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合集下载

如何在教案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

如何在教案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

如何在教案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根据杰茜·佩奇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生的认知发展经历着从感知觉到思维的逐步演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阶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1. 感知觉阶段(1-2岁):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通过感觉和触觉来认知世界。

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短暂,容易分散。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触觉游戏,让学生通过触摸、摸索等方式来体验和认识新事物。

2. 前操作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他们善于模仿和记忆,喜欢与他人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学生逐渐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他们开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实物操作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抽象概念和进行逻辑分析。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思维运算和分析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精神除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精神。

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设计建议: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4学习并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学习并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初中学生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开始进行抽象思维,能够了解到其他各种可能性,而不受眼前具体情形的限制。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从现有的信息中生成抽象的关系,然后将抽象的关系与各种信息相比较,这时,形式与内容是相互独立的;应对潜在或假设情景的能力出现,能够对没有经历过的场景和情形进行推理。甚至接受明显的与事实相反的情形。青少年并不受限于他们自身的实际经验,能够将逻辑推理应用于各种情形中。能够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以一种较混乱的方式进行实验,同时变化多个因素,并固守于先前的观念,而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以非常系统的方式来操作实验,一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提高以几方面,首先是尊重学生。初中学生个性鲜明,争强好胜,容易冲动,但稍有不慎又极易受挫,因此在教学语言的使用方面要非常谨慎,多用激励性语言,根据学生性格,用他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委婉批评。不吝惜表扬,并有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表扬,使学生听后有成就感和舒服感。努力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是相信学生。在教学中,要学会大胆放手管理,负责“导演”课堂,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授课时多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发言权,都敢发言,让所有人都有成就感。再者是因材施教。在设计教学教程时,要尊重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我努力中获得尊重。例如,课堂提问层次分明,各知识层次学生回答各类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能让自己的水平得到发展,获得满足,布置作业分必做题、部分选做,甚至全部选做,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自己的作业。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多应用多媒体教学等。
学习并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浅谈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规律在这次学习中,听了北京教育学院高明书教授的讲课,通过对专题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了中小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根据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理心理特点、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人格的发展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应该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看是健康的,但是,改革开放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活力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这一切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灵,某些影视、歌舞厅及电子游戏机也无不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的误区和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都误导着青少年人格的发展。

下面分别描述下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

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

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

如果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危机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而适当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不适当的教育则会阻碍个体的发展,因而,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独特性。

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最为重要的第四、第五,更需要教师在了解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危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情景,在活动和交往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问题,顺利渡过危机,以免儿童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或者迟滞,以至于导致以后的发展,甚至影响一生。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制约学习内容的深浅,制约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蒋淑君 (小学语文青海海东小学语文十七班) 发表日期: 2012-10-18 18:51:20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抓住课堂的引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要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导入的方法有好多种,(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跟现在要学习的知道有联系,使原有的知识起到对现有的知识的铺垫,过渡作用。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探究性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置于适当的情境下开拓、扩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这样从“统一”之中求“发展”,在“发展”之中见“统一”。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不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比较、判断、推理的方法。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的推断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力与刻苦的能力。

这样做更接近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发展规律。

老师通过这样不断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

老师在教学中对提出不同思路的学生能要多鼓励,以提高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错误的思路要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

不能怕在课堂上耽误时间,而不分析错误之处。

老师经常这样分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的。

使学生在课堂始终处于兴奋、高昂的状态。

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注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的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如: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榜样、不断的渗透英雄人物、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热情。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小学低段学生正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逐渐形成集体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行为观念等。

到了小学高段,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道德情感和认知水平也逐渐发展起来。

因此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研究和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研究。

1、遵循学生感知、注意和记忆的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比较精确地感知事物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一些关系,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一时期,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尽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辅助手段,如教学挂图、教具、多媒体等教具来辅助教学。

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因此,教学设计要形象生动,多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设计要符合他们的感知、注意和记忆规律等特点。

2、随着年龄的升高,学习特点也在不断发展。

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

对教育学科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有纪律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能比较自觉参与班集体的活动,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

