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教育思想研究
《三字经》中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三字经》中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伦理文化。
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
章太炎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
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钱文忠先生甚至提出《三字经》适合全中国人来读。
他认为《三字经》里面讲爱、对长辈的尊敬、兄弟之间的友爱、勤奋学习等有普世的价值,永恒的价值。
“俄国汉学之父”的俾丘林神父曾称它为“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
认为它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道德风俗习惯的重要书籍,并把它列为学习汉文的识字课本。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可见,我们数典不能忘祖,如何继承和借鉴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启蒙教育文化,是我们今天重要的任务。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启蒙教材。
而其中《三字经》又是影响最大的一种,知名度极高,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明代教育家吕坤指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
”把它当作增广见闻的读物。
清人紫巢氏,称它为“一部袖里《通鉴纲目》”。
民国时期的章太炎把它和《千字文》作了对比,认为它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重订三字经》题辞)。
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也说:“《三字经》以一千馀字,历举我国文化义理历史典籍,实一小型百科全书。
”《三字经》的字数是多少,好像并不是个问题,数一数就知道了,但问题并非这么简单,现在通行本(王相训诂本)是1145字。
而文献记载的最古本《三字经》是1050字[2]。
而根据现有文献得知赵南星所撰《三字经注》是现存最早的《三字经》注释本[3],此版本完成刻板印刷当在1572年后。
其所据《三字经》版本的印刻时间至少不早于1295年,应在1315年后。
它的字数是1086。
我国古代语文的教学
我国古代语文的教学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并无独立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教育等融为一体的。
但古代教育教学中那些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及基础地位的部分内容,已绽露出语文课程的萌芽。
中国古代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程作为教育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下的各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课程的内容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反映。
中国古代教育有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非常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社会教育没有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因而也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课程。
但原始社会课程内容却存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也已存在。
比如:原始的宗教祭祀、原始艺术(歌唱、绘饰、雕刻等)、原始记事(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中,都有不少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原始人群在生产劳动、生活之中口头创作出来的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一直是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传统教学内容。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教育也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共同性,即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教育内容。
其中“礼”、“乐”、“书”中包含着相当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
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封建的政治制度表现为专制主义的特点,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科学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封建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在文化教育上也实行专制主义政策。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封建社会课程上都有明显的反映,突出表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以儒家经学典籍为主,主体是“五经”。
论吕坤的伦理思想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Q U T A H R O L G O R A FS A G I E C E SC L E E
Vo . 5 No 1l 12 .
No e e .2 0 v mb r 0 9
、
论 吕坤 的伦 理 思 想
郑 颖 贞
、
心性论
“ 心性 论 ” 吕坤 伦 理 思 想 的 理 论 基 础 。它 由 是
是 天 生之 心 。此 二 心 者 , 生俱 生 ,与形 俱 形 。道 与 心 不是 先 ,人 心不是 后 。道 心 不是 内, 心不是 外 。 人
… …
“ 心论 ” “ 和 性论 ” 两个 方面构 成 。
( 商丘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部 , 河南 商丘 4 6 0 ) 70 0
摘 要: 吕坤是 明代著 名理 学 家。在 心性论 上 主 张“ 万理 具 于心 ” 认 为人 的 “ , 义理 之性 ” 纯善 无 恶 , 气质之性 ” 而“ 有善 有 恶。“ 义理 之 性 ” “ 的 善性 ” 是人 的本 质 , 气 质之 性 ” “ 则是 后 天 而“ 的 恶”
一
事不从 心 中出, 是乱 举动 ; 便 一刻 心 不在 腔子 ¨。
居士、 了醒 亭居 士 , 世称 沙 随先生 , 河南 商丘 宁陵人 。 为 官二十余 年 , 正 色立 朝 , “ 刚介 峭 直 ” … Ⅲ¨, 功 “
