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模块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化学能与热能

合集下载

(湘教考苑)(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

(湘教考苑)(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

第六章化学反响与能量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23·衡水调考)某反响由两步反响A→B→C构成,它的反响能量曲线如下图(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两步反响均为吸热反响B.稳定性C>A>BC.参加催化剂会改变反响的焓变D.A→C反响的ΔH=E1-E4解析:A→B的反响为吸热反响,B→C的反响为放热反响,故A错误;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参加催化剂,只改变反响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响热,故C错误;整个反响中ΔH=(E1+E3)-(E2+E4),故D错误。

答案:B2.(2023·福建卷)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

其过程如下:m CeO2(m-x)CeO2·x Ce+x O2(m-x)CeO2·x Ce+x H2O+x CO2m CeO2+x H2+x CO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ΔH1=ΔH2+Δ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响式为CO +2H2OCO+4OH--2e--23解析:依据题意,根据该转化过程,CeO2在反响过程中质量及化学性质均没改变,起到催化剂的作用,A项正确;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项正确;根据盖斯定律,题图中ΔH1、ΔH2、ΔH3的关系为CO,D项正确。

ΔH1+ΔH2+ΔH3=0,C项错误;碱性介质下,CO和O2生成的CO2转变为-23答案:C3.(2023·上海卷)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由此不能判断( )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上下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前者减去后者即得到CHCH-CHCH 2(g)→CH 3-C ≡C-CH 3(g) ΔH =+36.1 kJ/mol ,这说明1,3丁二烯转化为2丁炔是吸热反响,因此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1,3丁二烯的总能量低于2丁炔的总能量,那么1,3丁二烯比2丁炔稳定性强,因此选项A 、B 、C 均是正确的;反响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但由于不能确定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键能,因此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不能确定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相对大小,D 不正确,答案选D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 第六章 化学反与能量变化 基础课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 第六章 化学反与能量变化 基础课时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基础课时3 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选择题1.(2015·山东烟台期末,6)下列金属防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以防止生锈B.对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选用刷油漆的方法来防锈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铬防锈解析B项中应选用润滑油来达到防锈的目的。

答案B2.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解析A中装置是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所以H2在Cu电极上产生;B中装置是电解池,Cu是阳极,发生反应Cu-2e-===Cu2+,Ag是阴极,发生反应2H++2e-===H2↑,所以Cu电极上没有气泡产生;C中装置是原电池,Fe是负极,Cu是正极,H2在Cu电极上产生;D中装置是电解池,Ag是阳极,Cu是阴极,H+在Cu电极上放电产生H2,所以Cu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答案B3.(2015·江西赣州期中,1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按图①连接并放置一段时间后,Fe片表面会“镀”上一层铜B.按图②连接好导线后(Zn片与Cu片相接触),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偏转C.按图③连接并放置片刻,在Fe片附近加一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D.按图④连接并放置一段时间后,在Sn片上有无色气泡聚集解析按图①连接后,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铁失去电子,Fe片表面不会“镀”上一层铜,A不正确;按图②连接好导线后,由于Zn片与Cu 片相接触,电子直接传递到铜片,因此灵敏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偏转,B不正确;按图③连接后构成原电池,锌比铁活泼,锌是负极,铁是正极,溶液中不会产生铁离子,所以在Fe片附近加一滴KSCN溶液,溶液不可能变为红色,C不正确;按图④连接后构成电解池,Sn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因此在Sn片上有无色气泡聚集,D 正确。

答案D4.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解析在镀件上镀铜时,铜应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镀件应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

一种以Na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NaTi2(PO4)3 +2Na2NiFe II (CN)6 Na3Ti2(PO4)3 +2NaNiFe III(CN)6(注:其中P的化合价为+5,Fe的上标II、III代表其价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NaTi2(PO4)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C.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 (CN)6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答案】C【详解】A.由题意可知放电时负极为2Na2NiFe II(CN)6- 2e-=2NaNiFe III(CN)6+ 2Na+,Na2NiFe II(CN)6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2NaTi2(PO4)3+2Na++2e-=Na3Ti2(PO4)3,NaTi2(PO4)3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B.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B项正确;C.充电过程中阴极极反应式为:2NaNiFe III(CN)6+2Na++2e-=2Na2NiFe II(CN)6,阳极:Na3Ti2(PO4)3-2e-=2NaTi2(PO4)3+2Na+,故C项错误;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项正确;本题选C。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详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D。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

