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肿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肿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肿瘤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刘清菁(综述);蒋晓东(审校)【摘要】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是近年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而肿瘤免疫逃逸是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退缩,并且能够减少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细胞数量,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等的数量,从而克服肿瘤免疫逃逸。

本研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行综述。

%Malignant tumor therapy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precise treatment."Nowadays, targeted anti-angiogenic agents have become a popular research topic that continues to attract increasing interest. Tumor immune escape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rapeutic resistance. Anti-angiogenic therapies not only prevent the tumor angiogenesis and suppress tumor growth but also neu-tralize tumor escape from a host's immune system by reduc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cells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and cytotoxic lymphocte (CTL).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manner by which an-ti-angiogenesis enhances immunity by influenc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6(043)009【总页数】4页(P400-403)【关键词】抗血管生成;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作者】刘清菁(综述);蒋晓东(审校)【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2【正文语种】中文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2)肿瘤血管生成在实体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肿瘤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治疗,人们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但是肿瘤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怎么才能更好地治疗肿瘤呢?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正在研制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现状1.1免疫疗法药物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其主要通过增强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

目前,常用的免疫疗法药物主要有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和癌症免疫调节剂等。

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具有针对靶向癌细胞和副作用小的优点。

例如,刚得亨现已在国内上市,可用于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等。

1.2基因疗法药物基因疗法是一种肿瘤治疗新技术,主要利用有效的载体,将人工合成的病毒或基因转移向靶细胞,从而强化、修复、替换或抑制靶细胞的遗传物质。

目前,基因疗法药物主要包括基因疫苗、基因工程化的肿瘤病毒、慢病毒载体和RNAi等。

例如,载有p53基因的adenovirus能够激活有抑癌作用的p53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

1.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是指药物能够直接靶向癌细胞的特异受体、酶或信号途径,从而阻断细胞信号转导和调节,杀死癌细胞。

目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

例如,伊立替康(Iressa)是一种常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

二、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未来趋势2.1个性化治疗药物个性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来定制和选择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能够更好地预测治疗效果和避免副作用。

未来,个性化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例如,针对肿瘤具体基因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药物,将会更加成熟和应用广泛。

2.2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意味着在研究和治疗癌症方面,我们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案。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肿瘤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其治疗机制。

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使人们对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专门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也由此而生,即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此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对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现状、作用靶点和机制、存在问题及展望予以综述。

[Abstract] Cancer is a disease caused by multiple factors,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the treatment mechanism from many aspect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its related fields,especially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make people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tumor and carry on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it is the tumor targeted therapy. Tumor targeted therapy is in the cell and molecular level that people use certain specific carriers,drugs or other active substances to selectively transport them to the tumor site,restricting treatment or drug effect as far as possible within a specific target cell,tissue or organ,kill tumor cells specifically and will not affect the normal cells,tissues or organ function. It’s a way to improve curative effects and reduce side effects. This articl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umor targeted therapy,the targets and mechanism,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Key words] Tumor targeted therapy;Targets;Mechanism腫瘤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起初是由于单一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但是随着其不断生长,引发新的突变,并对药物产生抵抗作用,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肿瘤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以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为靶向,选择特异性、有效性高、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或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原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的生长和增殖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这些因素在正常细胞中只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而在癌细胞中则容易发生变异和过度表达,从而成为众多靶向治疗的研究对象。

靶向结合物是治疗肿瘤的基本药物,它们能够选择性地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精确地识别肿瘤细胞并消灭它们,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二、肿瘤靶向治疗的分类肿瘤靶向治疗的分类根据靶向对象、靶向机制、靶向药物等不同方面进行划分。

1. 按照靶向对象进行分类:靶向蛋白、靶向基因、靶向酶、靶向细胞表面分子等。

2. 按照靶向机制进行分类:直接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血管生成作用等。

3. 按照靶向药物进行分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多肽靶向药物、核酸靶向药物等。

其中,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较为成熟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之一。

三、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肿瘤靶向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主要靶向对象是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毒。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肿瘤靶向治疗也逐步受到关注。

1990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靶向药物“Interleukin-2”,它被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

随后,许多靶向药物如“莫雷西尼”等相继问世,扩大了靶向治疗的应用范围。

2004年,生物制剂“Avastin”成功通过FDA的审批,成为第一个抗血管生成的靶向制剂,为肿瘤靶向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6年,多肽靶向药物“Exatecan”通过中国SFDA审批,成为中国首个批准上市的肿瘤靶向药物,标志着国内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开始走向快速发展期。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近况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近况

