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考点56现代科学革命与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和文艺 单元整合
知识纵横贯通一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理解科技革命“双刃剑”的特点[对点训练] 1.(2018·四川内江联考)学者冯作民在《西洋全史》中写道:“蒸汽机一发明,就立刻被广泛使用,大规模的工厂一个个出现……立刻使以前的手工业完全机械化,因此那些在家庭式手工艺工厂做工的人,就都转移到由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去了。
”这说明()A.瓦特发明了蒸汽机B.欧洲产业革命从蒸汽机发明开始C.蒸汽机引起了交通运输的革新D.蒸汽机成为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答案 D解析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而非发明,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蒸汽机与交通运输的关系,故C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原动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欧洲产业革命,故D项正确。
二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促使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流派、形式、艺术特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①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②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印象画派出现。
③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镇江联考)18~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三维设计》历史知识结构
2016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三维设计》历史知识结构模块单元课时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时: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第三课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时: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一课时: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课时: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三课时: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四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五课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一课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第二课时:“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第三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四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第一课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第二课时: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罗马法第三课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第四课时:美国的联邦制第五课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第二课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三课时: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第四课时: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时: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第二课时:享誉世界的手工业第三课时:商业的发展第四课时: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第七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课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课时: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三课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第四课时: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课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课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课时:新航路的开辟第二课时:殖民扩张和掠夺第三课时:欧美的工业革命第十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课时: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二课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课时: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四课时: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第十一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一课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课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第三课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时:百家争鸣第二课时: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第三课时:宋明理学第四课时: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时:“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第二课时: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第三课时:“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第四课时: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十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二课时: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成果第三课时: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时: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课时: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第三课时: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十六单元: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一课时: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和追寻生命的起源第二课时: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第三课时: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和音乐艺术第四课时:流派纷呈的世界美术和蓬勃发展的影视艺术模块四:选修系列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中国古代的改革第2讲:欧洲历史上的改革第3讲: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1讲: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第2讲: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第2讲:近现代的革命领袖《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和方法探究》导学案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
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纵向梳理]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原因: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对点训练]1.(2018·临沂二模)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
这反映了( )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A[由材料中科学家将科学著作冠以“新”字,意在说明近代科学与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不同,因而这一举措体现了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培根等三人的著作可以判断此时期为17-18世纪,此时还未进入工业时代,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个人价值的宣扬,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启蒙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程(1)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导致古典主义盛行。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4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1讲近代以来世界
第31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考点1|科学革命——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249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经典力学——奠基(1)背景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①文艺复兴②自由落体伽利略发现了,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1687:标志年①,理》一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牛顿出版了《内容: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②万有引力定律。
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③数学为表达形式。
(3)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2.相对论和量子论——发展1.背景(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冲击了基督教神学。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
(3)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2.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3.内容(1)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进化而来的,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
4.意义: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将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教材补遗]__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
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
……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规则Ⅰ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Ⅱ因此,对同类的自然效果,应尽可能归之于相同的原因。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33讲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6年,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
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
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
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的封锁B.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C[材料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的封锁,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迫切发展科技的愿望,这反映出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科技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2.1958年8月1日,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这反映出( )A.当时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C[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到1959年的1万次,强调的是新在部分科技领域的成就,并非科技人才的涌现,故A项错误;B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新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非中西方的对比,故D项错误。
