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最好马上找到他》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最好马上找到他》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4.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感受故事氛围。
4.3 精讲细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和情感,讨论帮助他人的意义。
4.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助人为乐,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的小作文。
5.2 评价方式以学生的作文为基础,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学习到的人物品质,延伸到其他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6.2 教学活动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七章:教学反馈与调整7.1 教学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8.1 教学反思第九章:教学评价与建议9.1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品德修养等方面。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一个小镇上,小明的好朋友小华突然失踪,小明在寻找小华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最终找到了小华。
2. 关键词:失踪、寻找、帮助、友谊、感恩。
三、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 实践法:设计寻找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教育法:通过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珍惜友谊。
六、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故事情节、问题讨论、游戏环节等。
2. 教学素材:故事书《最好马上找到他》、角色卡片、寻找游戏道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计时器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最好马上找到他》,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实践:设计寻找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回顾故事情节,强调关心他人、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1)小明为什么要寻找小华?(2)在寻找过程中,小明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3)小明找到小华后,他们之间的友谊有哪些变化?2. 讨论:如果你遇到朋友遇到麻烦,你会如何帮助他们?九、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续写故事《最好马上找到他》,想象小明和小华重逢后的生活。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焦虑和急切心情。
2. 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一个小镇上的人们都在寻找一个失踪的孩子,主人公积极参与寻找,并通过各种线索最终找到了孩子。
2. 关键词:失踪、寻找、线索、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理解并掌握寻找失踪者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线索,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真实的失踪案例,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
2. 引入故事:讲述《最好马上找到他》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焦虑和急切心情。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寻找失踪者,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4. 分析线索: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线索,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
5. 总结方法:总结寻找失踪者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加以运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寻找失踪者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线索时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故事的关注程度。
2. 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估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的情况。
3. 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学生分析故事中线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最好马上找到他》的文本材料。
2. 线索图片:故事中相关的线索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探讨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实践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自信心。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写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理解程度以及作文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最好马上找到他?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短篇故事。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课文掌握情况。
二年级语文上册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浙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浙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最好马上找到他”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阅读和讨论能力。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线索,培养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小男孩在公园里丢失了玩具飞机,他在寻找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玩具飞机的故事。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认识和理解生字词,如“公园”、“飞机”、“丢失”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有没有过丢失东西的经历?你们是怎么找到的?”3.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可以通过词语卡片或者游戏的方式进行。
3.3 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4 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答案,如:“小男孩为什么会丢失玩具飞机?他在寻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人?”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需要和家长一起朗读课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4.2 书面作业: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男孩在公园里寻找玩具飞机的过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朗读课文和书面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他们是文中的小男孩,他们会怎么去找到丢失的玩具飞机。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家长参与: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在家朗读课文,并一起讨论课文中的情节。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好马上找到他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好马上找到他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册教材的总体内容和各篇课文的情节、内涵;2.能够正确朗读各篇课文;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意思;4.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阅读兴趣;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和认真理解;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具准备1.课本;2.录音机。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三个愿望》1.教师先介绍本册教材的情况:本册教材共有5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0课左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的是第一单元,第一课《三个愿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这篇课文。