梁安民等观察鲨鱼软骨粉及其提取物对荷肝癌(Hep)小鼠和肉瘤S180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发现鲨鱼软骨制剂对小鼠Hep和小鼠S180实体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提取物的抑瘤率明显高于鲨鱼软骨粉(P<0.01或P<0.05)。
吕家本等用鸡胚尿囊膜(CAM)技术,检测鲨鱼软骨提取物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活性,结果表明鲨鱼软骨提取物能显著的抑制CAM的新生血管生长,并对B16黑色素瘤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亦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白及提取物中含有较多的多糖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葡配甘露聚糖。
冯敢生等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白及提取物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应用细胞培养方法,比较空白组、对照组及不同浓度白芨胶组之间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率、凋亡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水平的差异,并观察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白芨胶处理后的Hep-G2细胞上清液可明显抑制ECV-304内皮细胞的增殖。
梁中琴等研究发现鲨鱼软骨制剂可有效抑制荷小鼠的肿瘤生长,口服剂量500~1000mg/k时,抑瘤率达31.9%~34.2%,对其瘤块的病理切片中发现用药组间质小血管数减少,血管壁增厚,并有血栓形成增多现象。
3.1.7 苏木抗癌有效成分
苏木是抗癌活性较强的传统中药,其抗癌有效成分对HL260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并优于环磷酰胺。目前已被制为稳定的注射剂CAE-B,其治疗移植性肝癌H22抑瘤率达47.7%(P<0.001),生命延长率达145.4%,CAE-B治疗鼠的TSGF含量接近正常鼠含量,且与荷瘤鼠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这就提示我们CAE-B治疗移植性肝癌H22可能是抑制了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产生,阻断了肿瘤体内毛细血管的增生,达到了治疗康复的目的。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准医疗的不断普及,以分子为靶点的肿瘤治疗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与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高、有效性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靶点的发现、药物的选型、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靶点的发现靶点是指某个分子或细胞结构,能够与治疗药物紧密结合,从而起到抗癌作用的位置。

对于肿瘤治疗而言,靶点的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存在直接决定了治疗药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目前,靶点发现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化学筛选法、基因组学筛选法、蛋白质组学筛选法和细胞治疗方法。

其中,化学筛选法是指利用生物化学技术,从化学物质中筛选出对于某种癌症有特异性的化合物;基因组学筛选法则是指通过对整个基因组的筛选,寻找具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或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筛选法则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寻找具有癌症特异性的蛋白质;而细胞治疗方法则是利用生物技术筛选出能够靶向癌细胞特异性基因的细胞,通过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靶向细胞的刺激来治疗癌症。

目前,靶点的发现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开展肿瘤分子基因组学研究,这对于深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基因和蛋白质变化十分重要。

二、药物的选型药物的选型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必须找到能够靶向特定肿瘤细胞的药物,并能够在体内达到理想的浓度。

其次,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它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根据靶点的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可以分为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免疫治疗剂、抗血管生成剂、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等多个种类。

例如,信号转导抑制剂是针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而免疫治疗剂则是指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体和杀伤力,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

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 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

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

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

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

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 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 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 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抑制剂等。

基于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舒尼替尼和索拉芬尼在内的几个上市新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评价结果。

1.1 EGFR-TK抑制剂许多实质性肿瘤均高度表EGFR,EGFR-TK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研发的热点之一。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肿瘤是一种高度复杂且多变的疾病,长期以来,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和科研界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推动下,肿瘤靶向治疗已经逐渐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讨论。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概念及优势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治疗方式。

传统的癌症治疗主要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虽然这些治疗方式有效,但由于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也有影响,常常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肿瘤靶向治疗则具有高度特异性、低毒副作用等明显优势。

二、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抗体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中含有四种抗体药物:单抗、双特异性抗体、人源化抗体及第三代抗体。

其中,单抗作为第一代抗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双特异性抗体则是指同时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的抗体,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人源化抗体则是将人的Fc部分替换到动物的抗体上,以降低免疫反应,并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代抗体则是运用新技术改进了抗体的功能,如可避免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

抗体药物的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优势在于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口服给药方便,适应范围广。

