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东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面临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制约,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提升。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
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设区域生态网络。
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统筹区域、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一体化发展。
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一、引言本文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解读,旨在深入理解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建设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的城镇,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三、规划目标1、经济目标:(1) 实现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2) 增强城镇群的辐射带动能力;(3) 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城镇。
2、社会目标:(1) 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率;(2) 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3)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3、环境目标:(1) 优化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2) 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生态品质;(3) 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四、规划内容1、城市化布局规划:(1) 划定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边界和规模;(2) 推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3) 促进城市群的适度扩张和联动发展。
2、城市功能规划:(1) 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不同城市的优势互补;(2) 发展特色产业和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3) 加强城市功能提升和服务升级。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2) 加强城市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3) 发展智能城市和数字化基础设施。
4、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 提高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3) 推动社区建设和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五、实施路径1、加强规划组织和统筹协调:(1) 完善规划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编制;(2)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和考核机制;(3) 加强各级协同合作,推动规划的落实。
2、推进城市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协调:(1)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2)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背景与意义本部分阐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举措。
然而,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病、城乡差距等,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本部分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四大原则,推动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品质、产业支撑、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三部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本部分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空间布局策略,强调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要发挥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城市间的交通、产业、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要关注小城镇和乡村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
第四部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部分重点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对于提高城乡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住房政策、提供就业培训等手段,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使其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第五部分:提高城市质量本部分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城市质量的具体措施。
城市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全文)2014-03-16 22:20:0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重大意义第二章发展现状第三章发展态势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四章指导思想第五章发展目标第三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六章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七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第一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三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第四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第五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第八章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第一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第二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第三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第十一章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第十二章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第一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第二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第三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第十三章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一节完善城市群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第二节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第三节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第四节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十四章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第一节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第二节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第三节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第十五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第一节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第二节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第三节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第十六章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十七章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第一节创新规划理念第二节完善规划程序第三节强化规划管控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第十八章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第一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第二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三节注重人文城市建设第十九章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城市治理结构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四节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第六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二十章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