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天津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天津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1. (2018•天津)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

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

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

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

2018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Ⅰ卷留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宏大奉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学问对其进展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与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响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拟.结论正确的是()A.溶解度: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HCl<PH3C.沸点:C2H5SH<C2H5OHD.碱性:LiOH<Be(OH)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小.则NaA的K h(水解常数)越小B.铁管镀锌层部分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C .反响活化能越高.该反响越易进展D .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 2H 5OH 与CH 3OCH 34.由下列试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试验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滴加K 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 2+.无Fe 3+B .向C 6H 5ONa 溶液中通入CO 2溶液变浑浊 酸性:H 2CO 3>C 6H 5OHC .向含有ZnS 与Na 2S 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 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 sp (CuS)<K sp (ZnS)D .①某溶液中参加Ba(NO 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42-5.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参加1 molC 2H 5OH 与含1molHBr 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响;C 2H 5OH+HBr C 2H 5Br+H 2O.充分反响后到达平衡。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温馨提示: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不使用答题卡的将答案写在Ⅱ卷相应位置。

4.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明矾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浓硫酸在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运输C.化学药品着火,都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的颗粒物,其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3.设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1H与2H2O反应生成氢气,每生成0.6 g氢气中含1H数目为0.2N0B.42 g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为22.4 LC.25℃时,pH=1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个数为10-13N0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中达到饱和,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0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向沸水中滴加FeCl 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 3++3H 2O Fe(OH)3↓+3H +B .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3-+OH -=CO 2↑+H 2O C .NaHSO 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呈中性:H ++SO 42-+Ba 2++OH -=BaSO 4↓+H 2O D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MnO 2+4H ++2Cl -Cl 2↑+2H 2O5A .制备少量氧气B .配制100 mLC .提纯碘D .蒸馏提纯 0.1mol·L -1的盐酸6.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含有剧毒的H 3AsO 3,可加入SnCl 2除去H 3AsO 3并回收As 。

2018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防腐性能B. 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加工可获得清洁燃料C. 蚕丝和核酸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 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答案】D【解析】A. 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防腐作用,A正确;B. 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加工可获得清洁燃料,B正确;C. 蚕丝和核酸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 错误。

答案选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可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B.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除去C. 可用微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D. 苯中混有甲苯,可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烧碱溶液后分液可得到苯【答案】B【解析】A. 由于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差较大,可将混合物(KNO3中的少量NaCl)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A正确;B.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溶液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法除去,B错误;C. 用微光笔检验淀粉溶液有丁达尔效应,C错误;D. 向苯中混有甲苯的溶液中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烧碱溶液后得到苯与盐的溶液互不相溶,分液可得到苯,D正确。

答案选B。

3.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与Y、Z、W位于相邻周期,Z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数相等,W的一种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 (W)> r(Z) > r(Y)>r(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ZC. X、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都易溶于水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答案】B【解析】W的一种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则W为S,Z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数相等,且X与Y、Z、W位于相邻周期,说明Z为Al,如果Y是Mg,则X为C,如果Y为Na,则X为N,A、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即半径大小顺序是r(Y)>c(Z)>c(W)>c(X),故A错误;B、无论Y是Na还是Mg,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即Y>Z。

2018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14 O16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溶解度: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HCl<PH3C.沸点:C2H5SH<C2H5OHD.碱性:LiOH<Be(OH)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a越小,则NaA的Kh(水解常数)越小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和CH3OCH3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OH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sp(CuS)<K sp(ZnS)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5.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molC2H5OH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 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

【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 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化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 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化学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化学试题1. 下列有关说祛不正确的是( )。

A. “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B. “火树银花”形容大放焰火的夜景,焰火的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其中葡萄糖、蔗糖有甜味,而淀粉、纤维等无甜味,A错误;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则节日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B正确;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均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该诗句反映的是湿法炼铜的过程,即,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正确;正确选项A。