其中较为典型的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激素类似物、血管生成抑制剂、转录因子抑制剂等。

目前,较为常见的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等。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基因治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将抗肿瘤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即“增加该基因表达的治疗法”;另一种是针对肿瘤细胞已有的基因,直接对其进行干扰,即“干扰其正常功能的治疗法”。

近年来,基因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如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进展

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进展

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进展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在肝癌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肿瘤相关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血管治疗(anti-angiogenic therapy)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过程以及抗血管治疗的相关进展。

一、肝癌的肿瘤相关血管生成过程肝癌的发展离不开肿瘤相关血管生成的支持。

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透壁和管腔形成等多个步骤。

而在肝癌中,肿瘤细胞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如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和PDGF(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等,刺激血管生成。

这些信号通路的活化导致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增加,从而促进新的血管生长和肿瘤血管的生成。

二、抗血管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抗血管治疗作为肝癌治疗的新方法,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抗血管治疗药物包括多克隆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等。

其中,多克隆抗体主要作用于VEGF以及其受体,抑制其活性,阻断肿瘤相关血管生成的过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信号传导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靶向治疗药物则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上表达的分子,如血管生成相关的受体等,从而阻断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生长。

三、抗血管治疗的进展与挑战抗血管治疗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目前的抗血管治疗药物并不能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现象。

其次,抗血管治疗往往会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高血压、出血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抗血管治疗的长期疗效以及其对肝癌干细胞的影响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血管靶向药物研究进展[可修改版ppt]

血管靶向药物研究进展[可修改版ppt]

12
15
18
时间(月)
王金万,孙燕等,中国肺癌杂志 2005;8:283-290
ASCO2010-恩度IV期临床试验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Ⅳ期临床研究
12
研究设计
恩度IV期
开放、大样本、多中心单臂试验
晚期NSCLC
入组2725例
临床分期 Ⅲa:145例(5.34%) Ⅲb:674例(24.81%) Ⅳ:1898例(69.86%)
PPS
17.57 63.68% 39.79%
7.37
恩度IV期
95%CI
[16.51, 18.98]
[7.01, 7.86]
17.57月
7.37月
14
恩度IV期试验:鳞癌患者同样受益
腺癌
TTP
7.57
(95%CI) [7.04,8.26]
鳞癌 7.34
(95%CI) [6.74,8.32]
•Results of phase IV clinical trial of endostar with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NSCLC).JCO, 2010 ,28(15): 7598
• 但许多肿瘤RR虽然提高,却因肿瘤复发 或治疗的毒副作用而致生存时间缩短。
•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第8周DCR( CR+PR+SD)是比传统肿瘤缓解率更佳 的生存预测指标
3项含铂化疗方案随机试验984例NSCLC患者的数据
肿瘤控制的意义:疾病控制率(DCR)是优于传统肿瘤缓解率 (CR+PR)的临床获益预测指标
➢ 以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蛋白/激素等为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 过程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MA T 。原发于结膜 的恶性淋 巴瘤 预后 较好 , L1 明确诊 断后切 除肿瘤 , 后辅 助放 射治疗 和化学 药物治疗 , 术 可提高远期 效
果, 尤以放射治疗为 主 。
种新 的 B细胞淋 巴瘤 。19 9 4年经 R A E L分类 法定 义为独
【 参考文献】
[ ] 朱婧 , 1 魏锐利 . 眼附属器 M L A T结外边缘区 B细胞淋 巴瘤临床 分析[ ] 眼科新进展 , 0 , ( ) 16 19 J. 2 7 2 2 :1 — 1 . 0 7 [ ] 侯 秀玉 , 高 峰, 鸿 , 2 李 高 等.原发 于结 膜的 恶性淋 巴瘤 2例 [] J .中国临床医生 , 0 ,8 9 :0 3 . 2 02 ()3 — 1 0

的染色体异位 , 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 案提供 了很大 帮助。主要 包 括 t 1 ;8 ( 2 ;2 ) A 1 ( 1 1 ) q 1 q 1 / P 2一M L ; ( ; A l t 1
1 ) p2 q 2 / C I 4 ( 2 ;3 ) B L O—I H; t 1 ) q2 q 1 G — G (1 8 ( 3 ;2 )I H 4;
1 7 134 :5 58 9 , ()55— 6. 8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编校 : 田媛 )
囹综述 囹
肿 瘤 血管靶 向治疗 的研 究 进 展
吴学元 马 , 巍 任 国文 王振 汉 , , ,张 党风
R s ac e e p n f oi tmo a c lr—ag tdtea y ee rhd v l me t l u r s ua —tree h rp o os d v
[ ] Sgla ,aoi A.Lmpodls n fh ojnt a rl 3 i m nJJkbeF e y hi i so tecnuei : a eo v e— tn o ioa ooy t l i loto i fhs pt l o ci c u me[ ] ptam l y o t h g na c J .0 b l oo , h g