在朝庭 , 德在 天下 , 言在 万 世 ” ‘ , ] H 与沈 鲤 、 正 郭 域被誉 为 明万历 年 间 的天 下 “ 大 贤 ” 三 。他 是 明代 著名理 学 家 , 我只是 我 ” 风格 独立 治 学 , 不儒 以“ 的 “ 不道不 禅 , 儒亦 道亦禅 ” 1 P9 。后人 颂 其 “ 中 亦 [ (3) ] 15 天
称情立文 执中为礼:吕坤礼学思想述论
群体 , 论述 了礼的重要性。例如, 他重视童蒙礼教 ,
认为人从孩提时期就要接受洒扫应对之类的礼仪教 育。吕坤撰女子礼 、 妇人礼 , 希望推进女性礼教 , 有 益家族和谐繁荣 , 否则 , 闺 门之 中少了个礼字 , “ 便 自 天翻地覆 , 百祸千殃 , 身亡家破 , 皆从此起” ⑨。 既然礼如此重要 , 礼就斯须不可离身 。吕坤不
1 43
中州学刊 2 1 年第 6期 01
刑、 礼都是教人去恶从善的, 人远礼 , 必近刑, 故为政 要 以礼教为先。但礼教是春风化雨 , 润物无声 , 需要 为政者长久 的坚持 , 才能产生 “ 久道成化” 的效果。 就修身 、 齐家而论 , 吕坤更是强调礼之意义 。礼检束 人情 , 使人不得放肆而庄重 自敬。 吕坤还针对不同 吕坤推崇什么样的礼 , 或者说什 么样 的礼才符 合他的礼学思想?王 国轩先生在《 吕坤全集》 的整 理序言中说 : 吕坤批 评礼 的武器是 ‘ “ 自然 ’ ‘ 和 真 情’ 四字 , 自 出发 , 从 然 必然 要废除那些不合人情之 礼……” ④此言极是 , 自然” 真情” “ 和“ 是对 吕坤礼 学思想最准确的概括。自然就是不伪饰 , 不繁缛 , 就 是去伪求真 ; 真情乃人之常情 , 不做作 , 当悲则悲 , 当 喜则 喜 。真情 与 自然 相 通, 物 理 人 情 , “ 自然 而 已” ⑧。吕坤 以丧礼 “ 擗踊 ” 为例 , 明真情 与 自然 表
对古今礼学进行了新审视。出古人今 , 执中为礼 , 吕 坤 的礼学贴 近普通 民众 , 因此 具有 “ 民化” 庶 的特 征 。如果忽略了吕坤 的礼学 , 很难谈得上对他思想
准确 、 全面 的 了解 。
儒 家政 治理 想 是 以 德 为本 , 以礼 为 治 。 吕坤 是
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
三、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方法
1、因材施教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率先垂范 •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思想 与教育方法
主讲人:
王斌
一、国学概述 二、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思想 三、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方法
一、国学概述
1、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主,包括其余诸子学说在 内的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伦理体系。 2、“日用而不知,无用之大用” “食不语,寝不言” “寝不尸,居不容”《论语》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弟子 规》
二、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思想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 者。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
二、国学经典中的教育思想
2、修身为本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 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 学》 • 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大学》 •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 知所以修身,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治人,则知所 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 安重深沉为天下第一美质,定天下大难者此人也,为天 下大事者此人也。吕坤 《呻吟语》 • 沉静非缄默之谓也,意渊涵而态闲正,此谓真沉静。吕 坤 《呻吟语》 •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吕坤的荒政思想与主张
第 1期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Q i l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0 1 . 28
No. 1
2 0 1 3年 2月
Fe b. 2 O1 3
吕坤 的 荒 政 思 想 与 主 张
了 明后 期 自然 灾 害严 重 , 充 分 体 现 了明后 期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点 。
关键词 : 吕坤 ; 荒政 ; 思想 ; 主 张
中图分类号 :K 2 4 8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4 7 3 5 ( 2 0 1 3 ) 叭 一 0 0 8 5— 0 4
蔡小平 : 吕坤 的荒政思想与主张
2 0 1 3 年第 1 期
以增加农 作 物 的产 量 。 吕坤 认 为 : “ 粪多力勤 ” 就 可 以增 加农 作 物 的 产量 。具 体 来 讲 就 是 “ 粪 多 力 勤, 八 口饶 养 。 田少 则 宜 为 功 , 收 获则 宜 为毕 , 看 守 则 以 为 目, 往来 则宜 为 足, 膏 田一 亩 胜 薄 田十 亩; 精 田一 亩胜 荒 田十倍 。 ” … ’ 同时他 还 说 : “ 地 少 粪 多三分 利 , 苗 稀 草净 百 分 成 ” l 2 l ( 所 以 吕坤 鼓 励 民间要 多 积 粪 , 他认 为 “ 朽腐 能 化 神 奇 , 故 粪 坏能 发万 物 。 ” 儿 ’ 针 对 农 村 百 姓 不 重 视 积 粪 的
派 劳役 , 干 扰 百 姓 的 正 常 农 业 的耕 作 。他 说 : “ 三 时之 务 , 一 日千 金 , 故古人惟有讲 武役与农 隙, 兴 作役 与至冬 , 且家不 过一人 , 役 不 过 三 日, 州 县 多 有 大兴作 除 庶 民在 官者 , 暇 则 即役 外 , 其 动 民力 须 于 十月 后 , 二 月 前 申请 , 上官乃 可举动 , 其 余 不 急 之务 , 擅 派军 民五十 以上 及催 乡兵 迎 送 官 府 者 , 以
《劝学》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劝学》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吕坤所著的一篇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劝诫青年学习为主题,旨在告诫人们要珍视时间、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本篇《劝学》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前导入、文本解析、写作探究、课后拓展。
一、课前导入1. 以“劝学”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何在?如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2. 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劝学”的背景,介绍作者吕坤的生平和文学作品。
二、文本解析1. 课文语言风格分析《劝学》一文运用了大量的古文风格,语言简洁、意蕴深厚。
