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on POWER上的动态逻辑分区

合集下载

Linux的电源管理架构

Linux的电源管理架构

Linux的电源管理架构Linux的源代码里,大部分都属于设备驱动程序的代码,因此,大多数电源管理(PM)的代码也是存在于驱动程序当中。

很多驱动程序可能只做了少量的工作,另外一些,例如使用电池供电的硬件平台(移动电话等)则会在电源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份文档对驱动程序如何与系统的电源管理部分交互做了一个大概的描述,尤其是关联到驱动程序核心中的模型和接口的共享,建议从事驱动程序相关领域的人通过本文档可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设备电源管理的两种模型===================================驱动程序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模型来使设备进入低功耗状态:1. 系统睡眠模型:驱动程序作为一部分,跟随系统级别的低功耗状态,就像”suspend”(也叫做”suspend-to-RAM”),或者对于有硬盘的系统,可以进入”hibernation”(也叫做”suspend-to-disk”)。

这种情况下,驱动程序,总线,设备类驱动一起,通过各种特定于设备的suspend和resume 方法,清晰地关闭硬件设备和各个软件子系统,然后在数据不被丢失的情况下重新激活硬件设备。

有些驱动程序可以管理硬件的唤醒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让系统离开低功耗状态。

这一特性可以通过相应的/sys/devices/…/power /wakeup文件来开启和关闭(对于Ethernet驱动程序,ethtool通过ioctl接口达到同样的目的);使能该功能可能会导致额外的功耗,但他让整个系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低功耗状态。

2. Runtime 电源管理模型:这种模型允许设备在系统运行阶段进入低功耗状态,原则上,他可以独立于其他的电源管理活动。

不过,通常设备之间不能单独进行控制(例如,父设备不能进入suspend,除非他的所有子设备已经进入suspend状态)。

此外,依据不同的总线类型,可能必须做出一些特别的操作来达到目的。

如果设备在系统运行阶段进入了低功耗状态,在系统级别的电源状态迁移时(suspend或hibernation)就必须做出特别的处理。

linux分区标准

linux分区标准

linux分区标准Linux分区标准。

在Linux系统中,分区是管理存储空间的重要方式,合理的分区设置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Linux系统中的分区标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区技术。

1. 主分区。

主分区是硬盘上的第一个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每个主分区都可以单独安装操作系统,是系统的基本存储单元。

在主分区中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存储用户数据和系统文件。

2. 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是为了克服主分区数量限制而设计的,一个硬盘上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

在扩展分区中可以创建逻辑分区,从而允许更多的分区存在。

扩展分区本身不包含文件系统,只是用来存放逻辑分区的容器。

3. 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中创建的,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和系统文件。

Linux系统可以有多个逻辑分区,每个逻辑分区都可以单独安装文件系统。

逻辑分区的数量取决于硬盘的空间大小和用户的需求。

4. 分区命名。

在Linux系统中,分区使用设备文件来表示,通常以/dev开头,后面跟着设备名和分区号。

例如,/dev/sda1表示硬盘sda上的第一个分区。

分区的命名规则有助于用户识别和管理存储空间。

5. 分区格式。

分区格式指的是文件系统格式,常见的文件系统格式包括ext4、xfs、btrfs等。

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格式。

6. 分区大小。

在进行分区时,需要合理规划每个分区的大小。

通常建议将根分区(/)设置为较大的空间,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存储系统文件;/home分区用于存储用户数据;/boot分区用于存储启动文件等。

7. 分区策略。

合理的分区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将不同用途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分区中,避免因某个分区的数据损坏而影响其他分区的正常使用。

此外,定期对分区进行备份和整理也是很重要的。

总结。

在Linux系统中,合理的分区设置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合理规划,以及对分区命名、格式、大小和策略的合理选择,可以更好地管理存储空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linux逻辑卷的概念

linux逻辑卷的概念

linux逻辑卷的概念Linux逻辑卷(Logical Volume,简称LVM)是一种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进行磁盘空间管理的高级工具。

它通过在物理磁盘上创建逻辑卷,然后将逻辑卷与文件系统关联起来,从而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磁盘管理方式。

LVM的主要概念包括物理卷(Physical Volume),卷组(Volume Group)和逻辑卷(Logical Volume)。

物理卷是指物理硬盘上划分的存储区域,可以是整块硬盘或者分区。

卷组则是将多个物理卷合并成一个逻辑单元,从而提供了对多个物理卷共享和管理的能力。

逻辑卷是在卷组上创建的一种抽象层,它的大小和属性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调整。

使用LVM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可以动态地调整逻辑卷的大小。

当需要扩大逻辑卷的容量时,可以简单地在卷组中增加一个物理卷,然后将其合并到逻辑卷中。

同样地,如果需要缩小逻辑卷的容量,也可以将其从逻辑卷中删除。

这种灵活性使得LVM成为虚拟化环境中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磁盘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管理。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快照(Snapshot)。

快照是逻辑卷的一种副本,可以用于备份或者恢复数据。

当创建一个快照时,它将会记录逻辑卷的当前状态,并将其保存在一个新的逻辑卷中。

之后可以随时使用快照进行数据恢复,或者将其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逻辑卷进行进一步处理。

快照的使用非常方便,可以保护数据免受意外的修改或删除。

LVM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特性,如扩展性、冗余性和灵活的分区。

通过动态地扩展卷组,可以方便地增加存储容量。

LVM还支持RAID(冗余磁盘阵列)技术,可以通过在卷组上使用不同的RAID级别,提供数据的冗余和容错能力。

此外,LVM还可以在逻辑卷中创建多个文件系统和分区,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组织数据。

总之,LVM是一个灵活、可靠、高效的磁盘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充分利用和管理存储资源。

它的主要概念包括物理卷、卷组、逻辑卷和快照,通过这些概念的组合和应用,可以实现对磁盘空间的灵活调整、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以及冗余和容错等功能。

关于linux的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 主分区的区别

关于linux的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 主分区的区别

关于linux的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主分区的区别详细的我不知道,linux的这个东西和windows是一样的,规则一样的。

