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陷阱,拓展思维
请举例说明思维陷阱
请举例说明思维陷阱【篇一:请举例说明思维陷阱】一:一个食品店,一次接到一个刁钻古怪的顾客的订货单。
上面写道:订做九块蛋糕,但要装在四个盒子里,而且每个盒子里至少要装三块蛋糕。
这位顾客傲慢地说:贵店不是以讲信誉闻名远近吗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嘿嘿,今后还是把招牌砸掉算了如果你是这家食品店的店员,你能想出办法吗请注意跳出思维陷阱。
答案:先将九块蛋糕分装在三个盒子里,每盒三块,然后再用一个大盒子把三个盒子一齐装在里面。
二:一个国王叫大臣们测算池塘里的水有多少个水桶那么多?一个星期后大臣们没有算出来,国王把这个题目公开叫全国的臣民来回答,两个星期后,一个8岁的男孩对国王说,如果池塘和桶一样大,那就只有一个水桶那么大,如果池塘比桶大一倍,就需要2个水桶的水... ...。
为什么同一个题目会难住大臣?而才8岁的小男孩却能答出来呢?这是因为大臣们只想到怎么去计算池塘和水桶的大小,而小男孩没有像大臣那样去计算大小,跳出了思维的陷阱。
:三:1.有一天,你不小把一颗糖果掉进装满咖啡的杯子里,你赶紧拿了出来,奇怪的是,糖果一点没化,而你的手指也没湿,这可能吗!为什么?2.一只手表100元买进,110元卖出,120元又买进,130元再卖出,问共赚了多少钱?(一分钟得出答案)3.假设你是个卡车司机。
每天早上,你都要运装两箱苹果,六箱橘子和三箱香蕉。
每天下午运装四箱西瓜和五箱梨。
那么,你知道司机的年龄多大吗?4.有一天,一个女明星被杀,警察抓住两个嫌疑犯,经过分析,认定其中一个是凶手。
这个女明星很喜欢收藏鞋子,她的鞋箱被翻乱后被凶手放好,警察发财她有八十双鞋子,红箱子有红色和绿的的鞋子各二十双,绿色箱子有红色和绿色的鞋子各二十双。
警察问两个嫌疑犯你们谁是红绿色盲,甲说乙是红绿色盲警察确对甲说你是凶手为什么?5.有一个哑巴,想买几个钉子,他来到五金店,对店员做了个这样的手势:左手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敲打样子,店员先是拿来锤子,哑巴摇头,于是,店员明白,给他拿来钉子。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陷阱及应对策略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陷阱及应对策略数学学习是学生们在学校中经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要想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既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技巧,又需要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
然而,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常常陷入一些思维陷阱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探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陷阱,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这些困难。
一、死记硬背陷阱在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是一种常见的陷阱。
很多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记住公式和解题步骤,而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思想。
这种学习方式只能暂时解决问题,而不能真正提高数学能力。
为了避免死记硬背陷阱,学生们可以尝试以下策略:1. 深入理解概念: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不要仅仅去记住定义和例题,而是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原理和思想。
2. 练习灵活运用: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技巧后,应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 理清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要先理清题意,明确问题所求,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有条不紊地进行解题。
二、盲目套公式陷阱另一个常见的思维陷阱是盲目套公式。
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总是急于套用公式,而没有深入思考问题本质和解题思路。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会导致解题出错,还会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为了避免盲目套公式陷阱,学生们可以尝试以下策略:1. 理解公式原理:在学习新的公式时,不要仅仅去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公式的推导和运用背后的数学原理。
只有理解公式原理,才能在解题时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地套用。
2. 强调问题本质: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而不仅仅局限于公式。
要明确问题所求,然后从数学概念和知识出发,找到解题思路,最终得出正确的解答。
3. 大胆思考创新: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后,学生们可以尝试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提出新的解题方法,进行证明和推导,培养创新思维。
三、过度依赖计算器陷阱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和使用,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度依赖计算器。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来自于我们的预设思维。
预设思维是指我们在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一些假设或判断。
这种思维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同时也会成为我们思维的“陷阱”。
当我们过于依赖预设思维时,就容易陷入思维的僵化状态,导致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变得呆板和局限。
我们需要摆脱这种“陷阱”,培养“求异”思维,使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和开放。
1. 预设思维“陷阱”的表现预设思维“陷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主观偏见。
我们在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或信息时,容易受到自己的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在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探索之前,就做出一些过早的判断。
(2)舒适区思维。
我们在生活中建立了一些舒适区,对一些事物和观点我们缺乏求异思维,往往只关注于与自己认同的观点或者看法,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性。
(3)从众心理。
人们往往会在面对未知或者困难时倾向于选择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不敢做出自己的判断。
(4)思维定势。
一旦我们对某个观点或者事物形成了固定的认知,就很难接受它的变化,甚至忽略了潜在的问题和矛盾。
这些表现都是我们思维“陷阱”的体现,它们使我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性和探索欲望。
2. “求异”思维的重要性相对于预设思维,求异思维更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