并伴随自信、自主、自律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同时,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逐渐形成了对作业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

在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使他们进一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学遵循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

教学遵循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提高教育教学
效果
颜军
教学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重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获取、培养良好的人格。

教育教学最终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而这受到认知发展规律和人格发展规律制约。

一、学生的教育教学是学生的一种认识活动,要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共同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所以要重视各种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的目的,还是检验认识的最基本标准。

实践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抽象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到应用、巩固、检验、提高。

二、重视直接经验的获得,但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应方法合理,减少盲动性和无谓的错误,我们当然不是被动传授教学,而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借鉴已有学习经验,重新建立探索过程(模拟的),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这要教师清楚学情,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确切的目标、目的、任务,走经济合理的道路,并得到一定的发现真理的训练。

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对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学生年龄越小,兴趣、客观因素影响的作用越大,而年龄越大,思想、目的的作用、动机的社会性则越大。

既要让学生学好科学知识,认识掌握自然发展规律,又要加强人格品德的教养,教导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小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崭新的视角进行认识,根据小学阶段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智力状况、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文化情景等因素,通过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发现并掌握小学生人格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具体操作策略,努力培养出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基础,具有知觉的现实性和自我的客体化、具有毅力意志、经得起挫折考验、具有广延自我、协调相融的能力。

(一)适当灌输。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情感、行为准则等都不可能超脱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范畴。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培养他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行为。

由于儿童认识领域较狭窄。

认知能力较低、生活经验较贫乏,因此,对人格内核中一些深刻的理念、抽象的思想等必须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易感易知的灌输引导。

可利用视听说唱演多种媒体或方法,如诵读《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生行为规范》挂图、《礼仪课间操》录像或反映模范人物正确人生观,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完善人格的影视作品学唱《礼貌歌》等有关歌曲,听、讲故事。

组织他们自己排演有关的小节目。

通过这些生动的学习,受到人格教育。

特别是各学科教学也应该开掘本学科领域的人格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渗透,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真正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践体验。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愿意努力和有所成就的倾向。

成就感对人格发展有极大影响。

因而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环境,激发成就动机,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成就欲望得到满足,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形成对目标执着追求的稳定品质能起到明显作用。

其实,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各学科教学中都可以相机进行,如在完成数学习题、作文!学会一首歌、一幅画、一项体育技能时,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功的愉快,教师应加以鼓励,趁热打铁,培育其自信力、自尊心和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课 堂 上 ,我 力所 能及 的都让 学生 都 能参 与 到教 学实 验 中来 , 自己动
杨 淑 玲 ,女 ,吉 文林 业 小 学 高级 教 师 ,1968年 1月 15日出生 ,
手 指 挥 , 自己示 范 ,在 活动 中感 受 动手 的欢 乐 ,在 的神 奇 ,进 而 收 从 教 27年 。1997年毕 业 于 呼伦 贝尔 学 院 ,本 人 热爱 教 育事 业 ,从 事
途径 和方 式 ,对 小学 生人 格 的 形成 和发 展 产 生 十分 巨大 的 影 响 .在 观点 ,才能 争辩 质疑 ,标新 立异 才能 生 动活泼 、大胆 探索 。
此 ,本人 结 合 自己 的教学 实践 ,谈 谈 几点 体会 。
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 ,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要肯
教给 学 生知 识 与技 能 、发展 学 生 的能力 ,而且 要 注重 学生 的 情感 、 的朋 友 。师 生关 系融 洽 ,课 堂 气 氛和 谐 ,学 生不 但有 学 习兴 趣 ,而
意 志 、态 度 、价 值 观 等 方 面 的 培 养 。课 堂 教 学是 学 校 教 育 的基 本 且能 展 示 自己丰 富的个 性 ,才 能敢 于 发表 自己 的见解 ,提 出 自己 的
经 过 实践 ,我们 深 深体 会 到学 生人 格 的培 养要 贯 穿于 课 堂教 学
问 的方 法 ,有 的可 以用 猜谜 语 的方 法 ,有 的可 以用 游 戏法 。让 学 生 的始 终 ,它 并非 一蹴 而 就 的事 情 ,只有 持 之 以恒 、坚 持不 懈 ,才 能
感 到 自己学 的知识 是 生活 的提 高 ,能 实际应 用 。
看 ,看 似 一 帆风顺 的课未 必 是好 课 。在 课堂 上 ,学 习要 敢 于让 学 生

