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精)

合集下载

淤地坝可行性研究报告

淤地坝可行性研究报告

淤地坝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淤地坝是一种利用洪水冲击力将悬移质沉淀在其下游,逐步形成坝体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堤体。

淤地坝具有简单、易用、经济的特点,因而在水土保持、防洪护岸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加剧,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淤地坝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洪护岸措施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淤地坝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设建议。

三、研究内容1. 淤地坝的概念和特点2. 淤地坝的施工工艺和建设成本3. 淤地坝在防洪护岸、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应用4. 淤地坝的环境影响与社会效益5. 淤地坝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比较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全面评估淤地坝的可行性。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1. 淤地坝在水土保持和防洪护岸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减少洪灾损失。

2. 淤地坝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施工工艺简单,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3. 淤地坝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生态效益。

4. 国内外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淤地坝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建议1. 加大淤地坝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其建设的认可度。

2. 加强淤地坝建设技术研究,提高其施工效率和使用寿命。

3. 积极探索淤地坝在公共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其综合效益。

七、结论通过对淤地坝的可行性研究,可以看出其在水土保持、防洪护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因此,建议在未来的水利工程中加大对淤地坝的支持和投入,以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抗灾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淤地坝可行性研究的报告,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摘要:淤地坝是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一项有效的工程措施,当前已被很多地区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等工程之中。

本文结合陕西省淤地坝建设和利用现状及成效,联系淤地坝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益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探讨分析淤地坝的建设和利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的作用。

关键词:淤地坝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生态治理和农业发展、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关键项目。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还严重降低粮食产量、影响当地农业发展,不利于水资源有效利用,恶化交通条件,增加灾害发生频率,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淤地坝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工程建设以土料为主,通过筑坝以拦泥淤地,既可拦截泥沙并淤地,又可抬高侵蚀基点以减轻沟蚀,改善地区水土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效利用水资源,另外在防洪减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方面也有其显著作用,可见淤地坝的修筑和利用在地区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现根据自身长期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结合陕西省淤地坝建设现状,探讨淤地坝对于防治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作用。

一、拦泥保土,降低黄泥沙量淤地坝在区域拦泥保土方面的显著作用几十年来一直为众多地区及专家称赞,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1922年所著《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一文中指出:“皆渭沟洫可以容水,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予深赞斯说。

”又说:“治水之法,有以水库节水者,各国水事用之甚多。

然用于黄河,则未见其当,以其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也。

然若分散之为沟洫,则不啻亿千小水库,有其用而无其弊。

且有粪田之利,何乐而不为也。

”明确指出了修建和使用淤地坝不仅可以拦沙淤地增收,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区域黄河泥沙。

黄河泥沙是黄河下游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的根源所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淤地坝工程建设方案(一)

淤地坝工程建设方案(一)

淤地坝工程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水资源的供给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淤地坝工程被提出并广泛应用。

淤地坝工程是一种利用水流中的悬浮物质沉积形成的人工坝体,通过拦截水流中的悬浮物质,增加水库的蓄水量和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工作原理淤地坝工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人工坝体,拦截水流中的悬浮物质,使其沉积在坝体上,从而实现水库的蓄水和水质改善。

淤地坝工程通常由淤地坝本体、引水设施、坝体排水设施和坝体维护设施等组成。

在水流通过淤地坝时,水流中的悬浮物质会因为坝体的阻挡而沉积在坝体上,同时水流会通过坝体的过滤作用,净化水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淤地坝工程的实施范围、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

2. 建设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淤地坝工程的建设,包括建设坝体、引水设施、排水设施和维护设施等。

3. 运行阶段:启动淤地坝工程,监测和维护坝体的运行状态,定期清理和处理沉积物。

四、适用范围淤地坝工程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中的悬浮物质较多的地区,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 优化设计:通过充分了解水流特性和悬浮物质的性质,合理设计淤地坝的形状、尺寸和材料,以提高淤地坝的拦截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2. 引入新技术:结合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提高淤地坝的水质改善效果。

3. 多功能利用:在淤地坝工程中加入适当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增加淤地坝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六、预期效果1. 增加水库的蓄水量:通过淤地坝工程,有效拦截水流中的悬浮物质,增加水库的有效容积,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