其句子结构完整,语言雅致,有很强的审美效果和表现力。
学生需注意文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夸张、排比、对仗等。
2. 课文主旨内容解析从整个文章的结构上看,《劝学》一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青年人无知”的形容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则阐述了学习的几种方式,包括诵读、研读、模仿等。
第三部分则强调了从学习中得到的好处。
学生需理解这些内容的关联和内涵。
三、写作探究1. 就“学习方法”这一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议论文,以《劝学》为参考,论述现代年轻人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2. 基于课文所表现出来的“乐学”的特点,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的“劝学文”,呼吁自己的同学珍惜时间,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增强自信、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四、课后拓展1. 扩大文章主题。
与“学习”相关的话题极多,可以进一步拓展文章的主题,如职业发展、专业选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个人职业规划对学习的重要性。
2. 听取名家讲座。
请来名家或教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和热情。
3. 阅读相关文献。
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著作或互联网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个《劝学》导学案,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古文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的启迪和教育。
教育要研究人性、提升人性
育 还 是 在 人 文 教 育 中 , 至 在 每 一 门 课 程 或 活 动 的教 育 教 学 以 中 , 应 该 贯 穿“ 性 教 育 ” 观 念 。所 谓 “ 性 教 育 ” 就 是 都 人 的 人 ,
恶) 。这 种 经 过 调 节 控 制 后 而 形 成 的使 人 之 为 人 的 情 感 称 为
的 物 质 , 至 也 不 决 定 于 他 所 获 得 的 名 声 , 决 定 于 他 所 达 甚 而
到 的人 性 的 高 度 , 就 是 他 超 出 动 物 性 的 高 度 。所 以 , 育 也 教
应 该理 所 当然 、 直 气 壮 地 将 “ 升 人 性 ” 为 自己 的 庄 严 使 理 提 作
教 育 科 学 文 摘
20 0 9年 第 1 期
教 育 思 想 与理 论
教 育要研 究人 性 、 升人 性 提
陈 怡
东 南 大 学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所 , 苏 南 京 2 0 1 江 1 08
《 京 大学教 育评 论 90 8年 第 3期 , 6 0 北 20 约 0 0字
这 已不 仅 仅是 教 育 的 目的 , 是 人 终 其 一 生 和人 类 永 恒 的追 而
后 者。 对 的 是 理 。 针
情 , 般 而 言 , 的 是 人 的 情 感 , 喜 、 、 、 等 。这 一 指 如 怒 哀 乐 种 基 本情 感 , 原 初 性 说 , 动 物并 无 多 大 区 分 , 从 和 也无 所 谓 善
由《近溪隐君家训》碑说吕坤
由《近溪隐君家训》碑说吕坤作者:刘涛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6期在太原市永祚寺(即双塔寺)碑廊内保存有一通《近溪隐君家训》碑。
此碑原本不是永祚寺之物,据道光《阳曲县志》所载:“城隍庙山门东墙,嵌近溪隐君家训石刻。
高六尺,宽二尺,楷书字方二寸。
”由此可见,此碑原为太原城隍庙所藏,后迁入永祚寺。
《近溪隐君家训》碑为明万历年间曾任山西提刑按察使的吕坤所刻,是一通颇有特色的石刻。
论其历史并不太久远,为明万历年间的遗物,迄今有400余年历史。
论其书法艺术,为柳体楷书,用笔苍健,结构严谨。
究其碑文内容,则较为少见。
“家训”通篇,都是教诲晚辈如何做人、处事的至理名言,字里行间流溢着我国古人做人做事的标准,表现了我国古代“训有方”的传统教化。
现摘录全文供大家品读。
原文:“存阴隲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
处人只要个谦□,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礼。
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该忍不该忍。
处身要俭,与人要丰。
见善就行,有过便认。
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今人□作无益,只图看相强。
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些钱粮救穷汉性命。
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皆天地生灵。
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
看那悭吝儹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
天道甚明,愚夫不悟,尔切记吾言!”万历辛卯山西按察使仲男吕坤刻石从全文短短的251个字中,可以看到华夏仁人淳朴、诚厚、笃实和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体现出吕坤为民为国的大儒风范,实令人受益匪浅。
一、吕坤生平吕坤,字叔简,别号新吾、心吾,晚号抱独居士,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河南宁陵县人。
万历二年(1574年)中进士,任襄垣知县。
后调往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读了凡四训心得体会(优秀5篇)
读了凡四训心得体会(优秀5篇)读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篇1《凡四训》心得体会《凡四训》是由明清时期的几个学者和文人编写的关于道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训诫,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引导人们正道向善。
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从中受益良多。
《凡四训》中的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比如在“修身齐家”一章中,作者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和他人。
在“读书治学”一章中,作者提醒我们读书时要注重实效,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和表面的成就。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指导意义非常深远。