2. 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煤油B. 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C. 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有CO2气体生成D.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器皿可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答案】B【解析】煤油属于矿物油,属于烃类;碳酸钠溶液与矿物油不反应,不能除去矿物油污渍,A错误;漂白精中含有次氯酸钙,在漂白精中滴加醋酸,可增大HClO的浓度,则氧化性增强,可增大漂白速率,B正确;B 的非金属性比C弱,则硼酸的酸性小于碳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硼酸不能制碳酸,C错误;铝制器皿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氯离子破坏致密的氧化膜结构导致容器腐蚀,故不能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金属铝及其氧化物氧化铝既能够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铝制器皿不能长时间存在酸性或碱性食物;同时由于氯离子破坏致密的氧化膜结构导致容器腐蚀,故不能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

3.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化学温馨提示:1.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不使用答题卡的将答案写在Ⅱ卷相应位置。

4.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明矾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运输C. 化学药品着火,都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的颗粒物,其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物质性质的应用等知识,明确相关概念、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A项为易错点,注意明矾净水的原理,不同于氯气等强氧化性物质,不能杀菌消毒;通过B项应联系相关知识: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进一步进行,称为“钝化”;C项考查化学实验安全有关知识,注意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性质来选择灭火方法。

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次氯酸的漂白性和杀菌消毒,利用次氯酸的氧化性,故错误;B、纯碱水溶液碱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C、液氨之所以作制冷剂,利用氨气易液化,故正确;D、晶体硅作半导体,利用处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不是利用熔点高、硬度大的特点,故错误。

2018届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届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第二学期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1.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A. CaOB. NaHCO3C. SiO2D. CaCO3【答案】A考点: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 SO3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4,SO2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C. 明矾水解生成Al(OH)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 室温下,SiO2(s)+3C(s)=SiC(s)+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答案】C【解析】A、铅蓄电池放电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其中PbSO4是一种微溶性盐,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负极反应为Pb+SO42--2e-=PbSO4,所以正负极质量均增加,A错误。

B、SO3+H2O+Ba(NO3)2=BaSO4↓+2HNO3,SO2如果类比生成Ba(SO3)2和HNO3,但是生成的HNO 3会氧化+4 价S元素生成Ba(SO4)2,B错误。

C、Al3++3H2O Al(OH)3+3H +,生成的Al(OH)3可以吸附水中的固体小颗粒起到净水的作用,C正确。

D、该反应过程中气体总量增加,属于熵增反应,既△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G>0,△G=△H-T△S,所以△H=△G+T△S>0,D错误。

正确答案C。

3. 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裂化汽油中含有大量烯烃,加入溴水后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实验现象和结论均错误,A 错误。

2018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溶解度: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HCl<PH3C.沸点:C2H5SH<C2H5OHD.碱性:LiOH<Be(OH)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小,则NaA的K h(水解常数)越小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和CH3OCH3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 sp(CuS)<K sp(ZnS)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5.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 molC2H5OH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

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8.4℃和78.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C.若反应物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6.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

2018高考天津卷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高考天津卷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1. 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

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

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

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明,用化学知识对以下几个事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商代后期铸造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其熔点高于纯铜B.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C.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D. 唐代后期出现的黑火药,它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解析】解:A.合金的硬度比各成份高,熔点比各成份低,所以铜合金制品的熔点比铝的低,故A错误;B.瓷器由黏土烧制而成,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故B正确;C.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故C正确;D.黑火药由C、KNO3、S组成,燃烧时生成K2S、CO2、N2等,其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S、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黑火药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A。

A.合金制品的熔点低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熔点;B.瓷器由黏土烧制而成;C.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D.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是:C.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Na+[:O::O:]2-Na+D. HClO的结构式:H-Cl-O【答案】B【解析】解:A.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甲烷中C原子半径比H原子大,C原子与4个H原子成键,球棍模型为:,模型正确,故B正确;C.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过氧根离子,氧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D.次氯酸分子中存在1个氧氢键和1个氧氯键,正确的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故选:B。

【全国大联考】【天津】天津市部分区 2018届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大联考】【天津】天津市部分区 2018届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试卷整体分析】考试范围:高考范围难度:一般【题型考点分析】天津市部分区 2018届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是中性消毒剂,能使细菌内蛋白质变性而杀菌B.火腿中常加入适量NaNO2作防腐剂、抗氧化剂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衫和涤纶衫D.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合用能增强消毒效果【答案】D【解析】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正确;NaNO2是常用防腐剂,故B正确;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涤纶是合成纤维,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区分,故C正确;84消毒液的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能生成有毒的氯气,故D错误。

