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热身 汉江临泛
王维的五律诗词《汉江临泛》赏析
王维的五律诗词《汉江临泛》赏析《汉江临泛》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描写的是作者在汉江临泛时所见。
首联从大处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这一联便选取了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作者眺望汉江,只见江水滔滔,奔腾而去,流向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
前句写出江水的邈远,视线开阔。
后句则写苍茫的山色,以此来烘托江水的浩淼。
诗人向江水的两岸望去,只见青山隐隐,若有若无,好像轻描出的一幅素淡水墨画。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确为中肯之语。
诗人着墨极淡,以“天地外”、“有无中”等字词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邈远之致,使得画面气韵生动,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
如此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诗人深深地沉醉其中,最后发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感慨,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志趣。
扩展阅读:王维诗词的影响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
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
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
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漂亮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
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
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
【诗歌鉴赏】王维《汉江临泛》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汉江临泛》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汉江临泛》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汉江临泛》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泛》注释、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2、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3、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这里指江西九江。
4、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动:震动。
5、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6、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王维《汉江临泛》翻译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王维《汉江临泛》赏析《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诗歌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汉江临泛·赏析·王维
汉江临泛·赏析·王维汉江临泛·赏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由监察御史贬为殿中侍御史,冬季,知南选(朝廷派往南方补选官员的选补使),从长安经襄阳、夏口到岭南,这首诗当作于途经襄阳时。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意思是苍莽的故楚之地和浩瀚的三湘之水相连,汹涌的汉水奔流入荆门和长江的九条支流汇合。
这是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望,将目力难及的景色,概括成了一幅宏阔的山水画面,气势雄伟浑厚,大气磅礴,成为整首诗的背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里诗人写看到的远处景物。
滔滔汉江汹涌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青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这里用夸张手法写长江水奔流邈远,接下来周围苍莽的青山进一步烘托了江水的浩瀚和辽阔。
“天地外”和“有无中”烘托了一种无边无际和玄妙之感。
“山色”两字虽然淡淡一笔,但是却让人仿佛看到了苍青色的大山,虽然简单勾勒,却是浓墨重彩的意境,奇伟瑰丽之气。
这一联在语气上要比首联舒缓得多。
诗人由远及近看到“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风起波涌,诗人乘坐的船也随着波涛在水中飘摇,诗人身在船中,所以,看到襄阳城郭仿佛也在随着波浪在江水中起伏。
风逐渐变大,江水卷起的波浪也越来越大,船也更加颠簸,这时诗人看天空好像也被撼动了一样,摇动起伏。
本是船动,诗人却对面着笔,说城郭在动,说天空在动。
动静都从诗人主观感受写来,这是人乘舟时才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看到那种奇妙的景色,这也进一步渲染了波涛汹涌磅礴的水势。
其中“浮”、“动”两个字用得极妙,正是这两个字使诗人笔下的景色变得活了起来,诗文也变得洒脱清逸。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这里山色真美,真想和山简在这样的美景下一醉方休。
表现了诗人对襄阳景色的热爱,留恋山水的志趣。
汉江临泛 (王维)原文及赏析
汉江临泛 (王维)原文及赏析汉江临泛(王维)汉江之波光潋滟,泛舟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一幅描绘汉江美景的画面,文字中透露出一种静谧与宁静的氛围。
本文将为您带来王维的《汉江临泛》原文及赏析。
《汉江临泛》的原文如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中将崔九堂形容为诗人岐王的邻居,暗示了崔九堂在江南的美景中所处的角色。
崔九堂前的景致是如此美好,正巧在落花时节,将江南的风景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宜人的江南景色,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氛围中。
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写人物思想感情。
他的诗歌常常以宜人的风景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共鸣。
这首诗以汉江为背景,展现了江南的秀美风景。
在第一句中,岐王宅里的景色是作者日常所见,崔九堂前的景致则是作者多次聆听得到。
通过这两句,诗人向读者展示了江南的美景是那样的常见,以及自己对这样美景的喜爱。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心情与情感。
风景如画的江南是那么迷人,而正是在落花时节,诗人与景色达成了那种默契的相遇。
这种默契源于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理解,也是作者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点。
通过《汉江临泛》,王维展现了他对江南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他巧妙地将优美的风景与抒发情感的手法结合在一起,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既能欣赏到江南的美景,又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画卷,同时也是一首表达情感与思考的诗篇。
通过阅读,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风景的美丽,还能通过诗人的表达和想象,进一步领悟到生活的意义和情感的深度。
在《汉江临泛》中,王维将汉江的美景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示了他深刻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的独特领悟。
这首诗带给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受,使人沉浸在江南的美景之中,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正是因为如此,王维的诗作才得以保留至今,并给读者带来无尽的快乐与启迪。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
王维诗《汉江临眺》原文赏析【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
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
他途经阳(今湖北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诗题一作《汉江临》。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
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
他途经阳(今湖北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诗题一作《汉江临》。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汉江临眺》原文译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1.汉江:即汉水。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
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
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
"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
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王维《汉江临泛》赏析
王维《汉江临泛》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作者: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1、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析: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题解: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