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全班同学朗读这篇课文,并听录音机跟读。
3.意义理解: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阅读这篇课文,并就其中的一些词语、句子进行注释和解释。
4.培养欣赏能力:教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对这篇课文的不同看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作业: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同学们在家中认真阅读这篇课文,并在下堂课上准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课《静夜思》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静夜思》这篇经典诗歌,请大家认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整篇诗歌,然后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跟读,并跟着录音机朗读。
3.含义理解: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诗歌,并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想和理解。
4.培养欣赏能力: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对这些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5.作业: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同学们在家中认真阅读这篇诗歌,并在下堂课上准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课《变化无常》1.教师先介绍这篇课文的情况: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人生的变化和无常,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全班同学朗读这篇课文,并跟着录音机跟读。
3.含义理解: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并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和理解。
4.培养欣赏能力: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与本篇课文相关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对这些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好马上找到他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好马上找到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范文朗读和理解;2.练习作文;3.口语表达练习;2. 教学难点1.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2.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字词;3.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内容1.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包含如下内容:序号主题内容1 生字词学习学习10个生字词2 课文理解钟表课文3 阅读训练练习阅读技巧4 口语练习口语表达练习5 作文练习作文练习2. 课程详情2.1 生字词学习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10个生字词,包括:“昼夜、四季、尽头、市场、习惯、价值、枯黄、化石、盐巴、欢腾”。
2.2 课文理解本节学习内容为钟表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明白时间的概念,并学习如何看钟表。
2.3 阅读训练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快速阅读,如何分析段落,如何理解词意等。
2.4 口语练习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5 作文练习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练习写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学习目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2.课堂互动法: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任务式教学法:通过练习作文等任务,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本节课程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通过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2.教师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听取学生发言、作业评分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同伴评价:通过同伴之间互相评价、互相提出建议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小学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课题的含义。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一定要马上找到“他”?(2)问答:学生回答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思考。
4.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最好马上找到他(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6篇)
最好马上找到他(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6篇)2022-12-12最好马上找到他(精选6篇)最好马上找到他篇1教学目标1、学会读写生字12个,读准一个多音字“发”;读写“民警”等12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用“马上”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拾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我”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思想感情。
字形难点警、钱、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学会用句式说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怀、娃、难、呀、标”等9个生字。
4、学习课文第2、3、4三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叔叔、小弟弟为什么心里难过、着急。
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5’)1、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说一说:什么地方有什么?出示“钱夹”一词,读一读。
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这个钱夹,你会想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18、最好马上找到他,齐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钱夹可能会是谁丢的?那个人丢了钱夹会怎么样?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那么,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我们一起学一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8’)1、学生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想想哪几节写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分节读课文。
正音,读准多音字“发”。
3、练习:多音字选择读音。
课堂作业第4题。
5、说说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结合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2节:(8’)1、师:这位妈妈丢了钱夹,她怎么样呢?2、出示投影,指名说话:1)、她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注意表情怎么样。
2)、想象说说这位妈妈难过的样子。
3)、结合学习生字:“怀、娃、难、呀、票”。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知道了什么?交流:1)、比较句子:她是位妈妈。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好马上找到他
