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
地球的城市地理学
地球的城市地理学地球上的城市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城市地理学中,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城市的形态、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划、城市的扩展和密度以及城市内外的相互联系等方面来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城市的定义和分类城市是一个人口聚集、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密集的地区。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城市的定义方式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功能集中的地区。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功能,可以将城市分为大城市、中城市和小城市。
大城市一般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经济活动丰富、交通发达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备等特点。
中城市相对较小,但也具备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小城市则规模较小,经济活动相对较少。
二、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城市的形态包括城市的形状、布局和空间组织模式等方面。
常见的城市形态有环状、线状、星状和网状等不同的形状类型。
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组织模式受到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城市布局模式有放射状、环状、线状和碎片化等各种类型。
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划和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内部常见的功能区划有市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等。
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例如,市中心一般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业区则是人们购物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住宅区为人们提供居住和生活的空间。
三、城市的发展与扩展城市的发展与扩展是城市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人口、经济和功能不断增长和变化的过程。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城市发展模式有扩张型发展、聚集型发展和集聚型发展等。
扩张型发展是指城市向外扩展,不断吞噬农田和郊区;聚集型发展是指城市向内聚集,形成高密度的城市中心;集聚型发展是指城市通过发展特定产业或功能区实现城市发展。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学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的空间、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空间的组成和变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特征及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地理学对于我们认识城市的本质、了解和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线索,深入分析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城市空间的组成和变化城市是由不同的地理要素组合而成的,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和人口、街道、建筑、设施、交通、商业、文化等人文要素。
城市的空间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城市中心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新兴产业区等不同用途的空间划分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和变化。
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空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也正在推进。
二、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城市的产业结构、分布结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及其波动、贸易和金融等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同时城市的社会结构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城市居民的人口分布和结构、文化承载和传承、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
三、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特征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居住环境和日常行动对城市空间和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故而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文化特征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随着全球化和移民流动的加速,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冲突和文化共振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城市地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
四、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
城市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水资源、生态环境、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垃圾处理等都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城市地理学在寻找解决方法和路线方面需要不断拓展。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地理学的四个研究领域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外部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和城市问题。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区域的特点、城市的兴衰更新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城市问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自然、环境关系;(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2)、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学科。
(3)、“城市地理学”是城市学的一个分支。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1、“城”:最初是指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
2、“市”:最初是商品交易的场所,现代:一级行政建制单元。
3、“镇”:最初:“镇”和“市”有着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现代:镇也表示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
4、在许多场合下,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成为镇。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1、城镇的本质特征(与乡村的区别):a.产业结构上:非农业活动为主;b.规模上:较多的人口(密度);c.在景观上: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d.在物质构成上: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e.在职能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乡村亦有差异。
城市地理学
1、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发展、组合分布、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3、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4、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5、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国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6、大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7、以美国为例,从城市的景观地域出发,美国全国可以分成城镇和乡村;从城市的职能地域出发,全美国分为都市区和非都市区。
8、城市的经济活动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基本活动部分和非基本活动部分;以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基本部门;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非基本部门9、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有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和过渡类型。
10、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具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离散阶段、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11、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标准规定: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市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是指不设区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市所辖的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
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也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城市地理学
城市: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①具有高密度的人口、经济和财富②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破坏最强③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④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极其复杂动态变化。
城市与城镇的区别: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成为镇,市和镇的总称称为城镇,且镇在古代带有军事色彩。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
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地理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城市分类研究)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问题研究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关联。
城镇划分: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其它。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几个特点:1.在产业结构上,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2.在规模上,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