谈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谈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谈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篇:谈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谈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曾经听过一则国外的教学案例:美国有一位历史的教师,上课前,他准备了盾牌、喷水枪等防御器具。

当他走进课堂时,说道:这历史考试有多数人不及格,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及格,我想只要同学们肯花钱买分数,我就给谁及格。

条件是:白人学生买及格是5美元,黑人学生买及格必须是10美元。

学生听后大为不满,群情激奋,为什么有两个标准?为什么歧视我们黑人学生?这时,教室里乱成一团,书籍、笔、尺等一齐向老师打来,这时老师的只好用事先准备好的盾牌和喷水枪防御学生的攻击。

相互攻击到最激烈的时候,这位老师大声喊道:“不要打了,这就是六十年代黑人为争取人权情景的再现。

”“今天,我就给同学讲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是怎样争取黑人权利的”。

这一教学案例说明了什么?教学不能刻板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规律就是人的认知规律,即人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过程。

只有按照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更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何为认知规律认知规律源起于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它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看成信息传递器和信息加工系统。

认知心理学所探讨的问题,涉及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及其过程,既具有难度,又令人神往:诸如人是如何通过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与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简约、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人又是如何运用知识来对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活动做出决定并产生效果的。

这些问题不断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认知规律体现在教学上是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

对认知结构的阐述包含的理论前提是,学生是决定学习到什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条件社会影响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是间接的因素。

浅谈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现在所教的班级是五年级,是从一年级教上来的,一路教上来,看着孩子们从六、七岁成长到十一、二岁,真的很开心。

在这个过程中也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惑,有时,你精心准备了一堂课,兴致勃勃的去上课,但效果却是令人失望。

为什么,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同了呢?直到今天,我看了通识四,了解了儿童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才明白了,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

我想要符合孩子们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课堂一定要是深动有趣的。

要想课堂生动有趣,在我看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设计一定要稳中求新,稳中求变。

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就在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孩子们的知识目标清晰,很容易完成;好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紧扣,老师一条教学路线,学生一条学习路线,老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简单,教学环节紧凑,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有一些创新的版块,与众不同,让学生眼前一亮。

二、教学过程一定要轻松愉快。

(一)课堂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课堂中可以设计一到两个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中学到知识,还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动手的能力,合作能力。

(二)老师一定要成为教学中的艺术者,欣赏者。

一堂课中,老师是主线,线松弛有度,手中的风筝才会飞得越高。

在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孩子们平等,自由,民主的交流;课堂中,老师要学会做一个幽默的人,让孩子们听着顺耳还乐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课堂中老师还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们犀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进步的言行,闪光的地方,恰当地利用时机表扬,我想这正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期盼的吧!(三)多媒体课件让课堂变得丰满起来。

小学生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语文教学中,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图片,一些历史比较久远的故事,孩子们还不能凭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想,去理解,老师应多查阅资料,做成课件,形象直观展示给孩子们看。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教学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教学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教学教育是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学习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论,我受到了许多启示。

我想着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会很有帮助。

教育是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

它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制约并规定着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人格发展特点为依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心理需求的不同,施以适宜的教育,不适当的教育就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是持续一生的,他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

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造成障碍。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第四、五阶段,教师要在了解这两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危机的基础上,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在活动与交往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问题,顺利度过危机,以免学生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

我们要依据性别差异教学,根据男女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男女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男女生智力发展能达到的高度是相同的,对男女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对女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对女生学习上的失败更应热心指导、鼓励,不要过多地责怪。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启示我们:认知发展制约学习,应依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教学。