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
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句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汉江临泛》的古诗赏析
《汉江临泛》的古诗赏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 孝感, 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 《瀛奎律髓》 中题名为“汉江临眺”, 临眺, 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 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 (合称“襄樊”) , 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 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 空都在摇动, 非常恰当地扣题, 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 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 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 山名, 荆门山, 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 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 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 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语工形肖, 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1/6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 北境, 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 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 合蒸水为蒸湘, 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王维《汉江临泛》翻译
王维《汉江临泛》翻译
江水涨潮时水面湍急,苍茫大地一佻挣扎。
滔滔汹涌的江水如许翻涌,充满着无边的原野,畅游四方白发山泉。
临江时,大地全景如布。
远处天际有烟火,漫漫苍穹照耀着四溢的江水,这一切都活跃在眼前,宛如一幅古老而动人的画卷,呈现着壮美的景象。
静谧中,江水渐渐淡去,江河随着夕阳,成为静谧星空中绵长曲线。
蓝色的夜色伴随着温馨明亮的星光妆点着青色的江面,淡青的月光照耀在水中,如一片宁静而神秘的夜晚。
当夜幕笼罩江水时,岸边的映衬萤火群落早已爆发,萤火虫们像缀着星星,点亮了芦苇灌木丛林里的篝火,清脆的湖水反射着活泼的萤火,景象美妙绝伦。
一派怡然的生活在这里涌现:夕阳下的江岸上,山溪里牧童歌唱,渔夫在江边收线,老婆婆们在江岸轻快地洗衣,乡间小贩沿岸而行,清晨朵朵乌云随着江水向乡村招呼。
这种无边的风光,仿佛一股神秘的魅力,让任何一个观赏者都不禁恍惚,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大自然的韵律和人文气息在这里穿梭起伏,流动不息。
而最让人沉醉的,便是江水与其他地方的不同:这里景色独特,散发出诗意的气息,这里是让人值得思考的地方,这里也是温暖的家园。
汉江临泛,它让人一见其美,心旷神怡,忘却尘嚣,让人把生活
放在这里,变得细水长流,慢慢地享受着这洁白的江水,纵酒而歌,诵读仁爱的故事,叙说友谊的传说。
汉江临泛,它的壮丽和动人,它的宁静和神秘,它永远都在变化,它永远都在释放温暖的家园的气息。
它是一汪深渊,赋予我们无限的想象,也赋予我们无限的力量,它让我们更加充满自信,相信美好的未来。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汉江临泛》【年代】:唐【作者】:王维【内容】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小学必背古诗王维《汉江临泛》解读
小学必背古诗王维《汉江临泛》解读汉江临泛(节选)[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又称“汉水”,流经陕西省和湖北省,最后在武汉市的汉口汇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临泛”,“临”是到的意思,“泛”是乘船游览。
“汉江临泛”,就是乘船游览汉江。
王维这个人身上有三大特征:第一,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重量级选手。
第二个特征是,王维是个全能型人才,能写诗能作文,能画画还懂音乐,样样精通,第三个特征,王维是个特别虔诚的佛教信徒。
他名“维”,字“摩诘”。
而“维摩诘”是一位佛教高僧的名字,王维也被后人称为“诗佛”,正是因为以上这些特征,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诗才别有一番意境。
别人能写出来的,他也能写,但是他写出来的东西,别人想要模仿就很困难。
这首《汉江临泛》,是王维将写诗和作画融为一体的代表作。
这首诗讲的是:汉江流经楚国的要塞,与三湘水接合,在荆门与长江九派支流相通。
“楚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要塞,在诗中指的是湖北省襄阳市,也就是诗人王维游览的这个地方。
“三湘”,是古时候“漓湘"、也用来代指湖南地区。
“潇湘”、“蒸湘”这三个地方的合称。
“荆门”,指的是荆门山,在现在的湖北省,长江南岸。
“九派”,指长江众多的支流,一般认为长江流到江西之后分为九道水流,所以称为“九派”。
江流远去,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有无中",是形容时隐时现的样子。
王维的山水诗,多数是描写北方景色的,而这首诗写在湖北襄阳,算是南方了,是一首很特别的作品。
说起来,他并不是特意过去旅游看风景的,而是出差路过。
当时的朝廷每年都要在京城里开会,对六品以下的官员进行选拔、考核。
但是南方地区离京城比较远,交通也不方便,所以朝廷做了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调整——派专人过去。
于是每隔四年,就有专人到南方去选拔官员,考察工作,这叫“南选”,王维这次出差就是过去管这个事儿的。
诗的前两句,王维写道,“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王维《汉江临泛》阅读答案及简析
王维《汉江临泛》阅读答案及简析【阅读理解题目】:汉江临泛①王维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
④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1.与《使至塞上》中的写景诗句相比,两诗中的描写景物的诗句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1.两诗描写的画面都雄浑壮阔,气魄宏大;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都采用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5分)2.第一问:“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直抒胸臆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山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第二问:尾联的情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情景交融。
(6分)简析《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汉江临泛》解析
王维《汉江临泛》解析
汉江临泛①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大地外④,山色有无中⑤。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⑥。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①汉江:即汉水,源出陕西省,经湖北省而入长江。
临泛:泛舟于汉江观景。
②楚塞:古代楚国的地界。
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③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
④“江流”句:言地阔江远,极目望去,如流天外。
⑤“山色”句:指远处荆门山色似有似无。
⑥“郡邑”二句:形容都市如在水中浮立,波涛如在远空翻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汉江景色的风景诗。
首联写汉江雄伟壮阔的气魄,
颔联写汉水的流长渺远,山色迷朦,伟丽雄奇。
颈联近写汉江波澜汹涌澎湃之势。
尾联直抒对襄阳风光赞美之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
全诗色彩明丽,意境优美。
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眺》鉴赏
王维《汉江临泛汉江临眺》鉴赏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鉴赏导语: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汉江临泛
汉江临泛《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思想感情竭力的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作品原文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注释①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在武汉市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
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②楚塞:楚地疆界。
三湘,漓湘,蒸湘,潇湘的总称。
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④浦:水边。
⑤好风日:风景天气好。
⑥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2]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3]作品鉴赏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汉江临泛(王维)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
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动:震动。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这里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创作背景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