求异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跳脱思维的局限,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新的可能性,从而促进我们的认知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促进思维的多样性。
求异思维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事物和观点,激发我们的灵感和创造力。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果只是按照既定的思维方式解决,很难找到最优解,而通过求异思维,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解决途径,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拓展认知边界。
我们的认知受限于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只有通过求异思维,才能突破这些边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4)增强对未知的适应能力。
低年级学生思维训练的几点做法
低年级学生思维训练的几点做法作者:吴月琴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年第10期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
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各个方面。
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一般在小学中高年级比较明显,但我们都知道,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而起始阶段的思维训练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今后思维的发展。
因此,抓好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从低年级开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巧设“陷阱”,唤醒思维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不爱动脑筋。
随堂听课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学生在老师提问时“纹丝不动”,而一轮到练习便认认真真。
忙于答题。
究其原因。
是学生把数学学习当做“做题”,以为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老师布置的习题解答出来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种现象在刚入学的孩子中表现尤为明显。
孩子在入学前多多少少接触了一些认数和计算的知识,以为这就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全部,只要算式算对就是学好了数学,而忽视了数学学习中思维的过程。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缺乏有效训练。
思维机械化、简单化。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彩,充满挑战,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唤醒思维的意识。
如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些孩子漫不经心,甚至有些飘飘然,以为自己早就会数数了。
这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从10开始一个一个往后数。
第5个数是多少?这时有孩子不假思索立刻回答是15。
我没有评价对与错,而是让大家按要求数一数。
很快,答案出来了,有孩子说不是15是14,因为是从10开始数的。
这时我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学习数学一定要细心,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
”在诸如此类的一个个“陷阱”中,一年级的孩子逐渐意识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算一算,数学思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每一环节中,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预设思维是指我们在思考问题时,由于已经形成的固有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往往会忽略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可能性,导致我们无法看到问题的更多层面和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
这些预设思维的“陷阱”往往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导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困难。
要想生成“求异”思维,就需要打破这些预设思维的“陷阱”,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并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预设思维“陷阱”都有哪些。
首先是锚定效应,指的是我们对某一信息或某一观点产生了强烈的信念,从而影响了我们对其他信息或观点的接受。
当我们坚信某一种观点或方法是正确的时候,就会忽视其他可能性,造成思维的僵化。
其次是顺从权威,指的是我们对于权威人士或权威观点的盲从,不敢对其提出质疑或怀疑,导致我们无法独立思考,无法形成独立的见解。
再次是固步自封,指的是我们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经验而固守一成不变,不愿意改变或尝试新的方法,导致我们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无法面对新的问题。
最后是羊群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受到周围人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从而造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真实情况不符,导致我们无法独立思考,无法形成独立的见解。
针对这些预设思维“陷阱”,我们需要生成“求异”思维,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寻找新的思维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需要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在面对各种观点和信息时,不盲目接受,而是通过分析和判断来辨别真伪,找出其中的逻辑矛盾和错误之处,从而产生新的思考角度。
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开放式思维和想象力来探索新的思维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
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即不受他人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从而形成独立的见解。
我们需要具备应变能力,即在面对新的问题和情况时,能够快速适应,并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拓展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灵活、多样地思考,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拓展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提升思维能力。
一、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人们往往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性地采用某些方式来思考问题。
