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学院 军事理论必修教材第五章
(完整)浙江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页码整合,推荐文档
上篇:突出宏观军事理论,集中反映了军事学研究的高起点和正确方向;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1 中国古代国防1)兵制建设2)边防、海防建设3)富国强兵102 中国近代的国防133 主要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15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163)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国防坚固的关键17第二节国防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23第三节国防建设1 国防体制252 中国国防建设成就293 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政策1)目标31 2)政策334 我国武装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35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83)民兵40第二章中国古近代军事思想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夏商42)、形成(西周44)、成熟(春秋战国46)和发展(秦至清48)第二节中国古代近代军事著述的代表作511 《孙子兵法》2《吴子兵法》3《司马法》4《孙膑兵法》5《尉缭子》6《六韬》7《三略》8《李卫公问对》9《武经总要》10《海国图志》11《三十六计》第三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61第四节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清王朝的“洋务运动”692 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军事科学71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概述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42)科学体系基本建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753)全面成熟阶段——解放战争时期774)继续发展阶段——建国以后79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81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4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理论中的地位和广泛影响。
822)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开创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建设人民军队的先例4)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学说5)系统发展了积极防御思想6)把游击战提到战略高度7)形成了系统的歼灭战理论8)科学地阐述了军事辩证法的若干范畴第二节毛泽东军事辩证法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86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87 3)战争的性质和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2无产阶级的战争方法论1)认识和正确掌握战争规律89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熟识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b善于学习,勇于实践c在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浙财 军事理论考试第一章复习题
6、抗美援朝战争是中朝人民军队同帝国主义现 代化军队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 7、战争规律分为一般战争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 ( ) 8、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区别 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 ) 9、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 ) 10、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武器装备。( )
7、毛泽东指出战争起源于一 定的生产方式,战争依赖于社 会的经济力量,战争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一定的( )。 A、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武器装备 D、国家利益
8、现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 ( )颁布的。 A、1927年 B、1930年 C、1947年 D、1949年
9、战争的( )是实行人民 战争的政治基础。 A、正义性 B、群众性 C、机动性 D、持久性
)
1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 《孙子兵法》中( )。 A、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军争篇
17、作战形式主要有( )、阵地 战和游记战三种。前两种属于正规 战,后一种属于非正规战。 A、地道战 B、防御战 C、运动战 D、歼灭战
18、“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 手段的继续”,( )的这句话, 被列宁称为“至理名言”。 A、马克思 B、A· T马汉 C、H· T麦金德 D、克劳塞维茨
)
13、“空中战争”理论,代表 著作《制空权》的作者是 ( )。 A、杜黑 B、米切尔 C、富勒 D、戴高乐
14、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是( )。 A、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 B、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 C、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D、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5、毛泽东指出:战略上( 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A、藐视 B、重视 C、防备 D、注重
10、“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 灭敌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当 中( )的基本内容。 A、战略战术 B、人民战争 C、国防建设 D、方法论
【最新精选】军事理论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答案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答: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军、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有哪些主要特点?答:信息资源主导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行动精确化3.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哪些?答:作战保密、军事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实体摧毁、计算机网络战、公共事务、民事活动。
4.我们应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威胁?答:我军建设要完成“双重历史性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在认清什么是信息化战争,清晰地勾画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图像的同时,认识到信息化战争中的士兵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确保培养过硬的未来战士,“打赢”未来战争。
一、对于信息化战争,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将异化为“不流血”的政治。
也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在信息的催生下,已从机械化战争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成为一种与机械化战争毫无关系的崭新战争形态。
还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在本质上还是机械化战争等。
认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要弄清信息化战争,首先应从考查战争的本质说起,按照军语的解释: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武力进行的激烈的军事对抗活动,是解放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斗争形势,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的一种形式,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的一种形态,仍属于战争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基本看法、立场、观点、分析方法,仍然适用于认识未来信息化战争。
战争的政治本质、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战争规模的划分等,都没有因为信息化战争的到来而改变。
那种把信息化战争当作是“不流血政治”的观点是错误的。
从战争的运动状态来看,每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都是对原有战争形态的扬弃。
浙江大学军事理论考试书本目录和提纲