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其中肿瘤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肿瘤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和周围正常细胞的分子结构和信号传递通路的差异,通过寻找和设计靶向这些分子的药物,来改变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治疗方式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研究。

基因治疗是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到人体中,来取代原先存在缺陷或异常的基因,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基因治疗主要包括基因靶向治疗和基因修饰治疗两种形式。

基因靶向治疗是通过寻找并选择能够靶向肿瘤细胞的正常细胞基因,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已经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基因靶点,如EGFR、HER2和VEGF 等。

通过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分子结构特征,可以设计出针对这些分子的靶向药物,从而实现治疗的效果。

基因修饰治疗是通过修改肿瘤细胞中存在的异常基因,来改变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已有很多基因修饰技术被应用于肿瘤治疗中,如RNAi、CRISPR/Cas9系统和CAR-T细胞治疗等。

这些技术都具有较高的靶向性和特异性,可以在细胞内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新型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除了基因治疗外,还有很多新型的肿瘤靶向药物正在被研发和应用。

这些药物不仅能够靶向癌细胞的特定分子,还具有更低的毒副作用,更高的治疗效果和更长的作用时间。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最新的肿瘤靶向药物及其应用。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治疗肿瘤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新型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阻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使得免疫细胞能够更加有效地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类型的治疗中,如黑色素瘤、肺癌和结直肠癌等,其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多项临床实验证实。

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治疗方法,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来达到治疗目的。

与传统的化疗方法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少的副作用,因此在肿瘤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靶向药物的研发、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靶向药物的研发靶向药物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癌细胞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癌症相关基因被发现,并成为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通过对这些靶点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

例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常见的癌细胞表面受体,在多种肿瘤中高度表达。

针对EGFR的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外,针对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抗体药物赫赛汀也被证明对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除了单一靶点的药物,还有一些多靶点的药物被研发出来。

这些药物能够同时作用于多个癌细胞相关靶点,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能够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和增殖,已经在肝癌和肾癌等多种肿瘤中得到应用。

靶向药物的应用靶向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两种方式。

单药治疗是指将靶向药物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特定基因突变或过表达的肿瘤类型。

例如,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埃克替尼作为单药治疗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是指将靶向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等)结合起来进行治疗。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例如,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赫赛汀通常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靶向药物还可以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

例如,对于具有BRCA1/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奥拉帕尼布可以用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单抗可以用于辅助手术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92食品与药品Food and Drug2021年第23卷第1期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尤燕打牟卫伟2(1.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62; 2.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烟台264670)摘要: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恶性肿瘤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逐渐被揭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也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成功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达十余种,主要包括小分子多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大分子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内源性泛靶点血管靶向药物3类。

本文对抗血管生成策略的理论基础、近年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中图分类号:R969R4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21)01-0092-06DOI:10.3969/j.issn.l672-979X.2021.01.019Research Progr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angiogenic AgentsYOU曲,MOU Wei-wei2(1.Chiatai Tian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Lianyungang222062,China;2.Yantai Centre f or Food andDrug Control,Yantai264670,China)Abstract:Angiogen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t tumors and retinopathy. With the gradual disclosure of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ngiogenesis,new breakthroughs have also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angiogenic drugs.Currently,there are more than ten kinds of anti-angiogenic targeting drugs successfully approved for marketing,mainly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multi-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macromolecular single-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and endogenous pan-target vascular targeting drug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nti-angiogenesis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rugs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angiogenesis;anti-angiogenic drug;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drug;monoclonal antibody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指在已有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毛细血管,是一个动态过程,受机体的严密调控。

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

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

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肿瘤治疗新突破:靶向治疗的奇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治疗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重大突破。

靶向治疗是什么?靶向治疗是指利用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分裂以及血液供应等关键环节的特定药物,准确地攻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小。