3.在景观上,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4.在物质构成上,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5.在职能上,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三种空间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
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和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变化的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描述性研究,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2)解释性研究。
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3)评价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不平衡性,又要识别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是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区域实体,是各种人文要素和似然要素的综合体。
1、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
(P7)2、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4、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四阶段:一、1920年以前(一战刚结束)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体系中式一门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
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1920-1950三、1950-1970四、1970年以来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1949年以来的兴起阶段2、1949-1966年的相对萧阶段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研究和应用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加深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思考题1、谈谈你对于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城市地理学——精选推荐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地理学第⼀节复习指导⼀、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概况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这⼀特殊的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按它研究的空间尺度。
⼜可以分为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的空间组织(也称城市体系)和城市内部的组织(也称城市内部结构)两⼤部分。
(⼀)熟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解西⽅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西⽅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1920年以前20世纪早期城市地理学作为—个专门的新领域出现了。
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地理学思想以地理环境决定论占优势。
反映在城市地理学上,当时的基本思想就是⽤城市位置的⾃然条件的作⽤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1920⼀1950年这⼀时期,城市地理学的两⼤贡献⾜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中⼼地学说的诞⽣和美国芝加哥⼈类⽣态学派提出的城市⼟地利⽤模式。
前⼀成果的巨⼤影响虽然在战后才感觉到,但它的出现说明,城市地理已从单个城市的研究向城市体系的研究迈进;后⼀成果则标志着城市地理学的注意⼒从对城市简单⽽肤浅的总体认识转向城市景观的复杂性。
3.1950—1970年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发⽣了地理学的所谓“计量⾰命”。
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B·J·L·Berry)⽤数理统汁⽅法对中⼼地学说进⾏了许多实证性研究,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把城市⼈⼝分布与服务中⼼的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究的⼀个重要转折点。
“计量⾰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到了空间分析上来。
20世纪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了起来,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宏观城市空间和微观城市空间两⼤部分。
4.1970年以来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且在城市地理学中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区位学派、⾏为学派和激进马克思主义等⼏个流派。
城市地理学概念
城市地理学概念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1.重点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演化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的空间组织演化问题。
城市地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从研究视角和研究问题的空间层面上来看,有两个突出的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区域城市系统的空间组织演化;另一方面针对城市个体本身,研究城市内部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演化。
2.主要研究内容以上述两个重点研究方向为核心,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的研究领域,即:1)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
结合对城市发展规律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影响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地理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
如城市所在区域及城市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及历史基础和发展条件等。
2)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或称区域城市体系研究,是将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城镇群体放在区域城乡结构发展演变的整体背景下,研究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空间组织规律。
主要包括区域城镇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组织结构关系研究。
其中,城镇化研究对象是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区域城乡结构关系及其变动轨迹和趋势;区域城镇体系研究主要包括区域城镇体系内城镇的职能分工、规模等级和空间组织结构三大主要内容。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又称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关系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城市内部的地域空间(各类用地的空间格局)、社会空间、经济空间等的研究,进而研究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
4)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区域城市赖以发展和依托的区域发展生态环境背景、资源支撑条件和为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社会联系提供基本保障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主要研究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内城问题和社会分化、贫困等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环境和城市社会等各个方面。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和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区域,具有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集中、交通便利和文化多样等特征。
城市不同于农村,规模较大,居住密度高,政治和经济中心地位明显,人口流动性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地理学可以将城市分为商业城市、工业城市、政治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和大学城等不同种类。
商业城市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商业中心、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
工业城市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工业园区、工厂、高科技企业等工业设施。
政治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行政中心,通常具有议会、政府机关、大使馆等政治机构。
文化城市是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旅游城市是以旅游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旅游设施。
大学城是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大学、学院、研究机构等教育设施。
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二、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生产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因素到人文地理因素,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到文化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可以从历史上不同阶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古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中东地区的伊拉克河谷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等都有着早期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自然环境条件好的区域,有灌溉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 1.景观分析方法 对城市内部功能地域的配置组合状态进行研究,并进行模式化表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大特点。 对于站在区域的角度研究城市的形态、区位、功能、结构、配置等的城市地理学而言,城市地域结构及其模式研 究最为重要。 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各种要素空间投影的内部地域结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整个城市社会的全貌。 2.城市填图方法 从分析各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组合状况出发,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 方格法和断面图法。 3.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社会区分析、生态因子分析 社会地区研究法:美国,史域奇和威廉斯,1949年,《洛杉矶的社会地区》 1955年,史域奇和贝尔,《社会地区分析》,在方法论上更加精确化。 社会地区分析与古典城市结构模式的差异:古典模式是把现实的城市事例进行一般化后的归纳法模式,而社 会 地区分析是从整个社会的社会变动中演绎推导出城市的地域分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 社会地区分析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指标的选取,形成三个复合概念: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第二步, 对 这种复合概念,以国情统计区为单位,选取能用数字表示的指标。第三步,分区计算上述三指标的得分。第四步 以这三指标的组合情况决定各区的特性。 因子生态分析法:前提条件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多变量解析统计方法的开发,以及城市内 部小地区统计资料的整理。 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地区分析的不同在于,后者事先设定城市内部居住分化的主要因素,而前者则通过变数群的 统 计分析去抽出主要因子。
