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完善新型民生保障体系为切入点着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公布日期】2022.03.23•【字号】沿府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自治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3月23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4日在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代忠义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沿河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历经大考验、蓄势大发展、赶超大跨越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八届自治县人民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励精图治、务实拼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了自治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在攻克贫困堡垒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市委“76554”工作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先后选派5151名干部脱产驻村帮扶,109家县直单位定点帮扶429个村(社区),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60多亿元,实施“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建成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搬迁群众10857户51089人,实现了交通建设“组组通”、安全饮水“户户有”、电力通讯“家家畅”、人居环境“寨寨靓”,全县4.1万户17.6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按时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申论优秀范文
申论优秀范文民生之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无后顾之忧“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民生问题,是关乎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而社会保障则是这个大问题中的关键一环。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百姓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社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村覆盖范围小、资金来源单一化、保障制度不衔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冲击、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等,使得社会保障问题更为凸显。
为了践行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整个社会要形成一张更加结实、更加紧密的社会保障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好民生之依、民生之基。
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实现全民“保基本”。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保制度体系,但新农村医疗保险不健全、城乡社保不衔接等问题依然存在,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城市农民工等依然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修订实施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障制度,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实现全民人人能够“保基本”。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广覆盖”。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不断增多,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参保比例还很低,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还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
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长期发展的隐患。
针对这些空白点,要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的参保工作,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支持和激励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广覆盖”。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富民强市和谐宜居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而奋斗优化经济结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23亿元,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5年来,我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喜人;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冶金建材、轻工食品等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7.1%,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700亿元;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三次产业比例从2005年的11.7∶45∶43.3调整为2010年的9∶44.9∶46.1。
县域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南北两翼快速崛起,两翼四县(市)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
相继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温泉之都,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提升宜居品质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5年,市政、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了温福、福厦高速铁路,机场高速、渔平高速以及三环、绕城高速主要路段,地铁一号线全线动建,综合性、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取得进展,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158.2平方公里扩展到220平方公里。
5年来,福州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取得重大成就,以最高票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乌山、屏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基本完成,闽江两岸灯光夜景工程建设、城区内河整治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四绿”工程深入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在2010年中国环境规划院公布的宜居城市监测评价结果中位居榜首。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1. 引言1.1 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民生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更是对人民权益的尊重和保障。
只有让广大群众在生活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和进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民生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政府在治理中要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只有通过切实而有力的民生工作,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实现个人价值的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从而增强对国家的信任和认同。
1.2 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关系获得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况和价值实现程度的主观感受,是群众对社会发展成果的体验和认同。
幸福感则是指个体在物质生活、精神满足、人际关系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主观感受,是群众对生活状态的综合评价和满足程度。
获得感与幸福感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只有当群众在生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改善和保障时,才能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需要政府加大民生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和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只有确保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和谐社会。
2. 正文2.1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升群众获得感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升群众获得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保障好人民的基本生活,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制度。
要确保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不因病致贫。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者:苏冬梅刘洁晶张宇光邢春燕杨宏敬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4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工程,事关居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和谐。
坚持民生优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湖城,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生工程主要从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问题,医疗卫生问题,养老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根据当地特点发展旅游行业等几个方面保障和改善。