初中生11~16岁属于形式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能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搜集分析资料、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自己建构知识。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当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学生积极探究和进行再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才能有效地被学生所同化。

我们还要心设计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写一篇文章,结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五篇]

写一篇文章,结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五篇]

写一篇文章,结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五篇]第一篇:写一篇文章,结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写一篇文章,结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有一定特点,,我在这里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分析,就拿《坐井观天》的教学为例子来说明:一、背景分析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适应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适应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适应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他们开始逐渐理解抽象概念,发展逻辑思维,以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小学生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感知并描述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和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表演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并且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关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途径。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方面,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温故知新,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工具,提供直观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其次,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记忆单词。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再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有限,需要通过反复巩固和复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例如,在教授语文阅读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复习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和应用能力。

此外,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拓展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目标和任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难度和要求的实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例子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例子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例子
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自行去发现知识,鼓励他们去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提供充分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尊重他们的主张。

3、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积极及时回应,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尊重,让学生自信肯定自己,增强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分析,让他们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5、尊重学生的观点: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尊重,倾听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6、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好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 1 -。

课堂教学与设计要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课堂教学与设计要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课堂教学与设计要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有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是规律的,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违反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教育也可称为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因此,应有其特殊的规律。

不同的是:教育这种“运动形式”并不是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体现物体位置的变化。

而是一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体现着一定的教学方式,教学步骤和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人”。

所以这种活动具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要搞好教育教学活动,以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搞好课堂教学,必须要认识和遵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也是极其复杂的。

特别是教学设计,不单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人格发展的规律,还要遵循男女生性别差异的规律,缺一不可。

这必然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困惑。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设计旨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虽然是三个不同的角度,但是又是紧密结合,彼此联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决不是孤立和静止的。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初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十几岁,他们的感觉器官尚不完全成熟,人格处于发展中。

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和接收存在很大的直觉性和主观臆断,学习心理上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他们并没有完全独立学习的能力。

多数情况下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课,学生自己不能完成“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由于现行教材的编写过于简单,前一节刚刚接触到“力”学,他们不是高中生和大学生,脑海里没有很多的预备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处处引导和启发,并且经过多个环节的总结和推理,学生才能勉强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的观点有所认知和理解。

最后才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由来。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国陪学习,高明书教授讲得很生动,我们知道了人的心理发展有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人格的发展。

通过观看视频讲座自己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认识到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讲授的内容难以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引起学生的兴趣,维持对学生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重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注意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功课。

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

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富有情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表要求“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善于动笔的习惯、课上开动脑筋,善于表达的习惯等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不能仅仅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

同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那些总爱提问题的学生,其实爱提问题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这里我查阅了部分资料,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想谈谈如何分析学生学情。

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预测学生发展可能的基本手段。

能否正确把握学生发展的起点状态,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有针对性与适切性。

因此,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如同一位优秀的歌手在歌唱前确定好音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分析学生的情况,既要分析出学生的一些共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要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

分析学生的共同特征。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大致相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体验、情感需求和学习动机。

(2)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需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情。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想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下苦功夫仔细研究自己所要实施教学的学生集体的特征。

(1)分析本班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

分析学生笼统的年龄特点之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剖析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挖掘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方式优势,以扬长避短,实现更好地教学。

(2)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确定教学的难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学生不好理解同时又是教学重点的内容上,做到让学生最好、最快地获得新知。

(3)分析学生真正的知识储备。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不同,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

如果误认为他们之前的学习可以为下面知识点的学习服务的话,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知识迁移,甚至会影响下一知识点的学习。

(4)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

很多时候教学内容是和生活内容相关的,这时候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
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国陪学习,高明书教授讲得很生动,我们知道了人的心理发展有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人格的发展。

通过观看视频讲座自己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认识到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讲授的内容难以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引起学生的兴趣,维持对学生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重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注意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功课。

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

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富有情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表要求“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善于动笔的习惯、课上开动脑筋,善于表达的习惯等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
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不能仅仅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

同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那些总爱提问题的学生,其实爱提问题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