为了拓展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意识到并打破这些固有模式。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改变观点:换位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助于看到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性。
2.变换思维方式: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比如分析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考路径。
3.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常常陷入既定的解决模式,容易陷入思维的僵化。
要学会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二、广泛获取信息拓展思维离不开丰富的信息源。
获取广泛的信息有助于拓宽思维的边界,培养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方式。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1.阅读: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杂志、报纸等,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观点和领域知识。
2.参与讨论:与他人交流、参加讨论活动,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激发思维的碰撞。
3.利用互联网资源: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但要注意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锻炼思维灵活性思维灵活性是拓展思维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境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锻炼思维灵活性的方法:1.脑力游戏:例如解谜游戏、数独等,能够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思维。
2.跳出舒适区:主动尝试新的事物、新的领域,能够培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
3.创造性思维训练: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例如头脑风暴、画思维导图等,有助于开拓思路。
四、培养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拓展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消极、狭隘的心态会限制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爆发。
以下是一些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1.积极面对挑战: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挑战,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如何巧妙应对解答题中的思维陷阱
如何巧妙应对解答题中的思维陷阱解答题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解答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陷阱,这些陷阱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扰。
本文将通过分析思维陷阱的类型和提供巧妙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解答题中的思维陷阱。
一、陷阱类型1. 无关信息陷阱:解答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被一些无关的信息引入而分散注意力。
这些无关信息可能是题目中的细节、对题目的过度解读或题目中的干扰信息等。
2. 漏洞陷阱:有些解答题存在漏洞,即问题的描述或者条件存在某种不完备或者矛盾。
这种情况下,我们容易陷入陷阱中,得出错误的结论。
3. 偷换概念陷阱:有些解答题会故意在问题中偷换概念,即将问题的关键词或者概念进行替换,容易使我们产生混淆或者错误解读。
4. 逻辑迷宫陷阱:有些问题涉及到复杂的逻辑关系,要求我们在解答时要清晰地分析和表达逻辑思维,一旦我们的思维出现错漏,就容易在逻辑迷宫中迷失。
二、巧妙应对方法1.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解答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排除干扰信息并理解问题的核心是应对思维陷阱的第一步。
2. 分析问题:在理解题目后,我们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和概念,并逐步建立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梳理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避免思维陷阱的干扰。
3. 适当质疑和求证:当我们对问题的要求和条件不够清晰时,可以适当地质疑和求证,以确保我们对问题的理解是准确和完整的。
这样可以避免在漏洞陷阱中陷入误区。
4. 添加关键信息:在解答题时,有时候问题的描述或者条件不完备,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添加关键信息来使问题更加明确和易于解答。
但是要注意添加的信息要有合理性和逻辑性,不能随意捏造。
5. 明确关键概念:在解答题时,要时刻关注问题的关键概念,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和解释。
避免在偷换概念的陷阱中迷失。
拓展思维,解题技巧汇总
拓展思维,解题技巧汇总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我们是选择按部就班地思考解决,还是尝试拓展思维,运用创新的解题技巧来取得更好的结果呢?拓展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总结一些拓展思维和解题技巧,帮助读者在面对问题时更灵活地思考和解决。
引言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束手无策,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时候,拓展思维和解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拓展思维是指超越传统思维边界,寻找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解题技巧则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通过拓展思维和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拓展思维的好处拓展思维有许多好处,以下是其中几点:1. 发现新的解决方案拓展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
通过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增加。
2.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思维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区,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这样做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我们找到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3.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拓展思维,我们可以逐渐提升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我们会更加灵活地思考和解决,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解题技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拓展思维和解决问题。
1. 反思问题本质当面对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这包括研究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所有相关因素。
