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纯点评许振“水韵青花”

合集下载

上海文物商店藏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鉴赏

上海文物商店藏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鉴赏

上海文物商店藏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鉴赏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7期摘要:上海文物商店收藏有一件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笔筒通身绘兰亭会“修禊”场景,是康熙民窑青花绘画艺术的结晶,为研究清代的文房用瓷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键词:青花;笔筒;兰亭会2019年秋,上海文物商店积极参与上海首个国际艺术品交易月,遴选近千件旧藏瓷器上柜销售,其中一件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格外引人注目。

1 青花笔筒,颇有天趣笔筒是一种重要而又常见的文房用具,用以放置毛笔,清初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除笔筒外,置笔用具还有笔格、笔插、笔篓、笔船、笔床等,其中笔插是竖向置笔的,而笔格、笔船、笔床、笔篓中的笔是斜放或横放的。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笔筒”一词,孙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载:“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

”①这一时期出土的笔筒通常是镂孔的细竹管形,与明清时期流行的圆筒状插笔的笔筒大相径庭,仅可认为是后世笔筒的始祖。

②笔筒大量出现是在明代中晚期,文献上有取湘妃竹制作笔筒③的记载。

晚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

”《天水冰山录》记录抄没明嘉靖朝权奸严嵩家产所得到的牙厢(镶)棕木笔筒、象牙牛角笔筒、哥窑碎磁(瓷)笔筒等。

④明人屠隆的《文房器具笺》亦见有“笔筒”专条。

根据现有文献和实物分析,瓷质笔筒的出现应该稍晚于竹木笔筒,并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大量烧制,以青花为主。

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在1988年“宋官窑特展”中将一件乾隆御题诗笔筒定名为“北宋官窑粉青笔筒”(高9.8厘米,深8.6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7.3厘米),现在看来断代并不确切。

传世还有髹漆、黄杨、百宝嵌、匏制、水晶、紫砂、铜制的笔筒,皆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佳作。

当代青花山水陶瓷的创新与艺术表达

当代青花山水陶瓷的创新与艺术表达

当代青花山水陶瓷的创新与艺术表达
项亚娟;青岚轩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24(58)3
【摘要】青花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一种装饰手法,而山水则是中国绘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之一。

将青花与山水相结合,创造出青花山水陶瓷,是对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本文将探讨当代青花山水陶瓷的创新之处,以及这种陶瓷作品在当代艺术表达中的角色和意义。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项亚娟;青岚轩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以瓷造境,感化人心——在当代语境下探寻青花陶瓷艺术的叙事性表达与禅宗公案结合之可能
2.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陶瓷山水题材为例
3.浅谈景德镇青花山水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艺术表达
4.斗水成霞蔚青花若神巧——艺术家戚彧陶瓷青花“斗水”技艺的禅境表达
5.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探讨青花山水创作——评《青花的世界——当代陶瓷绘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

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

青花瓷的精美散文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青花瓷的精美散文:青花瓷素绢涵墨染,淡痕指凝香。

依亭绿盈韵,蝶雨润花芳。

浓雾锁重楼,漫步依阑珊。

水韵江南逸,伊人度忧伤?——题记喜欢青花瓷,细细观赏,淡淡的散发芳菲;古朴凝香、纯净高雅,墨落幽芳,纯静中有丝丝的雅韵,青花瓷剔透着古典的美,一种古朴宁然的芳菲满溢,又如同青瓷一样静处涵芳,时光深处,屡屡墨香,感慨流年的轻逝。