改善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明确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具体措施,是我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民生;民生工程;幸福感;获得感[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民生是什么呢?民生问题就是住院报销下来的一叠钞票;是走路10分钟就可达到的学校;是上班路上的畅通无堵;是疲惫了一天,家庭餐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是照亮黑暗的一缕阳光;是波涛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是烈日炎炎涌出的汨汨清泉……民生就是我们在衣食住行中的细枝末节,是我们每个家庭在生活、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直接体验。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民生保障问题,兜底民生底线。
追求幸福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目标。
所谓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指人们的一种主观心理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生活、教育程度、工作就业、医疗保障等状态的满意程度。
随着居民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幸福的定义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或精神层次的满足,而是体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元性、多层次的体验。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湖城,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主要从以下几点:1 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问题“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要让棚户区和老城区的居民居住更加舒适、生活更加美好,解决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6篇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民生问题调查报告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的6篇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民生调查报告篇一为认真贯彻落实D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新化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强化监管为重点,确保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较大限度惠及民生。
XX年,该县在“三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直接涉及民生领域投入累计达到369666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61%,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一、民生保障资金落实情况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新化县积极创新生财聚财方式,转变理财用财思路,在财政政策制定、财政资金分配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始终把贯彻民生政策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温暖。
一是不断夯实财力基础,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偏西,是国家贫困县、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人口145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
近年来,民生资金标准提高幅度较大,远远超出了该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运行十分艰难。
尽管如此,该县努力克服收支双重压力,在财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征管方式上求创新,在监督管理上求精细,不断夯实民生财政的基础和保障能力。
进一步增强保障实力。
为确保各项民生支出、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该县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狠抓财源建设,挖掘增收潜力,不断增强财政保障实力。
XX年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6051万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515万元,为预算的101.17%,增幅排名全市第二。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1. 引言1.1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性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民生工作的根本目标。
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只有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改革成果、享受到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有力支持。
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需要加大民生投入,优化民生政策,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
只有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能让国家实现长足发展。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当前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
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幸福。
2. 正文2.1 建设智慧社会化解民生难题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加速,建设智慧社会已成为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途径。
智慧社会的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民生需求、解决民生问题。
智慧社会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改善民生环境。
通过智能化的城市规划和监管,可以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智慧社会可以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升级。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匹配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提升民生福祉。
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群众更便利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智慧社会还可以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通过智能化的社会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监管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民生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
建设智慧社会是解决民生难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快智慧社会建设步伐,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于人民群众。
2.2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关于辽源融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工作方案全面主动地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吉林中部城市群合作与交流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吉林中部城市群、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战略部署,推动辽源跨越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为有效推进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工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根据我市的发展实际和特色,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辽源特色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坚持“主动接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方针和以“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接轨为主体”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接轨长春、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努力把辽源建设成为吉林省中南部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二、目标任务:——主动接轨,借力发展。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主动接受长春的辐射,不断增强两地发展的关联度。
谋求长辽一体化发展,打造长春卫星城,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崛起,把辽源建设成为吉林省中南部区域重要工业城市。
——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加强与其他中部城市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精心组织,因势利导,积极搭建平台,为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在与吉林中部城市群间的合作交流中求得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双赢。
——立足特色,错位发展。
发挥辽源在吉林中部城市群中的比较优势,找准辽源在吉林中部城市群的位置,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形成与长春以及吉林中部城市群其他城市的优势互补和联动、错位发展,把辽源建设成为吉林中部城市群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城市。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以思想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接轨为主体,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大胆探索,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把接轨长春、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具体措施(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功能一是加快城市内外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三环五纵六横”主骨架和一、二、三环联接线路建设。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做好民生小事 夯实治理基础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做好民生小事夯实治理基础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做好民生小事夯实治理基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进步和民众幸福,我们需要做好民生小事,夯实治理基础。