只有明确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分解问题有时候问题看起来很大,难以一次解决。
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个解决。
通过逐步解决小问题,我们可以逐渐解决整个问题。
3.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解题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组织思维。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问题的不同方面和解决方法进行可视化,更好地理清思路。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1. 引言1.1 引言介绍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预设思维是指在认知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经验、知识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思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和偏见,使得思维的发展和创新受到限制。
预设思维“陷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由于受到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偏见的影响,陷入一种僵化、局限的思维模式中,导致思维的局限性和创新性受到损害。
解决预设思维“陷阱”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挑战传统观念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跳出“思维框架”,激发思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问题的全面思考和多角度分析。
研究如何有效应对预设思维“陷阱”,培养和促进求异思维是当前思维教育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预设思维“陷阱”的定义、常见陷阱、求异思维的概念、应对策略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预设思维“陷阱”,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研究意义预设思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是我们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方式。
而预设思维“陷阱”则是指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错误或偏见。
对于预设思维“陷阱”,我们需要有一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新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1. 了解预设思维“陷阱”的定义和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因为固定思维模式而产生的错觉或偏见。
这对于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学习求异思维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3. 培养求异思维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具创造力和灵活性,也对于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和探讨预设思维“陷阱”与求异思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预设思维“陷阱”的定义预设思维“陷阱”是指在思考问题或制定决策时,受到已有惯性思维的制约,导致无法客观地分析和评判问题,从而限制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陷阱策划案例
陷阱策划案例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陷阱策划案例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社交娱乐活动。
人们通过设计精巧的陷阱来考验他人的智慧和反应能力。
这种活动在团队建设、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趣的陷阱策划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一个成功的陷阱。
2. 目标确定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这个陷阱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考验参与者的思维敏捷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本例中,我们的目标是测试参与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3. 策划思路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能够达到目标的陷阱。
以下是一些步骤和注意事项:3.1 确定陷阱的类型陷阱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逻辑陷阱、解谜陷阱和任务陷阱等。
根据目标确定陷阱的类型,以便能够更好地测试参与者的能力。
3.2 设计陷阱的难度根据参与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陷阱的难度。
如果参与者的水平较高,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复杂的要求或限制条件,以增加挑战性。
3.3 制定陷阱的规则为了确保陷阱的公平性,需要明确陷阱的规则。
规则可以包括时间限制、解题要求、奖励和惩罚等。
3.4 确定陷阱的背景故事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可以增加参与者的兴趣和吸引力。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参与者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陷阱中。
3.5 准备陷阱所需的物品或材料根据陷阱的设计,准备所需的物品或材料。
确保这些物品或材料能够顺利地实现陷阱的目标。
4. 实施计划在所有设计和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实施陷阱策划案例。
以下是一些建议:4.1 选择参与者根据陷阱的类型和难度,选择适合的参与者。
确保参与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陷阱中。
4.2 介绍背景故事在开始陷阱之前,向参与者介绍背景故事。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任务和目标。
4.3 解释规则和要求在开始陷阱之前,清楚地解释陷阱的规则和要求。
确保参与者理解任务和目标,并知道如何获得成功。
4.4 监督陷阱的进行在陷阱进行过程中,确保参与者遵守规则并按照要求进行。
巧设“陷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
出 来 了 ,可 是 第③ 题 通 分 太 复
杂 ,好 多同学都 停下 笔 ,不做 , 个 别聪 明 的学生根 据前 两题 ,猜
2 0 大 0 8 2 O 0
,
但 不敢 确定 。这
系的量 。其 实 ,他们 的年龄 差是 时 ,教 9 时 启发 :用 1 别去 币适 分 永远 不变 的 ,但倍 数关 系会 不断 减 这 两个 分数试 试 ,用 间接法去 变化 ,并 不成 正 比例 关系 。给学 生分 析后 ,学 生很 快就 列对 了 :
丽 0 ’的 习题 2 8, 0
。
对 于前 两 题 ,
很 多 同学用 通 分的 方法很快 就 比
小 明今 年9 ,爸 爸3 岁 ,照这 岁 6 样计 算 ,小 明 1 时 ,爸 爸 多 8岁
少岁? 很 多同学 都掉 进 “ 阱 ” 陷 里 ,列成 :9: 6 1 X 解得 3 = 8: X 7 。这是 学生错把小 明的年龄 =2 与爸爸 的年 龄 当作 可成 正 比例关
一
0
~
_ I 。 l 1 .