青花瓷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青花瓷拥有永恒的美丽。

水墨江南,烟雨轻拂,如诗如画,梧桐经雨胭脂透,翠色凝波含烟,伊人执笔染绢芳。

烟雨濛濛醉流年,伊人为谁独憔悴?流年似水,阡陌花开。

书写着青花瓷隶书的人也渐渐把青花瓷变得更精致婉约。

青花瓷上满溢流年的芳醇,流逝的岁月磨灭不了青花瓷的雅韵。

幽月悄悄照进书台,莹莹在青花瓷上,有种朦胧的感觉,素洁凝芳,淡雅含蓄,温婉柔美,宛若一位女子娇俏。

《青花瓷》,优雅着江南的韵,如诗如梦云雾轻拂,宛若佳人白衣翩翩水云间轻舞霓裳,幽香成一方书卷凝芳,文字意韵,笔笔凝情幽,心思清泉涌,字字婉转凝芳。

《青花瓷》,拥云水禅心清泉潺潺流,飞瀑明净欢畅。

清浅的旧时光,留下的美丽如初。

回眸,清香满溢,岁月的脚步匆匆,永恒的美丽依旧!月色下好美,我踏着心路走来。

一卷书香,染指流年。

守着心灵间的相约,文字韵律染卷墨芳,拥恬静的情怀,浅浅行于世间,任凭花开花落,静夜聆听着心灵间的幽曲,古琴的韵律,缓缓如流水轻奏。

笔墨吟诗意浅,染笔凝香流年芳,默默轻拾记忆,含笑嫣然,你眼眸中的浅笑,如青花瓷走下的温婉女子,含情脉脉,恬静间收藏一份美好的情愫,盈盈着一份深情馥郁清香。

任时光流逝,美丽依旧!依稀记得你唇间那抹浅笑,婷婷漫入人间,流年时光淡墨痕,清浅悠然入云端。

青花瓷的发展史

青花瓷的发展史

青花瓷发展的历史一、萌芽阶段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釉下蓝彩瓷,为中国人所发明,它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釉下施彩技法,首先是1983年在江苏南京雨花台吴末晋初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带盖盘口壶,绘画羽人、鸟兽仙草云气①.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说明在三国时瓷匠们已掌握了釉下彩工艺技术.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为后来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绘瓷的出现开了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隋代白瓷的烧制成功,唐早期唐三彩的出现,都为唐中期以后的唐青花烧制f提供了条件.所以唐代青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1949年建国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宋代青花也相继在浙江地区发现.之后元、明、清各代青花窑址在我国南方各省也都被发现.二、创烧阶段的唐宋青花瓷器1唐青花瓷器,未见文献记载,过去不为人所知,1975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在扬州唐城遗址发掘中发现一块唐青花瓷枕片,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胎釉和青花的测试分析,认为属低锰、低铜、低铁的钴料,与国产高锰钴料明显不同,但却和河南巩县窑烧制的唐三彩蓝料接近.这种唐青花瓷片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初在上述地区又陆续出土数十片,除扬州外,据河南轻工业部门的科技人员讲,多年来他们在巩县窑址中也曾采集到很多蓝釉和少量青花碎片.20世纪80年代在洛阳地区还出土过一件唐青花盖罐.香港冯平山博物馆亦藏有一件唐青花三足NB035,据已故着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考察认为,胎釉特征与河南巩县窑接近.很可能产于巩县窑.美国波土顿泛美艺术博物馆收藏一件绘有三叶纹和点纹的唐代青花碗,1978年我的英国朋友吴英先生告诉我,丹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画有鱼纹和点状纹的唐代青花罐.通过对上述资料的研究和科研单位的全面理化测试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唐青花烧成温度普通偏低,多在1170至1210℃,而巩县的白瓷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150℃左右,两者基本相同,胎釉的化学成分也大体相同.唐青花的色料化学成分为低锰、低铁、低铜钴料与国产高锰钴料完全不同,而却和巩县窑唐三彩上的蓝料基本一致,因此,对唐青花产地,陶瓷界普遍认为产于河南巩县窑是没有问题的.唐青花的纹饰,常见有棕榈纹、菱形加散点纹、圆点纹、梅花点纹和不规则的斑点纹等.这些纹饰在我国传统的陶瓷器物上并不多见,而常见于伊斯兰的陶器上②.这种风格的唐青花除扬州和河南地区外,在我国其它地区的考古工作中极为罕见.笔者认为这种唐青花主要不是供官府和国内群众生活所用,而与对外贸易有关,扬州当时是我国四大港口之一,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大量的波斯商人来往于扬州,他们把波斯钴料带进,再把唐青花从这里运走,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唐青花主要是为对外贸易所需烧制的.从其产品质量讲,都比较粗糙,反映了早期青花的特点.2宋青花瓷器,过去在文物考古界鲜有人谈及,20世纪20年代吴敬仁等撰写的中国陶瓷史称“美丽绝伦的青花,其法于宋代,具体年代不可考,但大观、政和时,确有此类作品之制造”.对其产地和烧制工艺均未谈及,谁也未见到过实物,故不被人们所重视.1957年2月在浙江龙泉县城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金沙塔基下第五层夯土中出土13块青花的残片,拼凑起来是一件残碗.内外饰菊花和圆圈纹,青花呈黑蓝色,饰纹简单,烧成温度偏低.1970年秋在浙江绍兴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翠环塔基下1米深处的夯土中,又出土一块青花碗的残片,器外饰斜线纹,青花显色偏淡.③除塔基出土的宋青花外,李正中、朱裕平二先生着中国青花瓷一书中称: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广东潮州窑出土4件白釉瓷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瓷香炉.瓷像胎质洁白,卵青白釉,釉厚处为淡青葡萄色.佛像冠、须、眉、眼、发都用青花描绘而成.佛像上铭文分别为“潮州水东中窑甲弟子刘扶同妻陈氏十五娘熙宁元年戊申五月廿四日题”.治平四年丁未岁九月卅日题“匠人周明”.熙宁元年为公元1068年,治平四年为公元1067年属北宋中后期.潮州窑北宋时是否烧制过青花瓷器,1949年建国以来从未听到过这方面的报导,1982年文物出版社新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也未谈及,笔者1975年曾参观过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库房也未发现有宋代青花瓷器.铜也能烧出蓝色,是否鉴别有误.因此,宋时潮州窑是否烧造过青花瓷是值得商榷的.上述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理化测试表明,所用钴料属浙江当地钴土矿,含钴较低,只有0.1%至0.29%左右,而含锰量很高,是含钴量的10倍,因此,青花呈灰蓝色,一般应属民间烧制的生活用品④而不被官府所重视.1973年笔者因工作关系在日本东京达仁堂古玩店见到一件南宋青花瓶,高33cm,长颈、鼓腹、砂底,显有火石红斑,两侧塑有鱼形耳,正面腹部直书“隆兴”二字,背面画一小树,下饰花草纹,釉色泛青,表明是一件含钴低而含铁高的青花器.⑤据了解目前国外仅此一件,由于不在国内,很少有见到,故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宋青花在年代上虽在唐代之后,但从其用料、烧制工艺、纹饰内容与唐青花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两者并没有继承关系.唐青花是以对外贸易所需而烧,属商品瓷,宋青花属民间生活用瓷,如果不是出土塔基,很难确认它就是宋青花.它的出土,证实了我国从北宋早期至南宋末年的200多年间确实有青花瓷的烧制,而且对过去文献上记载的宋青花也是一个印证.