军事理论目录第一章中国国防9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9古代10近代13第二节国防法规17《国防法》18《兵役法》20《预备役军官法》23第三节国防建设24体制25;成就29;目标与政策31武装力量(解放军、武警、民兵)35第二章中国近代军事思想42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42产生——夏商42形成——西周44成熟——春秋战国46发展——秦至清(秦至五代48;宋元明清49)第二节中国古代军代军事著述的代表作51《孙子兵法》50《吴子兵法》53《司马法》54《孙膑兵法》54《尉缭子》56《六韬》57《三略》57《李卫公问对》58《武经总要》59《海国图志》59《三十六计》60第三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61第四节中国几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9洋务运动69辛亥革命71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73第一节概述73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74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红军,敌进我退…,遵义会议,农村建立发展红色政权。
科学体系建立——抗日战争75瓦窑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游击战,《论联合政府》全面成熟——解放战争77《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十大军事原则继续发展——建国以后79《给人民志愿军……》,建设现代化国防部队主要内容81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地位和广泛影响84第二节毛泽东军事辩证法86无产阶级战争观86无产阶级战争方法论89●认识和正确掌握战争规律●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研究和知道战争必须着眼于其特点和发展●关照全局,掌握重要关节第三节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95第四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03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104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05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106歼灭战是基本作战方针107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08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109不打无准备之仗110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111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112第四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115第一节概述115主要内容116第二节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120霸权主义是战争的主要根源121世界大战可以避免122和平与发展时当今世界的主题123“一国两制”“共同发展”的战略构想124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125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126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部队131确立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方向132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133以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134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135政治工作136第五章江泽民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的论述138第一节概述138第二节高度重视军事科学的研究,创立现代化作战理论体系141第三节发展高科技,坚持科技强军143第六章精确制导技术155第一节概述155主要特点155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系统158制导系统分类159第三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168导弹168(分类172组成173杀伤力176)第四节导弹的制导方式189飞航式导弹181弹道式导弹182制导炸弹184制导炮弹186第七章隐身伪装技术191第一节隐形技术的定义191第二节隐形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91雷达191;红外192;声193;视频193第三节隐身材料196铁氧体吸波材料198纳米,多晶铁纤维,手征性吸波材料199智能型隐身材料200复合材料201第四节隐身技术和材料的未来203第五节反隐身技术210加紧研究高灵敏度雷达211扩展雷达的工作波段211将雷达系统安装在空中或空间平台上211提高现有雷达侦测频率212开展高功率微波武器研究212第八章侦察监视技术213第一节侦察系统214第二节主要军用遥感设备218照相技术及器材218多光谱侦查221夜间侦察223第三节地面传感器侦查237震动声响磁性应变电缆红外第四节我军反侦察与反监视对策243第九章电子对抗技术245第一节概述245第二节无线电通信对抗247侦查248干扰251反侦察反干扰255第三节雷达对抗259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262雷达干扰分类266反雷达武器273反侦察反干扰274第四节外层空间电子对抗278特点,方法279卫星干扰反干扰280第十章军用航天技术282第一节概述282第二节运载火箭285第三节军用卫星290侦察卫星291成像293;电子信号侦查295;导弹预警296核爆炸监视298;海洋监视298;如何应对299军事通讯301军事导航302测地卫星304气象卫星305第四节天基武器系统306第五节载人航天器307载人飞船308航天站309航天飞机310空天飞机313第十一章指挥自动化技术314第一节概述315第二节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318分类318一般构成320主要功能323第三节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327第四节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335第十二章外国军事思想347第一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347拿破仑350;克劳塞维茨(普鲁士)351;若米尼(瑞士)352;马汉(美国)353;杜黑(意大利)354;利德尔·哈特(英国)354;布罗迪(美国核战略)356;军事思想特点357第二节马、恩、列、斯军事思想360马恩360列斯362第十三章国际战略格局366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367美国368;欧盟369;俄罗斯369;日本370;印度370;中国370;东盟371联合国374;第二节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379多级制衡(各国的影响区)379;局部战争381;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382;国家安全建设的核心(综合国力,质量建军)384;恐怖主义,难民潮389;第三节国际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趋势391第十四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397第一节中国周边地区军事形势397东北亚398●加强政治对话,营造地区安全环境●潜在军事紧张因素依然存在东南亚402●形成地区联合,建立新的安全机制●调整防务政策,由“内安”转为“御外”●走“注重质量”的精兵之道●发展多边军事合作南亚地区406●战略格局有变化,印度掌握南亚安全主导权●克什米尔军事对峙严重,阿斯两国内战难平●核军备竞赛后果严重,地区核大战危险加大中亚地区410●三大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战场●加强集体安全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第二节中国周边大国的军事概况413美国413;俄罗斯419;日本423;印度428第十五章现代高技术战争433第一节高技术战争概述433演变历程435(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第二节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39发展趋势452第三节高技术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要求460第四节高技术战争的典型战例464英阿马岛战争464(精确制导武器)海湾战争467科索沃战争473伊拉克战争477名人、名言、名著专题《孙子兵法》——第一部最为系统最为完美的军事著作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避实而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视卒如爱子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吴子兵法》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击之勿疑,急击勿疑,避之勿疑以治为胜,教戒为先战胜易,守胜难《司马法》相为轻重以战止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吕尚著《三略》张良事迹,隐士书写《李卫公问对》李世民与李靖《武经总要》曾公亮,丁度,第一部官修兵书《海国图志》魏源《三十六计》。
浙江财经学院08军事复习提纲
3,战略环境包括了国际战略环 境和( 境和( C ). A,国际战略格局 B,国际战略形势 C,国内战略环境 D,周边局势
4,国际战略环境的构成因素有时代 特征,国际战略格局, 特征,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 战略动向, 战略动向,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 趋势以及( 趋势以及( D ). A,各国军事力量 B,国际政治格局 C,国际经济格局 D,周边安全形势
2,战略信息战是在武力战场以外的 作战,旨在创造解决冲突的政治气氛, 作战,旨在创造解决冲突的政治气氛, 是在新的"作战空间"采取的行动, 是在新的"作战空间"采取的行动, 双方攻击的目标是( 双方攻击的目标是( ) A A,人的思想 B,国家政策 B,国家政策 C,武器装备 C,武器装备 D,军队 D,军队
题型范例: 题型范例:
一,单项选择
1,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国力及 ,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 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 目 前 美 国 国 防 的 基 本 类 型 是 (A\P53 ) A,扩张型 , C,联盟型 , B,自卫型 , D,中立型 ,
2,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 军队和( 军队和( A\P1 )的基本问题 的理性认识. 的理性认识. A,国防 C,武器装备 B,边防 D,人民