2.两种有机“星际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B.甲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得到1-丙醇C.红外光谱不能区分甲、乙两种物质D.合成树脂的单体是苯酚和化合物甲【答案】B【解析】甲分子中不含单键碳,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甲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得到CH3CH2CH2OH,故B正确;甲中含有碳碳双键,乙不含碳碳双键,红外光谱可区分不同官能团,故C错误;合成树脂的单体是苯酚和丙醛(化合物乙),故D错误;3.以下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4.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其中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IVA族,一个ab2分子中含有22个质子,c为金属元素且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d 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一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B.四种原子中d 原子的半径最大C.b 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共价键D.在周期表中,117 号元素(Uus)与d 同主族【答案】A【解析】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IV A族,a是C元素;一个ab2分子中含有22个质子,所以b原子有8个质子,b是O元素;c为金属元素且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d 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一半,则c是Na元素、d是S元素。

【全国大联考】【天津】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一)化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大联考】【天津】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一)化学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一)化学试题【试卷整体分析】考试范围:高考内容难度:较难【题型考点分析】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一)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科技、医药、工业生产均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叙述正确的是A.“大漠孤烟直”描述的是物质升华的过程B.《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C.误食重金属盐引起的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D.表示一种高分子树脂,因难溶于水,不具备吸水性【答案】B【解析】A.“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指的是烽烟,不是描述物质升华的过程,选项A错误;B、利用了钾的焰色为紫色,钠的焰色为黄色进行区分钾盐和钠盐,选项B正确;C、重金属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引起人体中毒,可以服用牛奶或者鸡蛋清等解毒,选项C错误;D、表示一种高分子树脂钠盐,能电离出钠离子,具有亲水性,可溶于水,具备吸水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A.反应TiO2(s) + 2Cl2(g)=TiCl4(g) + O2(g) ΔH>0能自发进行,其原因是ΔS>0B.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锡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C.常温下K sp Mg(OH)2=5.6×10−12,则pH=10含Mg2+的溶液中,c(Mg2+)≤5.6×10−8 mol·L−1D.1molCl2溶于水后,溶液中Cl2、HClO、ClO-、Cl-四种粒子总数为2N A【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反应热与焓变、原电池、难溶电解质Ksp的计算等,把握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 为易错点,pH=10的含Mg 2+溶液中,c (OH -)=10-4 mol•L -1,c (Mg 2+ )≤2Kspc OH ()。

【全国大联考】【天津】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大联考】【天津】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试卷整体分析】考试范围:高考内容难度:较难【题型考点分析】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 B.NaHCO3C.SiO2D.CaCO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所以“蜃”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选A。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SO3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4,SO2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C.明矾水解生成Al(OH)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室温下,SiO2(s)+3C(s)=SiC(s)+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答案】C【解析】A、铅蓄电池放电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其中PbSO4是一种微溶性盐,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负极反应为Pb+SO42--2e-=PbSO4,所以正负极质量均增加,A错误。

B、SO3+H2O+Ba(NO3)2=BaSO4↓+2HNO3,SO2如果类比生成Ba(SO3)2和HNO3,但是生成的HNO3会氧化+4 价S元素生成Ba(SO4)2,B错误。

C、Al3++3H2O Al(OH)3+3H +,生成的Al(OH)3可以吸附水中的固体小颗粒起到净水的作用,C正确。

D、该反应过程中气体总量增加,属于熵增反应,既△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G>0,△G=△H-T△S,所以△H=△G+T△S>0,D错误。

2018年高考天津卷化学试题精品分步动画解析(共23张PPT)

2018年高考天津卷化学试题精品分步动画解析(共23张PPT)

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NaHCO3
C
B. 热稳定性:HCl<PH3 C. 沸点:C2H5SH<C2H5OH D. 碱性:LiOH<Be(OH)2
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 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
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 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 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形成分 子间氢键,从而提高物质沸点 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
①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②仍有白色沉淀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虽然有ZnS不溶物,但是溶液中还有Na2S,加入 硫酸铜溶液后,Cu2+一定与溶液中的S2-反应得到黑色CuS沉淀,不能证明发生沉淀转化。选项C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有很多可能),再加入盐酸时,溶液中就会同时存在 硝酸钡电离的硝酸根和盐酸电离的氢离子,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如果上一步得到的是亚硫酸 钡沉淀,此步就会被氧化为硫酸钡沉淀,依然不溶,则无法证明原溶液有硫酸根离子。选项D错误。
4.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B
结论 原溶液中有Fe2+,无 Fe3+ 酸性: H2CO3>C6H5OH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某溶液中滴加K [Fe(CN)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3 6 2+ 说明溶液中有Fe ,但是无法证明是否有Fe3+。
2018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理综化学试题分步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解析版)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Ⅰ卷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A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与化学知识相关的中国科技成果。