2. 改善水质:淤地坝工程能够过滤水流中的悬浮物质和污染物,提高水库的水质,保证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淤地坝工程,减少水流中的浪费和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于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淤地坝是我国黄土高原独特的、重要的一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黄河减沙、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滞洪减灾及文旅景观建设等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方面发挥了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家对淤地坝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把以淤地坝建设为重要内容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上升为一种国家行为,先后通过列专项建设资金、作为“亮点工程”等方式促进了淤地坝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建设历时最长的淤地坝工程体系。

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问题;建议引言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防洪减灾、淤地造田、巩固退耕还林(草)、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近年来,子洲县强降雨时有发生,极端天气有所增加,淤地坝安全运用问题,尤其是特殊条件下的个别工程损毁案例,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1黄土高原淤地坝现状最初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最早开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

子洲县裴家湾镇黄土洼淤地坝的形成,距今有四百多年,据县志记载:“明隆庆三年八月(公元1569年),黄土洼(即子洲县裴家湾镇黄土洼村)山崩裂成湫”。

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人工修筑淤地坝在山西。

山西《凤西县志》载: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清沟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这是有关人工修筑淤地坝的最早记载。

而黄土洼天然大坝的形成比山西关于淤地坝的记载早4年以上。

因此,黄土洼天然大坝是淤地坝的鼻祖。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水利水保部门总结、示范和推广,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快速推进,大体经历了1986年以前的群众自发建设、1986—2003年的规范建设、2003年以后的坝系完善提高三个阶段。

新时期淤地坝管理工作的探讨

新时期淤地坝管理工作的探讨

新时期淤地坝管理工作的探讨一、淤地坝管理的重要性淤地坝是一种人工建造的沉积体,通常用于土地保持、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它可以帮助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淤地坝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有效的淤地坝管理,则可以保证淤地坝的功能发挥,延长淤地坝的寿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目前我国在淤地坝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淤地坝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淤地坝多为政府或单位建设,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机制,导致淤地坝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

其次是淤地坝管理的资金不足。

一些淤地坝建设后,由于缺乏后续维护资金,导致淤地坝的管理和维护困难,甚至出现损坏。

由于一些淤地坝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设计,导致淤地坝的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进行相关的管理和修复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加强对淤地坝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探讨,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可以建立健全的淤地坝管理体系。

建立淤地坝管理团队,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明确淤地坝的管理对象和管理范围,以明确的管理机制保障淤地坝的有效管理。

可以加强对淤地坝管理资金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对淤地坝管理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淤地坝的管理,提高淤地坝管理的资金保障。

可以加强对淤地坝的科学规划和设计。

在淤地坝建设之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科学规划和设计淤地坝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以确保淤地坝的使用效果。

为了更好地解决淤地坝管理问题,还可以在淤地坝管理方面进行一些创新。

首先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淤地坝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其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提高我国淤地坝管理的水平。

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

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远程监测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淤地坝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可以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新型的淤地坝建设和管理技术,提高淤地坝的使用效果和管理水平。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一、背景介绍。

淤地坝是一种利用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坝体,常用于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治理和保护工程中。

淤地坝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方案。

1. 调查研究。

在制定淤地坝工作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水域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水域的水文、水质、生物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水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 工程设计。

在淤地坝工作方案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淤地坝的位置、尺寸、材料等参数,确保淤地坝的建设符合工程要求,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3. 施工实施。

淤地坝的建设需要进行施工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淤地坝的建设质量。

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4. 监测评估。

淤地坝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评估工作。

通过对淤地坝的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了解淤地坝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措施。

1. 生态保护。

在淤地坝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问题。

在淤地坝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保淤地坝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

2. 安全施工。

在淤地坝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的要求。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定期维护。

淤地坝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淤地坝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淤地坝的正常运行。

4. 宣传教育。

在淤地坝工作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淤地坝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参与淤地坝建设和维护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什么是淤地坝工程

什么是淤地坝工程

什么是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

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能较快地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泥(土)墙。

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其置形式如图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

放水建筑物多彩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水设备排泄到下游。

反滤排水设备是为排队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丰功伟绩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置的。

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篇章。

淤地坝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骤降等问题。

淤地坝的作用

淤地坝的作用

淤地坝的作用
淤地坝是一种人工建造的地形工程,在河道中设置以阻拦沉积物,改变水流方向,调节水流速度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设施。

淤地坝在河流管理和水资源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淤地坝的作用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 防治水土流失
淤地坝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拦截沉积物和减缓水流速度,淤地坝能有效
减少河道中的泥沙冲刷,保护土壤资源,减少洪灾造成的破坏。