第二节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第二十一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二节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第三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二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节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第三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第二十三章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第二十四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第二十五章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第二十六章健全城镇住房制度第二十七章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八篇规划实施第二十八章加强组织协调第二十九章强化政策统筹第三十章开展试点示范第三十一章健全监测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及方向(2023最新版)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及方向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及方向⒈引言- 背景介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新时期城镇化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 目的:明确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方向,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
⒉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关键特征- 定义: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生态环境、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的城市发展方式。
- 关键特征:包括生态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科技创新引领、社会文化融合等。
⒊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人居环境的改善。
-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农民城镇化进程。
- 促进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推动创新与创业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科技进步、培育创新人才。
⒋新型城镇化的方向⑴城市规划与设计- 制定可持续城市发展规划与设计标准- 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强化城市风貌和文化保护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推进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⑶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红线⑷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便利性- 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⑸农民城镇化- 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⑹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⒌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政策文件、城市规划方案、发展统计数据等。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 新型城镇化:城市化进程中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生态环境、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的城市发展方式。
2024年新型城镇化会议讲话范文(二篇)
2024年新型城镇化会议讲话范文(一):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推进全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思路和目标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将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城镇化进程蕴含着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和富裕百姓的空前红利。
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我们皇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思路,深入实施社区化发展战略,全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正在进行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逐步确立了以镇驻地为核心,寿塔、郝戈庄生态小镇为支撑,其它农村社区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
镇驻地初步形成了东部生态休闲区,西部产业集聚区,中部行政服务区,南部商贸文教区,北部养老居住区功能分区。
镇区发展空间逐渐拉开,面积达到____平方公里,驻地人口达到____万人。
二是发展基础有效夯实。
今年1—____月份,全镇____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____亿元,销售收入____亿元,实现利税____亿元,分别同比增长____%、____%、____%。
过____万元项目____个,完成投资____亿元,同比增长____%。
三次产业比例为18:55:27。
完成财政总收入____万元,同比增长____%,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____万元,同比增长____%。
总体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基本面较好。
三是发展统筹取得突破。
将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增减挂钩项目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建设桃源居聚合区、寿塔聚合区等安置区____处____万平方米,可安置____户,____人。
乡村教育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____所中小学完成标准化验收,柏戈庄、郝戈庄标准化学校基本完工,城乡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发展。
农村集中供水实现村村通,全镇____公里路网实现互联互通,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深入推进,镇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一、引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制定的。
本文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全面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落实规划内容。
二、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制定了此规划。
三、总体目标1.实现人口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
2.推进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3.提高城市功能和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战略布局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城镇化。
2.推动城市群发展,增强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
3.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镇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4.改革和完善城市体制机制,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5.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6.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五、具体任务1.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3.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4.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
5.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6.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7.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六、政策支持1.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2.改革户籍制度,推动人口自由流动。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品质。
4.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5.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6.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7.推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附件: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完整文本。
2.相关统计数据和调研报告。
2024年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2篇)
2024年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一、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城镇化建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制定并实施2024年城镇建设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____字的2024年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以供参考。