我只知道规则,会运用罢了。

一个硬盘只能有4个主分区,扩展分区要占用一个。

不过4个主分区太少了,而且主分区不能再分,所以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就出世了。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分成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没有数量限制,想分几个就分几个。

linux系统可以全部安装在逻辑分区,这一点比windowsxp好,那个windowsxp 必须把c盘安装在主分区,还要激活,linux系统就不需要。

硬盘可以这样分区:3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里面分n个逻辑分区)我硬盘上的主分区都给windowsxp,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里。

这些东西是我嘴里吐出来的,不是复制粘贴,请不要把积分给只会复制粘贴的人。

主分区最多四个,分别是Partition number (1-4);如果分区较多,那么在创建了3个主分区后,第四个就自动创建为扩展分区:之后可以在逻辑分区中,根据需要创建很多逻辑分区了,用于不同的应用:文件系统、裸设备等。

记得刚开始安装Linux操作系统时,了解过一些Linux磁盘分区的知识,可是随时光流逝,一段时间不用,基本全忘记了,依稀记得好像曾经知道有这么回事。

人的记忆力就是这样,所以一旦选择了一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很多知识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真正的掌握,而一个行业又需要很多真正掌握的知识,有人称这是积累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不论哪个行业都不是熬几个通宵就搞定的。

而你的积累也就变成想转此行别人的壁垒,你积累的越多,壁垒也就越高。

所以一旦选择,就要一直走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曙光,因为有很多人在路上半途而废。

我坚信这一点。

言归正传,在安装CentOS5.3的过程中,会遇到磁盘分区的界面,下拉式菜单中有4个选项,这时你不要选择默认,打开下拉式菜单,选择最后一项(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建立自定义的分割模式)。

linux分区方案

linux分区方案

linux分区方案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可以在各种设备上运行,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移动设备等。

而分区是在硬盘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用于存储数据和管理文件系统。

Linux上有多种分区方案可以选择,下面将介绍几种较常用的方案。

1. 根分区(/):根分区是Linux系统的核心分区,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存储在此分区中。

这个分区是必须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通常建议将根分区单独挂载,不与其他分区共享同一个分区。

根分区的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至少20GB以上。

2. 交换分区(swap):交换分区用于存放不常用的内存数据。

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足时,会将部分内存数据存放到交换分区中,以释放出物理内存供其他程序使用。

一般来说,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与系统的物理内存大小相当,但最大不超过2倍。

通常建议单独创建交换分区。

3. /boot分区:/boot分区用于存放启动相关的文件,包括内核文件和引导加载程序等。

这个分区在UEFI启动的系统中往往不需要,但在传统的BIOS系统中是必需的。

一般来说,推荐将/boot分区的大小设置为200MB。

4. /home分区:/home分区用于存放用户的个人数据和配置文件。

通过单独创建/home分区,可以方便地对用户数据进行备份、迁移和恢复。

这样在系统发生故障或需要重新安装系统时,用户的个人数据可以得到保留。

推荐将/home分区大小设置为足够大,以满足用户数据的存储需求。

5. 其他分区:除了上述常见的分区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其他分区,如数据分区、应用程序分区等。

数据分区用于存放用户数据,可以单独进行备份和管理。

应用程序分区用于存放系统和应用程序文件,可以单独进行系统升级和恢复。

总之,Linux分区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硬件配置来决定。

上述介绍的分区方案只是常见的几种,实际应用中还有更多的可选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PowerVM动态分区迁移准备过程

PowerVM动态分区迁移准备过程

PowerVM动态分区迁移准备过程动态分区迁移(Live Partition Mobility ,以下简称LPM)是IBM 基于POWER6 技术提供的AIX 或Linux 操作系统的逻辑分区从一台物理系统迁移到另外一台完全不同的物理系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不受任何破坏,对外提供的服务也不受任何影响。

1, LPM 的主要用途LPM 给与管理员更灵活的控制职能,目前它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逻辑分区所在的系统需要Firmware 或者硬件的升级,但是这个逻辑分区由于正对外提供服务而不能关闭时,就可以利用LPM 功能将它先迁移到另一台物理系统上,待升级完毕后,再将逻辑分区迁移回来。

可以用来平衡日益增长的工作量和资源需求,将服务较少的多个逻辑分区迁移到同一台物理系统上,然后将多余的物理系统关闭,从而降低能耗。

这个也符合了目前提倡的绿色环保的理念。

随着业务的发展,逻辑分区上的工作量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时可以利用LPM 功能将逻辑分区迁移到资源更多的物理系统上,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当物理系统的硬件存在潜在问题时,可以利用LPM 功能将其上正在提供服务的逻辑分区迁移到安全的系统上。

当用户购买了更新型号的硬件时,也可以利用LPM 功能将以前提供服务的逻辑分区迁移到新机器上。

未来LPM 功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试想一下:对外提供服务的逻辑分区都将不被固定在一个硬件系统上,而是随着服务规模和硬件环境的变化,随时被迁移到另外的系统上。

2,术语在讲述LPM 准备过程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涉及到的术语:新特性,它特指将运行活动分区Mobile Partition )源系统( Source System ) 被迁移的逻辑分区。

活动分区原来所在的Power 服务器中用来管理主机硬件的板卡, 系统插电后 FSP 即开始 FSP工作。

该板上有插口用于将系统连接到 HMC 网络。

可以通过 ASMI ( Flexible Service Proces( Advanced System Management Interface )控制 FSP 进而执行 sor ) 电源重启、查看系统信息等操作。

linux分区 标准 lvm

linux分区 标准 lvm

linux分区标准 lvm在Linux系统中,分区是管理磁盘空间的重要方式,而逻辑卷管理(LVM)则是一种高级的分区管理方式,它可以提供更灵活、更可靠的磁盘空间管理。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Linux系统中使用标准分区和LVM来管理磁盘空间。

1. 标准分区。

在Linux系统中,标准分区是最基本的磁盘分区方式。

标准分区将磁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挂载不同的文件系统。

通常情况下,一个硬盘可以划分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主分区可以包含一个文件系统,而扩展分区可以包含多个逻辑分区。