阅读《凡四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不仅仅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我们的生活指南。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要注重自我修养,对待他人要充满爱心和善意,对待学习和工作要有认真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比如,传统文化强调人的内心世界,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外在成就和物质利益有所不同,也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阅读《凡四训》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多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行为和素质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社会。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其次,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意识到了,只有用心去做事,才能取得成功。
成功不仅仅靠才能和努力,更重要的是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展望未来,我希望把《凡四训》中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不仅在思想上崇尚传统美德,更要在行为上践行。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读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篇2《凡四训》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典读物,作者为明代著名作家吕坤,全书以道德教育为主,通过四个篇章,讲述了人生的道理和智慧。
在阅读《凡四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类的关怀和教诲。
浅析吕坤的流民思想
浅析吕坤的流民思想吕坤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他以研究流民问题而闻名,对流民社会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本文将从流民思想的理论基础、流民思想的核心观点和思想价值等方面对吕坤的流民思想进行浅析。
一、流民思想的理论基础吕坤的流民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流民问题是现代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矛盾,是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的直接体现。
流民是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被迫离开家乡流浪的穷苦人民,他们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困境。
吕坤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流民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流民思想的核心观点1. 流民是社会问题的产物吕坤认为,流民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的产物。
流民的出现和流动不是自然现象,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制度不健全的结果。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地主阶级依靠严格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剥削制度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农民则处于被动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许多农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或者生产的利润微薄,只能选择流浪生活。
2. 流民问题的根源在于政治和经济制度在吕坤看来,流民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不健全。
流民是被迫离开家园的无土可耕、无业可做的人群,在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以为生的时候,很容易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因此,吕坤提倡改革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使流民有更多的机会和权利来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3. 针对流民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吕坤认为,针对流民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国家对流民的救济和保护,提高流民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其次,应该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流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使他们更具竞争力。
最后,应该推行土地改革和产业转型,使农民有更多的产业和劳动机会,减少流民的数量和增加他们的收入。
三、流民思想的思想价值1. 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吕坤的流民思想是建立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它强调改革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推行土地改革和产业转型,提高流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吕坤与《近溪隐君家训》碑
吕坤与《近溪隐君家训》碑作者:李丹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4期【摘要】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吕坤任山西按察使期间,刻《近溪隐君家训》于石上,其内容极富哲理且寓意深远。
本文通过对《近溪隐君家训》碑刻的研究,使人们对吕坤的思想、移风易俗、《近溪隐君家训》碑的作用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近溪隐君家训》碑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出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溪隐君家训》碑;吕坤;移风易俗;教化世人【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14-207-04【本文著录格式】李丹.吕坤与《近溪隐君家训》碑[J].中国民族博览,2022,07(14):207-210.我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训家教,基于明朝“为治之要,教化为先”的治国理念,明代出现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家训,其中关于端正家风和社会风尚、倡导节俭、倡导薄葬、女子家训的内容大量增加,家训的发展历史在明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太原市永祚寺内就珍藏有一通明代大儒吕坤所镌刻的《近溪隐君家训》碑,其家训内容极富哲理,细细品味寓意深远,对修身立命、处事应物、培养品行等均不无裨益。