三、成熟阶段的元青花瓷器蒙元统一了中国后,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局面,使国家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元代青花在宋代青花瓷器基础上,在地域上又有了很大扩展,先后在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云南玉溪、建水和禄丰;四川会理等地都发现有烧制青花的窑址,这些窑址的产品,除景德镇外,多属就地取材民间烧制,胎质较粗,制作工艺简单,青花颜料多属当地出产的钴土矿,含钴量较低,青花色泽有的灰蓝,有的蓝中泛黑,有的蓝中泛黄,烧成温度普遍偏低,常出现有生烧现象,在当地虽属一种新产品,但精品极少,流传下来的完整器物不多,在各地文博单位很少见到.当前人们所见到的元青花,主要都是景德镇的产品.景德镇地区,唐宋以来就是生产陶瓷的重要基地.宋时在这里已经烧制出精美的薄胎青白瓷,为后来的元青花发展打下了基础.这里的陶瓷业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当地产的优质瓷土和丰富的燃料资源,又地处群山环抱的山区,战争频繁的年代,这里也相对安全,昌江水又正好在这里通过,水路交通极为方便,所以元政府看中了这块宝地.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这里就建立了管理机构——浮梁瓷局,之后又在景德镇珠山建立了御窑场,这已为近年在其窑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器物所证实.⑥管理机构和御窑场的建立,对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和推动有着十分重要作用,而且在政策上还可世袭,在这种政策的感召下,各地制瓷工匠不断从各地向景德镇聚拢⑦,这对景德镇的陶瓷业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十分有利.所以到了元代,原来宋时各地发展起来的大窑场逐渐走向衰退,而景德镇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故元青花在宋青花基础上利用本省吉州窑釉下彩工艺和进口的钴颜料,很快研制成功,并在元代中后期烧制出精美成熟的青花瓷器.这种元青花在故宫博物院瓷器大库中并无发现,据原首都博物馆馆长马希桂先生近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考察时亦未发现战争年代国民党带至台湾的官窑瓷器中有元代青花瓷.这些元青花到底弄到哪里去了呢,经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研究,一致认为元政府通过对外贸易,将元青花输往海外,特别是中东地区较多.⑧据岛夷志略记载和考古材料表明,元青花通过对外贸易有一些也销往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印度、伊朗和日本等地区,同时也和当时蒙古民族崇白习尚盛行有关.辍耕录称“元代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等,所以当时宫廷不收藏青花是可以理解的.据笔者所知,目前在欧美和一些亚非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收藏有中国元青花瓷器,大约200件左右.土耳其和伊朗是收藏中国元青花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土耳其萨莱博物馆就藏有80件,伊朗考古博物馆藏有37件,都是以进口钴颜料绘画的大型精美青花瓷器,如各种梅瓶、大盘和钵之类.1973年笔者在日本考察时,发现日各博物馆和个人也收藏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元青花数十件.1949年建国后各地考古部门,在配合国家基本建设施工中也陆续有些出土,如河北保定、定兴;江西上饶、九江、景德镇、潘阳、高安、波阳、丰城和萍乡;江苏句容、南京;浙江杭州;湖南常德;四川雅安和剑川;内蒙林西县、包头、黑城和赤峰;新疆霍城;安徽青阳和北京地区均有出土,共100余件.其中以江西出土最多,达40余件,几乎占全国出土的近一半⑨,这些青花当前都收藏在全国各地博物馆里.现选择几件具有代表性的元青花介绍如下:一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盖罐,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高42.3cm,口径15.2cm,底径18.5cm,白胎,釉色光润,体形饱满,制作精工,盖面塑一狮钮,钮下围以莲瓣纹和回纹,器肩四面饰如意云头纹,云头纹之间为四季花卉,花朵着红色,叶染蓝色,红蓝相映生晖,釉面中闪青,青花红蓝两色烧成要求不一致,共烧于一体难度很大,因此,它代表了元青花的最高水平.此种器物共出土两件,此器藏于故宫,另一件藏在河北省博物馆.据笔者所知同样器物还有两件,分别收藏于英国和南韩.二青花凤纹扁壶,1974年北京旧鼓楼大街轿口元大都遗址出土,高18.7cm,口径4cm.器呈扁圆形,小口,矮圈足,昂起的凤头作壶嘴,柄上卷作凤尾,以蓝色绘出全身,把壶的头尾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造型是由晋唐以来的天鸡壶发展而来,景德镇五代及宋就有天鸡壶的制作,而元代的陶工却巧妙的继承了这一传统技法,突出了青花对凤的形象彩绘装饰,显得更加生动美观.同时它还吸收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马蹬壶的扁体造型,这显然与使用者的爱好有关,此器属国家一级珍品,国内仅此一件,由于造型美观,在旧货市场上常能看到仿制品.见文物1972年8期三青花人物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1950年江苏江宁将军山明墓出土,高44.1cm,小口卷唇,丰肩下敛,平底,上下饰纹五层,第一层画仰莲杂宝纹,第二层绘缠枝花,第三层为主题纹.萧何催马加鞭在月下紧追不舍,当韩信至江边正在踌躇时,附近江边正有一渔翁驾一小舟过来,显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见马希桂先生中国青花瓷一书.四青花折沿大盘,1956年湖南常德元墓出土,口径45cm,圆口,圈足,胎质洁白,釉色光润,器外饰缠枝花,器内画海水波涛纹、缠枝牡丹和双鱼荷莲纹,两条游鱼在荷莲中摇头摆尾,不停的穿游,显得十分生动逼真.此盘属湖南省博物馆重要藏品,图一,见题图这种青花大盘,国内收藏极少,国外收藏有上百件.其用途,正如明马欢所着瀛洲胜览所讲“国人……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宴会时皆以大盘盛姜黄色而富于香味之饭肴,置于敷之地上席中,……以手撮而食之”.这种大盘主要是为中东有关伊斯兰教国家所需而烧制的.五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高63.6cm,洗口,长径,双耳,全器上下共分饰纹七层,第一层绘缠枝花,第二层画蕉叶纹,第三层为飞凤纹,第四层画折枝菊花,第五层为云龙纹,第六层绘海水波浪纹,第七层画折枝花,第八层饰变形莲瓣纹,瓶颈部直书“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抚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全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师打供”.共64字见陈文平中国古陶瓷鉴赏.是当前极为少见的带纪年铭款的元代青花器.20世纪20年代前元代青花尚不为人所知,自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从英国达维特基金会发现这件至正瓶公布于世后,才开始引起对元青花的注意,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又拿它作为标准器,凡此风格的青花都定它至正型,并着书发表,从而把人们进一步引入研究元青花的高潮.三、从鼎盛到衰退时期的明、清青花瓷器所谓鼎盛时期,也不完全是直线向上,而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钴颜料来源的变化而受到影响,青花质量时好时坏,呈波浪式发展,显得很不平衡.如明前期时的永乐、宣德青花,是青花的黄金时代,质量最高.到了明晚期,因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国力衰竭,使景德镇的官窑陶瓷业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产品质量急剧下降.但进入清康熙朝之后,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又出现了新的振兴,产品质量空前提高,而一跃成为整个清代之冠.在官窑带动下,民窑青花亦十分兴盛,康熙之后,由于官府对各种颜色釉和彩瓷的偏爱,青花已不再是主流,而产品质量越来越差,特别是到了清代晚期,外敌入侵,国内动乱,青花瓷的质量每况愈下.。

