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日制专升本 行政管理学提纲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个体是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率,实施国家意志,是公共行政活动的主要方式和目的。

公共行政的本质在于执行。

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只能、社会职能。

使18项职权。

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能: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

公共危机通常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时间。

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

我国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

公务员理应回避的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

回避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工资的主体。

行政执行:国家行政机关机器公务人员依据宪法、法律、法规等,充分调动政府资源,通过一系列运作机制,主机贯彻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的政策、决策,推行国家政务和执行行政决定,以落实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主任务的全部活动过程。

一般原则:绩效原则、符合决策原则、灵活变通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主要方法: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

电子政务:国家机关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在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结构方式的基础上,为
全社会提供一个全天候公共服务平台的全新管理方式。

行政监督:行政组织中拥有合法监督权的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

《行政管理学》自考大纲详细版

《行政管理学》自考大纲详细版

《行政管理学》考核知识点第一章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二、行政管理学在中国(一)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入的行政学(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一)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二)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三)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环境一、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一)行政环境的含义1.行政系统的界限2.行政环境的含义(二)行政环境的构成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三)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和塑造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二、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2.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三、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2)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3)对行政系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着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2.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2)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超人意志(3)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3.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制度(2)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为专制主义的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4.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特殊的人际关系观念(2)普遍的人际关系观念5.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2)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3)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二)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2.民族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的体制3.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4.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三)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2.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四、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4.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5.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及机构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3.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5.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的制约五、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1.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2.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3.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与法治化2.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4.大力推动法治建设(三)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1.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1)树立民主意识(2)树立法律意识(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4)树立政绩意识(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2.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法治化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3.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1)实现政教分离(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3)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4)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受法律的约束(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1.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2.发对侵略,发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第三章行政职能一、行政职能概述(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1.执行性2.多样性3.动态性(二)行政职能体系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1.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3.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具有重要意义二、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三、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1.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3.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关系的理顺(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3)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4)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3.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第四章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1.行政组织的含义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3.行政组织的特性(1)政治性与社会性(2)法制性与权威性(3)系统性与动态性4.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1)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的区别(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4)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5)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二)行政组织的类型1.领导机构2.执行机构3.监督机构4.咨询机构5.信息机构6.辅助机构7.派出机构(三)行政组织结构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层次管理的原则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3.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二、行政组织理论(一)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2.新古典组织理论3.现代组织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2.列宁的组织理论3.毛泽东、邓小平的组织理论三、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1.编制管理的含义2.编制管理的意义(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编制管理的原则(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编制立法原则2.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第五章行政领导一、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及其特点1.领导的概念2.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领导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3.“领导”与“管理”:概念的异同辨析(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差异性(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2.领导、管理专业化的意义3.领导、管理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三)行政领导的含义和作用1.行政领导的概念2.行政领导的特点(1)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2)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3.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二、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1.行政领导者职位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2)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1.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2.职位与职位的关系(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1.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内容(四)行政领导权威1.行政领导权威的含义2.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1)维护行政领导权威,首先取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2)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及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高校领导体制(3)维护行政领导权威,必须在各层领导集体内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坚强领导核心(4)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5)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做到合理放权三、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2.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1.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含义2.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3.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1.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的关系制度2.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制度3.