城 市
地
理
学
• • • •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城市地理研究方法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概
念: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演化规律的科学。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1城市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城市作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1拥有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涉最强烈3是一个不完全脆弱的环境系统4呈复杂性且动态变化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又包括城市化研究和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以及城市分类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3中国当代城市地理学动向和内容挑几个,谈谈想法,如新型城镇化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
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1)规划起点高。
(2)途径多元化。
(3)聚集效益佳。
(4)辐射能力强。
(5)个性特征明。
(6)人本气氛浓。
(7)城镇联动紧。
(8)城乡互补好。
城市体系(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地理学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其特点:地域性、空间性、综合性、历史性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地理学主要内容: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自然、人文(社会经济)历史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①城市化研究②区域城市体系研究③城市分类研究规模、职能、形态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问题研究 5)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有指导作用,但非一一对应。
规划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城市规划:工程技术性、科学性、社会阶级性、综合性、地域性、,技术、科学、艺术,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交叉部分。
比城市规划更强调艺术性,也是广义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规划体系:微观——宏观,城市内部和外部空间风水?选址、临水、山水城市、自然地理,心理学5、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指的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最基本单元。
6、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7、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1多核心 2交通走廊 3密集的交互作用 4规模特别庞大 5国家的核心区域8、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
9、常见的城市地理位置类型:(1)大、中、小位置。
这是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远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小位置是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城市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城市金字塔: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规模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的这种关系用图表示出来而形成的一种城市等级规模形式。
2、城市首位律:3、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4、大都市带:是指由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5、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示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
6、景观型城市化(直接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7、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
8、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9、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0、城镇体系:也成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
11、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12、生长极理论:生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得维尔(J·Boudeville)、汉森(M.Hansen)等学者进一步发展。
这一理论受到区域经济学家、区域规划师及决策者的普遍重视,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城市地理学(整理)
城市地理学(整理)第一章1.城市:城市-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信息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现代城市是一级行政单元,是按国家设市标准设立的,这样的市称狭义的城市(City)。
广义的城市是代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urban) 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建制镇。
2.居民点系列:中外各国大体都有小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集镇、建制镇)—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大都市带megalopolis。
这样一套居民点的系列。
3.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的重点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宏观的)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微观的)。
4.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因素研究2区域中的城市空间组织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5.城市地理学研究任务:1.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2.我国城市地理学面临许多重大的实践问题。
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镇化水平的调控,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城市职能的更替和空间重组等问题。
3.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6.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区别:①在学科性质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城市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1.城市:城市-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信息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现代城市是一级行政单元,是按国家设市标准设立的,这样的市称狭义的城市(City)。
广义的城市是代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urban) 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建制镇。
2.居民点系列:中外各国大体都有小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集镇、建制镇)—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大都市带megalopolis。
这样一套居民点的系列。
3.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的重点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宏观的)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微观的)。
4.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因素研究2区域中的城市空间组织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5.城市地理学研究任务:1.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2.我国城市地理学面临许多重大的实践问题。
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镇化水平的调控,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城市职能的更替和空间重组等问题。
3.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6.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区别:①在学科性质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②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城市中的区域),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区域中的城市),理论性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论文》
-----------拆除城乡“柏林墙”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拆除城乡“柏林墙”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持,所谓城镇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二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三是生产结构的转变。
或者换一种更易于理解的说法就是: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
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城市化的动力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变。
当一批批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找一席发展之地时,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使得他们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就像小品里说的,春节放假城市里保姆放假了、保安放假了、连卖早点的人都没有啦,城里人和农村人的关系是如此微妙。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城乡“柏林墙”的存在呢?