要创建标准分区,可以使用fdisk命令或者parted命令。

首先,使用fdisk命令选择要分区的硬盘,然后使用n命令创建新分区。

接着,选择分区类型(主分区或逻辑分区)并设置分区大小。

最后,使用w命令保存并退出。

2. LVM。

LVM是一种高级的磁盘管理方式,它将物理磁盘抽象为逻辑卷,从而提供了更灵活的磁盘空间管理方式。

使用LVM可以动态地调整逻辑卷的大小,而不需要重新分区或者格式化。

要使用LVM,首先需要创建物理卷(PV)、卷组(VG)和逻辑卷(LV)。

物理卷是实际的磁盘分区,可以使用pvcreate命令来创建。

卷组是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卷组成的逻辑单元,可以使用vgcreate命令来创建。

逻辑卷是从卷组中分配的逻辑存储单元,可以使用lvcreate命令来创建。

3. Linux分区+LVM。

在Linux系统中,可以将标准分区和LVM结合起来使用。

首先,创建标准分区并格式化为文件系统。

然后,将标准分区的挂载点设置为LVM的物理卷,并将其加入到LVM的卷组中。

最后,可以从LVM的卷组中创建逻辑卷,并将其挂载到需要的目录下。

通过结合使用标准分区和LVM,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标准分区可以提供较为简单的磁盘管理方式,而LVM则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磁盘空间管理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既方便管理又能够充分利用磁盘空间。

总结。

在 Linux 中使用动态磁盘

在 Linux 中使用动态磁盘

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划分了 10G 的一个分区,挂接到 /home 下,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10G 的空间开始不够用了,需要把它扩充。

假设要扩充到 12 G,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 12G 的新分区,然后将原来的 10G 分区中的数据全部移动到新分区中,再修改挂接配置。

这样不仅麻烦而且浪费时间。

Linux 2.4 开始支持 LVM(Logical Volume Man ager,逻辑卷管理器),通过 LVM,可以动态地改变“分区”(准确地说应当称之为卷)的大小,而不必担心数据移动的问题。

LVM 的原理是,首先在硬盘上创建 PV(Physical Volume: 物理卷)。

PV 可以创建在一个分区上,也可以创建在整个硬盘上,它由许多的 PE(Physical Extent)组成,每个 PE 的默认值为 4MB。

之后将数个 PV 合在一起组成一个 VG(V olume Group: 卷组)。

最后在 VG 中创建 LV(L ogical Volume: 逻辑卷),它也由许多的 LE(Log ical Extent)组成,LE 的大小与 PE 相同,并与 P E 一一对应。

LV 就可以像普通的分区一样挂接在任何地方了。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这里出现的词汇:LVM (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器):Linux 中用于管理逻辑卷的功能。

PV(Physical Volume,物理卷):数据实际保存的位置,由许多 PE 组成。

VG(Volume Group,卷组):多个 PV 组合在一起。

LV(Logical Volume,逻辑卷):LVM 创建的虚拟卷,由许多 LE 组成,可以像普通分区一样进行挂接,可以动态修改大小。

PE(Physical Extent):LVM 管理的最小单位,默认为 4MB。

LE(Logical Extent):大小与 PE 相同,并与 PE 一一对应。

制作 LVM下面我们尝试在 Linux 下使用 LVM 来管理分区。

linux磁盘分区详解

linux磁盘分区详解

linux磁盘分区详解标签: linux磁盘扩展idewindows2008-04-09 14:26 56786人阅读评论(14) 在学习 Linux 的过程中,安装 Linux 是每一个初学者的第一个门槛。

在这个过程中间,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给硬盘进行分区。

虽然,现在各种发行版本的 Linux 已经提供了友好的图形交互界面,但是很多的人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清楚 Linux 的分区规定,以及它下面最有效的分区工具― Fdisk 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

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

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

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

但对这些初上手 red hat linux的用户,可就有点恼人了。

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

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

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 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

linux系统磁盘管理(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linux系统磁盘管理(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linux系统磁盘管理(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摘要:linux系统磁盘管理主分区和逻辑分区1、linux系统分区应了解的常识硬盘分区实质上是对硬盘的⼀种格式化,然后才能使⽤硬盘保存各种信息,在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MBR概述:全称为Master Boot Record,即硬盘的主引导记录;是位于磁盘最前边的⼀段引导(Loader)代码。

它负责磁盘操作系统(DOS)对磁盘进⾏读写时分区合法性的判别、分区引导信息的定位,它由磁盘操作系统(DOS)在对硬盘进⾏初始化时产⽣的。

1.主引导程序即主引导记录(MBR)(占446个字节)可在FDISK程序中找到,它⽤于硬盘启动时将系统控制转给⽤户指定的并在分区表中登记了的某个操作系统。

2.磁盘分区表项(DPT,Disk Partition Table)由四个分区表项构成(每个16个字节)。

负责说明磁盘上的分区情况,其内容由磁盘介质及⽤户在使⽤FDISK定义分区时决定。

(具体内容略)3.结束标志(占2个字节)(魔数)其值为AA55,存储时低位在前,⾼位在后,即看上去是55AA(⼗六进制)。

分区编号:主分区1-4 ,逻辑分区5……LINUX规定:逻辑分区必须建⽴在扩展分区之上,⽽不是建⽴在主分区上分区作⽤:①主分区:主要是⽤来启动操作系统的,它主要放的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或引导程序,/boot分区最好放在主分区上;②扩展分区是不能使⽤的,它只是做为逻辑分区的容器存在的,先创建⼀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之上创建逻辑分区;③我们真正存放数据的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量数据都放在逻辑分区中。

注意:使⽤分区⼯具fdisk对磁盘进⾏操作,分区,格式化(重点)注意:主分区+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扩展分区可以是0个,最多是1个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扩展分区必须⾸先创建成逻辑分区才能使⽤逻辑分区可以是0个 1个多个2、磁盘管理命令fdisk : Linux分区表操作⼯具软件n: 添加新的分区p: 查看分区信息w: 保存退出q: 不保存退出d: 删除分区t: 改变分区类型3、查看磁盘命令ls /dev/sd* #查看磁盘其中:a-z 表⽰设备的序号,如sda表⽰第⼀块scsi硬盘,sdb就是第⼆块……n 表⽰每块磁盘上划分的磁盘分区编号4、创建主分区演⽰:⼯作环境中为English环境,⽅便⼤家阅读在国语环境下演⽰#第⼀步:添加磁盘创建主分区╭─root@localhost.localdomain ~╰─➤ ls /dev/sd* #查看磁盘/dev/sda /dev/sda1 /dev/sda2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root@localhost.localdomain ~╰─➤ fdisk /dev/sdb #管理分区欢迎使⽤ fdisk (util-linux 2.23.2)。