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四、行政领导的方式、方式和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1)实事求是方法的含义(2)实事求是方法的基本内容2.群众路线的方法(1)群众路线方法的含义(2)群众路线方法的内容3.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分析方法的含义(2)矛盾分析方法的内容(三)行政领导方式1.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2.几种主要的领导方式(1)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领导方式(2)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的领导方式(四)行政领导艺术1.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与分类2.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领导艺术(1)总体性领导艺术(2)专业性领导艺术3.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1)授权艺术(2)用人艺术(3)处事艺术(4)运时艺术五、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含义2.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3.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三)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合理的静态结构(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智能结构(4)气质结构2.合理的动态结构(1)合理关系(2)合理状态第六章人事行政一、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一)人事管理1.招聘2.调配3.培训4.考核5.薪酬6.劳动关系管理(二)人事行政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管理的区别:1.管理对象不同2.管理权来源不同3.权威性不同4.性质不同5.复杂性不同6.法律规范程度不同(三)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1.工作性质和地位不同2.内容不同3.任务不同4.职责分担不同5.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二、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2.强调政治中立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4.实行功绩制原则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二)中国公务员制度1.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不搞政治中立(2)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3)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4)宗旨是为人民服务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1)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2)职位分类(3)公务员录用(4)考核、奖励、纪律与惩戒(5)职务任免与升降(6)培训、交流与回避(7)工资、保险与福利(8)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9)职位聘任三、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一)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的变革1.政治中立原则的动摇2.弹性化的任用制度3.谈判工资制4.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出现5.放松规制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二)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1.政府雇员制2.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3.绩效考核创新4.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第七章公共预算一、公共预算概述(一)公共预算的含义(二)公共预算的功能1.控制2.管理3.计划(三)公共预算的目标1.总额控制2.配置效率3.运作效率4.财政问责二、我国的预算改革(一)预算改革前我国的预算体制(二)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三、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一)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能(二)预算周期四、预算编制与审批(一)我国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二)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1.合法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稳妥性原则6.重点性原则7.透明性原则8.绩效性原则(三)编制方法1.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管理2.项目支出3.绩效评价(四)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五、预算执行(一)控制与灵活性的权衡(二)财政管理周期(三)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1.执行进度缓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2.收支过程中仍存在违规行为3.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六、政府决算(一)政府决算的主要内容(二)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三)政府决算的审查和批准第八章行政信息一、行政信息概述(一)行政信息的内涵1.信息资源与行政信息2.信息资源管理(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3)信息资源管理的要素3.行政信息管理(1)行政信息管理的含义(2)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二)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视角1.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信息管理的产生(2)行政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2.行政信息管理研究视角(1)内容视角(2)技术视角(3)经济视角(4)人文视角(三)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1.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概述(1)标准的分类与分级(2)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内容(3)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的方法2.行政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1)数据元素标准(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3)用户视图标准(4)概述数据库标准(5)逻辑数据库标准3.中国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二、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一)行政信息管理体制1.行政信息管理的机构2.行政信息管理职能3.行政信息管理人员(二)行政信息采集管理1.行政信息采集的含义2.行政信息采集的过程(1)行政信息采集的准备阶段(2)行政信息采集的实施阶段(3)行政信息采集的评估阶段3.行政信息采集的渠道与方法(1)行政信息采集的渠道(2)行政信息采集的方法(三)行政信息存储1.行政信息存储的含义2.数据库3.行政信息库的构建(1)行政信息库构建的目标(2)行政信息库的构建(四)行政信息分级分类1.行政信息分级(1)社会公开类行政信息(2)部门共享类行政信息(3)依法专用类行政信息2.行政信息分类(五)行政信息公开1.行政信息公开的含义2.行政信息公开制度(1)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2)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措施(六)行政信息交换共享1.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含义2.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的管理措施(1)编制行政信息交换共享目录体系(2)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标准规范(3)健全与完善行政信息交换共享制度(4)加强行政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库的建设三、行政信息开发利用(一)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概述1.行政信息开发(1)行政信息开发的含义(2)行政信息本体开发和应用开发(3)行政信息开发评价2.行政信息利用(1)行政信息利用的含义(2)行政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关系3.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的框架(1)机制框架(2)经济框架(3)建设工程框架(4)建设内容框架(二)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1.西方国家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1)推行市场化政策取向(2)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科学开发行政信息(3)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4)完善行政信息政策法规,为行政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环境(5)重视信息人才开发和培养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1)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现状(2)我国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三)行政信息法制建设1.国外信息资源法制建设的基本概况2.美国A-130号通告3.我国行政信息法制化建设概况4.行政信息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独立法律部门地位(2)行政信息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一、政策过程(一)政策议程建立1.政策问题的确认2.建立议程的途径(二)政策方案形成1.信息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预见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三)政策决定1.决策者及其权力的合法化2.政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3.政策内容的合法化4.政策内容法律化(四)政策执行1.政策执行的主体及其对象(1)各级政府行政部门(2)立法与司法机构(3)中介组织(4)社区组织2.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1)政策决定因素(2)政策资源因素(3)政策环境因素(五)政策评估1.政策评估的主体和标准(1)内部评估者(2)外部评估者2.政策评估的类型(1)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2)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3)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二、政策分析的方法(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二)专门的分析方法1.过程方法2.实体方法3.逻辑实证方法4.计量经济学方法5.后实证主义方法6.参与主义路径7.规范性描述方法8.意识形态方法9.历史方法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一、政府公共关系(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1.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2.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1)主体的权威性(2)对象的复杂性(3)传播的优越性(4)目标的独特性(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1.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1)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2)政治民主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2.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4)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1.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3.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4.多办实事,协调内部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四)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1.民意测验2.信访工作3.信息公开与办事公开4.新闻发布(1)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2)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5.拓宽社会沟通渠道(1)社会协商对话(2)公众议政活动(3)公众投票公决6.公共危机事件处理(1)尽快掌握事实真相的全貌(2)确定对外发言人及统一新闻发布口径(3)加强信息交流,寻求公众支持(4)做好善后处理7.政府形象管理(1)政府形象的基本特征(2)政府形象管理二、行政沟通(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二)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1.行政组织作为传播源的缺陷2.行政沟通把关人(三)沟通内容:行政信息1.沟通内容与行政活动2.不同层次的沟通内容对行政过程的影响(四)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1.沟通渠道的容量与长度。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成教版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成教版