_
. .
_ _
≥ 。
| l
l l
。
-: 省清 佛冈 一小 l 东 远市 县第 学钟开 l忘 付
. .
阱” ,能促使 学生 反思 、剖析 、
人 数 占全班 的百 分 之几? 大 多数 ,
8÷4 = 5 0 4 % 矫正 ,从 而更 深刻地 领悟 知识 的 学 生列 式 为 :1
解法 ,缺 乏独 创性 ,教 9 可通过 分 数 比较 大 i l f
…
2
敬 _点l x x d 氇x sy
,
面1
所 . 0虿 <丽 0 .面 0 ,2 7 2 8 0
巧设“陷阱”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
。
,
f 咯 幸告 幸哈 甲 洽 侣会 沼哈 甲 毛甲 咯 孚杏 f 爷烤蜡弓兮洲粥洲闷日黔 , 沼 签 沼洽 诏略 币哈 甲毛 甲绘 甲绘甲毛 书 念甲哈 甲洽甲啥 甲 会甲哈 子啥 召 会甲味甲 味 甲 味 甲摇啼雌甲 釜甲啥 召 釜诏 啥甲 啥币 爷
对 角线 把 它 分 成 两 个 三 角 形
, ,
。
而实际上 如果
,
、
,
再仔 细 观 察 一 下 动 手 操 作 一 下 我 们 还 可 以 将 它 分 成两 个 梯 形 而 这 样 的 分法 有 无 数 种 得 出这 样 一 个结 果 显 然 必 须 通 过 全 面 的 观 察 培 养学 生 学 会 有 目 标 细 致 全 面 有 序 的 观 察 能够 帮 助 学 生 在 学 习 数 学 知 识 的过程 中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二 教 师 应 教 给 学 生 几 种 常 用 的观 察方 法 1 对 比 观察 法 俗话 说 有 比 较 才 有 鉴 别 比 正 对 观 察 法 是通 过 对 比 使 学 生 在分 析 共 性 中 : 掌握特 点 在 分 析 特点 中掌握 共 性 例 如 对 平 行 四 边 形 和 长 方形 的观 察 发现 长 方 形符 合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特 点 是 特 殊 的平 行 四 边 形 而 且 长 方 形 不 仅两条 对边 平 行 且 四 个 角 都 是直 角 进 而 分 辨 出 了 二者 的 异 同 b 2 操 作观 察 法 学 生 是好 动 的 如 果 通 过 自 己的 看 一 看 拼 一 拼 剪 一 剪 量 一 量 等 活 动 就 会 使 他们 对 每 一 个抽 象 的几 何 概 念 有 一 个更 深 层 的理 解 3 分 割观 察 法 把被 观 察 的 物 体 的 各 个 部 开 分 分 割 来进 行 观 察 使 我 们 能 更 清 晰 地 掌 握 : 其 构 成 和 关 系 例 如 我 们 不 能 直观 地 看 到 圆 锥 的 侧 面 是什 么 样 的 但 我 们 沿 其 母 线 将 圆 锥
精心设计“陷阱” 培养科学思维
精心设计“陷阱” 培养科学思维作者:廖永彬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3期文/潮州市瓷都中学廖永彬中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虽然在逐步形成和增强,但在学习中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直觉思维,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常无法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解题时往往会产生错漏,影响正确率,影响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必将伤害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严重时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物理科“敬而远之”。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设置“陷阱”,让学生“吃一垫,长一智”,就能较好地克服这种缺陷,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好方法。
一、利用学生某些思维定势设计“陷阱”某些同学学习物理时,由于受到生活中一些片面的或不正确观点影响,会产生思维定势,想当然地解题,造成失误。
【例】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原来静止在直角生标系原点处,从某时刻起受到一个复变力F的作用:第1s内F沿X轴正方向,第2s内F方向改为沿X轴负方向、大小不变,第3s内F方向又改回沿X轴正方向、大小不变,以后每隔1s力F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一次。
问:2Os后物体位于______。
A.原点处B.X正半轴处C.X负半轴处D.以上都有可能一些学生会马上回答:选A。
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使小木块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至今在某些学生的思维中还没有彻底消除。
他们会认为第1s内小木块受力F沿X轴正方向,向X正半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内由于力的方向改变了,小木块会马上随力的改变运动方向,向X轴负方向运动,并且产生与第1s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位移,故第2s末时,小木块总位移为零,回到原点。
以后只要是偶数秒的时间,位移就为零,所以20s后小木块会在原点处。
他们未能理解,虽然力方向改变了,但它只是改变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而不是速度,由于小木块的惯性,在偶数秒的时间里,小木块只是改变了加速度的方向,向X轴正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位移依然向X轴正向。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预设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或处理情况时受到已有的经验、习惯和偏见的约束,往往忽略了一些新的、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预设思维“陷阱”是指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和偏见,使人们难以做出创新和独特的决策。
相反,求异思维是指能够超越常规思维模式,寻找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预设思维“陷阱”和如何应用求异思维来避免或克服它们。
1. 二分思维:将问题仅仅分为两个极端,忽视了中间的折中办法。
求异思维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维度来看待问题,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2. 规范思维:只根据既定的规则和标准来思考问题,忽视了创新和变革的可能性。
求异思维可以追求与众不同的思维路径,超越传统规范的限制。