Linux主分区_扩展分区_逻辑分区

Linux主分区_扩展分区_逻辑分区

Linux主分区_扩展分区_逻辑分区⽬录: 1、MBR分区介绍 2、创建主分区 3、创建扩展分区 4、创建逻辑分区 1、MBR分区介绍1.1 分区规定: 每个磁盘设备最多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是因为MBR()的(表)只能存放4个分区 (GPT分区没有这个限制)。

扩展分区只能有⼀个。

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

可以从扩展分区中再次划分多个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编号直接从5开始。

1.2 分区作⽤: 主分区:主要是⽤来启动操作系统的,它主要放的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或引导程序,/boot分区最好放在主分区上; 扩展分区是不能使⽤的,它只是做为逻辑分区的容器存在的,先创建⼀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之上创建逻辑分区; 我们真正存放数据的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量数据都放在逻辑分区中。

2、创建主分区[root@servera ~]# fdisk /dev/vdbCommand (m for help): n # 创建新分区Partition type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free)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Select (default p): p # 创建主分区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 回车First sector (2048-10485759, default 2048): # 回车,设置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20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409600 # 设置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199 MiB.Command (m for help): nPartition typep primary (1 primary, 0 extended, 3free)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Select (default p): p # 创建主分区Partition number (2-4, default 2): # 回车First sector (409601-10485759, default 411648): # 回车,设置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4116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819200 # 设置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2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199 MiB.Command (m for help): w # 保存配置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root@servera ~]# fdisk -l /dev/vdbDisk /dev/vdb: 5 Gi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Disklabel type: dosDisk identifier: 0x03864530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dev/vdb1 2048409600407553 199M 83 Linux/dev/vdb2 411648819200407553 199M 83 Linux3、创建扩展分区[root@servera ~]# fdisk /dev/vdbCommand (m for help): n # 创建新分区Partition typep primary (2 primary, 0 extended, 2free)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Select (default p): e # 创建扩展分区Partition number (3,4, default 3): # 选择分区号First sector (409601-10485759, default 821248): # 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821248-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 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3 of type 'Extended' and of size 4.6 GiB.Command (m for help): w # 保存配置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root@servera ~]# fdisk -l /dev/vdbDisk /dev/vdb: 5 Gi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Disklabel type: dosDisk identifier: 0x03864530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dev/vdb1 2048409600407553 199M 83 Linux # 主分区/dev/vdb2 411648819200407553 199M 83 Linux # 主分区/dev/vdb3 8212481048575996645124.6G 5 Extended # 扩展分区4、创建逻辑分区[root@servera ~]# fdisk /dev/vdbCommand (m for help): n # 创建新分区All space for primary partitions is in use. # 提⽰所有空间都已经分配给主分区使⽤Adding logical partition 5 # 从扩展分区中,⾃动划分逻辑分区First sector (823296-10485759, default 823296): # 起始扇区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823296-10485759, default 10485759): # 结尾扇区Created a new partition 5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4.6 GiB.Command (m for help): t # 分区类型Partition number (1-3,5, default 5):Hex code (type L to list all codes): 8e # LVM类型Changed type of partition 'Linux' to 'Linux LVM'.Command (m for help): w # 保存配置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root@servera ~]# fdisk -l /dev/vdbDisk /dev/vdb: 5 GiB, 5368709120 bytes, 10485760 sectors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Disklabel type: dosDisk identifier: 0x03864530Device Boot Start End Sectors Size Id Type/dev/vdb1 2048409600407553 199M 83 Linux/dev/vdb2 411648819200407553 199M 83 Linux/dev/vdb3 8212481048575996645124.6G 5 Extended/dev/vdb5 8232961048575996624644.6G 8e Linux LVM[root@servera ~]# mkfs.xfs /dev/vdb5 # 格式化逻辑分区meta-data=/dev/vdb5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301952 blks=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crc=1 finobt=1, sparse=1, rmapbt=0= reflink=1data = bsize=4096 blocks=1207808, imaxpct=25= sunit=0 swidth=0 blks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2560, version=2=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root@servera ~]# mount /dev/vdb5 /var/tmp # 挂载逻辑分区5、Parted格式化2TB以上的磁盘通常我们使⽤fdisk⼯具来进⾏磁盘分区,但是fdisk只能格式化⼩于2TB的磁盘。

linux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概述

linux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概述

linux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概述在Linux系统中,磁盘分区是一种将物理硬盘分割成不同区域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磁盘空间。

在Linux中,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和LVM分区。

1.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主分区是最基本的分区类型,每个硬盘最多只能有四个主分区。

主分区可以直接用作文件系统的挂载点,即可作为磁盘上的一个独立分区进行使用。

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安装时,通常会要求用户选择主分区安装系统。

2.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扩展分区是为了解决主分区数量有限的问题而引入的。

在磁盘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并且它占用一个主分区的位置。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用于存储数据,它只是用来容纳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逻辑分区是存在于扩展分区内的分区,允许用户在一个扩展分区内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被格式化并用作文件系统的挂载点,与主分区的挂载方式相同。

Linux系统中,一个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62个逻辑分区。

4. LVM分区(Logical Volume Management Partition)LVM是一种用于管理磁盘空间的工具,在LVM分区中,磁盘空间被划分为物理卷(Physical Volume)、卷组(Volume Group)和逻辑卷(Logical Volume)。

物理卷是由一个或多个物理磁盘分区组成的,卷组是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卷组成的,而逻辑卷则可以对应于文件系统的挂载点。

通过LVM,可以非常灵活地管理磁盘空间,支持在线扩容和分区大小的变更。

在Linux系统中,分区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不同操作系统提供独立的存储空间通过将不同的操作系统安装在不同的主分区上,可以实现多重引导,让用户在启动时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