《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成教版)(2014年3月)一、考试目的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加强对行政管理学的学习,检验他们对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⑴了解: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⑵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第二章行政环境⑴了解: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的构成。

⑵理解和掌握:认识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第三章行政职能⑴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行政职能体系以及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⑵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情况;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行政组织⑴了解: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结构。

⑵理解和掌握: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行政领导⑴了解:行政领导的含义和作用;⑵理解和掌握:了解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责任及其关系,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的内容;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的内容;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的必要性。

第六章人事行政⑴了解: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⑵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行政信息⑴了解:行政信息的内涵。

⑵理解和掌握: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

第九章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⑴了解:政策过程的内容。

⑵理解和掌握: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十章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⑴了解: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特征和任务;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⑵理解和掌握:行政沟通的内容;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

第十一章行政伦理⑴了解:行政伦理发展态势和功能。

⑵理解和掌握: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建构与行为约束第十二章行政法治⑴了解:行政法治的含义、行政立法的含义。

行政管理复习大纲

行政管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管理概述一、行政管理的含义1.三种不同角度的解释2.行政管理的概念二、行政管理的产生及其精神1.行政管理产生的背景2.行政管理的精神3.现代行政管理的变化三、行政管理的原则1.法制原则2.服务原则3.效率原则4.责任原则第二节行政管理的理论发展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理论2.行为理论3.决策理论4.系统理论5.新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二、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政府定位问题2.政府官员问题3.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4.依法行政问题5.观念更新问题第三节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二、研究的方法1.规范方法2.经验方法3.案例方法4.比较方法第二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一、行政职能的特点1.执行性2.整体性3.多样性4.动态性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2.研究行政职能对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节行政职能的构成一、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二、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第三节行政职能的转变一、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行政职能转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行政职能转变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行政职能转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行政职能转变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二、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1.职能重点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第三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1.领导者中心说2.互动说3.结构说4.目标说二、行政领导的含义三、行政领导活动的要素1.领导者2.被领导者3.领导目标4.环境四、行政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1.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2.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关系五、行政领导者的产生与特征1.行政领导者产生研究的三个阶段2.行政领导者的特征六、行政领导的失败与独特性1.导致行政领导失败的四个原因2.行政领导的独特性第二节行政领导的结构与过程一、行政领导的结构1.正式结构2.非正式结构二、行政领导的过程1.科学化过程2.艺术化过程第三节行政领导的方式、类型和内容一、行政领导的方式1.首长负责制和合议制2.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二、行政首长的领导类型1.独断型的领导行为模式2.放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3.民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三、行政领导活动的内容1.计划活动2.组织活动3.指挥活动4.控制与监督活动5.协调活动第四章行政决策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点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2.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3.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二、行政决策的类型1.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5.单项决策与序贯决策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2.行政决策具有优化行政管理目标、节约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3.行政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枢纽系统1.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特点2.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二、行政决策信息系统1.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类型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作用三、行政决策咨询系统1.行政决策咨询机构的特点2.我国咨询机构的类型3.咨询机构及其人员的作用第三节行政决策过程一、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1.理性决策模型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3.渐进决策模型4.混合扫描决策模型二、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1.决策问题的发现和诊断2.决策目标的确立3.决策方案的制定、评估与抉择4.决策的实施与完善三、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第五章行政沟通第一节行政沟通概述一、沟通与行政沟通的含义1.沟通的含义2沟通的要素3.沟通的特征4.行政沟通的含义二、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1.民主参与理论2.决策制定理论3.动能组织理论4.人格尊重理论三、行政沟通的组织功能1.收集功能2.维持功能3.革新功能4.监控功能5.协调功能第二节行政沟通的种类、方式与形态一、行政沟通的种类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二、行政沟通的方式1.沟通的方式2.文字沟通的优缺点3.口头沟通的优缺点三、行政沟通的形态1.连串式沟通形态2.放射式沟通形态3.循环式沟通形态4.放射一连串式沟通形态5.放射一循环式沟通形态6.连串一放射一连串式沟通形态第三节行政沟通的关系与过程一、行政沟通的关系1.有沟通中心和无沟通中心的沟通关系2.单向沟通关系和双向沟通关系3.正式的沟通关系和非正式的沟通关系4.直接沟通关系和间接沟通关系5.定型沟通关系和不定型沟通关系二、行政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意愿的形成2.选择发送意愿的媒介3.将意愿转化为符号4.决定意愿发送的途径与时间5.接收者注意并接收信息6.接收者对意愿的了解7.接收者采取配合行动第四节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克服一、行政沟通的障碍1.心理障碍2.语言符号障碍3.认识和理解障碍4.意识形态与身份地位障碍5.组织规模、层级与专业化障碍6.非语言符号的模糊性引起的障碍二、沟通障碍的克服1.下行沟通2.上行沟通3.语言表达4.沟通环境5.沟通手段6.沟通形式三、行政沟通的要领与准则1.巴纳德的七项沟通原则2.孔茨和唐纳尔的沟通原则3.“良好沟通十诫”第六章行政监督第一节行政监督概述一、行政监督的含义二、行政监督的功能1.行政督察2.行政纠错3.行政防护三、行政监督的意义1.维护正常的行政秩序2.保护国家整体利益3.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第二节行政监督系统一、一般行政监督系统1.一般行政监督系统的含义2.中国现行的一般行政监督系统二、专门行政监督系统1.专门行政监督系统的含义2.西方国家的专门行政监督系统3.中国的专门行政监督系统第三节行政监督的内容一、行政指派监督1.行政指派的含义2.行政指派监督的内容二、行政指导监督1.行政指导的含义2.行政指导监督的内容三、行政评价监督1.行政评价的含义2.行政评价监督的内容第四节行政监督的方式和原则一、行政监督的方式1.一般监督与专门监督2.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3.经常性监督、定期性监督与不定期性监督4.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二、行政监督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行动统一原则3.弹性原则4.尊重下级原则5.幅度原则6.时效原则7.经常性原则8.公正性原则第五节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一、西方国家的行政监察制度1.议会监察制度2.政府监察制度3.监察院制度二、我国行政监察与其他监督的关系1.行政监察与人大监督2.行政监察与司法检察3.行政监察与党纪检查4.行政监察与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5.行政监察与政协、社会团体的监督三、完善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1.加强制度建设2.构建行政监督网络第七章人事行政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一、人事行政的含义二、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1.人事行政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活动之一2.人事行政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三、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1.公平竞争原则2.功绩制原则3.依法管理原则第二节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一、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1.发生阶段3.成熟阶段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1.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2.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1.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过程第三节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二、职位分类1.职位分类的含义2.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三、录用1.录用的含义2.录用的原则四、考核、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1.考核2.职务任免3.职务升降五、奖励与惩戒1.奖励2.惩戒六、培训、交流与回避1.培训2.交流3.回避七、工资、保险与福利1.工资2.保险与福利八、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1.辞职、辞退2.退休3.申诉控告第八章行政方法第一节行政方法概述一、行政方法的含义二、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3.具体性4.层次性5.无偿性三、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1.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3.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四、行政方法的利弊五、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1.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2.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3.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第二节行政方法的基本内容一、经济方法1.经济方法的含义2.经济方法的特点3.经济方法的利弊4.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二、法律方法1.法律方法的含义2.法律方法的特点3.法律方法的利弊4.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三、行为方法1.行政方法的含义2.行为激励的方式第三节电子政务与行政方法现代化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1.电子政务的概念2.电子政务的特点二、电子政务的内容及其功能1.电子政务的内容2.电子政务的功能三、电子政务对行政方法现代化的意义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简答题(5*8分)政府职能的政治性与社会性:政府的各项职能都是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都直接反映和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政治性十分突出,同时,政府职能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尤其是在自身的统治地位稳固后,统治阶级在国家法律的框架范围内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对立双方的矛盾,从而使原先那种作为阶级镇压工具的政府形象得以改变,弱化了政府行政的政治职能,会转而注重于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