一、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作为公务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将“服务至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可以反映出政府的服务态度和能力水平。
只有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细微之处,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来改善民众的办事体验。
比如,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一网通办”,让民众少跑腿、少耗时,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素质培养,注重服务意识的提升,让他们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好帮手。
二、强化基层治理民生小事往往发生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要加强基层治理,为开展好民生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层治理,首先要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加强基层社区管理。
同时,要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比如,在城乡结合部建设高标准的公共设施,解决农村居民的用水、用电、用药等问题。
此外,要大力支持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加大民生投入民生小事的具体体现就是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需要投入。
因此,我们要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一方面,我们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要重视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民生需求,确保他们不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务,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比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资源。
2021年公务员写作、遴选考试必备-干货:30组写作标题提纲金句分享,遴选必备
干货:30组写作标题提纲金句分享,遴选必备】30余组写作标题提纲金句分享,遴选必备1.抓增长促转型,全力扶持实体经济。
抓改革破难题,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抓招商上项目,全力增强后劲动力。
抓整治求实效,全力推进四城同创。
抓民富惠民生,全力提升小康水平。
2.统筹“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上精准谋篇对接大战略。
确定大思路。
绘细大蓝图。
谋划大项目。
统筹“十招拳法”和“五个通道”,在适应新常态上转型提升以产业转型稳增长。
以有效投入添后劲。
以创新驱动增动力。
以平台建设强支撑。
统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持续用劲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增强核心价值感召力。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
统筹美丽创建和生态建设,在打造宜居环境上冲刺发力打造美丽县城。
建设美丽镇村。
深化“五三”工程。
统筹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协同并进以改革激发活力。
以法治保障发展。
统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提高群众获得感上谋求实招就业创业更充分。
社会保障更完善。
公共服务更便利。
统筹“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和“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动真碰硬严格思想教育。
严抓干部管理。
严肃党风党纪。
3.狠抓有效投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狠抓风险化解,切实维护金融生态环境。
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狠抓发展环境,推行优质个性化服务。
4.以服务企业为着力点稳增长,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新实力。
以招商引智为突破口调结构,谋求创新驱动转型新成效。
以十大任务为重点抓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以美丽城市为目标优生态,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以三城联创为载体提品质,彰显新型城市化新魅力。
以平安创建为抓手促和谐,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5.一、坚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在经济转型升级上力求更大突破以产业升级稳增长、强经济。
以“四大经济”促转型、增动力。
以有效投入调结构、添后劲。
以优质服务化风险、提效能。
二、坚持以经贸合作区建设为抓手,在经贸合作上力求更大突破三、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力求更大突破四、坚持以“两座山”为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力求更大突破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力求更大突破把握目标方向抓改革。
如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
幸福指数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满意度,而且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毋庸置疑,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上的,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大,生活富裕、物质财富充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相反,经济条件差、物质生活水平低则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同时,政治建设方面的民主状况、法治状况,文化建设方面的精神文明状况、国民教育状况,社会建设方面的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安全稳定状况,生态建设方面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个人的家庭状况、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职业状况等,都对人的幸福感、对幸福指数产生重大影响。
幸福指数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测量仪”,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晴雨表”。
那么如何不断提高我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呢?我认为应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
保障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级各部门要将民生任务指标化,制定科学的实施细则和严格的考核体系。
坚持以群众满意度、社会和谐度来衡量民生工作成效,把民生改善的成果作为评价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要顺应群众期待,把民生作为决策的首选、工作的首要、支出的首位,确保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发展成果。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要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努力实现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富足。
要优先发展教育。
提升全民素质。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建设教育强市。
加快建设民生幸福城市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加快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深入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金坛”的主题,在巩固提升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幸福金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十一五”幸福金坛辉煌成就“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6年以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五年翻一番,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市的各项民生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主要变化:——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五年来,积极拓宽群众持续增收渠道,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党员和机关单位帮扶机制等途径,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96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61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2.9%。
——城乡统筹就业提速。
五年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十一五”期间,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个,培训各类人员5.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五年来,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连年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社会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城乡低保提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顺利实施,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6806.6万元、新农保资金7395.8万元、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资金6900.4万元;各项保险基金征缴率超过98.8%,城乡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220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居民受益率达45%,社会养老保险金备付率达到35个月;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慈善资金募集总额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突破2亿元。