2. 调节水流量
淤地坝可以调节河道水流的数量和速度,通过调整淤地坝的高度和形状,可以
控制河道水流的量和速度,从而避免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3. 改善水质
通过拦截污水、沉积泥沙等杂质,淤地坝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提高水
体的透明度和水质标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构筑生态环境
淤地坝能够创造出新的水域环境,提供栖息地和繁衍场所给水生生物,促进河
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增加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5. 提高灌溉效率
在农业灌溉中,淤地坝可以调节灌溉水的数量和时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综上所述,淤地坝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水质,还可以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调节水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强对淤地坝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工作,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浅谈方山县集雨水窖的建设与应用

浅谈方山县集雨水窖的建设与应用
1 3 在 发展小 流域 经济 上治水 更 为关键 .
1 推广应用集雨水窖 的必要性
1 1 水 土保 持 生态环 境 建设形 势所 迫 .
在 实施小 流域 治 理 实 践 中 , 民深 深感 到 水 是 农 命脉 , 是提 高小 流 域 经济 的关 键 。近 几 年来 在 水 水
土 流失 治理 中 , 山县大 搞 了坡 改梯 工程 , 方 高标 准砌
集 雨水 窖作 为 一 种古 老 的水 土 保 持 工 程 , 宁 在 夏 、 肃等 地 已有几 百年 的历 史 , 是 我 国劳 动人 民 甘 这 在 恶劣 的生态环 境 中与大 自然 抗争 所积 累 的集体 智 慧 的结 晶。在 以 “ 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用 保 障经 济 社 水 会 的可 持续 发 展 ” 念 深 入 人 心 之 际 , 讨 集 雨 水 理 探 窖 在干 旱 山 区的实践 应用 , 有十 分重要 的意义 。 具
3 1k 栽植 经果林 100h 1 m , 0 m 。近 几年 来 , 在上 级
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 累计投资 2 0 0 余万元 , 打深 井及 配套 设施 , 决 了历 史 性 缺水 村 人 畜 吃水 的问 解
题 。然 而 , 山 区农 作物 灌溉 用水 上 比较 忽视 , 在 现有
口 生态建设
浅 谈 方 山县 集 雨 水 窖 的建设 与应 用
刘 晓 丽
( 吕梁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圪 洞水 文站 )
摘 要 :以方 山县 为例 , 讨 了集雨 水窖 工程 建设 的 必要 性 与 可行 性 , 出 了工程 建设 的技 术体 系 , 探 提 并
对预 期 效益 进行 了分析 。
以治水 保土 为 主 线 的水 土保 持 生 态 环 境建 设 ,

淤地坝

淤地坝

淤地坝一、什么叫淤地坝淤地坝(soil-retaining dam)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二、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3.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4.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建淤地坝要破三道难题难题之一:水文泥沙指标的选取难题之二:坝系布局方案的比选难题之三:坝系运行机理的模拟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中央曾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的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

水利部也将淤地坝建设列入2003年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并由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负责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显著的效益表现在哪里?一、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具体做法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控制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

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形成“天然聚湫”,后经人工整修,形成坝高60米,淤地800多亩的淤地坝。

坝地土质肥沃,年年丰收,一直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有文献可考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的山西汾西县。

据《汾西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新建淤地坝工程施工方案

新建淤地坝工程施工方案

新建淤地坝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工程概况1. 工程地点:位于某流域下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2. 工程规模:新建淤地坝一座,坝长200米,坝高50米,坝顶宽度10米。

3. 工程目标:通过新建淤地坝,达到防治水土流失、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场地准备:包括选好施工场地,清除地表杂物,平整土地,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 施工队伍准备:组织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3. 施工材料准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提前准备足够的建筑材料,包括土方、石方、钢筋、混凝土等。

4. 施工设备准备:配置足够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5. 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三、施工工艺及步骤1. 坝体施工:采用分层填筑、逐层压实的方法进行坝体施工。

先从坝脚开始,逐层向上填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采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压路机进行压实。

2. 坝体防渗处理:在坝体施工过程中,采用黏土材料进行防渗处理,确保坝体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

3. 坝顶施工:坝顶宽度为10米,采用碎石混凝土进行铺设,厚度为20cm。

4. 放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放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确保坝体安全和排水畅通。