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抱独居土,人称“沙随夫子”,河南宁陵人,是一位眼光敏锐、胸襟博大、言行一致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哲学家。
吕坤言为人师,行为人法,居官有实政,在乡党有惠泽教化,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吕坤著书累百万言,笃实切近,讲求实学,注重文化教育,其所著述多出新意,主要作品有《去伪斋集》《呻吟语》《实政录》《四礼翼》《四礼疑》《闺范图说》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吕坤镌刻的《近溪隐君家训》中近溪隐君为吕坤的父亲吕得胜,字寿官,号近溪,又号渔隐闲翁。
吕得胜一生热心于儿童的教育工作,其撰写的《小儿语》《女小儿语》蒙学读物,以四言、六言、杂言的韵文方式,宣扬如何做人做事,倡导传统美德,影响广泛。
《吕氏乡约》所蕴含的社会治理智慧探析
《吕氏乡约》所蕴含的社会治理智慧探析《吕氏乡约》是明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吕坤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文将对《吕氏乡约》所蕴含的社会治理智慧进行探析。
《吕氏乡约》是吕坤在江西乡村从政时的实践总结,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
在《吕氏乡约》中,吕坤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原则和方法,以引导乡民自觉遵守规约,建立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
《吕氏乡约》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在乡约中,吕坤提出了“以平等割、以劝缘”的原则,即对于土地,按人口数量平等分配;对于劝农,应根据土地面积进行公平分配。
这种坚持平等和公平原则的做法,有利于调动乡民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防止贫富差距过大,避免社会矛盾的产生。
《吕氏乡约》强调了家庭教育和自律的重要性。
在乡约中,吕坤提出了“闲言闲语入家内”的原则,即家庭成员要自觉遵守约定,以防止家庭纷争影响社会稳定。
他还主张“先以各家训,次以让儿歌”,提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吕坤认为,只有家庭成员具备自律能力,才能建立稳定的乡村社会。
《吕氏乡约》还强调了乡约的推行和执行。
吕坤具体规定了乡约的形式和内容,并明确提出了乡巡和课巡的制度,以确保乡民的遵守和执行乡约。
他提倡制定让人民自愿接受的条例,并重视约束力度和惩罚手段。
通过推行乡约制度和建立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吕坤有效地推动了社会治理的落实。
《吕氏乡约》还较为重视社会公德的培养。
乡约中提到了乡民应当“尽孝顺父母”、“勤于母老妻劳”,这些内容凸显了吕氏乡约对于社会公德的重视。
通过强调乡民应有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教育,吕坤希望提升社会公德意识,进一步促进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吕氏乡约》凝练了吕坤多年治理经验和思考的智慧。
在当时的农村社会背景下,吕坤以其独到的治理观念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
《吕氏乡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后世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天社会治理问题的思考提供了借鉴。
它强调公平正义、家庭教育和自律、推行和执行乡约、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社会治理智慧。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是古代教育的基础性教育,是不断创新、发展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婴幼儿施以不同的教育模式。
妇女怀孕后到出生,对胎儿的孕育过程谓之“胎教”,婴儿出生到七八岁左右的谓之“幼教”,七八九岁进入学堂或私塾念书谓之“蒙教”。
简而言之,一如近现代的学前教育和初级小学阶段的教育。
蒙教通过幼教、蒙教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开启儿童认知自然与社会的智能,引导儿童道德品性与规礼习行,教授儿童“经世致用”之才能。
正是在古代幼儿教育、蒙学教育理念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才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火种。
在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诸多蒙学书籍和文献中,惟《三字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被尊奉为“袖里《通鉴纲目》”、“蒙学之冠”。
一、《三字经》在蒙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何为蒙学?蒙,取自《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
注云:“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
”童蒙,即初入学的儿童。
蒙学,《辞海》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
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
没有固定年限。
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
”由此可见,古代的蒙学近似于当代的学前教育和初级小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上起周秦,下迄民国,用于蒙学教育的书籍或文献随着社会历史的递进而增益。
据张志公编的《蒙学书目稿》统计有580种之多。
徐梓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在此基础上作了增补,达到1300余种。
蒙学教育的书籍虽然门类繁多,但基本义理都是为启智、认知、修心、养性、立德、规行等必须遵循的教范。
在诸多的蒙学书籍文献中,有一本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这就是《三字经》。
《三字经》从问世起,就以其难以比拟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那么,《三字经》是出自何人之手呢?明代黄佐的《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的《大云山房记・二》都记述为是宋代末年区适子撰著,依据出自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有“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作。