5,按射程分类,射程( B 按射程分类,射程( 的导弹为短程导弹. 的导弹为短程导弹. 小于50 50公里 A,小于50公里 小于100 100公里 B,小于100公里 小于500 500公里 C,小于500公里 小于1000 1000公里 D,小于1000公里
)
6,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 概率超过80%的制导武器. 80%的制导武器 概率超过80%的制导武பைடு நூலகம்.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资料重新整理版
第一章国防概述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有哪些因素构成?①、国防的概念:主体:国家,国防是一种活动,必须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整个过程即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00千米领空。
]②、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政治要素二、国防的经济要素——经济过对国防建设具有制约作用1 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
2 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3 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捂着基础。
三、国防的科技要素——科技对国防建设具有促进作用1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2 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
3 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
4 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国防的自然要素五、国防的军事要素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①、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防御性(中国)联盟型(一元体——美:日、韩;多元体——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圣马力诺——完全不设防)②、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
4.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按内涵可分为:生存目标、发展目标按范围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1.保卫国家主权(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国家领土是指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他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领土又是提供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名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我国领土总面积=1040+300=1340平方千米]3.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发展(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4、中国的国防历史类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军事理论书本画线内容
军事理论书本画线内容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等方面的活动.第二段国防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第三段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国家的安全第四段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P4 (三)国防的手段下面画4个各段的小标题1.2.3.4P5(四).国防的基本类型:防御自卫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独立自主型中立型最后一句: 我国的国防属于防御自卫型P6 第二段最后一句: 以<孙子兵法>…..逐渐成熟P12 第三段最后一句: 我国的国防法规在纵向结构上可分为五个层次第四段第五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P15 第五段第一句:兵役义务是公民最重要的一项国防义务P17 四(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这是我国第一部国防法P18 (三) 第一行2001年4月28日第四行第一章总则…..国防教育日(四) 第一行: 1990年2月23日P25 四第一段: 1997年….民兵组成画小标题:1.(1)(2)(3) 2.(1)(2)(3)(4)P26 (3)解放军各总部:整段画(二)中国人民…..第二炮兵组成P27 第一段第一行:我国于….20万下一段: 由步兵….部队组成第四段: 最后一句: 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8个集团军第二章P39 (一) 军事思想….的理性认识(二) 第二行:按时代划分….现代军事思想P41 (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理性认识.记住<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第五段第一句.P47 (一) 产生和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P48 第二段最后一句: 政权是….总方针第三段第六行: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第九行:解放战争总结为....生产队第四段第二行:敌进我退.....敌退我追P45(一)P49(二)(三)P50(四)4个标题构成多项选择题P50 三(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在这句话后补充:理论基础)1. 第一行第一句:战争观就是人们对战争的根本看法同一段的①⑥⑦P51 第四段。
军事理论第五章题库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单选题1.陆军中步兵比例不断缩小,而炮兵、空降兵、直升机部队和电子战部队等技术兵种的比例不断增大。
体现了当代信息化军队结构哪方面的调整()答案:DA部队种类多元化B军队总体规模精干化C军队的指挥体制扁平化D内部结构优化\2.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答案:BA 软杀伤型信息武器B 信息士兵系统C硬杀伤型信息武器D C3KISR3.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答案:CA 信息武器B 网络空间C 电磁空间D心理空间4.()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
答案:BA 计算机技术B 信息武器C 单兵数字化装备D C3KISR系统5.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
虽然只占发射总量的9%。
却摧毁了约68%的重要目标,说明了(C)A 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B 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C 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D 数字化战场的建立,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6.在四大军事技术革命中,(A)工程革命的起步最早A 军事工程革命B军事探测革命C军事通信革命D军事智能革命7.(B)军事革命将使得侦查、探测的空域、时域和频域范围大大扩展,使对作战行动的感知、定位、预警、制导和评估达到几乎实时和精确的程度A 军事工程革命B军事探测革命C军事通信革命D军事智能革命8.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随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下列说法相符的是(D)A 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B 大力加强国际信息基础建设C 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D 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9. 信息化战争形成的首要条件是(C)的长足发展A. 教育B. 高技术C. 经济D. 文化10 (A)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集中代表。
A.智能机器人B.智能坦克C.智能导弹D.智能地雷11. 在信息化战场的支持下,作战力量将由战场感知系统、(B)、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
军事理论课程重点5篇
军事理论课程重点5篇第一篇:军事理论课程重点军事理论课程重点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
2.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3.我国普通高校军事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我国边界线长22800余公里,海岸线长32000余公里。
我国国土总面积1260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1040万平方千米,海洋总面积220万平方千米。
5.远程导弹的射程是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的射程是8000千米以上。
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12月13日。
7.根据我国国防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3个国防权力:提出建议权制止和检举权获得补偿权8.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3年4月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11月11日,海军成立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10.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11.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兵书是:《孙子兵法》。