【解题思路】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溶解度: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HCl<PH3C.沸点:C2H5SH<C2H5OHD.碱性:LiOH<Be(OH)2C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性质的比较、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A项错误;非金属性:Cl>P,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PH3,B项错误;C2H5SH、C2H5OH均为分子晶体,但C2H5OH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故沸点:C2H5SH<C2H5OH,C项正确;金属性:Li>Be,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LiOH >Be(OH)2,D 项错误。

【技高一筹】 运用元素周期律比较物质性质的方法是:①找判据,根据物质性质联想判断依据——金属性或非金属性;②比强弱,结合元素周期表比较元素性质强弱;③作判断,运用元素周期律,得出物质性质强弱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防腐性能B. 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加工可获得清洁燃料C. 蚕丝和核酸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 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答案】D【解析】A. 甲醛的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防腐作用,A正确;B. 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加工可获得清洁燃料,B正确;C. 蚕丝和核酸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 错误。

答案选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可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B.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除去C. 可用微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D. 苯中混有甲苯,可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烧碱溶液后分液可得到苯【答案】B【解析】A. 由于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差较大,可将混合物(KNO3中的少量NaCl)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A正确;B.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溶液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法除去,B错误;C. 用微光笔检验淀粉溶液有丁达尔效应,C错误;D. 向苯中混有甲苯的溶液中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烧碱溶液后得到苯与盐的溶液互不相溶,分液可得到苯,D正确。

答案选B。

3.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与Y、Z、W位于相邻周期,Z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数相等,W的一种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 (W)> r(Z) > r(Y)>r(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ZC. X、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都易溶于水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答案】B【解析】W的一种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则W为S,Z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数相等,且X与Y、Z、W位于相邻周期,说明Z为Al,如果Y是Mg,则X为C,如果Y为Na,则X为N,A、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即半径大小顺序是r(Y)>c(Z)>c(W)>c(X),故A错误;B、无论Y是Na还是Mg,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即Y>Z。

故B正确;C、如果X为C,氢化物是CH4,CH4不溶于水,故C错误;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Al(OH)3,如果X为C,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2CO3,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故D错误。

4. 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A.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一氯取代物都只有两种,它们的沸点也相同B. 乙烯分子与苯分子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碳碳双键C. 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 乙醛中加入Cu(OH)2粉末并加热可看到红色沉淀生成【答案】C【解析】A.正丁烷和异丁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正丁烷的一氯代物密度与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沸点不同,故A错误;B.苯中不含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所有碳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大π键,但苯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在一定条件下,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醇、羧酸和酯类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注意酯类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D.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可看到红色沉淀生成,不是Cu(OH)2粉末,故D错误;故选C。

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苯萃取碘水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B. 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C. 用50mL的量筒量取6.80mL盐酸D. 中和滴定实验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答案】D【解析】A. 用苯萃取碘水时,碘的苯在上层,应从上口倒出,A错误;B. 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加入到浓硫酸中,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乙酸,提高乙酸的利用率,B错误;C. 用10mL的量筒量取6.80mL盐酸,C错误;D. 中和滴定实验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滴定终点,D正确。

6. 乙酸橙花酯兼有橙花和玫瑰花香气,其结构简式如图。

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Ni催化条件下1mol 该有机物可与3molH2发生加成;②该有机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2H22O2;④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⑤lmol 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 NaOH。