政府职能的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理解: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也会有所差别;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不同,政府职能的基本内涵和实现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然后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政府职能又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在这个时期内,政府职能不会轻易发生变化和作出调整,这是与国家政权在该时期内的主要任务相一致的。

守夜人的行政职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

这一时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以理性经纪人假设为基础,极力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廉价的政府。

因此,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以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权力为目的,通过政治统治职能对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守夜人”的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强势职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自由主义的统治方法已不适应这个时期的统治要求,形成了干预注意的政府职能论。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地运用和强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行政权力扩大,专政镇压职能大大加强,民主职能有所削弱。

在经济领域,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都扩大和加强了,如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证市场秩序,通过预算和高额税收,发行公债等办法承担某些社会公共事务,在收入及分配领域采取一系列福利措施等政府职能市场化内涵:政府职能市场化是指通过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合作,利用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与约束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从而实现政府以较少的资源与较低的成本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的目的。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

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本次考试的大纲如下:
第一部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 行政管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 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 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形式的比较
4. 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1. 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分类
2. 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职责分析
3. 行政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制
4. 行政管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发展
1. 行政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 行政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3. 行政管理的创新发展和对策
4. 行政管理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经验
第四部分:行政管理的伦理、法律和道德规范1. 行政管理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
2. 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和监督机制
3. 行政管理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4. 行政管理的道德建设和培养模式
第五部分:行政管理的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1. 行政管理的专题研究方向和方法
2. 行政管理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办法
3. 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和评述
4. 行政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以上即为本次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考试大纲,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准备,取得理想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行政的含义1.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行政指执行法律,但行政也存在立法权,立法和司法也存在行政权。