基础课时3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选择题1.(2015·山东烟台期末,6)下列金属防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以防止生锈B.对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选用刷油漆的方法来防锈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铬防锈解析B项中应选用润滑油来达到防锈的目的。

答案 B2.下列事实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A.将镁粉、铁粉和食盐一块加到水中迅速反应放热B.铁被钝化处理后不易腐蚀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D.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解析将镁粉、铁粉和食盐一块加到水中,构成原电池装置,金属镁是负极,镁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铁被钝化后,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不易被腐蚀,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金属锌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Zn、Cu、硫酸会构成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使得Zn和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镀层破损后,镀锌铁和潮湿空气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Zn为负极,Fe为正极,Fe被保护,镀锡铁和潮湿空气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Fe为负极,Sn为正极,Fe被腐蚀速率加快,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3.如图甲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图乙所示,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图甲图乙A.①②③ B.②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解析①中Cu为正极,Zn为负极,③中SO2-4向负极移动,⑤中电子的流向是:Zn→导线→Cu,⑥中正极反应式:2H++2e-===H2↑,故①③⑤⑥错。

答案 B4.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Fe、Cu和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B.由Al、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C.由Al、Mg和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H)4]-D.由Al、Cu和浓HNO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解析前两项都按常规,应该是活泼金属作负极;C项中Al能与NaOH溶液反应,作负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与能量 第2节 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跟踪练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与能量 第2节 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跟踪练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第2节原电池化学电源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解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A正确;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B正确;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构成原电池,导线中会产生电流,C正确;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锌片作负极,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D错误。

答案:D2.(2016·上海卷)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图1 图2A.铜棒的质量B.c(Zn2+)C.c(H+) D.c(SO2-4)解析:该装置构成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

A项,在正极Cu上溶液中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Cu棒的质量不变,错误;B项,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错误;C项,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正确;D项,SO2-4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错误。

答案:C3.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强弱为X>Y解析:外电路电子流向为X→外电路→Y,电流方向与其相反;X极失电子,作负极,Y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X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铁。

答案:D4.(2016·全国卷Ⅲ)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2-4。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如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就是其中一种。

它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 +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B.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C.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答案】C【分析】【详解】A.根据电极反应式,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故A错误;B.负极反应Zn +2OH--2e-═ZnO+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pH减小,故B错误;C.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故C正确;D.溶液中K+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答案】D【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选;B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不选;C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不选;D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可选;故答案选D。

3.反应2SO 2+O 22SO 3经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 ,在这段时间内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1/(L.s ),则这段时间为( )A .0.1sB .2.5sC .5sD .10s【答案】C 【详解】根据反应方程式2SO 2+O 22SO 3,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 -1,那么氧气的浓度必然减少0.2mol•L -1,根据v(O 2)=0.2t=0.04mol•L -1•s -1 ,t=5s ,故选C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A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 2H 6(g )+7O 2(g )=4CO 2(g )+6H 2O (g )ΔH =-1560.8kJ·mol -1B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 -1D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C 【详解】A .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 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 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 2H 6(g )+7O 2(g )=4CO 2(g )+6H 2O (l )△H=-3121.6kJ/mol ,故A 错误;B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B 错误;C .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 左右,且大于3531.3KJ/mol ,故C 正确;D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少,即n 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氢的数目越大燃烧放热越多,故D 错误; 故答案为C 。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 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 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 C .灼热的木炭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 【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放出热量,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H <0,A 不符合题意;B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C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产生CO ,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符合题意;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目录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2节原电池化学电源第3节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 ΔH=-Q kJ·mol-1(Q>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B.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C.若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ΔH|减小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答案 D2.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的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e是ClO3-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 kJ·mol-1C.a、b、c、d、e中c最稳定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ΔH =-116 kJ·mol-1答案 D解析A项,e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而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为+5价,错误;B项,b→a+c反应的活化能为40 kJ·mol-1,错误;C项,a、b、c、d、e中a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错误;D项,b→a+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4 kJ·mol-1+2×0 kJ·mol-1-3×60 kJ·mol-1=-116 kJ·mol-1,所以该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ΔH=-116 kJ·mol-1,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化学能与热能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升空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化学能B.“神舟九号”飞船的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动能C.“天宫一号”中的氢氧燃料电池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D.“天宫一号”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由Zn和稀H2SO4制氢气B.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碳酸钙的分解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C.由C(石墨)―→C(金刚石)ΔH=+73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4.(2015·大同二模)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B.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C.反应A+B―→C的ΔH<0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6.已知:① 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②H2(g)+S(g)===H2S(g)ΔH=-20.1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吸收热量241.8 kJB.1 mol H2O(g)和1 mol H2S(g)的能量相差221.7 kJC.由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D.若反应②中改用固态硫,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7.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 O c kJ·mol-1、O ==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C.(4c+12b-4a-5d)kJ·mol-1D.(4a+5d-4c-12b)kJ·mol-18.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