二、总体目标1. 城镇化率目标:到2024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重点城市城镇化率超过80%。
2. 城市规模目标:建设适度规模的城市,避免热点城市的人口过度集中,实现人口合理分布。
3. 城市功能目标:推动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1. 基础设施建设1.1 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提升交通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
加大对地铁、轻轨、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2 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稳定供给。
1.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
推进5G网络建设,完善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2. 城市环境改善2.1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
加强城市绿化管理,提高绿地保护质量,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
2.2 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水量。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
2.3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分类投放宣传力度。
3. 城市功能提升3.1 发展现代产业,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
3.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3.3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
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园区,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四、实施措施1. 完善城镇化规划1.1 制定全国城镇化规划。
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47卷第3期2021年5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f J i a n g s uN o r m a lU n i .(P h i l o s o p h y a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V o l .47,N o .3M a y,2021[收稿日期]2020-08-1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扩大内需的新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13B J Y 052)㊁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城乡一体化条件下苏北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研究 (项目编号:2017S J B 0963)的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石淑华,女,辽宁辽阳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王曦,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㊂十四五 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石淑华 王 曦(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农民工市民化[摘 要]十三五 期间,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纲领性文件,修改了对推进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土地管理法“,建立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㊂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不快㊁质量不高㊁城镇化的空间布局整体协调性不强㊁城市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㊂ 十四五 时期,应该加快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顶层设计,集中力量解决超大城市的农民工落户问题;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 城市群 都市圈 中心城市 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 乡村 全尺度㊁链条式城镇化格局;以防治 城市病 为重点,实现城市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㊂[中图分类号] F 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70(2021)03-0098-12 长时间以来,城镇化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㊂特别是自2001年 城镇化 一词首次出现在 十五 计划以来,城镇化的有关内容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彰显了城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㊂ 十三五 规划中城镇化的有关内容是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蓝本且高度重合,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行规划㊂当前有必要根据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提出新策略㊂一㊁ 十三五 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 期间,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和专项改革政策,修改了对推进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土地管理法“,建立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㊂(一)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基本完成1.新型城镇化建设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纵深调整战略布局十三五 期间,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成为国家极其重要的政治话语,而且对其功能认识不断深化,实现了从人口迁移向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㊂中共十九大之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解决进城农民转移人口 市民化 问题㊂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 十三五 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专门从供需两端阐释了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重大意义㊂2016年2月,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缓慢㊁质量不高㊁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㊂在此背景下,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通过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提出 十三五 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㊂与此同时,围绕户籍㊁土地㊁财税㊁住房㊁公共服务等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详见表1)㊂当前,结合我国实际㊁阶段性发展特征以及新时代主要矛盾,城镇化不仅要解决人口迁移问题,更要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㊂其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㊂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建设,并相继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㊂其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新时期以来,全国经济呈现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㊁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态势㊂这就要求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要承载更多的人口,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聚集,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㊂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拆除大城市人口流动的门槛限制,加快推进大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相继出台㊂这表明,国家已经从更广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㊂2.