与传统的放疗、化疗相比,靶向治疗更精准、个体化,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这种治疗方法是基于对癌症病理生理学以及癌基因异常的深入研究和了解,通过干扰癌症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达到治疗的效果。

靶向治疗的突破性进展随着对癌症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和靶点。

通过干预这些靶点,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

这些新型药物的问世,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例如,针对乳腺癌的HER2阳性患者,曾经被认为治疗效果较差,而现在利用靶向抑制HER2蛋白的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同样地,对于EGFR突变为驱动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转化生长因子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由于肿瘤的快速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供应,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选择性地靶向肿瘤血管,阻断其生长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这些药物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前景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靶向治疗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次,靶向药物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分子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再者,靶向治疗作用于癌细胞关键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降低了正常细胞的损伤风险。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目前,许多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发更多的靶向药物,以覆盖更多类型的肿瘤。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治疗与抗肿瘤研究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治疗与抗肿瘤研究

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治疗与抗肿瘤研究在肿瘤治疗领域,靶向治疗是最为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它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生长因素、信号通路或者代谢途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传播。

其中,血管生成抑制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靶向药物,因为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需的过程。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一、血管生成的机制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种因素和多个阶段的调节。

血管生成的初期阶段,是由于肿瘤细胞分泌了各种细胞生长因子,例如VEGF、PDGF、FGF等,在周围组织中诱导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向细胞因子的来源处聚集,并开始进行分化。

在这个过程中,血管发生在肿瘤周围组织中生长和分叉,形成新的血管,向肿瘤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它们也成为了肿瘤细胞的通道,方便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

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分类目前,血管生成抑制剂分为小分子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两类,其中小分子抑制剂是指分子量小、口服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并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来抑制血管生成的发生。

而单克隆抗体则是通过特异性的结合,抑制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

三、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随着肿瘤治疗中对靶向药物的筛选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管生成抑制剂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已经用于临床治疗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有:贝伐单抗(Bevacizumab)、Axitinib、Regorafenib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管生成,从而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贝伐单抗为例,它是一种抗VEGF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的结合VEGF,抑制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结合,从而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临床试验表明,贝伐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结直肠癌、卵巢癌、肾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均有一定的疗效。

抗肿瘤靶向药物靶点研究进展

抗肿瘤靶向药物靶点研究进展

抗肿瘤靶向药物靶点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4-07-09T09:42:29.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李云娥郝志英(通讯作者)李凤倪海燕[导读] 由于传统化疗药物无特异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损伤。

李云娥郝志英(通讯作者)李凤倪海燕(山西省肿瘤医院药学部 030013)【摘要】靶向药物作为当代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深入发展的高科技产物,已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崭露头角。

而关于抗肿瘤靶向药物的新药开发和新靶点也一直是最近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肿瘤治疗靶向药物靶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093-02近年来,靶向药物作为当代生物学革命性发展的新产物,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思路,特别是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由于传统化疗药物无特异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因此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靶向药物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特有基因决定的特征性位点并与之结合,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能够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FDA已经批准的靶向治疗药物大多为以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抗肿瘤药物。

本文拟就此类药物作用靶点及其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1.靶点现状目前抗肿瘤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等[1-2]。

蛋白激酶是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主要包括丝氨酸或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细胞信号通路有关,它在体内通过复杂的细胞内网络通路控制细胞的增殖、生存、凋亡、侵袭和转移[3]。

而近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这使其作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靶点成为可能。

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

血管对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通过血流灌注来汲取生长所需的营养。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

目前,西罗莫司是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一种有效药物。

西罗莫司是一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靶向抑制瘤内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供血来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1. 组合化疗:有研究表明,西罗莫司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与顺铂、依托泊苷等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增加治疗的有效率和持续时间。

2. 分子靶向治疗:根据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者发现,某些基因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这些基因异常进行靶向治疗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有研究表明,与西罗莫司联合靶向药物,如克唑替尼、帕博西尼等,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因此,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发起攻击,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一种新型的免疫细胞治疗法——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通过将患者的T细胞改造,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4. 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存在基因突变的个体差异。