3. 顺从思维:盲目按照主流观点和意见来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求异思维可以挑战传统观点,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4. 群体思维:受到群体认同和集体决策的影响,忽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求异思维可以独立思考,不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寻找个人的独特观点和解决方法。
5. 锚定思维:在决策过程中受到既定观点和信息的束缚,难以超越这些固有的框架。
求异思维可以摆脱已有的框架,开放思维,接受新的观点和信息。
6. 确认偏误:只寻找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和信息,忽视相反的证据和信息。
求异思维可以主动寻找相反的证据和信息,进行充分的比较和评估。
为了培养求异思维,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多元思考: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来思考问题,避免二分思维的陷阱。
2. 打破常规: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反思和怀疑:对已有的观点和假设进行反思和质疑,不盲目接受。
4. 激发好奇心:保持对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好奇心,主动寻找新的观点和信息。
5. 学习他人思维:学习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开拓自己的思维。
6. 接受批评和挑战: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勇于挑战已有的观点和假设。
预设思维“陷阱”是思考问题时常见的误区和偏见,而求异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贫穷的思维陷阱培养富足思维重塑人生
贫穷的思维陷阱培养富足思维重塑人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经济状况不佳,总是陷入贫穷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然而,很多时候,真正导致贫穷的并非仅仅是外在的经济条件,而是深藏在我们思维中的陷阱。
这些思维陷阱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行动和选择,让我们与富足的生活渐行渐远。
那么,究竟有哪些常见的贫穷思维陷阱呢?又该如何培养富足思维来重塑人生呢?首先,目光短浅是贫穷思维的一大陷阱。
许多人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为了节省一点小钱而放弃了长远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比如,有些人宁愿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寻找几块钱的优惠券,却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种短视的行为让他们无法看到更广阔的未来,也难以积累真正有价值的财富。
其次,害怕风险也是常见的贫穷思维。
对于新的机会和挑战,他们总是充满恐惧,担心失败会带来损失。
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安逸稳定的道路,即使这样的选择意味着收入有限、发展空间狭小。
然而,真正的财富往往是在冒险和创新中创造出来的。
只有敢于迈出舒适区,勇敢地面对风险,才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再者,消极的心态也是贫穷思维的一种表现。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认为自己没有机会成功。
这种消极的心态会削弱他们的动力和信心,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解决。
相反,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会把困难视为成长的机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最终实现目标。
那么,如何摆脱这些贫穷思维陷阱,培养富足思维呢?第一步,要树立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明确自己想要在未来达到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然后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例如,如果希望在五年内拥有自己的房产,就需要计算出所需的资金,并制定出每个月的储蓄和投资计划。
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学会勇敢地面对风险。
在做出决策之前,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但不要因为恐惧而放弃可能的机会。
可以从小的风险开始尝试,逐步积累经验和信心。
挑起对手的思维陷阱辩论中的反诘技巧
挑起对手的思维陷阱辩论中的反诘技巧挑起对手的思维陷阱:辩论中的反诘技巧引言:辩论是一种思维碰撞的艺术,通过辩论可以展现自己的观点、推翻对方的论点。
在辩论中,对手常常会使用各种思维陷阱来误导观众或者削弱对方的立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反诘技巧,挑起对手的思维陷阱,从而在辩论中取得优势。
一、了解常见的思维陷阱在辩论中,对手常常会使用一些常见的思维陷阱,例如:1. 诉诸个人攻击:对手通过攻击个人而非论点来转移话题,试图削弱对方的信誉。
2. 诉诸情感:对手通过激起情绪来影响观众的判断力,使其偏离理性思考。
3. 以偏概全:对手通过举出个别例子来推广到整体,试图扭曲事实。
4. 无中生有:对手无根据地提出论点,试图误导观众。
了解这些常见的思维陷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对手的挑战。
二、运用反诘技巧挑起对手的思维陷阱1. 反问法反问法是辩论中常用的一种反诘技巧,通过反问对手来揭示其论点的漏洞或者矛盾之处。
例如,对手声称某个政策会带来经济繁荣,我们可以反问:“那么请问,为什么在实施该政策的地区经济并没有得到改善?”通过反问,我们可以让对手自己揭露其论点的不足之处。
2. 追问法追问法是通过连续追问对手来揭示其论点的不合理之处。
例如,对手声称某个产品具有绝对的优势,我们可以追问:“请问,这个产品有没有任何缺点?如果没有,为什么市场上还有其他竞争对手?”通过追问,我们可以让对手不得不面对其论点的不合理之处。
3. 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或者情况来揭示对手论点的不合理之处。
例如,对手声称某个政策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可以对比过去实施类似政策的结果,指出其论点的不合理性。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4. 事实求证法事实求证法是通过引用权威的数据或者研究结果来揭示对手论点的不准确之处。
例如,对手声称某个产品具有很高的质量,我们可以引用独立机构的测试结果来证明其论点的不准确性。