新型城镇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法律体系建设来看, 十三五 之前,与城镇化建设相关的各项改革处于推进过程中,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时机还不成熟, 十三五 时期,相继颁布和修订了一些法律法规99(详见表1),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㊂表1 十三五 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主要领域发布时间文件名称纲领性文件2016.02‘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2018.01‘关于印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6号)土地制度2016.10‘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发[2016]61号)2016.10‘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发[2016]123号)2018.03‘关于印发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16号)2019.0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次修正版)户籍制度2016.01‘居住证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63号)2016.09‘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72号)财税制度2016.07‘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2016]44号)教育制度2016.07‘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医疗制度2016.01‘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2016.12‘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20号)设市制度2018.10‘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04号)城乡关系2018.0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发[2018]29号)2019.04‘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19]14号)区域经济2018.11‘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国发[2018]35号)2020.03‘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国发[2020]11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规主要有三项:一是2016年开始实施的‘居住证暂行条例“,首次规定进城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凭借居住证在居住地依法享受三项权利㊁六项01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2018年颁布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率先提出行政区划调整应该坚持四个方针,即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㊁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标志着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㊁扩大城市发展空间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从此有法可依;三是2019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首次确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明确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条件与方式,此外,该法还首次界定了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范围,明确了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㊁土地征收程序,使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㊂3.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制度化、常态化2014年7月,我国建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的 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这一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总结上一年度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部署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对有效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㊁协调解决城镇化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㊂尤其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㊁优化城镇化空间结构㊁提升城市功能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持续深入改革,滚动发展㊂城与乡是融合发展的统一体,考虑到今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塑造新型城乡关系,2019年7月成立 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代替 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在更广的视野下夯实了新型城镇化的组织基础㊂(二)主要成效经过几年努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本实现有关规划和政策提出的 十三五 目标㊂具体表现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城镇化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化绿色发展初具规模㊂一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㊂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达到60.6%,超过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中提出的202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的目标㊂户籍城镇化率为44.38%㊂如果按照2015 2019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左右推算,那么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的目标难度并不大㊂两个城镇化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为16.22个百分点,比2014年缩小了2.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二者缩小2个百分点的任务㊂2014 2018年累计进城落户的人口已达1.05亿人,提前两年实现了 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的预期规划目标 1 ㊂二是市民化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㊂2019年,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1 魏后凯㊁李玏㊁年猛:‘ 十四五 时期中国城镇化战略与政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20年第4期㊂101比例㊁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超过99%㊁90%㊁98%,提前一年完成预期目标㊂三是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断优化㊂目前,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 两横三纵 城镇化轴带内形成的19个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㊂四是城镇治理水平显著提高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为90%,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95%,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超过50M b p s,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为100%㊂2018年,这些指标全部提前实现㊂二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性矛盾和问题,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㊂(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不快㊁质量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不快是指户籍城镇化率提高速度比较缓慢㊂自2015年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一直徘徊在16%以上,且有不断扩大趋势,人口流入较为集中的东部发达省市尤为突出㊂这是户籍制度改革滞后㊁城市生活成本较高㊁农民工落户意愿降低等多种原因所致㊂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就意味着城镇里一直存在着2亿多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㊂这不符合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高主要体现为:一是落户重点人群有偏差㊂国家旨在重点解决进城时间较长㊁就业能力较强的农业转移人口,兼顾农村籍高校毕业生㊂但从各地户改的实践来看,各类城市重视后者,基本上取消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落户门槛;而大城市对农民工落户的显性门槛虽然降低了,但隐性门槛依然存在㊂另外,各地加快了县改市㊁乡改镇㊁村改居等行政区划调整步伐,农民就地转户数量剧增㊂城市新增人口主要来自当地农业人口就地落户和普通高校农村籍新生,二者占比分别为41%㊁19%,而农民工的贡献占比仅为16% 1 ㊂也有专家认为,农业人口就地落户的占比为53%,农民工的贡献占比为26% 2 ㊂这种统计意义上的市民化虽然使得大批农业人口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城镇户籍,但没有实现城镇非农就业,没有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㊂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差异㊂当前,我国已全面推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因财力有限仍推行城乡有别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农转居 的新市201 12魏后凯㊁李玏㊁年猛:‘ 十四五 时期中国城镇化战略与政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20年第4期㊂邹一南:‘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再认识与城镇化转型 