顶峰相见,“神”级岩茶品鉴记

顶峰相见,“神”级岩茶品鉴记

顶峰相见,“神”级岩茶品鉴记作者:耳东来源:《茶道》2024年第06期什么茶,能组成—个最顶的茶局?顶级岩茶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许只有在登峰相见的那一刻,你才能一下子明白什么是“岩骨花香”,什么是“岩韵”。

一场集齐“空谷幽兰”“王威王”“牛首”“东方亮”“九崖丹枞”“不可思议”共6款“神”级好茶的“岩奢宴”品鉴会于武夷山溪谷留香茶书院举行。

茶会特邀马来西亚茶道艺术家许玉莲、《茶道》杂志社社长、资深茶人郑光生引领品鉴,茶品由《茶道》主笔、资深茶人陈勇光冲泡,大家品茗畅谈,现场流淌着欢喜与松弛的氛围。

代表岩茶高级审美的茶品放在一起比较,犹如“神仙打架”,难分伯仲,喝完一轮,只剩惊叹,最多只能说出更偏爱哪款。

故将品鉴感受结合现场茶友的探讨反馈作下记录,以飨诸君。

岩上·空谷幽兰轻盈甘润,啜之有骨“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佳茗偶得之”。

空谷幽兰是武夷岩茶(犬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老师久负盛名的代表作。

虽然焙火程度轻,却十分稳定耐储,茶叶表现张力十足。

空谷幽兰茶香馥郁,时而丝滑甘醇,时而辛香浓郁,变化万千。

刘国英老师说,这款茶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香气优雅丰富。

第一泡同第二泡同第七八泡,每一泡的香气都不同。

除了空谷幽兰的底番是兰花番,我们还能闻出蜜桃香、樟木番、薄荷香……茶汤轻柔却甘绵不绝,喉韵清冽,鲜爽甘润,醇正而厚,啜之有骨。

这款茶以轻火呈现,为的是不遮盖掉其他的品种特征。

一般来讲,轻火的茶容易造成汤薄之感,但空谷幽兰却醇厚,韵味强烈,冲泡十多泡也香气绵长。

永乐天阁·王威王不走寻常,高洁清澈王威王是武夷岩茶(大红抱)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锋选育的品种。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喝了这泡茶,他们描述的口感都不—样。

据说每个人在第一口王威王茶汤里都会喝到属于自己的茶汤初记忆。

有的人讲这泡茶有甘香,像好的生普;有人认为有碧螺春或者龙井的味道:安徽黄山人说有毛峰的昧道;安溪人说有铁观音的味道……反正这一泡茶很神奇,应該包含了大概有五大类茶的口感。