5. 坝体绿化:在坝体施工完成后,进行坝体绿化,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2. 坝体施工阶段:3个月3. 坝体防渗处理阶段:1个月4. 坝顶施工阶段:1个月5. 放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施工阶段:1个月6. 坝体绿化阶段:1个月总计:7个月五、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遵循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2. 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淤地坝设计

淤地坝设计

1 工程概况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为了拦泥、於地所建的坝,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淤地坝一般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其布设形式如附图1——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1/1000)中所示。

坝体是横拦沟道中的挡水挡泥建筑物,用以拦蓄洪水,淤积泥沙。

溢洪道是排水建筑物,当淤地坝内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

防水建筑物用以排泄沟道内的长流水、库内清水等到坝的下游,常采用竖井或卧管的形式。

在本次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大件(大坝、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齐全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防洪安全对洪水的处理是以排为主,工程建成后运用较安全,上游淹没损失也小,但溢洪道工程量大,但工程投资、维修费用较高。

2 已知基本资料1. 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一张(1/1000);2.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km 2;3. 经勘测计算,求得坝高H 与库容V 、淤地面积A 的关系见图;4. 流域年侵蚀模数210000/K t km =, 2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320105/s Q m =,洪水总量310m W 洪=万, 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3200180/s Q m =,洪水总量3W 17m 洪=万;5. 沟道无常流水;6. 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土壤内摩擦角φ=20°,内聚力20.8t /m c =;7. 放水洞设计流量30.5m /Q s =。

3 坝址选择坝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地形和地质条件。

经过综合考虑工程枢纽布置、坝系整体规划、淹没情况和经济条件的因素,设计坝址定于附图1所示位置。

该位置可满足以下筑坝条件:1. 地形方面。

此处沟谷狭窄,上游地形开阔平坦,口小肚大形似葫芦。

满足筑坝工程量小、库容大、於地面积大的要求。

2. 地质条件。

该处土质坚实、质地结构均一、两岸无滑坡崩塌,且地级无淤泥、流沙和地下水出没。

3. 坝址附近有有足够的筑坝土料,砂石料开采运输方便。

淤地坝实施方案

淤地坝实施方案

淤地坝实施方案淤地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措施,用于控制河流、河道或渠道中的泥沙淤积,保护河流周围的土地和基础设施免受洪水和泥沙侵蚀的影响。

淤地坝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施工工艺、监测管理等方面介绍淤地坝的实施方案。

设计原则。

淤地坝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合理确定淤地坝的位置、高度和长度。

在选择淤地坝的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水流速度、泥沙含量和泥沙质量,以确保淤地坝的布置能够有效控制泥沙淤积。

同时,还需要考虑淤地坝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施工工艺。

淤地坝的施工工艺包括材料准备、施工设备选择、施工工艺流程等。

在材料准备方面,需要选择适合的淤地坝材料,如砾石、沙子、淤泥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在施工设备选择方面,需要根据淤地坝的规模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

在施工工艺流程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淤地坝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监测管理。

淤地坝的监测管理是保障淤地坝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淤地坝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淤地坝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泥沙淤积情况、淤地坝结构稳定性、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淤地坝管理制度,确保淤地坝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总结。

淤地坝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确保淤地坝能够有效控制泥沙淤积,保护河流周围的土地和基础设施。

同时,还需要注重淤地坝的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促进淤地坝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淤地坝的实施方案有所帮助,为相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

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

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2022年-08-0110:17:01| 分类:农业综合开发参考|举报|字号订阅刘全仁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是小流域治理的三个基本内容,往往有时在设计中予以混淆。

下面就此做一阐述:一、淤地坝:淤地坝(soil-retaining dam)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在于: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 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3.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4.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谷坊:谷坊(check dam)是修建在深丘区、山区及土石山区侵蚀沟内的土、石坝。

谷坊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抬高侵蚀基面,坝的高度一般不超过5m,有干砌石谷坊、柳条谷坊、土谷坊等类型。

谷坊的最大特点是透水不透沙。

土、石谷坊―般布设在侵蚀沟中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拦蓄径流泥沙多、工程材料充足的地方;植物谷坊应设在坡度平缓、土层较厚且湿润的沟道内。

三、骨干坝:骨干坝(key dam)是在小流域治理中,为了提高拦沙效益,使整个小流域中的其他小型淤地坝更安全,同时对部分河滩地进行灌溉而修建的库容相对较大、坝相对较高(一般为20米以上,坝体土方量大于50万平方米)的拦河坝。