基于新增城镇人口的来源结构角度“,‘东岳论丛“,2016年第11期㊂民不能享有与老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14.3%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参加本地高考,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住房保障㊂(二)城镇化空间布局出现分化,整体协调性不强首先,超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㊂2010年以来,我国外出人口不断流向东部地区尤其是北㊁上㊁广㊁深4个城市,这4个城市外来常住人口之和占我国外出总人口的22%以上㊂近年来,北京外来人口有所减少,但其他3个城市外来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㊂这些城市人口主要聚集在主城区,空间聚集比较明显㊂2018年,北京城六区的人口密度为8418,但是市区人口密度仅为1313㊂其中,延庆㊁怀柔两区人口密度不足200㊂上海㊁深圳的主城区人口密度都超过了10000,但也都存在人口密度刚刚超过500的辖区㊂表年我国个重点城市人口与资源承载力基本情况(单位:人/平方公里㊁万元)301其次,大城市数量较少,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㊂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共62个,占城市总数的9%㊂以包括省会城市㊁计划单列市在内的40个重点城市为例,从城区人口密度来看,达到40个城市均值3236人/平方公里的有24个城市,刚刚超过半数㊂排名前10位的多数是中部城市,东部城市只有2个㊂在低于均值的16个城市中,东部城市占据了半壁江山(见表2)㊂如果按照均值来衡量,这些城市至少还能容纳7800万人口,尤其是北京㊁重庆㊁南京㊁青岛㊁长春㊁大连㊁济南㊁苏州㊁无锡等城市有更大的人口容纳空间(见表3)㊂从人均G D P 来看,只有15个城市超过了均值,仅占37%;且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只有长沙和武汉㊂在低于均值的25个城市中,多数位于中西部,东部只有4个㊂如果按照40个重点城市人均生产总值11.13万元来衡量,这25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至少可以增加58308亿元,经济效益能够提高26%(见表4)㊂这表明,我国重要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东部城市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承载更多的劳动力?二是中西部城市如何把现有人口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换言之,我国重要城市都面临人口要素与经济效益的空间配置和利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一难题㊂表3 2018年我国低于40个重点城市均值的城市人口承载力(单位:人/平方公里㊁万人)城市城区人口密度排位城区面积(1)(2)(1)-(2)长沙3121251199.84374.43388.27-13.84东莞2779262465.00685.03797.69-112.66大连2501271523.00380.83492.85-112.02济南2494281665.87415.49539.08-123.59贵阳2376291230.00292.24398.03-105.79苏州2344301523.88357.25493.14-135.89昆明2233311782.60397.97576.86-178.89无锡2052321261.26258.84408.15-149.31重庆2026337440.001507.662407.63-899.97乌鲁木齐1874341528.80286.47494.73-208.26青岛1660353089.18512.70999.68-486.98南京1555364226.41657.201367.69-710.49长春1332373427.42456.401109.13-652.73北京11363816410.001863.405310.37-3446.97拉萨106439505.4253.80163.56-109.76银川895401773.50158.70573.91-415.21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注:(1)是2018年各市城区人口规模;(2)是按照40个重点城市人口密度均值计算的各市城区人口规模㊂401表42018年我国低于40个重点城市均值的城市经济效益比较(单位:万元/人㊁亿元)城市人均G D P排位(1)(2)(1)-(2)大连10.96167668.57784.32-115.82福州10.15177856.88614.62-757.82郑州10.001810143.311281.37-1138.07东莞9.86198278.599340.52-1061.93拉萨9.75208278.599340.52-1061.93合肥9.67217822.99000.83-1177.93长春9.55227175.78361.97-1186.27南昌9.51235274.76172.14-897.44成都9.392415342.818175.29-2832.49呼和浩特9.28252903.53479.24-575.74太原9.20263884.54698.42-813.92济南9.03277856.69683.10-1826.50乌鲁木齐8.84283099.83901.96-802.16银川8.44291901.52504.81-603.31西安8.34308349.911134.12-2784.22贵阳7.78313798.55433.55-1635.05昆明7.60325206.97624.05-2417.15沈阳7.56336292.49255.71-2963.31兰州7.20342732.94219.27-1486.37重庆6.563520363.234522.92-14159.72海口6.56361510.52562.46-1051.96西宁6.20371286.42308.14-1021.74哈尔滨5.80386300.512084.95-5784.45石家庄5.55396082.612189.13-6106.53南宁5.55404026.98073.81-4046.91数据来源:(1)各城G D P规模来自于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注:(1)是40个重点城市实际G P D总量;(2)是按照40个重点城市人均G D P标准计算的各城市G D P规模㊂再次,小城镇数量过多,聚集人口能力较弱㊂2018年,我国县城共有1518个,是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总数(970个)的1.5倍,是城市总数(673个)的2.2倍㊂县城人口5011.57亿,仅占城镇常住人口的19%㊂近年来,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回了家乡所在地的县城,就近城镇化速度加快㊂然而,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堪忧㊂自2012年以来,县城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仅占全国城镇的13%㊂县城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比城市低5%和13%,污水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地率分别低4%和6%㊂显然,县城公用事业的低水平供给无法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㊂(三) 城市病 集中爆发,城市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60%,城镇化进程进入中后期阶段,是 城市病 集中爆发时期㊂从土地使用来看,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㊂2015-2018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52012平方公里增加到58456平方公里,增长了12.4%;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从71116万人提高到83137万人,增长了7.8%㊂这直接导致全国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从14826人/平方公里减至14222人/平方公里,降低了4.1%㊂从环境污染来看,城市空气污染很严重㊂‘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告“显示,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8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53.4%㊂很多城市的P M2.5㊁O3等大气污染物严重超标㊂从能源消耗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是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支撑的㊂2018年,我国G D P占世界经济的15.8%,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3%,单位G D P能耗是世界水平的2.5倍㊂我国水资源不足,但我国单位G D 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㊂从交通状况来看,高德地图‘2019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有23个城市的 交通健康指数 低于健康水平线,近半数处于亚健康状态㊂造成 城市病 的根本原因并非城市人口增多,人口增多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根本的原因是对经济与社会问题治理不善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本身说明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㊂当大量人口聚集城市时,城市政府就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来实现必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及时提供外来人口所需的各种公共产品,否则 城市病 就会爆发㊂因此, 城市病 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㊂三㊁ 十四五 时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我国城镇人口超过8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社会,高质量发展将是今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㊂新时期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围绕提高农民工市民化㊁发展城市群㊁防治 城市病 等内容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㊂(一)加快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顶层设计以往规划和政策强调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挤压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规模和质量,而且缺少具体解决方案㊂目前是重点解决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㊁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落户的重要窗口期㊂这主要基于以下判断:第一,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速开始放缓,此时恰好601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进而缩小两种城镇化率差距的最佳时机㊂这不仅关系到这部分群体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实情况,更关系到这部分人口可能返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规模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效应造成的损失㊂第二,消除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㊂新修改的‘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民工进城落户不能以失去农村承包地㊁宅基地㊁集体经济利益为代价,保护了进城落户农民工的农村 三权 ㊂为此,要加强农民工城镇落户的顶层设计,鼓励不同地区探索各具特点的农民工户籍城镇化路径,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㊂1.