优雅青花 神韵山水

优雅青花  神韵山水
构成一定的象征意义 。如元代蒙古人心 目中的蓝色代表海洋 ,
化 年间 , 嘉靖 、 雍正 、 隆三朝的青花 , 乾 以康熙朝 的青花最为突 出, 有莹澈 青翠 、 明亮静丽 的艺术效果 , 因此在明清 两代 , 青花 瓷成为 中国瓷器生 产的主流 , 备受 人们喜爱 , 为帝王嫔妃 、 成
色 青翠 , 造型美观大方 , 装饰有古朴典稚的艺术效果 。在众 多
明釉 , 入窑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瓷 以其青翠欲 滴的蓝 色花纹 , 幽倩 美观 , 明净 素雅深受世人 的青睐 , 别是青花 山 特 水, 更是有着一番耐人寻味的神韵 。 清代龚轼在他的《 陶歌》 中
这样称赞青花瓷 : 白釉青花一 火成 , “ 花从釉 里透分明 。可参造 化先天妙 , 无极 由来太极生 ” 呵 见 青花之 美, 。 已成世人公认 。
这种色彩观是在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 想以及 审美观念 的影响 下形成 的 , 作为一种象征手段不断加 以延伸 , 拓展 了它 的 内在
土” 的二 元配方 , 烧成温度提 高 , 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 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 , 造型厚实饱 满。底釉分青 白和卵 白 两种 , 浊感强 。元青花瓷之所以在近年来 成为各大拍卖场上 乳
景德镇 高专学报
优 雅 青 花 神 韵 山水
魏 先 春① 吴 国平
( . 先春 陶瓷艺 术 工作 室 ;. 国平陶瓷 艺术 工作 室, 1 魏 2吴 江西景德 镇 3 3 0 ) 300
摘 要 : 花 是 釉 下 装 饰 的 一 种 , 我 国 最 具 民 族 特 色的 瓷 器装 饰 之 一 , 青 是 与玲 珑 瓷 、 彩 瓷 、 色釉 瓷 共 同组 成 了景德 镇 粉 颜
镇青花瓷创始于 元代 , 并在这一时期在其技术 、 工艺方面达到 成熟的境地 。 这一方面得益 于青花瓷 的胎采用了“ 瓷石 +高岭

美术评论家王进玉谈画家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

美术评论家王进玉谈画家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

以水为魂,以色为象——谈画家许振的水韵青花山水作品文╱王进玉气韵一词,在古今文艺理论中常见运用。

画论里自从谢赫提出的“六法”,把“气韵生动”做为首要的一法之后,历代画家,包括理论家便开始将其奉为圭臬,无论创作,还是品评,都以气韵为重,由此可见气韵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但遍观我国历代画论可以发现,各个历史时期对气韵的认识与理解,大都在用笔和用墨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与评论的,而对于用水和用色,以及它们对作品的气韵所起到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等,却少有提及。

换句话说,作品的气韵如何体现在用水和用色中,用水和用色又如何更好地滋养气韵,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而这个课题在画家许振先生的作品里便得到了有力的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好的例证和说明。

“知古人到处,到古人未到处。

”我想他是深谙此理的,所以在其师古人之心、法古人之迹的基础上,他敢于突破常规,并积极探索实践。

其创作中在强调用笔与用墨的同时,又特别地凸显和发挥水与色的特殊功能及变化状态,将用水、用色与用笔、用墨相融合统一,以此来最大程度地丰富和表现作品的气韵与格调。

而在“色”的选择上,他摄取了传统的青色作为其绘画的主体色,甚至是单一色。

众所周知,猎色难于水墨,且中国画的设色很多时候不像西洋画那样讲究光、影,以及环境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和变化,而是更加注重体现其描绘对象色彩本质的单纯美,以此来追求一种明朗、清雅、文静的艺术效果。

因此观看许振先生的水韵青花山水作品,一派烟云缥缈、秀润逸气、纯净典雅、浑化天成的视觉感受,且在一色之中有变化,一色之中分轻重、分浓淡、分明晦,更在无色之处见虚灵、见脱化、见神采。

而仔细欣赏又会发现,其色中含水,水中蕴墨,水或多或少,墨或有或无,并又于水、色、墨之中见笔触、见笔痕、见笔力。

所以在其作品里,用色、用水、用墨、用笔都是存在其中的,乍看简洁纯粹,细品则丰富异常,且整幅画面生动和谐,气息流畅,意韵深远。

我想这也是其绘画本体语言所呈现的精彩与突出之处。

水墨之韵在青花分水中的洐生与拓展

水墨之韵在青花分水中的洐生与拓展

天工|2023年第14期[摘 要]青花瓷的生命很长,它诞生于唐朝,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美妙、成熟。

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角;清代,青花瓷的发展达到顶峰。

青花瓷以钴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各种图案纹样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青花瓷的花色洁雅,如蓝天般宁静。

青花瓷的造型古朴多样,精细与粗犷并存,白中泛青,极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

青花瓷自入世以来一直被世人所喜爱。

结合不同的题材,运用青花分水技法,将画面分成层峦叠嶂的层次。

画面除了具有水墨效果之外,还具有西方艺术的立体感。

[关键词]青花;瓷器;水墨画[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4-006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柴美云.水墨之韵在青花分水中的洐生与拓展[J].天工,2023(14):60-62.柴美云 乐平中等专业学校水墨之韵在青花分水中的洐生与拓展作者简介:柴美云(1978—),女,汉族,江西乐平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

一、青花瓷生命的长度景德镇的名瓷众多,青花瓷便是其中之一,被誉为瓷中之魂的青花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青花瓷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众多文化领域以各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影响世界文化。

青花瓷是景德镇的瓷魂,为景德镇陶瓷增色不少。

青花瓷的纹饰千变万化而不失优美,以纯朴、大方享誉古今中外。

如今发现的青花瓷标本显示青花诞生于唐代。

不同朝代的审美标准决定了青花瓷的风格走向。

元代的青花瓷的风格特点是具有丰满的构图,料色浓而不失静美。

宣德与永乐的青花瓷以明亮、清丽享誉盛名,明代,青花瓷被推崇为瓷器中的国粹;清朝康、雍、乾、时期青花瓷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明代青花瓷对清代青花瓷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独特的康熙青花瓷,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多变,技术制造推陈出新,精湛的绘画技巧让人叹为观止。