每个操作系统都可以独立地使用自己所在的主分区来存储和管理系统文件。

linux最佳分区方案

linux最佳分区方案

linux最佳分区方案Linux最佳分区方案在Linux系统中,分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硬盘空间和数据存储。

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最佳分区方案,可以提高系统性能、数据安全和管理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Linux最佳分区方案。

1. 分区的基本概念在开始讨论最佳分区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分区概念:- 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主分区是在硬盘上创建的第一个分区。

一个硬盘最多可以有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

- 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扩展分区可以将一个主分区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它只能存在于主分区中。

-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中创建的分区。

一个扩展分区最多可以创建无限个逻辑分区。

2. 常见的分区方案2.1. 标准分区方案标准分区方案是最常见的分区方案之一,特点是将整个硬盘分为多个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可以用于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者作为数据分区。

以下是一个标准分区方案的示例:- 主分区1:用于安装Linux系统。

- 主分区2:用于安装Windows系统。

- 主分区3:用于存储用户数据。

这种分区方案适合需要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使用多个操作系统的人。

2.2. 单一根分区方案单一根(/)分区方案是一种简单而流行的分区方案。

它将整个硬盘分为一个根分区和一个交换分区(Swap)。

根分区包含Linux操作系统的所有文件和目录,而交换分区用于虚拟内存的管理。

这种分区方案的示例如下:- 根分区(/):用于安装Linux系统和存储所有的文件和目录。

- 交换分区(Swap):用于虚拟内存的管理。

这种分区方案适合旧的计算机或者硬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用,它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管理。

2.3. 分离系统和数据分区方案分离系统和数据分区方案是一种将系统文件和用户数据分开存储的分区方案。

这种分区方案的示例如下:- 根分区(/):用于安装Linux系统和存储系统文件。

IBM小型机逻辑分区动态资源调整方案(LPAR)

IBM小型机逻辑分区动态资源调整方案(LPAR)

IBM小型机逻辑分区动态资源调整方案(LPAR)简介: 本文详细描述了 IBM 小型机的动态逻辑分区的资源调整功能遇到的问题,由于之前此方面的专题论述很少,相信对大多数遇到类似问题的工程师有非常好的参考意义。

同时本文还涵盖了远程控制 HMC,远程图形连接 AIX 系统,安装 ssh,安装 DNS 这些非常有使用价值的内容,相信对很多读者有较大帮助。

前言LPAR 既逻辑分区,指的是将一个物理的服务器划分成若干个虚拟的或逻辑的服务器,每个虚拟的或逻辑的服务器运行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有自己独享的处理器、内存和 I/O 资源。

动态逻辑分区 (DLPAR) 允许在不中断应用操作的情况下,增加或减少分区占用的资源。

IBM 将这些灵活的技术从大型机(mainframe)平台带到了基于 POWER 4 处理器的 IBM pSeries 平台上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该技术的价格和成本,到了 POWER 5 处理器,该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引入了微分区技术。

动态逻辑分区的资源调整功能让系统管理员可以自由添加、删除或在分区之间移动系统资源,例如 CPU、内存、I/O 适配器的分配,而不需要像原来修改之后重新启动分区。

这样,微分区技术的引入,更使得动态逻辑分区的资源调整功能不但可以移动物理资源,还可移动、增减虚拟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这样系统管理员就可以根据分区系统负荷和分区业务运行特点,随时将资源动态分配到需要的地方,从而大大提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灵活性。

对于服务器是否可以使用动态 LPAR,是要看安装在服务器上的软件是否支持。

如果希望实现动态 LPAR 需要在相关的分区安装 AIX 5L 5.2 及以上版本,并且 HMC recovery 软件必须至少是 3.1 版本 ( 或更高 )。

如果分区运行的是 AIX 5L 5.1 以下版本,动态逻辑分区不可用。

每个 LPAR 至少需要一些资源,下面是每个 LPAR 的最小需求:Power 4 系列小型机•每个分区至少有一个处理器。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回复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回复

银河麒麟逻辑分区选项-回复什么是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银河麒麟是一种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版,它采用了独特的逻辑分区选项来管理磁盘空间。

逻辑分区是将物理磁盘划分为逻辑上独立的区域,以便于进行文件存储和管理。

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提供了一种灵活和高效的方式来管理磁盘空间,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程序的需求。

在银河麒麟中,逻辑分区选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建和管理。

下面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关于银河麒麟逻辑分区选项的问题。

第一步:了解逻辑分区的概念和作用在开始讨论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逻辑分区的概念和作用。

逻辑分区是基于物理磁盘的划分,将磁盘空间分为多个逻辑上独立的区域。

这样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文件,提高磁盘的使用效率。

逻辑分区可以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安装操作系统、创建交换分区等。

第二步:进入银河麒麟系统在开始创建和管理逻辑分区之前,我们需要进入银河麒麟系统。

可以通过引导操作系统的方式或者虚拟机等方式进入系统。

第三步:打开磁盘管理工具一旦进入银河麒麟系统,我们需要打开磁盘管理工具来进行逻辑分区的创建和管理。

在银河麒麟中,磁盘管理工具通常是以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形式呈现。

第四步:选择要进行逻辑分区的磁盘一旦打开了磁盘管理工具,在用户界面中通常会显示所有的物理磁盘。

我们需要选择要进行逻辑分区的磁盘。

在银河麒麟中,磁盘通常以/dev/sda、/dev/sdb等方式命名。

第五步:创建逻辑分区在选择了要进行逻辑分区的磁盘后,我们可以进行逻辑分区的创建。

在磁盘管理工具中,通常会显示磁盘的当前分区情况。

我们可以选择未分配的空间,然后点击创建分区按钮来创建新的逻辑分区。

第六步:设置逻辑分区的属性在创建逻辑分区时,我们可以设置逻辑分区的属性,如分区类型、大小、文件系统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分区类型,如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逻辑分区的大小和文件系统类型。

第七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在银河麒麟中,我们可以根据磁盘的容量和需求创建多个逻辑分区。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逻辑分区选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们一直在寻找更高效和灵活的数据存储方案。