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它的宗旨是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只是其中的流域沟底的治理。

为了早日实现效益型开发,目前实施的是坝地同时建设,同年见效,此和以前的坝体建成后自然淤地有所不同。

作为连片开发,按整个流域的最大洪水情况,一般上游应考虑有1――2个骨干坝控制工程,起到保护流域系统的淤地坝不被冲毁。

单个淤地坝的设计要考虑控制的面积内地表径流的大小和淤地的面积,科学合理地确定淤地坝和淤地坝之间的距离。

淤地坝情况汇报

淤地坝情况汇报

淤地坝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淤地坝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淤地坝的建设情况。

淤地坝是一种用于河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的工程措施,其主要功能是拦截和储
存泥沙,减缓河流泥沙的冲刷和侵蚀,保护下游农田和水利设施。

我单位在去年开始对该地区的淤地坝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并于今年初开始施工,目前已经完成了80%的建设工作,预计在本月底前完工。

二、淤地坝的效果评估。

经过对淤地坝的效果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其效果是显著的。

淤地坝的建设不仅
有效地减缓了河流的泥沙冲刷,还提高了下游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淤地坝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可以说,淤地坝的建设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淤地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淤地坝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淤地坝的护坝结构需要进一步加固,以应对可能的洪水和泥沙冲击。

其次,淤地坝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加强,定期清淤和巡查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我们还建议在淤地坝周边进行植被的绿化和保护,以增强淤地坝的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淤地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措施,对于河流的治理和水资源的管
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继续加强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其效果和效益,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欢迎各方对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淤地坝工程取得更大的成就。

淤地坝日常管理制度

淤地坝日常管理制度

淤地坝日常管理制度一、管理概述淤地坝是一种人工修复湿地的工程,它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是目前湿地保护和修复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保障淤地坝的正常运行,提高其效益和使用寿命,必须建立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

本制度是按照淤地坝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淤地坝日常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保证淤地坝的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

二、管理目标1. 保证淤地坝的正常运行,提高其效益和使用寿命。

2. 保证淤地坝周围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3. 提高淤地坝的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行为,促进淤地坝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淤地坝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活动。

四、管理责任1. 淤地坝管理单位负责制定和实施淤地坝日常管理制度。

2. 淤地坝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淤地坝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3.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对淤地坝的管理工作负有责任,严格遵守淤地坝日常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五、管理内容1. 淤地坝设施的保养维护(1)定期检查淤地坝各项设施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2)做好淤地坝周围植被的养护工作,保持植被的茂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水质监测和管理(1)定期对淤地坝周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加强对淤地坝周围水源的管理,保证水源的安全和质量。

3. 生态环境保护(1)保护周围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严禁破坏和捕杀野生动植物。

(2)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

4. 安全生产管理(1)加强对淤地坝安全设施、警示标志的管理,保证淤地坝的安全运行。

(2)做好风险评估,加强对淤地坝的安全监测和防护。

5. 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1)做好淤地坝日常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各项管理规定得到执行。

(2)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

打坝淤地措施

打坝淤地措施

打坝淤地措施引言打坝淤地是一种利用水流的自然力量来进行土地改良和水资源管理的技术。

它是通过建造堤坝,使水流停滞并形成淤地,以增加土壤的湿度和肥力。

打坝淤地措施在农业、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打坝淤地的定义、原理、适用范围和实施步骤。

定义打坝淤地是一种在河流、溪流、湖泊等水体中筑坝,使水流停滞并形成淤地的土地改良措施。

通过堵塞或改变水流的方向,打坝淤地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和肥力,改善土壤质量,并提供良好的耕作条件。

打坝淤地可以通过人工或自然方式实施,具体方法包括筑坝、堰塞、截流等。

原理打坝淤地的原理基于水流和土壤的相互作用。

通过阻止水流的流动,水中携带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会逐渐沉淀到坝体下游的位置,形成淤地。

淤地的形成会改变土壤的湿度、质地和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此外,打坝淤地还可以调节水体的水量和流速,防止洪水和干旱的发生。

适用范围打坝淤地在农业、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农业打坝淤地可以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和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或山区,打坝淤地可以利用水资源,改善土壤的湿度,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提供水源供农作物生长。

湿地保护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对保护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具有重要作用。