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青花中斗彩装饰的艺术性不断增强。

官窑中仿成化斗彩的产品数不胜数,尤其是清代的康、雍、乾、时期。

中国古董瓷器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

中国古董瓷器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

中国古董瓷器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中国古董瓷器中,元青花仿佛神一般的存在——以“鬼谷子下山”大罐为代表的元青花,屡屡在全球拍卖场上创造价格神话;以“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代表的元青花,多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尽管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系统认识和研究元青花的历史却不过70年。

元青花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也留下难解的谜题,有待学界一一发现。

元青花象耳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元以前,中国瓷器以素为美的士大夫美学追求可谓登峰造极,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代表。

到元时,马背上蒙古民族“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美学的灿烂新篇。

这就是景德镇烧造的元青花。

在元之前,是没有青花一说的。

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在学术界尚存争议,只是巩县窑和龙泉窑试烧的非主流蓝彩瓷,并未得到唐宋时代官方和民间的认可。

从元青花始,中国瓷器不再固守极简主义,进入青花和彩绘竞相绽放的时代。

元青花以苏麻离青的神秘幽蓝,赢得世人追捧。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元青花是一个无法获得历史文献证实的尴尬命题——长达五百多年的青花烧造历史,没有任何关于元代烧造青花瓷的记载。

所有文献都认为,创青花从明永乐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苏麻离青开始。

故宫收藏有宋至明清的许多文物精品,独缺元代青花瓷传世记录,也支撑此观点。

直到1952年,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瓶,被研究者波谱定为14世纪青花瓷断代标准器,并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公认,并定名为“至正青花”,从此掀开元青花神秘的面纱。

有一种说法称,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300多件,其中200余件在国外,100余件在国内国有收藏机构。

尽管这种说法饱受质疑,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元青花的珍稀和名贵。

元至正前后用于陶瓷呈色的苏麻离青,颠覆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苏麻离青,也有叫“苏泥麻青”“苏渤泥青”“苏泥渤青”的。

关于苏麻离青最早的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最好的元青花仍在中国

最好的元青花仍在中国

最好的元青花瓷器仍在中国(两个《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研究及讨论)湖北祖恩两个《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之一是南京市博物馆藏“沐英墓出土”的,被誉为国内元青花“三绝”之一。

在国内外拥有至高无上的“样板”地位。

第二个《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为民间“听月楼”所藏。

这两个青花梅瓶,从大小、样式、青花发色、人物故事,用肉眼观看并无多大差别,猛一看以为是两兄弟。

究竟是否来自同一个家族,还需用效仿“DNA”的检测方法作鉴定。

对于至正型元青花(用麻仓土作胎,苏麻离青作青料)这种鉴定标准主要有以下五条【1】。

1.呈靓丽的兰青色,色沉不浮。

(20概率)2.笔道中边缘有微晕散。

(20)3.有青料聚集现象。

(20)4.可见釉面下凹、铁锈斑、下见铁铝合金结晶。

(20)5.足底及露胎处有明显的火石红。

(20)前四条属于苏麻离青的呈色特征,第五条火石红是麻仓土需历经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呈色特征。

麻仓土元代称为贡土、御土;明代称为官土,只有元、明两代的官窑才能得到麻仓土,而且明中期苏麻离青已用完,麻仓土也采尽。

因此火石红也就成为元、明两代识别青花瓷是否为官窑的明显特征。

经与听月楼主协商,同意公开研究结果,以供专家学者及收藏爱好者参考指正。

一、听月楼藏<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的研究。

甲:必要且充分的条件。

(效仿DNA法)(见本文集附录2)1.青花发色靓丽深沉,现宝石蓝色(20)(见图一~三)2.有微晕散。

(20)(见图一~三)3.有美丽的青色聚集.(20)(见图一~三)图一~三聚集和晕散图一~三聚集和晕散图一~三聚集和晕散图一~三聚集和晕散图一~三聚集和晕散4.有釉面下凹、褐色斑、下面有金属结晶(20)(见图四)。

因为是铁铝合金结晶。

其色银白,用60-100倍放大镜看,像是一座座银色小山,沉睡在蓝色的海底。

更为奇特的是银色的小山有时会呈现出金黄色的小山。

(笔者至今尚莫名其妙变色的机理),偶尔会发现在金色的小山上面出现的极小的金黄色气泡,像是山上夜空中的星星闪亮,真是美极了。

人民瓷厂梧桐青花的介绍

人民瓷厂梧桐青花的介绍

人民瓷厂梧桐青花的介绍
梧桐青花是中国陶瓷行业的一种创新,它在继承中国陶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使其具有时尚的外观,新颖的造型和独特的装饰效果。

梧桐青花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人民瓷厂高级工艺美术师叶文福先生亲自指导设计,由著名画家王培元先生绘画图案。

梧桐青花分为杯、碟、盘三个系列。

人民瓷厂梧桐青花瓷主要生产各类规格杯、碟、盘,其中以杯为代表的精品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高档礼品。

人民瓷厂梧桐青花充分体现了“中国瓷·中国风”的主题,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它继承了中国陶瓷传统工艺和创新精神,是陶瓷工艺品中的精品。

梧桐青花瓷工艺独特、造型别致、装饰典雅。

它采用高温、低温釉下彩料描绘图案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采用高温颜色釉的瓷坯烧成后,施一层透明釉,再在透明釉上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即在铜料中加入少量氧化钴)描绘纹饰图案;在高温下釉下彩烧成后再罩一层透明釉,使其光艳如新。

—— 1 —1 —。

新国风:这才是最高级的“青花”!