因此,个体化治疗成为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一个新方向。

通过对患者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一些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综上所述,西罗莫司作为治疗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的一种有效药物,其研究进展不断取得突破。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西罗莫司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并通过个体化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为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瘤效果且这种作用不受用药顺序的影响。另外,
CA4P与5.FU和阿霉素合用也有良好的效果I捌,还 能够增强肿瘤对热疗和放疗的敏感性。ZD6126明 显增强顺铂、紫杉醇、放疗抗肿瘤活性,有效的 减弱合用药物的神经毒性,缓慢间歇性的服用可以 耐受紫杉醇神经毒性以及外周神经炎【27】。DMXAA 可以增强顺铂、环胞霉素、紫杉醇、放疗、热疗 以及免疫疗法的抗肿瘤效应【22.28】。 3生物制剂 生物类VTA将靶向分子(target)与效应分子 (effector)通过化学偶联连接在一起,利用靶向分子 将效应分子运送到肿瘤血管引起血管内凝血或者内 皮细胞死亡。靶向分子通常是能够与肿瘤细胞中选 择性高表达的标志分子结合的多肽或抗体,也包括 一些能识别肿瘤血管高表达生长因子受体的生长因 子(如vEGF),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有很 多分子上调,包括新生血管生成因子、血管重构因 子、由炎性介质(IL.1)介导的细胞黏附分子、与肿 瘤血管内皮凝血素相关的分子等,这些都可被选用 作为靶向分子。效应分子包括凋亡诱导蛋白(组织 因子)、细胞因子、细胞毒剂等能够直接诱导血 栓,杀死内皮细胞间接诱导血栓,重新引导宿主免 疫系统攻击肿瘤血管或者引起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 而后杀死肿瘤。表2和表3分别列出具体实验中应 用的靶向分子和效应分子【9】。 最早由Burrows等【5】利用抗体将蓖麻毒素成功 建立靶向肿瘤血管模型。将转染小鼠丫.干扰素的神 经胶质瘤细胞移入BALB/c裸小鼠体内,形成的肿 瘤会分泌t干扰素诱导MHcII(majorhistocompat—
f14】Stevenson JP,RosenM,SunW,et a1.PhaseItrial ofme
锄tiVascular agent
schedule
to
c咖bretaskI血A4 phosphatc on