]3.宋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深化理解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中国在政治上沦为半殖民地,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直到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经济上对华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国正值内战,科技无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改革开放后,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重视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
专题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需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十四单元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 生、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前提和根本动力。 2.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 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奖励科 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 这些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3.思想: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扫清了精 神枷锁。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为近 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4.精神: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科研精 神,也有利于科技的发明和发展。 5.主观:科学家群体的不懈努力。
(1)历史背景:19 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 了发电机,人类从此进入了电力时代。 (2)爱迪生的贡献: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 达 1 000 多项,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 电报、电影等,被称为美国“发明大王”。 (3)电力应用的意义 ①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 二次工业革命。
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社 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③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 系更加紧密。 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此 更加丰富多彩。
解析:D 进化论的意义不仅在生物学领域 的突破,更大的意义在于思想上打破了上帝 造人说,对欧洲当时的思想解放起了推动作 用,故选 D 项。
答案:B
一、选择题
1.(2012 石家庄检测)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 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其中 “突 破”指的是( ) A.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瓦特改良蒸汽机
解析:B 把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实质,并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最终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3)思想领域: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 奠定了科学基础。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化史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课件
解放。
④说明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是科学取得独立发展地位,不再是神学 的附庸。 (3)联所学,找关联: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从天主教神学 的束缚中发展起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近代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 础,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应用于实践,不断推动工业文明的发展。
【提示】特点:反对宗教神学;以实验观测为基础。
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2)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
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进化论的观点 开始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思想, 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3.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使人类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发生 巨大变化,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而哲学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人类的 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
(1)条件:1831年,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 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 理论基础; 长距离输变电 技术日趋成熟,电力被广泛应用。
(2)进程: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促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3)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垄断组织 形成。 ②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在世界的统治。 ③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3.信息技术的发展 (解答】 (1)明问题,找条件:要求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近代科学 革命的“特点”,一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都要求据材 料进行概括。 (2)提信息,找关键:
①说明近代科学革命的特点是反对宗教神学。
②说明近代科学革命的特点是以实验观测为基础。 ③说明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冲击了宗教神学统治,促进了思想
2.(2014年天津文综,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 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
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纵向梳理]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原因: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对点训练]1.(2018·临沂二模)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
这反映了( )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A [由材料中科学家将科学著作冠以“新”字,意在说明近代科学与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不同,因而这一举措体现了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培根等三人的著作可以判断此时期为17-18世纪,此时还未进入工业时代,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个人价值的宣扬,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启蒙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程(1)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导致古典主义盛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考点55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
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单元概览工业革命前的科技与文化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与文化现代科技与文化世界中国内容科技领域: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文艺领域: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绘画大师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科技领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盛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科技领域: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文艺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科技领域: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文艺领域:“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的大繁荣。
教育领域:国民教育迅速发展主旨近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展,引发了社会的深刻变革,西方文学艺术是对这一变革历程的艺术化再现。
新中国在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2.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55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经典力学1.成就⎩⎪⎨⎪⎧ 1数学:创立了微积分。
2物理: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2.意义⎩⎪⎪⎪⎨⎪⎪⎪⎧ 1科学领域:实现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 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是经 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 代的开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考点58 新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岳麓版
考点58 新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原因⎩⎪⎨⎪⎧ 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 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历程⎩⎪⎨⎪⎧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 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③1970年4月,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 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④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研制: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2)意义: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
3.“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就⎩⎪⎨⎪⎧①1983年,每秒运行亿次的“银河—Ⅰ”型计算 机诞生。
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 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神舟”号飞船(1)发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 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 元的经济效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 动力。
二、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1)内容⎩⎪⎨⎪⎧ 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③1982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均提到扫除文盲。
(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2.义务教育(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措施⎩⎪⎨⎪⎧ 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四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30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
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二大主题: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三大线索: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近现代世界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科技、教育的发展。