街道党工委2024年产业发展工作年度总结与2024年工作思路
街道党工委2024年产业发展工作年度总结与2024年工作思路(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街道党工委2024年产业发展工作年度总结与2024年工作思路街道党工委2024年产业发展工作年度总结与2024年工作思路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XX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指导下,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的XX精神,凝聚力量、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实现了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6.26•【字号】鄂发[2011]19号•【施行日期】2011.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鄂发〔2011〕19号2011年6月26日)加快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工作载体和有力抓手。
为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化认识,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一)重要意义。
襄阳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北地区核心增长极。
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是完善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发挥襄阳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鄂西北地区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强化支点支撑、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全省上下要把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作为调整全省经济布局的重要突破口、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力予以推进。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突出自主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一体化,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战略定位。
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和绿色襄阳,巩固和加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十随”城市群中心城市、鄂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汉江流域核心城市的地位,努力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改善民生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
改善民生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之首是以民为本。
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富强,要看国民是否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要看民生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
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要把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幸福的理解,古今中外的哲先贤均有精辟论述。
中国《尚书》中有五福之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
”幸福快乐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感受与心理体验。
人类行为在其本质上,均显示为精神快乐的需要和对快乐幸福的追求。
食物、居所、金钱、荣誉,都是实现人们快乐的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目的。
人们之所以欲求这些东西,只因为它们具有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属性或效用。
只有幸福、快乐才是人类欲望追求的本质和行为的终极目标。
因此,三十年多前小岗村的村民在“大包干”协议上摁下十八个手印的时候,是为了能吃上饱饭而甘愿冒最大的风险。
三十年后的今天,幸福已不再是满足于吃饱穿暖这么简单,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公平正义、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都成了我们今天要追求的目标。
有人说,幸福从远古的洪流而来,而我要说:幸福是从我们奋斗的足迹中走来!细数一路的坎坷,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幸福永远是我们追求的唯一,而获得幸福的保障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这个结论并非创新,对于亿万人类的真实生活却无上重要。
它指明了个人生活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明确了幸福快乐生活才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活品质提高的终极价值所在,这对于我们今天与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增进百姓福祉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增进百姓福祉作者:赵守臣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13期摘要:民生是国家发展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百姓生活富足之源。
我们要按照“民生保障战略”的要求,持续加大投入,加大力度,集中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养老、医疗、住房和困难救助等重大民生难题,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关键词: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海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但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我们的民生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民生改善和保障事业稳步发展(一)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城镇改造大刀阔斧。
在新型城镇建设方面,五年累计完成旧村改造97.7万平方米,新增安置楼建设面积145.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7500多户;新修建城区道路37条、53.4公里,城市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供水管网120公里、燃气管网220公里,新增城市供暖面积9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配套显著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交通出行等条件大幅改善。
(二)统筹城乡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亮点纷呈。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85项,解决了25个村、1.5万余人和43所学校、5.3万余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村通”道路180公里,修补农村道路16万平方米,对219个村进行了电气化建设改造;13座镇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106个、“乡村文明一条街”240条;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2个、烟台市级以上生态文明乡村89个,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省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示范县、烟台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社会事业同频共振,切实回应民生之愿。
石嘴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石嘴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十二五”时期,是石嘴山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目标的攻坚期;是实现产业、城市、生态、民生全面升级的关键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富民强市、和谐幸福目标至关重要。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和形势分析一、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石嘴山市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成效显著,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末,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27%,年均增长13.5%,提前两年实现GDP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GDP达到53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88%,年均增长2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60%,年均增长29%,高于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
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达到158亿元,煤矿机械设备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37%以上,钽铌铍占世界的30%,电力总装机容量达308万千瓦,太阳能、汽车制造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势头强劲。
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建设了惠农陆路口岸,吞吐量达到2.8万标箱,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五年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9534人;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形成了清真牛羊肉、枸杞、水产、蔬菜、制种等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
城乡统筹全面推进。
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大武口、惠农、平罗新增建成区面积分别为25、24和9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4平方公里,实现了从功能单一的工矿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转变。
滨河大道、西线高速、沙湖大道、星光大道和星海湖跨湖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新增城市道路120公里、农村公路21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18万立方米、供暖达1700万平方米、供气1.9亿立方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