浅析吕坤的流民思想
浅析吕坤的流民思想吕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政治理论家和文化思想家,他对流民问题的思考和观点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吕坤的身世背景、流民问题的现实背景、流民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流民问题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吕坤的流民思想进行浅析。
吕坤的身世背景对其流民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吕坤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亲身经历了农民生活中遭遇的困境和苦难。
这使得他对流民问题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同情。
吕坤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他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位博学的学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流民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流民问题的现实背景也是吕坤流民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如税赋加重、战争频发、天灾人祸等,这导致了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流民群体。
这一社会现象引起了吕坤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深刻认识到流民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吕坤的流民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他认为流民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和政治权力的不合理分配。
他批评官僚主义的统治和专制体制的压迫,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建立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消除流民问题的结构性矛盾。
他提出了“三民之义”,即民有可保、民有可得、民有可施。
他主张政府应当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权益,通过改善农村经济状况,解决流民问题。
吕坤提出了“开化制度”和“流民教化”的观点。
他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普及,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其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改变流民的状况。
吕坤的流民思想对流民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政治家和学者提供了深入思考流民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他的观点和论述为后来流民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引导。
吕坤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
他的批评和反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了有关方面对流民问题的重视和处理。
吕坤的流民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他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追求。
吕坤名言名句
吕坤名言名句吕坤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名言和名句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吕坤名言名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表达了吕坤对于学习和思考的重视,他认为单纯地学习而不思考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突破。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吕坤的仁爱之心,他希望人们能够对他人怀有同情和理解,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对待的事情。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只有真正喜欢并乐于学习的人,才能够在知识的世界里不断成长和进步。
4. 君子之于学也,其责己也重而其待人也恩。
吕坤认为,一个君子在学习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同时,君子在待人方面应该慷慨大方,给予别人更多的恩惠。
5. 知足者常乐。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要对追求物质财富过于追逐,而是要从内心找到快乐和满足。
6. 为学而不厌,厌孰知其不措乎?这句话鼓励人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吕坤认为,只有一个不断追求新知识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进步。
7. 学尽而后知不足,教尽而后知困。
这句话表达了吕坤对于学习和教育的理解。
他认为,只有把学习进行到极致,并不断地传授给他人,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困难。
8. 知己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强调了吕坤对于自我认知和自省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能够理解自己、洞察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同时也是明智的。
9. 君子之道,敬而言,言而信,信而行,行而成。
这句话表达了吕坤对于君子的道德品质的定义。
君子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他人,言而有信,信守承诺,最终将言行统一起来,取得成功。
10. 吾有遗德而必有后,吾有遗愿而必有继者。
这句话表达了吕坤对自己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理念的坚信。
吕坤名言名句
吕坤名言名句吕坤(1952年11月26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作家、诗人、剧作家、翻译家、艺术评论家,长期从事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创作工作。
他的名言名句集中体现了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下面就来看一看吕坤的名言名句,探索一下他的思想和艺术观。