打坝淤地可以恢复湿地的水生环境,提供适合湿地生物生长的水湿度和营养条件,促进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水资源管理打坝淤地可以调节水体的水量和流速,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

通过筑坝和堰塞,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形成蓄水库,用于供水、灌溉、人类生活等方面。

打坝淤地还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保护土壤和水源不受污染。

实施步骤实施打坝淤地措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步骤,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

1.规划阶段:确定打坝淤地的目标和适用范围,评估土壤、水文和生态条件,制定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2.设计阶段:根据规划阶段的需求,进行细化设计,包括确定堤坝的位置、尺寸和材料,设计渠道和排水系统等。

谈谈淤地坝产权改革问题

谈谈淤地坝产权改革问题

谈谈淤地坝产权改革问题
李迎春
【期刊名称】《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据统计,山西省现有淤地坝40089座,其中治沟骨干工程600余座,为滞洪、拦泥、蓄水、淤地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以来,在淤地坝产权改革上采取了拍卖
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以及创办经济实体等办法,保证了安全运行.本文针对
淤地坝产权改革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和征收
社会效益费的建议.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李迎春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41.2;F301.3
【相关文献】
1.子长县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思考 [J], 路行行
2.子长县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思考 [J], 路行行
3.谈谈淤地坝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J], 党林强
4.谈谈山西省的淤地坝建设与管理 [J], 张健
5.推广淤地坝产权改制经济实现淤地坝工程可持续发展 [J], 牛玉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淤地坝原理范文

淤地坝原理范文

淤地坝原理范文淤地坝是一种利用河底负荷、浓度流和沉降的原理,将水流中的泥沙沉积在水底,形成一堵临时性堤坝,从而达到调整河道水深、改变河床形态、防治洪水和治理含沙量的目的。

淤地坝的原理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沉降、沉积、蓄水和结构。

沉降是指河水中的泥沙由于受到引力的作用而向下沉积。

泥沙中的颗粒经过沉降后会与水分离,从而形成泥沙层。

沉降过程中,泥沙颗粒会逐渐减速,并在沉降的过程中与周围的颗粒发生碰撞,从而积聚成块状结构。

这些沉积的颗粒能够有效地吸附水分和其他颗粒,从而形成稳定的沉积物。

沉积是指泥沙在沉降的同时,在水底沉积形成沉积物层。

泥沙会随着水流的冲刷和移动而被带到河道的下游,当水流速度减小时,沙粒的沉降速度也会减慢,导致沙粒沉积在河道底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堆积,逐渐形成淤地坝。

蓄水是指淤地坝能够将水流中的水分储存起来。

在淤地坝上方的河水流入淤地坝后,由于淤地坝可以有效地阻挡泥沙的流动,使泥沙颗粒沉积在水底,只有水分进入淤地坝,从而使得淤地坝的内部可以积聚更多的水分。

结构是指淤地坝的内部结构和稳定性。

淤地坝一般由泥沙、砂石和砾石等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固定泥沙颗粒,增加淤地坝的稳定性。

在建造淤地坝时,通常会选择结构稳定的材料,以保证淤地坝能够经受住水流的冲击和泥沙颗粒的挤压。

总结起来,淤地坝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河水中的泥沙通过沉降和沉积形成沉积物层,从而达到调整河道水深、改变河床形态、防治洪水和治理含沙量的目的。

淤地坝依靠沉降、沉积、蓄水和结构四个方面的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实现预期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淤地坝是一种临时性堤坝,其效果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

淤地坝建设小常识

淤地坝建设小常识

淤地坝建设小常识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单坝或坝系工程,其拦泥淤成的土地叫坝地,它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截止2002年已建成各类淤地坝11.3万座(其中骨干坝1528座,中小型坝11.2万座),淤地32万hm2,保护川台地1.87万hm2。

一、淤地坝特点淤地坝一般不长期蓄水,下游也没有灌溉要求,坝体与坝地很快能连成一个整体,坝体实际是一个重力式的挡泥(土)墙。

它与一般水库大坝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方面。

大型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卧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低,没有兴利库容,对地质条件要求松,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与水位聚降等问题。

二、建设分类及设计标准淤地坝按筑坝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按坝的用途分类,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碾压坝、水坠坝、定向爆破坝等。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依据淤地坝坝高、库容、淤地面积等特点,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如表:淤地坝等级分类表不同坝型的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亦不相同。