2.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功能。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为政治,后者为行政;但两者存在交叉;3.管理的角度(Management)。

怀特《行政学导论》: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is very much like that in private sector,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efficiency.4.一般含义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1)主体:政府,非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2)客体: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事务,非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非私人事务;(3)行政权力的来源:国家法律授权,具有权威性;二、行政管理学含义一门以狭义政府(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动态性较强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三、行政的特点1.政治性(Political):阶级性,统治阶级通过行政来贯彻政治主张2.社会性(Social):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行政的基本职能3.执行性(Executive):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议4.系统性(Systematic):开放,同社会其他系统(法律、政治)进行人\财\物的交换四、行政的构成要素1、人员(Staff):公务员的任用、调配、等级、薪俸、晋升、奖惩、退职等2、行为(Action):实体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程序性:方法、程序、技术3、组织(Organization):行政组织间的沟通关系和网络系统,“骨架”4、时空(Space-time):时间:讲求时效,提高效率空间:注意环境,因地制宜5、物质(Common property):资金、必需的设备、工具、材料、场所五、行政管理主体(一)组织类主体:1、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2、政府行政机关(1)效力:行政机关在获得法律和政府授权条件下,其发布行政规定的效力等同于政府。

“专升本”考试大纲(行政管理学)

“专升本”考试大纲(行政管理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5年“专升本”《行政管理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1.掌握《行政管理学》科目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2.掌握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3.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4.运用行政管理学原理解决、分析和回答实践中的问题二、考试的范围和内容第一编绪论1.考核知识点:行政管理概念及其特点,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历史;政府及行政权力的内涵、本质及其特点;政府行政职能的含义、地位、分类等。

2.考核重点:行政管理概念及其特点;政府及行政权力的内涵、本质及其特点;结合当前改革分析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第1章行政管理学概说1.1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第2章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2.1 行政主体:政府的基本内涵、本质和特点、基本结构2.2 政府行政的权力基础2.3 政府的行政职能复习思考题:1.行政权力的特点是什么?与其他国家权力有何区别?2.试述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及其改革。

3、行政管理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第二编行政组织及其管理1.考核知识点:行政组织的结构、目标体系结构框架;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等。

2.考核重点:行政组织特点、构建原则;行政组织变革;公务员制度等。

第3章行政组织3.1 行政组织概述3.2 行政组织目标体系3.3 行政组织结构与编制3.4行政组织变革第4章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4.1 人事行政的含义与任务4.2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结合参阅《公务员制度概论》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等内容)4.3 行政机关人员管理的基本内容复习思考题:1、分析构建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目标出发,论述如何进行行政组织改革。

3、试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4、分析我国公务员惩戒制度。

第3篇行政运行管理1.考核知识点:行政领导的概念、特点及作用;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及责任、行政领导制度等;科学化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的程序、技术及体制等。

行政管理知识大纲

行政管理知识大纲

行政管理知识大纲一、绪论1、行政管理概说2、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二、行政职能与行政组织1、行政职能2、行政组织3、行政组织的目标与原则4、行政组织体制与结构三、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概说2、行政领导体制3、行政领导者4、行政领导方法和艺术四、公务员制度1、公务员制度概说2、公务员的义务、权利与责任3、公务员的职位分类4、公务员各类管理制度5、公务员的出口与监管6、公务员法五、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概说2、行政决策体制3、行政决策原则4、行政决策的程序5、行政决策的责任六、行政执行1、行政执行概说2、行政执行的具体环节3、政府的行政执行过程4、行政执行评估七、行政公共关系1、行政公共关系概说2、行政公共关系的原则和职能3、行政公共关系的实施八、政府能力1、政府能力的内涵与要素2、政府职能与政府能力3、政府能力的构成4、政府能力的提高九、行政环境1、行政环境概说2、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3、中国现阶段的行政环境十、财务行政1、财务行政概说2、国家预算和决算3、公共财政收入与支出4、国家审计制度十一、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概念、功能、类型和结构2、公共政策制定3、公共政策评估十二、行政责任1、行政责任概说2、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3、行政责任的划分与确定十三、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概说2、行政信息3、行政监督的主体及其监督方法4、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十四、行政管理法制1、行政管理法制概说2、行政管理法规的概念、特点和种类3、行政管理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十五、行政机关管理1、行政机关管理概说2、行政机关管理的内容3、行政机关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十六、行政文化1、行政文化概说2、行政心理3、行政伦理4、行政精神十七、现代行政管理方法1、现代行政管理方法概说2、常用的现代行政管理方法3、行政管理技术十八、行政效率和行政发展1、行政效率2、行政改革3、行政发展。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行政管理学”入学考试大纲点击次数:4944发布人:发布时间:2003-05-07 15:30:00.01、系统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