首先是来自全社会的影响:贫富划分。
现在我们的社会总是因贫富的高低来划分人的等级,我觉得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大部分农民以种地为生,生产效率底下,自然收入比
较城里人低很多,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们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所以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
但是假设一个乡下人是亿万富翁,那么还会有城里人瞧不起他吗?如果一个乡下人打着领带、开着宝马、住着别墅还会有人瞧不起他吗?另一方面,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内在原因是城里人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即自我期望)太高。
他们总想着自己身处城市,首先在地位上就似乎高于乡下人一等。
自我期望越高,就越容易把自己想象得很伟大从而藐视那些在他认为低自己一头的人们,更何况对方是乡下人。
这是现代城市人普遍的心理状态。
第二方面,来自城里人和政府。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北京暴力拆除地下室,房间夹层,这些房间居住者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都是城市基层服务业,收入单薄,这也是他们居住在这么简陋的房间的原因。
他们从事着城市中最苦最累的工作,从事着城市人最不愿意从事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却不能在城市中真正立足。
城市离不开农村人,却并不曾给予公正的待遇。
政府只顾盲目的整理市容市貌,驱赶并不是解决的办法,疏导才能帮助城里人和农村人更好的共处。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为城市提供服务的务工人员,这些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村人只能以暂住的身份生活在城市,他们的子女、老人只能继续生活在农村,因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
但是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将其子女老人带来城市,那么子女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医疗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都不能得到
良好的解决。
我们经常看到城市户籍人的子女所获得的教学资源教学水平及教学设施都很好,而打工子弟学校其条件实在是差强人意。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我认为是政府对于如何安置经济收入没有那么高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种比较合理的尝试。
但是对于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建设数量和质量上都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数量上远远不够,外来务工人员的庞大基数决定他们需要很多安家立业的地方。
二,质量上,很多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其建设质量令人堪忧,其大小,装修,安全性都很差,之前甚至出现过经济适用房画窗户的奇葩新闻。
我觉得是政府对于这方面的监管不力,并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下级对于资金的流向的管理不善,以及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掌管这些的都是城里人,他们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农村人。
差别待遇,教育、医疗、住房,收入不稳定、乱收费,农村人被排除与社会体系之外。
陷入城市与农村建的灰色地带。
第三方面,来自农村人。
一,由于地区及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农村人得不到先进的技术和教育,这导致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整体水平偏低,只能从事比较基层的服务行业,这又导致了进城务工人员获得收入也比较低。
二,缺乏代表人群,有一部分农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这部分农村人很快变成了有用城市户籍的城市人,他们的利益变成了城市人的利益,并不会再为农村人发声。
除此之外,我认为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产品的剩余、农村收入增长乏力并且缓慢、并且有大量富余劳动力。
要解决这几个问题,那么就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城市规模和数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人口职能从农业转向工业,工业转向第三产业,以及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农业现代化。
如果这几个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中国城镇化水平一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村人口基数就会变得非常少,少量的农村人口也一定会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及社会地位,这种位于城里人和农村人之间的“柏林墙”也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