逻辑分区是其中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它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硬盘上的数据。

而在银河麒麟操作系统中,也提供了一些强大的逻辑分区选项,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一、逻辑分区简介逻辑分区是在物理硬盘上创建的一种虚拟的存储空间。

与主分区相对应,逻辑分区并不直接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而是承载在扩展分区内部,通过扩展分区间接与操作系统进行通信。

逻辑分区可以将硬盘内的存储空间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提供了更灵活的数据管理方式。

二、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1. 新建逻辑分区在银河麒麟中,用户可以通过磁盘管理工具轻松地新建逻辑分区。

在磁盘管理工具中选择扩展分区,并指定逻辑分区的大小和位置。

银河麒麟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和用户友好的操作方式,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创建逻辑分区。

2. 调整逻辑分区大小逻辑分区的大小往往是根据用户需求来决定的,当需要改变逻辑分区的大小时,银河麒麟提供了灵活的选项。

用户可以通过磁盘管理工具选择逻辑分区并进行大小调整,以满足存储需求的变化。

3. 格式化逻辑分区在使用逻辑分区之前,用户需要为其进行格式化。

银河麒麟支持多种文件系统格式,包括FAT32、NTFS等。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文件系统,并通过磁盘管理工具对逻辑分区进行格式化操作。

4. 设置逻辑分区属性银河麒麟还提供了设置逻辑分区属性的选项。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逻辑分区进行设置,如设置为活动分区、设置分区标签等。

这些属性设置可以对逻辑分区进行更精细的管理和控制。

5. 删除逻辑分区当用户不再需要某个逻辑分区时,可以通过磁盘管理工具将其删除。

删除逻辑分区会释放硬盘空间,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删除逻辑分区前,用户要确保其中的数据备份或者移动至其他地方,以避免数据的丢失。

三、逻辑分区选项的应用场景1. 数据分区逻辑分区可以将硬盘划分为不同的存储空间,便于用户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管理。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逻辑分区选项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是基于中国自主研发的混合操控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提供一个开放、安全且高效的操作环境。

其中,逻辑分区选项是银河麒麟操作系统中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

本文将对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的逻辑分区选项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逻辑分区是指将物理磁盘的一部分空间划分成逻辑域的过程。

逻辑分区选项在银河麒麟操作系统中被用来指定和管理磁盘空间的分配和使用。

通过逻辑分区选项,用户可以将磁盘空间划分成多个逻辑分区,并将不同的数据和文件存储在不同的分区中。

这样,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磁盘空间,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和安全性。

在使用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或命令行界面来设置逻辑分区选项。

在图形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进行分区,直观地展现分区的情况和状态。

在命令行界面中,用户可以使用相应的命令来进行分区操作,实现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控制。

具体来说,银河麒麟操作系统中的逻辑分区选项可以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1.磁盘空间管理:逻辑分区选项可以帮助用户对磁盘空间进行有效管理。

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磁盘的分区大小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磁盘空间的分配比例和使用方式。

2.文件系统管理:逻辑分区选项能够帮助用户对文件系统进行管理。

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包括EXT4、NTFS、FAT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文件系统,并在不同的逻辑分区中应用不同的文件系统。

3.数据安全性:逻辑分区选项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逻辑分区中,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的混乱和丢失。

同时,逻辑分区选项还可以支持数据的加密和权限控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4.系统性能优化:逻辑分区选项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通过合理地进行分区和文件系统的设计,可以减少磁盘的碎片化问题,提高磁盘的读写速度和整体性能。

5.多操作系统支持:逻辑分区选项可以支持多操作系统的安装和使用。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逻辑分区选项银河麒麟是一款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开源发行版,它提供了多种逻辑分区选项,用于帮助用户对硬盘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和管理。

逻辑分区选项的灵活性和可定制化程度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数据安全性。

下面将对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进行详细介绍。

1.根分区(/):根分区是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包含了操作系统的文件和程序。

一般情况下,根分区的大小应该根据系统的需求来确定。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30GB到50GB的空间已经足够使用了。

但如果是需要进行大量软件开发或者数据处理的用户,可以适当增加根分区的大小。

2.交换分区(swap):交换分区是一块磁盘空间,用于存储系统暂时不用的数据。

当物理内存不足时,系统会将部分数据存储到交换分区中,以释放内存空间。

一般来说,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物理内存的两倍,但对于大内存(超过4GB)的计算机来说,可以将交换分区的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的1倍或更小。

3. /boot分区:/boot分区包含了操作系统启动所需要的核心文件和引导程序。

它通常被设为一个较小的分区,并且需要按照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来确定其大小。

一般来说,512MB的空间已足够。

4. /home分区:/home分区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文件和数据。

它应该设置为一个较大的分区,以便用户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个人文件、视频、音乐等等。

此外,为了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备份的方便性,用户还可以将/home分区单独设置成一个单独的逻辑分区。

5. /var分区:/var分区用于存储系统的临时文件、日志文件和数据库文件等。

它应该设置为一个中等大小的分区,以保证系统运行时有足够的空间来存储这些数据。

如果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日志文件或数据库文件,可以适当增加/var分区的大小。

6. /usr分区:/usr分区包含了系统大部分的应用程序和库文件。

它通常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存储这些文件。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适当调整/usr分区的大小。

什么是逻辑分区

什么是逻辑分区

什么是逻辑分区?逻辑分区(LPAR) 是划分单个系统的CPU、内存和其他资源以创建多个单独服务器的能力。

每个LPAR 拥有自己的CPU、内存和I/O 设备分配。

此类分区是在固件级别而不是在物理资源级别进行的。

因此,使用IBM System p5 服务器,您能够使用Micro-Partitioning™ 来创建LPAR——每个LPAR 分配的物理CPU 少于一个。

图1演示了独立服务器只有一个能访问服务器硬件的操作系统的情况。

图 1. 只有一个操作系统的独立服务器另一方面,System p5 服务器(如图2所示)可以拥有多个访问物理系统硬件的操作系统。

这是可在所管理的系统上实际配置的情况的极简单表示形式。

图 2. 具有多个操作系统的System p5 服务器每个LPAR 包含自己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可以是AIX®、Linux® 或i5/OS®。