小型淤地坝10-20年设计,30年校核,淤积年限5年左右;中型淤地坝20-30年设计,50年校核,淤积年限5-10年;大型淤地坝30-50年设计,50-300年校核,淤积年限10-20年左右。

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厂矿、交通干线或居民密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当大型淤地坝为防洪为主的“治沟骨干工程”时,其相应校核标准亦相应提高至200-500年。

三、建设规范及要求淤地坝建设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不断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经验,建设理论逐渐完善,筑坝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

从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验收到管理、运行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县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摘要: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我们方山县属黄土高原地区,又是纯农业县,根据我县的实际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今后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大规模淤地坝建设,为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创造条件。

关键词:方山县淤地坝发展思路一、淤地坝的发展和建设现状淤地坝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发展区域经济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有记载的人工筑坝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我县最早于1978年12月建成麻塔骨干坝1座,之后通过水利水保部门总结、示范和推广,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县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县淤地坝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小打小闹以小坝为主,70年代末骨干坝的试验示范,80年代的发展建设和90年代中期以来完善提高的坝系建设阶段。

淤地坝建设由重点试办到全面发展,由农民群众为主打坝到政府组织和出资建设,由分散到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建设,由缺乏规划、设计到不断完善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重视建设到建设与管护并重,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止目前,我县共建成淤地坝64座,其中骨干坝16座,中型淤地坝13座,小型淤地坝35座,骨干工程控制面积65.74km2,淤成坝地113.37 hm2,已生产利用98.5 hm2,累计拦泥556.83万m3,减少入黄泥沙量724万t。

坝地面积占我县粮田面积的1.6%,年产粮49.25万kg,占全县多年平均粮食总产量的0.16%.二、淤地坝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淤地坝建设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我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淤地坝是拦泥减沙的关键措施主要表现在拦泥、减蚀和滞洪三个方面。

在拦泥方面,淤地坝不但能拦蓄沟道本身产生的泥沙,而且能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

在减蚀方面,淤地坝工程竣工后,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具有防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的作用,减轻了沟道侵蚀。

在滞洪减沙方面,主要是拦截了洪水,减轻了坝下游的沟道冲刷,从而减少了输入下游的泥沙。

据我们对南洼门前沟流域8座淤地坝的测算,沟道比降由打坝前的11~15‰下降到淤积后的0.5~1‰,每公顷坝地拦泥5.9万m3,拦泥效益非常显著。

因此,沟道坝系工程是实现黄河快速减沙,减轻黄河下游粗沙淤积,实现黄河河床不抬高的关键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具有对泥沙的绝对控制性作用。

2.淤地坝建设在农业生产中有突出作用(1)增加耕地面积,荒沟变良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县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沟壑密度一般为1~4km/km2。

在沟道内进行坝系建设,将原来被洪水冲走的水土资源拦蓄在沟道内,就地得到充分利用,使荒芜、起伏不平的大小沟道淤成良田,增加了水土流失区的耕地面积。

一座坝或一个坝系所淤成的坝地,数量上看不太多,但在山区粮食生产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成为山沟里的小平原。

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严重流失区,打坝淤地成为增加基本农田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2)坝地土壤肥沃,耕作方便,提高了粮食单产由于坝地拦蓄的都是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土壤肥沃;坝地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充足,墒情好,耐干旱;坝地平坦、宽阔,耕作方便。

据测算,一般坝地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高1.5倍,比梯田高1倍;单位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坡地高1.2、4.0、5.2和1.3倍。

由于坝地具有良好的水肥条件,与其他土地类型相比,产量较高。

据统计,坝地单位产量一般为5000kg/hm2,有的高达8000kg/hm2,是坡耕地产量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是梯田产量的2~3倍。

3.淤地坝建设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必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事业的整体发展。

淤地坝建设,为山区农民增加了优质耕地资源,做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从根本上可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推动农业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方山县圪洞镇南洼村,人均拥有0.2亩坝地,群众自然对退耕还林很容易接受。

4.以坝代路,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淤地坝建成后,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当地的乡村交通条件,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治沟骨干工程的约20%成为当地的主要交通道路。

我县麻塔坝建成后,改善了上游5个村的交通条件,汽车可以直接到村,村里的石料加工、销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5.防洪减灾,保护下游生产安全尽管淤地坝在遭遇超标准暴雨洪水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对于沟道坝系工程特别是达到相对稳定的坝系或有骨干坝控制的坝系,在滞洪、减轻下游灾害方面还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