2、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运用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行政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3、了解行政管理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初步了解行政管理活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技能。

内容第一章绪论[要求] 了解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第一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特点;理解行政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初步掌握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行政概念的含义行政是指国家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在西方行政史上,对“行政”概念大致有三种理解。

二、行政与管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三、行政管理学的含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界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管理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概括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1、行政管理活动主体——国家行政组织;2、行政管理行为,包括行政领导、行政决策、人事行政、财务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监督,以及对行政行为的评价等等;3、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4、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等。

三、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特征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可以看出,行政管理学主要有如下特征;1、政治性与社会性2、理论性与应用性3、综合性与独立性4、规范性与权变性。

第三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始于德国的官司房学。

2、最早系统地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施泰因,他于1865年撰写了《行政学》一书。

函授专升本-课程复习资料-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函授专升本-课程复习资料-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一、课程内容体系:共十章,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第一章:导论——公共行政的性质:是什么样的管理?第二章、第三章——公共行政的主体:谁来管?第四章——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凭借什么力量和资源进行管理?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管什么?第六章、第七章——公共行政的实行机制、过程:怎样管?第八章——公共行政的保障:用什么手段保障公共行政的运行?第九章——公共行政的效率:管得怎么样?第十章——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未来怎样管?怎样才能管得更好?二、每一章的重点三、各章的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关键概念: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性、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复习思考题:1、试述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2、试分析公共物品的特征和分类3、比较统治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行政4、新公共行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关键概念: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专业化、恩赐官职制度、政党分肥制、公务员制度、职位分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行政问责制、责任政府、有限政府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人员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简述划分行政人员个人行为和公务员行为的标准3、论述行政人员的专业化与官僚制的联系4、论述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5、简述公务员制度的结构特征6、简述公务员的录用和聘任制度7、简述公务员的考核和培训制度8、简述公务员的奖惩制度9、论述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10、简述行政问责制的含义11、论述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的关系12、论述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内容第三章关键概念:官僚制组织、职业化、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结构、机构改革、编制、编制管理复习思考题:1、论述官僚制组织理论2、简述官僚制组织的特征3、论述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征4、论述行政组织的分类5、论述行政组织的要素6、论述行政组织的结构7、简述编制管理的含义和特点8、论述编制管理的运行机制9、论述编制管理对机构改革的意义第四章关键概念: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体制、抽象行政权力、具体行政权力、集权制、分权制、首长制、委员会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权力的类型2、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3、简述抽象行政权力的特征4、简述具体行政权力的特征5、论述行政权力的政治内容6、论述行政权力的管理特征7、论述集权制和分权制的优劣8、论述首长制和委员会的优劣9、论述单中心制和多中心制的优劣第五章关键概念: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模式、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公共事务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复习思考题:1、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2、简述政府职能的意义3、简述政府职能的体系4、简述政府职能的模式5、论述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性6、论述我国引导型政府职能的内容7、简述经济管理的内容8、简述政治管理的含义及内容9、简述文化管理的含义及内容10、简述社会管理的内容第六章关键概念:领导、行政领导、非强制性权力、选任制、委任制、行政领导方式、行政协调、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方式、质询、弹劾、行政沟通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领导权力的类型2、论述行政领导的作用3、分析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4、简述行政领导者产生的方式5、论述行政领导者首长的内容6、论述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科学化的内容7、简述行政领导方式的类型8、论述行政协调的作用9、简述行政协调的基本模式10、论述运行行政沟通效果的障碍11、论述行政监督的特征12、论述行政监督的方式第七章关键概念:行政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经验决策、科学决策、政策分析、行政执行、机关管理、会议管理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2、简述行政决策的类型3、简述行政决策的作用4、简述行政决策的原则5、简述行政决策的程序6、简述政策分析的要素7、简述政策分析的方法8、论述行政执行的过程9、分析机关管理的任务10、论述机关管理的特性11、论述机关管理的内容12、论述办公自动化的任务关键概念:公共财政、公共预算、公共决算、转移支付、税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依法行政、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方法、ABC重点管理法、网络规划技术复习思考题:1、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2、简述公共预算的作用3、简述公共预算的形式4、简述税收的特征5、简述政府采购的特点6、简述行政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7、论述行政法律行为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8、简述行政方法的特点9、简述行政方法的作用10、简述行政方法现代化的特征11、论述经典行政方法的内容12、论述新兴行政方法的内容第九章关键概念:行政效率、社会效率、绩效管理、标杆管理、绩效考核、预期效率比较法、要素评分法、标准比较法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效率的构成2、论述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3、论述行政效与行政公平的关系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5、论述绩效管理的程序6、简述选择绩效管理方法的标准7、论述标杆管理的内容关键概念:行政环境、行政生态学、行政改革、行政变革、行政发展、行政改革模式、危机管理、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复习思考题:1、简述行政环境的类型2、简述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3、简述以组织为中心的改革和以技术为中心的改革4、简述以外延为主的改革和以内涵为主的改革5、简述基于设计的改革和基于调试的改革6、简述以理性为典范的改革和以民主为典范的改革7、简述行政改革目标的含义和性质8、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因9、试述危机管理的模式10、论述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四、复习方法1、全面复习与掌握重点相结合2、听讲与自学相结合3、阅读与思考相结合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五、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辨析题3、问答题4、案例分析题本课程与《公共行政学》(张康之、李传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配套使用。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自考)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自考)

