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有关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有关情况汇报

一、民生幸福工程工作部署进展情况

(一)注重实际效果,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1、积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扶贫标准。今年2月份开始,我县连续第15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此次工资增长幅度达到17.7%,增幅高于上次4.8个百分点。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截至6月底,共向全县城乡8794户低保户发放保障金1189.9万元。元旦、春节期间,为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共发放了过节费406.7万元,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中央一次性生活补贴221.8万元。一季度共对21232万名城乡低保和五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91.5万元,并于6月底前通过打卡发放到位。

2、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县经信委、县工商联等三方机制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通过政策引导,着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促进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的形成。

3、建立了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针对建筑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工且欠薪较严重的情况,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联合县人社局、总工会建立了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二)积极搭建平台,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就业3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3%,维持在较低水平。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75%。新增发放小额贷款162万元。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00人,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1536人。全部达超序时进度。

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吸纳就业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补助。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并经过认定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给予税费减免。

二是多措并举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县坚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去年底我县共有三家省级、两家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去年共接受未就业毕业生近200多名,很大的缓解了就业压力,今年我们我们又组织动员了县内有实力的江苏玖川科技、江苏宇特光电、江苏鸿成机械申报市级见习基地。本着“就近见习”、“特困生优先”等原则,为毕业生尽快就业搭建便捷平台,上半年共向40多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完成全年任务的70%。

三是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统筹考虑,整体规划,构建鼓励农民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自主创业并举的政策体系,促进农民就业。开展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在全县范围建立农民就业失业登记、农民就业求职登记、

农民创业服务、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四项制度”。

四是不断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坚持打造创业文化,激发创业奋斗热情。在全民创业热潮中,我县注重创业文化建设,推动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坚持把创业素质培训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为了帮助退役士兵在今后的就业创业理清思路,举办了**县2011年第一期退役军人创业(SYB)培训班,通过“四个专业”即:专业的培训教材、专业的培训师、成功创业的专业人士介绍经验和财政、税务等专业部门讲解政策法规,切实让学员们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同时,还为34名退役士兵们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工程政策体系逐步向基层延伸,所有乡镇建立农民创业指导工作站,全县创业服务实现了“由点到面”的全覆盖。

五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县各个街道、社区、乡镇全部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实现了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覆盖。全县建成综合人力资源市场,初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制度健全、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县所有街道、城镇社区和乡镇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村级平台去年开始启动,目前建成率为50%,年底确保超过70%,2012年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就业援助制度,满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服务需求。

(三)扩大覆盖范围,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1、扩大社保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截至目前,全县参

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1328人、42400人、40000人、32300人、24400人。其中:县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7253人;全县农村居民参保人数达184871人,新农保参保率、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超过98%。

2、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我县已经建立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物价上涨幅度相应提高。当年五保供养标准按照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执行。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优先解决农村五保供养经费,不足部分由县财政预算全额安排,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供养经费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3、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2010年全县约有21.6万人次以上得到了各种救助,年救助资金达5448.6多万元,使绝大多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一是城乡低保管理实现规范化。将低保复审工作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定期公示,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建立健全城镇特困家庭帮扶、低保标准自然增长和物价补贴机制。2011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340元和210元。二是农村五保服务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连续6年总投资达2300多万元的项目建设,使我县绝大部分农村敬老院得到很好的改造,敬老院的硬件设施不断增加,集中供养能力不断提高。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实现便捷。

目前,大部分县(区)的新农合和医保系统同步结算平台运行良好。全县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救助。2011年上半年全县已实施医疗救助2456余人次,发放救助金638.4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四是特殊残疾人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达到及时救助。目前,全县各地已全面建立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2011年上半年全县已救助15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9.06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不足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我县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面临机构、资金、人员多种制约。一是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尚有70%以上的村没有建立服务机构,已建成村级服务机构,在人员编制、专项经费、工资待遇上都缺乏制度性安排。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尤其是全科医生匮乏,专业技术骨干流失问题突出。三是社区居家养老体系脆弱运营,难以为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普遍缺人员、缺经费,养老服务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四是社区体育设施跟不上发展。在小区改造、建设过程中,没有将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硬性纳入。由于缺少强制性约束,开发商削减小区体育设施建设投资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财政持续保障能力不足

我县地处苏北板块,经济总量偏小,财政属于吃饭财政,保障民生持续改善的资金供给压力很大,集中表现在:一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