要重新界定城镇户籍人口,应该将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情况作为重要指标㊂因此,加快制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㊂2.以省为单位,结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国家目标和各类城市的具体要求,对各省市两种城镇化率的差距进行排名㊂除个别超大城市外,凡是两种城镇化率差距较大的省市要分析其存在的实际困难,制定解决问题的专属 菜单 ,使更多的农民工尽快落户㊂3.集中力量解决北㊁上㊁广㊁深4个超大城市的农民工落户问题㊂这4个超大城市人户矛盾最为突出㊁农民工落户愿望最为强烈㊂2019年,这4个城市外来常住(非户籍)人口规模分别达到了745.6万人㊁977.71万人㊁576.87万人㊁849.1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4.6%㊁40.3%㊁37.7%㊁63.2%㊂这4个城市不能只是允许各类人才落户,还应该让农民工的重点人群落户㊂4.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家庭安居问题㊂工业化引领下的城镇化过程只是把农业转移人口当作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农民工进城是个人迁移而不是家庭迁移㊂2019年我国进城农民工13500万人,有配偶的占68.8%,举家外出农民工占比仅为20%,这就意味着7400多万进城农民工与家人分离㊂如果按照三口之家来计算,这些农民工进城安家至少可以带动1.5亿的增量人口,这是提高我国城镇化率的动力所在㊂因此,在不妨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应该为这部分群体提供合法的栖身之所,尽最大努力将他们纳入保障房㊁廉租房范围内,为他们创造低成本的安居条件 1 ㊂(二)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 城市群 都市圈 中心城市 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 乡村 全尺度㊁链条式城镇化格局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打破大城小镇独立发展模式,构建 城市群 都市圈 中心城市 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 乡村 全尺度㊁链条式发展格局㊂既要研究城市群㊁都市圈等宏观问题,还要研究中心城市中观问题,更要研究小城市㊁小城镇㊁乡村发展等微观问题,形成链条紧凑㊁整体协调㊁形态多样的城镇化布局㊂这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 1 蔡昉:‘如何让新型城镇化走得更远“,‘学习时报“,2018年4月27日㊂701。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摘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宏观方面(国家及自治区政策的支持)三部委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上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府资金等多个方面内容。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要任务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来改变当地的维稳形势,从而带动农村发展。
同时,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坏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乌恰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未来较长时期来看,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其主导产业将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旅游业等重要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强调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明确未来发展核心产业。
1、两大特色产业包括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乌恰城郊休闲产业带项目,主要是依托现有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参与整个区域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协作分工,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整体产业格局。
2、一、三产业发展指引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农业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农业加工业相结合,将农业从一产逐步向三产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3版)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措施,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以帮助相关机构和部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制定城镇化规划1.1 城镇化发展目标: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包括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1.2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城市体系规划,制定各地区城镇化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布局。
1.3 城市规划:根据区域规划,制定各城市的详细规划,包括城市用地布局、城市建设标准等方面的规划要求。
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
2.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2.3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电力、燃气、能源储备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保障。
三、促进城市产业发展3.1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城镇化发展目标,制定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促进各城市优势产业的发展。
3.2 企业引进政策:出台针对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引进政策,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城市。
3.3 创新创业支持:加强城市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建设,培育和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
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4.1 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
4.2 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
4.3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加强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系统建设,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
五、保障城市居民权益5.1 住房保障政策:制定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住房保障政策,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条件。
5.2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5.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解读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解读第1章引言 (3)1.1 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 (3)1.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 (3)第2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 (4)2.1 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 (4)2.2 空间布局与城镇体系 (4)2.3 政策措施与制度创新 (5)第3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3.1 交通基础设施 (5)3.1.1 优化公共交通体系 (5)3.1.2 构建多层次交通网络 (5)3.1.3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6)3.2 水资源与给排水设施 (6)3.2.1 水资源保障 (6)3.2.2 给排水设施建设 (6)3.3 能源供应与环保设施 (6)3.3.1 能源供应保障 (6)3.3.2 环保设施建设 (6)第4章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 (7)4.1 产业结构优化与新兴产业培育 (7)4.1.