5—血y
imag—
padents wim cancer:ma霉:ne6c
reson棚1ce
Key words:Vascular targeting agents(VTAs);tllmor angiogenensis inhibitors(TAIs);small molecule agents; biological agents
肿瘤需要功能性的血管网络提供氧气、养料并
及时清除代谢产物,尽管肿瘤可以通过与宿主血管 整合而获得部分血管,还必须通过形成新生血管网
ing evidence for altered
tumor blood now.J Clin oncol。
2003,2l(23):4428.4438 【15】RustiIlG J。GalbI面tllSM,AnderSonH,et a1.PllaseI clini.
cal trial of weekly
文献标识码:A
Tumor Vascular targeting agents
REN
Xu姐,SUN Qinlillg,L烈Liping,D烈G Ji觚奉
(State Key Laborat0啊of Dnlg Reasearch,ShaIIgllai Insititlle of Meteria Medica,sh柚ghai hlstitIltes fof Biological Sciences,Clline∞Acadcnly of Sciences,Sh锄ghai 201203,Cllina)
摘要:肿瘤血管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靶向肿瘤血管的新药研发已成为一个热点 领域。抗肿瘤血管的治疗策略分为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TAI)和肿瘤血 管靶向药物(vasculartargeting agents,VTAs)两方面的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旨在抑制肿瘤新 生血管生成的过程,而肿瘤血管靶向药物则是通过快速而有选择性地破坏肿瘤血管功能,使肿瘤血供 受阻,导致肿瘤坏死。VTA类药物分为两类:一是小分子抑制剂(small
and normal tissue endothelium to disrupt the tumor blood vessel selectively;the bi0109ical agents targeting ligand
t0
achieVe selectiVity of binding tO and occluding tllmor Vasculature.
combrctastatin A4 phosphate:cliIlical
resultS.J CUn
锄d phannacoki∞tic
2815.2822
oncol,2003,2l(15): a1.Anti-tumor agem
【16】
HolweU S E,C00per P A,Thomps鲫M J,et
agents and
diVided into two main classes,smaU molecule
biological agents.The small moIecule agents exploit the physiological differcnces between tumor
use a
构建自己的血管系统才能持续地生长和发展。如果 没有血管系统提供氧气和养料,实体瘤的增长不会 超过lmm。111。鉴于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
收稿时间:2006.12.3l;修回时间:2007.03.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572201)
作者简介:任萱(1974一),女,博士研究生;丁健(1953一),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
2.3
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表明其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 其他的细胞因子或者血管活性因子而介导【z引。I期 临床研究表明,主要的剂量相关毒性反应为神经毒 性。
2.4
小分子VTA应用潜力
小分子VTA能够快速的
降低肿瘤血管血流量,并且只在肿瘤内部有强大的 破坏作用,而对肿瘤边缘的细胞没有抑制作用,这 样的作用结果使得其单用抑瘤效果不明显。肿瘤边 缘血管丰富,传统放化疗药物对这部分细胞比较敏 感,因此vTA类药物具有联合用药的潜力,已经 有大量的体内试验证实了联合用药的有效性。CA4 与顺铂和环磷酰胺合用,肿瘤的抑瘤率是单独使用 化疗时的10-500倍【25】,与紫杉醇合用能增强其抗肿
锄d anti—vaScul盯ef!f;。cts
的分子机制是促进TNF0c的分泌【231。然而,进一步 研究发现在TNFR一1敲除的小鼠中,DMxAA具有
antigens)在肿瘤血管内皮表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第4期
任萱,等: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43l
药物一直是人们努力的目标,VTAs能够引起肿瘤 血流的迅速减少以及实验肿瘤的大范围坏死,治疗 范围广,以及耐药株不易产生的特点使其受到越来 越多的关注。对于已经处于临床试验的小分子VTA 需要更多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以期开发选择性更 强的VTA类药物。生物类VTA类药物在动物模型 上具有选择性及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但是此类药物 的研究尚处于临床前阶段,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研究 寻找适用于人体的靶向分子和效应分子以使生物类 VTA进入临床研究。
so a
fo彻er
aimed to inhibit tlle
rapid aIld selectiVe Vascul盯
mat tIle blood now is arrested锄d tIlmor ccU dead due to tIle re鲫1ting oxygen锄d nutrient
are
depriVation and buildup of waste products occurs.VTAs
E-mail:鲫ozh锄g@mail.shcnc.ac.cn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
第4期
任萱,等: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429
MrD剂量就可以选择性地产生抗肿瘤血管作用的小 分子VTA药物。 CA4P是CA4的水溶性前药,CA4最初从南非 灌木CDm6rPf“,,l c嘿秒Hm中分离得到,在水溶性的 CA4P出现以后,其研究进展迅速。CA4P在体内 经非特异的磷酸酶迅速水解为前体CA4,CA4在类 似colcllicine结合位点与tubulin结合【111。CA4P目前 作为前药被OXIGEN公司开发。在动物肿瘤模型 中,CA4P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都具有快速而选择性 的抗血管作用【t:1。体外实验显示,cA4P体内抗血 管作用与其引起细胞微管破坏以及微丝骨架重构, 导致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相关【¨】。I期临床中显示单 独使用CA4P比较安全,它所具有的毒性反应包括 非剂量相关的肿瘤疼痛和剂量相关毒性反应,包括 胸痛或心血管反应、可逆性的共济失调、血管迷走 神经昏厥,以及运动神经病….15】。 CAlP是CAl的水溶性前药,CAl与CA4一样是 从非洲柳树中提取的系列化合物中的一个,在临床 前实验中显示出比CA4P更强的抗血管活性,目前 也被OXIGEN公司作为OXl4503开发,正在进行临 床I期实验【16】。还有大量CA4的衍生物出现,其中 AVE8062(AC一7700)是合成的水溶性CA4结构衍生 物,体外显示具有较强抗血管作用,在体内能被氨 基肽酶水解为活性形式,正在进行临床I期试验【17】。 ZD6126是tubulin结合药物N.acetvlocIlinol的磷 酸化的前体药物,能够抑制微管聚合。zD6126破 坏内皮细胞的微管改变内皮细胞形态【博】。体内试验 中ZD6126迅速减少肿瘤血流量,引起肿瘤大范围 的坏死【伸1;能够抑制一系列移植瘤的生长【18。,】和人 源肺癌细胞在裸鼠中的肺部转移【20】。I期临床研究 显示,zD6126(80mg/m2)在大多数患者体内都可以 被耐受,部分患者可以产生厌食、便秘、呼吸困 难、疲乏、头痛、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 增加用药次数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便秘、高钾、 低钾、水肿和疲乏等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