12.中央军事委员会包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13.我国七大军区包括: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战区南京战区广州战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14.现代国防基本类型包括: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属于:自卫型。
1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的主要形式是: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自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是:1967年6月17日。
18.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通过的时间是:1997年3月14日.20.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21.我国政府奉行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互相尊敬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2.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
23.我国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军训开展军事理论课国防教育课。
24.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浙江财经学院军事理论练习题
浙江财经学院军事理论练习题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军事理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思想的是( B )A、以民为本B、富国强兵C、安国全军D、崇尚武德2、我国隋唐时期在兵役制度上采用( B )A、征兵制B、府兵制C、募兵制D、卫所兵制3、国防的手段众多,但主要是(C)手段。
A、政治B、经济C、军事D、外交4、军事思想可按( B )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A、二B、四C、六D、三5、几千年来的国防历史告诉我们,国防强大的基础是(D )A、政治昌明B、国家统一C、民族团结D、经济发展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三化”建设,“三化”是指(A)A、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B、革命化、现代化、科学化C、正规化、军事化、现代化D、现代化、科学化、正规化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民国防义务的有(C)A、参加军训B、服兵役C、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赔偿D、保护国防设施8、军事思想在军事学科体系中处于( C )地位。
A、本质性B、指导性C、基础性D、继承性9、以下不是军事思想基本特征的是( C )A、阶级性B、实践性C、区域性D、时代性10、(B)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
A、马克思军事理论B、毛泽东军事思想C、苏维埃政权D、中国共产党1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蓬勃发展时期是( B )。
A、夏、商、两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隋唐时期12、以下不是毛泽东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原则的是( D )A、官兵一致B、军民一致C、瓦解敌军D、官兵互教13、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军事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使西方军事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充分体现了西方( B )军事思想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A、古代B、近代C、现代D、无产阶级14、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指出:“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 C )A、《井冈山的斗争》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C、《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5、战争的最终目的是( B )。
财大军事理论课复习题
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3.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4.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5. 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为服现役、服预备役、学生军训和为服兵役的公民承担一定的优抚义务。
6.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
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
从作战指导思想上讲,是为了辅助进攻,或为了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而进行的防御。
7.国防的基本类型有侵略扩张型、自卫防御型、互动联盟型、自主中立型组成。
8.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
9.军队建设的总要求,用五句话可以概括,它们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0.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1. 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哲学、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
12.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简部队、成立各级党组织、成立士兵委员会、确立三大纪律等。
13. 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兵书《武经七书》分别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略》。
14. 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发展的超前性、效果的突袭性、应用的双重性、高度的保密性。
15战争观与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与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战争本质问题所做的正确回答,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原理所做的科学揭示。
大学军事理论第五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与特点;(2)掌握信息化装备的分类;(3)了解信息化装备对战争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化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2)提高学生运用信息化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防科技的关注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与特点;2. 信息化装备的分类;3. 信息化装备对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信息化装备的分类;2. 信息化装备对战争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是什么?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特点、分类以及对战争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1. 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与特点(1)讲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单一或多种信息功能的武器装备。
(2)阐述信息化装备的特点: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
2. 信息化装备的分类(1)按结构功能划分:信息化武器装备、作战平台、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保障装备。
(2)按照使用性能划分:信息战装备、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CISR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
3. 信息化装备对战争的影响(1)使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转为高技术常规战争;(2)使未来战场范围扩大;(3)使战争突然性增强。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分析信息化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化装备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信息化装备的发展现状。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特点、分类以及对战争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知识。
2. 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新编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课教程》(教案) 《军事教案》第五章
课题
信息化装备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各国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发展现状。
了解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在军事中的应用。
了解信息化杀伤武器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对信息化装备的认识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到信息化装备的重要性,将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
教学重难点
掌握现代军事中信息化装备的重要作用。
(2)化学武器
爆炸分散型;热分散型;布洒型。
【思考题】
1.指挥控制系统对现代战争有哪些影响?