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7)4.1.2 新兴产业选择与发展策略 (7)4.1.3 政策措施与支持体系 (7)4.2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发展 (7)4.2.1 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7)4.2.2 产业集群构建与发展策略 (7)4.2.3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7)4.3 服务业发展与就业促进 (7)4.3.1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7)4.3.2 服务业发展重点与布局 (7)4.3.3 服务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策略 (8)4.3.4 案例分析与启示 (8)第5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8)5.1 生态环境保护 (8)5.1.1 生态功能分区与保护 (8)5.1.2 生态红线划定与管控 (8)5.1.3 生物多样性保护 (8)5.1.4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8)5.2 环境污染治理 (8)5.2.1 水环境治理 (8)5.2.2 大气环境治理 (9)5.2.3 土壤污染防治 (9)5.2.4 噪声与固体废物治理 (9)5.3 生态修复与建设 (9)5.3.1 退化土地修复 (9)5.3.2 森林与城市绿化 (9)5.3.3 生态廊道建设 (9)5.3.4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9)第6章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9)6.1 教育资源优化与配置 (9)6.1.1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9)6.1.2 提升教育质量 (10)6.1.3 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10)6.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0)6.2.1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10)6.2.2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10)6.2.3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0)6.3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10)6.3.1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10)6.3.2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0)6.3.3 促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 (10)第7章城乡融合发展 (11)7.1 城乡规划与政策统筹 (11)7.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7.3 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11)第8章人口与就业管理 (11)8.1 人口规模与结构优化 (11)8.1.1 人口规模控制 (11)8.1.2 人口结构优化 (11)8.2 劳动就业与培训 (12)8.2.1 劳动就业保障 (12)8.2.2 职业技能培训 (12)8.3 人才引进与培养 (12)8.3.1 人才引进政策 (12)8.3.2 人才培养机制 (12)8.3.3 人才激励机制 (12)第9章城市治理与社区建设 (12)9.1 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 (12)9.1.1 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12)9.1.2 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13)9.1.3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 (13)9.2 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 (13)9.2.1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13)9.2.2 推进居民自治 (13)9.2.3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13)9.3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 (13)9.3.1 加强城市安全管理 (13)9.3.2 构建应急管理体系 (13)9.3.3 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13)9.3.4 提高市民安全意识 (13)第10章保障措施与评估监管 (14)10.1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4)10.1.1 完善政策体系 (14)10.1.2 加强资金保障 (14)10.1.3 创新融资模式 (14)10.2 评估监测与绩效考核 (14)10.2.1 建立评估监测机制 (14)10.2.2 强化绩效考核 (14)10.2.3 完善激励机制 (14)10.3 社会参与与公众监督 (14)10.3.1 加强社会参与 (14)10.3.2 强化公众监督 (14)10.3.3 推进信息公开 (15)第1章引言1.1 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首都西南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统筹城 乡,构建一体化的社会保 障体 系。通过及时足额补缴社会保险金 、建立失业保险机制等 ,不断 完善失地转居人员社会保 障体系,让失地农 民生有所食 ,老有所养 ,病有所 医;以创新土地征用和流转机 制为切入 口,着力通过土地集 中实现规模效益 、通过土地级差地租突破资金瓶颈 ,建立村民社保基金 ,统
气化 、太 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全面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 完善 配套服 务功能 ,提升社 会公共服务 水 平。 以实现西南 区域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 为 目 标, 着力加强教育 、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
公 共 服务 设施 建设 :切 实加 强对 社 区 管理 人员 的
问题 。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的地方法规 ,将生态涵养 区的发展定位 、方向和重点及生
态补偿 机 制 的实 施 程序 等 以市级 地方 法规 的形 式确 定下 来 ,明确 补偿 范 围 、对 象 、标准 和方 式等 相关 内容 。
西部 山区以特 色小城镇为支撑 ,重点发展绿色生 态休 闲产业。西部 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矿山开采破坏 严重 , 作为生态涵养发展 区又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涵养保护功能。未来 ,该 区域发展产业 、选择项 目应充分 考虑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要求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支撑 ,积极培育新兴替 代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休 闲产业 ,做大做强都市生态农业 ,适度发展生态修复产业 ,形成具有鲜 明山区特
在 推 进西 南 区域新 型 城镇 化 发展 的过程 中 ,要 积极 探索 区域协 调 联 动 、生态 修 复 、城 镇综 合 管 理 、城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2023版)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 城市交通建设●提升道路网格化规划与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发展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1.2 水电气供应建设●改造和扩建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提高供应能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能源调度和利用效率1.3 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城市绿化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二、产业结构优化2.1 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2.2 城乡产业对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加值●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水平2.3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三、人才引进与培养3.1 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级人才到城市发展●提供高薪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人才创新能力3.2 培养创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创业项目和创业培训●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促进创业资源共享3.3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创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风险四、生态环境保护4.1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2 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4.3 强化环境监管与治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五、城市社会事业发展5.1 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义务教育公平入学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5.2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效率5.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和低保制度,保障基本生活附件:●城市交通规划图●城市绿化规划图●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人才引进政策文件●环境保护监测数据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优化。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河南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根据青海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黄南州十二届八次会议和河南县委十四届第48次常委会议精神,依照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政府各部门提交的材料,形成如下发展思路。