据调查,2001年汛期黄河中游地区暴雨洪水频繁发生,我县大武镇新房村火烧沟小流域,由于受到坝系的有效保护,不但没有发生水毁灾害,而且在灾害之年取得了粮食大丰收。

6.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一是增加了沟道长流水。

二是调节水资源,使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

我县降水年内分布不均,70%~80%的降水集中在7~9月份的汛期,而作物生长需要水分的5~6月份,则往往干旱少雨,无水可利用,而坝系把汛期多余的降水拦蓄起来,可实现合理调节使用。

三是利用淤地坝前期蓄水,可抗旱保种。

四是增加了农村水井的取水量。

我县山区农村水井多建在沟底,靠提水解决。

加上地下水资源贫乏,每年春季干旱少雨,河道断流,饮水十分困难,长期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据调查,南洼村通过建设沟道坝系工程,曾经一度荒废的旧水井可以重新利用,基本满足了全村人畜的饮用水需要。

7.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沟道坝地的高产稳产,为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县南洼村共建成中小型淤地坝8座,初步形成了以坝系建设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2万元增加到48万元,人均收入达1450元。

三、今后淤地坝建设的发展思路根据我县的实际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今后淤地坝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我县可建设淤地坝247座,其中骨干坝38座,中型坝54 座,小型坝155座。

骨干工程控制面积达到208.13km2,可淤地517.7 hm2,可拦泥3878.4万m3,减少入黄泥沙量5042万t。

1.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重点,统筹安排淤地坝建设我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263.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4%,年均输入黄泥沙342.94万t,占全县入黄泥沙597万t的57.5%,是我县主要的产沙区,对下游黄河的危害最大。

该区沟壑密度达3~6km/km2,以沟道侵蚀为主,沟谷地产沙占总量的70%,是淤地坝建设最为适宜的地区。

同时,该区域人多地少,土地生产能力低下,是我县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因此,加快淤地坝建设,不仅是有效减少入黄泥沙、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进行科学布设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地进行小流域坝系规划和建设,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

按照小流域坝系进行布设,可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坝系整体防洪标准,保证坝系的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淤地坝的综合效益。

小流域坝系布设要根据小流域的自然条件、水沙运行规律、社会经济情况等诸因素,统筹考虑,合理规划。

以小流域为单元,我县可建设淤地坝247座,其中骨干坝38座,中型坝54 座,小型坝155座。

实行大、中、小型淤地坝结合,蓄水、拦泥、生产、防洪各效益兼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排淤结合、效益稳定的淤地坝坝系,达到改善生态、发展生产、减少泥沙的目标。

这样逐条小流域进行坝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最终形成小多成群、有骨干控制的沟道坝系工程。

3.加强淤地坝建设的科学研究及防洪安全,提高淤地坝建设的科技含量淤地坝建设特别是小流域坝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

通过多年的发展,淤地坝建设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但尚未形成支撑区域性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的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

要加快小流域水沙运行规律,小流域坝系建设规模、布局、配置和建设时序,坝系配套与施工技术,坝系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等重大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和推广应用,在沟道侵蚀机理和沟坡治理耦合机理尚未弄清,沟道工程布局设计缺乏可靠理论的情况下,开创侵蚀模拟及坝系布局的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研制,尽快建立黄土高原沟道坝系建设的技术体系,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开展后,其防洪安全,特别是大中型淤地坝的安全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加强安全监测及系统调控,提高淤地坝建设的科技含量。

4.加快淤地坝前期工作进度,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创造条件《方山县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已经完成,要在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同时,结合我县的实际,在深入调查、摸清淤地坝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加强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和单坝初步设计的工作,提出切合实际的淤地坝发展目标、工程布局和建设管理措施,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做好项目储备。

5.搞好小流域坝系示范,推动大规模淤地坝建设的开展我县淤地坝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成了一部分相对较好的小流域坝系,但目前已建成的这些坝系,无论在建设布局上、整体数量上,还是在类型区代表性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大范围示范推广的需要。

为了推动大规模淤地坝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建设一批示范坝系,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与方法、建设管理、运行管护机制、监测评价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示范,总结经验,为淤地坝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

6.制定有关政策法规,规范淤地坝建设行为淤地坝建设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投资渠道多,协调任务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