2.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3.简要阐述你对新概念武器发展前景的认识。
4.精确制导武器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形式展示导航系统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的导航系统的差异。
第2课时
第三节信息化杀伤武器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武器的图片,让同学们对这些新概念武器有直观的了解,加深记忆。
(1)动能拦截器
(2)电磁武器
(3)天基动能武器
(1)气象武器
(2)地震武器(3)生态来自器(1)反装备非致命武器
超级润滑剂;材料脆化剂;超级腐蚀剂;超级粘胶。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
基本流程:
第1课时
【多媒体】播放各个机型的图片,多角度展示不同机型的特点。
【多媒体】播放各个机型的图片,多角度展示不同机型的特点。
【多媒体】播放各个机型的图片,多角度展示不同机型的特点。
【多媒体】播放各个国家坦克的短视频,多角度展示不同坦克的特点,让同学们有一个全面、生动的认识。
【多媒体】播放各个航母的视频,多角度展示不同航母的特点。
新编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课教程教学教案05
第四章一、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动因(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是新军事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因(二)军事需求的强力拉动是新军事革命产生的内在动因(三)军事理论的创新牵引新军事革命的产生与开展二' 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容【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视频资料,形象地通过展示我国的最新武器装备来向同学们说明最新的军事技术,方便同学们直观地理解创新军事技术的特点;通过阅兵方队来介绍现代的军事编制体制、军事理论、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特点。
(一)创新军事技术.侦察立体化1.打击精巧化.反响高速化2.防护综合化.夜幕单向化3.武器电子化.指挥控制智能化4.现装新型化(二)创新编制体制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2.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部队的特点(1)作战规模小型化(2)力量结构集成化(3)指挥体制多能化(4)后勤保障社会化(三)创新军事理论(四)创新作战方式(五)转变战争形态(1)战场空间日益扩展。
(2)战争节奏日益加快。
(3)战略、战役、战术行动融为一体。
(4)制信息权成为争夺战场主动权的焦点。
(5)军队作战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6)前方与后方的界线日趋模糊。
三、新军事革命的重要影响【课堂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世界军事的了解以及刚才学习到的课本上的知识, 谈谈自己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战争与和平情况的理解,并给出自己的依据。
(一)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强度加大(二)世界战略力量比照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三)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性能和作战能力的差距进一步增大(四)对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将产生消极作用第二节信息化战争【课堂讨论】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最后由老师作总结,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1.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开展的必然结果2.高技术的开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3.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实践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信息资源主导化(二)武器装备信息化1.信息武器系统2.单兵数字化装备3. C4KISR 系统(三)作战空间多维化1.物理空间超大无限2.信息空间多维广阔(1)电磁空间是信息空间的重要组成局部。
大学军事理论第5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6.信息资源争夺贯穿信息战争的始终
在信息社会,信息范畴本身已经超越了传统知识的层面, 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涉及各种系统的控制和良好运 行。信息资源成为信息战争争夺的重点,一旦成功破坏和窃取 对方的核心信息将迅速改变战争的格局。
现代信息作战在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交融发展的同时,改 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将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及心理战作为 主要的行动方式。在这样的战争方式中,将信息的获取和运用 直接转为现实的作战能力,
5.1信息化战争概述
(2)以高技术材料为支持的全面战争。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时代催生的大量高技 术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构成了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层面。其涉 及能源、生物、航天、海洋等多个领域,同时,信息智能 化的倾向,使得战争的领域更呈现出全方位、多层面的特 征。
5.1信息化战争概述
5.1.2 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必然性及动因
5.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7.多种力量集成化的作战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所催生的大量新式武器,甚至出现的新的 兵种,已使军队的作战单元出现了集成化的倾向。协同各种 军事和兵种,形成新的战斗力,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之一。
农业时代的战争,战争消耗巨大,发动战争往往乃国之重 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核武器的大量出现,使得战 争的破坏力极大地增强,传统战争方式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出现而再无赢家可言。
5.1信息化战争概述
5.1.3
信息化战争产生的阶段
农业时代是冷兵器战争阶段,战争的技术主要依 赖自然经济的技术基础,作战理论主要是方阵作战和 线式作战理论。工业时代是机械时代,战争的手段主 要依赖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机器工业,作战理论包括 大规模机械化纵深和闪击作战理论。信息时代,战争 手段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作战提出了 精确化、网络化、一体化的作战要求。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本目录提纲(供开卷考试使用)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本目录提纲(供开卷考试使用)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五)国防的基本类型P9二、中国国防的历史(一)中国古代国防(二)中国近代国防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第二节国防建设一、国防领导体制(一)国防领导体制的历史发展(二)国防领导的特征及组织形式(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P22三、国防建设目标(一)国防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国防政策 P 28五、武装力量建设(一)中国人民解放军1、陆军2、海军3、空军4、第二炮兵(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三)中国民兵第三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体系(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军事权益保护制度1、军事蛇蛇保护制度2、军人婚姻保护制度3、国防专利保护制度二、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国防权利P 43(二)公民的国防义务 P44(三)国防权利与国防义务的关系 