新国风:这才是最高级的“青花”!

新国风:这才是最高级的“青花”!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山水画最能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最能体现人对自然的情怀,以及对生命自我的观照。

小情怀的画家,其作品气象往往不够开阔,笔墨也显得拘谨小气,不够酣畅自如,缺乏自然山水应有的神采和意韵。

而大情怀的画家,其作品气象万千,畅朗豁然,笔墨灵动,飞荡雄逸,往往给观者以涤荡身心、淋漓痛快之感,画家许振的山水作品便属于此类,纳万象于笔底而生成高浑显秀、峻骨清虚的水韵青花世界。

这时候他笔下的山水已不再是具体的某山某水,而是胸中之丘壑,是精神家园里的山水意象。

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与那些只一味地从画谱中研习山水画的画家不同,他的水韵青花山水画更多是从写生和感悟真山真水中获取灵感和营养的,并经过长时间积累、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了自家风貌。

这也就决定了他的画作较少受传统山水的套路与程式,而更接近真实的山水脉象与气息。

当然,他并非真远离了传统,只是取法传统的方式与一般画家有所不同罢了。

如今他更加注重学习和汲取传统的精神,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具体的某一个笔画、某一根线条、某一块局部。

他是美术专业科班出身,技法技巧对于他来讲早已过关,他早期的“古韵弹墨”系列作品就是有力的证明,那个时期他严格按照古法古理来进行训练和创作,有些作品在技法上甚至不让古贤,在当时就已得到众多艺评家们的认可和肯定。

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许振水韵青花山水作品而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他,于年岁、于阅历都使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情怀与注意力转移到了绘画的人文性和精神性上,放在了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与体悟上。

水韵青花山水就是他反映绘画人文性、精神性的代表题材,也是他思考自然、体悟人生的艺术结晶。

他自己对水韵青花题材作品的总结是“心法大于技法”,这个概括应该说是十分准确的。

绘画本来就是以目所应接而心有体会为义理的,正所谓“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而“心亦俱会”说的其实就是心法。

青花课程体会与感悟

青花课程体会与感悟

青花课程体会与感悟
在参加了学校的青花课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课程的魅力。

青花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课程,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养。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如何运用青花瓷来创作作品。

这些知识让我对青花瓷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欣赏青花瓷,如何发现其中的美丽之处。

在制作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青花瓷制作的复杂性和细致性。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地完成,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地处理。

这让我意识到了做事情的耐心和细心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青花课程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通过创作,我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感到非常畅快和愉悦。

参加青花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让我拥有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和修养。

当代虾题材青花艺术创作研究

当代虾题材青花艺术创作研究

84青花艺术自产生以来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虾题材即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虾题材是青花艺术中很少见的一种题材,而在当代,虾题材已经成为青花艺术中的常见题材之一。

当代青花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虾题材青花艺术作品时,不仅是将其作为一种青花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生活态度,追求的是一种简约、含蓄和精致的审美趣味。

因此,当人们看到一件精美的虾题材青花艺术作品时,在感受艺术美与工艺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创作者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一、当代虾题材青花艺术兴起因素青花艺术最早萌芽于唐代,元代时在景德镇兴起,并在明清时期获得了大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陶瓷艺术类型之一。

虾是一种不起眼的水生动物,它与鱼不同的是,鱼是我国重要的吉祥象征,而虾则并没有赋予吉祥意蕴,因而,在过去,虾极少作为青花艺术题材,只在明清时期的民窑青花中有极少量的虾题材作品。

虾题材在青花艺术中的广泛应用是进入当代以后,在当代青花艺术中,虾题材作品颇为常见,不少青花艺术家都创作虾题材青花作品。

那么,虾题材青花艺术为何在当代成为一种受到艺术家青睐的题材呢?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齐白石画虾的影响。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他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而虾则是其最为人所称道的题材。

齐白石画虾经历了不断变化的阶段,变得日益成熟。

最初,齐白石效仿八大山人、李复堂等的虾,形象纤细僵硬,后来齐白石亲自养沼虾观察,虾的形象日趋饱满生动。

齐白石的虾融合了对虾和沼虾的形态特征,将水墨韵味与生动的形态完美结合,是一种精妙的艺术创造。

齐白石的墨虾影响非常巨大,激发了无数艺术工作者画虾的热情,许多青花艺术家正是以他的虾为蓝本进行创作。

其次,适宜的工艺技法。

青花工艺技法非常适宜于虾题材的描绘。

青花工艺技法与水墨具有相通之处,一方面,青花色泽幽靓深沉,在素坯上容易晕散,与水墨在宣纸上的效果颇为相通;另一方面,青花创作者能够通过精湛的分水技法达到“墨分五色”的浓淡效果。

元青花都是精品吗

元青花都是精品吗

元青花都是精品吗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17期文/陈逸民因为元青花拍出的高价,在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和投资者心中产生__种习惯的认识—元青花瓷器都是精品。

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元青花有不少普品,这是因为元青花仅仅是一种商品瓷,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官窑瓷。