通过事实求证,我们可以让观众更加信服我们的观点。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
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预设思维的影响,这些预设思维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使我们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跳出这些预设思维的“陷阱”,生成“求异”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预设思维“陷阱”呢?预设思维“陷阱”是指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会受到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习惯、传统、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很容易陷入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中,无法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些预设思维“陷阱”可能包括:模式固化、认知偏见、局限性思维、群体思维等。
这些“陷阱”会导致我们的思维受限,无法获得新的启发和创新,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创造能力。
为了跳出预设思维“陷阱”,我们需要生成“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而是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寻求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以解决问题。
生成“求异”思维需要培养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变革的精神,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努力去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跳出预设思维“陷阱”,生成“求异”思维呢?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培养“求异”思维。
1. 反思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思维习惯,了解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存在哪些预设思维“陷阱”。
我们可以通过跟其他人的交流,多角度思考问题,参与不同领域的讨论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思维习惯,并且有意识地尝试打破它们。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如何”等问题,以启发自己寻求更多可能性,从而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2. 开放心态,接纳多样观点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接纳多样的观点和想法。
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不要急于否定或者接纳,而是可以先观察、思考、分析,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从中获得启发,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 多元思维我们需要培养多元思维能力。
巧设问题“陷阱” 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巧设问题“陷阱”提高数学课堂实效如小孩初学走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知识“障碍”,布设几口“陷阱”,使学生在摔打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无疑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是有益的。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数学中的“陷阱”,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等方面理解不够全面、透彻而表现在推理、判断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上的失误等现象。
有的放矢地选编出一些带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问题”借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小心谨慎”以防再“误入歧途”,从而使能力得到提升。
下面就具体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以及“巧问”的作用。
一、为准确理解概念,布设“陷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否全面、透彻,直接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七年级的学生学了相反数的概念后,往往认为“相反数”就是“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而忽略了“零的相反数是零”这一特殊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布设“陷阱”:有怎样关系的两个数,其商为-1?自然有人掉入“陷阱”中,回答:“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商为-1”。
再问:“两个0是否互为相反数呢?它们的商能为-1吗?这时学生会立刻明白,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有误。
二、为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布设“陷阱”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解题时,常常因缺乏周密细致的思考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教学中通过布设“问题”的训练,能充分暴露出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作风和全面细致考虑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以这样布设“陷阱: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5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陷阱,拓展思维
摘要:学生对于知识点常常印象不深,做题目时常常一做就错。