P49第四节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概述(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二、国防动员的内容(一)人们武装动员(二)国民经济动员(三)人民防空动员(四)交通战备动员(五)国防教育三、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一)进行动员决策(二)发布动员令(三)充实动员机构(四)修订动员计划(五)落实动员计划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一)军事思想的概念(二)军事思想的特征(三)军事思想的分类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法杖(一)古代军事思想(二)近代军事思想(三)现代军事思想三、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剧本观点(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知道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P82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P99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第五节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含义二、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三、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地位作用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一)战略的含义 P153(二)战略的构成要素 P154(三)决定战略的基本因素 P155(四)战略的基本特征 P158(五)战略的分类 P159二、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一)国际战略环境 P160(二)国内战略环境 P162三、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 P163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一、两级格局的解体 P165二、新的世界战略格局发展态势 P169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P173一、判断周边安全环境的理论分析 P174 (一)威胁要素(二)威胁的类型(三)威胁的转化二、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P179三、我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问题 P183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P191一、高技术概念与分类 P191(一)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基本含义(二)高技术的基本分类二、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P193三、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P196四、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 P203第二节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P208一、基础性军事高技术 P208二、应用性军事高技术 P219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P242一、新军事变革的由来P242二、新军事变革的内涵 P244(一)创新军事技术(二)创新体制编制(三)创新军事理论(四)创新作战方式(五)转变战争形态三、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P247第五章信息化战争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P250(一)信息的基本含义(二)信息技术的含义二、信息化战争的演变与发展 P253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P260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P267 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P272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二、加强研究,创新理论三、加大投入,发展装备四、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大学生军事教程(本科)讲义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VS中国国防信息战争,顾名思义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其作战工具、作战手段、作战样式、作战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战争的新特点,显露出自身的特殊规律。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我们从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要求的实际出发,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以谋求理论创新、科技强军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战略工程为保障等作简要阐述。
一、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中央军委从国家利益出发,适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需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指导思想。
积极防御这一战略方针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赋予它新的内涵,要与时俱进,去研究新问题、新特点,迎接新挑战,树立新观念。
1、要严格服从政治的需要由于信息化战争的手段能够对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战争的决策者必需从国家利益的高度为出发点,准确判断战争威胁的性质、程度、方向等情况,根据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在军事上的反应程度。
因此,军事行动必需以国家政治斗争目的为依据,即战争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斗争的需要,确定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目的、作战目标、作战方法、指导原则等,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筹划军事行动,确实做对慎重组织、严格控制、不打则已,一打必胜、速战速决,要使敌人屈服或让步,为政治解决创造有效的条件。
2、要周密谋划战争全局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上情况多变,战场空间广阔。
各种武器装备既综合运用又自成系统,同时军事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的手段融为一体,作战保障复杂,技术性强。
所以战争决策者必需具备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精湛的谋略艺术,对信息化战争进行全面周密的谋划。
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一要创造有利的作战环境,在战争力量的使用、作战手段的选择、各种斗争方式的配合,特别是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利用方面和精心谋划,积极创造战机,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赢得战争的胜利;二要充分预见各种复杂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积极谋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达到灵活随机应变取胜的目的;三要主动把握战争进程,注重战争阶段的谋划,要有连贯性,以便给敌人连续不断的攻击,不给敌人喘息和还手的机会,力争速战速决。
大学生军事教程-E第五章
【能力训练答案】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规范的解释。
在我国军事理论界,“信息化战争”是近年来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之后才经常使用的术语。
其渊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首创。
1995年7月21日,钱学森在国防科工委首届科技学术交流大会上的书面发言中指出:“从人类历史的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战争是徒手战争,然后有了冶炼技术,才出现了冷兵器战争。
继之,是由于火炸药的发明,才出现热兵器战争。
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内燃机的制造和其他机械兵器的制造,于是战争又进而演化为机械化作战。