1. 修炼人生,书香可不可少。
这句话反映了吕坤对教育的重视。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质和素养的最好途径。
在他看来,阅读是修炼人生的一种方式,通过读书可以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正如他所说,书香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扩大一个人的眼界,也能够激发人的思考和创造力。
2.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这句话体现了吕坤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戏,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每个人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情节和剧情,但最终都要面对生老病死的命运。
同时,他也认为艺术也是一种戏,它通过戏剧的方式来反映和表达人类的命运和情感。
艺术和人生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3. 诗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这句话表达了吕坤对诗歌的理解和推崇。
他认为,诗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和力量的文字艺术形式。
它可以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可以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感受,传递美好的情感,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温暖。
正如他所说,诗歌是温暖人心的力量,它能够拨动人的情感深处,给人带来希望和勇气。
4. 艺术就是生活的映照。
这句话表达了吕坤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和再构建,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呈现给观众。
同时,艺术也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激荡。
正如他所说,艺术就是生活的映照,它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5. 学问要有理想,行动要有信念。
这句话体现了吕坤对学问和行动的要求。
他认为,学问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和学术研究中,它应该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吕坤勤政事例的心得
吕坤勤政事例的心得中国古代有许多为官箴言。
公认的第一为官箴言即是“清”、“慎”、“勤”三字。
为官从政首要是“清”,即清正廉洁,其次是“慎”,即处事谨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但是仅仅“清”、“慎”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勤”。
何谓“勤”?清朝人刚毅在《居官镜》中说:“黾勉从公,夙夜匪懈,谓之勤。
”也就是说,努力办理公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叫做“勤政”。
为什么从政要“勤”呢?宋代政治家、思想家真德秀说:“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
古之圣贤,犹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况其余乎?今之世有勤于吏事者,反以鄙俗目之,而诗酒游宴,则谓之风流娴雅,此政之所以多疵,民之所以受害也。
不可不戒!”即做官一日不,就会受蒙蔽。
做官一日不勤奋,就会误事、坏事。
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吕坤在《呻吟语·治道》中指出:“不伤财,不害民,只是不为虐耳。
苟设官而惟虐之虑也,不设官其谁虐之?正为家给人足,风移俗易,兴利除害,转危就安耳。
设廉静寡欲,分毫无损于民,而万事废弛,分毫无益于民,也逃不得‘尸位素餐’四字。
”“尸位素餐”就是空占着职位不干事,不作为,白吃干饭。
设官就是为了兴利除害、造福于民。
如果为官只是廉洁而不干实事,对民众毫无利益,也就逃不掉“尸位素餐”四个字。
“清、慎、勤”三事,一般人都将“清”放在首位。
但是,也有人将“勤”放在首位。
如宋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给仁宗的奏章中说:“不材之人,为害深于赃吏。
”因为“不材之人,不能驭下,虽其一身不能乞取,而恣其群下共行诛剥,更无贫富,皆被其殃,为害至深”。
所以,他主张:“尽取老病缪懦者与赃吏一例黜之。
”如何做到“勤政”呢?古人也有很多论述,可资借鉴。
其一,树立居官就是要为民兴利除害的思想。
正如俗话所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者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这只是昏官、庸官,同贪官一样,也是为人们所不齿的。
官员要“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
中国古代关于管理家族的书籍
中国古代关于管理家族的书籍管理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有很多古代书籍专门讨论了这个话题。
这些书籍不仅总结了管理家族的经验和智慧,还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下面将介绍几本中国古代关于管理家族的经典书籍。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关于管理家族的重要著作。
孟子强调了家族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家族管理原则。
他认为,家族管理的核心是以仁爱为基础,要善待家族成员,注重亲情和家庭和睦。
此外,孟子还强调了管理家族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家族的管理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以身作则,为家族成员树立榜样。
《礼记》是古代中国的一本重要礼仪经典,其中也有一些关于家族管理的内容。
《礼记》中强调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提出了一些管理家族的方法和原则。
例如,他们强调了家族的尊重和尊严,认为家族应该建立起一个严谨的家族制度,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和责任。
此外,《礼记》还强调了家族的纪律和规矩,认为家族成员应该遵守家族的规定和约束,共同维护家族的利益。
《家庭管理》是明代思想家吕坤的著作,也是一本重要的家族管理书籍。
吕坤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家族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家族的组织结构、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家族财产的管理等。