行政管理学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一、名词解释公共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简答1、西方学者是从哪几个角度理解公共行政管理的?从政府的组织结构考察;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角度考察;从管理的角度来加以考察。

2、回答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特点。

注重机械效率和组织的静态面,忽视社会效益和组织的动态面;强调组织内在要素和人的物质利益,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作用和人的心里因素3、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是如何勾画未来政府的蓝图的?起催化作用的政府;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性政府;有使命感的政府;讲究效果的政府;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分权的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三、论述1、试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征。

以输出为取向;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机制而承包出去;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以较少的成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公共部门引入更多的竞争性。

2、试论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促使公共管理发生的新变化。

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的发展;从精英行政向大众行政的发展;从官僚式行政向企业式行政的发展。

第二章行政环境行政环境的定义;研究行政环境的意义;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一、名词解释行政环境: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地客观因素的总和。

二、简答1、简要回答里格斯行政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融合型;衍射型;棱柱型。

2、行政生态学提出了主要提出了哪些新的行政理念?整体系统的行政观;生态适应的行政观;功能开放的行政观;稳进发展的行政观。

3、简要回答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动态平衡的特点?综合平衡;动态平衡;暂时平衡。

三、论述试论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

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1)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2)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的动态平衡;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

行政管理学自考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自考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自考复习提纲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2、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思想,即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3、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4、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是《行政学导论.5、“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6、19 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一书,提出了其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7、最早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的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导论》8、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9、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先河,是决策学派的行政理论在美国行政管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术著作是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10、主要以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理论为代表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学派11、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不但研究了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问题,而且还修正了传统的理性决策准则,提出了所谓的“满意”决策准则,因此,其理论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1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共能量场”13、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自此以后,行政管理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4、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形式是“实践----理论-----实践”15、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研究法16、在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的方法是实证方法17、在现代管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案例方法第二章1、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是“边界”2、在全面理解行政环境这一概念时,要想确定行政环境的构成,首先就必须界定特定行政系统的边界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环境中不可见的情势因素的是政府机构4、微观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是最直接的5、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最真实,直接和实在的是微观行政环境6、高斯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7、经过系统的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环境因素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较为系统的行政生态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行政生态学》8、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是经济环境9、一个国家的社会中生产能力与国民财富总量是指该国行政系统中的经济力量环境因素10、雷格斯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11、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大多数实行“科教兴国”或类似的科技发展政策,这一现象体现了行政系统对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12、“受限市场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13、下列有关行政管理的政治环境,说法正确的是政治环境是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14、对于行政系统政治环境的构成,狭义说和广义说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包含法律制度15、决定实际的权力布局及权力主体间真实互动关系的是制度的实际运行状态16、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普遍包含的一项内容是公共权力的社会化发展趋势17、在不同社会,团体组织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不一样,在现代社会里,把持政府或政治权力的往往是社会团体18、实际上,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代名词是社会流通性19、中国长期难以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行政组织很少受人大及司法机关的影响与控制20、美国学者阿尔蒙首先比较系统的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下列属于这个概念中的观点的是政治文化是特定社会政治系统的文化心理层面或文化环境因素的总和第三章1、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权力的经典定义是权力意味着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论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行政管理学》自考复习提纲