六个方面: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世界文学;近现代世界美术;近代以来的影视音乐艺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考点1|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近代以来科学革命(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1.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某某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1.建立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2.意义(1)科学领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生产领域: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思想领域: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1.背景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创立(1)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内容: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发展(1)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
(2)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56 现代科学革命与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相对论和量子论1.背景⎩⎪⎨⎪⎧ 1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日臻完善,被人们看做绝 对权威的理论。
2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内容 (1)相对论⎩⎪⎨⎪⎧ ①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②内容: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时间、 空间、运动、质量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③意义: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2)量子论⎩⎪⎨⎪⎧ ①建立: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 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玻尔提出原子 的量子理论。
②意义: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 革命性的进步;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 创新。
3.影响⎩⎪⎨⎪⎧ 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 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1.条件:20世纪70年代,得到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技术进步的支持。
2.核心技术:遗传工程⎩⎪⎨⎪⎧ 1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221世纪,该计划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31997年,人类首次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 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航天技术1.电脑与网络 (1)电脑诞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2)发展方向: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生产、办公等领域,也走进了家庭。
(4)网络诞生: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问世。
(5)社会 影响⎩⎪⎨⎪⎧ ①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②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地球变得“更小”了。
2.航天技术(1)苏联⎩⎪⎨⎪⎧ ①1957年,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1961年,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2)美国⎩⎪⎨⎪⎧ ①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在月球着陆,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②1981年4月,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3)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知识链接] 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1.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
2.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了物理学的新发展。
3.量子力学的创立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4.量子论与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5.信息时代使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主题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1.史料证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涵史料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该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
——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从史出史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对时间和物质运动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比较总结——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但这些定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即物体在低速运动情况下。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时空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运动而变化,物体的质量也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出了质能转化原理,这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对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相对论没有否定牛顿力学,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主题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1.史料探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史料据人民网报道,韩国歌手朴载相演唱的歌曲《江南style》MV2012年7月15日在国外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线后,其夸张的“骑马舞”被各国网友疯狂传播,至12月22日YouTube点击率已破10亿次。
探究史料中的文化传播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概括最近20年世界文化传播具有这种趋势的原因。
答案趋势: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员更多。
原因: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媒介;“冷战”结束,消除了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障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文化的传播。
2.重点讲解——辩证认识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1)积极方面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消耗、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②对时代进步的影响: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转到知识经济时代、虚拟时代和数字时代。
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
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⑤对思想观念的影响:信息时代人们的交流更加快捷方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冲突和交融,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社会思想形成多元并存的状态。
(2)消极方面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②世界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社会,使部分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未成年人。
3.归纳比较——三次科技革命中技术创新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高考题组1.(2015·海南高考)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答案 C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推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支持,与民主政体的建立无关,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中“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作用,故C项正确;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5·四川高考)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
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答案 C解析欧洲长期以来都是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心,而爱因斯坦最终放弃了欧洲国家而选择移居美国,朗之万认为这一事件“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说明他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可能会由欧洲转移到美洲,而且此时美国已经是经济强国,故C项符合题意。
3.(2013·江苏高考)“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一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B 项与牛顿的经典力学有关,D项是量子理论,A、B、D三项均可排除。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因此,答案为C项。
模拟题组4.“能量子钻进物体的表面层……把它的全部能量给予了单个电子……一个在物体内部具有动能的电子当它到达物体表面时已经失去了它的一部分能量。
”上述理论诞生的主要意义在于( )A.首次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用科学方法精准描述宇宙运行规律C.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D.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答案 C解析题干“能量子钻进物体的表面层……把它的全部能量给予了单个电子”,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用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此理论解决了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不能解决的问题,故选C项。
A项是智者运动的意义,与材料不符;材料中没有提及“宇宙运行规律”的信息,B项错误;量子理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微观领域的不足,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D项错误。
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
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
”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答案 C解析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反映了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巨大作用,故C项正确。
A、B项属于近代,排除A、B。
D项与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无关,排除D。
6.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温瑟夫博士访华,出席“互联网·未来”论坛。
如果你作为一位记者采访温瑟夫博士的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你得到的答案应该是( )A.它具有一般媒介的功能B.当今社会只有四种传播方式C.互联网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媒介D.互联网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答案 A解析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很多种,绝不只限于四种方式,因此B项说法不准确。
C项是互联网的特点。
D项是互联网的影响,均与题干关系不大。
考点训练1.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B.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C.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答案 C解析爱因斯坦的主要物理学成果就是相对论的提出,阐述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故C 项说法正确;而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故A项不正确;B项是伽利略的物理学成就;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题干强调了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以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而且强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