此诗是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汉江临泛 (王维)说课稿
汉江临泛 (王维)说课稿汉江临泛 (王维) 说课稿首先,为了准确地满足题目描述的内容需求,我们将采用散文的形式来进行论述。
【引言】汉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诗人王维笔下的主题。
他的作品《汉江临泛》描绘了江边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本文将从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
【第一段】先来欣赏一下王维的《汉江临泛》:远岸山河尽衆芳,尺余江渚策槳航。
江南草木渐萋落,江北风云变若箱。
乘兴近晚千帆过,隔岸闻钟杂春翁。
去年巢闹唱江月,今年寻信采白蓬。
此段为诗的开头,通过描绘远处山河、江渚上划船的情景,给读者带来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
其中,山河之美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宏;乘兴近晚千帆过,描绘了船只穿越江面的情景,给人以自由和畅快的感觉;隔岸闻钟杂春翁,让读者感受到江边生活的热闹和活力。
总之,通过这几句堪称开篇之作的诗句,王维成功地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江边美景的画卷。
【第二段】接下来,我们要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是通过王维的细腻而精准的笔触完成的。
首先,诗中提到的远岸山河,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注重描绘山川之美和自然景观。
通过以“远岸山河”作为开头,王维巧妙地为读者铺垫了一幅山水画的舞台。
接着,诗中的江南草木和江北风云,描述了江南和江北两地自然环境的变化。
江南草木的渐萋落表现了秋天的到来,江北风云的变若箱则暗示着天气的多变和不可预测性。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季节交替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第三段】除了景物描写,《汉江临泛》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乘兴近晚千帆过,这句给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很好,乘船而行,欣赏着江边美景。
这里的“乘兴”表明诗人内心充满欢乐和激动,希望通过船行来尽情地享受江边的美丽。
隔岸闻钟杂春翁,这一句则给我们带来了江边生活的声音和氛围。
钟声代表着时光的流逝,春翁的歌唱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热闹和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 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 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 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 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 伟丽新奇之感。而“天地外”、“有无中”, 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 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 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 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楚 塞 三 湘 接 荆 门 九 派 通
汉 江 临 泛
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描 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全诗犹如 一巨幅水墨山水。首联写众水交流, 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 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 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 为画幅的背景 。 •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 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 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 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 “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 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 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1、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 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 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 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 翻转一面(从对方着笔),化出幻觉(虚写), 写家乡的兄弟为不见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 “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 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 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而余味无穷。(意对即可)
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 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 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 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襄 阳 好 风 日 留 醉 与 山 翁
郡 邑 浮 前 浦 波 澜 动 远 空
江 流 天 地 外 山 色 有 无 中
山居即事
王 维
渡 头 烟 火 起 , 处 处 采 菱 归 。
绿 竹 含 新 粉 , 红 莲 落 故 衣 。
鹤 巢 松 树 遍 , 人 访 荜 门 稀 。
寂 莫 掩 柴 扉 , 苍 茫 对 落 晖 。
• 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 的生活和心态写照,虽是生活惬 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 落寞之情。
襄 阳 好 风 日 , 留 醉 与 山 翁
山翁,即山简。《晋书· 山简传》说他 曾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 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 风物的热爱之情。此处不但运用典故,此 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 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 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 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 越来越大,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 为之摇荡起来。
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 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 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 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 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 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诗也 随之飘逸起来。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 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 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 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 答:(1)江水的流长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 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 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 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 极乐观的情绪。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 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 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 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 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 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 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 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 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 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 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 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 处、新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