到20世纪50年代,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核武器。
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战争形式: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
”这是首次开创性地提出“信息化战争”概念。
二是中国学者的演绎和创新。
我军1997年新修订印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还没有“信息化战争”词条,只有“信息战”词条,即“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
主要是通过夺取信息支援,掌握信息的生产、传递、处理等的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输,为遏制或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国军事科学院作战条令部编著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指南》一书对信息化战争的解释是:“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交战双方依托信息化战场,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而进行的战争行为,是由信息时代战争形势、军事力量状态和主导兵器的技术形态等决定的战争动因、性质、规模等整体的表现形态。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般来说,信息化作战有六大基本特征。
(一)技术支撑,信息主导(二)结构严密,体系对抗(三)时空扩展,全维作战(四)全程控制,精确打击(五)人机融合,高效指挥(六)一体保障,强力支持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行动与样式包括哪些?同其他作战形式一样,信息战的基本作战行动也分为两类,即进攻和防御。
浙江大学军事理论试题库(无答案)
《军事理论》试题库绪论军事科学概论一、单项选择1、军事科学属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科学D、技术科学2、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产生于:A、原始社会早期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早期D、奴隶社会中期3、战争按社会政治的性质可分为()A、核战争和常规战争B、持久战争和速决战争C、为了人民利益的战争和反人民的战争D、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二、多项选择1、在阶级社会里,战争是解决()的最高斗争形式A、阶级矛盾B、民族矛盾C、国家矛盾D、政治集团矛盾2、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主要有A、这是法定的公民义务B、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C、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D、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3、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有:A、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B、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C、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D、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4、中国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它们是军事科学完整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
A、军事理论科学B、军事思想C、军事学术D、军事技术科学5、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A、军事科学具有阶级性B、军事科学具有时代性C、军事科学具有民族特征D、军事科学研究对象战争是特殊社会活动形态6、战争按社会政治的性质可分为()A、世界战争和局部战争B、进步的战争和反动的战争C、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D、核战争和常规战争三、名词解释1、军事科学2、军事思想3、军事学术四、判断并改错(对的打“ ”,错的打“ ”,并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
)题目略五、问答题1、什么是军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军事科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3、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功能?4、如何理解大学生接受军事教育的意义?5、军事科学的任务是什么?如何理解军事科学的性质?6、为什么说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六、论述题你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如何?第一章中国国防一、单项选择1、()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发展 (一)作战中将大量 使用智能化武器装备
(二)双方将利用各 种信息化平台作战
(三)作战形式将发 生巨大变化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二、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战争结构破坏战
战争结构破坏战,就着眼战争全局, 综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和手段,从破坏敌 维系整体作战能力的系统与联系入手,通 过设谋用巧、避实就虚,打击敌作战协调 行动的关节,造成敌作战力量结构的紊乱 和作战行动程序结构的脱节,致使敌整体 战能力迅速降低,进而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达到瓦解、歼敌之目的。
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萌生与发展过程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 息化战争开始萌生。 2、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萌生期。 3、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 期的开端。 4、信息化战争的发展。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
作为正在代替机械化战争的新的战争形式的信息 化战争应当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 : 1.信息化战争使用的主要武器装备必须是以信息化技术 为主导的先进武器,而不是只应用了少量信息化技术 的武器装备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是在战争中运用了与以往的机械化战争不 同的作战指挥方式和新的作战指导思想的战争。 3. 信息化战争是在战争中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武器装备 和新的作战方式主导着战争全部进程的战争,信息技 术被应用于战争中的各个要素方面,从侦察、决策、 指挥到作战的全过程。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实时行动原则
实时行动,是指部队在战场上反应敏捷、行 动迅速,能根据战场态度的最新变化,在极短的 时间内做出决策、制订计划,以最快的速度采取 行动。在信息化战争中,必须坚持实时行动的原 则。这是因为:信息化战争往往是目的有限、时 间短促的战争,必须实时行动才能速战速决;信 息化战争战场情况变化急剧,必须实时行动才抓 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 必须实时行动才能保证行动的协调。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和发展演变
(一)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原因 1.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技术催化的产物 2. 霸权主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根源 3. 信息化战争是新军事变革推动的结果 4. 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是 信息化战争形成的“试验场”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指挥中枢瘫痪战 指挥中枢瘫痪战,就是在信息化战争的 战争环境中,以指挥决策者为主体,为破坏 和瘫痪敌战场认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指 挥控制系统为主要作战目标,综合运用以信 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作战系统和作战 手段,剥夺敌战场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 用权,使敌决策者和指挥机关难以定下正确 的决心和进行有效的作战指挥。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夺取信息优势——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与在战争中力求夺取 火力优势、地形优势的机 械化战争不同,信息化战 争的作战中最主要的作战 行动就是要夺取战场上的 信息优势,只要夺取了信 息优势,也就完全掌握了 作战的主动权,赢得了作 战的胜利。
