痴 如 醉 ,石 涛 的 思 想 与 画 语 录 深 深 打
①俞剑 华 七十五 年来 的国画》 ,上海 : 申报 》 14 年 9 “ 7 9 月 2 1日,第 9 版。2 1 年 5月,承 上海 大学美术 学院张长虹 兄 1 0 厚 爱,为 拙著 《 傅抱 石 艺术研 究》撰 写 书评 傅抱石 们 面临
成 为现代石涛研 究史上第一部史料较 为详 实的石涛年 谱。 [ 关键词 】傅抱石 ; 石涛研 究 史料 详实 【 中图分 类号】J0 25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6 5 (0 2 2 0 3 - 9 8 9 7 2 1 )0 ~ 0 6 0 0
石 涛 缺 乏 足够 的清 晰 认 识 ,石 涛 的 身 世 、 经 历 、创 作 生 活 等 皆迷 雾 重 重 , 作 品 散佚 各 地 , 其 著录 不 详 ,
更 不 用 说 进 行 全面 的 系统 探 讨 。 因此 ,随 着石 涛 画
l7 )宣 称 : 99
自民 国十 六年 至 二 十 六 年 ,这 十 年 问 … …上 海
向不为人 重视 , 亦且 不为人 所 了解 , 自蜀人 张 善
孑 ( 8 — 4 、 大千 ( 9 - 8 )来 上 海后 , 于 1 1 张 8 2 9 O) 1 9 1 3 8 9 极 力推 崇 石 涛 、八 大 ,搜 求 遗 作 , 不遗 余 力 … …于
问题 ・ 过程
方面 ,则于吴派 消沉后 ,代之 而起 的是石 涛、八 大
派 的 复兴 时 代 。 石 涛 、八 大在 “ 四王 吴 恽 ” 时 代 ,
风 的进 一 步 盛行 ,梳 理 石涛 生 平 事 迹 ,开 展石 涛 绘 画研 究 , 渐 成 为 当时 美 术 界 、 藏 界 的 当 务之 急 。 逐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