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名称:《浙教义务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阅读课文中的汉字和生字;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述;3. 能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识字和生字的学习;2. 细胞的结构和作用;3. 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生字;2. 如何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作用;3. 如何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检查上节课知识,对上节课课文内容进行复习;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新课1.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文字内容,带领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2. 教师逐一讲解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书写方法和含义;3.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步:讲故事1.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主题,并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2. 学生分组进行讲故事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展示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回顾,概括课程重点,并重点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练习的内容;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作业布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阅读和书写课文中的汉字和生字,并能够理解课文内容;2. 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和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3. 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浙教版二年级语文《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为浙教版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故事类短文。
讲述的是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走失的小猪,他们互相帮助,最终小兔子帮助小猪找到了她的妈妈。
文章语言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够认识和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
3.了解文章中的情节,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文章中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认识并记忆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文章中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1.准备学生课本和PPT,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黑板、彩笔、PPT、幼儿读物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进行问候,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对文章的图片进行观察,提问“这张图片是在哪里?图里的小动物都有哪些?”,让同学正确理解情境,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阅读(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在旁边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语调。
3.理解(10分钟)通过PPT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含义。
组织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并在黑板上进行标注并加以解释。
例如:“走失”、“潮湿”等。
4.互动(15分钟)让学生就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并作出回答。
引导学生回忆文章中的情节,如“小猪走失了,小兔子怎么帮小猪找到妈妈的?”,“小兔子和小猪的友情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5.活动(15分钟)让学生进行手工活动,自制小兔子和小猪的玩偶,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小兔子和小猪的友情故事。
6.总结(5分钟)让学生复述文章中的内容,尤其是小兔子和小猪的友情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六、教学后记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阅读并理解完整的文章。
二年级语文上册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浙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词语“最好”、“马上”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情景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词语“最好”、“马上”造句。
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用“最好”、“马上”造句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道具。
4.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3. 朗读与表达:(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让学生运用生字词和词语“最好”、“马上”造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学生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运用词语“最好”、“马上”造句。
3. 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延伸:1.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一、预设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理解“民警〞等12个词语。
会用“马上〞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捡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怀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读准多音字“发〞;会用“马上〞写句子;第2、3、4节孩子猜测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孩子猜测的想象;字形上的难点有:警、难、街。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打算: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第—课时〔一〕预设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打算歌曲磁带〔一分钱〕、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1、听歌曲,揭示课题。
〔1〕听儿歌〔一分钱〕。
〔2〕商量:这位小朋友为什么很愉快?〔3〕揭题: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小雷锋。
瞧,他正在跟民警叔叔说:“最好马上找到他。
〞〔板书课题〕〔4〕读了课题你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2、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后质疑。
3、自由组合自学课文。
〔1〕数数这首诗歌有几节?“我〞是去干什么的?〔2〕找出多音字,想想它还有什么读音?〔3〕想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字形,找出最难记的大家一起解决。
4、反响:fā()〔1〕多音字组词发〔fà()〔2〕读生字卡片,及时改正读音。
〔齐读→抽读→开双人火车〕〔3〕说说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学?难在哪里?怎么解决?重点分析生字:警:上下结构,上“敬〞表音,下“言〞。
说说民警是干什么工作的?街:左中右结构;中间两个“土〞,第二个“土〞末笔要写提。
“行〞字两分开,中间两个土。
钱:右边书空记形。
差:羊字头。
“出差〞是什么意思?5、再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找找哪个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后的做法?〔1、5〕哪几个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后的想法?〔2、3、4〕板书:做想6、反清脆,指名朗读第二节。
商量:〔1〕“我〞捡到钱夹怎么做?〔2〕用上“您〞说明了什么?〔3〕看图想象:“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叔叔时,会说些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我〞想到别人?〔4〕请用“马上〞说说句子。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最好马上找到他》《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四兰兰教学目标:(1)复习查字典的方法且运用此方法学会读写生字12个(2)学会词语12个(3)理解“拾金不昧”的意思,体会“拾金不昧”的品格(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拾金不昧”的意思,体会“拾金不昧”的品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前谈话导入:a学习一成语“引吭高歌”b让范世伟老师为我们“引吭高歌”一曲《一分钱》好不?小朋友认真听听完后做两件事情:1.用掌声表示感谢2.讨论你喜欢歌曲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理解“拾金不昧”)理解课题,学习新知:揭题:今天我们也要在书本中结识这样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读题,从题目中你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这句话谁说的,什么情况下说的,)该读出怎样的语气?a师范读课文生听且划出喜欢的词,不理解的词打上小问号生自由读课文学生汇报反馈 1.最难写,难记的字 2.喜欢的词,句 3.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探讨字:fa()发 fa()词:民警人民警察,有困难就找民警,他会帮你排忧解难。