《行政管理学》自考复习提纲

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2、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思想,即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3、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4、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是《行政学导论.5、“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6、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一书,提出了其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7、最早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的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导论》8、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9、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先河,是决策学派的行政理论在美国行政管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术著作是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10、主要以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理论为代表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学派11、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不但研究了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问题,而且还修正了传统的理性决策准则,提出了所谓的“满意”决策准则,因此,其理论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1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共能量场”13、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自此以后,行政管理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4、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形式是“实践----理论-----实践”15、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研究法16、在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的方法是实证方法17、在现代管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案例方法第二章1、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是“边界”2、在全面理解行政环境这一概念时,要想确定行政环境的构成,首先就必须界定特定行政系统的边界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环境中不可见的情势因素的是政府机构4、微观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是最直接的5、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最真实,直接和实在的是微观行政环境6、高斯发表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提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7、通过系统的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环境因素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较为系统的行政生态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行政生态学》8、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是经济环境9、一个国家的社会中生产能力与国民财富总量是指该国行政系统中的经济力量环境因素10、雷格斯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11、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大多数实行“科教兴国”或类似的科技发展政策,这一现象体现了行政系统对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12、“受限市场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13、下列有关行政管理的政治环境,说法正确的是政治环境是能够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14、对于行政系统政治环境的构成,狭义说和广义说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包含法律制度15、决定实际的权力布局及权力主体间真实互动关系的是制度的实际运行状态16、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普遍包含的一项内容是公共权力的社会化发展趋势17、在不同社会,团体组织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不一样,在现代社会里,把持政府或政治权力的往往是社会团体18、实际上,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代名词是社会流通性19、我国长期难以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行政组织很少受人大及司法机关的影响与控制20、美国学者阿尔蒙首先比较系统的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下列属于这个概念中的观点的是政治文化是特定社会政治系统的文化心理层面或文化环境因素的总和第三章1、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权力的经典定义是权力意味着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第1章导论一、行政的概念1.定义: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的活动。

2.概念辨析:一般管理(私人行政)与公共行政政治与行政立法、行政与司法行政、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二、行政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的公共管理——行政的萌芽2.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传统行政(特点:行政权没有独立、奉行人治、权力不受制约、经验管理)3.现代行政的特征(1)与传统行政的区别:(2)与企业管理的区别:管理的主体不同、管理的目的不同、管理的性质不同、管理的手段不同。

4.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社会化、技术化或非政治化、民主化)三、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管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规律的科学。

2.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的历史背景:A、工业革命导致政府职能扩大,政府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B、英国文官制度、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C、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2)产生的过程:威尔逊《行政研究》(1887),提出行政应当成为一个独立职业和研究领域,被称为行政学鼻祖;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00)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怀特(1891—1958)《行政学导论》(1926)标志行政学形成。

魏劳毕(1867—1960)和费富纳最终完善行政学体系。

3.学科特点:(1)综合性与边缘性;(2)应用性与实践性;(3)政治性与技术性;(4)发展性。

4.行政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与著作:威尔逊、古德诺、泰罗、马斯洛、韦伯、怀特思考题:(1)行政、行政管理学的含义(2)行政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3)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4)如何理解行政的技术性与政治性?(5)行政学的代表人物与经典著作主要有哪些?第2章行政环境一、行政环境的含义: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一、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1 、行政管理学的概念: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2、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2)政府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和范围包括:1)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行政环。

3)行政职能。

4)行政管理机构。

5)行政管理事务。

6)行政管理过程。

7)行政管理方。

8)行政管理规范。

9)行政绩效评估。

10)行政发展。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1、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1、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行政管理学及其发展:1)行为科学学派的行政管理学。

2)决策理论学派的行政管理学。

3)系统理论学派的行政管理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学及发展:1)新公共管理理论。

2)政府治理理论。

3)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是在西方产生的。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这门学问一产生时,就很快在中国得到了传播。

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一、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意义: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第二章行政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一、行政环境的含义与基本属性:1、行政环境的含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2、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二、行政环境的类型:1、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1)自然行政环境2)人造行政环境2、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1)宏观行政环境2)中观行政环境3)微观行政环境3、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三、行政生态模式:1、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2、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3、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第二节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经济环境及其构成:1、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构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形态、经济体制、经济计划的集权与分权、银行制度与财政金融政策、投资政策资源开发、对外贸易以及经济法规制度等”。

2、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经济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经济力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4、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三、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政治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政治环境及其构成1、政治环境:2、政治构成:二、政治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三、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化环境及其构成:1、文化环境:是指作为一种与经济、政治环境因素相并列的行政系统的社会环境因素类型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心理与意识层面的环境因素。

2、文化构成:我们可以从行政系统认知构成成分或行政文化认知对象构成成分这个角度来分析行政文化环境的构成,并进而具体分析其影响。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值文化:是批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

2)行政价值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功能文化:是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长期社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行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结构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

2)行政功能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3、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运行文化:是关于公共和政系统运行机制的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可称之为公共行政过程观,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存在的,关于各种公共行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途径与方式的普遍性价值邓向模式。

2)行政运行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是指行政系统的各种对外关系的统称。

就狭义而言,它主要是批行政系统与社会民众之间的关系。

2)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三、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行政权力: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一、行政权力的含义: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行政权力的以下基本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二、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权力的产生:2、行政权力的发展:三、行政权力的来源: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特性及其价值取向:一、行政权力的特性:1、公共性。

2、执行性。

3、有限性: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二、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渗透于行政活动的所有过程之中,并对人们的行政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1、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

2、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3、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第三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一、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1、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二、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1、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

3、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1、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四、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一、行政职能的特点: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