这个问题让作者深感困扰,一心想改变现状,如何改变?作者结合自己的陷阱设计教学经历对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陷阱教学方法
一些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思考问题不够深入;灵活性不够……其实细分析原因,多半还是因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基本定理的理解比较简单,解题经验比较贫乏。
还有就是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印象不够深刻,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必须绝对可靠,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却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现象类似于高速公路的修建,连接两地的公路明明可以修建成直线,但技术人员却总是要有意地设计几外弯道。
原来据心理学的研究,司机驾车长时间行驶在平直的道路上时,视觉容易疲劳,心理容易麻痹,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一定数量的弯道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现象,使司机一直处于戒备状态,保证行车安全。
其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精心设计“弯道”,表现为教师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一、巧设陷阱,强化概念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总要经历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在掌握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盲点。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精心设计,将学生的这些盲点暴露出来,甚至是将其放大,引起学生的重视。
例如,在学习圆周角的概念的时候,由于前面学习了圆心角的概念,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问:1.什么样的角叫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
2.圆周角与圆心角类似,也是一种与圆有关的角,你能用自己的话定义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吗?(多数学生答:顶点在圆上的角叫圆周角。
)
3.让学生在下面画出顶点在圆上的角。
4.顶点在圆上的角还有其他情形吗?(生试画。
)
5.师指出学生画的角中,有的不是圆周角,并指出正确的圆周角。
师问:我们刚才定义有没有问题呢?那么应该
如何定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
6.为什么圆心角不规定两边而圆周角要规定呢?(学生思考。
)
这个例题中,第2问我设计了陷阱,让学生掉了进去,然后又迅速帮助学生爬出了这个陷阱,并通过第6问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由此之后,不仅这个圆周角的定义学生不会犯错,而且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都会谨慎思考。
二、巧设陷阱,理解定理
在学习某些定理时,学生总觉得学起来非常简单,而一用起来却总是出错,这主要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定理的实质。
教师在教学定理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善于换位思考,在设计时让学生错在“点子上”,才能让学生在出错之后获得“免疫力”,真正地掌握定理。
陷阱1:在△ABC中,已知:a=3,b=4,则c=?摇?摇?摇?摇?摇?摇。
此时,好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c=5。
生1:△ABC应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只有直角三角形才会有勾股定理。
师:真棒!△ABC应改为Rt△ABC。
此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c=5(对此答案,很多学生深信不疑。
)教师面带微笑,但不表态,此时有学生又举手了。
生2:不对,因为c不一定表示斜边。
师:你考虑真周到,那么大家认为还需补上什么条件呢?
生3:在Rt△ABC中,已知:a=3,b=4且∠C=90°,则c=5。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求问题2:Rt△ABC中,已知:a=3,b=4。
则c=?摇?摇?摇?摇?摇?摇。
生4:c=5或……
笔者在教学中,感受到这一过程犹如师生合演一个数学小品。
学生面对教师预设的陷阱,步步“上当”,处处“碰壁”,却在不知不觉中准确、牢固地掌握了勾股定理。
以上陷阱安排,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定理,在使用时能给予足够重视。
三、巧设陷阱,丰富解题经验
我从课堂教学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导致学生解题失误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善于分析问题而出错的。
对于不同的题目的形式、特点都各不相同,学生在解题时缺乏经验,思考问题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多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陷阱,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与失误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实现的。
其实,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甚而趋于成熟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
此外,正是由于这些假设的不断提出与修正,才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陷阱,正是给学生展示的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是与学生独立解题的过程相吻合的。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正确的结论,而且领略了探索、尝试的过程,这对学生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利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从而真正完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