钱夹(实物出示)可能(也许)表示不能肯定的一种猜测出差因为工作需要到外地办事发现(发觉)看到或找到以前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用句子来说明)着急(焦急)急噪不安(用句子来说明) b找学习的小伙伴完成查字典的任务。
要求: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表现好的小组将会得到五角星)比速度比纪律(讨论时声音要轻)比质量(写字端正,正确完成) c摘“苹果”(要让苹果掉到你们组的箩筐里,你必须会读,会写,并且能完成老师的提问) d齐读生字、词语休息(趴在桌上,听轻音乐)边休息边“吃”自己组得到的“苹果” 小朋友们现在舒服吗?那么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收获吧!e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小朋友猜丢钱夹的人会是谁呢?你觉得还有可能会是谁丢了钱夹呢?朗读指导:假设情景:你丢了钱夹着急吗?你捡到钱夹着急吗?为什么?读出着急的语气情景感受:文中捡到钱夹的小朋友也着急,他急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体会文中小朋友关心他人的品格读出关切的语气情感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小朋友吗?用你的感情来表现(朗读)自由读,交流读,个别读师生交流 a找一个老师或一个你喜欢朋友交流怎样读,用什么感情读。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读写生字12个,读准一个多音字“发”;读写“民警”等12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用“马上”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拾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我”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思想感情。
字形难点;警、钱、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学会用句式说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怀、娃、难、呀、标”等9个生字。
4、学习课文第2、3、4三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叔叔、小弟弟为什么心里难过、着急。
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5’)1、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说一说:什么地方有什么?出示“钱夹”一词,读一读。
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这个钱夹,你会想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18、,齐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钱夹可能会是谁丢的?那个人丢了钱夹会怎么样?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那么,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我们一起学一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8’)1、学生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想想哪几节写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分节读课文。
正音,读准多音字“发”。
3、练习:多音字选择读音。
课堂作业第4题。
5、说说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结合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2节:(8’)1、师:这位妈妈丢了钱夹,她怎么样呢?2、出示投影,指名说话:1)、她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注意表情怎么样。
2)、想象说说这位妈妈难过的样子。
3)、结合学习生字:“怀、娃、难、呀、票”。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知道了什么?交流:1)、比较句子:她是位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
(可能表示一种猜测,不能肯定,因为我们没有看见丢钱夹的人)2)、用一句话说说这位妈妈为什么心里难过?也可以用两句话说。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羊”字头,理解“马上、民警、钱夹”等词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讲读第1节,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节。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8课《最好马上找到他》。
“马上”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注意突出“马上”。
2)读了课题,大家心中一定会产生疑问,课题中的他是谁?谁想马上找到他?为什么要马上找到他?2、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听课文的录音。
2)释疑。
(“他”是丢钱夹的人;我捡到了钱夹,想马上找到他,免得他着急。
)3)学习生字”丢、钱夹”。
①板书“丢、钱夹”。
②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这几个生字?用换偏旁法记:钱。
用加减笔画法记:丢、夹。
③钱夹是什么?(钱包、皮夹)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每句诗句。
2)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学习“丢、钱、夹”三个字的方法来自学其他生字。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划出的带生字的词语。
2)重点正音:警jing 您nin 差chai 理发fa3)记忆字形:用换偏旁法记:娃、难。
用加偏旁法记:您、啦。
用去偏旁法记:票。
重点分析:警:上下结构,上边“敬”,下边“言”,民警是做什么工作的?街:和“行”比较,左中右结构“彳、圭、干”,什么叫上街?差:半包围结构。
4)指名读课文,每人一节,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说说哪几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的想法?5、讲读第1节。
1)指名读第1节,其余同学思考:我捡到钱夹后是怎么做的?你从哪句话看出来?板书:捡到钱夹交给民警2)“交给您”中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3)“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后,还说什么?板书:最好马上找到他。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紧张、焦急的情绪。
2. 培养学生运用猜测、推理等方法理解故事的能力。
3.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态描述事情的经过。
4. 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故事中的主要词汇和句型。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听懂、会说、会读故事中的主要词汇和句型。
2. 难点:一般过去时态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故事动画、词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 预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大意。
3. 新课呈现:教师通过PPT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新词汇和句型。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新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5.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游戏或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学到的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故事动画,跟读并模仿发音。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故事。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通过作业检查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词汇、句型的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对一般过去时态的运用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和学生的学习记录,了解家校合作的成效。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开展以“寻找生活中的过去时”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过去事件。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进行角色扮演,增进家长对学校教学活动的了解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课后作业的设计,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一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之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使用日常英语表达寻找人物的过程和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先进的寻找人物技能,包括查找互联网信息和使用社交网络等现代手段。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有效地寻找目标人物。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表达寻找人物的相关英语词汇和短语。