第一、把思想观念由传统战争转到信息 化战争上来。 第二、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第三、大力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军事 人才。 第四、切实加强做好信息化战场建设。 第五、必须提升武装力量的信息化水平。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1.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2. 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和发展过程? 3.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 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发展及对国防建设 提出哪些要求? 5.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原则有哪些?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六、威慑制胜原则
即使用可以对敌产生强烈震撼作用的力量、 手段和方式,给敌以心理和意志的震慑,使其感 受到实实在在不可估量的报复而放弃敌对行为, 从而达到不战而胜或小战而大胜的目的。威慑制 胜历来为兵家所推崇,也是各国军事战略的重要 内容。但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由于威慑的手段 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威慑的效力也更加强大, 因此,综合运用“软”、“硬”杀伤能力,注重 威慑制胜原则,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战争目的。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优势的原则 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 获取、处理和通信网络已成为军 事活动的核心,成为实施正确并有效指挥的重 要依据,成为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谁能 先于对手获取相对完全、有效的信息,取得信 息优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掌握了先机之得, 就会为制定正确的决策和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 基础。因此,取得和保持信息优势就成为信息 化战争的首要原则。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 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和规范的解释。主要 的观点有: (一)所谓信息化 (二)军队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由“四大要素”构成 (四)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 (五)《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指南》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目前军事学术界一般认为,信息化战争 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 息化武器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 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 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 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简要地说,信息化战 争是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 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 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四、剥夺敌方的信息能力 ——信息化战争信息优势标志
信息优势,即战争中在信息获取、处 理、利用以及信息对抗等方面所处的有利 地位。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优势取代火 力、机动力成为衡量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 标志,成为整体作战和高效作战的前提和 制胜基础,从信息优势中谋求整体对抗优 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途径。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一体对抗原则
信息化战争是系统对系统、体系对 体系、整体对整体的一体化对抗。信息 化战争的作战具有参战力量多元、战场 空间广阔、作战领域多维、攻防交织一 体、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多样、指挥对 象众多、协同关系复杂等特点,唯有坚 持一体化对抗原则,才能以整体的合力 制胜敌人。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四、心理系统瓦解战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的作战内容:一是以物质摧毁和消灭有生力量 为主要内容的物理层面的作战。二是以控制信 息基础设施和电磁频谱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层面 的作战。三是以瓦解人的意志和情感为主要内 容的心里层面的作战。这三个层面的作战相互 制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信息化 战争形态各异的作战样式。心理系统瓦解战, 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五、制信息权斗争贯穿于战争全过程 ——作战空间多维化 作战空间是传统的战场要领的延伸。相对 于以住战争,对战争的制约和影响程度而言, 在外层空间对战争胜败的影响更大;在直接交 战空间和相关交战空间中对相关交战空间的利 用与控制,更能体现强势一方的优势。特别是 信息空间,无形而无所不在,成为战争的神经 系统,整个战争体系能否顺利运行,能否取得 信息化战争的优势,能否保证战争的决策优势, 将直接取决于住处空间的争夺。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四、积极进攻原则 在战略战术上,更 强调积极进攻,即使是 进行防御作战,也要贯 彻积极进攻的思想,以 积极的攻势行动争得主 动地位,进而夺取作战 的胜利。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五、精确作战原则 精确作战就是在有效的信息和精确的 后方保障条件下,通过精确的指挥与控制, 在对敌目标实施精确的探测与定位后,运 用精确制导武器和装备,对敌实施“精确 化”的攻击,并通过精确的打击与评估手 段,对后续目标实施新的精确攻击。信息 化战争更应强调精确作战,并作为一项原 则坚持下去。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式 信息化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作战体系、作战 行动和指挥控制的一体化。作战体系的一体化是 一体化作战的基础,即通过各级C4ISR系统等信息 平台和数据链,将战场上各种武器系统、作战平 台、保障装备联为一体,使战区内外的作战部队、 火力单位和作战保障协调行动,从而实现真正意 义上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其中,指挥控制一体化 是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核心,以网络化为基础 的指挥控制机制是确保联合作战整体优势的基本 条件,也是制约整体作战交通的关键。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六、精确打击作战形式非接触非线式化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方法 随着战争一体化感知与控制能力的增强, 全空间、精确投送能力的提高,集成化联合部 队和立体多维的广阔战场及网络化作战体系的 出现,传统的前沿与纵深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 战争战役与战术的界限和军兵种分工也将淡化, 传统的由直接交战争空间的逐层毁伤的交战方 式和作战程序将被改变,“以目标为基点的全 空间运程直达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作战的 基本方法。