本文介绍的这些出土于不知名墓地或平民百姓墓地的元青花瓷器,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元青花在当日帜要有钱就能买到!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我们知道,最精彩的元青花是张文进定制的!张文进是谁?请看象耳瓶上的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选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有学者查遍了《玉山县志》、《江西通志》、《浮梁县志》《饶州府志》,均无记载张文进其人,可见他的身份并不显贵,也无功名;但是,他向寺庙供奉这样一对大瓶,应该是富裕的地方人士。

(黄清华、黄薇《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瓶考》,《文物》2010年第4期,P64)为许愿而供奉的这类瓷器毫无疑问是定做的商品瓷。

因此,元青花是商品瓷,其中有精品,也有不少普品。

青花龙纹玉壶瓶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2006年出土于安徽省芜湖县。

其出土时也没有相关的资料伴随,我们也就不能了解这件元青花的主人,可以设想的是,它的主人也一定不会是名门望族,因为这不是一个留下记载的大墓,或者引起轰动的窑藏。

这样一件普通的元青花瓷器,再一次告诉我们,元青花瓷器多数出自于普通人家。

青花叵青花菱花口盘元青花菱口盆和元青花匝1977年出土安庆市同一地点出土,因不见同时出土的有关文字资料,其主人在当时,应该名不见经传。

青花花卉执壶1998年太湖县牛镇阮氏墓出土。

是件执壶,器型完整,整个器身线条流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动感,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我们不知道阮氏家族的情况,但是他们在墓葬中随葬了这样一件元青花精品,显然也不是贫穷之家。

如果不是官宦人家,也应该是一个殷富人家。

如果是后者,又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历史信息,元青花在当时,并没有使用的限制,它只是—种普通的商品,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精品的元青花瓷器作为家庭的陈设用品。

许振山水画辑评

许振山水画辑评

许振山水画辑评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许振的画是比较微妙的,追求简而丰,看起来非常单纯、明快,细看却耐看。

但他不是什么题材都画,因为只要确定自己的样式之后、就要舍掉不少东西,用一种
办法适应一切题材,那是不可能的。

但我还是肯定这个水韵青花的。

这种强调水韵
的只是青花的一种形态,我们看瓷器上那种不很强调水韵的青花也可以发展。

应该
从这方面再下点工夫,走下去。

【总页数】4页(P96-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1.26
【相关文献】
1.王书侠山水画辑评 [J],
2.许畅山水画作品——许畅的画 [J], 知书;
3.梁明山水画辑评 [J],
4.梁明山水画辑评 [J], ;
5.应目会心不拘一格——感悟许振水韵青花山水画 [J], 王进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青花分水与国画水墨中意境张力的艺术表现

探讨青花分水与国画水墨中意境张力的艺术表现

探讨青花分水与国画水墨中意境张力的艺术表现
佚名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城市》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意境,是艺术的精髓所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画之灵魂”。

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就在于其对“意境”美的偏爱,这也是中国画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人产生共鸣的原因所在。

青花分水和国画水墨作为艺术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两种形式题材,以其丰富的意境张力赢得大众的普遍青睐。

【总页数】1页(P137-1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漫谈青花分水与国画水墨中意境张力的艺术表现 [J], 黄少华;黄鹤楼
2.水墨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运用探讨 [J], 袁慧然; 胡南南
3.国画人物中"意境"的传达与表现探讨 [J], 翁志实
4.云之衣霞之裳——国画的“水墨意境”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J], 龙怡
5.青花分水与国画水墨中意境张力的艺术表现 [J], 李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瓷的传承与升华——以南宋官窑为中心

青瓷的传承与升华——以南宋官窑为中心

青瓷的传承与升华——以南宋官窑为中心
邓禾颖
【期刊名称】《《杭州文博》》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曾为吴越国首府和南宋都城的杭州,不仅拥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旖旎风光,更因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跻身于中国七大古都的行列。

她曾经历的辉煌给杭州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令今人备感自豪。

这其中。

【总页数】6页(P69-74)
【作者】邓禾颖
【作者单位】[1]南宋官窑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3
【相关文献】
1.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再现越窑青瓷辉煌——记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鹏飞 [J], 赵畅;马建平
2.南宋官窑窑址青瓷瓷片的光学显微结构研究 [J], 赵兰;沈琼华;唐俊杰;李合;苗建民
3.南宋官窑窑址青瓷瓷片的光学显微结构研究 [J], 赵兰;沈琼华;唐俊杰;李合;苗建民;
4.南宋官窑青瓷 [J], 耿宝昌
5.我的翠叠纹官窑青瓷与中国南宋官窑鱼鳞纹青瓷的研究 [J], 张海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翰墨生韵紫砂吐芳

翰墨生韵紫砂吐芳

翰墨生韵紫砂吐芳
胡永成
【期刊名称】《中华手工》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胡永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翰墨壶韵壶言画语——记沈美华、吴锦川紫砂与书画艺术的合作 [J], 朱亮亮
2.春满人间花吐芳——浅议紫砂花货“玉兰壶”的设计风格 [J], 刘志刚
3.翰墨壶韵-中国画·紫砂壶艺术作品展 [J],
4.幽情逸韵玉竹芳——浅析“韵竹”紫砂壶艺术品的艺术文化价值 [J], 苏小东
5.幽香清韵吐毫端——傅耕野及其《兰蕙齐芳图》 [J], 鲛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