2.学习并掌握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现代手段寻找目标人物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寻找人物的英语表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寻找人物的英语短语,如:•Can you help me find someone?•Have you seen this person?•I’m looking for a person named…•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o find this person?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和模仿这些短语,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短语的结构和使用场景。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补充和分享一些自己知道的、常用的寻找人物的英语短语。
2. 使用互联网寻找目标人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用互联网寻找目标人物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互联网寻人网站,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寻人平台、天涯寻人、献血亲情官方网站等。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寻人网站,并介绍该网站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成功案例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站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与学生进行讨论,以便让学生在寻找目标人物时不会掉入陷阱。
3. 使用社交网络寻找目标人物使用社交网络寻找目标人物也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寻人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下社交网络的定义和特点,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QQ、新浪微博、Facebook等。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不同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介绍和演示。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如何从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网络中寻找目标人物。
教师还可以通过搜寻社交网络上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吸收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范文
《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最好马上找到他》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学会读写生字12个,读准一个多音字“发”;读写“民警”等12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用“马上”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拾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我”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思想感情。
字形难点警、钱、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学会用句式说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怀、娃、难、呀、标”等9个生字。
4、学习课文第2、3、4三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叔叔、小弟弟为什么心里难过、着急。
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5’)1、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说一说:什么地方有什么?出示“钱夹”一词,读一读。
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这个钱夹,你会想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18、最好马上找到他,齐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钱夹可能会是谁丢的?那个人丢了钱夹会怎么样?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那么,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我们一起学一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8’)1、学生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想想哪几节写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分节读课文。
正音,读准多音字“发”。
3、练习:多音字选择读音。
课堂作业第4题。
5、说说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结合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2节:(8’)1、师:这位妈妈丢了钱夹,她怎么样呢?2、出示投影,指名说话:1)、她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注意表情怎么样。
2)、想象说说这位妈妈难过的样子。
3)、结合学习生字:“怀、娃、难、呀、票”。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知道了什么?交流:1)、比较句子:她是位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
(可能表示一种猜测,不能肯定,因为我们没有看见丢钱夹的人)2)、用一句话说说这位妈妈为什么心里难过?也可以用两句话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会读写生字12个,读准一个多音字“发”;读写“民警”等12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用“马上”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拾到物品要设法归还别人,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同情有困难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我”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的思想感情。
字形难点;警、钱、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学会用句式说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怀、娃、难、呀、标”等9个生字。
4、学习课文第2、3、4三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叔叔、小弟弟为什么心里难过、着急。
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5’)
1、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说一说:什么地方有什么?出示“钱夹”一词,读一读。
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这个钱夹,你会想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18、最好马上找到他,齐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钱夹可能会是谁丢的?那个人丢了钱夹会怎么样?自由准备,后指名说一说。
4、那么,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我们一起学一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8’)
1、学生自学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想想哪几节写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分节读课文。
正音,读准多音字“发”。
3、练习:多音字选择读音。
课堂作业第4题。
5、说说书上说这个钱夹可能是谁丢的呢?结合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2节:(8’)
1、师:这位妈妈丢了钱夹,她怎么样呢?
2、出示投影,指名说话:
1)、她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注意表情怎么样。
2)、想象说说这位妈妈难过的样子。
3)、结合学习生字:“怀、娃、难、呀、票”。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知道了什么?