A. ②③④B. ①④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答案】C【解析】①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则1mol该有机物可消耗2mol H2,酯基与氢气不发生加成反应,故①错误;②分子中不含醛基,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②正确;③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12个C原子,20个H原子,2个O原子,则分子式为C12H20O2,故③错误;④分子中含有3个双键,则不饱和度为3,而酚类物质的不饱和度为4,则它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故④正确;⑤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只有酯基,水解生成羧基和羟基,只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 NaOH,故⑤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向NaAlO2 溶液中通过量CO2:CO2+AlO2-+2H2O==Al(OH)3↓+HCO3-B. 过量的NH3通入AlCl3溶液中:Al3++4NH3·H2O==AlO2-+4NH4++2H2OC. 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 溶液: 2Fe3++2I-==2Fe2++I2D. Cl2 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答案】A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N2(g)+3H2(g)2NH3(g)的ΔS>0B. 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铜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C. 常温下K sp[Mg(OH)2]=5.6×10-12,含Mg2+溶液中pH=10 时c(Mg2+)≤5.6×10-4 mol·L-1D. 常温常压下,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11.2 LH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答案】C【解析】A. 反应N2(g)+3H2(g)2NH3(g)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ΔS<0,A错误;B. 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铜块,铁作负极加快管道的腐蚀,B错误;C. 常温下K sp[Mg(OH)2]=5.6×10-12,含Mg2+溶液中pH=10 时,c(Mg2+)≤5.6×10-4 mol·L-1,C正确;D. 常温常压下,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11.2 LH2,此气体不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无法换算,D错误。

答案选C。

9. 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溶液一定存在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Fe3+B. 原溶液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Na+C. 原溶液中c(Cl-)≥0.1mol·L-1D.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Na+,则c(Cl-)<0.1mol·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一定含有碳酸根或是硫酸根中的至少一种,则该沉淀为BaSO4、BaCO3中的至少一种,沉淀部分溶解于盐酸,所以一定是BaSO4、BaCO3的混合物,一定存在CO32-、SO42-,硫酸钡沉淀是2.33g,物质的量是2.33g÷233g/mol=0.01mol,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4.3−2.33)÷197mol=0.01mol,碳酸根和铁离子不共存,一定不存在Fe3+,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出现气体,为氨气,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根据元素守恒,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05mol,根据电荷守恒,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之和:0.05mol,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之和=0.01×2+0.01×2=0.04mol,所以一定存在氯离子,钠离子不能确定,n(Cl-)≥0.01mol,所以c(Cl-)≥0.1mol•L-1。

A.原溶液一定存在CO32-和SO42-、Cl-,一定不存在Fe3+,故A正确;B.原溶液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Na+,故B正确;C.原溶液中c(Cl-)≥0.1mol•L-,故C正确;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Na+,则c(Cl-)=0.1mol•L-1,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名师点睛】10. 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向NH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呈中性,溶液中c(Na+)=c(NH3·H2O)B. 用少量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 溶液中减小C. 将Na2CO3溶液从20℃升温至30 ℃,溶液中增大D. pH= 5.5 的CH3COOH 与CH3COONa 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答案】A【解析】A. 向NH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至呈中性,溶液中c(Na+)+c(NH4+)=c(Cl-),而由NH4Cl 的物料守恒可知,c(NH3·H2O)+c(NH4+)=c(Cl-),两式联列可得:c(Na+)=c(NH3·H2O),A正确;B. 用少量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等体积溶液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增大,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溶液中增大,B错误;C. 将Na2CO3溶液从20℃升温至30 ℃,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水解平衡常数增大,由此表示式可知,溶液中减小,C错误;D. pH= 5.5 的CH3COOH 与CH3COONa 混合溶液,CH3COOH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CH3COONa的物料守恒可知, c(CH3COO-)>c(Na+),D错误。

答案选A。

11. 对反应:aA(g)+bB(g)cC(g)+dD(g) ΔH,反应特点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①中,若P1>P2,则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B. 图②中,若T2>T1,则△H<0 且a+b=c+dC. 图③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D. 图④中,若△H<0,则纵坐标不可能表示的是反应物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A. 由分析图①可知,温度升高,A%增大,说明平衡逆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P1>P2,P1时A%低于P2,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前气体分子数小于反应后气体分子数,△S<0,则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A正确;B. 图②中,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不移动,则a+b=c+d,若T2>T1,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B正确;C. 图③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增大压强(当a+b=c+d时),C错误;D. 图④中,T1>T2,若△H<0,则纵坐标不可能表示的是反应物的转化率,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