在一个p5 系统上,您只能有一个Linux 或i5/OS 分区。

回页首特殊种类的LPAR:虚拟I/O 服务器还存在一种特殊分区,称为“虚拟I/O 服务器”(Virtual I/O Server,VIO Server)。

VIO Server 提供了在多个LPAR 之间共享I/O 资源的能力。

您在VIO Server 上定义虚拟以太网和磁盘设备,然后使它们对系统上的其他LPAR 可用。

如果没有共享所管理系统上的I/O 设备的能力,则每个LPAR 都将需要自己的专用设备。

如果系统上有两个LPAR,您就至少需要两个以太网卡和两个磁盘控制器。

然而,如果您有15 个LPAR,您就至少需要15 个以太网卡和15 个磁盘控制器。

通过使用VIO LPAR,您可以用数量少得多的以太网卡和磁盘控制器来承载15 个LPAR。

当然,如果出于性能的需要,您仍然能够将I/O 设备专用于某个AIX 分区。

例如,如果您有一个需要大量吞吐量的大型数据库LPAR,就可以将一个磁盘控制器专用于该LPAR,以便它不必与其他使用VIO 磁盘控制器的LPAR 竞争I/O 资源。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 逻辑分区选项

银河麒麟逻辑分区选项银河麒麟(HarmonyOS)是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开源操作系统,它旨在为各种设备提供统一的智慧生态体验。

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是其核心设计之一,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个性化定制能力和灵活的操作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

逻辑分区选项是银河麒麟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提供了一种集成和管理存储资源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自定义存储空间以及数据存储方式。

通过逻辑分区选项,用户可以将存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段,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存储空间划分:逻辑分区选项允许用户将存储空间分成多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可以独立设置数据的存储方式和权限访问控制。

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分区中,以便于管理和查找。

2.数据管理:逻辑分区选项提供了对存储空间中数据的管理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逻辑分区选项来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删除等操作,以确保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数据的安全性。

3.数据备份与恢复:逻辑分区选项还提供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用户可以针对每个逻辑分区设置定期的自动备份或手动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当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用户可以通过逻辑分区选项快速恢复数据。

4.数据共享: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还允许用户将存储空间中的数据进行共享。

用户可以通过逻辑分区选项设置数据共享的权限和访问方式,以便其他设备或用户可以轻松访问和共享数据。

5.安全性管理:逻辑分区选项还提供了一系列安全性管理措施。

用户可以通过逻辑分区选项设置不同分区的访问权限,限制部分用户或设备对某些分区的访问。

此外,逻辑分区选项还支持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等安全性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总之,银河麒麟的逻辑分区选项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存储管理方式和个性化定制能力。

通过对存储空间的划分和管理,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存储和共享数据。

同时,逻辑分区选项还提供了安全性管理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第一项到第三项的信息可以在 Linux on POWER ISV Resource Center 和 Linux on POWER Architecture 开发人员之角的文章中找到,也可以在 IBM 红皮书中找到(请参阅参考资料)。

本文将着重介绍第四项到第七项的内容。

安装 Linux 对动态 LPAR 的支持在安装 Linux 之后,必须安装支持动态 LPAR 功能所需要的产品工具包。

这些包中还包含了资源监视和控制(RMC)守护进程,它负责与 HMC 进行通信。

动态 LPAR 的支持可以在运行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9 或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的 POWER5 机器上使用。

这些包可以从下面的 Web 页面上下载:∙Linux on POWER 服务和产品工具——概述/server/lopdiags∙Linux on POWER 服务和产品工具—— HMC 管理的服务器o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9 (SLES9)/server/lopdiags/suse linux/hmcserver#sles9o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RHEL4)/server/lopdiags/redhat/hmcserver#rhel4tools正如前面介绍的一样,要使用完整的动态 LPAR 功能也需要安装 SLES9 Service Pack 2。

另外,rpm 包 rdist 和 compat 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 SLES9 发行版本中必须安装这两个包。

对于以后提供的动态 LPAR 工具支持所需要的其他包,请随时查看服务和产品工具的 Web 站点。

还要从 Web 站点上下载并安装最新的服务和产品工具包。

另外,还应该考虑从 Linux 发行版的站点上安装所有的包,这可能包括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RAS)工具。

在编写本文时,动态 LPAR 工具包括以下产品工具:表 1. 动态 LPAR 产品工具在下载动态 LPAR 的工具包之后,请使用 rpm 命令按照表 1 中所给出的顺序来安装这些包。

例如:RPM 会安装并启动动态 LPAR 服务。

等待服务启动,或者重新启动系统。

要查看服务是否正在运行,可以使用 lssrc -a 命令:以下服务应该显示为活动状态:∙ctrmc∙IBM.ERRM∙IBM.AuditRM∙IBM.DRM∙IBM.CSMAgentRM∙IBM.ServiceRM∙IBM.HostRM当服务处于活动状态(运行)之后,就可以启用分区来从 HMC 接收动态 LPAR 命令了。

为了成功地进行通信,Linux 分区和 HMC 必须能够访问相同的网络,并且能够彼此连通。

因此,HMC 既不能与分区隔离,也不能有防火墙会阻塞连接。

修改逻辑分区资源现在动态 LPAR 工具已经安装好了,服务也已经开始运行了,就可以使用HMC 对 CPU 或 I/O 适配器插槽资源进行动态修改了。

目前,动态 LPAR 并不支持对内存进行修改,这是由于 SLES9 和 RHEL4 所采用的 Linux 内核的限制。

使用 HMC 来修改分区资源要修改一个动态 LPAR 的资源,需要在 HMC 上执行以下步骤:1.打开 Server and Partition,并选择 Server Management。

2.打开包含这个分区的服务器,并打开这个分区。

3.右键点击这个逻辑分区,并选择 Dynamic Logical Partitioning。

4.选择应该修改的资源类型(Physical Adapter Resources、ProcessorResources 或 Virtual Adapter Resources)。