他还提出了一些管理家族的理念和方法,例如,他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认为家族成员应该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发展家族。
此外,吕坤还提出了一些管理家族财产的原则和方法,例如,他强调了家族财产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及家族成员的财务管理能力。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一本有关家庭教育和家族管理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也被广泛用于家族管理。
《弟子规》中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互助精神,要求家族成员相互尊重,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学习。
此外,《弟子规》还强调了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要求家族成员遵守家族的规定和约束,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中国古代的管理家族的书籍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花
理论园地
SHEN HUA心灵之花
2013.5 101
文化教育 吕坤,生于1536年,卒于1618年,字叔简,又字新吾、心吾,自号抱独居土,河南宁陵人。
明代大儒、思想家、教育家。
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
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一、蒙学教育思想
1558年,吕坤之父吕得胜撰成《小儿语》两卷,目的是使孩童在娱乐中学习和诵读有教育意义的儿歌。
后吕坤觉得意犹未尽,作《续小儿语》,它的教育目的与中国传统蒙学相似,力求“蒙以养正”。
期望通过孩童时期的陶冶学习,使孩童成为正人君子。
这本书通俗易懂,易于孩童背诵;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立身要务等,增长孩童见识。
宣传中庸之道,主张做一切事情都不要过分。
所叙述的也完全不是儿童之事,而是大人的处世经验和处世哲学,把这些经验和哲学灌输于儿童,使他们从小就遵着去做。
可知吕坤已经意识到蒙学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和蒙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富于哲理的思想内容,在今天还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吕坤对家庭教育有独特认识。
他认为父母一定要做到身体力行、注重言传身教,要为儿童树立起学习的楷模。
吕坤自己年少时候就因为孝行在乡里有名望。
他主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想被别人尊敬,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家长,一家之君也 ,上焉者使人欢爱而敬重之,次则使人有所严惮,故曰严君。
”[1]教育方法上也不主张一味责罚,而应以慈父形象来教导孩子。
教导幼儿时需要选择合适方法,即“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这种从不同场合考虑,对儿童不责难的思想,从现代社会来考察,仍具有积极意义。
吕坤的《社学要略》指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广见闻;《百家姓》,以便习用;《千字文》,亦有义理 。
”[2]可见对于孩童学习要求是符合其特点的。
学习内容包括念书、看书、书法等。
在学习中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他要求“教童子,先学爽洁,砚无积垢,笔无宿墨。
蘸墨只着水皮,干笔先要水润。
书须离身三寸,休令拳操。
手须日洗两番,休污书籍。
案上书,休乱堆斜放。
书中句,休乱点胡批。
学堂日日扫除,桌凳时时擦抹 。
”[3]在读书学习方法上,吕坤认为:“读书以勤为先。
童子不分远近,俱令平明到学,背完书,读新书。
吃饭后,略令出门松散一二刻,然后看书作文,写仿毕,仍读书。
午饭后,再出门松散一二刻,仍读书。
日落后,凡班对立,出对一个,破对一个,即与讲改,然后放学。
盖少年脾弱,饭后不可遽用心力,恐食不消化也。
”[4]这些主张充分考虑了孩童心理和生理特点,是科学可行的。
二、女教思想
吕坤比较重视女子教育,改良了女教书籍。
明朝中后期才女之风盛行。
士大夫等阶层摒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看法,对女子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较看重。
此前历代关于女教的书籍佶屈聱牙,所书也不能激起读者情感上共鸣,吕坤遂决定重新编纂整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考虑到女子的知识水平,基于女子很少接受教育的现状以及女子认识事物特点,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配以栩栩如生的插图帮助女子理解,使女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化与熏陶。
吕坤的《闺范》不仅带有插图,而且在叙述方法上和前人不同。
文章立意明确,这是此前女教书籍望尘莫及的。
正因为如此,吕坤的《闺范》流传很广。
吕坤是很尊重和推崇女子受教育的。
吕坤认为女教应包括孝、烈、贞、廉几种品德。
妇教的主要方面是古代的四德:德尚静正,言尚简婉,功尚周慎,容尚闲雅。
但是其中也蕴含有封建糟粕,即宣扬了古代男凭借忠孝显名,女凭借坚贞顺从得称赞的顺民思想,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
吕坤推崇儒家重生观点,主张实现道义并不必须以死烈为手段。
“守节之妇视死者之难, 不啻十百,而无子女之守为尤难。
余列之死者之后,愍死者之不幸也。
天地常经, 古今中道, 惟守为正, 余甚重之”[5]。
《闺范》的核心价值是有关母教的。
吕坤主张为人母者要通过立言立行来教育儿女,逐渐培养他们正直有礼、清正廉洁等良好品质,同时他还列举了关于姐妹、姑嫂、嫡妾等和睦相处的典型。
吕坤的《闺范》使人们坚信,只要是女子,年少时学习它的内容,及长时学习它的文义, 时时、事事效仿, 就可具备女子必需的品德。
总之,吕坤《闺范》所选的教育内容,都是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
生活在明朝风云际会、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不仅在留下了许多关于政治、思想方面的著作,而且积极投身社会教育实践,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呻吟语卷一,伦理[M].[2][3][4]吕坤.社学要略[M]
[5]吕坤. 闺范[A]. 陈弘谋. 教女遗规[M]. 官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 官箴书集成[Z]. 合肥:黄山书社.
作者简介:张改娜(1987.6.-),河南省漯河市,西南大学。
吕坤教育思想研究
◎张改娜
(西南大学,重庆市 400700)
摘要:吕坤是明代后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人赞誉为“功在朝廷,德在国家,言在万事”。
吕坤一生崇尚治学,颇有建树。
在教育上也有着独特见解。
本文主要从其蒙学思想、女教思想等方面出发,介绍吕坤的主要教育思想。
关键词:吕坤 ;蒙学思想 ;女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