已知:Cu(s)+2H+(aq)===Cu2+(aq)+H2(g)ΔH=+64.39 kJ·mol-12H2O2(l)===2H2O(l)+O2(g)ΔH =-196.46 kJ·mol -1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4 kJ·mol -1 在H 2SO 4溶液中,Cu 与H 2O 2反应生成Cu 2+(aq)和H 2O(l)的反应热的ΔH 等于( ) A .-417.91 kJ·mol -1 B .-319.68 kJ·mol -1 C .+546.69 kJ·mol -1 D .-448.46 kJ·mol -1 9. (2013·全国卷Ⅱ)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 2S(g)+32O 2(g)===SO 2(g)+H 2O(g) ΔH 1 2H 2S(g)+SO 2(g)===32S 2(g)+2H 2O(g) ΔH 2 H 2S(g)+12O 2(g)===S(g)+H 2O(g) ΔH 3 2S(g)===S 2(g) ΔH 4则Δ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A .ΔH 4=23(ΔH 1+ΔH 2-3ΔH 3) B .ΔH 4=23(3ΔH 3-ΔH 1-ΔH 2) C .ΔH 4=32(ΔH 1+ΔH 2-3ΔH 3) D .ΔH 4=32(ΔH 1-ΔH 2-3ΔH 3) 10.(2013·重庆高考)已知:P 4(g)+6Cl 2(g)===4PCl 3(g)ΔH =a kJ·mol -1, P 4(g)+10Cl 2(g)===4PCl 5(g) ΔH =b kJ·mol -1, P 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 5中P —Cl 键的键能为c kJ·mol -1,PCl 3中P —Cl 键的键能为1.2c kJ·mol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 —P 键的键能大于P —Cl 键的键能B .可求Cl 2(g)+PCl 3(g)===PCl 5(s)的反应热ΔHC .Cl —Cl 键的键能为(b -a +5.6c )/4 kJ·mol -1 D .P —P 键的键能为(5a -3b +12c )/8 kJ·mol -1 11.到目前为止,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最主要的能源。

(1)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能(焓变,ΔH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断键和形成新键过程中吸收和放出能量的大小有关。

已知:H 2(g)+Cl 2(g)===2HCl(g) ΔH =-185 kJ/mol ,断裂1 mol H —H 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 ,断裂1 mol Cl —Cl 键吸收的能量为247 kJ ,则形成1 mol H —Cl 键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

(2)燃料燃烧将其所含的化学能转变为我们所需要的热能。

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②C(s,石墨)+O2(g)===CO2(g)ΔH=-393.5 kJ·mol-1③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放出588.05 kJ的热量,原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

根据以上三个热化学方程式,计算C(s,石墨)+2H2(g)===CH4(g)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

12.(1)(2014·安徽高考)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

在25 ℃、101 kPa 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 1 mol CuCl(s),放热44.4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于NH+4。

已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下:1 mol NH+4全部被氧化成N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5·沈阳模拟) 题图中:E1=134 kJ·mol-1,E2=368 kJ·mol-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图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________。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ΔH =+49.0 kJ·mol -1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 ΔH =-192.9 kJ·mol -1 又知③H 2O(g)===H 2O(l) ΔH =-44 kJ·mol -1,则甲醇蒸气燃烧为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2CH 3OH(l)+3O 2(g)===2CO 2(g)+4H 2O(g)ΔH =-1 275.6 kJ·mol -1 ②2CO(g)+O 2(g)===2CO 2(g)ΔH =-566.0 kJ/mol③H 2O(g)===H 2O(l) ΔH =-44.0 kJ/mol请写出 1 mol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 1 mol 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