交流:
1)、比较句子:她是位妈妈。
{
她可能是位妈妈。
(可能表示一种猜测,不能肯定,因为我们没有看见丢钱夹的人)
2)、用一句话说说这位妈妈为什么心里难过?也可以用两句话说。
学习生字“难、呀、票”
注意“难”的右半部分写法。
4、那我们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
并读给同桌听一听。
5、指名朗读,齐读课文第2节。
四、学习3、4两节:(10’)
1、课文第3、4两节中选你们喜欢的一节,四人小组学习,看图说一说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
1)、指名读第3节。
a、看图想象,说说叔叔在干什么,注意他着急的样子和动作。
学习生字“差、啦、丢”。
b、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结合讨论叔叔为什么着急?
c、比较“难过”“着急”,(难过主要是指心里伤心,着急是指事情比较紧急,急于处理。
)。
说说你什么时候非常难过,什么时候又很着急。
结合口答完成作业本题目5。
d、朗读这一节。
指名读,并齐读。
2)、指名读第四节。
a、看图说说孩子在干什么,注意他着急的神态、动作。
学习生字“街”。
b、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结合讨论“我”为什么哭着不敢回家?
c、你准备怎么朗读这一节。
指名上台表演朗读,评议,同桌互读,齐读。
3、朗读2、3、4两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想象说话练习:
丢钱夹的人是谁,课文中有三种猜测,还可能是谁,你能根据想象说几句话吗?自由准备,后指名说说。
提示:她可能是位奶奶,……(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发现钱夹丢了,心里不知有多着急。
)他也许是……
机动:四、认读和书写生字:(9’)
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并说说注意点。
2、指导书写生字,师范写“警、钱、难、呀”
3、学生练习写字,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5两节,能看图说几句话。
2、学习生字“警、钱、夹”,能正确书写。
并能用“马上”说几句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那位小朋友拾到物品设法归还别人的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完成作业本题目5。
3、指名读课文第2、3、4三节。
说说这三节讲了什么?
三、看图说话,学习第一节: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猜了这个钱夹可能是一位妈妈的,可能是一位叔叔的,也可能是一位小弟弟的。
那么这个钱夹最后怎么了,最好马上找到他这句话是谁说的呢?今天接着学习课文。
2、看投影片:说说丁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丁丁在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夹,交给民警叔叔。
)
学习生字“警”、“钱”、“夹”。
说说民警是干什么工作的?
3、想象说话:丁丁捡到钱夹时怎么想,对民警叔叔说些什么?
4、出示第一节读一读:民警叔叔,
我捡到一个钱夹,
交给您吧,
最好马上找到他。
5、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
6、结合交流:
a、从哪里看出丁丁说话很有礼貌?
b、与学生说的句子比较:捡到还可以用哪个词来替换?(拾到)。
c、“最好马上找到他”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从哪个词语看出丁丁想到别人?)
d、指导用马上说话。
“马上”还可以怎么说,能不能用“马上”说一句话。
师示范说话(课后题目3例句)。
后学生准备,说一说。
6、指导朗读这一节。
指名读,并齐读。
7、为什么要说“最好马上找到他”呢?因为……
1)、按照2、3、4三节内容回答。
2)、结合回答,齐有感情地朗读2、3、4三节。
二、学习课文5节:
1、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这一节为什么重复第一段的内容。
(我心情的迫切)
2、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小结,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啦、街”的写法。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比一比,再组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别人。
3、完成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抽读生字,口头组词。
2、完成作业本题4。
3、读拼音,写词语。
课堂作业第2题。
4、查字典。
课后练习第2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
1、齐读全文。
2、指名朗读,同桌互相美美地读一读。
3、说说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4、自由看板书试背课文。
5、回忆内容试背课文。
指名背,集体背。
6、说说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为什么?
说说你捡到东西后是怎么想的?(表扬能为他人着想的同学。
)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
独立完成后交流。
2、课后作业第3题。
用“马上”写句子。
读题,明确要求。
读例句,体会马上的意思。
口头发言,然后写下来,交流。
3.课堂作业第6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
4.尝试把丢钱夹的人还会是谁,会怎么样,写一写。
板书最好马上找到他
可能是妈妈难过
捡到钱夹{也许是叔叔着急}最好马上找到他
交给民警也许是孩子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