一、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城镇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并在一定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水平。
目前,我县户籍人口为4万余人,城镇户籍人员5千余人,城镇化率还达不到13%。
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既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提高城镇化率,又有利于推动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流转,将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或生态用地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人口城市化转移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我县已全面推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二是积极推动建立居住证制度。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动实施居住证制度。
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健全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参与居住地社会事务提供依据;建立与就业、住所、参保及居住年限等相挂钩的积分制度,完善居住登记,为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有利条件;三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机制。
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城落户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住房保障政策;将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稳定收入,且住房面积、收入水平符合政府公布的住房保障标准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就业所在地住房保障范围;四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保证随迁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创造条件逐步满足随迁子女入园需求;五是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城落户农民在城镇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当地的失业保险;灵活就业的,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随迁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可参加迁入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漳河老镇新规划思路与布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漳河老镇新规划思路与布局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的战略发展要求,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荆门漳河老镇抓住机遇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及产业优势,统筹规划,为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探讨漳河老镇新型城镇化规划思路,与业内人士交流学习。
关键词:漳河老镇;新型城镇化;规划漳河老镇位于荆门市西郊,漳河水库东南岸,是航空新城(爱飞客镇)南部的重要功能板块,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90.95公顷。
2016年,住建部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漳河镇入选首批特色小镇,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力争经过努力规划改造,使其发展成为特色镇和重点镇,实现城镇承载力、镇容镇貌等上新台阶。
1 规划构思1.1有机更新、持续发展(1)针对不同建筑质量,采取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在对现状建筑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方案,确定现状建筑的保留、改造、拆除等处理措施。
保留建筑:现状建筑质量较好,层高较高,拆迁难度大的建筑尽量保留。
以延续原有的城镇肌理,并利于规划方案的实施。
保留建筑根据权属,部分保留现有功能,部分植入新的功能,并统一进行外立面改造于包装。
规划方案中保留改造的建筑面积约21.0 万平方米。
拆除建筑:拆除质量较差的建筑,清理漳河水库边风景资源较好、价值较高地段的现有建筑,打造空间完整、风貌和谐的旅游度假小镇。
规划方案中拆除现有建筑面积 12.9 万平方米。
(2)延续原有城镇道路骨架。
基地内原有的道路体系尽量保留,新增加的城市道路与原有道路体系无缝对接。
重点调整滨水区域的漳河路的道路线型,打造一条集滨湖观光、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滨水景观道路。
适当增加镇区与外部交通、与周边区域连接的道路网密度,增加各个片区的交通可达性和便捷性。
(3)延续传统城镇空间街巷尺度。
改造后的建筑尺度与原有城市空间肌理相协调,建筑形态以小体量、院落式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城乡规划方面:
城乡规划的综合性、政策性和前瞻性决定了其在城乡建设中的“龙头”地位。
XX新型城镇能否做到科学发展,能否建设得有特色有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的发挥。
未来XX 城乡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积极推进XX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
按照XX市新的战略规划提出的“根植性发展、精致型开发、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把XX区59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完整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将传统意义的小城镇、村庄视为整体城市化发展的一部分加以深度统筹、规划,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较为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以“总规”规范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
2、推广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这些年来XX城区形象不太理想,诸多原因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开展城市设计。
为彰显XX区城乡规划建设的XX文化特色,下一步有必要引进先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以“XXXXXXXXX”城市设计征集活动的成功经验为指导,注重发挥规划专家智慧,以扎实的宏观研究政策为先导,以功能设计为基础,把功能研究作为城市设计的前提,大力推广城市设计理念。
一是对XX几个城区出入口、旧城改造片区、新开发区域等重要节点进行城市设计,将每一处形态设计根植与相应功能细节,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二是严格新征用地规划管理工作,优先编制拟拍卖(出让)地块、旧城改造区、近期重点发展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
3、切实加强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
主动协调配合、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民生民安项目专项规划研究和编制,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各项目尽快上马建设,弥补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
重点要做好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教育、医疗、林地保护、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工作。
4、积极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
树立“规划”+“策划”理念,积极吸引策划机构,在规划的基础上,找准规划与项目的结合点和规划实施的着力点,推介、吸引一批重点投资项目落户XX,重点规划和策划好XXXXXX、XXXXXX、
XXXXXXX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使城乡规划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5、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是从规划指导入手,以XXX村、XXX村两个示范村作为典型进行宣传,以点带面,指导各村(居)从解决农村宅基地、人居环境、生活生产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入手,逐步改善优化村庄功能,力求XX新农村建设得到总体提升。
二是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严格按照城乡发展具体实际,分期分批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并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区推广。
三是通过统一规划,全力做好垃圾转运(压缩)站的布点规划建设,解决好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6、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是摆在XX新型城镇化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是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关、停、整、拼那些不符合规定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业,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原则建设环保印染工业园,制定时间表,引导印染企业
逐步转移到工业园区。
二是规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公共服务实施,全力推进千村环境卫生整治。
三是提高绿化水平,在建设规划中制定出系统的绿化方案,严格划分出绿化专用地,最终形成完整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注重对废水的回收利用,从而减少绿地养护用水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