5.选择 Add、Remove 或 Move。

继续使用这个对话框来完成动态修改。

图 1 给出了一个使用 Physical Adapter Resources - Add 来添加 PCI I/O 适配器插槽的例子。

图 1. 添加物理适配器资源图 2 给出了将一个 PCI 1Gbps 以太网适配器添加到这个分区的过程。

图 2. 将一个 PCI 1Gbps 以太网适配器添加到分区中类似地,也可以修改 CPU 资源。

图 3 给出了修改共享处理器分区中虚拟处理器数量的对话框。

这个对话框也可以用来增加处理单元的数目和处理器的能力。

图 3. 将虚拟处理器添加到分区中验证分区资源的变化在使用 HMC 动态修改 LPAR 之后,可以验证分区资源的变化,从而了解这些变化的影响。

要查看该分区的 PCI 设备,请使用 lspci 命令:/proc/ppc64/lparcfg 文件的内容提供了 LPAR 处理器资源的当前状态。

清单 1 给出了这个分区在添加虚拟处理器之后 lparcfg 文件的内容。

虚拟处理器的个数(即专用分区中处理器的个数)可以在 partition_active_processors 中看到。

共享处理器分区的处理单元可以在 partition_entitled_capacity 中看到。

还要注意 shared_processor_mode=1,因为这是一个共享处理器分区。

有关使用动态 LPAR 和 HMC 来修改资源的其他信息,以及有关安装和动态LPAR 产品工具的信息,可以在 IBM eServer Hardware Information Center 中找到。

添加对 IDE CD/DVD ROM 的动态支持用于 CD/DVD ROM 的 Linux IDE 设备接口并不支持热交换。

因此,它不能用来将动态 LPAR 修改到一个 IDE CD/DVD ROM 驱动器上。

然而,在 Linux Parallel ATA(PATA)和 libATA 模块中的最新支持可以以动态 LPAR 设备形式支持 IDE CD/DVD ROM 驱动器。

启用这种支持之后,IDE CD/DVD ROM 在 Linux 中就可以作为 SCSI 设备使用了。

这种支持已经包含在 SLES9 Service Pack 2 中了。

要使用动态 LPAR IDE CD/DVD ROM 的支持,pata_pdc2027x 模块必须作为INITRD 模块进行安装。

在文件 /etc/sysconfig/kernel 中,在 INITRD_MODULES 的开头添加 pata_pdc2027x,如清单 2 所示。

清单 2. 加入 pata_pdc2027x initrd 模块的 /etc/sysconfig/kernel 文件现在使用 /sbin/mkinitrd 命令创建 initrd 文件,然后重新启动系统。

现在可以使用 lsmod 命令来查看所加载的模块,寻找 pata_pdc2027x 和libATA 模块:现在 libATA 设备模块已经加载了,HMC 可以用来添加 IDE CD/DVD ROM 驱动器。

HMC I/O 适配器中所列出的驱动器适配器会作为 Other Mass Storage Controller 出现。

图 4 显示了选择“Other Mass Storage Controller” 作为 I/O 适配器来添加到这个分区中。

图 4. 将一个 IDE CD/DVD ROM 驱动器添加到分区中在添加 CD/DVD ROM 驱动器适配器之后,要检查这个分区的 PCI 设备,请使用 lspci 命令:要查找 CD/DVD ROM 驱动器的 SCSI 名字,可以使用 lsscsi 命令显示所有的 SCSI 设备,并使用 grep 来查找 cd/dvd:现在请使用 mount 命令使用 iso9660 文件类型将这个设备只读地挂载到/media/cdrom 中:当这个分区不再需要 DVD/CD ROM 驱动器时,可以卸载 /media/cdrom 目录,并使用 HMC 来删除这个“Other Mass Storage Controller” I/O 适配器。

HOTPLUG 脚本从 2.4 版本的内核开始,对于设备的 Hotplug(热插拔)支持已经成了Linux 的一个标准特性。

它最初包含的是对 USB 和 PCI 设备的支持,以及对某些网络接口的自动配置的支持。

有了热插拔的支持之后,就可以插入一个新设备并立即使用这个设备了,因为系统可以使用一个热插拔的事件来自动配置它。

热插拔事件可以用来调用一个代理任务来配置适配器、子系统或程序。

代理任务利用脚本来处理并管理这种配置。

这种脚本的框架就称为热插拔策略代理。

这些代理与 /sbin/hotplug 脚本中的一项绑定在一起。

这个脚本可以用来调试和记录事件的变化,并控制系统的热插拔代理。

热插拔代理是目录 /etc/hotplug 中的一些脚本文件。

一个热插拔事件可以调用一个或多个代理类型,其名字格式为 type.agent。

使用 HOTPLUG 脚本来检测资源的变化基于 POWER5 处理器并运行 SLES9 或 RHEL4 的服务器,如果安装了 IBM 的产品工具,就可以支持 /sbin/hotplug 事件通知。

这些事件包括 PCI I/O 适配器插槽的变化。

例如,当一个以太网适配器被动态添加到一个分区中时,以下代理就会被调用,从而对这个适配器和网络进行配置: pci_bus.agent、pci.agent 和net.agent。

有些事件会被调用多次从而允许捕捉事件不同状态的变化。

除了动态 LPAR I/O 的变化之外,SLES9 Service Pack 2 还支持在虚拟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数量方面发生动态 LPAR 的变化时调用 cpu.agent。

因此,我们可以在 /etc/hotplug 目录中添加一个 cpu.agent 来启用对 CPU 变化事件的监视。

这个脚本代理可以用来伸缩多线程的应用程序,也可以用于许可证管理的软件和系统管理工具,例如性能监视工具。

这个脚本可以用来修改用户空间的参数,或根据 CPU 的变化来调用不同的应用程序。

处理单元的变化不会作为 Linux 热插拔事件进行报告,因为这些事件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是透明的。

在 RHEL4 中对于 cpu.agent 的支持在撰写本文时尚不完整。

有关这个支持的其他内容请查看对 RHEL4 将来的更新。

创建一个 CPU 代理脚本动态 LPAR 事件脚本可以使用标准的热插拔事件脚本编程技术。

在/etc/hotplug 中可以找到几个事件脚本,可以用作事件编程的指南。

对于 SLES9 SP2 的 CPU 事件代理可以使用/etc/hotplug/generic_empty.agent 样例模板来创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